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在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忠海 高子雅 +1 位作者 严志强 刘化进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57-364,共8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中国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凋亡、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是CVD主要的病理过程。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在CVD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n-...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中国人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细胞凋亡、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是CVD主要的病理过程。基因的表观遗传修饰特别是DNA甲基化在CVD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n-eleven translocation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2,TET2)参与基因表观遗传调控,TET2在CV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TET2可以调节心脏发育、改善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抑制免疫炎症反应和心肌细胞凋亡、心肌肥厚和纤维化。本文就TET2在CV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 DNA甲基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TET2重塑CXCR4 DNA甲基化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组织自噬、炎症反应及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毛山 周明 +2 位作者 段班燕 曹政 李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9期1579-1584,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中内皮细胞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对趋化因子受体4(CXCR4)DNA甲基化的影响以及对AMI小鼠心肌组织自噬、炎症反应及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为临床探究AMI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AMI)过程中内皮细胞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对趋化因子受体4(CXCR4)DNA甲基化的影响以及对AMI小鼠心肌组织自噬、炎症反应及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为临床探究AMI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50只,制备AMI模型,尾部注射TET2、CXCR4过表达质粒;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TET2、CXCR4、微管相关蛋白3(LC3)、P62、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关联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cl-2表达;甲基化检测CXCR4 DNA甲基化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组织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各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内TET2、CXCR4均表达上调,TET2、CXCR4均在心肌组织内过表达,TET2过表达促进CXCR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TET2 mimic组CXCR4启动子区域DNA甲基化程度降低,CXCR4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心肌组织自噬蛋白LC3、抑制细胞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自噬蛋白P62、促细胞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T2、CXCR4过表达进一步下调LC3、Bcl-2蛋白表达,上调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P6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TET2、CXCR4二者联合体现出最低LC3、Bcl-2蛋白表达,最高炎性因子IL-6、TNF-α、IL-1β水平以及P62、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发展中,TET2通过降低CXCR4 DNA甲基化,促进CXCR4基因表达,进而抑制AMI小鼠心肌组织自噬,上调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程度,促进疾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 趋化因子受体4 DNA甲基 自噬 炎症反应 凋亡
下载PDF
TET2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邓智锋 朱霆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61-65,共5页
TET2通过催化5-羟甲基胞嘧啶的氧化反应完成DNA去甲基化,参与基因表观遗传调控。变态反应性疾病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失调,TET2能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并调控变应性炎症。本文综述TET2的结构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并探讨TET... TET2通过催化5-羟甲基胞嘧啶的氧化反应完成DNA去甲基化,参与基因表观遗传调控。变态反应性疾病涉及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失调,TET2能调节这些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并调控变应性炎症。本文综述TET2的结构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并探讨TET2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2 5-羟甲基胞嘧啶 免疫细胞 变态反应性疾病
下载PDF
DNA双加氧酶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米亚静 刘洁 +2 位作者 王世伟 王天伟 景晓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7-731,I0003,共6页
目的:检测DNA双加氧酶Ten-Eleven Translocation 2(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ET2蛋白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成年组、老年组和老年痴呆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6周和8个月的正常C57B... 目的:检测DNA双加氧酶Ten-Eleven Translocation 2(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ET2蛋白对氧化应激中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成年组、老年组和老年痴呆组,成年组和老年组分别为6周和8个月的正常C57BL/6小鼠,老年痴呆组为8个月的老年痴呆转基因小鼠。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小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组织中TET2 mRNA水平。将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慢病毒干扰对照组、TET2慢病毒干扰1组和TET2慢病毒干扰2组,慢病毒感染72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细胞给予50μmol·L-1过氧化氢(H2O2)或者2.5mmol·L-1 L-高半胱氨酸(L-HCA)处理4h分别建立胞外和胞内氧化应激模型,利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在老年组小鼠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中TET2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老年组小鼠比较,老年痴呆组小鼠的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中TET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在H2O2和L-HCA诱导的氧化应激模型中,TET2基因慢病毒干扰效果较显著的TET2慢病毒干扰2组神经元的存活率较慢病毒干扰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TET2在老年痴呆动物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减少,下调TET2表达后神经元更易受到氧化损伤,提示TET2可以对抗氧化应激保护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修饰 DNA加氧酶tet2 氧化应激 神经保护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TET2、ox-LDL、CLU水平与心室重构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5
作者 王青雷 黄贤胜 +2 位作者 付珊 李舒承 王虹 《检验医学》 2025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甲基双加氧酶2(TET2)、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丛生蛋白(CLU)水平与心室重构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甲基双加氧酶2(TET2)、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丛生蛋白(CLU)水平与心室重构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AMI患者97例(AMI组)和健康体检者97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AMI患者PCI术前、正常对照者体检当日血清TET2、ox-LDL、CLU水平和心室重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对AMI患者进行PCI术后随访1年,根据MACE的发生情况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指标判断AMI患者发生MACE的效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ox-LDL、CLU水平和LVEDD、LVESV、LVMI显著升高(P<0.001),血清TET2水平和LVEF显著降低(P<0.001)。AMI组血清ox-LDL、CLU与LVEDD、LVESV、LVMI均呈正相关(P<0.001),与LVEF呈负相关(P<0.001);血清TET2与LVEDD、LVESV、LVMI均呈负相关(P<0.001),与LVEF呈正相关(P<0.001)。与无MACE组比较,MACE组血清ox-LDL、CLU水平升高(P<0.05),血清TET2水平显著降低(P<0.001)。血清TET2、ox-LDL、CLU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判断AMI患者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9、0.657、0.664、0.839。结论血清TET2、ox-LDL、CLU水平与AMI患者心室重构和发生MACE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加氧酶2 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丛生蛋白 心室重构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DNMT3A与TET2双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6
作者 苏杰 周雪 李莎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8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与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双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江北医院治疗的DNMT3A与TET2双突变AML患者86例设为DNMT3A与TET2双突变组,同...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与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双突变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江北医院治疗的DNMT3A与TET2双突变AML患者86例设为DNMT3A与TET2双突变组,同时选取DNMT3A单突变AML患者50例、TET2单突变AML患者80例作为对照,分别设为DNMT3A单突变组、TET2单突变组。比较各突变患者临床一般资料、红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LT)、初次诱导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DNMT3A与TET2双突变组患者年龄<60岁比例为93.02%,高于TET2单突变组(70.00%)、DNMT3A单突变组患者(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突变组患者WBC、血红蛋白及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T3A与TET2双突变组患者初次诱导完全缓解率为31.40%,明显低于TET2单突变组患者(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NMT3A单突变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T3A与TET2双突变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1个月(95%CI:10.48~11.52),明显少于TET2单突变组患者的22个月(95%CI:20.99~2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NMT3A单突变组患者的12月(95%CI:10.70~13.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TET2单突变患者,DNMT3A与TET2双突变AML患者初次诱导疗效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转移酶3A 甲基胞嘧啶加氧酶-2 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预后
下载PDF
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的结构和去甲基化作用及生物学功能
7
作者 饶利佳 李启梦 徐琼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327,共5页
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TET)-1是发挥DNA去甲基化作用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始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易位t(10;11)(q22;q23)的白血病患者,其C端为双加氧酶区,是TET-1的主要催化功能结构域,可将5-甲基胞嘧啶(5-m C)氧化为5-羟... 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TET)-1是发挥DNA去甲基化作用重要的蛋白质之一,始见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相关的染色体易位t(10;11)(q22;q23)的白血病患者,其C端为双加氧酶区,是TET-1的主要催化功能结构域,可将5-甲基胞嘧啶(5-m C)氧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经主动或被动去甲基化实现DNA去甲基化。TET-1通过参与DNA去甲基化调节基因表达,在胚胎发育、体细胞重编程、肿瘤发生、神经细胞发生发育等过程发挥作用,在成体细胞中参与调控细胞分化与增殖。TET-1蛋白及其介导的5-m C羟甲基化过程深化了人们对DNA碱基修饰多样性及复杂性的认识,其在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和肿瘤发生等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为诸多生理现象和疾病发生发展作了新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11易位甲基胞嘧啶加氧酶 DNA甲基 DNA去甲基 5-甲基胞嘧啶 5-羟甲基胞嘧啶
下载PDF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调控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8
作者 蒲焯楠 刘金秋 +7 位作者 邓宇轩 张小利 吕一帆 杨明煦 郝淑煜 季楠 万虹 冯洁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8,共8页
目的探讨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TET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504例)、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142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23例GBM患者肿瘤... 目的探讨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TET1)对胶质母细胞瘤(GBM)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基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504例)、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142例)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23例GBM患者肿瘤样本RNA测序数据库数据,以TET1表达量的中位数为标准分为TET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3个数据库对应例数分别为252和252、70和72、12和11例)。筛选3个数据库中TE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其互作网络图中的关键节点基因。采用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同时存在于3个数据库的DEGs进行富集分析,采用"xCell"分析TET1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在3个数据库中免疫细胞浸润及相关评分情况。慢病毒转染GBM细胞株LN18获得TET1干扰RNA(shTET1)组和空载转染(sh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B)法检测TET1敲低后TET1的表达情况。收集shNC组和shTET1组LN18细胞上清液(即得到相应的GBM细胞条件培养基)后分别与U937巨噬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共培养后U937细胞M1、M2型巨噬细胞的占比。采用RT-qPCR检测shNC组和shTET1组LN18细胞中趋化因子2(CCL2)、色氨酸2,3双加氧酶(TDO2)及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情况。结果共筛选出73个DEGs同时存在于上述3个数据库中,其中CCL2、TDO2、TLR2等为DEGs互作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DEGs主要参与GBM细胞的免疫微环境调控相关通路等。"xCell"分析显示,与TET1低表达组相比,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TET1高表达组表现出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明显改变,而在23例GBM患者肿瘤样本RNA测序数据库中,TET1高表达组仅表现出巨噬细胞的浸润明显下降。免疫评分结果显示,与TET1低表达组比较,在CGGA和TCGA数据库中,TET1高表达组的免疫评分和微环境评分均降低(均P<0.05)。RT-qPCR结果显示,shTET1组、shNC组TE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6±0.09、1.03±0.03(t=4.33,P=0.012);WB结果显示,shTET1组、shNC组TET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6±0.14、1.00±0.28(t=2.73,P=0.042)。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hTET1组GBM细胞条件培养基与U937细胞共培养后诱导其分化为M1、M2型巨噬细胞的占比分别为(13.97±0.37)%、(17.43±0.93)%,均高于相对应的shNC组[M1型:(7.99±0.40)%,M2型:(6.52±0.16)%](均P<0.001)。RT-qPCR结果显示,shTET1组LN18细胞中CCL2、TDO2、TLR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39±0.11、1.65±0.07、2.05±0.07,均高于shNC组(CCL2:1.01±0.06,TDO2:1.03±0.28,TLR2:1.00±0.04)(均P<0.05)。结论TET1影响GBM免疫微环境中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浸润,TET1低表达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相关基因CCL2、TDO2和TLR2促进巨噬细胞的M1、M2型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tet甲基胞嘧啶加氧酶1 免疫细胞浸润 免疫微环境 机制
原文传递
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外泌体miR-124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赵薇 崔雯瑄 +6 位作者 黄焙炫 尚晓雅 王振达 杜彦艳 赵红峥 焦文静 马鸣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8,共13页
目的:通过筛选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外泌体(Exo)中高表达的微小RNA(miRNA)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Exo来源的miRNA是否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河北医科... 目的:通过筛选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血清外泌体(Exo)中高表达的微小RNA(miRNA)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Exo来源的miRNA是否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集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45例ESCC初诊患者和5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清及相关临床资料,分别作为ESCC组和对照组。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和qPCR法筛选、鉴定出ESCC患者血清表达升高的候选miRNA-miR-1246,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miR-1246对ESCC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特征进展的关系,χ^(2)检验分析其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离纯化受试者血清中的Exo并进行表征验证,qPCR检测Exo中miR-1246的表达。常规培养ESCC KYSE150和KYSE30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分别将mimics-NC、miR-1246 mimics转染至KYSE150细胞,将inhibitor-NC和miR-1246 inhibitor转染至KYSE30细胞,分别记为mimics-NC、miR-1246mimics、inhibitor-NC和miR-1246-inhibitor组。用mimics-NC和miR-1246 mimics组KYSE150细胞来源的Exo处理KYSE150和KYSE30细胞。用CCK-8法、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WB法检测Exo标志物及各组细胞中上皮间皮转化相关蛋白及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和细胞黏附分子1(CADM1)蛋白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246与TET2和CADM1的靶向结合关系。结果:生物信息学筛选ESCC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最为显著的miRNA为miR-1246。试验提取患者的血清Exo符合典型Exo表征。Ⅰ~Ⅱ期ESCC患者血清Exo-miR-124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P<0.01);Ⅲ~Ⅳ期ESCC患者的血清Exo-miR-1246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1)。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中的Exo-miR-1246对ESCC有较高的辅助鉴别诊断价值(P<0.05),并且Exo-miR-1246对ESCC患者临床进展的辅助诊断效能高于CEA与SCC-Ag(P<0.05),三者联合检测会进一步提高辅助诊断患者分期效能(P<0.01)。Exo-miR-1246可能是ESCC患者临床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Exo-miR-1246表达水平与ESCC的T分期、N分期和临床分期有关联(P<0.01)。过表达miR-1246可促进E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上皮间质转化和抑制凋亡而抑制miR-1246则相反。数据库数据分析发现,TET2和CADM1是miR-1246的靶基因,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246可直接与TET2和CADM1 mRNA结合并抑制其表达(P<0.01)。用过表达miR-1246的细胞来源的Exo处理KYSE150和KYSE30细胞与在其中过表达miR-1246的作用一致。结论:Exo来源的miR-1246具有成为ESCC临床辅助诊断标志物的潜力,其可能通过调控TET2和CADM1的表达水平来影响ESC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R-1246 食管鳞状细胞癌 tet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 细胞黏附分子1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在恶臭假单胞杆菌整细胞催化中的酶活检测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建峰 苏凤宜 邢新会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50-455,共6页
Catechol 2,3-dioxygenase(C23O)is the key enzyme of aromatic substance degradation by Pseudomonas sp..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imple assay of C23O activity during the whole-cell catalysis of Pseudomonas putida mt-2,C23... Catechol 2,3-dioxygenase(C23O)is the key enzyme of aromatic substance degradation by Pseudomonas sp..In order to establish a simple assay of C23O activity during the whole-cell catalysis of Pseudomonas putida mt-2,C23O was induced by utilizing sodium benzoate acid as the sole carbon source,and its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in whole cells by the amended protocol of pure enzyme assay.After suspending the cells with potassium phosphate buffer,the substrate was added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2-hydroxymuconic semialdehyde was measured by a UV757CRT spectrophotometer at 375 nm.The activity of C23O was evaluated by the climbing slope of time course curve of the UV absorption.By this means,the Km for catechol and C23O in whole cells was 34.67 μmol·L-1,while Vmax was 0.29 μmol·min-1·(mg dry cell)-1,both of which differed from those for pure enzyme by 2—3 orders of magnitude.To eliminate the cell wall barrier for substrate permeation,a cationic surfactant,n-do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was used to pre-treat the cells.With 0.1 g·L-1 dodecyl 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DTAB) treated for 30 min,the maximum C23O activity could be achieved,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 of treated cells by beads milling.In the present study,a feasible and simple method was put forward for the apparent enzyme activity assay intracells which could be conveniently applied to the whole-cell biocatalysis or to environmental bioreme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酚2 3-加氧酶 整细胞催化 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环境修复
下载PDF
吲哚胺2,3双-加氧酶介导肝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康璇 王琦 杨洁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16,共5页
目的:为了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肝癌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混合培养HepG2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用RT-PCR检测细胞中IDO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混合反应体系中HepG2细胞的凋亡率,MTT检测T淋... 目的:为了探讨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参与肝癌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混合培养HepG2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有或无1甲-基色氨酸(1-MT)存在下,用RT-PCR检测细胞中IDO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混合反应体系中HepG2细胞的凋亡率,MTT检测T淋巴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混合反应体系中,HepG2细胞表达IDOmRNA的水平随着1-MT浓度的增高而降低;对照组及实验组(1-MT浓度分别为1.25mmol/L,2.5mmol/L,5mmol/L)中HepG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分别为(3.48±0.34)%,(7.82±0.41)%,(18.62±0.42)%,(25.32±0.40)%(P<0.01),T淋巴细胞抗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分别为(17.36±1.24)%、(25.48±1.48)%、(32.89±1.73)%、(42.04±2.16)%(P<0.01)。结论:HepG2细胞表达的IDO能抑制外周T淋巴细胞发挥抗肿瘤免疫作用,它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淋巴细胞 吲哚胺2 3-加氧酶 1-甲基色氨酸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去甲基化酶TET2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12
作者 刘小柳 雷坚 +1 位作者 邹立新 彭浪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酶TET2 mRNA在套细胞淋巴瘤(MCL)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TET2 mRNA表达,免疫比色法检测DNA中5-hm C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结果:MCL患者TET2 mRNA...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酶TET2 mRNA在套细胞淋巴瘤(MCL)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TET2 mRNA表达,免疫比色法检测DNA中5-hm C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水平,并分析它们间的相互关系。结果:MCL患者TET2 mRNA表达水平及5-hm 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ET2 mRNA水平与5-hm C含量呈正相关;MCL中p15基因甲基化率(5/20)高于对照组(0/10);MCL患者中,与p15未甲基化组比较,p15甲基化组的TET2 mRNA表达水平更低、5-hm C含量更低(P<0.05)。结论:TET2可能通过调节5-hm C生成,从而改变p15基因的甲基化态势,影响MCL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tet2 5-羟甲基胞嘧啶 P15 甲基
下载PDF
miR-589-5p靶向调控TET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王静 陈俊 魏云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9期2871-2875,共5页
目的探讨miR-589-5p靶向调控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BMVECs,进行细胞转染和双萤光素酶检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miR-NC+LPS组和miR-589-5p inhibitor+LPS组,处理... 目的探讨miR-589-5p靶向调控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对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VE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BMVECs,进行细胞转染和双萤光素酶检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miR-NC+LPS组和miR-589-5p inhibitor+LPS组,处理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率和细胞凋亡率,同时检测细胞中miR-589-5p和TET2相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检索TargetScan数据库显示,miR-589-5p对TET2有潜在的结合位点。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细胞凋亡率及miR-589-5p mRNA、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Caspase)-1蛋白、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均增加(P<0.05),细胞增殖率及TET2 mRNA、TET2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与LPS组和miR-NC+LPS组相比,miR-589-5p inhibitor+LPS组细胞凋亡率及miR-589-5p mRNA、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IL-1β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细胞增殖率及TET2 mRNA、TET2蛋白水平均增加(P<0.05);LPS组和miR-NC+LPS组细胞增殖率、细胞凋亡率及miR-589-5p mRNA、TET2 mRNA、TET2蛋白、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IL-1β蛋白、Caspase-3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PS环境下,hBMVECs中的miR-589-5p表达增加,通过转染miR-589-5p inhibitor可以增加TET2表达,促进hBMVECs增殖,并抑制hBMVE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89-5p 甲基胞嘧啶加氧酶2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增殖
下载PDF
红球菌35R1中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的表达及纯化
14
作者 何航航 姚霓红 +2 位作者 吴菁 闫达中 晁红军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20-23,72,共5页
3,5-二甲基苯酚(3,5-DMP)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以及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并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Rhodococcus sp.35R1是一株以3,5-二甲基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降解菌。为验证... 3,5-二甲基苯酚(3,5-DMP)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以及有机合成中间体,在工农业生产领域广泛应用并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Rhodococcus sp.35R1是一株以3,5-二甲基苯酚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高效降解菌。为验证菌株35R1中3,5-二甲基苯酚是通过邻苯二酚途径开环代谢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到35R1基因组上的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编码基因catA,通过一步克隆法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ET28a(+)上,然后,将其转化至表达宿主E.coli BL21(DE3)中,从而进行该基因的异源表达。结果成功在35R1基因组上扩增到catA基因,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8a-catA,采用自诱导的方法诱导表达了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纯化酶可催化邻苯二酚生成顺式粘糠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甲基苯酚 邻苯二酚 邻苯二酚1 2-加氧酶 基因克隆 异源表达
下载PDF
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TET2和IDH1基因的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琰 李亭亭 +4 位作者 沈明月 王振振 郑伟 崔思远 徐瑞荣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36-1645,共10页
目的:观察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的IPSS-... 目的:观察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对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9年10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的IPSS-R低危MD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及最佳的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最佳的支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骨髓单个核细胞TET2和IDH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甲基化情况。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筛选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中相关化学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TET2和IDH1 mRN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ET2和IDH1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TET2 mRNA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IDH1 mRNA表达水平则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TET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由30%下降为6.7%,IDH1基因甲基化阳性率由16.7%下降为6.7%。芪莲益髓清毒颗粒中鉴定出了与甲基化相关的21种化合物成分。结论:芪莲益髓清毒颗粒可提高支持治疗对MDS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ET2和IDH1基因有关,其中包括去甲基化作用。芪莲益髓清毒颗粒治疗MDS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芪莲益髓清毒颗粒 甲基胞嘧啶加氧酶2 异柠檬酸脱氢酶1 甲基
下载PDF
TET2:潜在的动脉粥样硬化表观遗传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英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小红 杨沁 危当恒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病理改变,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寻找新的生物标记物对有效诊断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在很多肿瘤疾病中出现了TET2的功能缺失或异常。甲基双加氧酶TET2为TET蛋白家族成员...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病理改变,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寻找新的生物标记物对有效诊断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在很多肿瘤疾病中出现了TET2的功能缺失或异常。甲基双加氧酶TET2为TET蛋白家族成员,主要功能为催化5甲基胞嘧啶(5mC)生成5羟甲基胞嘧啶(5hmC),参与DNA的去甲基化和修复及基因组的稳定。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发生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最近的研究表明,TET2在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ET2突变及功能失调与多种疾病,特别是血液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基于TET2的生物学作用,我们推测TET2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的表观遗传学生物标记物以及防治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加氧酶tet2 动脉粥样硬化 表观遗传 生物标记物
下载PDF
miR-367通过靶向调控TET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坤 张晶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80-585,共6页
目的:探讨miR-367通过靶向调控10-11异位的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NG)、阴性转染组(mimics NC)、miR-367过表达组(miR-367 mimics)、inhibito... 目的:探讨miR-367通过靶向调控10-11异位的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2(TET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分为5组:空白组(NG)、阴性转染组(mimics NC)、miR-367过表达组(miR-367 mimics)、inhibitor NC组、miR-367 inhibitor组。qRT-PCR检测HEC-1A细胞中TET2 mRNA、miR-367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miR-367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加以验证;Western blotting检测TET2、c-myc、cyclin D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G、mimics NC组相比,miR-367 mimics组HEC-1A细胞TET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miR-367表达水平升高,24、48 h细胞存活率上升,侵袭、迁移细胞数增加(P<0.05),TET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MMP-2、MMP-9、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NG、inhibitor NC组相比,miR-367 inhibitor组HEC-1A细胞TET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miR-367表达水平下降,24、48 h细胞存活率降低,侵袭、迁移细胞数减少,TET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MMP-2、MMP-9、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显示miR-367是TET2潜在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显示,miR-367 mimics+WT组HEC-1A细胞荧光素酶活性低于miR-367 NC+WT组(P<0.05),miR-367 NC+MUT组与miR-367 mimics+MUT组荧光素酶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367过表达可能通过靶向抑制TET2促进子宫内膜癌HEC-1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miR-367 10-11异位的甲基胞嘧啶加氧酶2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AC073046.25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易感基因TET3表达调节中的作用
18
作者 徐宁 周甜 +2 位作者 侯国俊 沈南 唐元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AC073046.25在单核细胞中对Tet 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3(Tet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3,TET3)表达的调控作用,分析其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AC073046.25在单核细胞中对Tet 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3(Tet methylcytosine dioxygenase 3,TET3)表达的调控作用,分析其作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表观遗传学修饰及胞浆胞核定位对AC073046.25的细胞特异性及功能进行预测。在U-937细胞中利用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对AC073046.25进行敲低(knock down),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ASO敲低AC073046.25后对TET3表达水平的影响。收集健康志愿者(n=32)与SLE患者(n=46)的单核细胞,通过皮尔逊系数分析AC073046.25与TET3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将健康志愿者记为健康对照组,同时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标准将SLE患者分为疾病稳定组和疾病活跃组,采用非配对双侧student's t检验比较AC073046.25与TET3在健康对照组及不同疾病活动组间的差异。结果·表观遗传学数据及胞浆胞核定位实验提示,AC073046.25可能在单核细胞中参与TET3的表达调控。在U-937细胞中,ASO敲低AC073046.25后,TET3表达水平降低(ASO组均P=0.002)。相关性分析显示,原代单核细胞中AC073046.25与TET3的表达呈正相关(r=0.650,P=0.000)。非配对双侧student's t检验结果显示,分别与健康对照组和疾病稳定组相比,AC073046.25在疾病活跃组中的表达水平降低(P=0.002,P=0.000)。结论·在单核细胞中AC073046.25能够调控TET3的表达,在疾病活动度较高的SLE患者单核细胞中其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继而提示,AC073046.25可作为活跃性SLE的生物标志物辅助疾病活动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tet甲基胞嘧啶加氧酶3 系统性红斑狼疮 易感基因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TET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荆晓娟 龙晓奇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1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C)组织中DNA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0-11易位2(TET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组织中TET2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究溃疡性结肠炎(UC)组织中DNA甲基胞嘧啶双加氧酶10-11易位2(TET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02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UC组织中TET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U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102例UC患者中有41例(40.20%)预后不良。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1)和预后不良组(n=41)。预后良好组TET2的表达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Mayo评分、IL-1β、TET2和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均是U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模型B(由改良Mayo评分、IL-1β、TET2和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组成)评估UC患者预后的效能高于模型A(由改良Mayo评分、IL-1β和初次治疗应用糖皮质激素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阈值概率>10%时,模型B评估UC患者预后的净收益高于模型A。结论UC组织中TET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基于TET2构建的模型对于评估UC患者的预后情况具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DNA甲基胞嘧啶加氧酶10-11易位2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