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寅恪的“遐思”与“旧梦”——一个被遮蔽的钱谦益
1
作者 欧婷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5,共8页
《柳如是别传》以柳氏命名,流布近六十载。陈寅恪在书中不止一次故作抑扬之词,称钱谦益不是本书主角,以掩饰钱谦益作为核心章节“复明运动”真正主角的事实,实有待发覆。陈寅恪自认为与钱谦益之间有着特别的因缘,对其也存有强烈的身世... 《柳如是别传》以柳氏命名,流布近六十载。陈寅恪在书中不止一次故作抑扬之词,称钱谦益不是本书主角,以掩饰钱谦益作为核心章节“复明运动”真正主角的事实,实有待发覆。陈寅恪自认为与钱谦益之间有着特别的因缘,对其也存有强烈的身世类同感与学术、文化认同感。他自言于昆明得钱氏故园红豆之后“重读钱集”,“借以温旧梦、寄遐思”,即是明确指向了钱氏本人。此外,《陈寅恪集》中三次出现的“夏五”一词至为关键,却很少引起学界注意;有的学者已经认识到《柳如是别传》中“红豆”意象的重要性——它不仅牵引全书结构、寄托情感,且《咏红豆并序》与《题〈有学集〉并序》一并构成全书的著述之眼,但“红豆”意象却须与“夏五”合观,才足以挖掘出它对于“陈寅恪—钱谦益”心史对应性的核心内涵。“夏五”一词实为陈寅恪有意留下的破译其撰写《柳如是别传》真实意图的暗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钱谦益 《柳如是别传》 夏五 红豆
下载PDF
从《柳如是别传》看明清易代之际江南文人风貌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克敌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陈寅恪倾晚年之力所撰写之《柳如是别传》,自以笺释"钱柳因缘"为中心。然该书除却极力彰显其"颂红妆"主题外,也对明清易代之际的江南文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并重点分析了他们在面对改朝换代这样巨大转折时,其复... 陈寅恪倾晚年之力所撰写之《柳如是别传》,自以笺释"钱柳因缘"为中心。然该书除却极力彰显其"颂红妆"主题外,也对明清易代之际的江南文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并重点分析了他们在面对改朝换代这样巨大转折时,其复杂的思想情感变化以及灵魂深处的搏斗,为今人理解历史大变迁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不同抉择及最终命运提供了很好的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江南文人
下载PDF
黄甫及生平事迹考辨——对陈寅恪《柳如是别传》一则重要考证的补正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圣华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共5页
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发覆钱谦益、柳如是反清复明事迹,抉幽入微,颇具识见,但其有关黄甫及就是徽州人黄澍的推测,及由此得出的顺治六年冬黄甫及游吴盖为受张天禄秘使联络钱谦益抗清等一系列的推论,不免有误。黄甫及本名黄申,淮安人... 陈寅恪先生《柳如是别传》发覆钱谦益、柳如是反清复明事迹,抉幽入微,颇具识见,但其有关黄甫及就是徽州人黄澍的推测,及由此得出的顺治六年冬黄甫及游吴盖为受张天禄秘使联络钱谦益抗清等一系列的推论,不免有误。黄甫及本名黄申,淮安人,与黄澍并非一人。黄甫及在明末任职鸿胪寺,明亡后为孤节遗民,放浪形骸。黄甫及多交故国遗老,虽有反清复明之意,但其访钱谦益,与清初的反清复明活动并无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甫及 生平事迹 《柳如是别传》 补正
下载PDF
略谈《柳如是别传》中陈寅恪的文学思想
4
作者 廖雯玲 《长春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61-63,共3页
从文学角度解读文史大作《柳如是别传》,认为其众体兼备,亦文亦史,深刻体现了传记文学的"实录"精神。同时,作者既采用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等传统释诗方法,又深入人物内部世界进行心理分析,研究了与... 从文学角度解读文史大作《柳如是别传》,认为其众体兼备,亦文亦史,深刻体现了传记文学的"实录"精神。同时,作者既采用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等传统释诗方法,又深入人物内部世界进行心理分析,研究了与柳如是相关的诗人词客,特别是对柳如是诗词创作阶段与特点的梳理分析,为后人继续开展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如是别传》 文体 实录 阐释方法 诗词研究
下载PDF
新见云间派李雯尺牍考述——兼补《柳如是别传》
5
作者 王启元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3-129,61,共8页
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曾引“云间派”文人李雯的两篇尺牍,以间接证明陈子龙曾与柳如是有过交往,但限于通行本李雯《蓼斋集》尺牍于内容上存在讳改,信中提到的人名无法确认,陈寅恪先生只能作一推论。近年新见孤本抄本尺牍《李舒... 陈寅恪先生在《柳如是别传》中曾引“云间派”文人李雯的两篇尺牍,以间接证明陈子龙曾与柳如是有过交往,但限于通行本李雯《蓼斋集》尺牍于内容上存在讳改,信中提到的人名无法确认,陈寅恪先生只能作一推论。近年新见孤本抄本尺牍《李舒章尺牍》一册,正好可以看补通行本之阙,遭到讳改的人物正是与作者同在幾社的两位社友,由此纠正《柳如是别传》之前对于这两篇尺牍写作的时间及相关推论的说法,并结合尺牍中的诸多线索,推测云间派早期与钱谦益互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雯 《蓼斋集》 陈寅恪 《柳如是别传》 云间派 钱谦益
原文传递
陈寅恪的历史解释--以《柳如是别传》及《论再生缘》胡适眉批本为例的讨论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汎森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2-74,共13页
陈寅恪的历史解释,是为了“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通过“象征化过程”“隐形的条理”“诗文写作的机制”三种进路,或可了解陈寅恪诗史互证的工作。陈寅恪的历史解释相当重... 陈寅恪的历史解释,是为了“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重建古人面对各种情境时种种可能的做法以及表达的意向。通过“象征化过程”“隐形的条理”“诗文写作的机制”三种进路,或可了解陈寅恪诗史互证的工作。陈寅恪的历史解释相当重视历史的层次,常以出典追索具体情境,亦常以诗文写作的特定方式,追索人际网络的分合。这种对“心史”的解释,胡适似不完全同意。1958年,胡适在台北获读油印本《论再生缘》,并留下若干眉批。在陈寅恪用其非凡的想象力与“隐形的条理”进行历史推论之处,胡适每每打上问号,或径批为“穿凿”。陈寅恪认为研究者应与“通习古今事变之君子”为同一层次,他的解释既是个人情感世界的,也是历史的;而胡活认为“假设”可以大胆,但求证必须小心,其眉批正代表这方面的原则。这批未曾公布的材料,隐隐显示了民国历史考证学派对历史推论方法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胡适 《论再生缘》胡适眉批本 《柳如是别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