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synthetic CdS-Thiobacillus thioparus hybrid for solar-driven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Guangyu Liu Feng Gao +3 位作者 Hongwei Zhang Lei Wang Chao Gao Yujie Xiong 《Nano Research》 SCIE EI CSCD 2023年第4期4531-4538,共8页
Synergistically combining biological whole-cell bacteria with man-ma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nnovates the way for sustainable solar-driven CO_(2)fixation,showing great promise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in tra... Synergistically combining biological whole-cell bacteria with man-ma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innovates the way for sustainable solar-driven CO_(2)fixation,showing great promise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in traditional chemical photocatalyst systems.However,most of the biohybrids require uneconomical organic nutrients and anaerobic conditions for the successful cultivation of the bacteria to sustain the CO_(2)fixation,which severely limits their economic viability and applicability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Herein,we present an inorganic-biological hybrid system composed of obligate autotrophic bacteria Thiobacillus thioparus(T.thioparus)and CdS nanoparticles(NPs)biologically precipitated on the bacterial surface,which can achieve efficient CO_(2)fixation based entirely on cost-effective inorganic salts and without the restriction of anaerobic conditions.The optimized interface between CdS NPs and T.thioparus formed by biological precipitation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for T.thioparus efficiently receiving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from CdS NPs and thus changing the autotrophic way from chemoautotroph to photoautotroph.As a result,the CdS-T.thioparus biohybrid realizes the solar-driven CO_(2)fixation to produce multi-carbon glutamate synthase and biomass under visible-light irradiation with CO_(2)as the only carbon source.This work provides significant inspiration for the further exploration of the solar-driven self-replicating biocatalytic system to achieve CO_(2)fixation and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hybrids solar-driven CO_(2)fixation carbon cycle autotrophic bacteria thiobacillus thioparus cadmium sulfide
原文传递
利用黄单胞菌He4和排硫杆菌Au16固定化生物滴滤技术去除乙硫醇臭气 被引量:8
2
作者 姜安玺 刘波 +2 位作者 程养学 王晓辉 李政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85-88,共4页
本实验把筛选的异养菌黄单胞菌He4和自养菌排硫杆菌Au16,接种到生物滴滤塔中进行脱除乙硫醇研究。结果表明 ,乙硫醇进气流量为 0 3、 0 6和 1 2m3/h ,进气浓度分别为 118、 64和 31mg/m3时 ,乙硫醇出气浓度不高于 1mg/m3。系统中乙硫... 本实验把筛选的异养菌黄单胞菌He4和自养菌排硫杆菌Au16,接种到生物滴滤塔中进行脱除乙硫醇研究。结果表明 ,乙硫醇进气流量为 0 3、 0 6和 1 2m3/h ,进气浓度分别为 118、 64和 31mg/m3时 ,乙硫醇出气浓度不高于 1mg/m3。系统中乙硫醇的最佳质量负荷不宜高于 4 0mg/kg填料·h。喷淋量在负荷一定时 ,进气流量越高 ,所需喷淋量越大。喷淋液的最适温度应控制在 2 5~ 30℃左右。喷淋液的SO2 - 4浓度不宜高于 4 0 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生物滴滤 臭气 乙硫醇 生物滴滤塔 生物脱臭 黄单胞菌 排硫杆菌 大气污染
下载PDF
耐酸性异养菌的分离及其在制革污泥重金属生物淋滤中的作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世梅 周立祥 +1 位作者 黄峰源 方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53-157,共5页
从制革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异养微生物 ,经鉴定属于红酵母菌属 (Rhodotorulasp .)R30 ,测定菌株R30的适宜生长 pH范围为 3~ 7,但能耐受pH 2 5至 1 5的酸性环境 ,最适生长温度 2 8℃ .酵母R30在污泥水溶性有机物 (DOM )中培养 96h ,水溶... 从制革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异养微生物 ,经鉴定属于红酵母菌属 (Rhodotorulasp .)R30 ,测定菌株R30的适宜生长 pH范围为 3~ 7,但能耐受pH 2 5至 1 5的酸性环境 ,最适生长温度 2 8℃ .酵母R30在污泥水溶性有机物 (DOM )中培养 96h ,水溶性有机碳 (DOC)从 1 4 85mg/L降至 345mg/L ,菌数达 4 8× 1 0 7mL-1 .将污泥预酸化至pH 6 5 ,在进行污泥的生物淋滤过程中 ,添加酵母处理与不添加酵母处理的对照相比 ,淋滤时间减少了 4d ,淋滤周期显著缩短 ,在 7d的淋滤时间内 ,重金属Cr的溶出率提高 3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生物淋滤 制革污泥 硫杆菌
下载PDF
含硫化物废水在升流式填料塔中的处理及数学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克强 季民 +3 位作者 姚传忠 沈跃 李野 张元玲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4-180,共7页
在升流式填料塔中,通过接种排硫硫杆菌形成稳定生物膜.在pH值和温度分别控制在 7. 0±0. 1和 30±2℃条件下,进水质量浓度分别为 85. 76, 177. 83, 269. 55和 394. 26mg/L时,改变硫化物容积负荷 (VLR)和溶解氧水平进行正交试验... 在升流式填料塔中,通过接种排硫硫杆菌形成稳定生物膜.在pH值和温度分别控制在 7. 0±0. 1和 30±2℃条件下,进水质量浓度分别为 85. 76, 177. 83, 269. 55和 394. 26mg/L时,改变硫化物容积负荷 (VLR)和溶解氧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和分析硫化物容积负荷与溶解氧共同作用下硫化物的去除规律、硫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单质硫的生成率,并对建立的模拟方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升流式生物填料塔内废水中的硫化物去除率能达到9500以上;应用模拟方程,对于不同的进水浓度,都能找到一个最佳的运行工况.在硫化物去除率和单质硫的生成率达到最佳时,保持反应器的最大容积负荷和最小的溶解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硫硫杆菌 升流式填料塔 硫化物 废水 单质硫 回归方程
下载PDF
排硫硫杆菌对天然橡胶胶粉脱硫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姜广明 赵素合 +2 位作者 罗婧源 王雅琴 周全生 《合成橡胶工业》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49-453,共5页
从多处土壤中筛选培养了3株排硫硫杆菌(X 4、HB 062、HB 122),观察了其形貌,考察了天然橡胶(NR)胶粉的加入量对排硫硫杆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核磁交联密度仪分析了NR胶粉的脱硫效果,并研... 从多处土壤中筛选培养了3株排硫硫杆菌(X 4、HB 062、HB 122),观察了其形貌,考察了天然橡胶(NR)胶粉的加入量对排硫硫杆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核磁交联密度仪分析了NR胶粉的脱硫效果,并研究了脱硫胶粉填充N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3株排硫硫杆菌均为杆状的化能自养菌;随着NR胶粉用量的增加,其对排硫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加大,NR胶粉加入量宜为0.02 g/mL;排硫硫杆菌生物脱硫过程不破坏橡胶的主链,专一氧化C—S和S—S,使胶粉的交联密度降低,其中HB 122对NR胶粉的脱硫效果最显著;与用未接种的培养基处理的胶粉填充NR硫化胶相比,经排硫硫杆菌脱硫的胶粉填充NR硫化胶的邵尔A硬度略有提高,拉伸强度和300%定伸应力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硫硫杆菌 天然橡胶 硫化胶粉 生物脱硫 交联密度 物理机械性能
下载PDF
中度嗜热硫氧化细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雅芹 钟慧芳 刘国振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1993年第1期9-15,共7页
从我国酸热环境采样,在硫代硫酸钠洋菜平板上通过单菌落形成,分离到四株类似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的中度嗜热硫氧化细菌,称作MS(MS252,MS272,MS281,MS301)。MS菌落微小(0.5~1.0mm)半透明,延长培养时间时呈浅褐色。... 从我国酸热环境采样,在硫代硫酸钠洋菜平板上通过单菌落形成,分离到四株类似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iooxidans)的中度嗜热硫氧化细菌,称作MS(MS252,MS272,MS281,MS301)。MS菌落微小(0.5~1.0mm)半透明,延长培养时间时呈浅褐色。细胞杆状(0.5~0.8X 1.0~2.0um),极生鞭毛,运动,G(一)。所有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45℃;最适生长初始pH为3.0~3.5,范围为1.0~5.5(MS252,MS301)T 1.6~6.0(MS272,MS281)。MS272DNA中G+C含量为57mol%,其它三株均为60mol%。它们与中温的氧化硫硫杆菌一样,能利用元素硫、硫代硫酸纳作能源,以二氧化碳为碳源,自养生长产生硫酸。这些菌不能利用有机营养,为专性无机化能自养菌。它们也不能氧化亚铁(FeSO_4)和硫化物如黄铁矿(FeS_2)。二种菌不同之处在于后者生长温度范围较低(10~37℃),DNA中G+C含量较低(50~52mol%)。因此本工作分离的MS菌应定为硫杆菌屑的一个新种,称作嗜热氧化硫硫杆菌(Thiobacillus thermothiooxidans sp. no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菌属 硫氧化细菌 氧化硫硫杆菌
下载PDF
生物滴滤塔处理硫化氢废气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建华 邱信欣 +1 位作者 刘锋 瞿炯炯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8-282,共5页
采用生物滴滤塔去除废气中的H2S。研究了进气量及进气浓度对H2S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营养液喷淋量为6L/h、进气量为0.8m3/h左右、进气H2S质量浓度在0~70mg/m^3之内随机变化时... 采用生物滴滤塔去除废气中的H2S。研究了进气量及进气浓度对H2S去除率的影响,同时对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当营养液喷淋量为6L/h、进气量为0.8m3/h左右、进气H2S质量浓度在0~70mg/m^3之内随机变化时,生物滴滤塔对H2S的去除率能稳定达到90%以上。此时生物滴滤塔的最高负荷为5400mg/(m^3·h)。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出H2S去除中起主导作用的细菌为硫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废气 生物滴滤塔 高通量测序 硫杆菌
下载PDF
培育优势菌种处理腈纶厂硫氰酸钠废水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勇壮 陈伟洪 +1 位作者 龚竹如 王柏芬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23-328,共6页
采用两段生物氧化法处理腈纶厂的硫氰酸钠废水,Ⅰ段去除易降解的有机物,Ⅱ段培育以自养性排硫杆菌为主体的生物膜,降解硫氰酸钠。试验装置的容积负荷达1.1—2.2kgNaSCN/m ̄3·d,比单级氧化池处理同类废水试验... 采用两段生物氧化法处理腈纶厂的硫氰酸钠废水,Ⅰ段去除易降解的有机物,Ⅱ段培育以自养性排硫杆菌为主体的生物膜,降解硫氰酸钠。试验装置的容积负荷达1.1—2.2kgNaSCN/m ̄3·d,比单级氧化池处理同类废水试验的容积负荷提高2—4倍。文中介绍了试验装置运转情况,两段生物膜的特性,探讨了在第Ⅱ段氧化池中硫氰酸钠生物降解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硫杆菌 硫氰酸钠 废水处理 生物氧化
下载PDF
Yield Attributes and Oil Safety in the Hyperaccumulator Canola Plant Grown in a Bioremediated Sewaged Soil
9
作者 Hussein Fawzy Abouziena Mohamed Saber +2 位作者 Essam Hoballah Soad El-Ashry Alaa Mohamed Zaghlou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3年第12期1010-1016,共7页
关键词 超富集植物 油菜生长 土壤 石油安全 产量 氧化亚铁硫杆菌 属性 营养参数
下载PDF
排硫硫杆菌在橡胶脱硫再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雅琴 张翠茹 +3 位作者 吕杰 赵素合 姜广明 霍瑞明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73-276,共4页
研究了排硫硫杆菌PL1(Thiobacillus.thioparusPL1)对天然硫化橡胶的脱硫再生,用红外光谱法(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法及橡胶核磁交联密度(Rubber NMR Crosslink Density)法对再生橡胶进行表征。经Thiobacillus.thioparusPL1作用后,... 研究了排硫硫杆菌PL1(Thiobacillus.thioparusPL1)对天然硫化橡胶的脱硫再生,用红外光谱法(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法及橡胶核磁交联密度(Rubber NMR Crosslink Density)法对再生橡胶进行表征。经Thiobacillus.thioparusPL1作用后,橡胶中的硫交联键被打断,硫被氧化,产生了S=O。氧硫(O:S)比显著提高。交联密度降低了7.1%。这种再生工艺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硫硫杆菌 橡胶再生
原文传递
排硫硫杆菌D6中硫化氢脱氢酶的纯化及性质
11
作者 李咏兰 邱广亮 +3 位作者 吕桂芬 王忠魁 张明斗 李斌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47-554,共8页
从烟气生物脱硫系统的好氧产硫磁性稳态流化床反应器中,经反复纯化分离出脱硫优势菌排硫硫杆菌菌株D6,采用四步工艺纯化出膜结合型硫化氢脱氢酶。SDS-PAGE测定显示其由α1β1亚基组成,光谱分析表明含有1 mol FAD/mol酶,血红素染色揭示... 从烟气生物脱硫系统的好氧产硫磁性稳态流化床反应器中,经反复纯化分离出脱硫优势菌排硫硫杆菌菌株D6,采用四步工艺纯化出膜结合型硫化氢脱氢酶。SDS-PAGE测定显示其由α1β1亚基组成,光谱分析表明含有1 mol FAD/mol酶,血红素染色揭示小亚基上结合有1 mol血红素c/mol酶,该酶属于氧还蛋白家族。该酶的最适pH为8.6,对马心细胞色素c和硫化物的表观Km分别为2.5μmol/L和6.1μmol/L,反应计量实验表明其氧化产物为元素硫。硫化氢脱氢酶受到硫和亚硫酸盐的抑制,100μmol/L的氰化钾对该酶抑制率达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脱氢酶 排硫硫杆菌 硫化氢氧化 硫代谢 烟气生物脱硫
原文传递
热带海洋气候下海水中氧化硫硫杆菌和假单胞菌协同作用对45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柯睿 吴进怡 +1 位作者 柴柯 张盾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3-400,共8页
采用失重法、表面分析技术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45钢在硫杆菌和假单胞菌协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腐蚀初期两种菌混合作用下45钢平均腐蚀速率受到明显抑制。随浸泡时间延长,30 d时混菌体系中电极电化学阻抗值较... 采用失重法、表面分析技术和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45钢在硫杆菌和假单胞菌协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与单种菌相比,腐蚀初期两种菌混合作用下45钢平均腐蚀速率受到明显抑制。随浸泡时间延长,30 d时混菌体系中电极电化学阻抗值较单菌体系减小,腐蚀电位降低,腐蚀电流密度增大,混菌逐渐加速了金属腐蚀。扫描电镜(SEM)分析结果表明,混合菌体系中45钢腐蚀产物膜存在大量裂纹且金属表面点蚀现象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腐蚀 协同作用 氧化硫硫杆菌 假单胞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