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lt-up建筑体系楼盖抗震性能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彭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34-737,共4页
对一栋单层Tilt-up厂房进行罕遇地震的弹塑性时程分析,结论如下:(1)在三条地震波作用于结构时,剪力墙作为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承担着大部分剪力,符合设计理念;(2)结构的顶点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角均小于规范限值,满足要求。
关键词 tilt-up建筑体系 时程分析 罕遇地震
下载PDF
Tilt-up建筑体系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抗震性能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屈雨浓 彭有开 +1 位作者 朱木森 吴徽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4-61,共8页
为研究Tilt-up建筑体系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3片分别带有门洞、窗洞、不带洞口的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和1片普通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着重考察了墙体的开裂方式、破坏形态、... 为研究Tilt-up建筑体系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的抗震性能,设计制作3片分别带有门洞、窗洞、不带洞口的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和1片普通再生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着重考察了墙体的开裂方式、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力以及刚度退化性能、耗能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不带洞口的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和传统的再生混凝土墙体均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洞口形式对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提出应严格控制开洞大小和形式,并配置加强筋以防止墙肢发生剪切脆性破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t-up建筑体系 再生混凝土 新型夹心保温墙体 抗震性能
下载PDF
新型再生泡沫混凝土的Tilt-up建筑体系墙体保温P-Temp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梦璇 方光秀 +1 位作者 方涛 郭旺 《建筑技术》 2018年第1期47-49,共3页
设计一种应用于Tilt-up建筑体系的新型再生泡沫混凝土保温墙体。利用二维温度场计算软件P-Temp建模,与再生混凝土保温墙体进行对比,证明新型再生泡沫混凝土保温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符合我国建筑节能规范。
关键词 tilt-up建筑体系 再生泡沫混凝土 墙体保温 P-Temp计算分析
下载PDF
Tilt-up建筑体系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保温性能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朱木森 石家鑫 吴徽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37-42,共6页
如何处理废弃的混凝土现在已成为各国政府的一大难题,而再生混凝土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Tilt-up建筑体系目前在国外运用比较广泛,该体系在国内运用其保温性能必须要满足我国建筑节能的要求.设计一种应用于Tilt-up建筑体... 如何处理废弃的混凝土现在已成为各国政府的一大难题,而再生混凝土技术正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Tilt-up建筑体系目前在国外运用比较广泛,该体系在国内运用其保温性能必须要满足我国建筑节能的要求.设计一种应用于Tilt-up建筑体系的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选择一种构造的墙体进行保温性能的理论计算与试验,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模拟和分析,得出新型再生混凝土夹心保温墙体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t-up建筑体系 再生混凝土 新型夹心保温墙体 保温性能
下载PDF
从链条到生态——浙江大学建筑学系的数字化课程体系改革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越 许伟舜 孟浩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带来的挑战,数字建筑教学的系统性及其与传统设计教学的关联性日益凸显。浙大建筑学系自2021年起,实行了以数字建筑课程生态建设为核心的一流本科课程综合改革,主要针对数字建筑课程的递进式教学内容,并强调其对...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带来的挑战,数字建筑教学的系统性及其与传统设计教学的关联性日益凸显。浙大建筑学系自2021年起,实行了以数字建筑课程生态建设为核心的一流本科课程综合改革,主要针对数字建筑课程的递进式教学内容,并强调其对传统设计教育中理性思维的辅助及延伸作用,形成了纵向完整的课程链,并横向与核心设计课程产生有效关联,初具成效。在此背景下,文章总结并探讨了该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理念、内容结构框架及课程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建筑 计算性设计 数字建造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基于建筑碳排放模型的管理体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慧萍 《节能》 2024年第4期77-80,共4页
为了有效控制单体建筑的节能减排,增强校园生态可持续发展动力,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建筑单体的边界条件、水电气等的碳排放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多元统计模型。结果显示... 为了有效控制单体建筑的节能减排,增强校园生态可持续发展动力,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为例,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建筑单体的边界条件、水电气等的碳排放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多元统计模型。结果显示:模型可以获得单体建筑的碳排放,可用于衡量不同区域和不同建筑的碳排放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建筑 碳排放 管理体系 单体建筑 节能减排 多元统计模型
下载PDF
建筑陶瓷产业现代化治理体系探析
7
作者 郑彩华 黄裕富 《广东建材》 2024年第2期153-156,共4页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建筑陶瓷产业治理体系作为产业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其现代化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同时,建筑陶瓷产业现代化治理体系也是建筑陶瓷产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 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建筑陶瓷产业治理体系作为产业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其现代化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必不可少。同时,建筑陶瓷产业现代化治理体系也是建筑陶瓷产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手段。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陶瓷产业现代化治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初步探讨了建筑陶瓷产业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内涵、基本要素和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陶瓷 产业治理 高质量发展 治理体系
下载PDF
山东囤顶建筑木作营造体系研究——以泰安常庄古聚落为例
8
作者 黄晓曼 张广贺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1期195-198,共4页
囤顶建筑作为山东地区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其木作营造与传承方式的系统性研究仍有极大探索空间。常庄囤顶建筑保存完整、结构鲜明,是研究山东囤顶建筑的典型案例。文章即以常庄古聚落囤顶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述采访和建筑实物互证,廓清... 囤顶建筑作为山东地区传统建筑形式之一,其木作营造与传承方式的系统性研究仍有极大探索空间。常庄囤顶建筑保存完整、结构鲜明,是研究山东囤顶建筑的典型案例。文章即以常庄古聚落囤顶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述采访和建筑实物互证,廓清山东囤顶建筑木作中的营造体系特色以及匠作传承方式,为山东囤顶建筑木作技艺及文化的当代传承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囤顶建筑 木作 匠师 营造体系 传承方式
下载PDF
高职装配式建筑人才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9
作者 张月玥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2,75,共3页
教育部新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增加了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专业。高职院校要在建筑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使学生成... 教育部新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增加了与装配式建筑有关的专业。高职院校要在建筑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满足行业发展需求,通过调整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版专业目录 装配式建筑 课程体系
下载PDF
基于EMI-CNN的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节点健康监测
10
作者 徐菁 闫尊昊 +1 位作者 杨松森 刘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90,共8页
为预防模板坍塌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压电阻抗法(EMI)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模板支撑体系节点智能监测方法。首先,利用压电陶瓷传感器(PZT)的机电耦合特性及其集驱动-传感于一体的特点,建立PZT-节点耦合系统的机电阻... 为预防模板坍塌引发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风险,提出一种基于压电阻抗法(EMI)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模板支撑体系节点智能监测方法。首先,利用压电陶瓷传感器(PZT)的机电耦合特性及其集驱动-传感于一体的特点,建立PZT-节点耦合系统的机电阻抗传感机制模型;其次,基于EMI法,以与待测结构耦合的PZT片电导信号为监测指标,确定模板支撑体系节点松动的发生;然后,以敏感频段内PZT片的801个原始电导信号为模型输入,9个节点松动程度为模型输出,构建162组学习样本和27组测试样本,建立EMI-CNN模型,确定节点松动程度;最后,以一个实际工程中的建筑施工模板体系节点为例,验证EMI-CNN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EMI-BP模型。研究结果表明:EMI-CNN模型经过85次迭代达到收敛,预测准确率达到100%,相较于EMI-BP模型提高29.63%。该监测方法可实现对建筑施工模板支撑体系节点健康状态实时、准确、无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阻抗法(EMI) 卷积神经网络(CNN) 建筑施工 模板支撑体系 健康监测 压电陶瓷传感器(PZT)
原文传递
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发展脉络研究
11
作者 陈帆 詹育泓 林俊挺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自1959年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创办以来,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随着时代发展经历了多次调整变化。文章在现有档案文件及相关教师采访等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变化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为:195... 自1959年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创办以来,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随着时代发展经历了多次调整变化。文章在现有档案文件及相关教师采访等史料分析的基础上,将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变化概括为三个主要阶段,分别为:1959年至1988年、1989年至2009年和2010年至2022年,并着重介绍这三个阶段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目的在于对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发展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厘清其历史发展脉络并作为存档史料,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支撑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发展脉络 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 中国建筑教育
下载PDF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教学资源体系创立与实践
12
作者 刘晓敏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9-34,共6页
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从实施背景、主要做法、成果成效、经验总结及推广应用等方面阐述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体系的创立与实践,定位“能学、辅教、促改”功... 国家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从实施背景、主要做法、成果成效、经验总结及推广应用等方面阐述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体系的创立与实践,定位“能学、辅教、促改”功能,重点建设“五中心一平台”资源体系,为解决钢结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搭建一个良好的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 教学资源体系 创立与实践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岭南古建筑保护体系研究
13
作者 孙方婷 黄燕鹏 《华中建筑》 2024年第11期165-168,共4页
岭南古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资源,却在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岭南古建筑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以岭南古建筑为研究核心,研究大数据如... 岭南古建筑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古建筑遗产资源,却在城市化进程及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下,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在此背景下,大数据技术的兴起为岭南古建筑保护提供更多的可能。以岭南古建筑为研究核心,研究大数据如何辅助构建一个科学有效的保护体系对岭南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发挥其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岭南古建筑 保护体系 文化遗产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专业群实训体系构建研究——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
14
作者 刘晓敏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9-23,共5页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体系,对建筑钢结构产业数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研究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虚实结合、分层递进”实训体系的总体设计、“认知实训”+“课程实训”+“... 虚拟仿真技术融入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体系,对建筑钢结构产业数智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研究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群“虚实结合、分层递进”实训体系的总体设计、“认知实训”+“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三层对接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块结构、八位一体”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搭建,以及创新实训教学模式和建立虚拟仿真应用推进机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钢结构专业群实训体系重构与实践,开发了钢结构优质虚拟仿真实训资源,打造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科研团队,发挥了专业群示范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建筑钢结构 专业群 实训体系重构
下载PDF
基于体系构造图的建筑结构系统分析方法
15
作者 骆顺心 李宏胜 罗桂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0001-0004,共4页
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实践中忽视结构体系设计问题,对建筑结构的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体系构造图的建筑结构系统分析方法。基于结构体系构造图的系统分析方法以结构的体系构造分析为基础,通过系统内部关联关系分析和与... 针对建筑结构设计实践中忽视结构体系设计问题,对建筑结构的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体系构造图的建筑结构系统分析方法。基于结构体系构造图的系统分析方法以结构的体系构造分析为基础,通过系统内部关联关系分析和与环境交互作用分析,实现结构在系统层面的设计,最终形成对详细设计的指导成果。在复杂体系结构设计中,使用本文方法可达到分层分级控制设计进程、优化结构系统性能、提高系统可靠度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结构系统设计 结构体系构造图 关联关系分析 分层分级设计 系统可靠性
下载PDF
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研究
16
作者 程斌 《教师》 2024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然而,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质量和效率。为提高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工...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推广。然而,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建造质量和效率。为提高目前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培训效果,文章通过前期调查和培训实践,提出应从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技能体系构建原则、构建思路、培训课程体系及鉴定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设计,同时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实践证明,完善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体系能较好地提高工人的技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产业技能 培训体系
下载PDF
浅谈传统建筑的历史性与工匠传承体系之关联
17
作者 王崇恩 曹根嘉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4期198-200,共3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建筑的历史性与工匠传承体系之间的关联。山西地区的营造历史悠久,营造活动众多,实例丰富且连续性强,民间工匠的传承脉络较为清晰,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背景。本次研究首先论述了工匠信息与传统营造活动的历... 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建筑的历史性与工匠传承体系之间的关联。山西地区的营造历史悠久,营造活动众多,实例丰富且连续性强,民间工匠的传承脉络较为清晰,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背景。本次研究首先论述了工匠信息与传统营造活动的历史信息之间的深刻联系,其次交代了崞阳石工匠人参与传统建筑营造的历史背景与客观条件,之后通过对韩氏石匠家族传承体系的厘清,得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性以隐喻的方式内涵于工匠活动之中的结论,为学界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建筑 历史性 崞县 石匠 传承体系
下载PDF
高层住宅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18
作者 谢颖 《新疆有色金属》 2024年第2期87-88,共2页
本文对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量化地研究了评估系统中的各项质量指标,运用群体专家决策法,对各个指标的相关重要程度进行调查和评定;然后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 本文对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量化地研究了评估系统中的各项质量指标,运用群体专家决策法,对各个指标的相关重要程度进行调查和评定;然后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通过对建筑能耗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反映建筑能耗水平的综合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住宅 绿色建筑 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19
作者 贾陆军 乔欢欢 +2 位作者 安红娜 罗春明 李英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16期148-152,共5页
通过行业调研,分析在建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背景下建筑材料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对标全国职业院校建材类专业技能大赛与1+X证书制度试点——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检测,以及水泥生产工、混凝生产工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求... 通过行业调研,分析在建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趋势背景下建筑材料企业的人才需求及岗位设置,对标全国职业院校建材类专业技能大赛与1+X证书制度试点——土木工程混凝土材料检测,以及水泥生产工、混凝生产工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要求的职业能力,根据职业技能需求落实课程设置。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为例,重构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并提出实施建议,取得了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赛证融通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 1+X证书制度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路径探析
20
作者 李丽 《安家》 2024年第9期0136-0138,共3页
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原则,并强调实践能力、跨学科融合以及课程灵活性的重要性。同时,详细阐述... 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原则,并强调实践能力、跨学科融合以及课程灵活性的重要性。同时,详细阐述了核心课程调整与升级、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增加跨学科选修课以及引入新型教学模式等创新路径,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培养适应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管理 课程体系 优化 创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