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汀江流域福建段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1
作者 刘陵桦 孟维彩 +5 位作者 蔡翠婷 李毅杰 袁宇奇 王晓宇 张翔 侯晓龙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6-246,382,共12页
[目的]科学评估南方红壤侵蚀区汀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影响植被覆盖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和交互作用机制,为汀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20 a间月... [目的]科学评估南方红壤侵蚀区汀江流域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揭示影响植被覆盖空间分异驱动因子的作用强度和交互作用机制,为汀江流域的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0年20 a间月尺度MOD13Q1(250 m)数据集,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方法探究植被NDVI与时间之间的关系,综合温度、降水量和海拔等自然因子及人为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流域内植被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强度。[结果](1)时间上,2000—2020年汀江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率为7.11%,上升平均速度为0.002 2/a,表明该区域的生态环境正稳定持续改善中。(2)空间上,整体上以中高和高覆盖度为主,呈现出明显各区县中部低于四周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地域性差异,NDVI改善区域面积为86.33%,远大于退化面积区域。(3)驱动因子探测结果:降水量>海拔>温度>GDP>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坡度>土壤类型。[结论]汀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受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双重影响,降水量因子解释力为0.705,是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海拔、温度和GDP等为次要驱动因子,解释力均为0.58以上。各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q)较于单因子表现出了更高的解释力,为双因子之间主要表现为增强和非线性增强效应的复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汀江流域 NDVI 地理探测器 驱动因子
下载PDF
龙岩汀江与九龙江北溪流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现状及对比分析
2
作者 张吉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66-70,共5页
基于福建龙岩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对比分析汀江流域和九龙江北溪流域(以下简称“两江”流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两江”流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垂直梯度分布特征明显,共有野生林木种质资源114科453属1 463种,... 基于福建龙岩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成果,对比分析汀江流域和九龙江北溪流域(以下简称“两江”流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状况。结果表明,“两江”流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丰富多样,垂直梯度分布特征明显,共有野生林木种质资源114科453属1 463种,占该地区的野生林木种质资源种数的97.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科20属24种。九龙江北溪流域水热条件总体略高于汀江流域,南亚热带的林木种质资源分布较多,但“两江”流域野生林木种质资源总体相近,有72.9%的树种相同,在生物多样性、森林生态保护和林业碳汇开发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实施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林木种质资源培育国储林和营造碳汇林,以实现林木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质资源 汀江流域 九龙江北溪流域 野生林木
下载PDF
基于水源涵养服务视角的汀江(韩江)流域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标准 被引量:4
3
作者 余红红 杨加猛 万紫璇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共9页
【目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应对环境恶化、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厘清生态补偿标准是实施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基础。结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转理论,基于森林生态受益方向,从水源涵养生态服务视角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为完善... 【目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是应对环境恶化、平衡区域发展的重要举措,厘清生态补偿标准是实施森林横向生态补偿的基础。结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流转理论,基于森林生态受益方向,从水源涵养生态服务视角开展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标准研究,为完善跨省流域森林生态补偿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汀江(韩江)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当量因子法、水足迹法和引力模型,研究案例流域森林水源涵养服务溢出价值及其空间转移,确定受益主体与受偿主体相匹配的森林水源涵养效益补偿标准。【结果】1)汀江(韩江)流域上游地区龙岩市、漳州市和三明市的森林水源涵养服务外溢价值分别为80 448.89万元、5 857.33万元和13 038.28万元,广东省拟应向福建省合计支付水源涵养生态补偿资金99 344.50万元;2)三明市、漳州市和龙岩市提供的森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辐射面积最广的地区均是梅州市,梅州市应承担主要的生态补偿资金;3)龙岩市可获得的水源涵养横向生态补偿资金最多,占补偿资金总额的80.98%,梅州市拟应支付的森林水源涵养生态补偿金额最多,占生态补偿总额的88.89%。【结论】流域上游存在森林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外溢,对下游具有不同的辐射范围和辐射量。本研究核算的案例流域下游受益地区应支付的水源涵养横向生态补偿资金均未超过当地GDP的1%,在补偿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可以为流域的森林横向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生态补偿 森林生态效益 水源涵养服务 补偿标准 汀江(韩江)流域
下载PDF
汀江流域长汀段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赫 朱秀端 +5 位作者 林敬兰 朱能飞 林根根 蒋芳市 黄炎和 林金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2-129,137,共9页
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为探讨南方典型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汀江流域长汀段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径流、输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CEEMDAN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 河流水沙变化直接反映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壤侵蚀程度。为探讨南方典型水土流失治理区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汀江流域长汀段1982年1月至2014年12月径流、输沙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CEEMDAN法、Mann-Kendall检验法、Pettitt检验法及构建水沙关系模型分析水沙的变化特征,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定量研究降雨和人为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汀江流域长汀段降雨和径流呈不显著减小趋势,输沙率显著下降(p<0.01)。径流与输沙的周期性及变化趋势不同步。(2)汀江流域长汀段输沙状况在2000年发生突变(p<0.01),突变后径流含沙量降低,水沙关系曲线的来沙系数显著减小。(3)自2000年后,长汀段径流和输沙总量均减小,其中人为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68%~81%,对输沙变化的贡献率为90%~98%,人为活动中以封禁治理、生态林草等为主的水土保持措施是输沙量减少的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汀江流域长汀段 水沙变化 人为活动 水土保持
下载PDF
福建汀江流域新石器—青铜时期聚落遗址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背景 被引量:4
5
作者 邱俊杰 靳建辉 +2 位作者 任永青 左昕昕 李志忠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1-805,共15页
加强区域文化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明进程、发展规律及其对于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汀江流域是客家文化的分布集中区之一,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东南海洋文明的交融区,在研究文化的传承、融合和衍替... 加强区域文化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明进程、发展规律及其对于环境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汀江流域是客家文化的分布集中区之一,也是中原农耕文化与东南海洋文明的交融区,在研究文化的传承、融合和衍替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整理了汀江流域新石器时期到青铜时期574处聚落遗址信息,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分析方法,探究了该区域聚落遗址点的分布特征,分析了各自然地理因素对遗址分布密度的影响程度以及与环境演变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汀江流域新石器时期和青铜时期聚落遗址主要分布在200~500 m的高程范围内;新石器时期遗址在坡向分布上以偏北为主,青铜时期以西和西南为主;两个时期遗址在坡度选择上偏好于3°~7°之间的缓坡;在濒河性方面,各时期遗址均具有逐河而居的特征。(2)在地理探测过程中,自然因素不同的分类办法、分类数量以及不同地理因素对遗址分布的决定力q值产生不同的结果。任意两个地理变量的交互作用对遗址分布所产生的q值,都要大于其中某一变量的作用,表明古人类聚落选址是考虑各自然因素的综合决策结果。(3)区域地貌特征是影响流域聚落遗址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多数遗址分布于流域内的河谷地貌区内。在以全新世“大暖期”为基调的气候背景下,区域气候存在冷暖交替变化特征,这与汀江流域以及福建地区新石器时期以来的人类活动、文化演替等具有密切联系。研究初步建立了区域文化发展序列,并为揭示史前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遗址 客家文化 地理探测器 环境背景 汀江流域
下载PDF
汀江流域永定段外源污染负荷解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以程 方宏达 +3 位作者 刘婉欣 陈锦芳 刘岩松 杜兰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0年第5期536-545,共10页
为明确汀江流域永定段水污染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对策,采用产排污系数法和入河系数法对汀江流域永定段的外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汀江流域永定段主要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磷(TP... 为明确汀江流域永定段水污染特征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污染控制对策,采用产排污系数法和入河系数法对汀江流域永定段的外源污染负荷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汀江流域永定段主要污染物指标——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4^(+)-N)、总磷(TP)的入河量分别为5430.15 t∙a^(−1)、1027.12 t∙a^(−1)、125.03 t∙a^(−1),各类污染负荷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三者之和占各污染物总负荷的比例超过80%,其他排放源的COD_(Cr)、氨氮、总磷污染负荷量相对较小。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是汀江流域永定段水环境污染防治的重点。汀江流域永定段污染排放在空间上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各乡镇应针对本区域污染特点有侧重地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汀江流域 污染负荷 污染源 污染防治
下载PDF
汀江流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谢香群 王欣珂 +4 位作者 林弘 王圳峰 刘燕 谢慧黎 刘兴诏 《环境生态学》 2022年第8期53-60,101,共9页
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是土地利用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剖析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对流域土地利用的管理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移动窗口法分析了汀江流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 景观格局时空演变是土地利用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剖析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力,对流域土地利用的管理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移动窗口法分析了汀江流域2000—2020年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演变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汀江流域内的自然景观不断转向人造景观,具体表现为人造地表(+120.95 km^(2))、耕地(+59.87 km^(2))、水体(+31.04 km^(2))大幅转入,草地(-135.83 km^(2))、林地(-66.8 km^(2))、灌木地(-8.8 km^(2))、湿地(-0.05 km^(2))大幅转出。2)从类型水平上看,流域景观离散程度不断增大,斑块边缘规则化;从景观水平上看,整体破碎度、割裂度加剧。林地景观具有很强的优势性,以其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斑块呈现破碎状态,且斑块的割裂程度大,离散程度高;以人造地表为代表的人造景观斑块呈现片状分布,边界规则化,且斑块面积呈现增大趋势。3)人口密度(X6)、年降水量(X7)、年平均温度(X8)是驱动研究区域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探究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的趋势和影响机制提供思路,对汀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制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时空变化 景观指数 地理探测器 驱动机制 汀江流域
下载PDF
韩江上游水土流失现状遥感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敬贵 金平伟 +1 位作者 刘超群 杨德生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3年第4期14-18,共5页
韩江上游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典型区域,需要摸清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2008年10m分辨率的Alos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对韩江上游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遥感分析... 韩江上游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典型区域,需要摸清该区域的水土流失状况,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以2008年10m分辨率的Alos多光谱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对韩江上游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遥感分析,结果表明:韩江上游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但地形陡峭,水土流失面积达5 102.56km2,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主要分布于广东境内梅江及其支流两岸五华、梅县、兴宁和平远县的山丘区,以及福建境内汀江流域上中游上杭、长汀、武平和永定县的山丘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遥感 韩江上游 汀江流域 梅江流域
下载PDF
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汀江流域例证 被引量:4
9
作者 高雅罕 丘水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25-33,共9页
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有助于检视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效果,进而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维度选取16个测度指标,构建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汀江流域为例,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结... 开展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估,有助于检视流域生态补偿的实施效果,进而促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维度选取16个测度指标,构建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汀江流域为例,进行费用效益分析。结果表明:(1)汀江流域生态补偿费效比为1.86,具有经济可行性,随着汀江流域生态补偿实施,综合效益持续上升。(2)汀江流域生态补偿综合效益增长速度逐年减缓,且生态效益相对于经济和社会效益而言更为显著。(3)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中存在教育效益不明显等问题。未来流域生态补偿的政策取向应注重适当延长补偿期限、逐步扩大补偿范围以及探索多元化补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补偿 效益评估 综合效益 汀江流域
下载PDF
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何以实现?——以汀江-韩江流域治理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陈冠宇 巩宜萱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7-105,173,174,共11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来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看,中央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实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所在,而汀江-韩江跨省流域作为全国第二个开展生态保护...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补偿机制是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从近年来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看,中央政府的“适当干预”是实现跨省流域生态补偿的关键所在,而汀江-韩江跨省流域作为全国第二个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其运行机制和成功模式值得关注与研究。文章通过对汀江-韩江跨省流域治理的案例分析,从探索、完善和巩固三个阶段回顾其开展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过程,总结了汀江-韩江跨省流域治理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的运行机制,并试图基于外部性理论与多源流框架的横向生态补偿议程设置展开理论对话,为我国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借鉴经验。研究发现,未来推进流域生态治理、提升其治理效能,政府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协同联动;二是建立有效的法律法规框架。这既是公共治理的责任,也是公共事务的规定,更是公共政策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流域治理 生态补偿 生态治理 合作治理 汀江-韩江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