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oughts on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of Food Subject in Local Universities
1
作者 Weijun CHEN Dayu LIU +3 位作者 Xinhui WANG Yin ZHANG Wenlong LIU Yuncheng L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3年第4期49-51,共3页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tasks in China s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and also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local universities.Taking the food subject of local u...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tasks in China s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and also an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local universities.Taking the food subject of local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security measures,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talent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and talent cultivation,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food subject of local univers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universities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Talent cultivation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以“强基计划”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志雄 王佳怡 穆思颖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教育强国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立足“强基计划”的战略背景与目标要求,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及态势入手,剖析总...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教育强国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更是强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举措。立足“强基计划”的战略背景与目标要求,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及态势入手,剖析总结人才培养阶段衔接性不足、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及交叉学科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探索科教深度融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二三三四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即以双轮驱动配合“三类整合”课程体系,注重三大能力培养与四阶段科研训练,构建五方支撑培养体系,以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保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强基计划” 现实困境 路径优化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
作者 李果 李小川 +1 位作者 张祥 刘梦麒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内涵出发,探讨了人才培养的逻辑与路径。进而,结合笔者教学改革实践工作,提出了一套“一二三... 管理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文科背景下管理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内涵出发,探讨了人才培养的逻辑与路径。进而,结合笔者教学改革实践工作,提出了一套“一二三”式培养理念,即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和产业发展趋势为导向,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与国际高水平学术交流两个平台,以德育知识、专业知识和素质拓展三个模块协同培养,并从课程创新、科研创新、实践创新角度构建了“六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管理学科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拔尖创新
下载PDF
基于拔尖人才培养的可视化实训平台构建研究
4
作者 陈立娜 高艳坤 +1 位作者 金阳 刘利萍 《基础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76-80,共5页
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的可视化实践实训平台,是一种以实际操作为学习任务,集“教学+实践技能培养+评核”多功能性新方式,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以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进行以生药学课... 基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搭建的可视化实践实训平台,是一种以实际操作为学习任务,集“教学+实践技能培养+评核”多功能性新方式,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以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进行以生药学课程为例的可视化实训平台体系化构建以及“贯通性”实践项目的教、培、评相结合教学探索,促进学生“三专协调”发展,强化综合技能与素质教育,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提高学生创新思辨能力和拔尖人才培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药学 药学课程 实验教学 可视化实训平台 拔尖人才培养 “贯通性”项目教学 OSCE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时代要义、现实隐忧与行动前瞻
5
作者 宋凤轩 王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要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然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如选拔培养的效率追求与教育公平诉求的二元冲突、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融合挑战、技...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行动要义,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拔尖创新人才。然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如选拔培养的效率追求与教育公平诉求的二元冲突、智能技术与教育应用的融合挑战、技能人才与教育偏见的双向博弈、人才培育与人才应用的分离困境等现实隐忧,阻碍了生产力质态的加速跃迁。教育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渠道,在塑造新质生产力人才队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应通过以下对策来指明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行动前瞻,以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基础教育上,细化融通培养机制,培育新质后备人才;二是高等教育上,依托智能学科平台,塑造新质中坚人才;三是职业教育上,建立数字孪生平台,发展新质智能人才;四是差异教育上,探索多元培养模式,打造新质多样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拔尖创新人才 人才强国 教育
下载PDF
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实践反思与改进策略
6
作者 陈时见 杜彬恒 《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双一流”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经过了实验探索、深化推进和系统发展等阶段,在通识教育、机制创新、模式改革、制度建设、资源统整等方面积累了丰...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建设“双一流”和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高校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经过了实验探索、深化推进和系统发展等阶段,在通识教育、机制创新、模式改革、制度建设、资源统整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现实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不仅需要全面总结现有的经验和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而且需要结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教育理念、政策支持、体制机制和综合改革等方面着力优化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本科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功能逻辑与实践进路
7
作者 王天平 潘勤情 李珍 《远程教育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9,25,共11页
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引领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人类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愿景。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教育数字化展现出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它既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能引擎,又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根本保障... 教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引领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为人类教育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美好愿景。在教育强国建设过程中,教育数字化展现出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它既是推动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动能引擎,又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根本保障。借助教育数字化的力量,形塑教育要素新样态、助推数字教育模式革新、赋能教育多元体系构建、促进数字教育生态重塑以及扩大数字教育国际影响力,是教育数字化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功能演进的内在逻辑。教育数字化有效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需要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贡献指数;矫正主体认知抵牾,加强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多方协作;增强教育深层变革,释放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巨大潜能;创新教育技术体系,响应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内生需求;健全数字教育制度,保障教育数字化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持续赋能,从而充分发挥教育数字化重要突破口的作用,整体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 教育强国 功能逻辑 实践进路 拔尖创新人才
下载PDF
本科生导师制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南大学物理学院为例
8
作者 欧阳方平 孙克辉 孟建桥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导师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博雅教育理念施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科生导师制在以“一制四化”为重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综合环境构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针对当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 导师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博雅教育理念施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科生导师制在以“一制四化”为重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综合环境构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针对当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尽如人意,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结合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赛相长、科教融合及本-硕协同育人来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回归与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人才培养 拔尖创新 科教融合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关键——以一流人才体系为中心
9
作者 刘益东 《深圳社会科学》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高水平人才高地不仅是高水平人才聚集区,更是破“五唯”立新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前瞻布局的人才特区,是原始创新和文理交融的策源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打造一流人才体系,包括一流人才的驱动、甄选、吸引、组织管理与自主培养等。为... 高水平人才高地不仅是高水平人才聚集区,更是破“五唯”立新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前瞻布局的人才特区,是原始创新和文理交融的策源地。其核心问题是如何打造一流人才体系,包括一流人才的驱动、甄选、吸引、组织管理与自主培养等。为此本文对愿景驱动、一流人才的标准、甄选方法等进行探讨,分析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与一流学科对促进自主培养与留住一流人才的重要作用。鼓励原始创新见效最快的方式是盘点已经问世却尚未得到公认的原创成果,让完成人及时胜出。未来观与AI大爆发决定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前瞻布局,强调安全与发展同等重要。指出借助AI for Science在科研管理创新上的潜力与功效,推动AI+科技评价和AI化改革,知识点考核,杜绝垃圾论文、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应该从对标硅谷,到跃升为绿色、人文、科技、安全的世界级智慧城市群,实现我国科技的高质量、安全永续的发展,推动世界科学中心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高水平人才高地 一流人才体系 AI+科技评价 世界科学中心建设
下载PDF
对基础教育阶段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些认识
10
作者 周满生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2期3-8,共6页
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抓起。为探究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文章对“钱学森之问”和国外开展的创造力培养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内外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可归纳... 培养未来拔尖创新人才,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抓起。为探究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文章对“钱学森之问”和国外开展的创造力培养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国内外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核心要素可归纳为七个方面: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创新型教师;改革课堂教学;训练思维方法;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强调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由此,建议以跨文化比较的视角,深入了解国内外培养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实践经验,为提升我国学生创造力、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钱学森之问 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型教师 创造力培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工程
11
作者 俞国良 《基础教育参考》 2024年第1期3-16,共14页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并重,并逐渐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者关系的梳理与分析,表明积极的心理健康品质可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创造力培养提供前提与保障,而他们... 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并重,并逐渐从心理健康教育走向心理健康服务,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两者关系的梳理与分析,表明积极的心理健康品质可以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创造力培养提供前提与保障,而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也会促进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这两者的辨证关系,再次证明在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及其体系建设的重要价值。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编制中国特色本土化的心理健康评价工具,开发学校心理健康课程与教育资源,加强学校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危机预防与干预服务系统,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根基工程,把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的制高点,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家战略提供新理念和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服务 创造力培养 拔尖创新人才 根基工程
下载PDF
基于一流本科教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12
作者 张远夏 梁欢 杨玉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11-115,共5页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文章通过研究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和特点,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建设288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接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文章通过研究一流本科教育的理念和特点,结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该体系中,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创业意识能得以激发;通过强化实践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通过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可得以培养;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得以全面评估;通过加强与行业的合作,可以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全面准确评估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他们提供准确的评价和反馈,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实践,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而持续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流本科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下载PDF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土木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与实践
13
作者 张艳 蔡国军 +3 位作者 郑天元 刘涛 郑建国 宋素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148-151,共4页
进入21世纪,科技、教育、文化水平飞速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在此新形势下,基于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拔尖创新领军型土木工程类研究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针对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理念陈旧、知识结构单一,... 进入21世纪,科技、教育、文化水平飞速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在此新形势下,基于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拔尖创新领军型土木工程类研究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针对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教学理念陈旧、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模式滞后、资源配置不足,教学体系固化和国际视野局限等问题,安徽建筑大学提出“改革创新培养过程,交叉融合土木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新理念,形成“师资-平台-项目”三位一体研究生培养新模式,构建土木学科研究生“动态目标-能力提升-精细培养-评价反馈”的研究生培养新体系,通过创新培养理念、革新培养模式、夯实培养体系,经探究与实践,人才队伍、教学成果、科研水平及平台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交叉 拔尖创新 土木工程 教学理念 研究生培养新模式
下载PDF
电气信息类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多维度交互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4
作者 李忠文 苏士美 +3 位作者 彭金柱 连昊宇 妙珊 霍本岩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158-161,共4页
电气信息类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性,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为解决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授课效果欠佳的问题,该文提出多维度交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方案。基于线上线下多维度交互融合教学... 电气信息类电子技术系列课程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性,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为解决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模式单一、授课效果欠佳的问题,该文提出多维度交互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方案。基于线上线下多维度交互融合教学模式改革,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将实验实践以问题导向与课程理论交叉融合,通过任务驱动、子项目递进实现“学中做”“做中学”的混合式教学。相关改革措施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课程挑战度和教学质量。改革形成的一流课程资源和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促成同类课程在不同学科间的资源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教学模式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 互联网+教育 一流课程
下载PDF
面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改革
15
作者 刘晨宇 郑育英 +2 位作者 张山青 林展 李琼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6期126-128,共3页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为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活动。改革思路和措施包括: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入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知... 以“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为教学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基于“问题驱动”的教学活动。改革思路和措施包括: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入科研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产;加强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促进化工原理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人才 化工原理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构建“地球物质科学”课程群
16
作者 朱韧之 赖绍聪 秦江锋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地球系统科学思维已经成为培养新时代地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北大学“双一流”学科地质学为例,基于“双一流”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对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以地球系统科学思维为引领,提出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构... 地球系统科学思维已经成为培养新时代地学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以西北大学“双一流”学科地质学为例,基于“双一流”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对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要求,以地球系统科学思维为引领,提出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构建“地球物质科学”课程群。以探索科学问题为目标,全面统筹地球物质科学相关的课程,立足学科前沿,聚焦知识关联,编写新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团队人员构成,培养出知识理论扎实、综合实践能力强的拔尖人才,为“双一流”建设和“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出新的课程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 拔尖人才 课程群
下载PDF
民族地区高校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
17
作者 韩飞 孙国伟 肖淑敏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期183-185,189,共4页
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对民族地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高校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民族地区高校经管专业为依托,明晰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为民族地区高校经... 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研究,对民族地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地区高校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民族地区高校经管专业为依托,明晰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为民族地区高校经管专业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提供新路径,为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经管专业 创新创业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下载PDF
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治理困境及其突破——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
18
作者 包水梅 陈秋萍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典型的系统性工程。在整体性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以承担民族复兴大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价值导向,在政府主导下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基于制度性安排进行政策协同整合,以融合现代信息技...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典型的系统性工程。在整体性治理理论视域下,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以承担民族复兴大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价值导向,在政府主导下构建纵横交错的矩阵式组织结构,基于制度性安排进行政策协同整合,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平台为服务支撑载体。目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着培养理念“育”“用”分离、多元主体合作受限、培养阶段衔接不畅、相关政策整合性不足、信息技术服务支撑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为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整体性建设与治理,未来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为国育才的价值导向,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成效;构建“科层制与项目制双轨互动+第三方部门”的协同育人体系并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阶段连贯性;推进培养政策的协同度;搭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数字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整体性治理 社会责任感 数字化
下载PDF
从“拔尖”到“乐群”:小组合作学习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19
作者 张仁杰 寇焜照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1,共13页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互相启发和学习的群体氛围十分重要。当前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度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同伴关系和群体合作等微观层面。作为高校常见的教学形式,小组作业可成为考察同伴关系与群体合作影响拔尖... 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互相启发和学习的群体氛围十分重要。当前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制度等宏观层面,较少关注同伴关系和群体合作等微观层面。作为高校常见的教学形式,小组作业可成为考察同伴关系与群体合作影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选取某一流大学的不同专业学生,通过访谈和观察搜集资料,分析当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合作与学习文化,及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组队方式上,小组合作主要为“熟人组队”,以此防范合作风险;小组主要以具有核心成员的“星状小组”模式进行分工与合作,这有助于提升小组工作效率,但同时也降低了其他组员的积极性。在评价方式上,组内和组间等多重评价相结合,对同伴关系和合作效果产生了复杂影响;突出教师权威的师生关系影响了小组作业的成果形式或风格,反映了教师占据主导、学生迎合教师的教学权力关系。在文化上,普遍存在“以和为贵”的合作文化,既有助于提高效率,但也会阻碍学术创新。这反映出在优绩主义评价制度下学生学习和合作的异化:基于博弈的人我观使同伴变为竞争对手或被利用的对象;基于功利的学习观易走向迎合考评的“表现性学习”,学习的内在价值被削弱。小组作业中的“工具性合作”有助于提升“分工—执行”的效率,但可能陷入创新的“范式陷阱”。因此,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应加入“乐群”这一群体支持维度,通过涵育学生之间团结协作、友爱互助的精神,对“志趣”“拔尖”与“创新”的养成产生促进作用。为促进小组合作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应建立共同契约、创设安全氛围、变革评价方式、强调学术精神,以解决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以及不同培养目标之间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拔尖创新人才 同伴关系 优绩主义
下载PDF
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着力方向——访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顾明远先生
20
作者 许玉新 苏旭东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建成教育强国列为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并做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将建成教育强国列为2035年我国发展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并做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2023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6月,教育部成立教育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组织《教育强国规划纲要》编制工作。2024年1月,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把组织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作为工作主线,并提出把握教育的三个属性--政治属性、战略属性和民生属性,强调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基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本刊特向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访谈,以基础教育相关领域为主,重点围绕着教育强国建设的聚焦方向和发力点、优质均衡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双减”政策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教育数字化在教育强国中的作用以及教师发展相关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度访谈。顾明远,现为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教育学科召集人,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席等职。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比较教育、教育哲学、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等,主编《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国教育大系》等重要丛书,出版《中国教育路在何方》《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等专著4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并把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应用到了教育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杰出人才 教育数字化 教育观念 乡村教育 立德树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