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路径护理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焦灵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6期140-142,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2月济南市莱芜区苗山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3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临床路径护理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2年2月济南市莱芜区苗山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3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护理后,两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情感职能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护理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提高健康认知水平及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临床路径护理 疼痛 睡眠质量 住院时间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一个考虑染色体端粒长度的肿瘤细胞分裂增长模型的定性分析
2
作者 柏萌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3-58,共6页
本研究聚焦于研究一个考虑染色体端粒长度的肿瘤细胞分裂增长模型.在此模型中,肿瘤细胞分成活跃期和休眠期2种状态.将此模型转化为巴拿赫空间的柯西问题后,利用算子半群理论给出全局适定性的详细证明,并给出此模型一致指数稳定的条件.
关键词 肿瘤细胞分裂增长模型 染色体端粒长度 算子半群 全局适定性 一致指数稳定
下载PDF
VI-RADS联合肿瘤基底接触长度检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如串 刘伟 +2 位作者 周冰妮 刘晓航 周良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0-266,共7页
背景与目的: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VI-RADS)在术前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得到认可,但当以3分为诊断阈值时仍存在较... 背景与目的: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Vesical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VI-RADS)在术前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方面的价值越来越得到认可,但当以3分为诊断阈值时仍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肿瘤大小在肿瘤浸润评估方面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VI-RADS联合肿瘤大小用于评估膀胱癌肌层浸润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2022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9例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膀胱癌患者(共159个病灶)的术前膀胱多参数MRI及临床资料。由两名放射科医师独立对每个病灶进行VI-RADS评分以及肿瘤基底接触长度(tumor contact length,TCL)的测量,对于评分或大小存在差异的病灶由两名医师讨论后达成一致结论。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VIRADS、TCL及两者联合模型的肌层浸润诊断效能,在计算出相应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和诊断准确度后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病灶分别为75和84个。MIBC组平均TCL(6.15~6.23 cm)与NMIBC组平均TCL(2.26~2.35 cm)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RADS联合TCL在预测膀胱癌肌层浸润方面的特异度、PPV及诊断准确度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以3分为诊断阈值的VI-RADS(P<0.05),但灵敏度和N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L(AUC=0.89)、VI-RADS(AUC=0.90)及VI-RADS联合TCL(AUC=0.91)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RADS联合TCL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VI-RADS 3分病灶在评价膀胱癌肌层浸润方面的假阳性率,有利于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肿瘤基底接触长度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腹腔镜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分析
4
作者 张祎 张成武 +1 位作者 黄东胜 张军港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51-155,163,共6页
目的 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1例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住院时间是否超过中位住院时间12 d将患者分... 目的 探究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s)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91例pNET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术后住院时间是否超过中位住院时间12 d将患者分为住院时间正常组(NLOS组,≤12 d,n=50)和住院时间延长组(PLOS组,>12 d,n=41)。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用AUC和Brier分数评价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10 min(OR=8.850,95%CI 2.699~29.013,P<0.001)和腹腔镜手术方式[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OR=5.753,95%CI 1.062~31.155,P=0.042;腹腔镜胰腺体尾切除术(LDP:OR=8.547,95%CI1.908~38.291,P=0.005)]是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此时相应的AUC为0.785,Brier分数为0.182。结论 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是预测pNETs患者腹腔镜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延长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腹腔镜手术 住院时间 手术方式 手术时间
下载PDF
肿瘤长径及高血压与心脏黏液瘤栓塞事件发生的相关性
5
作者 袁昌芬 许颖 +4 位作者 郭韫凡 郝士丹 王秀艳 吴云涛 张景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1-864,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肿瘤特征、是否高血压与发生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确诊的心脏黏液瘤患者31例,依照患者的临床特征将其分为栓塞组(n=8)和非栓塞组(n=23)。收集患者相...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肿瘤特征、是否高血压与发生栓塞事件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确诊的心脏黏液瘤患者31例,依照患者的临床特征将其分为栓塞组(n=8)和非栓塞组(n=23)。收集患者相关临床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是否合并高血压存在显著差异(P<0.05)。肿瘤长径、合并高血压与栓塞事件成正相关(P<0.05)。肿瘤长径、合并高血压是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栓塞事件发生概率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2(95%CI:0.782~1.000,P<0.01)。结论:肿瘤长径、高血压可以影响心脏黏液瘤患者栓塞事件的发生。联合上述指标构建回归模型,可以提高评估心脏黏液瘤患者发生栓塞事件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黏液瘤 栓塞事件 肿瘤长径 高血压 预测价值
下载PDF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陈金莲 蔡燕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4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20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随机抽签形式划分研究对象,其中抽取偶数签患者作为观察组(n=100,行超声引导下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 目的分析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厦门市海沧医院收治的20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通过随机抽签形式划分研究对象,其中抽取偶数签患者作为观察组(n=100,行超声引导下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抽取奇数签患者作为对照组(n=100,行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导管);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置管后并发症、生活质量、导管费用、满意度等各项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较明显较低,导管费用也低于对照组,整体满意度与生活质量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较较高,各项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置入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置管费用少,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明显,患者整体满意度较高,可作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长期输液治疗的安全、高效的血管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输液治疗 改良型中等长度导管 满意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评价
7
作者 宋云朋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3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期间,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方案的疗效,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院选取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 目的研究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治疗期间,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方案的疗效,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院选取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分别采取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方式、常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优于对照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5.21±1.02)min、住院时间(5.21±1.32)d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77.13±1.32)min、住院时间(11.26±1.97)d;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254.13±1.23)mL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65.25±1.97)mL(P<0.05);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2.00%)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能清除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预防脑血管痉挛情况,改善患者预后,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 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住院时间
下载PDF
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 被引量:29
8
作者 王军 祝淑钗 +5 位作者 韩春 李晓宁 高超 赵玉芹 贾敬好 杨红欣(校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967-970,共4页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方法:应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等方法测量74例食管癌病变长度,以食管癌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人体内实际长度为标准,比较各检查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程度。结... 目的:探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价值。方法:应用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等方法测量74例食管癌病变长度,以食管癌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人体内实际长度为标准,比较各检查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程度。结果:食管癌病变长度从小到大依次为镜检长度、实体肿瘤长度、食管造影长度和CT扫描长度,其中镜检长度和造影长度与实体肿瘤长度较为接近。CT扫描、食管造影和内窥镜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的符合率分别为41.9%(31/74)、55.4%(41/74)和73.0%(54/74),CT扫描符合率最低(P=0.001)。CT扫描重度不符合率为65.1%(28/43),食管造影为42.4%(14/33),内窥镜为30.0%(6/20),CT扫描所占比例最高(P=0.019)。结论:镜检长度关和键造词影长食度管与癌实体计肿算瘤机长体度层较摄为影接术近,食CT管测钡量餐食造管影癌病内变窥长镜度与长实度体肿瘤长度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钡餐造影 内窥镜 长度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肿瘤最长径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崔纪丽 侯志超 +8 位作者 刘玉 彭秀青 李燕 郭二涛 袁果 陈莉莎 黄佳 杜丹凤 王立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目的探讨16 370例食管癌患者肿瘤最长径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入户或者电话问卷调查及生存随访,核查食管癌患者信息,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和... 目的探讨16 370例食管癌患者肿瘤最长径与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入户或者电话问卷调查及生存随访,核查食管癌患者信息,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和Cox生存分析模型,回顾性分析1995—2011年太行高发区普查食管癌患者肿瘤最长径与浸润程度(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1)随着浸润程度加深,肿瘤最长径依次增长(P<0.001);肿瘤最长径<3 cm的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低于≥3 cm的患者(P<0.001);肿瘤最长径与浸润程度及淋巴结阳性转移率正相关(RT=0.379,RN=0.213,P<0.001);(2)肿瘤最长径≥3 cm患者生存期明显差于<3 cm患者(P<0.001)。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最长径、性别、诊断年龄、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部位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随着肿瘤最长径增长、浸润程度加深,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升高;食管癌肿瘤长径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肿瘤最长径 T分期 生存期
下载PDF
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邵明雯 陈亮 +3 位作者 李红霞 马兰 束永前 刘连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6-851,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长度与食管癌的预后关系争议较大,有关淋巴结转移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不同病变长度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方法:回...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长度与食管癌的预后关系争议较大,有关淋巴结转移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不同病变长度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6例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运用SPSS软件的决策树模型决定截点(cut-off)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预后影响。结果:cut-off值3 cm以上,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取3 cm为cut-off值,将淋巴结阴性食管癌分为cut-off值≤3 cm及>3 cm两组。两组性别、发病年龄、病变位置、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T分期与病变长度呈正相关(r=0.373)。病变长度≤3 cm的419例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4.4%和76.1%,病变长度>3 cm的267例患者分别为88.3%、57.8%、4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按照病变长度及T分期进行分组,≤3 cm与T1-2的生存曲线重合较好,而>3 cm与T3的生存曲线也很相近。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为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食管癌的病变长度与浸润深度关系密切,建议将病变长度纳入T分期,且可将≤3 cm归为T1-2分期,>3 cm归为T3分期。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可以据此区分食管癌术后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长度 淋巴结阴性食管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下载PDF
应用CT结合钡餐造影确定食管癌靶区长度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黄拔群 刘耿淳 +3 位作者 李青 董可 朱义辉 董忠谊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2587-2589,共3页
目的:应用定位CT与食管造影结合的方法,探讨食管癌病变两端在CT上的厚度,为在CT上准确勾画食管癌GTV长度提供依据。方法:接受适形调强放疗的食管鳞癌病人64例,在模拟定位机下吞钡行食管造影,参考食管镜检查,确认食管癌病变两端长度,用... 目的:应用定位CT与食管造影结合的方法,探讨食管癌病变两端在CT上的厚度,为在CT上准确勾画食管癌GTV长度提供依据。方法:接受适形调强放疗的食管鳞癌病人64例,在模拟定位机下吞钡行食管造影,参考食管镜检查,确认食管癌病变两端长度,用铅珠标记,在相同体位固定下CT扫描,逐一测量铅珠标记点层面食管壁的最大厚度。采用配对t检验、One-Way ANOVA方差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癌病变两端管壁厚度是1.06±0.40cm,95%可信区间0.99-1.13cm,病变起始端与病变末端管壁厚度分别是1.04±0.39cm、1.09±0.40cm(t=0.851,P=0.398)。胸上、中、下段食管癌病变两端管壁厚度分别为0.99±0.37cm、0.97±0.40cm、1.22±0.36cm(F=5.963,P=0.003)。食管癌长≤5cm、5-7cm、>7cm病变两端管壁厚度分别为0.95±0.34cm、1.16±0.40cm、1.05±0.41cm(F=2.851,P=0.062)。有外侵与无外侵食管癌病变两端管壁厚度分别为1.13±0.42cm、0.98±0.36 cm(t=2.094,P=0.038)。结论:应用定位CT与食管造影结合的方法,在CT上确定食管癌GTV长度,是解决目前CT对食管癌长度定位困难的较好方法,测量的食管癌病变两端管壁厚度值可考虑作为在CT上勾画食管癌GTV长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钡餐造影 靶区 长度
下载PDF
食管鳞癌肿瘤最大长径与浸润深度(T分期)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吕双 宋昕 +10 位作者 赵学科 陈培楠 范宗民 胡守佳 程让 杜丹凤 张向阳 鲁建亮 王苒 周福有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最大长径(MTL)与浸润深度(T分期)的关系,为准确判断临床T分期及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1 71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男性13 009例,女性8 703例。通过对根治术后食管大标本形态测量和镜下观察,记录每例患者...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最大长径(MTL)与浸润深度(T分期)的关系,为准确判断临床T分期及临床治疗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1 712例食管鳞癌患者中男性13 009例,女性8 703例。通过对根治术后食管大标本形态测量和镜下观察,记录每例患者MTL和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分析食管鳞癌患者一般临床特征及MTL与T分期的关系,运用SPPS软件的决策树模型决定截点值,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MTL和T分期的关系。结果:21 712例食管鳞癌患者MTL为0.2~16.5(4.1±1.7)cm。Spearman秩相关显示MTL与T分期呈正相关(rS=0.355,P<0.001)。取3.9 cm为MTL的截点值,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L>3.9 cm的患者,T2+T3期的发生风险比≤3.9 cm组明显上升7.146倍(95%CI=6.449~7.918,P<0.001)。男性患者MTL高于女性患者[(4.2±1.8)cm vs(3.9±1.6)cm,P<0.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患者MTL均与T分期呈正相关(男:rS=0.341,P<0.001;女:rS=0.369,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TL>3.9 cm时,男性和女性T2+T3期的风险均明显升高(男:7.251倍,95%CI=6.343~8.288,P<0.001;女:7.315倍,95%CI=6.234~8.584,P<0.001)。结论:食管鳞癌MTL与T分期呈正相关,MTL>3.9 cm是灵敏反映T分期严重程度的截点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肿瘤最大长径 浸润深度 T分期
下载PDF
CT与钡剂造影精确确定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放疗的GTV长度 被引量:5
13
作者 佘明金 衡步元 +5 位作者 王勤 马祖胜 李桂芝 朱文博 秦高明 程蒙蒙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998-1000,共3页
目的应用定位CT与食管X线钡剂造影结合的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为快速、准确勾画食管癌GTV长度提供依据。方法 60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拟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在模拟定位机下吞钡行X线钡剂造影,用铅珠标记,确认食管癌病变两端长度,在相同... 目的应用定位CT与食管X线钡剂造影结合的方法测量食管癌病变长度,为快速、准确勾画食管癌GTV长度提供依据。方法 60例初治食管鳞癌患者拟行根治性放射治疗,在模拟定位机下吞钡行X线钡剂造影,用铅珠标记,确认食管癌病变两端长度,在相同体位固定下CT扫描。采用One-Way ANOVA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癌病变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CT扫描长度、X线钡餐造影长度(铅珠标记)和内镜长度,三种检测方法分别为(8.82±2.40)cm、(7.03±1.74)cm和(6.27±1.68)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定位CT与X线钡剂造影结合的方法,参考内镜检查结果,在CT上能够快速确定食管癌GTV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三维适形放疗 食管钡餐造影 靶区 长度
下载PDF
听神经瘤术后并发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鹏 李冉 +2 位作者 罗文凯 尚伟 刘安龙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5-628,共4页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127例听神经瘤患者,根据肿瘤最大径将其分为大型肿瘤组43例,中型肿瘤组46例,小型肿瘤组38例,比较3组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患者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经手术治疗的127例听神经瘤患者,根据肿瘤最大径将其分为大型肿瘤组43例,中型肿瘤组46例,小型肿瘤组38例,比较3组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差异。分析听神经瘤显微切除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27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耳鸣54例(42.52%)、脑脊液漏49例(38.58%)。大型肿瘤组耳鸣的发生率高于小型肿瘤组(P<0.017),大型肿瘤组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高于中、小型肿瘤组(P<0.017)。与无耳鸣组比较,耳鸣组病程长,术前内听道扩大比例、内听道后壁部分磨除比例高,手术时间长(P<0.05);与无脑脊液漏组比较,脑脊液漏组年龄大,病程长,术前内听道扩大比例、内听道后壁部分磨除比例高,手术时间长(P<0.05)。肿瘤较大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发生耳鸣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较大、手术时间较长是影响听神经瘤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尽早发现听神经瘤,避免肿瘤体积增大和缩短手术时间可降低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显微外科手术 耳鸣 脑脊液漏 LOGISTIC模型 肿瘤长径
下载PDF
食管鳞癌肿瘤最大长径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唐娟 李印 +5 位作者 韩渭丽 王海玲 任景丽 鲁建亮 付文婷 王立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最大长径(maximum tumor length,MTL)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提供依据。方法 40822例食管鳞癌患者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及贲门癌临床信息库(1973-2015年),其中男性...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肿瘤最大长径(maximum tumor length,MTL)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术前判断淋巴结转移提供依据。方法 40822例食管鳞癌患者均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50万例食管及贲门癌临床信息库(1973-2015年),其中男性26 225例,平均年龄(60±9)岁;女性14 597例,平均年龄(60±9)岁。40 822例食管鳞癌患者MTL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均来自术后医院病理结果报告,依MTL将患者分为5组(〈2 cm,2-4 cm,4-6 cm,6-8 cm和≥8 cm)。采用Spearman秩相关和Logistic回归分析MTL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40 822例食管鳞癌患者平均MTL为(4.4±1.8)cm,中位数为4 cm(0.3-16.0 cm)。肿瘤长度依次从〈2 cm至≥8 cm的5组患者比例分别为1 489(3.6%)、13 029(31.9%)、16 924(41.5%)、7 365(18.0%)及2 015(4.9%)。Spearman秩相关显示随MTL增长,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N1)明显升高(r=0.998,P=0.000)。调整因素后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鳞癌MTL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OR=1.329,95%CI=1.292-1.366,P=0.000),且随着MTL增长,淋巴结转移风险增高(MTL=2-4 cm,OR=1.393,95%CI=1.177-1.649,P=0.000;MTL=4-6 cm,OR=1.944,95%CI=1.644-2.299,P=0.000;MTL=6-8 cm,OR=2.526,95%CI=2.215-3.003,P=0.000;MTL≥8 cm,OR=3.045,95%CI=2.507-3.699,P=0.000)。结论食管鳞癌MTL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随MTL增长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明显升高,提示肿瘤长度可作为临床术前评判淋巴结是否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肿瘤最大长径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长脉冲1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美芳 赵俊英 李邻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88-91,共4页
目的:评价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化脓性肉芽肿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单脉冲脉宽13.5ms,双脉冲脉宽7.5m,脉冲延迟25ms,能量80~120J/cm^2;1个月后复查,疗... 目的:评价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化脓性肉芽肿1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单脉冲脉宽13.5ms,双脉冲脉宽7.5m,脉冲延迟25ms,能量80~120J/cm^2;1个月后复查,疗效不佳者再次治疗直到皮损消失。结果:患者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居多,发病部位主要为手和面部;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1次治愈率为87.3%,总治愈率为99%;治疗过程疼痛评分(VAS评分)以中重度为主,与年龄和性别无关,与治疗部位相关,轻中度疼痛主要发生于头面部,而重度疼痛多出现于手足。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出现增生性瘢痕,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长脉冲1 064nm Nd:YAG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安全、有效,且美容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肉芽肿 分叶状血管瘤 血管性肿瘤 1 064nm波长 ND:YAG激光
下载PDF
TNFA^(-308)等位基因多态与中重度成人牙周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尹丽媛 林长坤 +2 位作者 韩东升 金春莲 潘亚萍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194-196,共3页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基因TNFA-3 0 8等位基因 2多态性与中重度成人牙周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的方法检测 12 4例中重度成人牙周炎 (AP)患者...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基因TNFA-3 0 8等位基因 2多态性与中重度成人牙周炎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 -对照研究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的方法检测 12 4例中重度成人牙周炎 (AP)患者和 172例正常对照的TNFA-3 0 8基因型。结果 :中重度成人牙周炎组TNFA-3 0 8等位基因 2阳性基因型出现的频率为 2 9.0 3% (36 / 12 4 ) ,对照组为 11.0 5 % (19/ 172)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13.4 2 ,P =0 .0 0 0 2 ,OR =3.16 7,95 %CI=1.71~ 5 .87)。结论 :TNFA-3 0 8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牙周炎 肿瘤坏死因子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基因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等位基因
下载PDF
含卤素吡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初步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韩金良 辛亚兵 +2 位作者 樊杨懿 张文东 田玉顺 《化学试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5-428,441,共5页
设计并合成了8种含卤素的吡唑啉衍生物,经1HNMR、(13)CNMR和高分辨质谱验证并用MTT法测试了其在9种细胞中的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均大于阳性对照药DDP,且6种化合物对HeLa和SGC-7901两种细胞的抗增殖活... 设计并合成了8种含卤素的吡唑啉衍生物,经1HNMR、(13)CNMR和高分辨质谱验证并用MTT法测试了其在9种细胞中的抗增殖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均大于阳性对照药DDP,且6种化合物对HeLa和SGC-7901两种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均明显强于阳性对照药Taxol,而2-氯-1-(5-(4-氯苯基)-3-(4-硝基苯基)-4,5-二氢-1H-吡唑-1-基)乙酮对HepG2细胞的毒性与Taxol细胞的毒性相当。所有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显示选择性抑制活性。此外,吡唑啉环氮原子所连碳链长度为2的系列化合物,其IC50值均小于15μmol/L,而当碳链长度为4时,其IC50值偏大。经初步分析,吡唑啉衍生物的细胞毒性与吡唑啉环氮原子上所连碳链长度有关,碳链越长,活性越差。但B环上的不同卤素取代基对活性没有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啉 抗肿瘤活性 选择性抑制 碳链长度 卤素
下载PDF
肿瘤最大长径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研究
19
作者 高玉海 魏强 +1 位作者 魏云海 蔡炜龙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3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最大长径(MTL)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70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121例,无淋巴结转移149例。所有患者根据切除的肿瘤标... 目的探讨肿瘤最大长径(MTL)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270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121例,无淋巴结转移149例。所有患者根据切除的肿瘤标本获得MTL。分析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比较不同N分期、淋巴结转移度(LNR)结直肠癌患者的MTL;分析MTL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评估价值。结果27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MTL为0.7~12(4.19±1.53)cm。单因素分析显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MTL、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TL(OR=1.238,95%CI:1.034~1.483)和CA19-9(OR=3.420,95%CI:1.474~7.933)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不同N分期、LNR的结直肠癌患者MT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N分期及LNR的增加MTL逐渐增大。MTL评估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605,最佳截断值为4.25 cm,灵敏度为0.545,特异度为0.631。结论MTL大是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MTL>4.25 cm时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最大长径 结直肠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体视学方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20
作者 罗育武 邓列华 +1 位作者 刘玉梅 夏潮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2年第5期322-324,共3页
目的 采用以体视学原理为基础的微血管长度密度测量法 (MVLD法 )检测肿瘤微血管 ,并和传统方法(MVD法 )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其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基底细胞癌标本 78例 ,分为侵袭型 (36 / 78)和非侵袭型 (42 /78)两组 ,经免疫组化实验... 目的 采用以体视学原理为基础的微血管长度密度测量法 (MVLD法 )检测肿瘤微血管 ,并和传统方法(MVD法 )结果进行比较 ,分析其差异及意义。方法选取基底细胞癌标本 78例 ,分为侵袭型 (36 / 78)和非侵袭型 (42 /78)两组 ,经免疫组化实验标记vWF显示血管内皮细胞后 ,采用MVLD法和MVD法检测肿瘤灶内微血管的状态 ,并比较两法之间的差异及意义。结果 两法皆显示两型的瘤灶微血管密度状态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且对应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 (r =0 .80 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血管 微血管长度密度 体视学 基底细胞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