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DCA循环法对急诊标本周转时间合格率的影响
1
作者 刘鹏 杨军兰 +3 位作者 谢云 胡康婷 牛朵 梁文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期193-196,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后,急诊检验标本周转时间(TAT)合格率的变化。方法统计分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检验中心2022年1月至4月共8455例急诊标本报告,统计标本TAT合格率并采用鱼骨图分析不合格原因及处理措施;统计运用PDCA循环法后2022...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后,急诊检验标本周转时间(TAT)合格率的变化。方法统计分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检验中心2022年1月至4月共8455例急诊标本报告,统计标本TAT合格率并采用鱼骨图分析不合格原因及处理措施;统计运用PDCA循环法后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共20140例急诊标本报告,比较PDCA循环法实施前后急诊标本TAT合格率的变化。结果PDCA实施后,急诊标本TAT合格率高于PDCA实施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不同急诊项目中,除免疫发光外,急诊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血凝四项和生化标本TAT合格率均较PDCA循环前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医学检验中心急诊标本TAT合格率得到了明显提升,这不仅提升了检验效率和临床服务,同时对急、危重患者的及时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急诊标本 报告时限 合格率 周转时间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法提高急诊检验项目周转时间达标率的作用分析
2
作者 金娴 黄晓彤 +3 位作者 韦青春 赵毅 刘鲜花 刘国欢 《实用检验医师杂志》 2024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将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急诊检验项目中,分析该方法对提高急诊报告周转时间(TAT)达标率的作用。方法回顾并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2023年1月1—31日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16655份急诊检验样本(包括血常规、凝血、生化、自动化... 目的将PDCA循环管理法用于急诊检验项目中,分析该方法对提高急诊报告周转时间(TAT)达标率的作用。方法回顾并分析深圳市盐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2023年1月1—31日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16655份急诊检验样本(包括血常规、凝血、生化、自动化免疫检测)及该院2023年9月1—30日实施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后的13475份急诊检验样本TAT相关数据,探讨PDCA对提高急诊检验项目TAT达标率的作用。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急诊检验项目TAT达标率明显高于实施前(92.00%比78.69%,P<0.05);实施PDCA管理后患者对检验科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97.00%比89.00%,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有效缩短急诊检验项目TAT,还可提高TAT达标率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法 急诊检验项目 周转时间 达标率
下载PDF
微阵列芯片法和多同源基因序列测序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中的差异
3
作者 郭明日 李玉明 +1 位作者 李妍 孙海柏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909-914,共6页
目的比较微阵列芯片法和多同源基因序列测序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鉴定中的差异,为NTM感染提供精准诊断依据。方法采用罗氏固体培养法复苏天津市海河医院2016—2019年保存的170株NTM菌株,分别采用微阵列芯片法和同源基因序列[16S r... 目的比较微阵列芯片法和多同源基因序列测序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菌种鉴定中的差异,为NTM感染提供精准诊断依据。方法采用罗氏固体培养法复苏天津市海河医院2016—2019年保存的170株NTM菌株,分别采用微阵列芯片法和同源基因序列[16S rRNA、RNA聚合酶亚基B(rpoB)、热休克蛋白65(hsp65)]测序进行鉴定。以多同源序列测序分析结果为参考,分析微阵列芯片法菌种鉴定的准确性。比较2种方法样本周转时间(TAT)的差异。结果微阵列芯片法鉴定出8个NTM菌种,同源序列测序鉴定出14个。微阵列芯片法无法鉴定出缓慢生长群的猿分枝杆菌、慢生黄分枝杆菌、副瘰疬分枝杆菌和快速生长群的龟分枝杆菌、马德里分枝杆菌、母牛分枝杆菌等10个菌种,多同源序列测序可鉴定出全部的菌种。以多同源序列测序分析结果为参考,微阵列芯片法鉴定错误7株,鉴定到复合群的正确率为90.0%(153/170);16S rRNA、rpoB、hsp65单独和3个同源序列联合分析鉴定到复合群的正确率分别为93.5%、98.8%、99.4%和100.0%。对于微阵列芯片法无法区分的53株龟/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MABC),3个同源序列联合测序鉴定出6株龟分枝杆菌、25株MABC脓肿亚种、20株MABC马赛亚种和2株MABC bolletii亚种。微阵列芯片法单个样本鉴定TAT为8 h,170株NTM菌株全部鉴定需要2 d;多同源序列测序单个样本鉴定TAT为3 d,170株NTM菌株全部鉴定约需要5 d。结论微阵列芯片技术可快速鉴定临床常见分枝杆菌。多同源基因序列测序不仅可鉴定临床常见分枝杆菌,还可鉴定微阵列芯片法无法鉴定出的菌种和可能鉴定错误的菌种及其亚种,但所需时间较微阵列芯片法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芯片法 同源基因序列 非结核分枝杆菌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 样本周转时间
下载PDF
凝血检验自动审核规则的建立与验证
4
作者 张蕾 贺建勋 +4 位作者 朱芳安 刘岩 陈华 彭旭 袁慧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目的建立凝血检验的自动审核规则,验证并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方法根据指南设置自动审核规则,包含质控、仪器报警、样本质量核查、危急值、限值、Delta check、逻辑判断,进行规则覆盖率、正确率和适用性验证,计算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性... 目的建立凝血检验的自动审核规则,验证并应用于临床实验室。方法根据指南设置自动审核规则,包含质控、仪器报警、样本质量核查、危急值、限值、Delta check、逻辑判断,进行规则覆盖率、正确率和适用性验证,计算自动审核通过率、真阴性率、真阳性率、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和实验室内报告周转时间(TAT),评估实施效果。结果根据156989份报告建立了7个凝血项目的39条自动审核规则,规则覆盖率和正确率均为100%。在2022年6—10月临床应用阶段,82310份凝血检验报告的自动审核通过率为75.12%,其中真阳性率16.19%,真阴性率75.12%,假阳性率8.69%,假阴性率0%,实验室TAT缩短了23 min(P<0.05)。结论通过建立和实施自动审核规则,能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缩短实验室TAT,提高凝血检验工作效率,确保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检验 自动审核 实验室内报告周转时间 通过率 实验室信息系统
下载PDF
基于全流程监控的检验标本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冯秀霞 黄中超 +2 位作者 陈韵儿 李国练 王文辉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2期83-89,共7页
目的规范医院原有标本管理流程,基于信息化手段设计精细化管理的标本闭环管理系统,保障标本全流程监控,提高医疗质量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方法采用C/S架构与SQLSERVER数据库,实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抽血叫号系统、移动... 目的规范医院原有标本管理流程,基于信息化手段设计精细化管理的标本闭环管理系统,保障标本全流程监控,提高医疗质量与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方法采用C/S架构与SQLSERVER数据库,实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抽血叫号系统、移动护理系统等交互系统,构建众多医疗数据互通的闭环管理平台。将我院2022年5月未启用闭环管理前,检验窗抽血的门诊总标本数98164份和接收的住院总标本数97464份作为对照组;2022年6月启用闭环管理后,检验窗抽血的门诊总标本数92083份和接收的住院总标本数84028份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标本的采集率、收取率、送达率、周转时间(Turn Around Time,TAT)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的采集率、收取率、送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由60%提升至90%以上,标本闭环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启用前(P<0.01)。启用闭环前后所有标本的平均TAT、TAT≤60 min的标本平均TAT及标本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本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提高了检验各环节的医疗质量,对TAT起到优化的作用,使得标本管理更加规范,对其他医院的标本闭环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验信息系统 闭环管理 移动护理系统 标本周转时间
下载PDF
PDCA循环在优化感染性疾病核酸检测TAT时间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穗雯 杨悦林 +5 位作者 钱净 史琼华 刘蕊 赵妍 赵晓丽 朱卫书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3期446-449,共4页
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缩短感染性疾病核酸检测报告TAT时间。方法利用PDCA循环方法,分析影响核酸检测TAT时间的原因,制定改进目标,本次PDCA改进目标确定为TAT时间≤6小时,制定人员、工作模式、仪器配置、试剂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并执行,... 目的应用PDCA循环管理缩短感染性疾病核酸检测报告TAT时间。方法利用PDCA循环方法,分析影响核酸检测TAT时间的原因,制定改进目标,本次PDCA改进目标确定为TAT时间≤6小时,制定人员、工作模式、仪器配置、试剂四个方面的改进措施并执行,利用改进前后TAT数据进行效果分析,评价改进措施的有效性。结果执行改进措施后病原体核酸检测TAT时间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6.53,P<0.05)。执行改进措施前后样本TAT达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16.557,P<0.05)。2021年11月~12月改进后,仍然有8593份样本TAT时间超过6小时,其中样本多、样本复查是造成TAT超时的主要原因,分别占超时原因比例的60.53%和28.60%。计划阶段制定的改进措施有效。样本多造成的超时主要反映的是工作人员数量及设备不足、送样不及时造成样本堆积的问题。样本复查的原因主要是异常扩增曲线及内标扩增曲线阴性样本的复查,造成这两种扩增结果的原因较多,其中人员操作熟练程度及对整个检测过程质控点的把控程度是重要原因。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从核酸检测人员、工作模式、仪器配置、检测试剂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可以有效缩短核酸检测TAT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明环 核酸检测 检验结果回报时间
下载PDF
住院患者急诊生化检验报告时间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玉洪 柏灵灵 张莉萍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3344-3345,3347,共3页
目的统计住院急诊生化样本的周转时间(TAT),分析影响TAT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改进服务质量。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2009年住院急诊生化标本进行抽样统计,分析从医嘱到报告发布的各阶段所用时间,着重分析实验室内各时间段的TAT... 目的统计住院急诊生化样本的周转时间(TAT),分析影响TAT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改进服务质量。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2009年住院急诊生化标本进行抽样统计,分析从医嘱到报告发布的各阶段所用时间,着重分析实验室内各时间段的TAT。结果实验室内TAT在每天的T1(7∶00~8∶00)、T2(8∶00~12∶00)和T3(12∶00~14∶30)时间段的不合格率(TAT>1 h)较高,分别为12.69%、11.36%和12.86%。全天总的不合格率为10.14%。结论实验室内TAT不合格率基本达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影响TAT的主要因素在实验室外的环节。加强对急诊标本采集、送检等环节的管理和优化实验室内工作流程,是缩短TAT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急诊 生化检验 周转时间
下载PDF
血浆替代血清行常规生化检测缩短正流转时间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黄学梅 喻垚 +3 位作者 张海伟 郭变琴 王云龙 吴立翔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729-731,共3页
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血浆替代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检测缩短正流转时间(TAT)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日立H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抽取的110例患者肝素锂抗凝血浆和血清中的35项生化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的35项生... 目的探讨肝素锂抗凝血浆替代血清进行常规生化检测缩短正流转时间(TAT)的可行性。方法应用日立H76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抽取的110例患者肝素锂抗凝血浆和血清中的35项生化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在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的35项生化检测结果中,清蛋白(ALB)、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氯(Cl)、钙(Ca)、镁(Mg)、肌酐(CRE)、尿素(BUN)、尿酸(UA)、胱抑素C(CysC)、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共16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钠离子(Na+)、钾离子(K+)、二氧化碳(CO2)、磷(P)、铁(F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前清蛋白(PreA)、α-L-岩藻糖苷酶(AFU)、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血糖(GLU)、直接胆红素(DB)共19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素锂抗凝血浆与血清中常规生化检测结果不完全一致,肝素锂抗凝血浆可选择性地替代血清进行部分急诊生化检测以缩短T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血清 常规生化检验 正流转时间
下载PDF
急诊检验实验室内周转时间的管理与实践 被引量:9
9
作者 张鸿伟 熊林怡 +4 位作者 王娟 杨云春 张社强 雷广浩 代雷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1079-1081,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15年急诊检验各类项目的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中位数、检验报告规定时限符合率、报告超时原因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掌握急诊检验的实际工作效率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照不同类别项目的号段不同,... 目的通过对2015年急诊检验各类项目的实验室内周转时间(TAT)中位数、检验报告规定时限符合率、报告超时原因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掌握急诊检验的实际工作效率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持续改进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照不同类别项目的号段不同,从LIS系统导出各类项目的原始数据,利用Mircosoft Excel2003软件统计出各类项目的实际TAT时间,利用函数功能计算TAT中位数;并计算出检验报告规定时限符合率和不符合率(即检验报告超时率),并对每天所记录的报告超时原因汇总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急诊检验各类项目的 TAT中位数与2014年比较,除化学发光类项目外,其他项目类TAT均有不同程度缩短;各类项目的检验报告时限符合率平均为94.8%,检验报告规定时限不符合率(即检验报告超时率)为5.2%;主要超时原因前4位依次是送检样本数量多(59.6%)、重做复检(12.4%)、涂片复检(12.0%)和仪器故障(10.0%)。结论急诊检验报告时限符合率达到规定的要求,对超时原因统计分析,可查找存在问题并分类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持续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检验 实验室内周转时间 检验报告规定时限符合率 超时原因
下载PDF
基于机车顺次接续的机车周转图编制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杰 倪少权 +1 位作者 葛露露 陈钉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8-103,共6页
根据机车周转图编制流程,以到达车站的接续机车总数、出发车站的接续机车总数、机车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和机车只能在同一车站接续为约束条件,以机车全周转时间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模型。证明了机车周转图具有顺次接... 根据机车周转图编制流程,以到达车站的接续机车总数、出发车站的接续机车总数、机车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和机车只能在同一车站接续为约束条件,以机车全周转时间最少为目标函数,建立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模型。证明了机车周转图具有顺次接续特征:对于任意1个机车折返站的机车接续可行解,在机车在站折返时间不变的条件下,总可以转化为从某一机车接续开始按照顺次接续原则形成的可行解。据此分别构建成对和不成对机车周转图编制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以宝成线广元至成都区段为例,采用本文构建的模型和算法进行机车周转图编制。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算法编制的机车周转图与其实际的机车周转图相比,机车全周转时间节省了72h(3.8%),机车台数节省了3台(3.8%),取得了较好的运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车周转图 机车全周转时间 机车接续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生化检验报告周转时间符合率中的效果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丽 徐岩 向阳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404-1406,1409,共4页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生化检验报告周转时间(TAT)符合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2015年11月(品管圈活动前)15 408例急诊生化检验TAT及2016年4月(品管圈活动后)16 008例急诊生化检验TAT,...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生化检验报告周转时间(TAT)符合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中心2015年11月(品管圈活动前)15 408例急诊生化检验TAT及2016年4月(品管圈活动后)16 008例急诊生化检验TAT,比较活动前后急诊生化检验报告延迟数量及TAT符合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前延迟报告累计频率为79.79%,品管圈活动后段延迟报告累计频率为53.68%。活动前15 408例急诊生化检验中有3 107例检验报告未达到TAT要求,TAT符合率为79.84%;活动后16 008例急诊生化检验中有1276例检验报告未达到TAT要求,TAT符合率为92.0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41,P〈0.01)。品管圈活动后医患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U=3.65,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急诊生化检验TAT符合率,提高实验室分析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急诊生化 报告周转时间
下载PDF
建立动态信息监管系统以缩短检测结果回报时间 被引量:9
12
作者 韩秀晶 陈涛 +4 位作者 郑君德 李宁 高月宁 刘文生 肖洪广 《广州医药》 2009年第6期57-59,共3页
目的建立检验路径信息监管机制,加强标本管理,缩短检测结果的回报时间(TAT)。方法建立TAT信息采集及流程监管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连接,设立流程监控点,并按规则进行信息校验。对超时未进入下一环节的标本,系... 目的建立检验路径信息监管机制,加强标本管理,缩短检测结果的回报时间(TAT)。方法建立TAT信息采集及流程监管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连接,设立流程监控点,并按规则进行信息校验。对超时未进入下一环节的标本,系统自动提示相应工作站进行及时处理。结果TAT信息监管系统对检验标本进行全程动态监管,可有效解决检验结果回报延迟、标本遗失等问题。结论检验全程的信息化动态监管是缩短TAT的有力措施,能够提高实验室服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结果回报时间 实验室管理 信息系统
下载PDF
急诊干式生化报告时间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前明 宋秀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550-551,553,共3页
目的统计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报告周转时间(TAT),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方法对2012年3月检验科强生干式生化仪急诊标本TAT进行分析,分别统计门诊急诊标本和住院急诊标本TAT。结果该检验科急诊干式生化TAT不合格率为19.8%... 目的统计门诊急诊和住院急诊标本报告周转时间(TAT),分析影响TAT的因素,提出解决方案。方法对2012年3月检验科强生干式生化仪急诊标本TAT进行分析,分别统计门诊急诊标本和住院急诊标本TAT。结果该检验科急诊干式生化TAT不合格率为19.8%,其中门诊不合格率为9.1%,住院不合格率为28.6%。结论目前该检验科急诊生化TAT不合格率达不到质量目标,住院急诊标本TAT不合格率高是其主要原因。加强人员培训,改进仪器设备,优化工作流程是缩短TAT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 周转时间 生化检验 急诊
下载PDF
门急诊采血患者检验结果回报时间需求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丽娜 何永玲 +1 位作者 龚明广 毛桂荣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5期2191-2193,共3页
目的探讨门急诊采血患者对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的真实体验,明确门急诊采血患者检验结果回报时间需求,寻求在门急诊开展与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相关的医疗服务的方向。方法采用解释现象学质性研究方法对8例成人患者及6例患儿家长进行半结构式深... 目的探讨门急诊采血患者对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的真实体验,明确门急诊采血患者检验结果回报时间需求,寻求在门急诊开展与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相关的医疗服务的方向。方法采用解释现象学质性研究方法对8例成人患者及6例患儿家长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探讨其对检验结果回报时间需求,运用类属分析法归纳主题。结果提炼出方便性、准确性、有效性、延迟性4个分类主题。结论本研究形成了门急诊采血患者检验结果回报时间需求的基本框架,为门急诊开展与检验结果回报时间相关的医疗服务提供了方向和科学依据,以科学的方式向医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标本采集 检验结果回报时间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利用LIS监管及优化检验流程 被引量:7
15
作者 邓宾 潘宁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4期72-73,93,共3页
本文利用条形码技术建立"无纸化"检验流程,设置流程监控节点,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回报时间(TAT)分析功能对流程进行评测。研究显示LIS可以有效地对检验流程进行监管和优化。
关键词 LIS 回报时间 条形码
下载PDF
缩短舰载光电跟踪仪调舷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晓明 刘小强 +1 位作者 寿少峻 柳井莉 《电子设计工程》 2015年第1期80-82,共3页
光电跟踪仪调舷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武器系统反应时间的减小,给后续火控、武器攻击争取了先发的时间。对于光电跟踪仪这种跟踪系统来说,快速反应是它们的致命点,而大角度调舷时间占武器反应时间的一大部分,因此,如何快速调舷在工程上是个... 光电跟踪仪调舷时间的缩短意味着武器系统反应时间的减小,给后续火控、武器攻击争取了先发的时间。对于光电跟踪仪这种跟踪系统来说,快速反应是它们的致命点,而大角度调舷时间占武器反应时间的一大部分,因此,如何快速调舷在工程上是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文中通过合理选择调舷曲线对调舷速度进行改进,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缩短调舷时间研究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短 调舷时间 调舷曲线 光电跟踪仪
下载PDF
利用LIS系统样本时间流转功能保证时限性样本检测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景鑫 王雪霁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24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讨利用LIS系统样本时间流转功能保证时限性样本检测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和2017年1~6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住院部收集的尿常规、血氨和血气分析作为时限性样本,分别有25 679、912、5117例和24 313、867、4895例。2... 目的探讨利用LIS系统样本时间流转功能保证时限性样本检测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12月和2017年1~6月吉林市人民医院检验科住院部收集的尿常规、血氨和血气分析作为时限性样本,分别有25 679、912、5117例和24 313、867、4895例。2017年1~6月采用常规标准操作流程检测时限性样本,2017年7~12月在常规标准操作流程基础上增加预警时间设置:尿常规的预警时间为90 min,血氨为30 min,血气分析为10 min。比较不同时间段内时限性样本周转时间符合率、中位数和90%位数。结果 2017年7~12月,尿常规、血氨和血气分析的TAT符合率分别为98.7%、97.1%和98.3%,明显高于2017年1~6月的90.5%、80.5%和88.6%(P<0.05)。2017年7~12月,尿常规的TAT中位数、90%位数分别为32.6、62.5 min,血氨为20.6、45.8 min,血气分析为20.6、27.8 min均短于2017年1~6月的48.5、88.6 min,32.6、55.7 min,23.8、29.1 min(P<0.05)。结论 LIS系统样本时间流转功能可以保证时限性样本的时间检测需求和检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标本周转时间 时限性样本 质量监控
下载PDF
基于TW-TOA的面向合作传感器网络多节点定位方案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岩 聂萌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针对合作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提出在未知节点周转时间(TATs)条件下估计多个目标节点位置的方案。在该方案中,每个目标节点能与多个锚节点、其他目标节点通信,并测量它们间的双向到达时间(TW-TOA)值,其包括在信道终端的处理时延。基于... 针对合作传感器网络的定位问题,提出在未知节点周转时间(TATs)条件下估计多个目标节点位置的方案。在该方案中,每个目标节点能与多个锚节点、其他目标节点通信,并测量它们间的双向到达时间(TW-TOA)值,其包括在信道终端的处理时延。基于这些测量值,对目标节点位置和TATs进行最大似然估计(MLE),而这产生了非凸优问题,为此,将其近似转化为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最后,通过欧氏距离矩阵(EDM)对多个目标节点位置和TATs的值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具有良好的定位精度。在不同的场景下,提出的方案的均方根误差逼近克莱姆—拉奥下限(CRL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传感器网络 定位 周转时间 双向到达时间 欧氏距离矩阵 克莱姆—拉奥下限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在缩短妇幼检验科血细胞分析、血凝急诊室样本周转时间(TAT)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婷婷 陈亚军 刘康生 《吉林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875-1878,共4页
目的:品管圈作为一种重要的提高医疗质量工具近年来在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普遍的效果。本文观察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检验科血细胞分析、血凝检验报告周转时间(TAT)符合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品管圈活动前12 500例血常规... 目的:品管圈作为一种重要的提高医疗质量工具近年来在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普遍的效果。本文观察了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急诊检验科血细胞分析、血凝检验报告周转时间(TAT)符合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品管圈活动前12 500例血常规及血凝标本,及品管圈活动后13 000例血常规及血凝标本。分别对活动前后医嘱执行时间、样本采集时间、样本运送时间、样本检验时间四个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品管圈活动,急诊血常规分析TAT有明显改善,改善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凝血分析,TAT时间改善,改善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血细胞分析、血凝检验报告周转时间(TAT)符合率,从开立到核准的相应TAT环节中,每个环节都有改善,提高了实验室分析后的质量,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能,节约了检验科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急诊血细胞分析 血凝 报告周转时间
下载PDF
检验后标本的信息化管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风 高欢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9期135-137,共3页
本研究深度挖掘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预留标本架先行定义,检验后标本再一一对应扫描,归档保存,做到"精准定位、责任到人",并判断是否漏检、是否过期、是否销毁,极大地方便了标本后期的查找,保证了标本信息的完整性,确保了检... 本研究深度挖掘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预留标本架先行定义,检验后标本再一一对应扫描,归档保存,做到"精准定位、责任到人",并判断是否漏检、是否过期、是否销毁,极大地方便了标本后期的查找,保证了标本信息的完整性,确保了检验质量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系统 标本管理 流转时间 生物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