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4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凤花岗岩和基性捕虏体的地球化学和锆石U-Pb-Hf-O同位素: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两期构造抬升事件的记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娟 程昭 +1 位作者 张宏福 杨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5-73,共19页
北秦岭造山带中广泛出露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及其中的基性捕虏体,对于讨论该造山带早古生代地壳及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报道了丹凤地区枣园二长花岗岩及其中的斜长辉石岩捕虏体与黄柏岔岩体中的斜长角闪岩捕虏体的全岩地球... 北秦岭造山带中广泛出露的早古生代花岗岩及其中的基性捕虏体,对于讨论该造山带早古生代地壳及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报道了丹凤地区枣园二长花岗岩及其中的斜长辉石岩捕虏体与黄柏岔岩体中的斜长角闪岩捕虏体的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Hf-O同位素组成。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辉石岩锆石U-Pb定年获得了493±8Ma原岩年龄和468±4Ma~460±5Ma的角闪岩相变质年龄。锆石U-Pb定年表明枣园花岗岩侵位于晚志留世(419±4Ma)。斜长角闪岩和斜长辉石岩SiO 2含量介于49.69%~50.73%之间,呈现镁质、准铝质和钙碱性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并且大部分锆石具有较高的εHf(t)值(-0.3~7.5)和锆石δ18 O值(5.61‰~8.20‰)。这些特征指示其原岩可能源于俯冲板片交代的地幔楔部分熔融。枣园花岗岩SiO 2含量为70.11%,呈现高硅碱,贫铁镁,弱过铝,富集LILEs和LREE以及亏损HFSEs的特点;与I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花岗岩具有较高的εHf(t)值(0.1~3.9)和δ18 O值(8.72‰~9.66‰)。这些特征指示花岗岩是由蚀变的年轻地壳经黑云母脱水熔融形成。结合北秦岭高压-超高压(HP-UHP)岩石、早古生代花岗岩和基性岩研究现状,表明该区在早古生代经历两期构造抬升事件并伴随退变质和深熔作用,分别发生在中-晚奥陶世和晚志留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花岗岩 基性捕虏体 锆石u-pb-hf-O同位素 北秦岭造山带
下载PDF
湘东北幕阜山梅仙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锆石U-Pb-Hf同位素与全岩地球化学制约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旭 邵拥军 +3 位作者 孟德保 文春华 陈剑锋 曹创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22-2240,共19页
梅仙花岗岩体位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西南部,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对湘东北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带成因研究以及其构造背景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次研究对梅仙岩体中粗粒、细粒两种结构的黑云母花岗岩分别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 梅仙花岗岩体位于幕阜山复式花岗岩基西南部,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对湘东北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带成因研究以及其构造背景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次研究对梅仙岩体中粗粒、细粒两种结构的黑云母花岗岩分别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果显示,中粗粒和细粒花岗岩年龄分别为819.6±4.6 Ma和810.4±4.7 Ma,证实梅仙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代表江南造山带中段新元古代构造-岩浆活动高峰的结束。梅仙岩体的中粗粒花岗岩ε_(Hf)(t)=5.4~10.1,t_(DM2)=1.31~1.04 Ga,细粒花岗岩ε_(Hf)(t)=5.0~9.9,t_(DM2)=1.33~1.06 Ga。梅仙花岗岩具有正的ε_(Hf)(t)值,且其Hf二阶段模式年龄接近冷家溪群碎屑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峰值(1.4~1.0 Ga),暗示其母岩浆有新生地壳物质的参与。梅仙花岗岩具有富硅铝、高钠、中低钾、弱过铝质,较富集Rb、Th、U、Li、LREE等元素,亏损Ba、Nb、Sr、Sm等元素的特征,以及复杂的Eu异常(δEu=0.58~1.61)特征,属于或近似于火山弧花岗岩。梅仙花岗岩的Mg#值(45~59)明显高于地壳熔体的Mg#值(17~38),又暗示其母岩浆可能混入一定比例幔源物质。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梅仙花岗岩应是幔源岩浆底侵导致新生火成岩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非典型I型、I-S型花岗岩,其形成于扬子-华夏板块陆陆碰撞后期,江南造山带构造背景由挤压向伸展转换的特殊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主微量元素 梅仙花岗岩 幕阜山地区
下载PDF
胶莱盆地早白垩世瓦屋夼组砂岩中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霍腾飞 杨德彬 +3 位作者 许文良 王枫 刘海彬 师江朋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5-368,共14页
本文报道了胶莱盆地莱阳群最底部瓦屋夼组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而约束了瓦屋夼组砂岩的沉积时代和物源及其构造意义。碎屑锆石多数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岩浆生长环带,暗示它们为... 本文报道了胶莱盆地莱阳群最底部瓦屋夼组长石石英砂岩中碎屑锆石的LA-ICP-MS U-Pb年代学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而约束了瓦屋夼组砂岩的沉积时代和物源及其构造意义。碎屑锆石多数呈自形–半自形晶,发育岩浆生长环带,暗示它们为岩浆成因;少数晚三叠世锆石呈均匀无结构的阴极发光特点,缺乏岩浆环带,暗示它们为变质锆石。82个谐和年龄的峰值分别为129 Ma、158 Ma、224 Ma、253 Ma、461 Ma、724 Ma、1851 Ma和2456 Ma。上述定年结果结合原位Hf同位素分析表明:(1)瓦屋夼组的沉积时代为早白垩世(129~106 Ma);(2)1851 Ma、2456 Ma年龄的锆石主要来源于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基底岩石;新元古代(729~721 Ma)岩浆锆石和晚三叠世(226~216 Ma)变质锆石来源于苏鲁造山带;晚古生代锆石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同时代的岩浆事件;晚三叠世(231~223 Ma)岩浆锆石和158~129 Ma锆石则与胶北、胶东同时期的岩浆事件相对应;(3)胶莱盆地与合肥盆地具有不同的沉积时代和物源属性;(4)瓦屋夼组中苏鲁造山带物源的存在,暗示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至少在早白垩世时期已经出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锆石 u-pb-hf同位素 物源 瓦屋夼组 胶莱盆地 苏鲁造山带
下载PDF
河北阜平杂岩中阜平岩群浅粒岩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建龙 宋会侠 +5 位作者 段庆松 黄智强 程海峰 杨崇辉 耿元生 杜利林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7-282,共16页
华北克拉通中部阜平地区的阜平岩群是该区分布较广的太古宙地层,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其时代限定对研究阜平杂岩的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MC-ICP-MS(多接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阜平岩群元坊岩组... 华北克拉通中部阜平地区的阜平岩群是该区分布较广的太古宙地层,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其时代限定对研究阜平杂岩的早期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MC-ICP-MS(多接收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阜平岩群元坊岩组中的浅粒岩进行了锆石U-Pb-Hf同位素原位分析,获得两期变质锆石年龄分别为2 531±15 Ma和1 943±16 Ma,并根据碎屑锆石内部结构特征和年龄结果,认为核部年龄在2 549~2 500 Ma的碎屑锆石中最大207Pb/206Pb年龄2 549±4 Ma可以代表原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初步限定元坊岩组浅粒岩原岩沉积时代为2 550~2 530 Ma。锆石Lu-Hf同位素结果中,176Lu/177Hf值为0. 000 289~0. 004 262,176Hf/177Hf值为0. 281 255~0. 281 791。176Hf/177Hfi值为0. 281 230~0. 281 623,εHf(t)值为-5. 86~13. 62,变化范围较大。单阶段和两阶段模式年龄分别为2 748~2 242 Ma和2 810~2 272 Ma。根据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结果,提出元坊岩组浅粒岩物源区主要来自新太古代TTG质片麻岩,2. 8~2. 6 Ga为阜平地区强烈的地壳生长阶段,阜平地区2. 5 Ga和1. 95 Ga变质信息分别代表华北初步克拉通化和最终克拉通化过程中的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阜平岩群 元坊岩组 浅粒岩 锆石u-pb-hf同位素
下载PDF
滇西保山地块早古生代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研究及其对冈瓦纳大陆重建的制约 被引量:10
5
作者 周美玲 夏小平 +2 位作者 彭头平 徐健 马鹏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9-483,I0001-I0013,共28页
滇西地区出露的古生界公养河群和孟定街群分别位于保山地块的西部和东部,其沉积时代、构造归属、碎屑物质来源及在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重建中的古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对公养河群2个砂岩样品和孟定街群的4个变质砂岩样品的碎... 滇西地区出露的古生界公养河群和孟定街群分别位于保山地块的西部和东部,其沉积时代、构造归属、碎屑物质来源及在早古生代冈瓦纳大陆重建中的古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对公养河群2个砂岩样品和孟定街群的4个变质砂岩样品的碎屑锆石进行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其中,公养河群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范围是3862~533Ma,εHf(t)值的范围是-37.8^+11.0,最小年龄峰期为549~533Ma,表明该群的最大沉积年龄为早寒武世早期,该群可能为寒武系地层。孟定街群的碎屑锆石年龄谱范围是3097~542Ma,εHf(t)值的范围是-39.5^+10.5,其最小年龄峰期(576~458Ma)将该群的沉积下限时代限制在晚奥陶世。结合保山地块的其他古生代地层的碎屑锆石研究,我们认为保山地块在早古生代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物源主要来自印度大陆,但~1.17Ga年龄峰的出现说明其东部可能接受了一定比例来自西澳大利亚的沉积物质。这一结果表明保山地块在冈瓦纳大陆北缘重建中的位置应该靠近印度大陆,而其东缘接近澳大利亚大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地块 公养河群 孟定街群 碎屑锆石u-pb-hf同位素 冈瓦纳大陆重建
下载PDF
西昆仑早古生代岩浆作用过程:布隆花岗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Hf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超 刘良 +4 位作者 何世平 杨文强 曹玉亭 朱小辉 李荣社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7-1014,共18页
西昆仑布隆二长花岗岩出露于西昆仑库地蛇绿混杂岩两侧。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布隆二长花岗岩主要为高钾钙碱-钾玄岩系列、过铝质花岗岩(A/CNK=1.1)。岩石具有低的Rb/Sr(0.67~0.88)、Sr/Y比值(13.2~16.6),弱的负Eu异常(Eu/Eu~*=0.68~0.84)... 西昆仑布隆二长花岗岩出露于西昆仑库地蛇绿混杂岩两侧。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布隆二长花岗岩主要为高钾钙碱-钾玄岩系列、过铝质花岗岩(A/CNK=1.1)。岩石具有低的Rb/Sr(0.67~0.88)、Sr/Y比值(13.2~16.6),弱的负Eu异常(Eu/Eu~*=0.68~0.84)和中等Sr(214×10^(-6)~247×10^(-6))、Rb含量(165×10^(-6)~191×10^(-6)),指示布隆二长花岗岩主要为黑云母和角闪石脱水熔融源区,其原岩可能来自于杂砂岩或壳源中性岩类。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41±2 Ma(MSWD=0.33)。锆石的ε_(Hf)(t)值(平均值为-3.0)和Hf两阶段模式年龄值(1 493~1 116 Ma)反映该花岗岩来自于中新元古代地壳的熔融。新获得的资料显示,西昆仑早古生代花岗岩均发育于库地蛇绿混杂岩两侧,且具有多个期次:507~500 Ma、471~468 Ma、447~430Ma和408~404 Ma,推测西昆仑早古生代花岗岩为古特提斯洋在该地区长期俯冲的背景下形成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U—Pb 年代学 HF同位素 高钾花岗岩 特提斯 西昆仑
下载PDF
冈底斯中段碱长花岗岩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孟元库 许志琴 +2 位作者 陈希节 马绪宣 马士委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02-1213,共12页
本文对冈底斯岩浆带中段谢通门塔玛地区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原位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自该岩体不同部位的两件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0.02±0.39)Ma和(40.65±0.32... 本文对冈底斯岩浆带中段谢通门塔玛地区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原位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自该岩体不同部位的两件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0.02±0.39)Ma和(40.65±0.32)Ma,具有几乎一致的地质年龄,即碱长花岗岩侵位结晶年龄为40 Ma左右。LA-MCICP-MS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176Hf/177Hf比值在0.282633~0.282878,平均值为0.282765,计算所得的εHf(t)值介于-4.08~4.15,平均值为0.28,峰值在-1^+1之间;TDMC模式年龄在822~1373 Ma,平均值为1075 Ma,峰值年龄为1000~1200 Ma。其次,样品的εHf(t)值具有正负相间的特点,εHf(t)也相对较小,为典型的壳幔混染型,岩浆源区主要以古老地壳的熔融为主。综合研究表明,谢通门塔玛地区碱长花岗岩主要是由新特斯洋板片的断离,致使软流圈地幔上涌,引起拉萨地体地壳物质的熔融、再循环而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幔源物质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LU-HF同位素 碱长花岗岩 冈底斯岩浆带
下载PDF
西藏中拉萨地块隆格尔铁矿床含矿花岗闪长岩锆石U-Pb-Hf同位素和矿物化学组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云辉 王杨双 +2 位作者 王文澍 刘洁 袁玲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457-3469,共13页
隆格尔铁矿床隶属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中拉萨地块内。在隆格尔矿床中,铁矿化发育于早白垩系花岗闪长岩和晚二叠系下拉组灰岩的矽卡岩化接触带上。本文报道了地早白垩系花岗闪长岩(119 Ma)的锆石U-Pb-Hf同位素和矿物化学组... 隆格尔铁矿床隶属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位于青藏高原的中拉萨地块内。在隆格尔矿床中,铁矿化发育于早白垩系花岗闪长岩和晚二叠系下拉组灰岩的矽卡岩化接触带上。本文报道了地早白垩系花岗闪长岩(119 Ma)的锆石U-Pb-Hf同位素和矿物化学组分特征。基于锆石微量元素和角闪石、黑云母的化学组分,计算了岩体形成时的压力、温度、氧逸度和水成分。结果显示,早白垩系花岗闪长岩形成于高温(>700°C)、低压(100100 MPa)、高氧逸度(13.6~13.9)的环境中。锆石Hf同位素和黑云母化学组分显示,花岗闪长岩中有明显年轻幔源成分混入。较高的氧逸度和浅的形成环境有利于铁矿化的形成,说明隆格尔铁矿床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hf同位素 矿物化学组分 结晶环境 隆格尔铁矿床 中拉萨
下载PDF
广西柳东地区火山岩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岩浆源区的限定
9
作者 魏春夏 陆刚 +6 位作者 杨锋 李巍 钟锋运 金靖杰 潘艺文 梁力杰 白晓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09-1322,共14页
【研究目的】柳东地区位于右江盆地东缘,近年来该地区早三叠世石炮组中首次发现一套火山岩夹层,为研究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新发现的柳东地区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 【研究目的】柳东地区位于右江盆地东缘,近年来该地区早三叠世石炮组中首次发现一套火山岩夹层,为研究盆地东缘的构造演化特征提供了重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以新发现的柳东地区火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分析,研究右江盆地东缘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及岩浆源区特征。【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火山岩的岩性为凝灰岩-凝灰质熔岩-凝灰质火山角砾岩组合,指示了典型的火山岩特征。其2件凝灰岩样品中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44.0±1.9)Ma和(247.1±0.9)Ma,锆石微量元素(U、Th、Hf、Nb)表现出大陆岩浆弧属性特征。锆石Hf同位素结果显示ε_(Hf)(t)为-13.2~-1.2,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C))为1.35~2.06 Ga,其岩浆源区主要为地壳物质,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7~2.06 Ga。【结论】该火山岩夹层与其所出露的地层时代基本相符,属于早三叠世末期—中三叠世早期火山喷发产物,火山岩形成于火山弧-同碰撞的构造环境,代表了弧后盆地的沉积环境,与印支期古特提斯洋的闭合相关。该成果为古特提斯构造域的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锆石u-pb-hf 火山弧相关 古特提斯 地质调查工程 广西柳州东部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宝力高庙组长英质火山岩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0
作者 贺淑赛 李秋根 +5 位作者 王宗起 徐学义 刘树文 陈隽璐 李智佩 胡兆初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0-64,共15页
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内蒙古中部白音乌拉地区原宝力高庙组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300.0±2.9 Ma,属晚石炭世;青格勒宝拉格地区原宝力高庙组的凝灰岩结晶年龄为159.6±1.4 Ma,并获得3颗捕获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91.8±3.4,... 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显示:内蒙古中部白音乌拉地区原宝力高庙组的流纹岩形成时代为300.0±2.9 Ma,属晚石炭世;青格勒宝拉格地区原宝力高庙组的凝灰岩结晶年龄为159.6±1.4 Ma,并获得3颗捕获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91.8±3.4,304.0±3.3和734.7±9.2 Ma,应属于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锆石LA-MCICP-MS Hf同位素分析显示:流纹岩锆石εHf(t)值为+10.5^+12.9,TDMC值为493~645 Ma;凝灰岩岩浆锆石εHf(t)值为+10.1^+13.1,TDMC值为369~563 Ma。研究结果表明,流纹岩源于晚古生代新生地壳的重熔并混入少量老地壳物质,凝灰岩源于晚古生代地壳的熔融。Hf同位素特征显示晚古生代流纹岩和中生代凝灰岩源于相似的源区,揭示了晚古生代的一次重要的增生事件,并且在约160 Ma时期发生过地壳的再造。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兴蒙造山带在约300 Ma时处于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岛弧向碰撞后伸展环境的转换时期,在约160 Ma受到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宝力高庙组 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 SHRIMP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地壳演化
下载PDF
辽宁海城地区老虎沟基性岩墙锆石U-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博 何艳红 +2 位作者 孟祥舒 务磊 徐可心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2期80-94,共15页
胶-辽-吉活动带是华北板块重要的古元古代造山带,与南北两侧的狼林地块和龙岗地块通过断层接触,共同构成了东部陆块。造山带内分布有大量的变沉积岩系,并在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下,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其中,在辽宁海城—... 胶-辽-吉活动带是华北板块重要的古元古代造山带,与南北两侧的狼林地块和龙岗地块通过断层接触,共同构成了东部陆块。造山带内分布有大量的变沉积岩系,并在多期岩浆-变质事件的改造下,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其中,在辽宁海城—草河口地区分布着大量古元古代变质基性岩墙,分别为北东—南西走向的什司县基性岩墙群和北西—南东走向的老虎沟基性岩墙群。什司县基性岩墙与北辽河群中的浪子山岩组和里尔峪岩组呈互层状产出于胶-辽-吉带内,老虎沟基性岩墙高角度侵入到龙岗地块东南缘新太古宙片麻岩中。LA-ICPMS锆石U-Pb-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老虎沟基性岩经历(1 864±15)Ma的变质作用,锆石Hf同位素一阶段模式年龄(T_(DM1))为2 040~2 293Ma,代表了老虎沟基性岩从地幔中抽取出来的时间。以上测试结果与辽阳地区什司县基性岩年代学记录和Hf同位素数据一致。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亦表明,老虎沟基性岩墙与什司县基性岩墙的地化特征基本一致,均具有右倾型的稀土配分模式,选择性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暗示两者形成于相似的构造环境。在Nb/Yb-Th/Yb图解中,老虎沟基性岩和什司县基性岩样品均具有Th的强烈富集,指示了俯冲作用的存在。但是老虎沟基性岩具有相对较高的Nb/Zr值,说明其源区经历过硅酸盐熔体的交代富集作用,而什司县基性岩低的Nb/Zr和变化较大的Th/Zr值指示其源区受到了流体的交代作用。综上分析,老虎沟基性岩和什司县基性岩形成于同一构造背景,二者源区分别受到了硅酸质熔浆和流体的交代作用,随后受1 930~1 850Ma的俯冲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发生了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辽-吉构造带 老虎沟基性岩墙群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下载PDF
吕梁地区近周营组蚀变火山岩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2
作者 曹淑泰 李秋根 +4 位作者 刘树文 王宗起 孙迪 柳政甫 王筱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63-674,共12页
选择吕梁群中原岔上群北部地层的蚀变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试获得两组年龄结果,较年轻的谐和年龄为1813±6 Ma (n=7),较老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31 Ma(n=2),前者为火山岩喷发时代,... 选择吕梁群中原岔上群北部地层的蚀变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锆石U-Pb测试获得两组年龄结果,较年轻的谐和年龄为1813±6 Ma (n=7),较老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16±31 Ma(n=2),前者为火山岩喷发时代,后者代表捕获锆石年龄。年轻锆石的εHf(t)值为-10.8^-2.3,TDM1值为2308~2655 Ma;捕获锆石的εHf(t)值为+10.0^+13.1。年龄约为2.5 Ga锆石的εHf(t)值高于亏损地幔演化线,考虑到UPb同位素和Hf同位素测点位置不完全相同,说明所获得的Hf同位素组成为无地质意义的混合数值;年龄约为1.8 Ga锆石的Hf同位素特征反映其可能源于富集地幔或受地壳物质混染的亏损地幔。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推断岩浆作用事件发生在约1.81 Ga的碰撞后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蚀变火山岩 LA-ICP-MS定年 HF同位素 地壳演化 吕梁地区
下载PDF
坦桑尼亚古元古代姆柏兹地体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的构造环境研究
13
作者 何胜飞 刘晓阳 +5 位作者 孙凯 吴兴源 卢宜冠 王杰 许康康 龚鹏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76-998,共23页
通过研究坦桑尼亚乌本迪变质活动带内姆柏兹地体(初)糜棱岩的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认为初糜棱岩物质来源于古老地壳的再循环。对比研究坦桑尼亚鲁呼呼盆地和鲁夸盆地卡鲁超群沉积特征,结合卡鲁超群底部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特征,推... 通过研究坦桑尼亚乌本迪变质活动带内姆柏兹地体(初)糜棱岩的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认为初糜棱岩物质来源于古老地壳的再循环。对比研究坦桑尼亚鲁呼呼盆地和鲁夸盆地卡鲁超群沉积特征,结合卡鲁超群底部砂岩的碎屑锆石年龄谱系特征,推测鲁夸盆地内卡鲁系的最大沉积时限为晚石炭纪-早二叠纪,其物质来源于乌本迪带或南部伊鲁米德带内的新元古代-寒武纪岩浆岩。通过计算碎屑锆石年龄与地层沉积时代差值的累频分布特征,确定了晚古生代时期的鲁夸沉积盆地构造属性为拉张背景的陆间裂谷。结合本次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研究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结果,认为姆柏兹地体经历了两次俯冲-造山-裂解(伸展)构造旋回,响应了哥伦比亚超大陆、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合、裂解。冈瓦纳大陆裂解期间形成的裂谷盆地接受沉积,形成了卡鲁超群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代学 HF同位素 沉积时限 构造属性 构造演化
下载PDF
Zircon U-Pb-Hf Isotopic Systematics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Granites in the Wurinitu Molybdenum Deposit, Inner Mongolia, China: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 Setting and Genetic Type of Mineralization 被引量:3
14
作者 ZHANG Zhenjie CHENG Qiuming +2 位作者 YAO Lingqing BAI Huishan LI Che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2066-2079,共14页
The Wurinitu Mo deposit is one of the newly found molybdenum deposits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late Paleozoic–Mesozoic Erenhot–Dong-Ujimqin metallogenic belt(S-EDMB),Inner Mongolia,China.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Wurinitu Mo deposit is one of the newly found molybdenum deposits in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the late Paleozoic–Mesozoic Erenhot–Dong-Ujimqin metallogenic belt(S-EDMB),Inner Mongolia,China.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mineralization age of the Wurinitu deposit is constrained to 137.3 ± 1.3 to 131.9 ± 1.5 Ma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 laser ablation–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LA–ICP–MS) zircon U–Pb dating of the mineralization related fine-grained monzonitic granite and the post-mineralization granite porphyry. The results of zircon Lu–Hf isotopes,combined with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ites in the S-EDMB,suggest that the Wurinitu Mo deposit was formed in an extensional environment in relation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in late Mesozoic. The Wurinitu deposit shares similarities with the classical Climaxtype porphyry molybdenum deposits in tectonic setting,mineral assemblages,and metal zo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HF同位素 成矿构造 钼矿床 花岗岩 内蒙古 环境意义 遗传类型 中国
下载PDF
中亚造山带东部元古宙基底组成:来自锆石U-Pb-Hf-O同位素的制约
15
作者 王志伟 朱泰昌 +1 位作者 于静文 袁玲玲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3088-3105,共18页
兴安-艾力格庙地块(XAB)作为中亚造山带(CAOB)内微陆块的一部分,存在大量中-新元古代地质记录。然而,对于古老地壳物质的起源、时空分布及其在地壳演化中的作用仍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本文对内蒙古二连浩特地区中元古代、古生代花岗岩... 兴安-艾力格庙地块(XAB)作为中亚造山带(CAOB)内微陆块的一部分,存在大量中-新元古代地质记录。然而,对于古老地壳物质的起源、时空分布及其在地壳演化中的作用仍存在较大争议。基于此,本文对内蒙古二连浩特地区中元古代、古生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和Hf-O同位素进行了综合研究。中元古代(1450 Ma)正长花岗岩的侵入标志着兴安-艾力格庙地块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可以从苏尼特左旗向西延伸至二连浩特北部。含中元古代继承锆石的晚古生代花岗岩具有元古宙的锆石Hf二阶段模式年龄,进一步表明地块西部之下广泛存在元古宙地壳物质。元古宙地壳的旋回生长和再造与超大陆旋回造山作用密切相关。此外,在1450~1360 Ma期间,西部(二连浩特)新生地壳生长和东部(苏尼特左旗-阿巴嘎旗)古老地壳再造过程的差异可能是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后撤式俯冲作用的结果;而在1.2~1.0 Ga期间地壳再造和0.9~0.7 Ga地壳生长则可能是罗迪尼亚超大陆碰撞聚合和裂解过程的响应。此外,也证实了在中亚造山带古生代多阶段增生过程中新元古代地壳再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古宙 中亚造山带 兴安-艾力格庙地块 花岗质岩石 锆石U-Pb和Hf-O同位素
下载PDF
新疆加尔塔斯克斯套斑岩锆石U-Pb-Hf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洋脊俯冲的制约
16
作者 陶明荣 陆一敢 +2 位作者 方科 周奇明 陈青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1-625,共15页
新疆加尔塔斯克斯套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准噶尔斑岩成矿带西段,目前研究程度很低。对该矿床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组成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299.2±5.3 Ma,形成于晚... 新疆加尔塔斯克斯套斑岩铜矿床位于西准噶尔斑岩成矿带西段,目前研究程度很低。对该矿床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组成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岩体的锆石U-Pb年龄为299.2±5.3 Ma,形成于晚石炭世末—早二叠世初;岩石具有富SiO_(2)、Al_(2)O_(3)、Na,贫K,Mg#值较高,以及高Sr、低Y和Yb含量的特点,显示埃达克岩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Ba、U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Ti、Nb、Ta和重稀土元素,无明显Eu异常。斑岩具有高的^(176)Hf/^(177)Hf值,正高ε_(Hf)(t)值(+10.1~+15.6,平均+12.8),以及年轻的两阶段模式年龄(T_(DM2)=307.4~687.1 Ma),显示亏损地幔源区属性,鲜有壳源混染。研究认为,该斑岩体可能形成于洋脊俯冲,并伴有明显的Cu、Au矿化,指示该斑岩铜矿床有良好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斑岩铜矿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地球化学 加尔塔斯克斯套
下载PDF
A Deep Mantle Source for the Late Neoarchean Metamorphosed Basalts in Eastern Hebei,North China Craton:Insights from 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Sm-Nd Isotopes,and Zircon U-Pb-Hf Isotopes
17
作者 Zhuang Li Chunjing Wei +1 位作者 Chuan Yang Xi Zh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29-40,共12页
The basalts within the greenstone belt worldwide serve as an ideal target to decipher the nature of Archean mantle sources and further to exte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ly stages of Earth's evolution.To provid... The basalts within the greenstone belt worldwide serve as an ideal target to decipher the nature of Archean mantle sources and further to exte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arly stages of Earth's evolution.To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into the issues,we carried out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of 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Sm-Nd isotopes,and zircon U-Pb-Hf isotopes for the Late Neoarchean metamorphosed basalts in eastern Hebei,North China Craton.U-Pb isotopic dating using the LA-ICPMS on zircons reveals that the basalts in eastern Hebei erupted at ca.2.48-2.51 Ga and subsequently experienced multiple regional metamorphic events at 2477 and 1798 Ma,respectively.The metamorphosed basalts are featured by low SiO_(2),MgO,K_(2)O+Na_(2)O,and high Fe O contents,endowed with the subalkaline and high-Fe tholeiitic affinities.The radiogenic initial Nd and Hf isotope values and correlations among V,Ni and Cr contents strongly imply that the basalts experienced significant clinopyroxene and olivine fractionation and minor crustal contamination during magma evolution.They are also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ly low total REE contents and exhibit significant depletions to moderate enrichments in the LREE contents,indicating the derivation from a deep mantle source in an Archean proto-mantle plume se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ircon u-pb-hf isotopes geochemistry Late Neoarchean basaltic magmatism North China Craton Archean proto-mantle plume
原文传递
滇西石缸河—志本山早奥陶世富钨锡花岗岩成因:岩石地球化学和U-Pb-Hf同位素约束
18
作者 姜永果 崔银亮 +9 位作者 李晓峰 杨昌华 豆松 徐恒 刘文佳 郑晓军 张金学 王艳 张亚辉 周家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13-626,共14页
滇西石缸河—志本山大型W-Sn矿床地处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的保山陆块北段漕涧复式花岗岩体西部,是滇西W-Sn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矿体分布于花岗岩内部或外接触带。矿区中-粗粒花岗岩具有富硅(w(Si... 滇西石缸河—志本山大型W-Sn矿床地处怒江断裂带和澜沧江板块结合带之间的保山陆块北段漕涧复式花岗岩体西部,是滇西W-Sn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矿体分布于花岗岩内部或外接触带。矿区中-粗粒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_(2))=75.18%~77.59%)、富碱(w(Na_(2)O+K_(2)O)=7.22%~8.46%)和过铝质(IA/CNK=1.06~1.16)特点,同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与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2件花岗岩样品的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475.6±3.7)Ma和(473.8±4.2)Ma,表明其侵位于早奥陶世。锆石Lu-Hf同位素特征指示,该花岗岩可能为中元古代变质基底部分熔融形成,其源区主要为壳源。花岗岩中W等成矿元素明显富集,表明其为富W-Sn花岗岩,可能为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富集提供了成矿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成因 U-PB定年 LU-HF同位素 石缸河-志本山W-Sn矿床 滇西
原文传递
南岭东段基底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形成时代和原岩性质: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72
19
作者 于津海 周新民 +5 位作者 Y.S.O’Reilly 赵蕾 W.L.Griffin 王汝成 王丽娟 陈小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758-1767,共10页
华夏腹地南岭东段的桃溪群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和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原岩是一种低成熟度的碎屑沉积岩. 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中期(~736 Ma)的花岗质(或流纹质)岩石,混有少量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物质. 这期新元古... 华夏腹地南岭东段的桃溪群麻粒岩相变质岩的岩石化学和锆石的U-Pb-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原岩是一种低成熟度的碎屑沉积岩. 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新元古代中期(~736 Ma)的花岗质(或流纹质)岩石,混有少量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物质. 这期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时代与扬子地块第二期岩浆活动的时代一致. Hf同位素特征指示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是古元古代幔源地壳物质再循环(部分熔融)的产物. 该变质岩原岩沉积于晚新元古代,在早古生代被挤压俯冲带到下地壳深部,在480 Ma左右发生了部分熔融和结晶作用,大约在443 Ma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作用. 这一时期形成的锆石显示了大的Hf同位素变化,εHf(t)值从-13.2增加到2.36,且具有随年龄变小εHf(t)值增加的趋势,表明在部分熔融和变质过程中有明显的地幔物质加入. 计算显示该麻粒岩演化到晚中生代具有与邻区一些过铝花岗质岩石相似的同位素组成,暗示这种麻粒岩相变质岩很可能是南岭东段一些中生代过铝花岗岩的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锆石 u-pb-hf同位素 南岭东段 麻粒岩相 同位素研究 原岩性质 变质岩 形成时代 晚新元古代
原文传递
辽东地区赛马碱性杂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构造背景的制约
20
作者 杨凤超 宋运红 +2 位作者 胥嘉 顾玉超 杨宏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5,共10页
通过LA-ICP-MS测得辽宁赛马地区浅肉红色霞霓正长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25.8±1.9 Ma,赛马碱性杂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霞霓正长岩SiO_(2)含量为55.87%~60.88%,Na_(2)O为0.41%~5.32%,Al_(2)O_(3)为17.81%~19.53... 通过LA-ICP-MS测得辽宁赛马地区浅肉红色霞霓正长岩中的锆石U-Pb年龄为225.8±1.9 Ma,赛马碱性杂岩的侵位时代为晚三叠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霞霓正长岩SiO_(2)含量为55.87%~60.88%,Na_(2)O为0.41%~5.32%,Al_(2)O_(3)为17.81%~19.53%,K_(2)O为9.46%~11.91%,MgO为0.46%~1.36%,里特曼指数为7.54~17.01;稀土元素总量较高,高于300×10^(-6),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值大于10,个别达到100以上;亏损Nb、Ta、P等高场强元素,富集Rb、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总体表现出富碱性岩石特征。锆石ε_(Hf)(t)值为-13.37~-9.30,对应的两阶段Hf模式年龄T_(DM2)为2102~1855 Ma。通过岩石成因分析和构造环境判别,赛马碱性杂岩可能形成于由俯冲挤压向陆内伸展、拉张转换的动力背景下的下地壳(或上地幔)部分熔融。赛马碱性杂岩侵位时代(225.8±1.9 Ma)可能代表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开始伸展减薄的时间,也是郯庐断裂形成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U-Pb年龄 HF同位素组成 晚三叠世 赛马碱性杂岩 辽东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