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PLC-QTOF-MS解析苦荞黄酮组成及药理学网络分析
1
作者 董玲 张凤菊 +5 位作者 赵驰 杨文渊 韩梅 黄巧莲 阿木布哈 李治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918,共8页
为优化苦荞黄酮提取工艺并明确其具体成分结构和含量及药理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优质苦荞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提取苦荞黄酮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主要黄酮成分进行... 为优化苦荞黄酮提取工艺并明确其具体成分结构和含量及药理作用,本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优质苦荞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提取苦荞黄酮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主要黄酮成分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鉴定到的黄酮进行准确定量,同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系统分析其网络药理学特性。结果表明,超声辅助乙醇提取苦荞黄酮的最优条件为乙醇浓度90%(V/V)、超声功率140 W、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60 min、提取溶剂与苦荞原料比50∶1(mL·g^(-1)),该条件下,提取液中共鉴定到黄酮16种,其中芦丁、表儿茶素和儿茶素含量分别达到115.81、72.99和23.08μg·mL^(-1)。这16种黄酮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慢性炎症性疾病上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可为苦荞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尤其是功能性苦荞产品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芦丁
下载PDF
直接稀释-UPLC-QTOF-MS法快速测定辣椒粉中20种合成染料
2
作者 贺光云 韩梅 +7 位作者 邱世婷 吴亚姗 李莹 覃蜀迪 夏斯琪 陈思宇 侯雪 付才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118,共9页
采用直接稀释前处理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辣椒粉中苏丹红等20种禁用合成染料进行快速分析。该方法以水/乙腈/丙酮(v/v/v=2/3/3)混合体系为提取溶剂,提取液未经净化,用0.1%甲酸甲醇溶液稀释5... 采用直接稀释前处理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对辣椒粉中苏丹红等20种禁用合成染料进行快速分析。该方法以水/乙腈/丙酮(v/v/v=2/3/3)混合体系为提取溶剂,提取液未经净化,用0.1%甲酸甲醇溶液稀释5倍后进行UPLC-QTOF-MS分析,在8 min内实现20种染料的良好分离及检测,定量限(LOQ)为1~40μg/kg,回收率为54.72%~117.77%,RSD在0.56%~16.27%范围,满足检测要求。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30个辣椒粉样品中目标染料的检测,未检出阳性样品。该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快速简化,节约溶剂、降低检测成本、缩短分析周期,符合绿色检验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粉 直接稀释法 uplc-qtof-ms 合成染料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MS分析的芪葵颗粒化学成分系统筛选与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长印 陆明霞 +3 位作者 廖健城 黄莉吉 居文政 邹建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9,共13页
目的系统定性表征芪葵颗粒(黄芪、制首乌、黄蜀葵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分析方法对芪葵颗粒水提液进行分离检测,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原始分析数据;借助AB Sciex PeakVie... 目的系统定性表征芪葵颗粒(黄芪、制首乌、黄蜀葵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联用分析方法对芪葵颗粒水提液进行分离检测,获取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原始分析数据;借助AB Sciex PeakView软件,综合采用靶向和非靶向的筛选方法,对获得的原始分析数据进行处理,系统筛选鉴定芪葵颗粒中的化学成分;以不少于2个准分子离子的同时出现,排除碎片离子的干扰,锁定筛选所得目标化合物;依据准分子离子及特征二级子离子质谱信息,结合标准品比对,并参考数据库搜索匹配和文献数据比对,对锁定的化合物进行鉴定或合理归属。结果从芪葵颗粒中共筛选出89个化合物,鉴定出71个化合物,包括黄酮类45个,皂苷类14个,蒽醌类4个,二苯乙烯苷类3个,多糖类2个,有机酸类3个。鉴定结果表明羟基化、糖基化、葡萄糖醛酸化、乙酰化、甲基化、丙二酰化等多种转化反应参与了芪葵颗粒多样化学成分的形成。结论基于UPLC-QTOF-MS/MS靶向和非靶向相结合的筛选鉴定方法可快速全面表征芪葵颗粒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涉及的转化反应,为深入探讨芪葵颗粒的质量控制、组方优化和药效物质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葵颗粒 uplc-qtof-ms/MS 系统筛选 成分鉴定 黄芪 制首乌 黄蜀葵花
下载PDF
UPLC-qTOF-MS/MS法测定透骨草中有效成分
4
作者 陈萍萍 许全升 +1 位作者 姜锐 冯松浩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51-1360,共10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与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快速分离和鉴定透骨草中的成分。样品在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上以0.1%甲酸(溶剂A)和乙腈(溶剂B)为流动相进...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与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快速分离和鉴定透骨草中的成分。样品在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上以0.1%甲酸(溶剂A)和乙腈(溶剂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5 mL/min。通过UPLC-qTOF-MS/MS对透骨草进行色谱分析,确定了47个化合物的特征,其中15个化合物通过与参考标准的比较得到了明确的鉴定。为了进行定量分析,使用UPLC-DAD在210,260和326 nm的波长下同时检测了来自12个批次透骨草样品的15种主要化合物。该方法在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等方面进行了验证。本研究为透骨草的整体质量控制提供了潜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骨草 uplc-qtof-ms/MS 质量评估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强脉冲光照射对女性面部脂质影响
5
作者 胡艺琼 丁文玉 +2 位作者 于笑乾 田燕 何聪芬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0,共9页
强脉冲光(IPL)是波长为(500~1200)nm的连续、多波长的非相干性宽谱光。本研究共招募了31名女性志愿者(平均年龄(23.39±1.41)岁),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统一进行IPL半脸照射,对其IPL照射前(PI组)与照射一周后(AI组):对角质层含水量、... 强脉冲光(IPL)是波长为(500~1200)nm的连续、多波长的非相干性宽谱光。本研究共招募了31名女性志愿者(平均年龄(23.39±1.41)岁),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统一进行IPL半脸照射,对其IPL照射前(PI组)与照射一周后(AI组):对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散失、皮脂含量、pH值、红斑指数、黑素指数生理指标变化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式对PI和AI组面部皮肤表面脂质(SSL)进行分析。生理指标数据分析表明,AI组角质层含水量(P=0.024)显著增加、黑素指数(P<0.001)、红斑指数(P<0.001)显著降低,而TEWL值、pH值、皮脂含量无显著变化;面部SSL结果分析表明,一共鉴定出1704种总脂质,筛选出60种差异性脂质。差异性脂质可分为7大类,其中有5大类脂质:脂肪酰类(fatty acids,FA)、鞘脂类(sphingolipids,SP)、固醇脂类(sterol lipids,ST)、孕烯醇酮脂类(prenol lipids,PR)、多聚乙烯类(polyketides,PK)在IPL照射前后含量差异显著,均为AI低于PI;16种亚类在IPL照射前后含量差异显著,均为AI低于PI;神经酰胺(CERs)是主要的差异性脂质,含量为AI低于PI,推测CERs含量降低与皮肤屏障受损相关,这为有脂质添加的IPL照射后护理产品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脂质 强脉冲光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护理产品
下载PDF
UPLC-QTof-MS测定不同提取条件下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的转化规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郭智 彭冰 +1 位作者 李宗阳 潘瑞乐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16-720,共5页
使用UPLC-QTof-MS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下柴胡皂苷a、d的转化规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0.45 mL/min。以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为检测器,使用负离... 使用UPLC-QTof-MS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下柴胡皂苷a、d的转化规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甲酸水溶液;流速为0.45 mL/min。以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Q-Tof)为检测器,使用负离子检测模式,对经过12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柴胡样品(1~12)进行检测。得到柴胡皂苷a、d不同提取方法下的转化规律:酸性常温条件下水解生成柴胡皂苷b1、b2,酸性加热情况下糖苷键水解生成皂苷元;中性、碱性条件下均较稳定。实验结果对柴胡皂苷a、d的提取、分离、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柴胡皂苷A 柴胡皂苷D 柴胡皂苷b1 柴胡皂苷b2 提取
下载PDF
金花茶花朵和叶片UPLC-QTOF-MS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辛雷 王佳童 +4 位作者 孙振元 王洁 殷恒福 范正琪 李纪元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的]鉴定分析金花茶花朵和叶片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变化特征,为金花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金花茶花瓣、雄蕊、老叶和新叶中花青苷、类... [目的]鉴定分析金花茶花朵和叶片中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变化特征,为金花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金花茶花瓣、雄蕊、老叶和新叶中花青苷、类黄酮及儿茶素类成分与含量。[结果]花青苷天竺葵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均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其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仅存在于紫红色新叶中。类黄酮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和染料木苷为金花茶中首次发现,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为金花茶叶片中首次发现。金花茶花瓣与雄蕊中花青苷相差不大,但却低于叶片尤其新叶;花朵中儿茶素类远高于叶片尤其新叶。金花茶花瓣和雄蕊中总黄酮及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均相差不大,但却远高于叶片。金花茶新叶中主要类黄酮成分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及总类黄酮明显高于老叶。[结论]金花茶中共鉴定出2种花青苷、6种类黄酮和2种儿茶素;槲皮素-3-O-葡萄糖苷等类黄酮是金花茶花朵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是金花茶新叶呈现紫红色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花茶 花朵 叶片 花青苷 类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plc-qtof-ms)
下载PDF
UPLC-QTOF-MS测定沉积物中7种新型污染物 被引量:3
8
作者 谭建华 汤嘉骏 +5 位作者 欧阳培毓 王赢利 解启来 阳宇翔 陈镇新 刘昕宇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9,共8页
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沉积物中水杨酸(SA)、萘普生(NAX)、布洛芬(IBU)、酮洛芬(KET)、双氯芬酸(DIC)、降固醇酸(CLO)和三氯生(TRI)7种新型污染物的分析方... 本研究建立了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检测沉积物中水杨酸(SA)、萘普生(NAX)、布洛芬(IBU)、酮洛芬(KET)、双氯芬酸(DIC)、降固醇酸(CLO)和三氯生(TRI)7种新型污染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酸-丙酮溶液(1∶99,V/V)超声提取,MAX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净化,UPLC-QTOF-MS测定。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7种新型污染物在2~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S/N=3)为0.5~0.6μg/kg,方法定量限(S/N=10)为1.5~2.0μg/kg(均以干重计),3个添加浓度水平(低、中、高)的回收率为87.8%~105.1%,相对标准偏差(n=5)为3.1%~12.2%。利用该方法对广州市流溪河段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检出4种污染物,最高浓度范围为6.51~12.26μg/kg(以干重计)。该方法高效、准确,适用于沉积物中7种污染物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沉积物 新型污染物 固相萃取(SPE)
下载PDF
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考察生晒参与红参的化学成分差异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凡 张诗雯 +2 位作者 李金昱 李丽 贾天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5-81,共7页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析法考察人参在蒸制前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UPLC T_(3)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结合主成分析法考察人参在蒸制前后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UPLC T_(3)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应用UNIFI 1.8.0等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比较人参在蒸制前后生晒参、红参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结果通过UNIFI软件鉴别生晒参、红参中的成分49种,同时鉴别出21个差异性marker成分。结论负离子模式下可鉴别出人参在蒸制前后中人参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提示人参皂苷类成分发生水解反应,其产物可能是生晒参和红参药物差别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uplc-qtof-ms 炮制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UPLC-QTOF-MS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添加的7种性激素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晓璐 丁建 汪嘉丽 《海峡药学》 2015年第10期36-39,共4页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化妆品中非法添加的7种性激素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QTOF-MS法,使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2.1×50mm,1.8μm)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流速0.3m L·min^-1,柱温:30℃;选择ESI离子源,正负...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检测化妆品中非法添加的7种性激素的方法。方法采用UPLC-QTOF-MS法,使用Agilent ZORBAX Extend-C18(2.1×50mm,1.8μm)柱,以乙腈(A)水(B)为流动相,流速0.3m L·min^-1,柱温:30℃;选择ESI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等模式测定7种性激素。通过比较各样品峰与对照品峰的分子离子峰、二级碎片离子峰、色谱保留时间等信息确定添加的成分,并根据外标法以质谱峰面积计算添加成分的含量。结果在上述色谱及质谱条件下,雌三醇、雌二醇、雌酮、己烯雌酚、睾丸酮、甲睾酮、黄体酮7种性激素能被准确检出,最低检出限(LOD)均在3~80ng·mg^-1之间,标准加样回收率均在80.3%~103.5%之间。结论本方法快速准确方便、灵敏度较高,可作为化妆品中非法添加性激素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性激素 化妆品 非法添加 快速测定
下载PDF
UPLC-QTOF-MS技术分析马家柚果肉成分 被引量:4
11
作者 万春鹏 周油涌 陈金印 《中国果菜》 2016年第2期28-31,共4页
本文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DAD-QTOF-MS)对马家柚果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反相Agilent C18(50mm×2.1mm,1.8μm)色谱柱,甲醇与水(含0.1%甲酸)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流速0.25m L/min,柱温25... 本文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DAD-QTOF-MS)对马家柚果肉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反相Agilent C18(50mm×2.1mm,1.8μm)色谱柱,甲醇与水(含0.1%甲酸)二元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0nm,流速0.25m L/min,柱温25℃;以6538 UHD Accurate-MS Q-TOF LC/MS质谱仪进行检测。通过得到的样品电喷雾-质谱(ESI-MS)负离子扫描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碎片信息(Product ions)、保留时间(TR)、紫外色谱图(λmax nm)等信息,查阅相关文献,对11种化学成分进行初步解析,推测为(1)柠檬酸、(2)圣草素-7-O-葡萄糖甙、(3)芹菜素-6-C-葡萄糖-7-O-葡萄糖苷、(4)新圣草枸橼苷、(5)柚皮素-7-O-葡萄糖苷、(6)柚皮苷、(7)新橙皮苷、(8)乙酰柚皮苷、(9)野漆树甙、(10)山柰酚7-O-鼠李糖3-O-鼠李糖苷和(11)柚皮素。其中柚皮苷为马家柚中主要的黄酮苷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柚 化学成分 uplc-qtof-ms
下载PDF
UPLC-QTOF-MS分析乌蔹莓成分及多组分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许倩倩 包贝华 +3 位作者 张丽 赵学龙 谈瑄忠 李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7-524,共8页
目的定性分析乌蔹莓化学成分并对其主要成分建立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选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5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 目的定性分析乌蔹莓化学成分并对其主要成分建立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选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1 mm×50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运用PeakView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时间、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峰等信息,并结合对照品和相关文献进行成分鉴定。采用UPLC法对4个主要成分(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建立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从乌蔹莓中共推断并鉴定出31个化学成分,包括黄酮及其苷类6个,香豆素类3个,萜类及三萜类7个,脂肪酸酯类7个,其他类8个。3批乌蔹莓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苷、芹菜素-7-O-葡萄糖苷、木犀草素、芹菜素含量范围分别为0.061%~0.15%、0.077%~0.14%、0.011%~0.028%、0.020%~0.062%。结论该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分析乌蔹莓中的化学成分,建立的定量方法为乌蔹莓质量控制及制剂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蔹莓 化学成分分析 uplc-qtof-ms 黄酮类 定量分析方法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和HPLC-QQQ-MS技术的鹰嘴豆酚类化合物定性、定量分析及其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文婷 李红艳 +1 位作者 邓泽元 张兵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61-269,共9页
鹰嘴豆为一种高营养豆类植物。为深入了解其营养价值,用80%甲醇溶液提取酚类物质,对提取物中不同存在形态的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提取物进行酚类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酚酸含量最高部分为糖苷键合态酚类物质(0... 鹰嘴豆为一种高营养豆类植物。为深入了解其营养价值,用80%甲醇溶液提取酚类物质,对提取物中不同存在形态的酚类化合物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其提取物进行酚类的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酚酸含量最高部分为糖苷键合态酚类物质(0.81 mg/g),黄酮含量最高部分为游离态酚类物质(0.26 mg/g),不同存在形式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能力不同;80%甲醇提取物通过UPLC-QTOF-MS定性分析,对其24种化合物进行鉴定,包括12种黄酮、4种酚酸;HPLC-QQQ-MS定量分析表明:对羟基苯甲酸、香豆酸、原儿茶酸类化合物含量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HPLC-QQQ-MS 鹰嘴豆 酚类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UPLC-QTOF-MS法同时测定春季文冠果叶中1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路橦 王侠 +3 位作者 李佳鸿 林昱宏 李宁 孙璐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4,共8页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同时测定春季文冠果叶中1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体积分数0.05%甲酸水为流动相A,体积分数0.05%甲酸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 目的建立UPLC-QTOF-MS法同时测定春季文冠果叶中11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体积分数0.05%甲酸水为流动相A,体积分数0.05%甲酸乙腈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全扫描模式,选择性离子监测定量方式进行。结果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杨梅素-3-O-芸香糖苷,芦丁,杨梅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槲皮苷,杨梅树皮素,山柰酚-3-O-α-吡喃鼠李糖苷,木犀草素和槲皮素质量浓度分别在0.38~38.00、0.46~46.00、0.90~90.00、0.75~75.00、1.60~160.00、0.45~45.00、0.60~60.00、0.016~1.60、0.30~30.00、0.010~1.00、0.010~1.00 g·L-1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RSD值均小于15%,平均回收率在91.5%~110.4%内,RSD小于6.5%。结论所建立的UPLC-QTOF-MS法适用于文冠果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为文冠果叶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冠果叶 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测定 uplc-qtof-ms
原文传递
UPLC-QTOF-MS比较当归和川芎煎液化学成分差异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王彦君 练杭芸 +6 位作者 梁乾德 马增春 王宇光 汤响林 谭洪玲 肖成荣 高月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1期4-9,共6页
目的考察中药当归和川芎煎液的化学成分差异,以探讨其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市场上正规销售的当归和川芎饮片进行比较。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成分鉴别采用与标准品比较、基... 目的考察中药当归和川芎煎液的化学成分差异,以探讨其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市场上正规销售的当归和川芎饮片进行比较。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成分鉴别采用与标准品比较、基于自制自动化预鉴别软件的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分析和二级质谱碎片分析。结果当归和川芎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三糖以及可能含有丁烯基苯酞结构的化合物等在当归、川芎煎液中含量差异明显;阿魏酸含量差异不突出。结论川芎煎液三糖含量高于当归煎液,另外发现多种有明显差异的LC-MS信号,为探讨当归、川芎药效差异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当归 川芎 煎液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法的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分析
16
作者 张娜 崔朋 支康康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68-73,共6页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分析苦丁茶冬青70%的乙醇提取物成分。用ACQUITY HSS T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0.1%的甲酸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使用ESI离子源...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分析苦丁茶冬青70%的乙醇提取物成分。用ACQUITY HSS T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以0.1%的甲酸水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3 mL/min,使用ESI离子源分别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鉴定出23种化合物,包括4种酚酸类、2种黄酮类、17种三萜类物质。该方法为苦丁茶冬青化学成分的鉴定和质谱引导型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丁茶冬青 uplc-qtof-ms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 被引量:20
17
作者 屠燕 孙连娜 +4 位作者 董志颖 谈景福 陈为序 黄孟秋 邱实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37-1342,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探讨不同环境对丹参化学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样品的质谱数据;原始数据经过MS-DIAL软件处理后,通过SIMCA-P 1...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丹参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探讨不同环境对丹参化学成分合成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测定不同产地丹参样品的质谱数据;原始数据经过MS-DIAL软件处理后,通过SIMCA-P 14.1软件,依次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合SPSS 22.0软件单向方差分析,筛选并鉴定不同产地丹参差异化学成分,同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丹参样品的化学组成差异明显;初步筛选出144个离子,共鉴定出22个差异化学成分,含有酚酸类成分12个,丹参酮类成分10个,且22个差异化学成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结论:该研究为丹参优势资源筛选以及丹参药材品质形成的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不同产地 uplc-qtof-ms 化学成分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MS的藏药翼首草不同提取物化学成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美玲 周静 +3 位作者 伍城颖 曾真 李松林 钱士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2年第6期31-40,49,共11页
应用UPLC-QTOF-MS/MS鉴定翼首草化学成分,对其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中差异性化合物进行辨识并进行半定量评价。从4批翼首草药材中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首次在翼首草发现。75%乙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整体化学轮廓差异较大,从中辨... 应用UPLC-QTOF-MS/MS鉴定翼首草化学成分,对其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中差异性化合物进行辨识并进行半定量评价。从4批翼首草药材中共鉴定出48个化合物,其中5个化合物首次在翼首草发现。75%乙醇提取物及水提取物整体化学轮廓差异较大,从中辨识16个差异性化合物,其中4个(rivularicin等)化合物为醇提液中所特有。水提取物中neochlorogenic acid等4个化合物含量较高;75%乙醇提取物中sylvestroside III等8个化合物含量较高。该含量差异是否会对其药效产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首草 水提取物 醇提取物 uplc-qtof-ms/MS 差异成分
下载PDF
结合UPLC-QTOF-MS和网络毒理学技术初探补骨脂致肝毒性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娜 刘传鑫 +5 位作者 张晨宁 曲玉霞 曹一佳 杨天歌 赓迪 孙毅坤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70-376,共7页
目的分析鉴定大鼠灌胃补骨脂(FP)后肝中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毒理学初探FP致肝毒性潜在毒性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及UNIFI数据筛查平台,快速鉴定灌胃FP后大鼠肝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多个数据库获... 目的分析鉴定大鼠灌胃补骨脂(FP)后肝中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毒理学初探FP致肝毒性潜在毒性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及UNIFI数据筛查平台,快速鉴定灌胃FP后大鼠肝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多个数据库获取化学成分靶点、肝毒性靶点、成分-肝毒性共有靶点、间接靶点等信息,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1软件对以上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网络构建及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FP致肝毒性的关键靶点和潜在作用机制。结果从大鼠肝中鉴定出FP原型成分11种。网络毒理学研究表明,FP致肝毒性的潜在作用靶点共计52个,通路23条,其中ALB、HOMX1、GSR、GSTM3、CYP2C9等靶点,以及甲状腺合成途径、谷胱甘肽代谢途径与FP肝毒性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利用UPLC-QTOF-MS结合UNIFI数据筛查平台快速鉴定了11种大鼠肝内源自FP的化学成分,通过网络毒理学研究初步预测了FP致肝毒性的潜在分子机制,为FP肝毒性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骨脂 肝毒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网络毒理学 毒性机制
下载PDF
UPLC-QTOF-MS法研究甘油三酯作为水生环境中农药污染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聿 夏倩 +6 位作者 王文莉 罗芳 陈金凤 郭雅婷 王建 林振宇 陈国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1-438,共8页
以鲫鱼为代表性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别研究了3种农药(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对其体内代谢的影响.通过Masslynx软件在MS E模式下采集数据,使用UNIFI软件进行自动检测和数据过滤... 以鲫鱼为代表性研究对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分别研究了3种农药(敌百虫,高效氯氰菊酯和吡虫啉)对其体内代谢的影响.通过Masslynx软件在MS E模式下采集数据,使用UNIFI软件进行自动检测和数据过滤,并将差异性物质与在线代谢组数据库进行比较,鉴定出甘油三酯类(TGs)物质具有明显差异.其中,吡虫啉对TGs代谢的影响最大,且肝脏的代谢差异比大脑更显著,低浓度的急性暴露诱导肝脏中的TGs积累,其含量与暴露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Michaelis-Menten方程的增长趋势.结果表明,TGs可在短时间内(≤2 h)灵敏地反映农药吡虫啉的低浓度(≤20 ng/mL)暴露,可作为考察吡虫啉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潜在生物标记物,有助于建立一种快速、灵敏的预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甘油三酯 生物标记物 农药污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