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凯兵 李钢 +2 位作者 刘春艳 胡旺顺 刘云泉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41-845,共5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种类、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m(甲基丙烯酸十二酯)∶m(苯乙烯)=4∶3、引发剂过... 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高吸油树脂,考察了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种类、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和分散剂用量对高吸油树脂吸油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m(甲基丙烯酸十二酯)∶m(苯乙烯)=4∶3、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0.8%、交联剂二乙烯基苯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0.8%、分散剂聚乙烯醇用量(占单体混和物的质量分数)为3%时,所合成的聚(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十二酯)高吸油树脂对甲苯和三氯甲烷的吸油率分别为13.9,24.6g/g。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和示差扫描量热法对高吸油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制得的产物为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共聚物,其使用温度可达1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甲基丙烯酸烷基酯 悬浮聚合 共聚物 高吸油树脂
下载PDF
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的合成及研究 被引量:62
2
作者 路建美 朱秀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41-45,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水为分散相,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剂结构、交联剂浓度、共聚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对高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所制树脂可吸其自身重的11倍左右...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为单体,水为分散相,BPO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高吸油性树脂。研究了交联剂结构、交联剂浓度、共聚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等对高吸油树脂性能的影响。所制树脂可吸其自身重的11倍左右的煤油、16倍左右的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油性树脂 共聚物 悬浮聚合
下载PDF
顺丁烯二酸二丁酯丙烯酸酯共聚物及其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尹国强 崔英德 +1 位作者 廖列文 康正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以丙烯酸酯与顺丁烯二酸二丁酯为单体 ,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 ,研究了单体的结构和组成、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共聚树脂性能的影响 ,并对树脂的吸油速率及对水面浮油的回收性能进行了考察。... 以丙烯酸酯与顺丁烯二酸二丁酯为单体 ,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二元共聚高吸油性树脂 ,研究了单体的结构和组成、引发剂用量和交联剂用量对共聚树脂性能的影响 ,并对树脂的吸油速率及对水面浮油的回收性能进行了考察。制得的树脂吸煤油倍率可达 15 .4 g/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丁烯二酸二丁酯-丙烯酸酯 共聚物 性能 高吸油性树脂 悬浮聚合
下载PDF
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和高岭土交联的吸水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朱秀林 顾梅 倪新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431-435,共5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调节油水两相体积比,添加高岭土和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制得高吸水性树脂。该树脂吸水率较高,吸水速度快,3—5分钟可达饱和吸水量,耐盐性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关键词 吸水性树脂 丙烯酸 丙烯酰胺 共聚
下载PDF
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多孔结构的形成和控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雷光财 丁霖桐 +4 位作者 刘艳玲 邓远名 瞿波 许一婷 戴李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4-37,共4页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多孔AA-AANa-AM共聚物微球。经FT-IR、SEM、EDS等手段对微球组成、结构与微区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对AA-AANa-AM共聚物组成的设计,可有效控制高吸水性树脂(SAR)微球的成孔情况;随PAM含量增多,微球内孔数增加,孔径...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多孔AA-AANa-AM共聚物微球。经FT-IR、SEM、EDS等手段对微球组成、结构与微区进行分析,认为:通过对AA-AANa-AM共聚物组成的设计,可有效控制高吸水性树脂(SAR)微球的成孔情况;随PAM含量增多,微球内孔数增加,孔径略有增加,当AM与AA比值为1/2时,所制得SAR微球的成孔情况最佳;微球所形成的多孔结构均为连通开孔结构。探索微球成孔机理,认为树脂组成上的差异和外界的诱导作用是孔洞形成的原因。经检测,微球吸水倍率为1150 g/g,吸100倍水最快只需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悬浮聚合 高吸水性树脂 多孔性 共聚物微球 聚丙烯酰胺
下载PDF
固井用遇油自修复材料的研制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瑞 毛旭 +2 位作者 彭志刚 霍锦华 冯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9-474,共6页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LM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树脂并应用到固井水泥石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 采用悬浮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LMA)、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为聚合单体,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合成了一种树脂并应用到固井水泥石中。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单体、分散剂、引发剂、交联剂、温度对三元共聚树脂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LMA)∶m(St)∶m(HEMA)=6∶3∶1、w(PVA)=2.5%(以单体的总质量为基准,下同)、w(BPO)=1.0%、w(DVB)=0.5%、t=85℃时,三元共聚树脂的吸油性能最佳,二甲苯的吸油率达12.78 g/g。通过人工造缝,对加入树脂水泥石的渗透率和抗压强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25℃下,养护30 d后,水泥石渗透率随树脂的增加而降低,在w(树脂)=8.0%(以水泥质量为基准,下同)时低至2.50×10^(-4)μm^2,而抗压强度随树脂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w(树脂)=2.0%时达到最大值20.8 MPa,抗压强度恢复率达7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水泥 自修复材料 三元共聚树脂 悬浮聚合 性能评价 油田化学品与油品添加剂
原文传递
高吸油性树脂PASE的合成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俊涛 冉千平 +1 位作者 张伟 黄荣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31-34,共4页
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水为分散相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 ,合成高吸油性树脂PASE。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用量等对PASE的影响。并对PASE... 以甲基丙烯酸十六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和苯乙烯为单体 ,水为分散相 ,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BPO为引发剂 ,采用悬浮聚合法 ,合成高吸油性树脂PASE。利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交联剂和分散剂用量等对PASE的影响。并对PASE的吸油率、吸油速度、保油率、浮油回收性以及重复吸油性能等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油性树脂 共聚物 悬浮聚合 正交试验 PASE
原文传递
聚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卫 关荐伊 +1 位作者 李建英 王艳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40,共4页
以 6号溶剂油为分散介质 ,Span85 OP7为分散剂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过硫酸钾 亚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 丙烯酸钠交联共聚超强吸水剂。探讨了该合成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产物呈均匀... 以 6号溶剂油为分散介质 ,Span85 OP7为分散剂 ,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 ,过硫酸钾 亚硫酸钠为氧化还原引发剂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酸 丙烯酸钠交联共聚超强吸水剂。探讨了该合成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产物呈均匀微粒状 ,易干燥 ,吸水率达 12 5 0 g/g ,对 0 .9%盐水溶液的吸液倍率为 110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丙烯酸钠共聚物 聚丙烯酸类 超强吸水剂 反相悬浮聚合法 制备研究
下载PDF
偏氯乙烯-氯乙烯悬浮共聚树脂的分子质量及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健 黄志明 +4 位作者 袁助 朱云新 包永忠 单国荣 翁志学 《聚氯乙烯》 CAS 2004年第6期11-13,45,共4页
在5L聚合釜中合成了偏氯乙烯(VDC)-氯乙烯(VC)悬浮共聚树脂,研究了聚合温度、转化率、单体配比和助剂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树脂的分子质量与聚合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其综合活化能为-32.877kJ/mol;聚合物的特... 在5L聚合釜中合成了偏氯乙烯(VDC)-氯乙烯(VC)悬浮共聚树脂,研究了聚合温度、转化率、单体配比和助剂对分子质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聚树脂的分子质量与聚合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方程,其综合活化能为-32.877kJ/mol;聚合物的特性黏数在高转化率阶段基本不变;分子质量随着单体配比中VC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分子质量分布也有一定的波动;聚合前加入助剂对共聚树脂的分子质量及分布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dc-vc悬浮共聚树脂 分子质量及分布 特性黏数
下载PDF
偏氯乙烯-氯乙烯悬浮共聚树脂的颗粒特性
10
作者 黄健 黄志明 +4 位作者 袁助 朱云新 包永忠 单国荣 翁志学 《聚氯乙烯》 CAS 2004年第2期11-13,17,共4页
在5L聚合釜中制备了偏氯乙烯(VDC)-氯乙烯(VC)共聚树脂,研究了起始搅拌转速、分散剂配比、水油比和助剂对共聚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起始搅拌转速的增加,树脂粒径增大,而粒径分布变宽;增加复合分散剂中纤维素醚K的配比... 在5L聚合釜中制备了偏氯乙烯(VDC)-氯乙烯(VC)共聚树脂,研究了起始搅拌转速、分散剂配比、水油比和助剂对共聚树脂颗粒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起始搅拌转速的增加,树脂粒径增大,而粒径分布变宽;增加复合分散剂中纤维素醚K的配比,树脂的平均粒径增大;增加水油比,树脂颗粒的粒径变小,分布变窄;聚合前加入助剂环氧大豆油(ESO)对树脂颗粒的粒径及分布影响不大。本实验制备的树脂颗粒形态规整,与日本同类产品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共聚树脂 偏氯乙烯-氯乙烯 VDC—VC 颗粒 粒径 分散剂 搅拌转速 助剂
下载PDF
氯乙烯-丙烯酸丁酯悬浮共聚树脂的研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大勇 宋晓玲 +1 位作者 黄东 王祖芳 《中国氯碱》 CAS 2013年第2期17-22,共6页
介绍了采用悬浮法研制氯乙烯-丙烯酸丁酯悬浮共聚树脂。考察了共聚配方、丙烯酸丁酯的加入方式及用量、分散剂种类及用量、聚合温度对共聚树脂的影响。
关键词 氯乙烯 丙烯酸丁酯 悬浮共聚 树脂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改性的正十二烷醇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被引量:3
12
作者 鲁进利 吴丽 +1 位作者 韩亚芳 李洋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2-209,共8页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具有储能密度高、相变恒温、便于储存或运输等特点,在热能储存、输运和利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相变微胶囊含有甲醛及低导热率等问题,以正十二烷醇为芯材、以丙烯酸树脂为壳材,在超声辐照条件下采用悬... 微胶囊化相变材料具有储能密度高、相变恒温、便于储存或运输等特点,在热能储存、输运和利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相变微胶囊含有甲醛及低导热率等问题,以正十二烷醇为芯材、以丙烯酸树脂为壳材,在超声辐照条件下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相变微胶囊颗粒,并通过添加氧化石墨烯进行改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DTA)等对其进行测试表征。FT-IR测试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添加并未影响相变微胶囊的基本化学结构。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的引入使微胶囊颗粒粒径增大,且对其外观形貌产生较大影响。相变微胶囊的热性能和稳定性得到改善,相变潜热增加到135.6 kJ/kg,提升了45%,封装率提升到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微胶囊 丙烯酸树脂共聚物 正十二烷醇 氧化石墨烯 悬浮聚合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