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龙门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唐代的补凿与加建 被引量:8
1
作者 彭明浩 李若水 +7 位作者 李裕群 余江宁 杭侃 李随森 路伟 贺志军 李澜 李兴隆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20,共9页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西山中部,根据像座上开元十年(公元722年)补刻的《大卢舍那像龛记》[1](后文简称为《像龛记》),其为唐高宗所建,并载"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毕功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像龛坐西向... 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位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西山中部,根据像座上开元十年(公元722年)补刻的《大卢舍那像龛记》[1](后文简称为《像龛记》),其为唐高宗所建,并载"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毕功于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像龛坐西向东,正壁一铺五尊,主尊为结跏趺坐的卢舍那大佛,左右有阿难、伽叶及二胁侍菩萨,两侧壁对称,由内向外为供养人、神王、金刚(图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奉先寺 大卢舍那像龛 龛前建筑 开元年间
原文传递
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太阳辐射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圆悦 闫增峰 +2 位作者 王江丽 倪平安 刘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9-138,共10页
太阳辐射是引起文物表面温度变化最主要的外扰因素。文中对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太阳辐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像表面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受窟龛朝向影响,窟龛北壁太阳辐射年总量大于正壁和南壁,且差异明显... 太阳辐射是引起文物表面温度变化最主要的外扰因素。文中对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太阳辐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造像表面太阳辐射总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受窟龛朝向影响,窟龛北壁太阳辐射年总量大于正壁和南壁,且差异明显。2)与太阳活动轨迹季节性波动相关,南壁和正壁造像表面全年太阳辐射月总量呈单峰值变化,6月达到峰值;北壁呈多峰值波动变化,4、9、12月达到峰值,6月出现谷值。3)南壁和正壁文物太阳辐射强度随造像高度增大而增大,北壁出现反常。窟内文物病害类型与其所处朝向、所在高度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高度关联。文物风化裂隙的形成与太阳辐射的季节性波动相吻合,而低温高湿环境中苔藓植物覆盖与太阳辐射接收量的朝向差异相对应。文中研究可为改善文物赋存环境及制定预防性保护措施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质文物 大卢舍那像龛 赋存环境 太阳辐射 预防性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