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ngue induced acute liver failure:A meta summary of case reports
1
作者 Deven Juneja Ravi Jain Prashant Nasa 《World Journal of Virology》 2024年第1期133-142,共10页
BACKGROUND Dengue fever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viral hemorrhagic fever,with more than 400 million cases being reported annually,worldwide.Even though hepatic involvement is common,acute liver failure(ALF)is a rar... BACKGROUND Dengue fever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viral hemorrhagic fever,with more than 400 million cases being reported annually,worldwide.Even though hepatic involvement is common,acute liver failure(ALF)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dengue fever.AIM To analyze the demographic profile,symptomology,hospital course and outcomes of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LF secondary to dengue infection by reviewing the published case reports.METHODS A systematic search was performed from multiple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Reference Citation Analysis,Science Direct,and Google Scholar.The search terms used were"dengue"OR"severe dengue"OR"dengue shock syndrome"OR"dengue haemorrhagic syndrome"OR"dengue fever"AND"acute liver failure"OR"hepatic failure"OR"liver injury".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1)Case reports or case series with individual patient details;(2)Reported acute liver failure secondary to dengue infection;and(3)Published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on adult humans.The data were extracted for patient demographics,clinical sympto-matology,clinical interventions,hospital and intensive care unit course,need for organ support and clinical outcomes.RESULTS Data from 19 case reports fulfilling the predefined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included.The median age of patients was 38 years(inter quartile range:Q3-Q126.5 years)with a female preponderance(52.6%).The median days from diagnosis of dengue to development of ALF was 4.5 d.The increase in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median 4625 U/L vs 3100 U/L).All the patients had one or more organ failure,with neurological failure present in 73.7%cases.42.1%patients required vasopressor support and hepatic enceph-alopathy was the most reported complication in 13(68.4%)cases.Most of the patients were managed conser-vatively and 2 patients were taken up for liver transplantation.Only 1 death was reported(5.3%).CONCLUSION Dengue infection may rarely lead to ALF.These patients may frequently require intensive care and organ support.Even though most of these patients may improve with supportive care,liver transplantation may be a therapeutic option in refractory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ngue fever Acute liver failure Dengue induced hepatitis Hepatic failure Fulminant hepatitis Severe dengue
下载PDF
局部应用万古霉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切口早期感染
2
作者 李正远 郝琳 +3 位作者 陈圣洪 彭凯 王俊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3期5346-5350,共5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万古霉素是一种存在争议的切口感染预防策略,目前国内对于此预防措施的疗效评估缺乏相关证据。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使用万古霉素对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6月在安徽医...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使用万古霉素是一种存在争议的切口感染预防策略,目前国内对于此预防措施的疗效评估缺乏相关证据。目的:评估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使用万古霉素对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3-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观察组患者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1 g,对照组术中不使用万古霉素,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术后连续7 d发热率、膝关节肿胀程度、累计引流量及术后1年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发生率,评估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局部应用万古霉素对于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第1,3,5天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连续7 d发热率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肿胀程度和累积引流量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均未发生假体周围关节感染,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提示,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使用万古霉素在术后早期预防切口感染方面未见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万古霉素 切口感染 发热 关节假体感染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引流
下载PDF
Post-Endoscopy Self-Limited Unspecified Fever: Rare or Common Adverse Event after Endoscopy?—An Observ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3
作者 Boris Tufegdzic Guus Jansen +3 位作者 Lina Hussein Valsala Visno Terrence J. Lee-St. John Massimo Lamperti 《Ope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CAS 2022年第8期192-203,共12页
Background: Although post-endoscopy fever (PEF) without colon perforation or haemorrhage is believed to be rare,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causes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have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The purpose... Background: Although post-endoscopy fever (PEF) without colon perforation or haemorrhage is believed to be rare, incidence, risk factors and causes in the adult population have not been fully investigated.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PEF and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F and its outcomes. Material and Methods: Over a three-month period, 1054 non-hospitalised patients who had an endoscopic procedure at Cleveland Clinic Abu Dhabi received a post-procedure phone call within the first 24 hours. After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fever and obtaining verbal consent, patients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using a standardised telephone interview. Results: Thirty-four patients with PEF were identified.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measured was 39.8 degrees Celsius. Oesophagogastroduodenoscopy, as a single procedure, was the most commonly performed (41.2%). Logistic regression revealed that no significant group differences across procedure types existed in terms of adjusted odds of fever. However,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ag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fever—higher ag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odds of fever (b = -0.033, p = 0.024). Conclusion: PEF is an unpleasant side effect and it is associated with patient discomfort, dissatisfaction and fear during post-endoscopy recovery. Although our findings do not fully explain the possible mechanisms underlying post-endoscopy fever, this study data should increase awareness about PEF as a common side effect related to end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 Endoscopy fever Drug-induced fever Bacteria Translocation
下载PDF
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伴白细胞减少2例的药学监护
4
作者 张春霞 董志强 +3 位作者 张燕 杨建华 赵志军 张勇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4期179-182,共4页
为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认识、了解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伴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分析2例使用万古霉素感染控制后出现发热伴白细胞减少病例,结合文献学习、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临床判断万古霉素致药物... 为帮助临床医师和药师认识、了解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伴白细胞减少的发生机制及处理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分析2例使用万古霉素感染控制后出现发热伴白细胞减少病例,结合文献学习、临床特点和诊治过程进行关联性分析,为临床判断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伴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提供参考。2例患者分别于使用万古霉素第12、13天出现发热,均在输注万古霉素后1~2 h出现发热,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减少,予以停药2 h后无发热,后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根据Naranjo评估量表,对2例患者发生发热伴白细胞减少与怀疑药物万古霉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评价,得分为7分,评价关系为很可能有关。临床药师与医师根据药物热发生的时间规律、体温变化特征及伴随的机体反应进行鉴别诊断,证实2例患者发热伴白细胞减少与使用万古霉素有关。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和会诊,可发挥药学专长,优化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物热 白细胞减少 不良反应
下载PDF
6例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病例报道及分析
5
作者 申庆荣 莫广艳 李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2期139-144,共6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药物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筛选,筛选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药物热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药物热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治疗的病例进行筛选,筛选发生万古霉素相关药物热的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用药情况、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体温峰值等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76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药物热,发生率为0.3%。6例患者体温峰值38.8~41.0℃,平均(39.80±0.76)℃;药物热发生在用药第4~10天,平均(7.2±2.9)d,中位数为7.5 d。停药后所有病例的体温均在1~7 d恢复正常,平均(4.2±1.9)d,中位数为1.5 d。4例伴有1个以上系统或器官的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血细胞减少、皮疹和肾功能损害,停药后均可恢复。5例患者血药浓度>20 mg/L,1例患者观察到与血药浓度相关的体温变化。结论万古霉素药物热的发生不易诊断,用药时应该提高警惕。做好血药谷浓度监测,可有效提高用药安全性,且可减少药物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物热 血药浓度 粒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11例万古霉素引起儿童药物热报道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彭静 徐华 +1 位作者 李新林 李巧玲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应用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应用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住院患儿,并对国内儿童使用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病例报... 目的:探讨儿童应用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6月应用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住院患儿,并对国内儿童使用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病例报道进行文献复习,总结用药剂量、药物热发生时间、不良反应处理及转归情况。结果:共收集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患儿11例,其中我院4例,文献报道7例。药物热发热时间5.0(2.0~10.0)d,最高体温39.1(38.3~40.0)℃,停药后退热时间1.9(1.0~3.0)d,可伴随其他器官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热期间实验室检查结果未见感染指标明显升高,停药后预后良好。结论:万古霉素引起儿童药物热与感染性疾病的发热较难鉴别,应结合药物使用时间、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患儿发热特点加以判断,及时停用可疑药物,避免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物热 儿童
下载PDF
一例万古霉素药物热退热延迟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岳小会 彭丽 张庆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3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及退热延迟的临床特点及与感染鉴别诊断。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万古霉素药物热的诊治过程,分析万古霉素药物热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退热特点及处置措施。结果及时识别并成功处置了万古霉素药物热及...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致药物热及退热延迟的临床特点及与感染鉴别诊断。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万古霉素药物热的诊治过程,分析万古霉素药物热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退热特点及处置措施。结果及时识别并成功处置了万古霉素药物热及退热延迟,避免了不必要的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住院费用增长。结论熟悉药物热的特点、处置及转归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相关工作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药物热 退热延迟 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
下载PDF
1例儿童输注万古霉素致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分析
8
作者 陈晓旭 吴非燃 +2 位作者 李洪盟 荆自伟 张辉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139-2143,共5页
目的 准确识别万古霉素较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全血细胞减少症,以促进该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1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静脉输注万古霉素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报告,采用Naranjo评分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AD... 目的 准确识别万古霉素较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全血细胞减少症,以促进该药的安全使用。方法 通过1例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静脉输注万古霉素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的病例报告,采用Naranjo评分结合文献资料,评估该ADR与治疗药物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提出儿童患者合理使用万古霉素的建议。结果与结论 该患儿发生的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万古霉素的关联性为“很可能”。临床上全血细胞减少症合并迟发型药物热与感染加重导致的发热、血细胞减少较难区分,医护人员应提高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等万古霉素较罕见ADR的警觉性,药师应协助医护人员及时甄别ADR。儿童输注万古霉素初始剂量宜从60 mg/(kg·d)开始,且应在首次用药后48 h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及时调整剂量,使万古霉素谷浓度维持在5~15 mg/L,以防止因血药浓度过高导致ADR的发生;对于万古霉素使用超过1周的患儿,应定期复查血常规,一旦发生全血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并根据情况给予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儿童 全血细胞减少症 迟发型药物热 病例分析
下载PDF
三叶青总黄酮对热性惊厥所致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研究
9
作者 吉薇薇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23期40-43,共4页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最常见的儿童惊厥疾病类型,重复发作的FS可能会导致脑损伤。然而,目前尚未发现预防或阻止重复FS的有效方法。研究了三叶青总黄酮(TFTH)对实验性重复FS大鼠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TFTH显著延长了FS幼龄大... 热性惊厥(febrile seizure,FS)是最常见的儿童惊厥疾病类型,重复发作的FS可能会导致脑损伤。然而,目前尚未发现预防或阻止重复FS的有效方法。研究了三叶青总黄酮(TFTH)对实验性重复FS大鼠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TFTH显著延长了FS幼龄大鼠海马的惊厥潜伏期,并缩短了惊厥发作的持续时间,且可改善FS所致的海马神经元损伤。此外,TFTH还显著降低了FS造模后海马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并提高了抗炎细胞因子IL-1ra的水平,纠正了IL-1β和IL-1ra之间的失衡。同时,与模型组相比,TFTH治疗组大鼠海马中1型IL-1受体(IL-1R1)的表达明显降低。研究发现,TFTH可能能够抑制重复性FS诱导的炎症反应,这与调节IL-1β/IL-1ra信号传导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惊厥 三叶青 IL-1Β IL-1RA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一例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分析和处理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何翠瑶 樊继山 +1 位作者 吴青 王刚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热诊治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术后持续发热病人的会诊工作,对病人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热原因并进行处理。结果: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热诊治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术后持续发热病人的会诊工作,对病人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热原因并进行处理。结果: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热可能是使用万古霉素导致的药物热,建议停用该可疑药物。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停用万古霉素后第2天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万古霉素 药物热 药学服务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下载PDF
内伤发热中医用药思路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晶 赵红兵 +3 位作者 邵铭 陈广梅 万凌峰 陆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124-126,共3页
论述了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内伤发热病因主要是内伤饮食、劳倦、情志、病后续发等。其病机主要是痰湿、气滞、瘀结、气血阴阳亏虚。治疗不外乎清化痰(湿)热、行气、活血、补气、补血、养阴、补阳。
关键词 内伤发热 病因病机 治疗
原文传递
万古霉素致儿童药物热2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李勇 张雪梅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10年第4期257-258,共2页
1例8a女性患者,因化脓性关节炎给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0.5g,q12h,ivgtt,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用药10d后,患者T39.4℃,感染无加重迹象,WBC(6.7×109·L-1)在正常范围。考虑万古霉素引起的药物热,遂停药,3d后患者体温恢... 1例8a女性患者,因化脓性关节炎给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0.5g,q12h,ivgtt,病情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用药10d后,患者T39.4℃,感染无加重迹象,WBC(6.7×109·L-1)在正常范围。考虑万古霉素引起的药物热,遂停药,3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1例5a女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给予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40mg·kg-1·d-1,联用庆大霉素3mg·kg-1·d-1,病人情况好转,体温波动于37.6-37.9℃之间。万古霉素用药11d后,患者T38.6℃。考虑药物热,遂停用两药,4d后患者最高体温低于37.6℃。之后给予青霉素、庆大霉素联合用药治疗6周后,体温逐步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物热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万古霉素致药物热伴血细胞减少案例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邱刚 刘芳琳 +3 位作者 张芸 宋美琳 李洪英 陈海莉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20年第3期210-212,共3页
1例56岁女性患者因左侧腘窝囊肿行左侧腘窝囊肿切除术,术后第3日出现高热,考虑切口感染,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抗感染,术后第6日,患者仍然出现高热,予以头孢呋辛静脉滴注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抗感染治疗,术后第9日患者仍出现高热,考虑当前... 1例56岁女性患者因左侧腘窝囊肿行左侧腘窝囊肿切除术,术后第3日出现高热,考虑切口感染,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抗感染,术后第6日,患者仍然出现高热,予以头孢呋辛静脉滴注联合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抗感染治疗,术后第9日患者仍出现高热,考虑当前抗感染方案疗效不佳,因此予以停用,改用万古霉素(1 g,q 12 h,ivgtt)抗感染治疗,1 d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感染逐步控制。术后第18日患者再次出现高热,术后第21日出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临床药师会诊考虑为万古霉素导致发热及血细胞减少,建议停用万古霉素,停用48 h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停用万古霉素4 d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患者好转后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热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下载PDF
1例万古霉素引起药物热的药学监护 被引量:10
14
作者 裴斐 张新茹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4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如何对化脓性心包积液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方法通过研究该患者所使用的抗感染用药,分析其可能的发热原因。结果万古霉素引起的药物热是该患者发热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应关注万古霉素可能引起的药物热。
关键词 万古霉素 药物热 药学监护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体内可溶型和膜型TNFα,FasL,TRAIL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京梅 朱勇 +3 位作者 欧阳为明 王九平 庄然 金伯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6-428,共3页
目的观察HFRS患者体内可溶型和膜型凋亡诱导配体的水平,探讨凋亡诱导配体与HFRS免疫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了HFRS患者血浆中TNFα、sFasL和sTRAIL的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膜型凋亡诱导配体在HFRS患者PBMC... 目的观察HFRS患者体内可溶型和膜型凋亡诱导配体的水平,探讨凋亡诱导配体与HFRS免疫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夹心ELISA方法检测了HFRS患者血浆中TNFα、sFasL和sTRAIL的水平,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膜型凋亡诱导配体在HFRS患者PBMC上的表达。结果膜型凋亡诱导配体在健康对照的PBMC上几乎不表达,HFRS患者PBMC上TNF表达率为(0.90±0.05)%;FasL的表达率为(19.83±6.40)%;TRAIL的表达率为(15.79±4.73)%。HFRS患者急性期血浆中的TNF(77.69±21.11)pgmL、sFasL(40.69±6.75)pgmL和sTRAIL(19.04±5.54)pgmL水平分别是健康对照的4.8倍(16.26±14.09)pgmL、6.0倍(6.76±1.01)pgmL和1.8倍(10.72±1.41)pgmL。结论HFRS患者体内高表达的凋亡诱导配体可能与HTNV感染所致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凋亡诱导配体 表达
下载PDF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Ⅱ期临床试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韩新民 王雪峰 +3 位作者 宋丽君 向希雄 魏小维 王俊宏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3期539-543,共5页
目的初步观察和评价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入选6家研究中心235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患者,极低剂量试验组77例,中... 目的初步观察和评价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入选6家研究中心235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患者,极低剂量试验组77例,中剂量试验组及高剂量试验组各78例,观察疗程为5 d。以咳嗽、肺部听诊、咳痰和疗效综合评价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以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安全性检测为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疾病疗效总有效率方面,中剂量组(88.46%)和高剂量组(83.33%)均优于极低剂量组(29.87%)(P<0.05)。本次Ⅱ期临床试验共发生1例次不良事件,确定为高剂量组受试者的不良反应,其发生率为1.28%。结论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小儿荆杏止咳颗粒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风寒化热证 中医证候
原文传递
不同抗凝方式CRRT在危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中的应用及护理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美兰 陆玉梅 +2 位作者 谢幸尔 张晓坤 邵小燕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式CRRT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对策。方法在CRRT治疗时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情况,采用无肝素、肝素、枸橼酸等抗凝方式,并根据不同的抗凝方式开展针对性护理。结果无肝素抗凝滤器使用...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式CRRT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护理对策。方法在CRRT治疗时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出血倾向、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情况,采用无肝素、肝素、枸橼酸等抗凝方式,并根据不同的抗凝方式开展针对性护理。结果无肝素抗凝滤器使用寿命短(5~14 h),但出血风险小;肝素抗凝滤器使用寿命长(21~38 h),但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出血风险;而局部枸橼酸抗凝滤器使用寿命介于两者之间(16~20 h),出血风险也较小,但相对费用较大。结论 CRRT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个性化抗凝,而有效的病情监测和抗凝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使CRRT发挥最大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RT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不同抗凝方式 护理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病例的药物治疗实践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美娟 沈云 +1 位作者 刘兴才 廖赟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期132-134,共3页
目的分析1例药物热具体病例,帮助医师和临床药师认识、了解药物热的发生特点、诊断依据及处理方法。方法参与1例副溶血链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万古霉素治疗后再次发热的治疗并进行用药分析排查。结果医师及临床药师... 目的分析1例药物热具体病例,帮助医师和临床药师认识、了解药物热的发生特点、诊断依据及处理方法。方法参与1例副溶血链球菌引起的血流感染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万古霉素治疗后再次发热的治疗并进行用药分析排查。结果医师及临床药师根据药物热发生时间的规律、体温变化特征以及伴随的机体反应进行鉴别诊断,证实该患者为万古霉素导致的药物热。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和会诊,可发挥药学专长,优化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万古霉素 药物热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艳 黄英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7-460,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度疑似DI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重症肺炎患儿,1岁10个月,在应用万古霉素后高热不退,全身皮疹,合并肝功能、血液系统等损害;经停用万古霉素...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高度疑似DIH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重症肺炎患儿,1岁10个月,在应用万古霉素后高热不退,全身皮疹,合并肝功能、血液系统等损害;经停用万古霉素,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联合治疗24 h后症状相继缓解,17 d后好转出院。结论患儿具备DIHS特征,高度疑诊为万古霉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 万古霉素 儿童
下载PDF
头孢替安等抗菌药物致发热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7
20
作者 方忠宏 曾宏辉 +1 位作者 方欢 张军 《中国药事》 CAS 2011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调查以头孢替安为主的药源性发热情况,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258例,其中涉及头孢替安125例住院病史的分析,总结头孢替安等药物致发热的情况。结果头孢替安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头孢替安致药源性发热:高度可能6例,肯定8例,共1... 目的调查以头孢替安为主的药源性发热情况,促进安全合理用药。方法通过对258例,其中涉及头孢替安125例住院病史的分析,总结头孢替安等药物致发热的情况。结果头孢替安在临床使用频率较高。头孢替安致药源性发热:高度可能6例,肯定8例,共14例。结论药源性发热处理不当,会误导临床治疗;头孢替安的药源性发热情况应在药品说明书中给予警示,以促进安全医疗与合理用药;考虑到头孢替安药效学及药动学不具有优势,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少用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替安 抗菌药物 药源性发热 药物热 药物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