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 alleviate the symptoms of diabetes in type 2 diabetic rats induced by high-fat diet and streptozotocin
1
作者 Chunlan Yan Zhihao Zhang +5 位作者 Liqun Ma Xinyi Xu Muhammad Azhar Xianju Huang Jianxun Shi Jun Li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378-1389,共12页
Our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a food supplement used by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has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such as detoxification,antiinflammatory,... Our previous research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a food supplement used by ethnic minorities in Southwest China,has multiple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such as detoxification,antiinflammatory,antioxidant,and anti-insulin resistance.However,the detailed signal pathways for its salutary effect on damages in multiple organs due to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remains unclear.The current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V.baillonii on T2DM rats an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The T2DM rat model wa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by a high-sugar and high-fat diet(HFD)combination with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a small dose of streptozotocin(STZ,35 mg/kg).Biochemical analysis and histopatholgical examinations we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anti-diabetic potential of water extracts of V.baillonii(WVBF).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VBF treatment can improve hyperglyc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ameliorate the liver,kidney and pancreas injuries via decreasing inflammatory cytokines such as IL-6 and TNF-α,and oxidative damages.Further investigation suggested that WVBF modulates the signal transductions of the IRS1/PI3K/AKT/GLUT4 and AMPK pathways.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 potentials of WVBF in the treatment of T2DM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for its hepatoprotective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Liver injury Skeletal muscle GLUT4
下载PDF
黄秦艽对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保护研究
2
作者 张志豪 陈晓 +3 位作者 陈湘 黄先菊 李竣 武宙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6-312,共7页
为了探讨黄秦艽水提物(WVBF)对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将雄性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NC)、模型组(MC)、阳性对照熊去氧胆酸组(UDCA 45 mg/kg)、WVBF低剂量组(WVBF 25 mg/kg)和WVBF高剂量组(WV... 为了探讨黄秦艽水提物(WVBF)对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将雄性C57BL/6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NC)、模型组(MC)、阳性对照熊去氧胆酸组(UDCA 45 mg/kg)、WVBF低剂量组(WVBF 25 mg/kg)和WVBF高剂量组(WVBF 50 mg/kg).灌胃给予WVBF,连续10 d,在第7天用ANIT油溶液(75 mg/kg)一次性灌胃造模,采集血液和肝脏样品测定血生化、肝脏病理以及FXR/SHP通路相关基因水平.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WVBF给药组小鼠肝脏坏死情况明显好转,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中ALT、AST、TBA、T-Bil-V和D-Bil-V明显下降,肝脏中Fxr、Shp、Mpr2和Bsep mRNA的水平显著上调,WVBF(50 mg/kg)组Ntcp的mRNA水平显著下调(P<0.05).这表明黄秦艽对ANIT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胆汁酸的合成、分泌、转运和重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秦艽 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胆汁酸平衡 小鼠
下载PDF
滇黄芩中的两个酮甙 被引量:6
3
作者 李忠荣 邱明华 聂瑞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11,共4页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口山)酮甙,分别命名为:滇黄芩甙C(I)和滇黄芩甙D(Ⅱ).经各种光谱解析及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推定为:2,3,4,5-四甲氧(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基(6←l)-...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口山)酮甙,分别命名为:滇黄芩甙C(I)和滇黄芩甙D(Ⅱ).经各种光谱解析及化学反应证明,其结构推定为:2,3,4,5-四甲氧(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基(6←l)-β-D-吡喃木糖甙(I)和3,4,5-三甲氧基(口山)酮-1-O-β-D-吡喃葡萄糖基(6←1)-β-D-吡喃本糖甙(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科 滇黄芩 山酮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滇黄芩甙A和B的结构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忠荣 邱明华 聂瑞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9-23,共5页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酮二糖甙,经~1H NMR,^(13)C NMR,FAB-MS,MS,2D NMR,UV,IR等物理方法和化学反应,推定为:2,3,4,7-四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6←1)-β-D-木糖甙(1)和7-... 从龙胆科滇黄芩属植物滇黄芩(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中分离得到两个新的酮二糖甙,经~1H NMR,^(13)C NMR,FAB-MS,MS,2D NMR,UV,IR等物理方法和化学反应,推定为:2,3,4,7-四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6←1)-β-D-木糖甙(1)和7-羟基-2,3,4-三甲氧基酮-1-O-β-D-葡萄糖(6←1)-β-D-木糖甙(2),分别命名为:滇黄芩甙A和滇黄芩甙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科 滇黄芩 滇黄芩甙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黄秦艽对雪上一枝蒿急性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5
作者 黄先菊 陈慧 +2 位作者 李梅 伊雪佳 余友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利用芯片技术探讨黄秦艽对雪上一枝蒿所致小鼠心脏急性毒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2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雪上一枝蒿氯仿部位组(CFA)和黄秦艽水提物组(WVBF),通过表达谱对各组心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 目的:利用芯片技术探讨黄秦艽对雪上一枝蒿所致小鼠心脏急性毒性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2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雪上一枝蒿氯仿部位组(CFA)和黄秦艽水提物组(WVBF),通过表达谱对各组心脏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研究.结果:WVBF对CFA诱导的急性心脏毒性具有明显的解毒效果,染毒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机体内物质的异常代谢,WVBF主要通过干扰CFA引起的内质网应激反应及线粒体功能紊乱过程,提高细胞存活率,使心肌恢复正常功能.结论:黄秦艽可以通过多条信号通路缓解雪上一枝蒿所致的小鼠心肌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 黄秦艽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功能紊乱 基因表达 基因芯片
下载PDF
彝药布高兹尔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Ⅱ) 被引量:5
6
作者 沈联德 戴跃进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8-11,共4页
本文继续报道Veratrills baillonii Franch根中分离得到的另外两个(口山)酮成分。现经光谱、理化常数鉴定,已确定为:1-羟基-2,3,5,6-四甲氧基(口山)酮(Ⅶ)及1-羟基-3,4,6-三甲氧基-7-0-β-D-吡喃葡萄糖基(口山)酮(Ⅷ)。此外,尚自乙醇提... 本文继续报道Veratrills baillonii Franch根中分离得到的另外两个(口山)酮成分。现经光谱、理化常数鉴定,已确定为:1-羟基-2,3,5,6-四甲氧基(口山)酮(Ⅶ)及1-羟基-3,4,6-三甲氧基-7-0-β-D-吡喃葡萄糖基(口山)酮(Ⅷ)。此外,尚自乙醇提取液中分离并检出3个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经聚酰胺薄膜层析,并与龙胆苦甙、獐牙菜苦甙等标准品对照,其中之一已初步确定为龙胆苦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高兹尔 滇黄芩 山酮化合物 彝药
下载PDF
彝药布高兹尔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结构鉴定(Ⅰ) 被引量:2
7
作者 沈联德 房秀华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29-133,共5页
应用高效多功能提取器,采用净化提取法等,从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出物中,分离获得6种(口山)酮类化合物。经光谱、理化常数鉴定为: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Ⅰ);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 应用高效多功能提取器,采用净化提取法等,从Veratrilla baillonii Franch根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提出物中,分离获得6种(口山)酮类化合物。经光谱、理化常数鉴定为:1-羟基-2,3,4,7-四甲氧基(口山)酮(Ⅰ);1-羟基-2,3,4,5-四甲氧基(口山)酮(Ⅱ);1-羟基-3,4,5-三甲氧基(口山)酮(Ⅲ);1-羟基-2,3,5-三甲氧基(口山)酮(Ⅳ);1-羟基-3,4-二甲氧基-7-0-β-D-吡喃葡萄糖基(口山)酮(Ⅴ);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口山)酮(Ⅵ)。乙醇、水提出物中各组分尚在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药 布高兹尔 滇黄芩 酮化合物
下载PDF
大钟花属和黄秦艽属花部解剖 被引量:1
8
作者 薛春迎 李德铢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7-335,共9页
对大钟花属和黄秦艽属进行了花部解剖学研究 ,并以此讨论了它们的系统演化关系。大钟花属和黄秦艽属的雌花部分花萼维管束与花冠维管束来源于同一维管束迹 ,而雄蕊维管束来源于雄蕊迹 ,每心皮具 1条背维管束 2条腹维管束 ,因此 ,花被维... 对大钟花属和黄秦艽属进行了花部解剖学研究 ,并以此讨论了它们的系统演化关系。大钟花属和黄秦艽属的雌花部分花萼维管束与花冠维管束来源于同一维管束迹 ,而雄蕊维管束来源于雄蕊迹 ,每心皮具 1条背维管束 2条腹维管束 ,因此 ,花被维管束为融合型 ;黄秦艽属的雄花每个花萼、花瓣和雄蕊的维管束均来源于单个维管束迹 ,每心皮具 1条背维管束2条腹维管束 ,属于基本型。从花部解剖结构看出 ,大钟花属与假龙胆演化支关系较近 ;黄秦艽属较獐牙菜属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钟花属 黄秦艽属 花部解剖 龙胆科
下载PDF
民族药雪山金不换保肝实验组织形态学观察研究
9
作者 梁凤书 华毅敏 杨晓波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1997年第2期36-37,共2页
民族药"雪山金不换"系我省独有的滇产中药,为了对该药深入研究,进行了相关的药效学实验,初步结果表明:雪山金不换对抗实验性肝损伤效果明显。
关键词 雪山金不换 保肝实验观察
下载PDF
黄秦艽的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琼光 龚韦凡 +3 位作者 梅枝意 黄先菊 杨光忠 李竣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建立黄秦艽药材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环烯醚萜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黄酮、总环烯醚萜的含量.结果:建立了总黄酮、总环烯醚萜的标准曲线,测得黄秦艽药材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31.25%,RSD=0.13%;总环烯醚萜... 目的:建立黄秦艽药材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环烯醚萜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总黄酮、总环烯醚萜的含量.结果:建立了总黄酮、总环烯醚萜的标准曲线,测得黄秦艽药材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为31.25%,RSD=0.13%;总环烯醚萜平均含量为20.91%,RSD=0.38%.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实用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秦艽 黄酮 环烯醚萜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黄秦艽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彩静 秦德新 +3 位作者 梁帅 刘师佺 李竣 黄先菊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6,共8页
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预测及筛选黄秦艽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和细胞实验验证了黄秦艽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潜在靶点.结果从黄秦艽中获得14个活性成分,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共有278个,获得IBD疾病靶点1445个,交集后获得8... 通过中药网络药理学,预测及筛选黄秦艽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和细胞实验验证了黄秦艽治疗炎症性肠病(IBD)的潜在靶点.结果从黄秦艽中获得14个活性成分,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共有278个,获得IBD疾病靶点1445个,交集后获得85个靶点,核心靶点42个,涉及32条主要生物过程,KEGG富集筛选出36条主要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秦艽两种成分与MMP2、PIK3CA具有较好的结合性.细胞实验结果显示,黄秦艽水提物(WVBF)可以显著改善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MMP2和MMP9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秦艽 黄酮类成分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炎症性肠病(IBD)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不同比例配伍的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晶 李梅 +1 位作者 王大贵 黄先菊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第10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金不换对雪上一枝蒿解毒作用并评价二者配伍前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不同比例合煎配伍的急性毒性,采用上下法测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不同比例合并配伍的急性毒性,并用HE染色法研究心、肝、脾、肺... 目的:研究金不换对雪上一枝蒿解毒作用并评价二者配伍前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改良寇氏法测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不同比例合煎配伍的急性毒性,采用上下法测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不同比例合并配伍的急性毒性,并用HE染色法研究心、肝、脾、肺、肾各脏器损伤情况。结果: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合煎配伍5∶1、2∶1、1∶1、1∶2、1∶5测算出的LD50分别为526.38、1047.48、1437.05、1242.37、2280.51 mg·kg^-1,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合并配伍5∶1、2∶1、1∶2、1∶5测算出的LD50分别为55.00、155.77、162.71、174.98 mg·kg^-1。HE染色结果显示死亡小鼠各脏器均无明显病变。结论:雪上一枝蒿与金不换无论合并还是合煎配伍都降低了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并且金不换比例越高解毒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枝蒿 金不换 急性毒性 LD50
原文传递
金不换山酮成分的研究Ⅲ一个新山酮甙的结构测定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雁宾 浦湘渝 +1 位作者 彭霞 尹虹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40-442,共3页
从民族药金不换(VeratrillabailloniiFranch)根中分离到多种酮化合物,经化学及光谱法测定,其中之一为2,3,4,7-四甲氧基酮-1-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甙(Ⅰ),是新的酮甙。
关键词 金不换 金不换san酮 san酮甙 结构测定
下载PDF
金不换与雪上一枝蒿不同比例配伍的减毒增效作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梅 陈慧 +1 位作者 柯才华 黄先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6-172,共7页
目的:探讨金不换水提物(WVBF)配伍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CFA)的解毒作用及对药效的影响。方法:建立斑马鱼心血管模型,评价心血管毒性;上下法测小鼠不同比例CFA-WVBF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热板法和扭体法比较CFAWVBF 1∶2和1∶5配... 目的:探讨金不换水提物(WVBF)配伍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CFA)的解毒作用及对药效的影响。方法:建立斑马鱼心血管模型,评价心血管毒性;上下法测小鼠不同比例CFA-WVBF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热板法和扭体法比较CFAWVBF 1∶2和1∶5配伍组对小鼠中枢和外周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在心血管毒性评价实验中,单药CFA除了200 mg·L^-1组外,别的质量浓度组对斑马鱼心率都没有影响,不诱发斑马鱼心律不齐,CFA 66.6,200 mg·L^-1可诱发斑马鱼毒性表型(P〈0.05)。在不同配伍组心血管毒性评价实验中,除了CFA-WVBF 1∶5配伍组,别的实验组都诱发明显的心血管毒性表型(P〈0.05)。CFA-WVBF 4个不同比例(5∶1,2∶1,1∶2,1∶5)的LD50依次增加,都高于单独CFA的LD50(P〈0.05)。在中枢镇痛实验中,CFA-WVBF按1∶2和1∶5配伍组均可提高小鼠的舔足痛阈值,其中按CFA-WVBF 1∶2混合给药组(20 mg·kg^-1)的镇痛率比单独给予CFA(20 mg·kg^-1)和阿司匹林组(200 mg·kg^-1)的镇痛率要高(P〈0.05),而在给药90 min时1∶2配伍组的镇痛率与CFA组接近,都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说明CFA-WVBF 1∶2配伍组有减毒存效作用,按1∶5给药的镇痛率比单独给CFA明显增高,在30,60,90 min也逐渐增加(P〈0.05),说明CFA-WVBF 1∶5配伍组有减毒增效和延效作用。在外周镇痛方面,各配伍给药组均能有效抑制冰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中CFA-WVBF 1∶2配伍组的扭体抑制率低于单独给予CFA组(P〈0.05);CFA-WVBF 1∶5配伍组的扭体抑制率略高于CFA组(P〈0.05)。表明在外周镇痛方面,CFA-WVBF 1∶2配伍组有减毒减效作用,CFA-WVBF 1∶5配伍组有较弱的减毒增效作用。结论:CFA-WVBF配伍可以减轻CFA诱发的斑马鱼心血管毒性和小鼠急性毒性,CFA-WVBF 1∶2,1∶5配伍组可以提高中枢镇痛效应,CFA-WVBF 1∶5配伍组还可以增加外周镇痛作用,因此CFA-WVBF 1∶5配伍组减毒增效作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不换 雪上一枝蒿 心血管毒性 急性毒性 镇痛作用
原文传递
黄秦艽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瑞锡 梅枝意 +4 位作者 黄先菊 龚韦凡 张兴锋 杨光忠 李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1-529,共9页
目的研究黄秦艽Veratrilla baillon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正、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分离,并通过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秦艽根的95%乙醇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24个化合物,其中10个酮苷:1-羟基-2,3... 目的研究黄秦艽Veratrilla baillonii根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正、反相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制备分离,并通过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秦艽根的95%乙醇水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24个化合物,其中10个酮苷:1-羟基-2,3,4-三甲氧基酮-7-O-β-D-葡萄糖苷(1)、台湾肺形草酮苷(2)、1-羟基-2,7-二甲氧基酮-3-O-β-D-葡萄糖苷(3)、1-羟基-3,4-二甲氧基酮-7-O-β-D-葡萄糖苷(4)、蛇胆草酮苷B(5)、四数獐牙菜酮苷A(6)、滇黄芩苷B(7)、2,3,4,5-四甲氧基酮-1-O-龙胆二糖苷(8)、2,3,4,7-四甲氧基酮-1-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9)、2,3,5-三甲氧基酮-1-O-β-D-木糖基-(1→6)-β-D-葡萄糖苷(10);8个酮:1,3-二羟基-4,7-二甲氧基酮(11)、1,7-二羟基-2,3,4-三甲氧基酮(12)、1,7-二羟基-3,4-二甲氧基酮(13)、1,7-二羟基-3-甲氧基酮(14)、1-羟基-2,3,4,5-四甲氧基酮(15)、1-羟基-2,3,4,7-四甲氧基酮(16)、1-羟基-2,3,5-三甲氧基酮(17)、1-羟基-2,3,7-三甲氧基酮(18);6个环烯醚萜苷:獐芽菜苷(19)、龙胆苦苷(20)、獐芽菜苦苷(21)、去乙酰德苦草苦苷(22)、amaronitidin(23)、当药苦酯苷(2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2-甲氧基金不换苷;化合物2、3、5、6、8、10~12、14、22~24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秦艽 酮类化合物 环烯醚萜苷 1-羟基-2 3 4-三甲氧基酮-7-O-β-D-葡萄糖苷 2-甲氧基金不换苷 台湾肺形草酮苷 当药苦酯苷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秦艽保肝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彩静 王晶 +2 位作者 梁帅 李竣 黄先菊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89-1799,共11页
该研究旨在预测民族药黄秦艽防治非酒精性肝病作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通过细胞实验对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进行初步验证,阐述黄秦艽保肝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成分及中药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检索,结合药动学参数中的口服... 该研究旨在预测民族药黄秦艽防治非酒精性肝病作用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并通过细胞实验对活性成分和相关靶点进行初步验证,阐述黄秦艽保肝的作用机制。通过中药成分及中药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检索,结合药动学参数中的口服利用度和类药性原则筛选黄秦艽候选活性成分,通过蛋白数据库预测候选活性成分靶点,并预测与非酒精性肝病相关的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推测核心靶点。通过DAVID生物信息注释数据库进行GO注释分析、KEGG通路分析以及富集分析。最后通过黄秦艽水提物(WVBF)干预H2O2诱导LO2肝细胞损伤模型实验进行核心靶点和通路的初步验证。通过MTT法和实时无标记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实时定量PCR法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首先,该文通过网络药理学从黄秦艽中获得14个活性成分,成分对应的潜在靶点共有287个,与非酒精性肝病相关靶点有587个,活性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后获得13个核心靶点。其次,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影响核受体的活性、转录因子的活性、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转录辅助因子的结合等26个生物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一些癌症相关通路基因富集较多。最后,通过体外肝细胞实验成功验证TNF-α和MAPK8是其重要靶点,这提示黄秦艽对肝损伤有显著改善作用。由上述结果得出,基于网络预测黄秦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共同调控非酒精性肝病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机制,核心靶点通过细胞成功验证,这为民族药黄秦艽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秦艽 网络药理学 非酒精性肝病 黄酮类 环烯醚萜 机制 通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