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
1
作者 黄琴 林晶 李小兵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42-144,共3页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也称为葡萄膜大脑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攻击葡萄膜、内耳、脑膜和皮肤中黑色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样蛋白导致的致盲眼病[1]。VKHS主要影响黑色素含量高的人群,如亚洲人、西班牙人、美国印第安人和亚裔印...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S)也称为葡萄膜大脑炎,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攻击葡萄膜、内耳、脑膜和皮肤中黑色素细胞的酪氨酸酶样蛋白导致的致盲眼病[1]。VKHS主要影响黑色素含量高的人群,如亚洲人、西班牙人、美国印第安人和亚裔印度人,在白种人群中发生的频率较低[2]。除了最常见的视力下降等眼部症状,VKHS也会引起眼部以外的表型,例如头痛、发热、意识模糊、假性脑膜炎、耳鸣、听力下降、眩晕、脱发和白癜风等[2-3]。VKHS常常以眼部症状,如视力下降起病就诊于眼科,而以非眼部症状起病的患者,临床上常常容易漏诊及误诊。本文报道1例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VKHS,供广大神经科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部症状 自身免疫反应 致盲眼病 葡萄膜大脑炎 神经科临床 vogt 黑色素细胞 酪氨酸酶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of corneal aberration i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keratoconus and unilateral corneal Vogt’s striae
2
作者 Sheng-Sheng Wei Yong Li +4 位作者 Zhi-Qing Wu Jian-Guo Liu Jing Du Jing Li Yao-Hua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12期2316-2320,共5页
AIM:To assess the corneal high-order aberration(HOA)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orneal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keratoconus(KCN)and unilateral Vogt’s striae.METHODS:A total of 168 eyes of 84 ... AIM:To assess the corneal high-order aberration(HOA)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orneal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bilateral keratoconus(KCN)and unilateral Vogt’s striae.METHODS:A total of 168 eyes of 84 patients with KCN,whose corneas had definite signs of unilateral Vogt’s striae,were enrolled.Corneal HOA and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using Pentacam HR.RESULTS:The corneal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between KCN eyes with and without Vogt’s striae were evidently different(P<0.001).The 3rd coma 90°,4th spherical aberration,5th coma 90°,root-mean-square(RMS)(total),and RMS(HOA)in the front,back surfaces and total cornea in KCN eyes with Vogt’s stria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KCN eyes without Vogt’s striae(P<0.001).In KCN eyes with Vogt’s striae,the 3rd coma 90°and 4th spherical aberration in the front surface and total cornea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flat keratometry value(K1),steep keratometry value(K2),mean keratometry value(Km),maximum keratometry value(Kmax),anterior corneal elevation(ACE),and posterior corneal elevation(PCE;P<0.05).The 3rd coma 90°,4th spherical aberration in back surface and RMS(total),RMS(HOA)in the front,back surfaces,total cornea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K1,K2,Km,Kmax,ACE,and PCE(P<0.05).CONCLUSION:Corneal HOA especially vertical coma and spherical aberration may increase when Vogt’s striae appeared in KCN eyes.The scale of increas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with changes in corneal shap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ERATOCONUS CORNEA corneal aberration corneal morphological vogt’s striae
原文传递
Vogt-Koyanagi-Harada (VKH) Disease
3
作者 Jyoti Amal Upadhyay Parth Hemantkumar Joshi +1 位作者 Sabia Afreen Safiya Mohamed Ramzy 《Open Journal of Clinical Diagnostics》 2024年第3期25-35,共11页
Background: Vogt-Koyanagi-Harada (VKH) disease is a rare, multisystem autoimmun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bilateral granulomatous panuveitis, with or without extraocular manifestations. Although its exact etiology an... Background: Vogt-Koyanagi-Harada (VKH) disease is a rare, multisystem autoimmune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bilateral granulomatous panuveitis, with or without extraocular manifestations. Although its exact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remain unclear, it is hypothesized to involve T-cell dysregulation targeting melanocyte-containing tissues, including the CNS, eye, ear, and skin. VKH predominantly affects pigmented groups, such as Asians, Hispanics, Indians, Native Americans, and Mediterranean ethnicities, accounting for 7-22.4% of uveitis cases. Retrospective analyses indicate a higher incidence among female patients, with most cases occurring in the second and fifth decades of life. Aim: This case report discusses a patient with probable VKH who exhibited ocular, neurologic, and auditory symptoms typical of the prodromal or acute uveitic phase and responded well to prompt management. Case Presentation: A young female in her late 20s presented with low-grade fever, severe headache, neck pain, and neck stiffness. She had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t another hospital without relief. She was empirically started on intravenous antibiotics and dexamethasone for suspected pyogenic meningitis and was discharged upon symptom relief. However, she returned two days later due to symptom recurrence. Ophthalmic examination revealed decreased visual acuity bilaterally (6/24), sluggish pupil reaction, optic disc edema, and bilateral macular serous detachments. Mild vitritis with anterior chamber cells and iris pigment on the anterior lens capsule was noted in the left eye. Systemic examination was unremarkable, except for fine crepitations in the bilateral lower lung fields. Management: Considering VKH disease, the patient was started on intravenous 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 (1 gram/day) for 3 days, followed by oral steroids and topical steroid drops for the eyes. She was discharged with oral prednisolone and prednisolone acetate 1% eye drops. At follow-up, her vision improved, and there was resolution of papillitis and 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 Conclusions: VKH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bilateral vision loss. This case of probable VKH syndrome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recognition and aggressive treatment in achieving a favorable visual prog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KH Syndrome VKH Disease vogt Koyanagi Harada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燕利 杨炜 +2 位作者 练海东 张晖 李彩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575-577,共3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drome,VK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4/2012-04在我院就诊的20例39眼VK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drome,VKH)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4-04/2012-04在我院就诊的20例39眼VKH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ghy,FFA)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病例中20例39眼均为初发患者,19例双眼发病,1例单眼发病。发病前有前驱症状者14例(70%),主要为头痛,恶心,呕吐。就诊时有眼外症状和体征者16例(80%),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听力障碍、脱发和白癜风。FFA检查表现为斑驳状高荧光、视盘色染和多湖样荧光积存。所有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9~12mo。20例患者的视力均显著提高。随访3mo后,3例复发。结论:前驱症状、临床病程、眼外表现及FFA等有助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诊断,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控制炎症,改善视力。但有复发倾向,严密观察,应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葡萄膜炎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特征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兰惠 韩梅 +3 位作者 李岩 韩颖 宋秋颖 孙丰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4-697,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首诊VKH患者71例(142眼)治疗前视力、病程、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进行分析;25例(50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71例(142眼)眼底有3种...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葡萄膜炎期眼底病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首诊VKH患者71例(142眼)治疗前视力、病程、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进行分析;25例(50眼)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71例(142眼)眼底有3种表现:32眼(22.5%)视盘水肿较重,视网膜脱离较轻(视盘型);47眼(33.1%)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无水肿,仅表现为轻度充血(脉络膜型);63眼(44.4%)视网膜脱离较重,视盘水肿亦较重(混合型)。3型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7,P=0.084);3型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1,P=0.407);治疗前视力:视盘型与脉络膜型及混合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P<0.01;t=3.38,P=0.001),脉络膜型与混合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P=0.971)。结论VKH葡萄膜炎期的眼底表现可有3种类型。脉络膜炎性渗出及视网膜脱离是视力损害的主要因素,而视盘水肿视力损害较轻。3种类型的表现形式与年龄和病程间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视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焦视网膜电图在Vogt一小柳原田病急性期及恢复期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罗光伟 江福钿 +4 位作者 文峰 黄时洲 刘彩娇 关天芹 龙时先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18-723,共6页
背景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VKH)病的视网膜功能已有研究和报道,但VKH病恢复期mfERG如何变化文献报道不多。目的观察及随访VKH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视力及mfERG的变化特点。方法为回顾性临床对照... 背景应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评价急性期Vogt—Koyanagi-Harada(VKH)病的视网膜功能已有研究和报道,但VKH病恢复期mfERG如何变化文献报道不多。目的观察及随访VKH病急性期与恢复期视力及mfERG的变化特点。方法为回顾性临床对照研究设计,纳入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为VKH病急性期患者18例35眼,对患者的视力、mfERG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并对VKH恢复期患者随访18个月,重复上述检查4次,对正常人、VKH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mfER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急性期VKH病患者视力在0.01~1.0之间,仅1眼(2.86%)视力为1.0,91.4%(32/35眼)视力〈0.6,较正常对照组视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对照组、VKH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mfERG1~6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的总体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KH急性期组和恢复期组患者mfERG1—6环的N1、P1波反应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环振幅降低的幅度不同,以1~3环降低最为严重,1环P1波振幅仅有正常对照的22%,随离心度增加,振幅降低逐渐减轻。与VKH急性期组相比较,恢复期组(2个月)患者视力为0.1~1.2之间,50%视力≥1.0,mfERGN1、P1波反应密度的提高以1~2环显著,与急性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环mfERGN1、P1波反应密度仍与正常有很大差异,总体仅及正常振幅的44%。VKH恢复期患者4次随访结果显示,患眼各期视力稳定,mfERG各波振幅有轻度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环内N1、P1隐含时缩短,4次随访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KH对患者视力及后极部视网膜功能有严重影响,黄斑区是疾病影响最为严重且治疗前后功能变化较大的部位。治疗后即使视力恢复较理想,但mfERG结果证实视网膜功能仍有较大程度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一小柳原田病 视力 多焦视网膜电图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早期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5
7
作者 杜冰 古洵清 +3 位作者 黄丽娜 张国明 赵铁英 曾键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15-417,共3页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9例16眼VKH患者早期行OCT检查,并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复查OCT 1~2次.结果9例16眼VKH患... 目的评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对9例16眼VKH患者早期行OCT检查,并行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全部病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后复查OCT 1~2次.结果9例16眼VKH患者早期OCT检查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隆起呈泡状或多囊状,其脱离高度176~1 209μm,平均高度(864.0±234.4)μm.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1周,浆液性渗出迅速吸收,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高度下降至141~220 μm,平均(170.6±31.0)μm,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1).结论在VKH早期,患眼视网膜神经上皮显著增厚、浆液性视网膜脱离,OCT在VKH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观察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史雪辉 杨丽红 +2 位作者 丁宁 田蓓 魏文斌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葡萄膜炎期荧光素钠及吲哚菁绿同步眼底血管造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为诊断及病程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22眼VKH葡萄膜炎期患者应用海德堡HRA2共焦激光扫描眼底血管造影系统进行的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同步检查资料,比较2种检查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22眼中,FFA检查8眼(36.36%)后极部多处脉络膜充盈迟缓;9眼(40.91%)视盘渗漏水肿;22眼(100.00%)后极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密集针尖状高荧光渗漏,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部位FFA晚期形成多囊样或多湖状荧光积存;13眼(59.09%)静脉期散在、均匀脉络膜炎性病灶,呈斑点状低荧光。ICGA检查15眼(68.18%)脉络膜充盈迟缓;14眼(63.64%)脉络膜血管扩张;16眼(72.73%)播散状分布、斑点状脉络膜炎性低荧光病灶;18眼(81.82%)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区大多呈现持续低荧光,晚期部分囊样病灶呈中强荧光;9眼(40.91%)视盘水肿晚期显示视盘及盘周低荧光。FFA和ICGA同步检查结果:FFA检查100.00%患眼静脉期视盘周及后极部密集点状高荧光渗漏,而在ICGA上无此征象;FFA检查视盘表面毛细血管扩张比ICGA显示更明显;ICGA检查脉络膜充盈迟缓15眼(68.18%)及斑点状炎性病灶16眼(72.73%),均高于FFA检查结果的8眼(36.36%)和13眼(59.09%),而且ICGA早期脉络膜血管扩张显示更清晰;后极部神经上皮脱离病灶在FFA静脉期表现为低荧光,晚期形成荧光积存,而病变区域ICGA检查相应部位多为持续低荧光。结论 VKH葡萄膜炎期FFA清晰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特征以及炎症累及视盘、视网膜的程度和范围;ICGA能够清晰显示脉络膜循环改变及脉络膜炎症的活动性和范围。FFA和ICGA同步检查对VKH诊断及发病机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 吲哚菁绿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黄果 杨培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082-1086,共5页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攻击黑色素细胞抗原的致盲眼病,往往还会侵袭耳、脑(脊)膜、毛发以及皮肤等器官。早期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对视力预后尤为重要。目前糖皮质激...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综合征)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攻击黑色素细胞抗原的致盲眼病,往往还会侵袭耳、脑(脊)膜、毛发以及皮肤等器官。早期正确诊断与及时治疗对视力预后尤为重要。目前糖皮质激素为一线药物。此外,难治性葡萄膜炎可选择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等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 免疫抑制剂 生物制剂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祝莹 张繁友 +1 位作者 徐少凯 赵丹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581-583,共3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葡萄膜炎期多湖状视网膜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12例VKH患者24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OCT检查。结果:OCT图... 目的:观察和分析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葡萄膜炎期多湖状视网膜脱离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方法:对12例VKH患者24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OCT检查。结果:OCT图像可见12例24眼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视网膜下间隔将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区分成多个部分。应用激素治疗后,视网膜浆液性渗出吸收,视网膜下的间隔完全消失。结论:VKH治疗前,视网膜下间隔导致VKH多湖状视网膜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下载PDF
频域OCT在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杜生 张贵华 +2 位作者 陈浩宇 岑令平 陈伟奇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鉴别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急性VKH和急性C... 目的评价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鉴别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和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R)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急性VKH和急性CSCR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详细的病史采集以及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散瞳眼底检查、频域OCT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运用频域OCT(SD-OCT)的5线光栅扫描和黄斑三维扫描进行SD-OCT黄斑区扫描,计算各种OCT形态特征对鉴别诊断两种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和误诊率。结果入选急性VKH患者40例(40眼),急性CSCR患者32例(32眼);急性VKH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急性CSCR组差(P<0.001);急性VKH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为(771.6±419.2)μm,而急性CSCR组为(451.7±157.9)μ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所有患者均有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脱离,而膜样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皱褶和内界膜波浪样改变仅见于急性VKH组,它们对鉴别急性CSCR的敏感性分别是85.0%、62.5%和55.0%,膜样结构对鉴别两种疾病的敏感性最高,且其特异性为100.0%,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15.0%。结论 SD-OCT可以有效区分急性VKH和急性CSCR,膜样结构是鉴别两者敏感性最高的OCT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神经系统损害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赤克美 张晓君 +1 位作者 余华峰 马志军 《北京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总结Vogt-K oyanagi -Harada(V K H )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探讨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方法对1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 例患者出现头痛,其中2 例为首发症状;10... 目的总结Vogt-K oyanagi -Harada(V K H )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表现,探讨有诊断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方法对1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脑脊液、影像学和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 例患者出现头痛,其中2 例为首发症状;10 例脑脊液检查结果全部异常(100%);除常规检查外,5 例行病毒系列检查中1 例EBV-Ig M 阳性;8 例寡克隆区带(OB)检查5 例阳性;5 例髓鞘碱性蛋白(M B P )检查,1 例增高;9 例免疫球蛋白(Ig G )检查,4例增高;IgG24h合成率升高1例头部MRI 示视神经异常信号;1例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结论头痛为本病常见症状,但缺乏特异性;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免疫学和病毒学指标以及诱发电位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神经系统损害 临床研究 诊断 脑脊液 影像学
原文传递
频域OCT观察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病程中黄斑中心凹的图像特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世琳 杜改萍 郝玉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5-557,561,共4页
目的对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黄斑中心凹处频域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视力预后因素。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13例(26眼)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频域OCT检查,对黄... 目的对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黄斑中心凹处频域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患者视力预后因素。方法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的13例(26眼)Vogt-小柳-原田病患者,皮质激素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频域OCT检查,对黄斑中心凹处OCT图像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进行观察。结果糖皮质激素治疗后1周42.3%的患眼视力≥0.4,治疗后3个月、6个月≥0.4者分别为73.1%、80.8%。治疗后1个月,大部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正常,仅3眼有轻度视盘渗漏。治疗后3个月、6个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23眼未见异常,3眼出现色素紊乱。在皮质激素治疗前,26眼中有25眼(96.1%)黄斑中心凹处存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高度为(341±123)μm。有10眼(38.5%)视网膜层间有囊样间隙的存在,在囊样间隙的底部可见一连续单一的膜样结构平铺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之上,此膜样结构和周围的IS/OS相连续。治疗1周后,25眼中有24眼(96.0%)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仍然存在,但是视网膜下液明显吸收,其高度为(118±56)μm,比治疗前平均下降65.4%,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眼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完全消失。治疗后1个月,26眼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全部消失。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黄斑中心凹OCT图像基本正常。结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是Vogt-小柳-原田病频域OCT图像的共有特点,部分患者视网膜出现层间囊样间隙,此囊样间隙好发于视网膜内外层之间。通过皮质激素治疗,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均可吸收消失,但视网膜层间囊样间隙的消失要快于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治疗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少程 葛庆曼 郑曰忠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等问题。方法连续收集近两年间在我院就诊的VKH患者45例,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治疗进行回...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VKH)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等问题。方法连续收集近两年间在我院就诊的VKH患者45例,对其眼部表现、全身症状、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患者均为双眼发病,男女比例是1:1.4,平均年龄39.3岁。发病前有前驱症状者37例(82.2%),主要为头痛。就诊时有眼外症状和体征者39例(86.7%),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听力障碍、白发脱发和白癜风。发病后2周内就诊者11例,表现为双眼脉络膜炎、视盘及视网膜水肿;发病后2周至3个月内就诊者24例,主要表现为非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后葡萄膜炎和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复发患者(病程3个月以上)10例,主要表现为肉芽肿性前葡萄膜炎、晚霞状眼底改变和Dalen-Fuchs结节。FFA检查表现为斑驳状高荧光、视盘染色和多湖样染料积存。所有患者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疗程为3~18个月。初发组94.3%患者葡萄膜炎完全控制,视力显著提高。10例复发者中炎症完全控制7例(70%),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前驱症状、临床病程、眼外表现及FFA等有助于VKH的诊断,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控制炎症,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葡萄膜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FFA和OCT在Vogt-小柳原田病和多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傅敏 杨庆松 汪峻岭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1777-1779,共3页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和多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 目的:探讨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与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在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和多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鉴别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6来我院接受诊治的VKH患者17例32眼和多发CSC患者30例35眼,通过FFA和O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VKH患者早期多呈密集针尖样高荧光,晚期多湖状荧光积存17眼(53%),视盘相对高荧光24眼(75%)。多发CSC患者早期多处点状高荧光,随时间延长渗漏,晚期有2眼(6%)视盘相对高荧光。VKH患者14例28眼于我院行OCT检查,多发CSC患者22例25眼于我院行OCT检查,其中RPE皱褶仅见于VKH患者,而内界膜波浪样改变和膜样结构较多见于VKH患者,对鉴别多发CSC敏感度(54%、68%)较高。结论:VKH和多发CSC在FFA、OCT检查方面有一定相似性,但FFA和OCT检查可显示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对VKH、多发CSC的诊断各具优势,两者结合最有利于VKH和多发CSC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多发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急性Vogt-小柳-原田病眼底自发荧光观察 被引量:2
16
作者 苏兰萍 彭锡嘉 +1 位作者 郑吉琦 王雅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对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auto fluorescence,FAF)特征进行观察。方法:对9例18眼急性期VKH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 目的:对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VKH)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fundusauto fluorescence,FAF)特征进行观察。方法:对9例18眼急性期VKH患者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自发荧光成像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VKH眼底检查见多囊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FFA检查早期可见色素上皮水平多发性点状荧光素渗漏,晚期形成多囊状的荧光素积存。FAF检查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区呈低自发荧光;低自发荧光区内,尚可见环形或半环形高自发荧光,与FFA渗漏点位置对应。VKH恢复期水肿消退后视网膜复位,黄斑区可见色素紊乱。FAF检查见自发荧光分布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但黄斑区出现一些点状高自发荧光颗粒散在分布。结论:FAF技术为临床医生研究VKH提供了一种活体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代谢和功能改变的手段。但有关FAF在VKH的应用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期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眼底自发荧光 底荧光造影
下载PDF
眼科影像学检查对Vogt-小柳-原田病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滕克禹 陈璇 +2 位作者 张静川 韩依红 陈丽丽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4期311-313,共3页
目的 探讨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对1998年1月~2006年6月在本院确诊、治疗和随访的80... 目的 探讨眼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对Vogt-小柳-原田病(V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VKH)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 对1998年1月~2006年6月在本院确诊、治疗和随访的80例VK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眼B超、OCT、FFA、ICGA检查,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炎症均得到了控制,患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后,B超示玻璃体混浊和脉络膜增厚减轻至正常,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逐渐平复,FFA示视网膜渗漏逐渐减轻至消失.治疗前ICGA示弱荧光黑斑、脉络膜灌注不良、脉络膜血管扩张、血管壁染色和渗漏、片状强荧光,治疗后上述病变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眼B超、OCT、FFA、ICGA对VKH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疾病的病情追踪、疗效评价和指导用药提供了客观依据,从而有利于对VKH的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病 眼B超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聪慧 郑燕林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11期872-873,共2页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认为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与遗传因素有关。Fas/FasL表达异常、自身应答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异常,参与了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ogt-小柳原田...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多倾向于认为该病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且与遗传因素有关。Fas/FasL表达异常、自身应答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异常,参与了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发病过程。本文就近年来有关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发病机制 FAS/FASL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临床误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玉琴 王炜 朱苏东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2060-2061,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的确诊过程,找出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01/2010-12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以往资料完整的15例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查找误诊、... 目的:通过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ogt-koyanagi-harada syndrome,VKH)的确诊过程,找出临床诊断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05-01/2010-12于我院眼科就诊的、以往资料完整的15例VK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资料分析,查找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VKH综合征患者15例的误诊率高达80%。最常误诊为结膜炎、视盘血管炎、黄斑病变、后巩膜炎、青睫综合征、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炎、角膜炎或笼统诊断为葡萄膜炎。本组15例患者中有5例10眼因未及时准确的治疗导致患者视力低于0.3。结论:误诊的原因主要与没有详细询问病史、对VKH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全身表现缺乏认识。可见,VKH综合征的诊断水平亟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误诊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杜君 雷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7-779,共3页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 目的分析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黄斑中心凹下方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变化。方法 30例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60眼纳入研究,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5.38±10.19)岁。所有患者均行眼前节检查、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彩色照相、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等检查确诊。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前及治疗2周、6个月、12个月后应用SD-OCT对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进行深度加强扫描(enhanced depth imaging,EDI)测量SFCT。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进行比较。结果患眼与正常同龄人群SFCT值(287.85±27.70)μm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患眼SFCT厚度(437.46±30.14)μm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91,P<0.01)。治疗2周后,患眼SFCT厚度为(352.50±60.37)μm,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7,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患眼SFCT厚度分别为(299.32±20.12)μm、(297.61±21.89)μm,与正常人群SF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62、1.272,均为P>0.05)。结论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患者急性期SFCT较正常同龄人群明显增厚,恢复期与同龄正常人群比较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 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