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微米-纳米晶粒WC-Co硬质合金烧结与组织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振华 陆晓锋 +1 位作者 陈亚军 王维军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B08期27-40,共14页
将用高能球磨法制取的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粉,采用脉冲电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烧结。结果表明,在1200℃真空烧结3min可以获得致密的块状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硬质合金,而WC晶粒无明显长大,其硬度高达HRA94。温度过低则组织疏松,过高则WC... 将用高能球磨法制取的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粉,采用脉冲电流在不同温度下加热烧结。结果表明,在1200℃真空烧结3min可以获得致密的块状亚微米 纳米晶粒WC Co硬质合金,而WC晶粒无明显长大,其硬度高达HRA94。温度过低则组织疏松,过高则WC晶粒发生再结晶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微米-纳米wc-co晶粒 脉冲电流烧结 显微组织结构 高能球磨法 晶粒生长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含量及各粒级复合体中C、N、P含量与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王玉军 张建峰 肖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7-63,共7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对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组成及其中C、N、P含量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入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后,褐潮土各粒级复合体的含量较对照发生了改变,F1(〈2μm)和B(10-50μm)粒级含量降低,F2(2~10μm)和F4(50~100μm)粒级含量增加。2)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可提高土壤及各粒级中C、N、P的含量,而增加幅度因材料而异;蒙脱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高岭土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塑料纳米-亚微米级复合物。3)F3(10-50μm)粒级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较低,但该粒级复合体含量占土壤固相的比重最大,因此该粒径中C、N、P对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4)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使土壤的有机碳、氮、磷在各粒级复合体中分配系数的增加以F2(2~10μm)粒级最高,说明各养分进入F2粒级最多,表明该粒级对土壤养分的转化和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米级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复合体 粒级 养分
下载PDF
缓/控释肥料纳米-亚微米级胶结包膜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秀梅 冯兆滨 +4 位作者 张树清 张夫道 张建峰 肖强 王玉军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598-1604,共7页
目的以天然高岭土和废弃泡沫塑料为原料,制备高岭土和塑料-淀粉的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用来作缓/控释肥料的胶结剂和包膜剂。方法采用有机物质插层复合、微乳化和高剪切方法制备了高岭土和塑料-淀粉的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并通过扫... 目的以天然高岭土和废弃泡沫塑料为原料,制备高岭土和塑料-淀粉的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用来作缓/控释肥料的胶结剂和包膜剂。方法采用有机物质插层复合、微乳化和高剪切方法制备了高岭土和塑料-淀粉的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并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激光粒度分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1)有机物质插入了高岭土的层间,天然高岭土被剥离成纳米尺寸的片状结构,有机物质和高岭土层间的水合羟基形成氢键连接;(2)塑料-淀粉纳米-亚微米级复合材料表面存在10~20nm左右大小不一的皱褶或孔径。结论此2种复合材料可用来作缓/控释肥料的胶结剂和包膜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控释肥料 纳米-微米级复合材料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纳米复合WC-Co粉末的烧结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余晓华 邵刚勤 谢济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2-54,58,共4页
纳米复合WC-Co粉末的烧结是纳米晶WC-Co硬质合金制备的关键。主要阐述了纳米复合WC-Co粉末的烧结研究进展,包括纳米复合粉末的烧结特性、烧结机理和常用的烧结方法。
关键词 纳米复合wc-co粉末 纳米复合钨碳-粉末 烧结特性 烧结机理 烧结方法
下载PDF
亚微米-纳米纤维的技术进展及应用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芦长椿 《纺织导报》 CAS 2019年第12期48-52,共5页
纳米纤维具有独特性能,可广泛用于环境修复、过滤与分离、能源生产与贮能、电气和光学传感器、组织工程以及药液控释等领域。静电纺丝法是目前纳米纤维生产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其生产效率较低,大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针对此,文章介... 纳米纤维具有独特性能,可广泛用于环境修复、过滤与分离、能源生产与贮能、电气和光学传感器、组织工程以及药液控释等领域。静电纺丝法是目前纳米纤维生产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但其生产效率较低,大规模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针对此,文章介绍了几种生产亚微米-纳米纤维的新技术,如离心纺丝工艺、熔法纳米纤维工艺及其杂化工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 杂化工艺 离心纺丝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MoS_2涂层的结构和摩擦性能
6
作者 关耀辉 徐杨 +1 位作者 郑仲瑜 佟晓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51-54,共4页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Cr1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亚微米MoS2固体润滑涂层.采用MHK-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油润滑条件下测试了MoS2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涂层的表面和断面的磨损形貌以及涂层的物相组...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Cr15钢表面制备了纳米-亚微米MoS2固体润滑涂层.采用MHK-5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在油润滑条件下测试了MoS2涂层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分析了涂层的表面和断面的磨损形貌以及涂层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纳米-亚微米MoS2涂层的物相主要为六方的MoS2,还有少量的Mo,Mo2S3和MoO3.涂层的晶粒尺寸在100~400 nm.与GCr15钢原始表面相比,纳米-亚微米MoS2涂层的减摩耐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摩擦系数降低近1倍,在载荷为375 N的条件下,磨损量也降低近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纳米-微米MoS2涂层 摩擦性能
下载PDF
纳米-亚微米材料对土壤中速效钾重力方向运移的影响机制研究
7
作者 冉洺东 郭志雯 +1 位作者 陈涛 梁玉祥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1期180-181,共2页
基于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采用黄壤土表层均匀添加不同含量表层煤纳米-亚微米材料(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4%、0.020%、0.040%、0.100%),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材料对黄壤土的速效钾在重力方向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亚微米级材料对... 基于室内一维土柱入渗试验,采用黄壤土表层均匀添加不同含量表层煤纳米-亚微米材料(质量含量分别为0、0.004%、0.020%、0.040%、0.100%),研究了纳米-亚微米级材料对黄壤土的速效钾在重力方向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纳米-亚微米级材料对黄壤土中速效钾在重力方向的运移有明显影响。在培养时间内,试验组的速效钾含量均保持小幅度平稳变化,无较大波动。纳米-亚微米材料起到了缓释作用。土壤中的钾离子极其容易流失,钾离子迁移主要受水分迁移及土壤胶体吸附作用的影响。添加纳米-亚微米材料的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性和吸附性,使得水分及速效钾大量吸附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米材料 速效钾 重力方向运移规律
下载PDF
与天然纳米—亚微米矿物有关的非传统(非常规)矿产资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建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2-35,共4页
我国有许多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但传统的矿床学、资源学和矿业技术难以实现其资源价值的与天然纳米-亚微米矿物有关的物质堆积体,包括:①华南巨量堆积的天然纳米非金属矿物;②华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原生矿石中的微粒金;③西藏热... 我国有许多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资源潜力、但传统的矿床学、资源学和矿业技术难以实现其资源价值的与天然纳米-亚微米矿物有关的物质堆积体,包括:①华南巨量堆积的天然纳米非金属矿物;②华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原生矿石中的微粒金;③西藏热泉泉华蛋白石中的微粒铯;④白云鄂博等超大型矿床的尾矿;⑤华南黑色岩系中的贵金属-重金属。它们大都与沉积、风化、微生物-有机作用、地表水解等低温表生作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矿产资源 天然纳米-微米矿物 低温表生作用
下载PDF
CdS纳米晶自组装形成的亚微米中空球微结构研究
9
作者 朱健民 黄石松 +3 位作者 李兴华 周舜华 赵晓宁 马国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64-264,共1页
关键词 结构研究 CDS纳米 微米 自组装 中空 半导体量子点 微腔结构 -Ⅵ族 CdSe
下载PDF
超细WC-Co硬质合金的烧结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亚军 邹慧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利用超细材料烧结领域的一种新技术——脉冲电流烧结技术,对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的WC—Co亚微米-纳米粉末进行烧结。样品采用JXA-84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流烧结后获得超细WC-Co硬质合金,与传统... 利用超细材料烧结领域的一种新技术——脉冲电流烧结技术,对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的WC—Co亚微米-纳米粉末进行烧结。样品采用JXA-84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进行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流烧结后获得超细WC-Co硬质合金,与传统的WC-Co硬质合金相比,超细WC-Co硬质合金具有更高的硬度(HRA92.5~94)和耐磨性,另外,通过实验获得了最佳的烧结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性能 超细硬质合金 wc-co亚微米-纳米粉末
下载PDF
燃烧法合成高纯β-SiC超细粉的工艺参数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利锋 燕青芝 +1 位作者 沈卫平 葛昌纯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17-821,共5页
以硅粉、碳黑、活性炭为原料,以聚四氟乙烯为添加剂,在氮气中分别用直接燃烧合成和预热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高纯β-SiC微粉。用扫描电镜测得产物呈等轴球形,平均粒径为100nm。添加剂聚四氟乙烯的质量分数(下同)为5%以上时,均可以直接点... 以硅粉、碳黑、活性炭为原料,以聚四氟乙烯为添加剂,在氮气中分别用直接燃烧合成和预热燃烧合成工艺制备了高纯β-SiC微粉。用扫描电镜测得产物呈等轴球形,平均粒径为100nm。添加剂聚四氟乙烯的质量分数(下同)为5%以上时,均可以直接点燃合成高纯度亚微米级的β-SiC,2%的添加剂就可以使理论预热温度由1023K降到673K,降低了成本。另外,以活性炭代替碳黑为原料,对比了硅和碳的摩尔比为1:1和1:1.25的2个配方对产物物相的影响,说明用足够纯净的活性炭为原料代替碳黑制备β-SiC是可行的。将预热法、氮气助燃法以及化学活化法成功的进行了结合,布料方式由以往的压块改为直接粉状布料,且在60L燃烧合成反应器中单炉装料1kg条件下,合成了高纯度的β-SiC粉体,适应了中试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合成 β-碳化硅 微米粉末 预热自蔓延反应 化学活化自蔓延反应
下载PDF
纳米级铁酸盐超铁电池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红平 王先友 +3 位作者 汪形艳 黄伟国 罗旭芳 卓海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7-249,共3页
报道了用纳米 亚微米级铁酸盐材料作正极活性物质的超铁电池的性能,研究了电极中导电剂和添加剂对Zn BaFeO4、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的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 BaFeO4电池的性能优越于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Zn BaFeO4电池... 报道了用纳米 亚微米级铁酸盐材料作正极活性物质的超铁电池的性能,研究了电极中导电剂和添加剂对Zn BaFeO4、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的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Zn BaFeO4电池的性能优越于Zn K2FeO4和Zn SrFeO4电池,Zn BaFeO4电池中电极导电剂的最佳用量为20%,添加剂KMnO4将明显改善Zn BaFeO4电池的放电性能,而3%KMnO4+2%Ba(OH)2作添加剂的电池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微米级铁酸盐 正极材料 超铁电池 导电剂 添加剂
下载PDF
SiC纳米粒子对纳米硫化物等离子涂层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仲瑜 佟晓辉 +1 位作者 徐杨 关耀辉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2006年第5期29-32,共4页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Cr15钢表面制备了含不同比例之SiC的FeS纳米-亚微米结构硫化物固体润滑涂层。在SRV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了涂层在无润滑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涂层的形貌。结果表明,FeS纳... 利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GCr15钢表面制备了含不同比例之SiC的FeS纳米-亚微米结构硫化物固体润滑涂层。在SRV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测试了涂层在无润滑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涂层的形貌。结果表明,FeS纳米-亚微米硫化物涂层在加入一定比例的SiC纳米颗粒后,可以降低硫化物涂层的摩擦系数,提高涂层的耐磨性。在中低温(3500c以下),当SiC含量达到10%~20%时,涂层摩擦系数降低10%以上,耐磨性提高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喷涂 纳米-微米结构 摩擦磨损
下载PDF
纳米粉体制备的新方法
14
作者 Wolfgang Simon 《实验与分析》 2007年第4期34-35,共2页
长期以来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一直是制备亚微米粉末的最佳设备。但是对于许多工业领域,亚微米是远远不够的,制药行业、材料学领域需要制备纳米粉末用于研究。这不仅需要较高的能量,同时还要求更高的旋转速度,德国FRITSCH公司生产的premium... 长期以来行星式高能球磨机一直是制备亚微米粉末的最佳设备。但是对于许多工业领域,亚微米是远远不够的,制药行业、材料学领域需要制备纳米粉末用于研究。这不仅需要较高的能量,同时还要求更高的旋转速度,德国FRITSCH公司生产的premiumline行星式高能球磨机采用革新型设计解决了上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体制备 纳米粉末 微米粉末 高能球磨机 工业领域 制药行业 旋转速度 行星式
原文传递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表征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15
作者 罗顺社 魏炜 +2 位作者 魏新善 赵会涛 刘晓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5-10,1,共6页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发育微米级和纳米-亚微米级两大孔喉体系,可以通过图像表征技术、非图像表征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等进行表征。以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对3类表征技术的原理、研究内容、适用性及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期进一步...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结构发育微米级和纳米-亚微米级两大孔喉体系,可以通过图像表征技术、非图像表征技术和数字岩心技术等进行表征。以苏里格气田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对3类表征技术的原理、研究内容、适用性及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以期进一步推动在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表征技术 纳米-微米级孔喉体系 数字岩心
下载PDF
不同钛合金表面形貌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闻天 孟维艳 +4 位作者 周延民 蔡青 王淑艳 王晶晶 刘童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比较3种不同钛合金表面形貌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械加工法(M组)、直流电解蚀刻法(DC 组)、交流电解蚀刻法(AC 组)成形3种不同钛合金表面形貌,制备标准大小试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目的:比较3种不同钛合金表面形貌对成纤维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机械加工法(M组)、直流电解蚀刻法(DC 组)、交流电解蚀刻法(AC 组)成形3种不同钛合金表面形貌,制备标准大小试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观察其表面微观形态,将 L929成纤维细胞共同培养于钛合金表面,吖啶橙染色法检测初期粘附性;MTT 法检测表面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DC 组钛表面可见直径5~20μm 微孔,AC 组微孔分布更均匀,M组表面可见微沟纹,无微孔。细胞在3组钛片表面粘附良好,AC 组优于 DC 组和 M组。DC 组和 AC 组细胞增殖性优于 M组,第3~5天 AC 组细胞增殖性优于 DC组。结论:通过交流电解蚀刻法形成的兼具微米-亚微米-纳米三级结构的钛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早期附着及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蚀刻 钛合金 软组织 种植体 微米-微米-纳米结构
下载PDF
纺丝成网技术新进展及其在医用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芦长椿 《纺织导报》 CAS 2020年第11期37-40,共4页
近年来,纺丝成网技术及其产品取得了长足进步,如熔喷法纳米纤维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纤维素直接成网技术实现了商业化生产,纺喷(Spunblown)产品进入个人防护制品市场,新型双组分纺粘过滤介质已批量用于防护新冠病毒。文章主要介绍了纺丝... 近年来,纺丝成网技术及其产品取得了长足进步,如熔喷法纳米纤维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纤维素直接成网技术实现了商业化生产,纺喷(Spunblown)产品进入个人防护制品市场,新型双组分纺粘过滤介质已批量用于防护新冠病毒。文章主要介绍了纺丝成网新技术的新进展及其产品在医学护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米-纳米纤维 分裂纺 熔喷 直接成网 过滤介质
下载PDF
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刘丽 闵令元 +2 位作者 孙志刚 裴磊 顾辉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6-114,共9页
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渗流特征的内在因素,渗流特征是微观孔隙结构的外在表现。借助高压压汞测试技术,获取表征页岩油储层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析不同尺度孔喉对渗流能力的贡献程度。基于稳定流法,建立页岩油单相... 微观孔隙结构是控制渗流特征的内在因素,渗流特征是微观孔隙结构的外在表现。借助高压压汞测试技术,获取表征页岩油储层孔喉大小、分布及连通性的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分析不同尺度孔喉对渗流能力的贡献程度。基于稳定流法,建立页岩油单相渗流曲线,分析岩石渗透率、地层原油黏度对渗流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具有强非均质性特征,孔喉以亚微米-纳米级为主,纳米级孔喉连通的孔隙体积占比最大,参与渗流的主要为微米级孔喉(层理缝)和亚微米级孔喉。亚微米-纳米级孔喉是页岩油储层产生非线性渗流和启动压力梯度的主要原因,启动压力梯度随着流度的减小而增大,二者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建立页岩油储层极限泄油半径预测公式,可根据储层渗透率、地层原油黏度预测一定生产压差下页岩油可流动的最远距离,为井距设计或压裂裂缝间距优化提供参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微米-纳米级孔喉 强非均质性 非线性渗流 启动压力梯度 极限泄油半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