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eissella hellenica 1501对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樊康 李榕 +2 位作者 雷华威 董明盛 陈晓红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59,共4页
研究希腊魏斯菌单菌或与植物乳杆菌配合使用对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指标、pH、亚硝酸盐残留量和发色效果等的影响,以不接种发酵剂添加亚硝酸钠生产的香肠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菌配合使用时能迅速降低香肠pH,对香肠的色泽有很大... 研究希腊魏斯菌单菌或与植物乳杆菌配合使用对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指标、pH、亚硝酸盐残留量和发色效果等的影响,以不接种发酵剂添加亚硝酸钠生产的香肠为对照。结果表明,两种菌配合使用时能迅速降低香肠pH,对香肠的色泽有很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斯菌 发酵香肠 发色 品质
下载PDF
The immune-modulating effects of viable Weissella cibaria JW15 on RAW 264.7 macrophage cells 被引量:2
2
作者 Ho-Eun Park Kyung-Hyo Do Wan-Kyu Lee 《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20年第1期36-43,共8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e-enhancing ability of viable and heat-killed Weissella cibaria JW15(JW15)isolated from Kimchi in RAW 264.7 macrophages.The immun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measu...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mmune-enhancing ability of viable and heat-killed Weissella cibaria JW15(JW15)isolated from Kimchi in RAW 264.7 macrophages.The immune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production of NO,cytokines,inflammatory enzyme,and activation of NF-κB.Viable JW15 executed higher activity on stimulating the release of TNF-αas well as activating NF-κB compared to that of heatkilled JW15.Additionally,viable and heat-killed JW15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of NO,IL-6 and TNF-αmore than that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Furthermore,viable JW15 induced higher production of i NOS compared with that of viable LGG.Collectively,our finding indicates that viable JW15 had similar,if not more,immune-enhancing activities as heat-killed JW15.In addition,viable JW15 had higher immune-enhancing activity than commercial strain LGG.Therefore,viable JW15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used as a functional food to improve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issella cibaria JW15 PROBIOTICS immune-enhancing effect heat-killed PROBIOTICS viable PROBIOTICS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Fermentation Process at Bioreactor Level by Taguchi's Orthogonal Array Methodology for Enhanced Dextransucrase Production from <i>Weissella confusa</i>Cab3
3
作者 Shraddha Shukla Arun Goyal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12年第3期277-283,共7页
The influence of medium ingredients on extracellular dextransucrase production by a new bacterial strain Weissella confusa Cab3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JX649223) was evaluated using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of Ta... The influence of medium ingredients on extracellular dextransucrase production by a new bacterial strain Weissella confusa Cab3 (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JX649223) was evaluated using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of Taguchi's orthogonal array. Four metabolism influencing factors viz. sucrose, yeast extract, K2HPO4 and Tween80 were selected to optimize dextransucrase production by W. confusa Cab3 using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of Taguchi methodology. Based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action components of fermentation, least significant factors of individual level have higher interaction severity index and vice versa for enzyme production from Weissella confusa Cab3. Sucrose and yeast extract were found to b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which positively influenced the dextransucrase production. The optimized medium composition consisted of sucrose—5%;yeast extract—2%;K2HPO4—1.0%;Tween80—0.5%, based on Taguchi orthogonal array method. The optimized composition gave an experimental value of dextransucrase activity of 17.9 U/ml at shake flask level which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 of 17.54 U/ml by the model. The optimized medium by Taguchi method gave significant (3 fold) enhancement of dextransucrase activity as compared to unoptimised enzyme activity of 6.0 U/ml. The dextransucrase production was scaled up in lab scale bioreactor resulting in further enhancement of enzyme activity (22.0 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weissella confusa Dextransucrase Taguchi's ORTHOGONAL Array Method BIOREACTOR
下载PDF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XG-3产胞外多糖条件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刘丽娜 郭尚旭 +1 位作者 姜静 赵丹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2020年第3期85-91,共7页
以分离自香瓜培养物中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XG-3为供试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显微形态。以提高EPS产量为目标,... 以分离自香瓜培养物中产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EPS)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XG-3为供试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显微形态。以提高EPS产量为目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优化该菌株产EPS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90 g/L、酵母提取物10 g/L、乙酸钠6 g/L、柠檬酸铵5 g/L、吐温802 mL及初始pH为6.5,培养条件为摇床转速120 rpm、温度30℃时,W.confusa XG-3 EPS产量达到61.03 g/L,较优化前增加了44.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融合魏斯氏菌 胞外多糖 单因素试验
下载PDF
Structure and effect on Bifidobacterium longum of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Weissella cibaria using cost-effective substrates
5
作者 Xiaoying Wang Fan Zhang +1 位作者 Lin Wang Lei Pan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SCIE CSCD 2023年第2期249-255,共7页
Maize straw,an abundant agricultural residue,has potential as an eco-friendly resourc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effect on Bifidobacterium longum of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Weis... Maize straw,an abundant agricultural residue,has potential as an eco-friendly resourc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and effect on Bifidobacterium longum of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Weissella cibaria using maize straw as a carbon source.In this work,an exopolysaccharide-producing strain was isolated from vegetable juice,which was identified as W.cibaria.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exopolysaccharide produced by W.cibaria is a linear glucan containing anα-1,6 glycosidic bond with a molecular weight of 9462 Da.In addi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f exopolysaccharide from W.cibaria revealed the flake structures.In vitro assays showed that the exopolysaccharide from W.cibaria has the ability to stimulate the proliferation of B.longum strain and its metabolism to produce acetic acid.This work provides a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maize straw and a new insight into an eco-friendly carbon source to produce exopolysacchar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straw weissella cibaria exopolysaccharide STRUCTURE Bifidobacterium longum
原文传递
一株饲料鳜源魏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抑菌特性
6
作者 王家玉 高肖微 +4 位作者 郝耀彤 高晓田 齐遵利 孙砚峰 吴成宾 《河北渔业》 2024年第8期1-5,31,F0003,共7页
为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性的益生菌用于饲料鳜鱼养殖,分离定植于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鳜(Siniperca chuatsi)肠道优势菌并进行体外抑菌特性研究。从饲料鳜肠道中分离、培养出1株优势益生菌(命名:SJ548),对该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 为筛选具有广谱抑菌性的益生菌用于饲料鳜鱼养殖,分离定植于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鳜(Siniperca chuatsi)肠道优势菌并进行体外抑菌特性研究。从饲料鳜肠道中分离、培养出1株优势益生菌(命名:SJ548),对该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分子鉴定,使用牛津杯法测定该优势菌对8种指示菌的抑菌活性。菌株SJ548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呈现白色、圆形、边缘圆润的菌落,染色镜检为杆状或双杆状的革兰阳性菌;通过生理生化测试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SJ548鉴定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研究发现:菌株SJ548可以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哈维氏菌(V.harveyi)、副溶血弧菌(V.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alginolyticus)的生长,抑菌圈的直径为13~18 mm。本试验从饲料鳜肠道中分离获得的SJ548作为益生菌,可作为候选菌株开发为益生菌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 饲料鳜 抑菌
下载PDF
融合魏斯氏菌P2胞外多糖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及免疫调节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赵丹 赵守祺 +2 位作者 王烁 陈曦 杜仁鹏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以乳酸菌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W.confusa)P2为出发菌株,通过去菌体、去蛋白、乙醇沉淀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从发酵液中获得纯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并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模型,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 以乳酸菌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W.confusa)P2为出发菌株,通过去菌体、去蛋白、乙醇沉淀和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从发酵液中获得纯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并以巨噬细胞RAW264.7为模型,采用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中性红实验和细胞因子试剂盒探究W.confusa P2 EPS的体外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W.confusa P2 EPS可以显著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提升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释放NO的能力,并在生物量水平上提高巨噬细胞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细胞因子的含量,但不能提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细胞因子的含量,说明W.confusa P2 EPS具有良好的免疫调节能力。本研究结果可为W.confusa P2 EPS的构效关系研究和免疫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魏斯氏菌 胞外多糖 RAW264.7 增殖 免疫活性
下载PDF
魏斯氏菌胞外多糖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黄倩 梁安健 +2 位作者 朱鹏程 李东亮 唐俊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9,共8页
乳酸菌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代谢到细胞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促进肠道平衡等多种生物活性,还可以作为食品的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魏斯氏菌(Weissiella)发现... 乳酸菌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是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代谢到细胞外的一种天然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胆固醇、促进肠道平衡等多种生物活性,还可以作为食品的增稠剂、乳化剂、稳定剂。魏斯氏菌(Weissiella)发现时间较短,具有较强的产EPS能力。本文主要综述了魏斯氏菌的来源、多糖的合成途径、分类和功能,以及魏斯氏菌所产EPS在发酵食品中的相关应用,旨在为魏斯氏菌和其EPS的生产和应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斯氏菌 胞外多糖 发酵 益生菌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数据对Weissella confusa XU1中低聚木糖代谢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戚家明 张东旭 +7 位作者 王少丽 黄立斌 夏丽丽 董汪洋 郑强 刘青娥 肖建中 徐志文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12-923,共12页
【目的】近年来由于在发酵方面的良好特性,低聚木糖的益生作用越来越得到公众的关注。研究发现相比于葡萄糖和木糖WeissellaconfusaXU1在以低聚木糖为唯一碳源时生长情况最好。本文将对WeissellaconfusaXU1中低聚木糖的代谢机制进行研... 【目的】近年来由于在发酵方面的良好特性,低聚木糖的益生作用越来越得到公众的关注。研究发现相比于葡萄糖和木糖WeissellaconfusaXU1在以低聚木糖为唯一碳源时生长情况最好。本文将对WeissellaconfusaXU1中低聚木糖的代谢机制进行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以葡萄糖、木糖和低聚木糖作为唯一碳源对Weissella confusa XU1进行转录组测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以低聚木糖为唯一碳源的处理中部分编码MFS转运蛋白和糖基水解酶的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升,WeissellaconfusaXU1中的糖酵解过程和磷酸戊糖途径也得到显著增强。【结论】本研究根据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出Weissella confusa XU1中的低聚木糖代谢机制。本研究首次在革兰氏阳性菌中发现MFS转运蛋白参与到低聚木糖转运的过程,为提高微生物对木聚糖利用效率进行分子改造提供了改造方向,该机制为低聚木糖代谢的研究和Weissella的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FS转运蛋白 益生菌 转录组 weissella confusa 低聚木糖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发酱卤鸡爪复配抑菌剂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硕 张建梅 +2 位作者 李双 厉建军 尹淑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23-130,共8页
为开发一款延长酱卤鸡爪货架期的天然复配抑菌剂,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以酱卤鸡爪为研究对象,对其15℃贮藏期内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研究,确定优势腐败菌,并选择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和茶多酚3种天然... 为开发一款延长酱卤鸡爪货架期的天然复配抑菌剂,采用基于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的高通量测序技术,以酱卤鸡爪为研究对象,对其15℃贮藏期内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研究,确定优势腐败菌,并选择乳酸链球菌素、ε-聚赖氨酸和茶多酚3种天然抑菌剂,以优势腐败菌抑菌圈直径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最优复配配方,并对最终产品进行理化指标、菌落总数和感官评价的验证。结果表明,酱卤鸡爪腐败优势菌为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和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抑制优势菌最佳天然复配抑菌剂配方:乳酸链球菌素浓度0.34 g/kg、ε-聚赖氨酸浓度0.13 g/kg、茶多酚浓度0.20 g/kg。在15℃下添加复配抑菌剂的酱卤鸡爪品质劣变速度明显减缓,且从微生物指标角度,货架期延长4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鸡爪 高通量测序 优势腐败菌 天然抑菌剂 食窦魏斯氏菌
下载PDF
2种乳酸菌发酵酸面团对馒头品质与风味的影响
11
作者 邢倩 刘敏 +1 位作者 柯胜 周中凯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选取融合魏斯氏菌、植物乳酸杆菌2种乳酸菌分别与酵母发酵以及共同与酵母发酵(LP+WC)制备酸面团,与仅添加酵母的酸面团(CK)对比,研究不同酸面团的乳酸菌菌落数变化、有机酸含量及其对馒头面团水分分布、流变学特性以及馒头品质和风味的... 选取融合魏斯氏菌、植物乳酸杆菌2种乳酸菌分别与酵母发酵以及共同与酵母发酵(LP+WC)制备酸面团,与仅添加酵母的酸面团(CK)对比,研究不同酸面团的乳酸菌菌落数变化、有机酸含量及其对馒头面团水分分布、流变学特性以及馒头品质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的酸面团24 h后pH值保持稳定,WC+LP组乳酸菌菌落数在24 h达到最高,为9.34 lg(CFU/g酸面团)。发酵24 h后,LP组乳酸含量最多,为7.75 mg/g酸面团;LP+WC组乙酸含量最多,为0.49 mg/g酸面团。添加酸面团的馒头面团T2弛豫时间为235.43 ms,CK组为252.35 ms,低于未添加酸面团的馒头面团的T2弛豫时间289.94 ms,且使馒头面团黏弹性下降。酸面团的加入增加了馒头的比容,LP+WC组比容最大为2.17 mL/g,较普通干酵母面包(OSB)增长了20.56%,降低了馒头的硬度,LP+WC组的硬度较OSB降低了25.89%,提升了馒头的弹性,LP+WC组弹性较普通干酵母面包(OSB)增长了4.5%。GC-MS分析表明,在LP+WC组中检出35种风味物质,种类最多,表明融合魏斯氏菌和植物乳酸杆菌复合发酵酸面团对馒头品质及风味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魏斯氏菌 植物乳酸杆菌 酸面团 馒头品质 风味
下载PDF
一株高产淀粉酶魏斯氏菌产酶条件优化
12
作者 黄倩 梁安健 +2 位作者 朱鹏程 李东亮 唐俊妮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6-27,共12页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魏斯氏菌具有高产淀粉酶的能力,本研究拟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3株魏斯氏菌中通过淀粉圈水解法筛选出一株高产淀粉酶的菌株W.confusa C13,测定其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通过单因素试验、PB试验、半陡爬坡... 淀粉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魏斯氏菌具有高产淀粉酶的能力,本研究拟从实验室前期分离的3株魏斯氏菌中通过淀粉圈水解法筛选出一株高产淀粉酶的菌株W.confusa C13,测定其基本生物学特征,并通过单因素试验、PB试验、半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对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确定了碳源比例、pH、接种量是影响菌株产淀粉酶活力最显著的三个因素(P<0.05),通过响应面得到最佳酶条件为脱脂奶粉:蔗糖为4.76∶1、pH 8.07、接种量5.79%、豆粕:酵母粉为3∶1、NaCl浓度为3%、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 h.在该条件下淀粉酶活力可达105.48 U/mL,比未优化酶活提升了103.43%,优化效果显著(P<0.05),且在该条件下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为3.5%),为乳酸菌所产的淀粉酶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斯氏菌 淀粉酶 工艺优化 响应面
下载PDF
酱卤鸭脖和鸭翅贮藏过程中细菌多样性及关键腐败菌分离研究
13
作者 胡新炎 李军 +4 位作者 涂宗财 郭德斌 胡明明 郭英 罗义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5-102,共8页
为探究不同区域酱卤鸭脖和鸭翅在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关键腐败菌,该研究以散装市售酱卤鸭脖和鸭翅为研究对象,采集南昌市4个不同区域样品,在室温下(20℃)贮藏2~6 d。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24个样品中的细菌16S... 为探究不同区域酱卤鸭脖和鸭翅在贮藏过程中的细菌群落变化规律和可能的关键腐败菌,该研究以散装市售酱卤鸭脖和鸭翅为研究对象,采集南昌市4个不同区域样品,在室温下(20℃)贮藏2~6 d。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24个样品中的细菌16S rDNA进行测序,共产生989839条有效序列,这些序列聚类成458个操作性分类单元。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1)所有样品总体上按地理位置聚集,但不同种类酱卤鸭肉制品和不同贮藏时间的样品相对分散,说明地理位置是影响酱卤鸭肉制品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种类和贮藏时间是另外2个影响因素;2)酱卤鸭脖和鸭翅中绿色魏斯氏菌(Weissella viridescens)、小牛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vitulinus)和热杀索丝菌(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丰度最高,且是所有样品中的共有微生物,说明它们可能是酱卤鸭脖和鸭翅贮藏过程中的主要腐败微生物。通过纯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到一株绿色魏斯氏菌6-M,推测其可能是关键致腐微生物。该研究为了解酱卤鸭脖和鸭翅的微生物腐败机制以及制定有效的防腐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鸭脖和鸭翅 贮藏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多样性 绿色魏斯氏菌
下载PDF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融合魏斯氏菌细菌素的理化特性分析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14
作者 刘咪咪 赵新凌 +2 位作者 苏惠 李国江 董文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59-4567,共9页
【目的】筛选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素的乳酸菌,分析其所产细菌素的理化特性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株,从吉林省延边市的桔子中筛选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 【目的】筛选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素的乳酸菌,分析其所产细菌素的理化特性并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方法】本研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株,从吉林省延边市的桔子中筛选产抑菌物质的乳酸菌。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相似性鉴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通过排酸、排过氧化氢和蛋白酶敏感试验对抑菌物质进行初步分析,并测定抑菌物质对温度和紫外线的耐受性。对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及功能分析。【结果】筛选得到1株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物质的乳酸菌,命名为LMM-1,在MRS固体培养基上为乳白色、光滑湿润的圆形菌落;革兰染色后在油镜下为短杆阳性菌。核酸序列经16S rRNA鉴定与融合魏斯氏菌相似性为99.86%,确定LMM-1为融合魏斯氏菌。排除有机酸试验结果显示,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显著大于对照组;排除过氧化氢试验结果显示,抑菌活性几乎不变,可排除有机酸和过氧化氢的干扰。经蛋白酶处理分离菌抑菌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降低;在100℃高温、pH 2.0~8.0和2 h的紫外线照射下,仍具有良好抑菌活性。基因测序发现,LMM-1基因组长2194218 bp,共有2045个基因被预测,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44.97%。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分子功能中的催化活性和生物过程中的代谢过程得到的基因组功能注释最多,分别为905和801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代谢、遗传信息处理和环境信息处理中有49条代谢通路,共有1050个基因得到功能注释。【结论】融合魏斯氏菌LMM-1产细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且细菌素具有一定的耐酸碱、高温和紫外线的能力,对环境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该菌含有较多与催化活性和新陈代谢相关的基因。本研究结果可为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替抗产品的研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魏斯氏菌 抗菌作用 细菌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载PDF
自然发酵紫薯泥中融合魏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林科运 曾金兴 杨熟英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11期140-146,共7页
本研究以自然发酵的紫薯为菌株来源,使用特定培养基从中分离纯化出菌株ZS-1,结合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通过生长特性分析发现,ZS-1菌株具有稳定的生长状态与良好的产酸能... 本研究以自然发酵的紫薯为菌株来源,使用特定培养基从中分离纯化出菌株ZS-1,结合菌落特征、个体形态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其为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通过生长特性分析发现,ZS-1菌株具有稳定的生长状态与良好的产酸能力,该菌株对碳源的要求较低,能有效利用甘露醇、乳糖、麦芽糖和葡萄糖,生存空间大。通过吲哚实验、明胶液化实验、溶血性实验及药敏实验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不具有产生溶胶酶以及分解色氨酸的能力,但存在溶血性,能引起β-溶血现象,不宜在食品领域中进一步应用。ZS-1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表现出敏感性,包括红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克林霉素、利福平、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头孢曲松等,这些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该菌的生长和繁殖。关于融合魏斯氏菌在食品领域的安全性,目前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本研究为未来对融合魏斯氏菌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 筛选 乳酸菌 融合魏斯氏菌 安全性实验
下载PDF
1株牦牛乳源产细菌素融合魏斯氏菌ZW21全基因组测序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雪 梁琪 +1 位作者 宋雪梅 张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19-126,共8页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ZW21是1株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牦牛乳源乳酸菌,为探索其抗菌机理,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挖掘该菌株的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本研究基于Illumina NovaSeq PE150平台对W.confusa ZW2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融合魏斯氏菌(Weissella confusa)ZW21是1株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牦牛乳源乳酸菌,为探索其抗菌机理,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并挖掘该菌株的抗菌等功能特性基因。本研究基于Illumina NovaSeq PE150平台对W.confusa ZW21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并采用基因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蛋白质直系同源簇、非冗余蛋白、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转运蛋白分类数据库进行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结果表明:W.confusa ZW21的基因组大小为2.44 Mb,GC含量45.66%;预测到2175个编码基因,编码基因总长度为1947771 bp,平均长度为896 bp;通过功能数据库对该菌株基因组基本功能注释和代谢通路基因信息注释可知,基因组中含有8种细菌素(如大肠菌素V和乳球菌素)相关基因、3种与抗氧化活性相关基因,以及可调控免疫和炎症信号通路(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受体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信号通路)和编码抗叶酸的基因。综上,W.confusa ZW21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为研究其抗菌机理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融合魏斯氏菌 全基因组测序 基因功能注释 细菌素
下载PDF
3株魏斯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霞 崔梦含 +5 位作者 朱鹏程 苏雅航 刘爽 王金丽 李东亮 唐俊妮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9-69,共11页
目的 对泡菜发酵初期魏斯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探究其安全特性和益生特性。方法 采用平板对细菌进行分离,进行分离菌株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检测其代谢产物毒性,抗生素敏感性,耐药基因,评价细菌的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肠液、... 目的 对泡菜发酵初期魏斯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探究其安全特性和益生特性。方法 采用平板对细菌进行分离,进行分离菌株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检测其代谢产物毒性,抗生素敏感性,耐药基因,评价细菌的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肠液、黏附能力、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降解能力、抗氧化能力以及抑菌能力。结果 共筛选出3株魏斯氏菌,命名为融合魏斯氏菌C13、食窦魏斯氏菌G232和W212;3株菌代谢产物无毒性,对14类21种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耐药基因检测C13携带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M), G232和W212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sulⅡ);3株菌能耐受pH 2~4和3.0 g/L以下的胆盐,在人工肠液中3 h后存活率超过76.80%;3株菌的黏附能力好,疏水性为60.47%~62.69%,自凝聚率为43.76%~52.55%,共凝聚率为43.20%~61.58%;对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降解主要在前15 h;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苦肼自由基清除率较高(清除率25.69%~58.12%),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相对较低(10.08%~35.29%);3株菌对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抑菌活性好(抑菌圈直径18.22~42.18 mm)。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筛选的3株魏斯氏菌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一定的益生特性,为将来魏斯氏菌在实际生产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魏斯氏菌 安全特性 益生特性
原文传递
单菌与多菌接种发酵对多轮发酵四川泡菜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史梅莓 杨恺 +6 位作者 吕鹏军 张其圣 陈功 王勇 汪冬冬 尹礼国 伍亚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54-160,共7页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以及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为出发菌株,pH、总酸、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3种单菌及多菌对多轮发酵四川泡菜风味品质的影响。...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以及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为出发菌株,pH、总酸、挥发性风味成分和感官评价为指标,研究3种单菌及多菌对多轮发酵四川泡菜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相比,接种发酵均能快速启动发酵,稳定泡菜品质;3种单菌产酸速度为肠膜明串珠菌>食窦魏斯氏菌>植物乳杆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技术共检出挥发性风味成分85种,其中包括醇类27种、醛酮类17种、酯类16种、酸类2种、烃类13种、含硫化合物2种、苯环类5种、其他化合物3种;共分析出16种重要挥发性成分,包括二甲基三硫、二甲基二硫醚、桉叶油醇、芳樟醇、α-松油醇、壬醛、正辛醛、正葵醛、乙偶姻、异硫氰酸烯丙酯、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3-(甲硫基)丙基异硫氰酸酯、三芥子酸甘油酯、乙酸苯乙酯、D-柠檬烯、大茴香脑。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和感官评价综合认为:接种植物乳杆菌和食窦魏斯氏菌的泡菜品质最佳,与自然发酵在总体上风味成分较为接近。当植物乳杆菌与食窦魏斯氏菌体积比为6∶4时,泡菜风味良好,接受度高。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应用于多轮泡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泡菜 多轮发酵 植物乳杆菌 肠膜明串珠菌 食窦魏斯氏菌 挥发性风味成分
下载PDF
饲料提取物对食窦魏斯氏菌耐酸性的影响
19
作者 文宇萍 金清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5-50,共6页
微生物发酵饲料以其诸多优势成为近几年饲料行业的研究热点,为了筛选更适合动物胃肠消化道的菌种,将耐酸性食窦魏斯氏菌W25、F6、E37置于酸化的生理盐水缓冲溶液中,研究麦麸、豆粕和玉米提取物及其所含的膳食组分(还原糖和游离氨基氮)... 微生物发酵饲料以其诸多优势成为近几年饲料行业的研究热点,为了筛选更适合动物胃肠消化道的菌种,将耐酸性食窦魏斯氏菌W25、F6、E37置于酸化的生理盐水缓冲溶液中,研究麦麸、豆粕和玉米提取物及其所含的膳食组分(还原糖和游离氨基氮)对其耐酸性的影响,以确定提高菌株存活能力的理化因素,为日后生物发酵饲料菌种筛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麦麸、豆粕和玉米提取物对菌株的耐酸能力都具有保护作用,在同一浓度饲料原料提取物对菌株在酸环境下耐受性均W25>F6>E37;进一步的单因子分析表明,葡萄糖对菌株的耐酸能力具有保护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酵母膏对菌株的耐酸能力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窦魏斯氏菌 耐酸性 细胞存活率 饲料提取物 膳食组分
下载PDF
低聚木糖对泡菜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动态影响研究
20
作者 汤回花 李宏 +4 位作者 刘毕琴 陈骏飞 任洪冰 王怡瑾 史巧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8-105,共8页
为探究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对比了XOS和蔗糖分别作为底物时自然发酵卷心菜理化特性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显示,发酵第6天时,相较于蔗糖泡菜(SF),低聚木糖泡菜(XF)具有更... 为探究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泡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变化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对比了XOS和蔗糖分别作为底物时自然发酵卷心菜理化特性和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显示,发酵第6天时,相较于蔗糖泡菜(SF),低聚木糖泡菜(XF)具有更好的脆度(P<0.05);发酵第19天时,XF总酸含量仍为0.61 g/100 g,显著低于SF(P<0.05);XOS有助于延长泡菜最适口感的维持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泡菜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进行分析,共获得17个细菌门和210个细菌属,发酵第2天时,SF中魏斯氏菌属(Weissell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的相对丰度较高,分别为37.60%、32.86%和19.26%,XF中魏斯氏菌属和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高,分别为70.64%和20.51%;发酵第10天时,SF中主要以植物乳植杆菌属(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76.65%)、明串珠菌属(Leuconstoc,8.80%)为主,XF优势菌属为植物乳植杆菌属(89.97%)。RDA相关性分析显示魏斯氏菌属与泡菜的pH、脆度呈正相关,与总酸呈负相关;植物乳植杆菌属与pH、脆度呈负相关,与总酸呈正相关。XOS可能通过调控泡菜的细菌群落结构,提高泡菜的品质,为定向调控蔬菜发酵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聚木糖 细菌多样性 质构 魏斯氏菌 泡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