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历史题材民族声乐作品中探究王志信创作的艺术魅力--以《孟姜女》《兰花花》为例
1
作者 张延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王志信是我国杰出作曲家及指挥家,其作品以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容著称,在我国民族声乐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创作民族声乐作品时,王志信勇于采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旋律、曲艺元素以及地方特色音调作为核心素材。他通过变化节拍... 王志信是我国杰出作曲家及指挥家,其作品以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内容著称,在我国民族声乐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创作民族声乐作品时,王志信勇于采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旋律、曲艺元素以及地方特色音调作为核心素材。他通过变化节拍和节奏形态,并融合西方作曲技巧,塑造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从而在民族声乐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王志信改编的曲目《孟姜女》和《兰花花》中,他巧妙地将传统民歌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手法相融合,为这些承载传统历史题材的民族声乐作品注入了新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题材 民族声乐作品 王志信 《孟姜女》 《兰花花》
下载PDF
王志信三首民族叙事性歌曲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廖红梅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3期21-23,51,共4页
作曲家王志信近年来创作的众多大中型民族叙事性声乐作品,以其耳熟能详的民族内容、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全新的诠释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兰花花》(1988)、《孟姜女》(1990)、《木兰从军》(1992)最为成功,这三首歌曲具有强烈的... 作曲家王志信近年来创作的众多大中型民族叙事性声乐作品,以其耳熟能详的民族内容、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全新的诠释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以《兰花花》(1988)、《孟姜女》(1990)、《木兰从军》(1992)最为成功,这三首歌曲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情节冲突、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高度的声乐技巧,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民族性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叙事歌曲 戏剧性 民族风格 技巧
下载PDF
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对原生态民歌的创新与发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段友芳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王志信多年来一直耕耘于民族声乐创作的领域,他的一些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受到当今声乐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在音乐会、大型声乐比赛中被作为常用曲目外,还被大量的编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中,受到人们的喜爱... 王志信多年来一直耕耘于民族声乐创作的领域,他的一些以原生态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受到当今声乐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在音乐会、大型声乐比赛中被作为常用曲目外,还被大量的编入高等艺术院校的声乐教材中,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原生态民歌的保存与发展问题,是当今音乐界争论的热门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王志信的民族声乐作品是对中国原生态民歌及民间音乐的一种保存、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民族声乐作品 原生态民歌
下载PDF
论王志信新创民歌对我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魏丽莉 《宿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6-77,121,共3页
王志信借助人民大众家传户诵的传统艺术素材,吸取西方音乐艺术因素,运用现代作曲技巧,创作出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开辟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作曲家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新鲜营养,丰富了民族... 王志信借助人民大众家传户诵的传统艺术素材,吸取西方音乐艺术因素,运用现代作曲技巧,创作出大中型民族声乐作品,开辟了一条新的民族声乐创作之路。作曲家自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与时俱进地吸收人类文明的新鲜营养,丰富了民族声乐的内涵,拓展了民族声乐的表现形式,提高了民族声乐的演唱水平,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民族声乐 影响
下载PDF
从王志信声乐作品看高师声乐教学的民族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庆恬 《黑河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98-199,共2页
民族声乐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中,在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不断融合,艺术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审美观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王志信民... 民族声乐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中,在我国音乐的发展历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不断融合,艺术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审美观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方向、特点及其作品的时代意义三个方面加以阐述,试析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民族性缺失的表现与实质,提出教师教学应该以中国作品为主,以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利于中国作品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高师 声乐教学 民族性
下载PDF
赵执信与王煐交游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汝洁 《淄博师专学报》 2013年第1期72-78,共7页
王煐是赵执信一生交往密切的友人。赵执信与王煐早年在北京结识,成为好友。康熙二十八年(1689)赵执信因"《长生殿》案"罢官,此后漫游南北,曾南游广东,五赴苏州,两到天津。赵执信在广东、苏州、天津等地多次与王煐相遇,二人诗... 王煐是赵执信一生交往密切的友人。赵执信与王煐早年在北京结识,成为好友。康熙二十八年(1689)赵执信因"《长生殿》案"罢官,此后漫游南北,曾南游广东,五赴苏州,两到天津。赵执信在广东、苏州、天津等地多次与王煐相遇,二人诗集中有多首诗互相关涉。对读王、赵二家诗集,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他们的诗歌内容,纠正前人关于赵执信诗歌注解的一些失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王煐 交游 清诗
下载PDF
赵执信著述探微
7
作者 陈汝洁 《泰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6-50,共5页
赵执信《饴山诗集》中有关于其友人博罗县令和中牟县令的诗,今人所著《赵执信诗集笺注》未能注出其人。检相关地方志,知博罗县令为赵氏乡试同年王俊,中牟县令为赵氏同郡人李其昂。赵氏《谈龙录》中曾指摘德州田雯高家堰所作三十绝句,《... 赵执信《饴山诗集》中有关于其友人博罗县令和中牟县令的诗,今人所著《赵执信诗集笺注》未能注出其人。检相关地方志,知博罗县令为赵氏乡试同年王俊,中牟县令为赵氏同郡人李其昂。赵氏《谈龙录》中曾指摘德州田雯高家堰所作三十绝句,《谈龙录注释》一书认为田雯所作不在田氏《古欢堂集》中。其实,此三十首诗为《湖堤十绝句》《湖堤后十绝句》《湖堤又十绝句》,作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春,存田氏集中。赵氏《潜邱先生墓志并铭》之"疑"字,钱仪吉认为"疑"是"幸"字之误;邓之诚认为此处文理不通,是"有所避忌"的剜改。其实,校以赵氏手稿,"疑"字为衍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王俊 李其昂 田雯 阎若璩 考证
下载PDF
赵执信《铜鼓歌》考
8
作者 陈汝洁 《淄博师专学报》 2012年第2期60-65,共6页
《铜鼓歌》是赵执信的成名作,曾轰动一时,但此诗未收入其《饴山诗集》。赵执信曾将《铜鼓歌》书赠颜光敏,是以阮元《广陵诗事》和沈可培《泺源问答》据以载入。阮元《广陵诗事》流传较广,近人读《铜鼓歌》多赖此本。《泺源问答》所收《... 《铜鼓歌》是赵执信的成名作,曾轰动一时,但此诗未收入其《饴山诗集》。赵执信曾将《铜鼓歌》书赠颜光敏,是以阮元《广陵诗事》和沈可培《泺源问答》据以载入。阮元《广陵诗事》流传较广,近人读《铜鼓歌》多赖此本。《泺源问答》所收《铜鼓歌》与《广陵诗事》本虽文献同源,却有文字差异十馀处,后世对此鲜有提及。通过校勘,知《广陵诗事》本胜于《泺源问答》本。因赵执信在诗坛上的重要影响,其《铜鼓歌》在其身后屡屡被人提及。但由于后人对此诗缺乏细考,以致屡见误说。我们通过勾稽王士禛、汪懋麟、翁方纲、张之洞等人的同题诗作,考出赵氏《铜鼓歌》作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铜鼓收藏者为孙蕙。此诗之所以轰动一时,与当时"三藩之乱"平息不久的社会背景有一定关系。同时,订正了相关文献中的诸多错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王士禛 铜鼓歌 广陵诗事
下载PDF
比较分析王渔洋蒲松龄赵执信的三组七言律诗
9
作者 王光福 《淄博师专学报》 2009年第2期3-10,共8页
王渔洋、蒲松龄、赵执信是山东淄博境内清初时期的三大诗人。在七言律诗组诗的创作方面,他们都从唐朝杜甫的诗歌艺术中汲取了营养。王渔洋的《秋柳四首》,在用韵方面对杜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曲江二首》等有所摹拟。蒲... 王渔洋、蒲松龄、赵执信是山东淄博境内清初时期的三大诗人。在七言律诗组诗的创作方面,他们都从唐朝杜甫的诗歌艺术中汲取了营养。王渔洋的《秋柳四首》,在用韵方面对杜诗《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曲江二首》等有所摹拟。蒲松龄的《九日同如水登高,时定甫欲北上》四首,其用韵情况完全不出杜诗《秋兴八首》。赵执信的《山行杂诗四首》,在用韵方面与杜诗关系不大,但在结构方面学习了杜诗。杜律单句末字能做到三声轮用,《秋柳四首》单句末字能做到两声轮用,《九日同如水登高,时定甫欲北上》单句末字能做到两声轮用并有三声轮用的,《山行杂诗四首》能做到两声轮用还有一声到底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王渔洋 赵执信 七律 组诗
下载PDF
王志信《桃花红杏花白》作品中的声乐演唱及情绪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萍萍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第10期126-128,139,共4页
王志信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是在原始山西民歌曲调基础上创编的佳作,是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经典曲目,其以演唱处理为核心的二度创作既把握了地方风格,又体现了新时代特色。通过探析可知,王志信《桃花红杏花白》在声乐演唱处理上具有... 王志信新编民歌《桃花红杏花白》是在原始山西民歌曲调基础上创编的佳作,是当代民族声乐演唱的经典曲目,其以演唱处理为核心的二度创作既把握了地方风格,又体现了新时代特色。通过探析可知,王志信《桃花红杏花白》在声乐演唱处理上具有原民歌主题与新式曲调融合、地方语言与音乐语言平衡、控制演唱技巧来表达歌曲主题的特点;在情绪表达上,《桃花红杏花白》通过结构的层次递进、旋律的幅度伸展等表达歌曲情绪、抒发歌曲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志信 声乐 《桃花红杏花白》
下载PDF
论赵执信的诗学理论及创作实践
11
作者 王淙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0期126-128,共3页
赵执信是清初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王渔洋的“神韵说”持着不同的见解。提出:诗之中要有人在;诗之外要有事在;文以意为主,以语言为役;艺术风格应“从其所近”,自由选择;奖掖后进,必须选拔真才,不能借此结成宗派。赵执信在自己的诗歌创作... 赵执信是清初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王渔洋的“神韵说”持着不同的见解。提出:诗之中要有人在;诗之外要有事在;文以意为主,以语言为役;艺术风格应“从其所近”,自由选择;奖掖后进,必须选拔真才,不能借此结成宗派。赵执信在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充分运用、实施这些独树一帜的诗学理论、成为崇尚真意、骨力铮铮的清朝诗坛“守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王渔洋 《谈龙录》 “神韵说” 诗学理论
下载PDF
王治心与福建协和大学闽文化研究
12
作者 孙雪丹 《福建史志》 2022年第4期65-70,72,共7页
近代知名学者王治心在福建协和大学任职期间组织福建文化研究会,并担任该会首任会长,确立该会的研究范围、架构、使命、宗旨等,推动了该会与《福建文化》的发展。而王治心从地域视角研究“福建理学”“福建版本”,丰富了福建史地文化和... 近代知名学者王治心在福建协和大学任职期间组织福建文化研究会,并担任该会首任会长,确立该会的研究范围、架构、使命、宗旨等,推动了该会与《福建文化》的发展。而王治心从地域视角研究“福建理学”“福建版本”,丰富了福建史地文化和物产文化的研究。王治心主持福建协和大学闽文化研究期间的学术成果,值得福建文史研究者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治心 福建协和大学 闽文化研究
下载PDF
读《谈龙录》札记三则
13
作者 陈汝洁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61-65,共5页
赵执信的《谈龙录》是清代影响较大的诗学理论著作。清代以来,众多学人对《谈龙录》一书发表过意见,其中不乏误解和曲解。如第一则"谈龙之争",系针对作诗章法问题而起,《增订河间试律矩》却误解为诗歌的"神韵"与&qu... 赵执信的《谈龙录》是清代影响较大的诗学理论著作。清代以来,众多学人对《谈龙录》一书发表过意见,其中不乏误解和曲解。如第一则"谈龙之争",系针对作诗章法问题而起,《增订河间试律矩》却误解为诗歌的"神韵"与"格律"问题;第四则"杂著"系指《居易录》,《谈龙录注释》却误注为《带经堂诗话》;第二九则"朱贪多,王爱好"一句,梁章钜、姚大荣均有曲解。今据相关文献,一一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王士禛 朱彝尊 谈龙录 居易录 札记
下载PDF
歌曲《昭君出塞》的民族风格——兼论歌坛“王志信现象”
14
作者 王坤彤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王志信的女声独唱曲《昭君出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歌词运用"言前辙"归韵、对偶句法及怀古咏史诗歌的创作手法;曲调为"板腔体"结构,采用民族调式,且在旋法及润腔上具有五声性特点,其钢琴伴奏显露出和声民族化取向... 王志信的女声独唱曲《昭君出塞》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歌词运用"言前辙"归韵、对偶句法及怀古咏史诗歌的创作手法;曲调为"板腔体"结构,采用民族调式,且在旋法及润腔上具有五声性特点,其钢琴伴奏显露出和声民族化取向;歌词的语调、节奏与旋律的走向、句法具有一致性,显示出词与曲的完美结合。王志信的民族声乐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形成了当代中国歌坛的"王志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君出塞》 民族风格 王志信 王志信现象
原文传递
王士禛与徐夜、赵执信、孔尚任交游考述
15
作者 薛润梅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103,共8页
王士禛是山东人,他与山东文人多有交游。在与王士禛有交游的众多山东文人中,徐夜、孔尚任、赵执信文学成就突出,又与王士禛彼此影响较大。在王士禛与徐夜的交游上,二人的定交时间为顺治十年的可能性较大,徐夜逊谢王士禛索稿与当时严酷... 王士禛是山东人,他与山东文人多有交游。在与王士禛有交游的众多山东文人中,徐夜、孔尚任、赵执信文学成就突出,又与王士禛彼此影响较大。在王士禛与徐夜的交游上,二人的定交时间为顺治十年的可能性较大,徐夜逊谢王士禛索稿与当时严酷的文字狱和二人诗歌观念的差异有很大关系。在王士禛与赵执信的交游上,王、赵交恶最主要的原因应不是二人诗歌理论的分歧,而是二人性格的差异。这场论争的责任主要在赵,但赵也是无心之举,赵狂傲狷介、粗疏直率的性格是造成这场矛盾的最主要根源。在王士禛与孔尚任的交游上,王士禛的两次"红桥修禊"活动,对孔尚任的文学活动和创作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孔尚任《桃花扇》的创作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士禛 山东文人 徐夜 赵执信 孔尚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