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pid increase in warm-wet compound extreme events with high health risks in southern China:Joint influence of ENSO and the Indian Ocean
1
作者 Cai-Meng LIANG Liang ZHAO +6 位作者 Shun-Wu ZHOU Xin-Yong SHEN Cun-Rui HUANG Yi-Hui DING Yan-Ju LIU Hao-Xin YAO Kai-Xing ZHOU 《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856-865,共10页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pose notable threats to the health and survival of humans,and the impact of compound extreme events involving multipl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s usually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 ...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pose notable threats to the health and survival of humans,and the impact of compound extreme events involving multiple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s usually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the impacts of individual extreme events.However,there is limited research on the compound extreme meteorological events,defined based on the extreme of health risks rather than just the extreme of meteoro-logical elements,necessitating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lying driving factors.Using daily records of emergency ambulance dispatches from selected Chinese cities,together with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data,this study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warm-wet compound extreme events with high health risks(HRWWs)that occurred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1979-2022.Results revealed that HRWWs were most prevalent in the coastal region of southern China.The annual frequency of HRWWs across China underwent a marked shift in 2014,with the rapid increase in recent years primarily contributed by the increase in summer HRWWs and advance and extension of the period of occurrence of HRWWs in summer.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changes in HRWWs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summer were primarily regulated by the EI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of the preceding winter and the springtime Indian Ocean basin-wide(IOBW)mode.El Nino and Indian Ocean warming force a reverse Walker circulation in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western Pacific,strengthening the Philippine anticyclone(PAC)in summer.This weakens convection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and enables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to extend westward over coastal areas of southern China.The resulting abnorm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auses prevailing subsidence over southern China,which is unfavorable for precipitation but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high surface temperatures.Despite reduced precipitation,water vapor flux is increased owing to strengthened southwesterlies associated with the PAC that enhance regional humidity.Consequently,a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levels rise,HRWWs occur more frequently in southern China,as evidenced since 2014.Furthe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intensification of IOBW warming to the sudden increase in HRWW occurrence over the past decade has been greater than that of EN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 risk warm-wet compound events ENSO IOBW
原文传递
21世纪新疆区域气候暖湿化趋势预估分析
2
作者 董思言 石英 +3 位作者 王朋岭 韩雪云 王慧 张太西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5期74-81,共8页
新疆未来暖湿化的预估分析可为区域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在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的结果显示,新疆地区未来2021—2100年总体呈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的“暖湿化... 新疆未来暖湿化的预估分析可为区域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提供重要的科学基础。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六阶段(CMIP6)全球气候模式在3种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SPs)下的结果显示,新疆地区未来2021—2100年总体呈气温升高、降水增加的“暖湿化”趋势,但这种变化的具体数值和空间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中SSP2-4.5情景下,相对于1995—2014年,预估2021—2040年新疆地区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2℃左右,年平均降水将增加6.8%。对极端事件的预估结果表明:新疆地区未来暖事件将增加,冷事件将减少;极端强降水事件将增多,且高排放情景下的增加更为显著。对新疆气候暖湿化趋势的预估分析,有助于对新疆地区灾害风险时空变化格局的认识,对农业方面的风险防范也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暖湿化 极端指数 预估 CMIP6
下载PDF
青藏高原降雨增加和气温升高对多年冻土水热动态贡献研究
3
作者 张明礼 雷兵兵 +3 位作者 周凤玺 侯彦东 冯微 周志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40-2152,共13页
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青藏高原气候整体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由此引发的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变化对寒区生态环境和寒区工程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目前,温度升高对多年冻土的影响机制较为明确,但降雨增加、降雨增加与气温升高共... 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驱动下,青藏高原气候整体呈现暖湿化变化趋势,由此引发的多年冻土活动层水热变化对寒区生态环境和寒区工程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目前,温度升高对多年冻土的影响机制较为明确,但降雨增加、降雨增加与气温升高共同作用下的多年冻土水热响应过程和机制尚不明确。在考虑雨水感热作用的地表能水平衡-冻土水热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对比研究气温升高、降雨增加单一作用及其共同作用对活动层水热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相比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加单一作用,暖湿化复合作用导致地表净辐射通量和蒸发潜热通量增长显著,地表感热降低更加明显,雨水感热影响较小,地表土壤热通量呈增加趋势;暖湿化复合作用下温度梯度液态水通量增长显著,基质势梯度液态水通量在浅层增幅也大于单独升温作用,但小于单一降雨增加作用,暖湿化导致暖季土壤含水率增幅小于单独降雨作用;暖湿化作用下活动层热传导通量在冷季增加显著且增幅小于单独升温作用,而液态水对流传热在暖季增加明显且增幅小于单独湿化作用;降雨增加促使土体暖季降温显著,暖湿化与单一气温升高均导致土体在冷季升温效果高于暖季;气温升高1.0℃引起多年冻土上限下移10cm,降雨增加100 mm促使上限抬升8 cm,暖湿化共同作用导致冻土上限下移6 cm;在暖湿化作用下,降雨增加对冻土降温作用较小,气温升高对冻土的升温效应仍占据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暖湿化 地表能量平衡 水热变化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西南地区冬季异常冷湿/暖干的气候背景分析
4
作者 庞轶舒 周长艳 +1 位作者 王顺久 罗玉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75,共17页
利用1981—2022年西南地区409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NOAA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西南地区冬季异常冷湿/暖干配置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区大部分冷湿/暖干是西南地区冬季频繁出现的异常气候配置。20世纪80年代... 利用1981—2022年西南地区409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NCEP/NCAR和NOAA再分析资料等,分析了西南地区冬季异常冷湿/暖干配置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全区大部分冷湿/暖干是西南地区冬季频繁出现的异常气候配置。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暖干趋势显著。对流层中高层的贝加尔湖高压强(弱)和青藏高原高压弱(强)及中低层西伯利亚高压强(弱),协同构成的准正压“北正南负”(“南正北负”)环流型,是西南地区冬季冷湿(暖干)配置的关键环流背景。秋季阿留申群岛南侧、赤道东太平洋南侧和北侧,以及澳大利亚西南侧4个关键区的海温是上述异常环流型的关键前兆信号。阿留申群岛南侧海温偏高(低)可使秋、冬季亚速尔高压持续增强扩大(减弱缩小),然后通过罗斯贝波东传增强(减弱)下游贝加尔湖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赤道东太平洋南侧和北侧的海温偏低(高),可共同促使东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低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场偏低(高),激发正(负)异常罗斯贝波源并东传减弱(增强)青藏高原高压;澳大利亚西南侧海温偏高(低),有利于高空越赤道偏南(北)风加强,进而增强(减弱)中东急流,导致青藏高原高压偏弱(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冬季 冷湿/暖干气候配置 气候背景 青藏高原高压 贝加尔湖高压
下载PDF
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增强东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与重要环境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强 杨金虎 +14 位作者 马鹏里 岳平 于海鹏 杨泽粟 王朋岭 段欣妤 刘晓云 朱飙 张红丽 卢国阳 王有恒 刘卫平 林婧婧 刘丽伟 闫昕旸 《干旱气象》 2023年第3期351-358,共8页
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汽来源匮乏,干旱是其主要气候特征。近年来随着区域降水的不断增加,中国西北暖湿化问题引起国际及国内相关领域科学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揭示中国西北气候暖湿化增强东扩特征与形成机制及其重要环... 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汽来源匮乏,干旱是其主要气候特征。近年来随着区域降水的不断增加,中国西北暖湿化问题引起国际及国内相关领域科学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揭示中国西北气候暖湿化增强东扩特征与形成机制及其重要环境效应,科学回应社会关切,研究团队利用多源融合数据,从多尺度、多维度对中国西北暖湿化问题开展全面深入研究,发现了西北湿化趋势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增强特征,且湿化正在向东扩展,本世纪内西北仍维持暖湿趋势,明确了西北陆面蒸散对气候变暖具有特殊的负反馈机制,揭示了西北湿化趋势受多因子综合驱动机制;评估了西北暖湿化对区域生态环境、水资源、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及其互馈效应;提出了应对西北暖湿化的技术对策,形成了“西北地区气候暖湿化增强东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与重要环境影响”系列研究成果。基于研究的重大决策咨询报告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发挥了重要决策支撑,成果也受到国际学界广泛关注,并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湿化 增强东扩 形成机制 环境影响 西北地区
下载PDF
一场突发性局地大暴雨触发作用的分析和探讨
6
作者 王婷婷 姚凯 +3 位作者 朱文剑 张同 岳元 刘海峰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3-651,共9页
利用多种非常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并结合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2日长春市区的一场突发性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结果发现,低层或高层冷中心、暖湿气流和冷池出流三者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是该过程两段... 利用多种非常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并结合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9年6月2日长春市区的一场突发性局地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结果发现,低层或高层冷中心、暖湿气流和冷池出流三者之间不同的相互作用是该过程两段不同强度降水产生的根本原因:第一时段降水较强,并伴有强雷电和冰雹,700 hPa附近较弱冷中心在低层偏南风急流作用下北移至长春站北部并叠加在高层强冷中心之下,其下沉气流在边界层顶附近受该处降水形成的冷池和冷锋后部冷平流阻挡向南回流,冷池出流强度增强并在长春站附近迫使强暖湿气流抬升,长春站上空层结不稳定性加强,当上游对流云团东移至该地时强烈发展,回波强度超过60 dBZ,后向传播作用形成东西向线状对流,列车效应显著;第二时段降水相对较弱,仅伴有雷电,长春上空中低层仍为暖平流控制,高层冷空气继续加强并南压,其下沉气流在边界层顶附近受低层急流作用向北辐散,冷平流较强并与第一阶段强降水产生的冷池出流(较弱冷平流)在长春站附近辐合,迫使其低层相对较暖的气团抬升,700 hPa以下转为垂直上升运动,对流云团移至该处再次发展并与周围对流云团合并形成线状对流群,但两支辐合气流均为冷平流,近地面层缺少热力条件配合,不利于上升气流加强和维持,强度不超过55 dBZ且质心较低,维持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大暴雨 高层冷中心 低层冷中心 暖湿气流 冷池出流
下载PDF
日尺度下水热因子变化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产力的影响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马扶林 刘小伟 +5 位作者 朵莹 于宗恺 张强 温仲明 彭长辉 郭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719-3728,共10页
温度和降水变化显著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和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作为草地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体现,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和降水变化十分敏感。探究高寒草原生产力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寒草地系统功能变化... 温度和降水变化显著影响高寒生态系统植被生长和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作为草地系统功能强弱的重要体现,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和降水变化十分敏感。探究高寒草原生产力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高寒草地系统功能变化意义重大。前期研究大都从年或季节尺度探究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特征,缺乏更精细时间尺度的关联分析。本研究基于1997—2020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原长期植被观测数据及相应气候资料,应用简单线性回归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探究了研究区草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对日尺度温度和降水变化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近24 a来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别以0.03℃/a和4.36 mm/a的速率显著升高;(2)近24 a来研究区草地生产力显著升高(增幅为5.24 g m^(-2)a^(-1)),且与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日尺度分析表明,不同阶段温度和降水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不同,其中5—8月和9—10月的温度及5—7月和9—11月的降水是影响研究区草地生产力的气候因子关键作用期,尤以生长季温度(5—8月)和降水(5—7月)变化影响更高,这表明生长季气候变化是该高寒草地生产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之,本研究指出近24 a生长季温度和降水量显著增加对高寒草原生产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这意味着青藏高原暖湿化对高寒草原生态系统功能(草地生产力)影响不仅依赖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幅度,同时亦与温度和降水变化的方向和是否同步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暖湿化 地上净初级生产力 生长季 高寒草原
下载PDF
近50年广东春运期间气温和降水协同变化的气候特征
8
作者 汪明圣 胡娅敏 +2 位作者 胡婷 董少柔 赵亮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41,共12页
根据近50年(1971—2020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NOAA海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广东春运期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从气温降水协同变化的角度切入划分了气候异常类型,并... 根据近50年(1971—2020年)广东省86个气象站的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数据和NOAA海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广东春运期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从气温降水协同变化的角度切入划分了气候异常类型,并对比分析了其异常成因。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广东省春运期间平均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珠江三角洲和粤东地区最明显。而降水日数则表现出显著减少趋势,粤西北、粤东和粤西沿海最明显。气温和降水协同变化的异常年(冷湿(4年)、冷干(6年)和暖干(11年))共有21年,占全部年份的42%。冷湿年和冷干年,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都表现出经向环流特征,西伯利亚高压偏强,有利于冷空气活跃南下。不同的是冷湿年东亚西部地区“北高南低”,低纬度地区“东高西低”,对应的冷空气路径为中、西路,有利于水汽输送;而冷干年东亚东部地区“北高南低”,低纬度地区一致偏低,对应的冷空气路径偏东,不利于水汽输送。另外,冷湿年前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偏暖,呈现ElNiño状态,受其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大偏强,西太暖池偏冷,在菲律宾海区域激发出一个反气旋性环流,有利于西南水汽输送到广东地区,降水偏多;而冷干年则相反。暖干年,东亚中高纬表现出“北低南高”的纬向环流分布,东亚大槽和西伯利亚高压偏弱,不利于冷空气的生成和南下,广东上空受反气旋式环流控制,辐散下沉,温高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春运 协同变化 气候特征 冷湿 冷干 暖干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陆地干湿变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亚萍 王帅 +2 位作者 丁婧祎 赵文武 尹嘉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486,共12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水循环加剧,出现了大气变干与植被变绿等陆地干湿变化趋势的解耦现象,旱区面积变化也存在争议。为回答上述问题,在梳理常见干湿指标变化趋势与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指标变化方向对其进行归类,然后从机理角度解析影... 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水循环加剧,出现了大气变干与植被变绿等陆地干湿变化趋势的解耦现象,旱区面积变化也存在争议。为回答上述问题,在梳理常见干湿指标变化趋势与驱动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指标变化方向对其进行归类,然后从机理角度解析影响不同指标趋势耦合或解耦的关键要素,并提出未来干湿变化研究展望。结果表明,气候变化背景下,饱和水汽压差、干燥度指数和土壤水分指标显著变干,植被绿度和生产力显著变湿(增加),降水、径流、陆地水储量和其他复合指标区域分异明显、但整体趋势不显著。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气温升高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不同指标趋势分异的重要因素,不同指标的趋势分异也解释了旱区面积评估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中应开展干湿变化的综合评估,其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关注大气-生态-水文多维度评估;2)解析自然与人类双重压力下,不同维度要素间的关联、互馈过程,及其对系统干湿演变的促进、限制与调节作用;3)重视干湿演变程中的极端灾害事件和空间上以旱区为代表的气候变化敏感性区域;4)构建以脆弱性评估与适应性治理为核心的气候变化应对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全球变暖 干湿演变 大气-土壤-径流-植被多维度评估 旱区
下载PDF
西北气候暖湿化的农业经济影响评估:以宁夏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慧 刘杰 +1 位作者 王丽 唐智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3-304,共12页
以宁夏农业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气候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在阐述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经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评估了1991—2020年历史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宁夏农业经济产值的差异化影响,进而预估了SSP... 以宁夏农业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气候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在阐述气候变化影响农业经济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定量评估了1991—2020年历史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宁夏农业经济产值的差异化影响,进而预估了SSP3-RCP8.5和SSP2-RCP6.0情景下2041—2070年和2071—2100年气候暖湿化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和降水均非线性影响农业经济产值,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抑制农业经济增长,极端高温与重旱未能形成“热旱”复合型灾害影响;SSP2-RCP6.0发展路径可以大幅减缓SSP3-RCP8.5路径下未来升温的潜在负面影响。评估结果揭示了西北气候暖湿化对农业经济的复杂影响,有助于为区域最佳适应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农业经济 暖湿化 宁夏
下载PDF
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原则与治疗策略
11
作者 何婷 刘伟 +1 位作者 孙天骏 申传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672-1677,共6页
吸入性损伤是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率大大增加。既往在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对于一些新的循证学证据及诊疗措施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文以笔者团队多年临... 吸入性损伤是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合并吸入性损伤的危重烧伤患者死亡率大大增加。既往在吸入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对于一些新的循证学证据及诊疗措施的认识仍十分有限。本文以笔者团队多年临床救治经验为基础,讨论了新的诊断原则(联合、全面、动态、专科诊断)、气道损伤深度分级理论与新的治疗策略[如常压高浓度氧疗、温-湿型呼吸过滤器及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湿化气道、护理方式、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等],总结了针对吸入性损伤诊断和治疗的新的综合方案以及循证学证据。吸入性损伤的救治是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诊疗,深入探讨诊疗的新原则与新策略对于提高救治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吸入性损伤 温-湿型呼吸过滤器 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仪 体外膜肺氧合
下载PDF
青藏高原暖湿复合事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智高 文雯 +3 位作者 史红人 刘亚彬 谭光丽 吕杨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3年第4期48-55,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显著的暖湿化,了解该区域暖、湿及暖湿复合事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1961—2019年青藏高原134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利用百分位阈值、遥感生态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地区经历了显著的暖湿化,了解该区域暖、湿及暖湿复合事件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1961—2019年青藏高原134个气象站观测数据,利用百分位阈值、遥感生态指数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近60 a暖事件、湿事件和暖湿复合事件的时空变化以及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961—2019年青藏高原暖事件总体表现出“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趋势,而湿事件、暖湿复合事件总体呈极显著的上升趋势。从空间分布看,暖事件在南部发生频次较高,湿事件在东部和南部发生频次较高,而暖湿复合事件在东北部发生频次较高。从时间变化看,暖事件、暖湿复合事件在南部呈减少趋势而在北部呈增多趋势,湿事件在整个高原范围内总体呈增加趋势。(2)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质量呈显著的“东南高而西北低”的空间格局,北部和西部显著改善而西北部有退化趋势。(3)青藏高原暖事件、湿事件和暖湿复合事件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表现为正相关,其中南部呈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中部和北部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暖、湿及暖湿复合事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高度的海拔依赖性,这三者与生态环境质量在中海拔地区(2500~4000 m)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湿复合事件 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质量 海拔高度
下载PDF
气候暖湿化及其对陇东冬小麦生产的影响
13
作者 郭海英 张谋草 +3 位作者 周忠文 祁鸿雁 秦乐 张俊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5期127-131,共5页
运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9年冬小麦试验观测及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39年气候暖湿化趋势及对陇东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9年陇东年平均气温以0.0644℃/a趋势持续升高,春季气温升高最明显,冬季次之。1995... 运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9年冬小麦试验观测及同步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39年气候暖湿化趋势及对陇东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9年陇东年平均气温以0.0644℃/a趋势持续升高,春季气温升高最明显,冬季次之。1995年以来,陇东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暖湿化特征明显。暖湿化对陇东冬小麦生产产生了比较显著的影响:(1)播种期推迟,成熟期提前,全生育期和越冬期缩短,但生长季生长天数并没有明显缩短。(2)营养生长阶段显著缩短,生殖生长阶段显著延长,对产量形成十分有利。(3)水分利用率,产量、千粒重、籽粒数、主要发育期干物重等产量构成要素增加趋势明显,不孕小穗率、越冬死亡率等显著降低,尤其1995年以来,气候产量增加趋势明显。(4)气候暖湿化有效降低了干旱和晚霜冻危害,使冬小麦种植边界北扩,高产适生品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暖湿化 陇东 冬小麦 影响
原文传递
中药披肩联合温针灸在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娟 魏玲 +2 位作者 马依兰 朱梦娟 吕妮妮 《中国临床护理》 2023年第10期627-630,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披肩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就诊于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的6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温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披肩联合温针灸治疗,... 目的探讨中药披肩联合温针灸治疗风寒湿型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就诊于郑州中医骨伤病医院的60例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温针灸治疗,试验组采用中药披肩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肩部疼痛情况、肩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Z=-2.045,P=0.041),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4.892,P<0.001),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4.531,P<0.001)。结论中药披肩联合温针灸能有效缓解风寒湿型肩周炎患者疼痛症状,并能明显改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披肩 温针灸 风寒湿型 肩周炎 疼痛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李青教授“从饮治汗”临证经验
15
作者 陈熙文 蒋艳荣 李青(指导)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第24期109-111,共3页
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多以阴阳分治为总的治则治法。李青教授认为汗证病因多属人体气化功能失常所致,且汗证同饮证共属津液病范畴,脾虚则饮停,饮停则气滞,故提出“从饮治汗”兼顾机体气化功能的辨证思维。强调脾虚湿困类汗证,... 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多以阴阳分治为总的治则治法。李青教授认为汗证病因多属人体气化功能失常所致,且汗证同饮证共属津液病范畴,脾虚则饮停,饮停则气滞,故提出“从饮治汗”兼顾机体气化功能的辨证思维。强调脾虚湿困类汗证,可从化饮以治汗,气行则饮行的思路入手。遵燥湿健脾,温阳化气的原则施治,临床疗效尤甚,期以此拓展临床治疗汗证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证 从饮治汗 燥湿健脾 温阳化气
下载PDF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被引量:917
16
作者 施雅风 沈永平 +4 位作者 李栋梁 张国威 丁永建 胡汝骥 康尔泗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由于全球显著变暖和水循环加快 ,使得中国西北主要是新疆地区于 1 987年气候发生突然变化 ,随着温度上升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 ,洪水灾害也迅猛增加 ,同时 ,植被有所改善 ,沙尘暴日数锐减 ,... 由于全球显著变暖和水循环加快 ,使得中国西北主要是新疆地区于 1 987年气候发生突然变化 ,随着温度上升 ,降水量、冰川消融量和径流量连续多年增加 ,内陆湖泊水位显著上升 ,洪水灾害也迅猛增加 ,同时 ,植被有所改善 ,沙尘暴日数锐减 ,从而改变了 1 9世纪末期至 2 0世纪 70年代的变暖变干趋势。以降水量增加超过蒸发量增加所导致的径流量增长及湖泊水位上升作为气候向暖湿转型的主要标准 ,西北地区目前的气候变化可分为 3个区域 ,即 1 )显著转型区 ;2 )轻度转型区 ;3)未转型区。作者初步认为 ,西北气候向暖湿转型可能是世纪性的 ,预期西北东部在 2 1世纪上半期也会向暖湿转变 ,但预测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气候变化 暖干气候 暖湿气候 气候转型 西北地区 气温 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 被引量:335
17
作者 李栋梁 魏丽 +5 位作者 蔡英 张存杰 冯建英 杨青 袁玉江 董安祥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42,共8页
利用西北地区建站至 2 0 0 0年常规气象观测站资料及美国NCEP/NCAR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 ,分析了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的特点 ,揭示了西北地区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几十年气候变化趋势作了初步估计 .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中国 西北地区 气象观测站 大气降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近40a来气候、水文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92
18
作者 王顺德 王彦国 +2 位作者 王进 毛炜峄 沈永平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5-320,共6页
塔里木河流域平原地区在近 10a明显变暖 ,较明显的增湿出现在近 2 0a,大部分平原地区近10a反而略有变干的迹象 ;2 0世纪 90年代是流域山区近 4 0a来最暖阶段 ,在天山南麓中西部山区和帕米尔高原一带 90年代增湿幅度大 ,西昆仑山北坡一带... 塔里木河流域平原地区在近 10a明显变暖 ,较明显的增湿出现在近 2 0a,大部分平原地区近10a反而略有变干的迹象 ;2 0世纪 90年代是流域山区近 4 0a来最暖阶段 ,在天山南麓中西部山区和帕米尔高原一带 90年代增湿幅度大 ,西昆仑山北坡一带近 2 0a降水变化很小 .塔里木河流域 4条源流出山口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2 2 4 9× 10 8m3 ( 195 7— 1999年 ) ,年代际尺度上 ,5 0— 80年代基本接近多年平均值 ,而 90年代由于受山区增暖变湿影响 ,4条源流径流量达 2 4 1 9× 10 8m3 ,增幅 7 6 % .由于源流区人类活动的影响和粗放型农业 ,补给塔里木河源流条数减少 ,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区间耗水量严重 ,中下游水量来水量在近 4 0a中持续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流域 气候变化 水文变化 径流量 人类活动 粗放型农业 生态环境 降水变化
下载PDF
新疆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变的信号及影响 被引量:209
19
作者 胡汝骥 姜逢清 +1 位作者 王亚俊 樊自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4-200,共7页
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水循环加快 ,尤其干旱区水循环加快更加明显 ,降水和蒸发增加。自 19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 ,新疆呈现出了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趋势 ,气候环境基本处于暖干状态之下。 1987年起新疆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 ,尤以... 目前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水循环加快 ,尤其干旱区水循环加快更加明显 ,降水和蒸发增加。自 19世纪末小冰期结束以来 ,新疆呈现出了与全球一致的变暖趋势 ,气候环境基本处于暖干状态之下。 1987年起新疆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 ,尤以天山西部地区为强劲。降水量、雪冰消融量和河川径流量连续增加至今日 ,导致平原湖泊水位持续上升 ,面积逐年扩大 ,早己干涸的湖盆也出现生机。与此同时 ,洪水灾害连年发生 ,而且越来越凶猛 ,不断出现百年 ,以至千年的洪峰。此间 ,植被环境改善 ,绿洲春色盎然 ,沙漠化止步 ,沙尘暴锐减。这种气候转变前景如何 ,应该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新疆以至大西北的经济发展、水利建设、洪旱灾害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改善等。因而必须加强监测与研究 ,尽早做出正确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气候转变 信号 暖干气候 暖湿气候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6
20
作者 戴升 申红艳 +2 位作者 李林 王振宇 肖建设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1-220,共10页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等1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水文、植被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柴达木盆地出现了以气温上升、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沙尘暴日数减少、潜... 利用1961-2010年柴达木盆地格尔木等10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及水文、植被等资料,研究了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柴达木盆地出现了以气温上升、降水量和径流量增加、沙尘暴日数减少、潜在蒸散量下降、湖泊水位显著上升和植被覆盖率增加为主要特征的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事实;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高空水汽不断增加和黑碳气溶胶浓度增加是柴达木盆地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主要气候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转型 暖干 暖湿 气温 柴达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