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大豆品种与酒用高粱间作的产量性状分析
1
作者 王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4期27-28,共2页
文章研究了安豆10、渝豆11号、黔豆7号、黔豆10号、油春1204等5个不同大豆品种与酒用高粱间作的产量性状,发现黔豆7号产量最高,单产119.72 kg/0.067 hm^(2)。其次油春1 204单产达114.45 kg/0.067 hm^(2),再次是黔豆10号单产106.9 kg/0.0... 文章研究了安豆10、渝豆11号、黔豆7号、黔豆10号、油春1204等5个不同大豆品种与酒用高粱间作的产量性状,发现黔豆7号产量最高,单产119.72 kg/0.067 hm^(2)。其次油春1 204单产达114.45 kg/0.067 hm^(2),再次是黔豆10号单产106.9 kg/0.067 hm^(2),最后是渝豆11号和安豆10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品比试验 不同大豆品种 百粒质量 穗粒数 产量
下载PDF
玉米新选自交系穗粒重和百粒重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石明亮 洪德林 +4 位作者 薛林 胡加如 黄小兰 江建华 郭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2,共7页
利用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玉米3个自交系S1、S3和S7组配的2个组合S1×S3和S3×S7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玉米穗粒重和百粒重性状的遗传分... 利用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玉米3个自交系S1、S3和S7组配的2个组合S1×S3和S3×S7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玉米穗粒重和百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粒重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百粒重性状在S1×S3组合中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在S3×S7组合中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自交系S3在穗粒重性状上含有比S7或S1效应大的主基因,可用于改良江苏省主推品种苏玉19的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重 百粒重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下载PDF
高水肥土壤小麦前氮后移对其生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发魁 马平民 +1 位作者 徐林 杨晓光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1998年第3期3-7,14,共6页
连续3年多点试验表明,在土壤基础肥力较高的条件下,适当减少拔节以前的氮肥用量,一般不会影响成穗数;在雌雄蕊分化至药隔期追施氮肥并配合浇水,不仅不会加重倒伏和青干,而且可以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分蘖成穗率,成穗整齐,不... 连续3年多点试验表明,在土壤基础肥力较高的条件下,适当减少拔节以前的氮肥用量,一般不会影响成穗数;在雌雄蕊分化至药隔期追施氮肥并配合浇水,不仅不会加重倒伏和青干,而且可以显著改善群体质量,提高分蘖成穗率,成穗整齐,不贪青晚熟,穗粒重和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前氮后移 群体质量 穗粒重 产量 土壤肥力
下载PDF
高产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成东梅 彭涛 +4 位作者 高燕 赵伟峰 司清林 张庆社 于金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11798-11799,共2页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 [目的]为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12个高产冬小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植条件下小麦旗叶与穗粒重及构成因子的关系。[结果]12个供试品种的旗叶长、宽和面积与穗粒重、穗粒数均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其中旗叶宽、面积与穗粒数达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正相关,穗粒数对穗粒重的作用大于千粒重,穗粒数与千粒重呈负相关关系。旗叶长、宽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均为负值,旗叶面积对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的直接影响最大,旗叶宽的间接影响大于旗叶长的间接影响。[结论]旗叶面积是影响穗粒重及其构成因子的重要因素。穗粒数对穗粒重的贡献最大,在育种中提高穗粒数应注意选择旗叶的宽与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叶 穗粒重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大麦产量构成模型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薇 刘铁梅 +2 位作者 孔德艳 汤亮 曹卫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6-402,共7页
通过产量构成法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大麦产量模拟模型.以南京、昆明、武汉3个地区各试验处理中不同大麦品种最适条件下的产量因素为基础,建立了最适条件下每株穗数相对值、每穗粒数相对值、千粒重相对值与累积光合有效辐射... 通过产量构成法构建了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大麦产量模拟模型.以南京、昆明、武汉3个地区各试验处理中不同大麦品种最适条件下的产量因素为基础,建立了最适条件下每株穗数相对值、每穗粒数相对值、千粒重相对值与累积光合有效辐射的回归方程,构建了实际条件下的不同大麦品种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与这三者在最适条件下的潜在值和实际条件下的水肥丰缺因子等变量的函数关系.模型较为全面地考虑了大麦品种生长发育的内外因素,内因主要体现为品种遗传特性(潜在的每株穗数、潜在的每穗粒数、潜在的千粒重和灌浆期因子),外因包括光合有效辐射和水肥丰缺因子.运用武汉、昆明、扬州3个地区不同品种、不同播期的田间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测试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大麦产量构成因子及理论产量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值与观测值吻合度高,每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误差(RE)绝对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96%、1.88%和1.67%,对这三者及理论产量的模拟值和观测值进行y=x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在0.9464~0.9987,相关性显著,说明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产量 每株穗数 每穗粒数 粒重 模拟模型
下载PDF
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穗部发育和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璇 王瑞丽 +4 位作者 周伟 方保停 郑宏远 张艳林 詹克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3-380,共8页
利用2010-04-12—04-14的自然低温条件,选用36个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和近年来审定的品种,探讨了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穗部发育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对小麦穗部发育和粒重有较大影响.与春季低温危害较轻相比,危害严重的总小穗数平均减... 利用2010-04-12—04-14的自然低温条件,选用36个河南省大面积推广和近年来审定的品种,探讨了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穗部发育和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对小麦穗部发育和粒重有较大影响.与春季低温危害较轻相比,危害严重的总小穗数平均减少0.98个,不育小穗数增加3.32个,小穗不育率增加17.86个百分点,基部小花数降低8.42个,基部小花结实率降低5.90个百分点,穗粒数降低16.01个,千粒重降低2.55g,这些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影响程度因品种不同有较大差异.不同受害程度下多数穗部性状差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季低温 小穗数 小花数 穗粒数 千粒重
下载PDF
喷施稀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何友昭 汪建飞 +3 位作者 淦五二 赵贵文 陈世龙 陶善壮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4-56,共3页
在小麦拔节期进行了喷施稀土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稀土能显著增加小麦穗粒数和产量,对千粒重影响则不明显;小麦产量与喷施稀土浓度之间呈二次曲线相关,当稀土浓度为00416%时,理论上小麦可获最高产量2665kg/667... 在小麦拔节期进行了喷施稀土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稀土能显著增加小麦穗粒数和产量,对千粒重影响则不明显;小麦产量与喷施稀土浓度之间呈二次曲线相关,当稀土浓度为00416%时,理论上小麦可获最高产量2665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穗粒数 千粒重 小麦产量
下载PDF
利用各世代小区平均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在玉米数量性状遗传分析上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明道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6期513-519,共7页
本文根据作者在参考文献[3]所提出的利用各世代小区平均数估计遗传参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玉米穗粒重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本次试验中,可用加性-显性-二基因互作模型来描述玉米穗粒重的遗传特性;其加性效应[d]、加性效... 本文根据作者在参考文献[3]所提出的利用各世代小区平均数估计遗传参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对玉米穗粒重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本次试验中,可用加性-显性-二基因互作模型来描述玉米穗粒重的遗传特性;其加性效应[d]、加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的互作[j]在α=0.01水平上显著,显性效应[h]、显性效应与显性效应的互作[l]在α=0.10水平上显著,加性效应与加性效应的互作[i]不显著;[d]与[h]的差异在α=0.10水平上不显著,但([d]+[h])与([i]+[j]+[l])在α=0.05水平上显著;(2)与利用6个世代平均数相比,利用8个世代小区平均数的加权最小二乘法既节约、又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数量性状 遗传分析 遗传效应
下载PDF
北京地区八十年代高产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翟凤林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89年第3期50-56,共7页
作者通过对北京地区八十年代超标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发现新品种产量潜力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一穗粒重,而亩穗数则有减少趋势。这表明,北京地区的小麦育种正在朝着中间型—大穗型方向发展。一穗粒重的增加大部分品种是由... 作者通过对北京地区八十年代超标小麦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发现新品种产量潜力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提高了一穗粒重,而亩穗数则有减少趋势。这表明,北京地区的小麦育种正在朝着中间型—大穗型方向发展。一穗粒重的增加大部分品种是由于提高了千粒重,而目前北京地区最高产小麦品种北农2号除了粒重有所增加外,主要是由于增加了一穗粒数。作者认为,同时进行千粒重和一穗粒数的综合选择,是提高一穗粒重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在保证足够亩穗数前提下侧重攻一穗粒重”的育种方向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选择 协调增长 一穗粒重 超标品种
下载PDF
重穗型组合的增产潜力及其选育初探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永生 彭懿紫 +2 位作者 李永青 黎志方 韦政 《广西农学报》 1996年第3期10-13,共4页
近年来,重穗型组合很受群众欢迎,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本文从杂交稻组合方面分析了重穗型组合的增产潜力及提出今后选育重穗型组合的一些设想和做法。
关键词 重穗型组合 杂交水稻 每穗重量 增产潜力
下载PDF
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紧凑型玉米品种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万星 刘永忠 +4 位作者 曹晋军 靳鲲鹏 杜圆圆 王红兰 赵文媛 《河北农业科学》 2012年第9期7-10,共4页
以19个密植型玉米品种为试材,在0.6 m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研究了常规肥料水平(中等肥力)60 000株/hm2密度处理与高肥力水平为75000株/hm2密度处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中等肥力60000株/hm2密度时19个玉米品种平均穗长18.3 c... 以19个密植型玉米品种为试材,在0.6 m规范种植行距条件下,研究了常规肥料水平(中等肥力)60 000株/hm2密度处理与高肥力水平为75000株/hm2密度处理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中等肥力60000株/hm2密度时19个玉米品种平均穗长18.3 cm、穗粒数532粒、百粒重35.5 g、产量10 884 kg/hm2,分别较高肥力75000株/hm2密度处理提高了15.8%、16.9%、4.4%和2.4%。在规范化种植行距0.6 m条件下,紧凑型玉米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且常规施肥量可以满足玉米生产所需的养分,玉米品种的生产力能够得到充分表达,在该区继续增施肥料和提高种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不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玉米 规范种植行距 百粒重 穗粒数 产量 生产力
下载PDF
气象条件和栽培因素对高产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孙本普 李萌 +1 位作者 刘锋 李秀云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29,共9页
研究了不同年份的温、光、水对高产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探明了影响小麦冻害、最高群体及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主要气象因子与次要因子;提出了最佳播期、适期上限、适期下限播种的冬前主茎叶龄数;确定了冬前不同主茎叶龄数与播种期、... 研究了不同年份的温、光、水对高产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探明了影响小麦冻害、最高群体及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主要气象因子与次要因子;提出了最佳播期、适期上限、适期下限播种的冬前主茎叶龄数;确定了冬前不同主茎叶龄数与播种期、播种量的关系;明确了在中、上等土壤肥力条件下公顷产量为7 500.0~9 000.0 kg的施肥量,氮肥基施、冬前和拔节期追施的比例;制定了冬前肥水的积温指标和拔节肥水的生物学指标。研究成果可作为黄淮海地区小麦高产栽培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条件 栽培因素 高产小麦 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主茎叶龄
下载PDF
寒地粳稻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洪亮 孙玉友 +5 位作者 侯国强 程杜娟 刘春光 徐德海 王丽 时新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对138份寒地粳稻材料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非直接构成因素株高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0.32**和0.25**),株高和穗长均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0.49**和0.45**),而穗长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0.20*)。... 对138份寒地粳稻材料的产量及其主要构成性状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非直接构成因素株高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0.32**和0.25**),株高和穗长均与穗粒数呈显著正相关(0.49**和0.45**),而穗长与结实率呈显著负相关(-0.20*)。在产量直接构成因素互作分析中,除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互作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外(-0.71**),其余任意两者或三者互作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穗数×穗粒数×结实率三者互作对产量影响最大(0.87**),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者互作对产量的影响次之(-0.71**),在各因素对产量性状的互作影响中穗数和穗粒数两者发挥出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结实率,千粒重影响作用最小。通径分析也表明穗数和穗粒数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数值明显高于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数值(分别为3.3929、3.5379和1.8900、2.5511,以高产型品种为例),说明穗数和穗粒数是寒地粳稻产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综合所述,充分协调好穗数和穗粒数的矛盾关系是寒地粳稻获得高产的基础,同时应兼顾结实率和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在高产类型品种中,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作用有明显的提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地粳稻 穗数×穗粒数×结实率 互作 产量 通径分析
下载PDF
Activity of Corn Silk at Different Days after Silk Emergence
14
作者 liangfa wang jinhua yao +4 位作者 jinkui zhang sujuan zhang ruiqian lu zikuan zhu shoulin zhang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12期2212-2215,2218,共5页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silk activity of two corn cultivars Xundan 518 and Yongyou 618 after silk emergence. Artificial pollination was conducted at different days after silk emergence, a...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changes in silk activity of two corn cultivars Xundan 518 and Yongyou 618 after silk emergence. Artificial pollination was conducted at different days after silk emergence, and the ear length, ear diameter,barren tip length, 100-grain weight,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grain weight per ear were measured at harves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delay of pollination, the number and weight of grains per ear increased at first, peaked at D2 to D4, and decreased subsequently; ear diameter and 100-grain weight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grain number per ear and grain weight per ear were most closely correlated. Rapid silk extrusion and long-lasting silk activity proved that the two corn cultivars Xundan 518 and Yongyou 618 are tolerant to high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ity of corn silk Artificial pollination 100-Grain weight Grain number per ear Grain weight per ear
下载PDF
8个玉米新选自交系的单穗粒重配合力分析
15
作者 张燕 陈波 胡丹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1-12,共2页
利用自选的8个玉米自交系与3个杂交组合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成24个杂交组合,对玉米单穗粒重在不同杂交组合中的配合力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416具有较高利用潜力,可能配制出强优势的组合。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单穗粒重 配合力
下载PDF
玉米局部密度与单株穗重的相关分析
16
作者 王雪征 李伟 庞建周 《河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1期61-65,共5页
玉米精播智能设备特点是株行距控制较普通播机更为精准,但精准度提高后,成本随之增加。为控制设备成本,对单株穗重与平均局部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随机选取田间小区测量了局部密度和单株穗重,以Vb控制excel对各单株不同半径圆内平均... 玉米精播智能设备特点是株行距控制较普通播机更为精准,但精准度提高后,成本随之增加。为控制设备成本,对单株穗重与平均局部密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随机选取田间小区测量了局部密度和单株穗重,以Vb控制excel对各单株不同半径圆内平均局部密度与单株穗重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总体密度均匀的情况下,半径从5 cm增加到100 cm过程中,局部密度存在2个高峰,其位置分别对应平均株距和平均行距;局部平均密度与单株穗重的相关系数(r)在半径20 cm内相关不显著;于半径25 cm附近和50-100 cm区段,r表现至少2段低谷,r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认为,在制订智能化农机设计策略时,只需要控制总体密度和漏播、播深,不必刻意考虑精密的株距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局部密度 单株穗重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红 唐明凤 +1 位作者 喻凤 罗培高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12期93-97,共5页
旗叶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光合器官,探明旗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试的35个品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旨在探明各时期旗叶对小麦穗长、千粒重、穗粒... 旗叶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光合器官,探明旗叶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对小麦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2008-2009年参加四川省小麦区试的35个品系为研究材料,通过在抽穗后不同时期去除旗叶,旨在探明各时期旗叶对小麦穗长、千粒重、穗粒数和小穗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抽穗期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最大,其千粒重减少14.7%,抽穗后7 d和抽穗后21 d去除旗叶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大,分别降低13.9%,14.1%;而对穗长、穗粒数和小穗数影响较小;不同时期去除旗叶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同,且不同品系间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旗叶 穗粒数 千粒重 穗长 小穗数
下载PDF
玉米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23
18
作者 高学曾 王忠孝 +2 位作者 许金芳 罗瑶年 刘玉敬 《山东农业科学》 1989年第2期4-7,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穗粒数与千粒重比较,前者是一项易变的因素,并对产量的影响更大些.抽丝到抽丝后14天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而抽丝到抽丝后24天中改善营养对千粒重较重要,加强抽丝到抽丝后24天的管理可增加产量.育种上可以把粒重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穗粒数与千粒重比较,前者是一项易变的因素,并对产量的影响更大些.抽丝到抽丝后14天是决定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而抽丝到抽丝后24天中改善营养对千粒重较重要,加强抽丝到抽丝后24天的管理可增加产量.育种上可以把粒重较高、穗粒数稳定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粒数 千粒重 产量
下载PDF
疏剪不同穗位小穗对小麦籽粒结实和粒重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万代 杨青华 +1 位作者 王德勤 王永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673-677,共5页
1997~1998年在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以中大穗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材料,设计了去除不同穗位小穗的试验。结果表明,去除不同穗位小穗对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不同,去除顶端小穗的粒数下降较多,穗粒重最低;去除基部小穗对结实粒数... 1997~1998年在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展览中心以中大穗小麦品种温麦6号为材料,设计了去除不同穗位小穗的试验。结果表明,去除不同穗位小穗对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不同,去除顶端小穗的粒数下降较多,穗粒重最低;去除基部小穗对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较小,穗粒数和粒重下降较少;去除中部小穗对结实粒数影响较大,穗粒数最少,其穗粒重因剩余籽粒单粒重增加而得到一定程度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去除小穗 穗粒数 穗粒重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吉玉龙 孙轩 +3 位作者 张如养 王继东 宋伟 赵久然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利用同群优良自交系京2416对京92进行遗传改良,探究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为选育高产的优良自交系奠定基础。【方法】以京92及229份改良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X群自交系京724、京464和京MC01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 【目的】利用同群优良自交系京2416对京92进行遗传改良,探究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为选育高产的优良自交系奠定基础。【方法】以京92及229份改良自交系为试验材料,以X群自交系京724、京464和京MC01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690个杂交组合,分析京92单穗粒重的改良效果。【结果】229份改良自交系与京92在单穗粒重上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71份改良自交系单穗粒重高于京92;有80份改良自交系与京724组配组合的单穗粒重超高亲优势高于京92;有152份改良自交系与京464组配组合的单穗粒重超高亲优势高于京92;有111份改良自交系与京MC01组配组合的单穗粒重超高亲优势高于京92。【结论】通过同群优良自交系京2416的改良,获得单穗粒重比原自交系京92显著提升且与X群自交系京724、京464和京MC01的单穗粒重杂种优势都优于京92的9份改良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京92 单穗粒重 杂种优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