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lator's Ident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Wenxin Diaolong
1
作者 Su Lingyun Hu Zuoyou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2-290,共9页
In the article Owen’s and Yang Guobin’s English versions of Wenxin Diaolong are compa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translator’s identity.Owen is a translator of A-merican origin while Yang Guobin is of Chinese orig... In the article Owen’s and Yang Guobin’s English versions of Wenxin Diaolong are compa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translator’s identity.Owen is a translator of A-merican origin while Yang Guobin is of Chinese origin.Their multiple identity as a reader,author,creator and cultural communicator differs much from each other,which produces important influences upon the selection of the strategy of translation.Owen prefers foreignizing translation while Yang favors domesticating translation.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Wenxin Diaolong provides much value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翻译 传播者 创造者 起源 中国 读者 归化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的外显化策略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胡作友 卢玉香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本文基于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文心雕龙》宇文所安译本和施友忠译本的外显化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通过提取威氏拼音和词汇、句法层面的参数发现:两个英译本总体呈现外显化特征,主要体现在译文的语言及诗学形式、词句意... 本文基于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对《文心雕龙》宇文所安译本和施友忠译本的外显化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通过提取威氏拼音和词汇、句法层面的参数发现:两个英译本总体呈现外显化特征,主要体现在译文的语言及诗学形式、词句意义和文化语境等方面,背后的非文本原因可归于翻译意图、文化立场和意识形态等因素。两位译者的外显化翻译使译文指涉更加明确,语境更加清晰,意义更易理解,原著的文论思想、美学精神和文化内涵得到充分阐释。外显化翻译在信息补偿、话语建构和文论互动方面具有一定价值,表明其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指导性翻译策略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外显化 宇文所安 施友忠
下载PDF
《文心雕龙》英译中的读者意识——以宇文所安英译本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胡作友 曹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8,96,共8页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的贴近意识、思想交流的贴心意识、表达习惯的贴合意识、服务读者的体贴意识。得益于读者意识,宇文所安充分履行了译者的职责,妥善处理了译者、作者和读者的三方关系,促进了《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中国文论要走向世界,译者的翻译能力是前提与基础,而读者意识是确保译者翻译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思想保证。读者意识有助于译文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有利于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的进一步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译者 读者 读者意识 跨文化对话 宇文所安
下载PDF
黄侃在北京大学如何讲授《文心雕龙》——对《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考原》一文论证前提的思考
4
作者 李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2-21,共10页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考原》一文以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对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征引为前提,判断黄侃在北大“词章学”课堂讲授《文心雕龙》的篇目内容以及授课讲义的编撰情况。由于这一前提并不可靠,故所得结论亦难令人信服。其...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考原》一文以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对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的征引为前提,判断黄侃在北大“词章学”课堂讲授《文心雕龙》的篇目内容以及授课讲义的编撰情况。由于这一前提并不可靠,故所得结论亦难令人信服。其实,范文澜撰写《讲疏》时已拥有黄侃讲授《文心雕龙》的全部讲义,而“词章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文章作法为主,并非无所不包。黄侃在北大讲授《文心雕龙》有前后期之分,前期主要是在“词章学”课堂讲授创作论部分的篇目,后期则在“中国文学概论”课堂重点讲授总论部分的篇目,至于文体论几篇,通常作为讲授创作论和总论时的例证,贯穿于前后期,用以配合串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北京大学 词章学 文学概论 讲义
下载PDF
《文心雕龙》格式塔意象翻译研究——以施友忠英译本为例
5
作者 胡作友 孙晓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23,共12页
《文心雕龙》格式塔意象在构建和传达文学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来源于作者认知世界中的意义载体或心理映射,与英文格式塔意象存在着巨大差异。如何再造译文格式塔意象是译者无法推卸的责任。施友忠分别采用等效移用、变异增益、... 《文心雕龙》格式塔意象在构建和传达文学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来源于作者认知世界中的意义载体或心理映射,与英文格式塔意象存在着巨大差异。如何再造译文格式塔意象是译者无法推卸的责任。施友忠分别采用等效移用、变异增益、融通新创的翻译策略建构译文格式塔意象,而支撑这些翻译策略的是译者认知、读者认知和混合认知三种翻译路径。三种翻译路径作为文论逻辑建构的网络节点,充当了认知开关的按钮,激发了读者关于意象的语义联想,疏通了读者关于文论思想的解读通道,拓展了译文可理解和接受的空间,也为《文心雕龙》在异域文化语境的传播与接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式塔意象 翻译策略 认知路径 语义联想 《文心雕龙》 施友忠
下载PDF
“以兵为喻”与《文心雕龙》批评话语的生成
6
作者 赵忠富 《语文学刊》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以兵为喻”是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与批评范式。军事理论与文艺理论间的相似性、相通性,奠定了文艺理论批评“以兵为喻”的学理基础。古代思想家、理论家文武兼修、道器并进的知识结构,为文艺理论批评“以... 在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批评史上,“以兵为喻”是一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与批评范式。军事理论与文艺理论间的相似性、相通性,奠定了文艺理论批评“以兵为喻”的学理基础。古代思想家、理论家文武兼修、道器并进的知识结构,为文艺理论批评“以兵为喻”提供了丰富的话语资源。《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在“以兵为喻”范式的运用上,无论是取譬的广度、阐释的深度,抑或使用的频率,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举凡兵形、兵势、兵器,以及阵法、士气等军事元素,皆被刘勰援以论文。“以兵为喻”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话语生成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象喻批评 “以兵为喻”
下载PDF
如乐之和:《文心雕龙》的“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
7
作者 赵忠富 王聪 《唐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注重节奏、崇尚和谐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审美追求,它往往通过“以乐舞为喻”的象喻批评范式来呈现。华夏民族诗乐舞合一的艺术传统,是“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学理依据。春秋以讫魏晋礼乐崩坏所带来的诗乐舞分殊,则为“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提供了必要的逻辑前提。《文心雕龙》作为古代文学理论象喻批评的典范之作,对于“以乐舞为喻”批评范式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刘勰取譬乐舞以论文,打破了艺术门类之间固有的藩篱,实现了不同知识域的经验互通与话语共享,大大拓展了文学批评的言说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象喻 批评范式 以乐舞为喻
下载PDF
近十年来《文心雕龙》海外传播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吴景鸿 张克锋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文心雕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古代文学理论著作,近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文心雕龙》在海外传播情况的研究,是《文心雕龙》研究的方向之一。利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将近十年来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文心雕龙》海外传... 《文心雕龙》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古代文学理论著作,近几十年来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对《文心雕龙》在海外传播情况的研究,是《文心雕龙》研究的方向之一。利用可视化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将近十年来中国知网收录的有关《文心雕龙》海外传播研究的论文进行分析,可总结出以下特点:一是翻译主要以英语译本为主,其他语种的译本很少,且存在局限;二是近五年的研究以探究、发扬“中国性、世界性”为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海外传播 翻译 CITESPACE
下载PDF
在江河湖海之间——论《文心雕龙》中的“水意象”批评
9
作者 王雷 耿占春 《德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意象批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批评方法,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亦是大量地借助意象来完成理论的建立,尤其注重对于“水意象”的叙述,故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意象”批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中的“水意象”批评在接续...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意象批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批评方法,在《文心雕龙》中,刘勰亦是大量地借助意象来完成理论的建立,尤其注重对于“水意象”的叙述,故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水意象”批评理论体系。《文心雕龙》中的“水意象”批评在接续着“比兴”传统的同时,通过“象”的连接又形成一种“情”本体的诗学建构,并且将“情”与“水”结合成为一种隐喻性的象征结构,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概念。因此,刘勰通过建立“水意象”批评的方法,形成了更为具体的美学意义上的理论创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情” 境界 “水意象”批评
下载PDF
《文心雕龙》“吊”之辨体
10
作者 胡馨馨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吊文与哀辞、诔文和祭文同属哀祭类文体,这4种文体在文体功能、语言形式以及施用对象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作为独立的文体,吊文与哀辞、诔文和祭文在起源演变、书写内容及应用范围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这4... 吊文与哀辞、诔文和祭文同属哀祭类文体,这4种文体在文体功能、语言形式以及施用对象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但作为独立的文体,吊文与哀辞、诔文和祭文在起源演变、书写内容及应用范围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差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将这4种文体放在同篇或相邻篇目中进行论述,体现了他的文体分类标准。辨析《文心雕龙》的吊文、哀辞、诔文与祭文,有助于辨明以上4种文体异同,从而全面了解吊文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文 哀辞 诔文 祭文 《文心雕龙》
下载PDF
宇文所安《文心雕龙》英译补偿布局
11
作者 胡作友 钟莎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55-164,共10页
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两种文化间呈现完全重叠、部分重叠和文化空缺等现象。源语文化的特殊文化因子虽包含目的语读者所追寻的异域性价值,但它们使翻译变得困难重重,处理不当便会阻碍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对特殊文化因子的处理需要译者采... 翻译与文化密不可分,两种文化间呈现完全重叠、部分重叠和文化空缺等现象。源语文化的特殊文化因子虽包含目的语读者所追寻的异域性价值,但它们使翻译变得困难重重,处理不当便会阻碍文化的沟通与交流。对特殊文化因子的处理需要译者采取措施实行文化补偿。宇文所安在翻译《文心雕龙》时创新性地采用了整体布局和局部整合相结合的方式对译文进行文化补偿,即在整体上建构“整体概述+译文+文本阐释+文末注释集”的独特布局,局部上使用“杂合化翻译”,创造语言、文化和文学景观,以实现译文的自我补偿。整体与局部协同创新,共同发力,较好地实现了对源语文化的有效补偿。这种独特的翻译模式为中国典籍外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有利于推动异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英译 宇文所安 文化差异 文化补偿 特殊文化因子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建构——从《文心雕龙》英译谈起
12
作者 胡作友 张兰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85-92,共8页
《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说明要想与西方文论进行平等对话,必须要拥有话语权,中国需要有一套自己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然而体系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化的适应性转换;二是对... 《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成功译介说明要想与西方文论进行平等对话,必须要拥有话语权,中国需要有一套自己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然而体系建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中国古代文论进行现代化的适应性转换;二是对西方文论进行本土化改造;三是秉持文化自信的理念,积极推动中国文论走出去;四是立足中国现实,扎根本土实践,让中国文论为中国文学实践服务,以文学实践为根本,防止文学理论与文学实践的脱节。中国当代文论必须进行话语重建,走从文本到实践再到理论生成的正确路线。中国需要充分发挥文论建设的主体性,既要古为今用,又要洋为中用,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推陈出新,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论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英译 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古代文论 西方文论 文学实践
下载PDF
《文心雕龙·丽辞》“四对”内涵研究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文潇 《语文学刊》 2023年第5期11-18,共8页
《文心雕龙·丽辞》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研究对偶的开山之作,包孕广大,影响深远。其中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四对”的内涵,古今学者持见多不一。通观各家观点,所谓言对,有采用经史子传成句为对偶等六种解释;所谓事对,有用事之... 《文心雕龙·丽辞》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研究对偶的开山之作,包孕广大,影响深远。其中言对、事对、正对、反对等“四对”的内涵,古今学者持见多不一。通观各家观点,所谓言对,有采用经史子传成句为对偶等六种解释;所谓事对,有用事之对偶等四种解释;所谓正对,有合掌等八种解释;所谓反对,有非合掌等七种解释。诸家主张,各有利弊,考之《丽辞》篇的本意:言对当为不用事的对偶;事对当为用事的对偶;正对,当指句中无相反意义字词的对偶,反对,当指句中,尤其是重要节奏点上,有相反意义字词的对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丽辞 四对 内涵
下载PDF
《文心雕龙》“汉来杂文”指称考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秦铭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4-152,共9页
《文心雕龙·杂文》篇末提到的“汉来杂文”,涉及了四种汉代以来出现过的不同的“杂文”观。“典诰誓问”是先秦古老文体,在汉代以来已经失去生命力,在《文心雕龙》中附入《史传》和《诸子》。“览略篇章”与一般的文体有明显的性... 《文心雕龙·杂文》篇末提到的“汉来杂文”,涉及了四种汉代以来出现过的不同的“杂文”观。“典诰誓问”是先秦古老文体,在汉代以来已经失去生命力,在《文心雕龙》中附入《史传》和《诸子》。“览略篇章”与一般的文体有明显的性质差别,属于类文体,附入《附会》和《练字》。“曲操弄引”指琴曲歌辞,是琴曲的陪衬,附入《乐府》。“吟讽谣咏”泛指富于情采的诗赋,在西汉被视为小道,《文心雕龙》附入《明诗》《乐府》和《诠赋》。它们都是曾被边缘化的文体。正确认识《文心雕龙》所称“汉来杂文”,对于我们理解汉代至南朝齐的文体价值观念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汉来杂文” 文体价值
下载PDF
通变与通-变:《文心雕龙·通变》篇观念阐释
15
作者 殷兰心 殷学国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8期106-109,122,共5页
《文心雕龙》“通变”说与《易·系辞传》“通变”观的关系,关乎对“通变”说的内涵理解和评价问题。文章史视域中的“通变”展现为宗经与“酌于新声”的矛盾,背后则体现了文章演化的历史悖论:文化的昌明基于时代的文化需求动力,而... 《文心雕龙》“通变”说与《易·系辞传》“通变”观的关系,关乎对“通变”说的内涵理解和评价问题。文章史视域中的“通变”展现为宗经与“酌于新声”的矛盾,背后则体现了文章演化的历史悖论:文化的昌明基于时代的文化需求动力,而文章制作需要“酌于新声”、合于时宜才能通变可久;然“酌于新声”、合于时宜则易导致讹变流弊的倾向。文章制作要达乎时宜;“时”体现了时代需要,“宜”体现了理之当然——既包括基于对文章规则的认同而自觉遵循的规范,又蕴含着主体的审美理想。《文心雕龙》“通变”说的历史维度和“时宜”追求,涉及到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代的转换和价值创造问题,而其所主张的“通变”意识,以构建主体的精神能力为朝向,为上述问题在实践之域的解决提供了人格担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学雕龙》 通变 求似
下载PDF
«文心雕龙»对温峤文学形象的发覆
16
作者 杨泽斌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7-40,共4页
温峤在杂剧«温太真玉镜台»中近乎丑角的行径与史载形象颇为不同,几近轻诋.以此为原点,不难发现温峤在文学视域下的形象多与“玉镜台”一事相关,又因作者创作观念的不同而呈现出错杂模糊的面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 温峤在杂剧«温太真玉镜台»中近乎丑角的行径与史载形象颇为不同,几近轻诋.以此为原点,不难发现温峤在文学视域下的形象多与“玉镜台”一事相关,又因作者创作观念的不同而呈现出错杂模糊的面貌.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多次论及温峤,其评价既多且高,可分为“循理而清通”“恳恻于费役”“以文清故引入中书”三类,不仅对应了刘勰思想中的“才气”“德行”和“文用”三个标准,亦可视为对温峤文学形象的一种发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峤 «文心雕龙» 才气 德行 文用
下载PDF
《文心雕龙·原道》篇之义蕴探微
17
作者 侯光耀 兰祥苹 《语文学刊》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历来对《原道》篇中“道”的内涵的解读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仅仅将之归于一家之说的见解都是有失片面的。结合《文心雕龙》全书去细究刘勰的思想,其所说之“道”应更近于魏晋玄学兴起以来所形成的融合儒道于一家的新“易... 历来对《原道》篇中“道”的内涵的解读呈现出一种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但仅仅将之归于一家之说的见解都是有失片面的。结合《文心雕龙》全书去细究刘勰的思想,其所说之“道”应更近于魏晋玄学兴起以来所形成的融合儒道于一家的新“易”学。从文与道的关系看,刘勰主张文源于道、文道并重,这有别于重道轻文的“文以载道”说;从背景和目的看,刘勰主张原道,既是为了矫正当时绮靡的形式主义文风,也有着满足特定时期皇权政治需要的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原道 内涵
下载PDF
《文心雕龙》的元符号观
18
作者 于化龙 《符号与传媒》 2023年第1期92-106,共15页
元符号是“符号之符号”或“再现之再现”。使用元符号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在人类世界中普遍存在,但是在部分情况下,元符号性可能更加明显。元符号性陡升,既会推动符号增值,亦会抹除原初意义,然而其结果都往往是符号与事物相分离,符号... 元符号是“符号之符号”或“再现之再现”。使用元符号是人类所独有的能力,在人类世界中普遍存在,但是在部分情况下,元符号性可能更加明显。元符号性陡升,既会推动符号增值,亦会抹除原初意义,然而其结果都往往是符号与事物相分离,符号自身推动符号演进。南朝文章即是如此,为了超越前人成就,南朝文人推崇形式创新,有意凸显古今差异,在事实上呈示出高度的元符号性。这种特征虽携带一定的价值,但是亦遭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与质疑。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便拒斥这种元符号化,并提出了另一种近似无限衍义的元符号观,显示出追溯原初意义,稳步推进符号升级的符号学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文章 《文心雕龙》 元符号
下载PDF
语境,参与人和充分性——《文心雕龙》宇文所安和杨国斌英译本评析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作友 陈萍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104,326,共10页
作为一种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理论,翻译目的论一般多应用于非文学翻译,而对于是否适用文学翻译的问题,则众说纷纭。一种意见认为,翻译目的论过度重视翻译的目的性,所以不适合文学翻译。为了验证这种观点,将文学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框... 作为一种实用性和针对性很强的理论,翻译目的论一般多应用于非文学翻译,而对于是否适用文学翻译的问题,则众说纷纭。一种意见认为,翻译目的论过度重视翻译的目的性,所以不适合文学翻译。为了验证这种观点,将文学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语境条件、参与人和充分性三方面对比《文心雕龙》的两个英译本,得出两个结论:第一,翻译目的不同,译者采用的翻译的方法会有显著差异;第二,目的语所处的语境条件,参与人,比如发起人、译本受众和译者以及译本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会制约译者所要采取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分析说明,译者在保证充分性的前提下,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是达成翻译目的的有效手段。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的目的与方法具有阐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 文心雕龙 语境条件 参与人 充分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