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haping a Peace Process for the Gulf: An Indian Initiative to Realise the Ideas of Westphalia
1
作者 Talmiz Ahmad 《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2019年第4期568-591,I0006,共25页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ideas thrown up by the Peace of Westphalia could be implemented through a peace process shaped and led by India at the head of a modern-day‘Third Party’of like-minded nations–China,Japa...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he ideas thrown up by the Peace of Westphalia could be implemented through a peace process shaped and led by India at the head of a modern-day‘Third Party’of like-minded nations–China,Japan and South Korea–which have an abiding interest in West Asian peace and stability.There is little doubt that the Peace of Westphalia offers a number of‘instruments,methods and ideas’to address the ongoing conflicts in West Asia by reconcil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principal Islamic states in competition–Saudi Arabia and Iran.As has been shown,with diplomatic effort exerted by the quartette–India,China,Japan and South Korea–it is possible to promote confidence-building measures between them and even to satisfactorily address the ongoing conflicts in Syria and Yemen.As at Westphalia,the presence of several regional players did complicate the negotiations,but they were accommodated in the regional settlement,even though some of them had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the peace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rty Years’War Peace of westphalia the Persian Gulf Saudi Arabia Iran peace initiative
下载PDF
当前国际体系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简军波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5期35-41,共7页
学术界对当前国际体系的描述大体不外乎单极体系、多极体系、多极化趋势、多行为体体系或所谓"一超多强",然而这些概括未免流于简单化。本文认为:当前国际体系现状并非可以用单个体系可以概括,而是表现为多元共存,这些体系包... 学术界对当前国际体系的描述大体不外乎单极体系、多极体系、多极化趋势、多行为体体系或所谓"一超多强",然而这些概括未免流于简单化。本文认为:当前国际体系现状并非可以用单个体系可以概括,而是表现为多元共存,这些体系包括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霸权体系和帝国体系。而且,每个体系基于自身发展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国际社会的前途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当前多元体系间的竞争和每个体系自身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体系 多元共存 威斯持伐利亚体系 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霸权体系 帝国体系
下载PDF
冲破威斯特伐利亚围墙?——从欧洲联盟看现代国际关系的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姚勤华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19,共5页
欧洲一体化创造了新的国际行为体,国际体系中的单位既可以是个体性的国家,也可以是若干个国家合营主权的国家集。欧洲联盟使得传统国家间关系发生了变化,动摇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基石,主权原则的逻辑演绎不只是相互敌对和相互竞争的国... 欧洲一体化创造了新的国际行为体,国际体系中的单位既可以是个体性的国家,也可以是若干个国家合营主权的国家集。欧洲联盟使得传统国家间关系发生了变化,动摇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基石,主权原则的逻辑演绎不只是相互敌对和相互竞争的国家间关系,还可以是相互为友的国家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欧洲联盟 国际关系
下载PDF
论三十年战争中欧洲各国国家利益意识的觉醒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宇蓝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5-177,共3页
欧洲三十年战争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战争中以法国为代表的各王权国家主权意识和国家利益意识普遍增强,战后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对利益的划分也集中体现了战争国的国家利益。
关键词 欧洲国家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国家利益
下载PDF
论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郑广永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28-34,共7页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既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遭到了一些国家的怀疑,甚至是歪曲。有些人认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推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我们对此既要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既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也遭到了一些国家的怀疑,甚至是歪曲。有些人认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推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我们对此既要向世界充分表达中国的诚意和善意,也要作出合理的解释。中国不是要推翻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而是要维护其核心价值。三百多年来的国际体系本质上是资本逻辑的体现。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已经摆脱了资本的逻辑。中国的国家性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资本逻辑 国家性质
下载PDF
没有自由的自治——解读德国《高校自治法》兼论德国高等教育政策 被引量:4
6
作者 俞可 《复旦教育论坛》 2007年第6期58-66,共9页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去年颁布的《高校自治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通过对德国当今高等教育与科研的现状梳理及其相关政策的分析,对此法进行深入解读。作者认为,高校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组织,即学术共同体,其自治的特殊性以...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去年颁布的《高校自治法》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通过对德国当今高等教育与科研的现状梳理及其相关政策的分析,对此法进行深入解读。作者认为,高校作为一类特殊的社会组织,即学术共同体,其自治的特殊性以联邦德国《基本法》所规制的"学术自由、科研自由、教学自由"为表征。上述三大自由是高校成员社会化的根本要素。任何以牺牲这些要素的高校自治诉求最终只能是一场泡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高等教育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高校自治 学术自由 社会化要素 新公共经营
下载PDF
跨境经济合作区多层级治理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忠龙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2-135,共4页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化进程和跨国经济活动的兴起,使得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的主权准则受到争议。"一带一路"倡议或是中国目前参与建立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区治理仅仅涉及民商事务管辖权,并不涉及国际公法的管... 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化进程和跨国经济活动的兴起,使得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的主权准则受到争议。"一带一路"倡议或是中国目前参与建立的"跨境经济合作区",合作区治理仅仅涉及民商事务管辖权,并不涉及国际公法的管辖权。跨境经济合作区内各类法律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风险和功能相互交叉嵌入,形成多层级治理结构关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团等不同利益群体均可以通过相应途径参与治理,实现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利益协调和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经济合作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体系 多层级治理
下载PDF
反规范的正义之思——以弗雷泽全球化世界中的正义观为视角
8
作者 张芈卡 《科学.经济.社会》 2015年第4期19-21,共3页
时代变迁消解正义话语的规范逻辑框架,弗雷泽指明当今的正义话语呈现反规范转向,集中围绕正义的本质、主体和决策程序三个节点形成争论,映射出先前占霸权地位的威斯特伐利亚逻辑框架的去稳定化。依据所有人受制约原则,弗雷泽构建规范一... 时代变迁消解正义话语的规范逻辑框架,弗雷泽指明当今的正义话语呈现反规范转向,集中围绕正义的本质、主体和决策程序三个节点形成争论,映射出先前占霸权地位的威斯特伐利亚逻辑框架的去稳定化。依据所有人受制约原则,弗雷泽构建规范一元论(参与平等)与多维社会存在论(再分配、承认和代表权)结合的后威斯特伐利亚民主正义理论,为争取社会主义阵地提供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 威斯特伐利亚 全球化 反规范
下载PDF
Peace Theories & Quest for Peace: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9
作者 James C.Hsiung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20年第10期419-425,共7页
Out of the plethora of peace theories,two stand out in particular:(a)the Kantian democratic theory of peace,which argues that peace depends on a league of democracies,and(b)the liberal economic theory of peace,that a ... Out of the plethora of peace theories,two stand out in particular:(a)the Kantian democratic theory of peace,which argues that peace depends on a league of democracies,and(b)the liberal economic theory of peace,that a free,open world market conduces to peace.In this essay,concrete examples are cited that would raise doubt on the validity of these theories.It then proceeds to examine whether culture would make a difference on the incidence of war.In this light,the Westphalian system of states is compared with the historical Chinese“tribute system”qua an inherent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One distinct difference is found in the much lower incidence of wars in the latter system,as David Kang’s study identified that in 5 centuries(1368-1841)the Chinese tribute system had only two interstate wars within its circle of members,not counting the wars initiated by external,ex-regional Western powers.And,the religious wars that plagued the West were never found in the Chinese tribute system.In search of an answer to this almost incredible record of low incidence of war,this essay finds that the Confucian culture,with its emphasis on harmony and harmonization of opposites,in contradistinction to the teachings on conflict in Abrahamic cultures,seems to hold the key to an answer.If so,culture,rather than institutions(such as democracies,open world market,etc.)deserves to be seriously considered as a relevant factor contributing to peace.Most importantly,culture as such can be taught and disseminated,including through the classroo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ocratic Peace long peace Liberal Economic Theory of Peace clash v.harmonization CIVILIZATIONS CULTURES geoeconomics westphalia System SiniticTribute System
下载PDF
威斯特伐利亚国家体系之理论化:国际关系从绝对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向 被引量:7
10
作者 贝诺.特士科 李清敏 孙兴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38,共22页
文章以现代早期国际关系为例证,以有争议的财产关系为中心,为地缘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和转型提供一条新的理论化路径。则目前各种范式的国际关系理论有一种共识,即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视为现代国际关系法典化的标志。本文则探讨17... 文章以现代早期国际关系为例证,以有争议的财产关系为中心,为地缘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和转型提供一条新的理论化路径。则目前各种范式的国际关系理论有一种共识,即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视为现代国际关系法典化的标志。本文则探讨17、18世纪欧洲地缘政治在何种程度上依然与独具特色的前现代经验保持联系。依照现实主义或建构主义的理论前提无法理解这一点。相反,本文的理论观点是王朝主权的专有权与个性化特征是建立在前资本主义产权关系之上的。王朝政治逐渐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型,形成了以竞争性地缘政治积累为基础的冲突与合作的具体模式。伴随着第一个现代国家———英格兰的崛起,国际现代性出现关键性的转折。随着英格兰在17世纪建立了资本主义农业土地所有制并实现了国家转型,英国在1688年之后,开始在长时段的地缘政治综合与社会不平衡发展的条件下重塑国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势 资本主义 王朝统治 英格兰 法国 国际关系理论 马克思主义 现代主权 政治积累 威斯特伐利亚
下载PDF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形成和特征——兼谈欧洲统一性内涵的近代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国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5-99,共5页
欧洲今天走向联合,有着古代中世纪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因缘”。近代欧洲虽然一直处在民族国家的“分裂”之中,却没有中断和抹杀欧洲文明的统一性。欧洲一直存续着统一的伦理原则和法理原则的内涵,近代欧洲国际社会的形成是这种统一性的... 欧洲今天走向联合,有着古代中世纪文明统一性的“历史因缘”。近代欧洲虽然一直处在民族国家的“分裂”之中,却没有中断和抹杀欧洲文明的统一性。欧洲一直存续着统一的伦理原则和法理原则的内涵,近代欧洲国际社会的形成是这种统一性的表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维也纳体系的特征具体反映了欧洲统一性的近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形成和特征 欧洲统一性内涵 近代化
下载PDF
秩序的改变:论西方民族主义的兴起与传播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晋斐 买玉华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2期57-62,共6页
民族国家是当今世界格局构成形式的主流,而民族国家又是由不同民族构成的。欧洲民族国家建立的标志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从那一刻开始,西方世界的秩序不再由神权、教权主导,新兴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文章通过对民... 民族国家是当今世界格局构成形式的主流,而民族国家又是由不同民族构成的。欧洲民族国家建立的标志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订,从那一刻开始,西方世界的秩序不再由神权、教权主导,新兴的民族国家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文章通过对民族主义的兴起和传播过程以及手段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民族主义作为民族国家的主要思想基础是如何使民族国家成为当今世界国家构成主流形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民族主义 民族国家
下载PDF
浅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大贡献 被引量:2
13
作者 姚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73-75,共3页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所形成的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回顾近代历史的基础上,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威斯特伐利...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作为欧洲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第一个多边条约,是世界近代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其所形成的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在回顾近代历史的基础上,从国际关系角度出发着重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国际发展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国际发展 贡献
下载PDF
从两个和约看近代早期德国宗教的自由平等原则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宗一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35-40,共6页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近代早期德国两个著名和平条约,为调解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关系均制定了有关宗教自由和宗教平等的原则,但是二者在表述上存有较大差异。前者在宗教自由平等之原则上规定不甚明确,后者则...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近代早期德国两个著名和平条约,为调解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关系均制定了有关宗教自由和宗教平等的原则,但是二者在表述上存有较大差异。前者在宗教自由平等之原则上规定不甚明确,后者则更加具体、精确和丰富,因而各自对社会的意义也就有所不同,尤其是后者为近代早期德国宗教的长久和平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早期德国 《威斯特法利亚和约》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宗教自由 宗教平等
下载PDF
中国的“天下观”与西方的世界秩序观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丹忱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5,共8页
"天下观"形成于先秦,它是中国古代的世界秩序观,其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包容非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中国传统对外思想表达了一种"一"与"和"的原则化理念... "天下观"形成于先秦,它是中国古代的世界秩序观,其最高理想是天下大同,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了包容非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向心力。中国传统对外思想表达了一种"一"与"和"的原则化理念。封贡体系中的天朝与朝贡国不是现代国际关系意义上平等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也绝非殖民体系下的殖民关系。这一秩序在近代以前数千年中的主要特征是和平互利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建立了作为现代国际关系之特征的民族国家分立的标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之后,由列强主导又建立了各种体系,在这一系列世界秩序建立之前都是一场场堪称人类浩劫的大规模战争。西方先行世界其他文明一步,实现了其文化的现代化,提炼出自身优秀的文化价值观,而后挟工业文明之威,完成了世界性传播,并据此构建了世界秩序。作为世界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中华文明,其文化当然具有贡献世界优秀价值观的潜力。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实现其现代性转换的前提下贡献于世界,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观 天朝封贡体系 主权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世界秩序观
下载PDF
帝国法与近代早期德国的宗教关系(1517—1648)
16
作者 高宗一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4-91,共8页
为调解德国宗教改革时期(1517—1648)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纷争,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律层面上通过了多项决议,尤其是《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威斯特法利亚和约》,主要表现在宗教合法化、自由化甚至中立化等方面。帝国从中表现出了日渐清晰... 为调解德国宗教改革时期(1517—1648)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纷争,神圣罗马帝国在法律层面上通过了多项决议,尤其是《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威斯特法利亚和约》,主要表现在宗教合法化、自由化甚至中立化等方面。帝国从中表现出了日渐清晰的政治理性原则,直至完全抛弃了宗教因素的影响,确保了近代早期德国宗教关系的和平稳定。帝国调解宗教之争,实质上是对世俗领地格局的调整。帝国政治在此过程中日益世俗化和宪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德国 帝国法 威斯特法利亚和约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下载PDF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7
作者 王海艳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84-86,91,共4页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它是欧洲中世纪各种矛盾的集体清算,而17世纪分裂的德国则成为了国际矛盾的焦点。1648年战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重新划定了欧洲各国的边界,有利于欧洲的和平和安定,... 三十年战争(1618—1648)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它是欧洲中世纪各种矛盾的集体清算,而17世纪分裂的德国则成为了国际矛盾的焦点。1648年战后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重新划定了欧洲各国的边界,有利于欧洲的和平和安定,形成了以国家主权原则为基础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个体系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有学者提出要超越这个体系的束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国际格局 国家主权
下载PDF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的人权保障
18
作者 王艳丽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9X期19-19,共1页
十七世纪上半叶,欧洲世界爆发了一系列宗教、政治和军事冲突,即"三十年战争",战后各国签署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作为国际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对国际法中的人权保障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人权保障 宗教信仰自由 战俘保护
下载PDF
阿拉伯国家“主权”观念的历史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19
作者 陈丽蓉 《中东研究》 2021年第1期88-110,263,共24页
"主权"概念在欧洲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形成,并伴随欧洲殖民扩张而扩展至阿拉伯世界。在殖民国家刻意制造的"一族多国"架构下,诸阿拉伯"次民族国家"长期未能就主权及其实践形成共同理解,提出了多种... "主权"概念在欧洲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形成,并伴随欧洲殖民扩张而扩展至阿拉伯世界。在殖民国家刻意制造的"一族多国"架构下,诸阿拉伯"次民族国家"长期未能就主权及其实践形成共同理解,提出了多种竞争性主权观念。其中以哈希姆家族"王国主权论"和纳赛尔"民族主权论"的影响最大。经过长期争论和实践,威斯特伐利亚主权成为阿拉伯国家行为准则。阿拉伯剧变以来,阿拉伯国家"主权"观念出现新的变化,即利用"人权"观念突破"国家主权"。国家形成的特殊历史背景是阿拉伯国家具有不同"主权"观念的首要原因,国家力量的变化是推动阿拉伯国家"主权"观念演变的主要动力,而西方提出的"人权高于主权"等新主权理论则为西方国家及部分阿拉伯国家干涉他国内政提供了借口、加剧了阿拉伯世界动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国家 主权 威斯特伐利亚主权 地区秩序
下载PDF
试论全球化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生存能力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亚玲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96,共8页
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的发展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继续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适当调整以延续其生命力,是当前国际关系乃至于政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探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初始逻辑出发,全面分析了该体系的宽... 全球化与相互依赖的发展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继续生存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并适当调整以延续其生命力,是当前国际关系乃至于政治学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探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初始逻辑出发,全面分析了该体系的宽容、自由放任以及自我超越的逻辑,并与现实对立面相比较。本文认为,该体系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当前国际关系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对其初始逻辑的回归,而非超越。要全面、充分地实现这些逻辑,仍需将低政治领域广泛存在的宽容"外溢"至高政治领域,通过寻求实现资源稀缺的和平解决方式实现其自由放任逻辑,推动全球治理由等级制向网络化方向转变、保证自我超越逻辑的首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生存能力 宽容与不容异己 自由放任与资源短缺 自我超越与自我保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