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在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病灶检测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琪明 祁良 +2 位作者 顾敏岚 李俊华 郑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目的 评估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活动性病灶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181例,患者除行常规扫描MRI方案外,均行相... 目的 评估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活动性病灶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确诊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181例,患者除行常规扫描MRI方案外,均行相同的全身磁共振扫描方案,扫描序列主要包括全身冠状位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成像序列(WB-DWI)。两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分别独立分析冠状位STIR序列图像及冠状位DWI序列反转图像,对特定关节解剖区域是否受累进行诊断分析(受累主要表现为STIR图像上的高信号及DWI反转图像上扩散受限的低信号区域),评估部位主要包括颈椎、胸椎、腰椎、胸骨、肩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髋关节、坐骨、耻骨、骶髂关节,并计算各部位的受累情况及病灶的检出数,采用Mann-Whitney检验分析两种序列对不同解剖部位的病灶检出情况。结果所有181例AS患者中,有129例患者在上述不同解剖区域检测出活动性病灶,检出数最高的是胸椎(WB-DWI检出526处,STIR检出384处),其次为腰椎(WB-DWI序列检出183处,STIR序列检出115处),坐骨受累检出病灶数最少(WB-DWI序列检出10处,STIR序列检出7处)。WB-DWI序列在胸椎、胸骨及胸锁关节的病灶检出数较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BDWI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全身活动性病灶的检出中较全身冠状位STIR序列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较好的替代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活动性病灶 全身磁共振成像 全身弥散加权序列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患者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特点及对TACE术后残余病灶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陈海琳 杨涛 周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69-77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灶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特点及其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94例,均接受TACE术治疗。使用双源CT机扫描和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记录感兴趣区血容...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LC)病灶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特点及其评估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残余病灶的价值。方法2021年1月~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PLC患者94例,均接受TACE术治疗。使用双源CT机扫描和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记录感兴趣区血容量(BV)、开始增强时间(TTS)、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ALP)、门静脉灌注量(PVP)和肝灌注指数(HPI)。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T全肝灌注成像参数评估残余病灶的价值。结果术前,59例病灶ALP为均匀高灌注,35例出现不均匀高灌注,PVP均呈低灌注;术后一个月CT检查显示21例(22.3%)肿瘤病灶被完全栓塞,ALP显示为无血流灌注,73例病灶内出现碘油沉积或部分缺损,ALP呈高灌注;术后,21例病灶完全栓塞区BV、BF、ALP和HPI分别为(5.3±1.2)ml/100 ml、(42.7±7.6)ml/(100 ml·min^(-1))、(15.1±3.7)ml/(100 ml·min^(-1))和(19.5±2.1)%,显著低于术前【分别为(11.2±1.9)ml/100ml、(84.4±10.4)ml/(100 ml·min^(-1))、(38.9±5.7)ml/(100 ml·min^(-1))和(74.4±8.9)%,P<0.05】,而TTS和PVP分别为(11.9±2.1)s和(45.7±4.5)ml/(100 ml·min^(-1)),均显著大于术前【分别为(6.4±1.4)s和(12.2±2.1)ml/(100 ml·min^(-1)),P<0.05】;TACE术后病灶残余区ALP和HPI分别为(46.1±6.2)ml/(100 ml·min^(-1))和(81.0±5.9)%,显著大于术前【分别为(38.5±5.3)ml/(100 ml·min^(-1))和(75.3±5.6)%,P<0.05】,而PVP为(7.7±2.5)ml/(100 ml·min^(-1)),显著小于术前【(11.8±2.1)ml/(100 ml·min^(-1)),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多参数联合诊断TACE术后病灶残余区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0,其敏感性为87.7%,特异度为89.4%。结论PLC病灶CT全肝灌注成像呈高灌注,应用成像多参数联合判断TACE术后残余病灶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残余病灶 疗效评估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TCR-signaling pathwa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acrimal gland 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s 被引量:4
3
作者 Jian-Min Ma Yi-Xin Cui +3 位作者 Xin Ge Jing Li Jin-Ru Li Xiao-Na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5年第4期685-689,共5页
·AIM: To identify the association of the T cell receptor(TCR) signal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s(BLEL) of the lacrimal gland.· METHODS: We collected affected lacrimal gland tis... ·AIM: To identify the association of the T cell receptor(TCR) signal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s(BLEL) of the lacrimal gland.· METHODS: We collected affected lacrimal gland tissues from 9 patients who underwent dacryoadenectomy in th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Eye Center between August2010 and March 2013 and were confirmed to have lacrimal gland BLEL by histopathological analysis. Tumor tissues from 9 patients with 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 were also collected and used as control.Whole genome gene expression microarray was used to compar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affected lacrimal gland tissues from patients with lacrimal gland BLEL to those from of 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s.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CR pathway genes between these tissues was confirm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RESULTS: Microarray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lacrimal glands with BLEL, 32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enriched in the upregulated genes, while 25 signaling pathways were enriched in the downregulated gene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microarray data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27 genes of the TCR signaling pathway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o verify 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hree of these genes, CD3, CD4, and interleukin(IL)-10, 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assays were performed.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CD3 and CD4 were expressed in the lacrimal glands with BLEL, but IL-10 was not expressed. Immunohistochemistry confirmed that CD3 and CD4 proteins were also present, but IL-10 protein was not. CD3, CD4, or IL-10 expression was not found in the orbital cavernous hemangiomas with either RT-PCR or immunohistochemistry.· CONCLUSION: TCR signaling pathway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acrimal gland BL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rimal gland 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 whole genome gene expression microarray T cell receptor-signaling pathway
原文传递
Erdheim-Chester病的^(99m)Tc-MDP全身骨显像特点
4
作者 马艳茹 牛娜 +4 位作者 曹欣欣 李轶 景红丽 刘宇 陈黎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81-786,共6页
目的对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全身骨显像特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 目的对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ECD)的^(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ethylene diphosphonate,MDP)全身骨显像特点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22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99m)Tc-MDP全身骨显像示骨受累的ECD患者,总结病变累及部位、病变特征并分析骨骼病变评分与常见骨代谢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共入选44例出现骨受累的ECD患者。^(99m)Tc-MDP全身骨显像示,全身骨骼均可受累,其中四肢骨(100%,44/44)、颅骨与颌面骨(84.1%,37/44)、肢带骨(65.9%,29/44)受累最为常见,肋骨与胸骨(38.6%,17/44)、脊柱(29.5%,13/44)受累相对少见。除累及部位具有特征性外,病灶呈双侧对称性分布是ECD患者^(99m)Tc-MDP全身骨显像的另一重要特征。其中以四肢骨、颌面骨、锁骨病变呈双侧对称性分布的患者比例较高,尤其下肢骨受累,病变均为双侧对称(100%)。四肢骨病变中,多为骨干和干骺端共同受累,81.8%(36/44)的患者下肢骨病变形成了以膝关节为中心的对称性干骺端和骨干高摄取表现;颌面骨病变主要表现为副鼻窦区域局灶性摄取增高,伴或不伴下颌骨弥漫性摄取增高,并可出现“林肯征”(61.1%,22/36)。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骼病变评分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等骨代谢分子标志物均无线性相关(P均>0.05)。结论ECD可出现全身多处骨骼受累,其中以四肢骨尤其下肢骨受累最为常见,并常伴颅骨和颌面骨病变;膝关节周围干骺端和骨干对称性摄取增高是^(99m)Tc-MDP骨显像最常见的特征,对EC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DHEIM-CHESTER病 全身骨显像 亚甲基二膦酸盐 病变特征
下载PDF
全层病变组织切除加皮肤回植在重度淋巴水肿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常永庆 宋建星 +1 位作者 商慧娟 陶然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重度四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难治性、巨型象皮肿病人,采用病变组织切除联合创面皮肤回植方式治疗。结果畸形、巨大的患肢明显缩小,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随访6~36个月,疗效稳定。结论切除病变组织加皮... 目的探讨一种重度四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难治性、巨型象皮肿病人,采用病变组织切除联合创面皮肤回植方式治疗。结果畸形、巨大的患肢明显缩小,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随访6~36个月,疗效稳定。结论切除病变组织加皮肤回植治疗重型四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层病变组织切除 皮肤回植 淋巴水肿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24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定德 李前伟 +3 位作者 厉红民 谢来平 罗朝学 刘广元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8期1137-1138,共2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8例核素骨显像呈不典型表现的病例,分别进行病理活检,或X线、CT、MRI检查,或定期复查核素骨显像等进行随访,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1)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病例中,有肿瘤病史者骨转移...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48例核素骨显像呈不典型表现的病例,分别进行病理活检,或X线、CT、MRI检查,或定期复查核素骨显像等进行随访,评价随访结果.结果 (1)骨显像不典型表现的病例中,有肿瘤病史者骨转移的阳性率为22.4%(47/210),无肿瘤病史者骨转移的阳性率为7.9%(3/38),二者相差显著(P<0.01);(2)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中,好发部位的骨转移阳性率为30.5%(29/95),非好发部位则为19.4%(7/36),二者相差显著(P<0.01);(3)60.4%(150/248)的骨显像表现不典型的病例是通过补充X线、CT、MRI检查或随访而最终明确诊断的;(4)28.0%(10/48)的不典型表现病例随访3个月时病灶无明显变化而6个月或12个月后病灶明显扩大或出现新的病灶.结论肿瘤骨转移非好发部位或无肿瘤病史患者的放射性异常浓聚灶也须高度重视,必要时考虑'双癌';应密切结合X线、CT、MRI检查综合分析;骨显像随访时间一般应为3~6个月以上,必要时可超过12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不典型表现 肿瘤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前病变与乳腺癌相关的多指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7
7
作者 傅西林 李树玲 +2 位作者 范宇 牛昀 刘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共6页
目的:探讨各种乳腺癌前病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全乳腺大切片技术结合CEA、c-erbB-2癌基因产物免疫组化检测及流式细胞术(FCM)测定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SPF)和细胞增殖指数(PI),对393例... 目的:探讨各种乳腺癌前病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全乳腺大切片技术结合CEA、c-erbB-2癌基因产物免疫组化检测及流式细胞术(FCM)测定DNA含量、S期细胞比率(SPF)和细胞增殖指数(PI),对393例乳腺癌标本进行癌旁和癌前病变与乳腺癌相关性的多指标综合研究。结果:乳腺癌最多见的癌旁病变是导管上皮增生(55.2%),其次为囊性增生病(53.4%)和乳头状瘤病(22.2%)。其中与乳腺癌关系较密切的癌前病变是导管上皮增生和乳头状瘤病。通过多指标检测证实,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乳头状瘤病是与乳腺癌最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其中29.3%有1~2项检测指标呈高水平表达的病变,应视为可疑早期癌,12.2%有2项以上指标呈高水平表达的病变应按早期乳腺癌对待。结论:对癌前病变特别是导管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重度乳头状瘤病进行CEA、c-erbB-2癌基因及FCM分析等多项指标检测,有利于发现早期乳腺癌,并将为乳腺癌的病理学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癌前病变 癌胚抗原 C-ERBB-2癌基因
下载PDF
全乳晕入路与胸乳入路腔镜双侧甲状腺手术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峰 缪小丽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52-453,456,共3页
目的比较甲状腺双侧良性病变患者行全乳晕入路腔镜术与胸乳入路腔镜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4例双侧甲状腺良性病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7例。治疗组行全乳晕入路腔镜术,对照组行胸乳入路腔镜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完成手术时间、术... 目的比较甲状腺双侧良性病变患者行全乳晕入路腔镜术与胸乳入路腔镜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4例双侧甲状腺良性病变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7例。治疗组行全乳晕入路腔镜术,对照组行胸乳入路腔镜术,对比分析2组患者完成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持续性疼痛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对术后瘢痕的满意率。结果接受治疗后,2组患者在完成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持续性疼痛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后瘢痕的满意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12个月,2组均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或复发。结论全乳晕入路腔镜术与胸乳入路腔镜术在治疗甲状腺双侧良性病变患者中,全乳晕入路腔镜术具有治疗甲状腺病变瘢痕隐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病变 全乳晕入路腔镜术 胸乳入路腔镜术
下载PDF
3.0TMR全景矩阵成像在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孙涛 韩善清 李大鹏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1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3.0T全景矩阵成像技术在磁共振成像(MRI)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3例疑有颈、胸、腰椎疾病的患者,应用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先行各部位脊柱的矢状位扫描,然后应用Composing(合成)软件对图像进行拼接,最终... 目的探讨3.0T全景矩阵成像技术在磁共振成像(MRI)全脊柱扫描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3例疑有颈、胸、腰椎疾病的患者,应用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先行各部位脊柱的矢状位扫描,然后应用Composing(合成)软件对图像进行拼接,最终完成全脊柱图像。结果133例均能直观、准确地获得椎管内脊髓、椎体结构等的连续图像。结论应用3.0T全景矩阵成像技术行MRI全脊柱扫描,可以全面地观察脊髓及脊柱多发性疾病,很好地显示病灶的部位、数目及临近组织和结构被侵犯的范围及程度,对病变定位诊断的准确性有显著提高,有利于手术及治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全脊柱图像 脊髓病变 全景矩阵成像技术 全脊柱扫描
下载PDF
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后疗效评估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喻朋辉 赵香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07-309,共3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本研究相关标准,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共纳入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30例,均为中晚期患者。在TACE术前1~2d进行双源CT平扫... 目的:分析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根据本研究相关标准,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共纳入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30例,均为中晚期患者。在TACE术前1~2d进行双源CT平扫,在术后3~5d和术后1个月再行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和全肝灌注扫描,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和生理盐水,获取动脉扫描,获取术前和术后1个月灌注伪彩图。对比术前碘油完全沉积区与术后栓塞区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量(ALP)、开始时间(TTS)、血容量(BV);对比术前术后碘油沉积区灌注参数HPI、PVP、ALP、TTS;对比参与术前术后残余病灶灌注参数,及术后残余病灶与碘油沉积区灌注参数。结果:(1)术后栓塞区与术前碘油完全沉积区(原发病灶) HPI降低,PVP、TTS升高,ALP、BV降低。P均<0. 05;(2)术后碘油沉积区与术前碘油沉积区相比,HPI、ALP降低,PVP、TTS升高,P均<0. 05;(3)术后残余病灶区与术前对比,HPI升高,PVP降低,P均<0. 05,ALP、TTS不变,P> 0. 05。(4)与术后碘油沉积区对比,术后残余病灶HPI较高,PVP较低,ALP较高,TTS较低,P均<0. 05。结论: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能评估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监测参与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双源CT成像 全肝灌注 参与病灶 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淋巴结病变的应用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淑香 尹化斌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淋巴结病变特别是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全身性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方法多为局部检查,且主要依赖于形态学改变,故有较大的局限性。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WB MR DWI)是在自由呼吸下的一站到位的全身检查,对发现全身淋巴结病变有很... 淋巴结病变特别是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全身性的,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方法多为局部检查,且主要依赖于形态学改变,故有较大的局限性。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WB MR DWI)是在自由呼吸下的一站到位的全身检查,对发现全身淋巴结病变有很大的潜力,而且无辐射,对特定人群如儿童病人更有优势。其对治疗前后变化不大或较小的淋巴结病变在放化疗后发生的微观变化较为敏感,结合ADC值能在病变发生形态学变化前定量评估其微观病理过程,从而有助于淋巴结病变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疗效评估以及指导穿刺活检等,提示WB MRI DWI在全身性病变,特别是对于淋巴瘤和转移性淋巴结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淋巴结病变 淋巴瘤 转移 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3D-VIBE序列进行全肝灌注对肝脏早期弥漫性病变的诊疗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元歌 沈比先 +2 位作者 谭四平 谢景文 况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89-393,共5页
目的:把改良后3D-VIBE序列应用于人全肝灌注,并探讨其在肝脏早期弥漫性病变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5月上腹部MRI检查的60例受检者(对照组及病例组各30例),进行常规MR T1WI、T2WI轴位及true-FISP冠位扫描后,采用经改... 目的:把改良后3D-VIBE序列应用于人全肝灌注,并探讨其在肝脏早期弥漫性病变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5月上腹部MRI检查的60例受检者(对照组及病例组各30例),进行常规MR T1WI、T2WI轴位及true-FISP冠位扫描后,采用经改良的3D-VIBE序列行全肝灌注扫描,然后在肝左、右叶、腹主动脉及门静脉区分别选择感兴趣区(ROI),测量其在GD-DTPA注射后不同灌注时间及延迟期的信号强度值,最后分别绘制对照组和病例组时间-浓度曲线,计算曲线描述性量化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病例组AO曲线形态与对照组基本相同;PV、LHL及RHL曲线峰值明显滞后,波峰宽大,且LHL及RHL曲线形成较长时间平台期,峰值不明显。病例组与对照组的AO、PV、LHL及RHL峰值时间及达峰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把改良后3D-VIBE序列应用于人全肝灌注,从中获得的时间-浓度曲线和描述曲线特征的直接变量参数(峰值时间)及间接变量参数(达峰速率),可反映肝脏内微循环的变化,从而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肝脏弥漫性病变的新指标或补充指标,用来了解肝脏早期弥漫性病变的程度,对慢性肝脏弥漫性病变的预后判断、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全肝灌注 肝脏病变 弥漫性
下载PDF
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喻朋辉 赵香田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00-203,共4页
目的:分析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根据苓研究相关标准,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共纳入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30例,均为中晚期患者。在TACE术前1~2d进行... 目的:分析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根据苓研究相关标准,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共纳入行TACE术治疗的HCC患者30例,均为中晚期患者。在TACE术前1~2d进行双源CT平扫,在术后3~5d和术后1个月再行双源CT三期增强扫描和全肝灌注扫描,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和生理盐水,获取动脉扫描,获取术前和术后1个月灌注伪彩图。对比术前碘油完全沉积区与术后栓塞区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量(ALP)、开始时间(TTS)、血容量(BV);对比术前术后碘油沉积区灌注参数HPI、PVP、ALP、TTS;对比参与术前术后残余病灶灌注参数,及术后残余病灶与碘油沉积区灌注参数。结果:①术后栓塞区与术前碘油完全沉积区(原发病灶)HPI降低,PVP、TTS升高,ALP、BV降低。P均〈0.05;②术后碘油沉积区与术前碘油沉积区相比,HPI、ALP降低,PVP、TTS升高,P均〈0.05;⑧术后残余病灶区与术前对比,HPI升高,PVP降低,P均〈0.05,ALP、TTS不变,P〉0.05。④与术后碘油沉积区对比,术后残余病灶HPI较高,PVP较低,ALP较高,TTS较低,P均〈0.05。结论:双源CT全肝灌注成像能评估患者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治疗效果,监测参与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双源CT成像 全肝灌注 参与病灶 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正星 陈健 +1 位作者 陆鹏 王锋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分析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结肠病变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60例结肠病变患者,以手术及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 目的:分析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结肠病变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诊治的60例结肠病变患者,以手术及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对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60例结肠病变患者中结肠炎17例、结肠癌15例、乙状结肠癌20例以及升结肠癌8例,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均全部准确定位,除2例结肠癌被误诊为炎性病变外其余均准确检出,符合率较高;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25,x^2=0.508,x^2=2.034;P>0.05)。结论:在结肠病变诊断中,全腹三期MSCT增强扫描可取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结果,且灵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处于较高水平,可作为优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病变 诊断 全腹三期增强扫描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乳腺肿物异常摄取^(99m)Tc-MDP的84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徐微娜 杨之光 张彩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时乳腺肿物摄取显像剂显影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乳腺肿物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后2-3小时行全身骨显像,乳腺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99mTc-MDP放射性浓聚为异常,所有肿物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84例全身骨... 目的:探讨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时乳腺肿物摄取显像剂显影的临床意义。方法:84例乳腺肿物患者静脉注射99mTc-MDP后2-3小时行全身骨显像,乳腺出现局灶性或弥漫性99mTc-MDP放射性浓聚为异常,所有肿物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84例全身骨显像患者中69例乳腺肿物局灶性摄取99mTc-MDP,其中62例为恶性;15例乳腺弥漫性摄取者中3例为恶性。结论:99mTc-MDP全身骨显像乳腺肿物异常显影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物 99mTc—MDP 全身骨显像
下载PDF
全血黏度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圣俊 赵景茹 +6 位作者 李娜 陈景红 杨宝明 李俐涛 董晓莉 霍甜甜 王建华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全血黏度与脑小血管病(SVD)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35例和脑小血管病组35例,根据头颅MRI表现将SVD组分为脑白质病变(WML)组和腔隙性脑梗死(LI)组,比较SVD组、WML组、LI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全血黏度及其他脑血管危险因素,并对... 目的探讨全血黏度与脑小血管病(SVD)相关性。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35例和脑小血管病组35例,根据头颅MRI表现将SVD组分为脑白质病变(WML)组和腔隙性脑梗死(LI)组,比较SVD组、WML组、LI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全血黏度及其他脑血管危险因素,并对全血黏度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全血黏度的增高与SVD及WML的发生相关(OR=1.518;1.503),当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P<0.05;全血黏度的增高与LI的发生相关(OR=1.272),然而调整其他脑血管危险因素后,P>0.05。结论全血黏度的增高可能是脑小血管病特别是WML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与脑小血管病特别是脑白质病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黏度 脑小血管病 脑白质病变 腔隙性脑梗死
下载PDF
努力减少制度性健康损害,促进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荣山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第1期61-62,共2页
大医学观、大卫生观告诉我们:国民的健康水平不仅取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而且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为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但因为社会各种具体制度层面的问题而造成... 大医学观、大卫生观告诉我们:国民的健康水平不仅取决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而且与一定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关。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为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保障,但因为社会各种具体制度层面的问题而造成健康损害仍然大量存在。因此,在研究和解决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各种问题的同时,我们必须同样关注社会具体制度层面对健康产生的各种影响,努力减少"制度性健康损害",有力地促进国民整体健康水平的全面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医学观 制度性损害 国民健康
下载PDF
PET代谢参数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莫奕文 李璐 +4 位作者 李沅桦 龙文 张旭 雷丹 樊卫 《肿瘤影像学》 2019年第5期306-314,共9页
目的:探讨PE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全身肿瘤代谢体积(whole-body metabolic tumor volume,WBMTV)和全身总糖酵解率(whole-body total lesion glycolysis,WBTLG)在初诊结外鼻型NK/T细胞... 目的:探讨PET代谢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全身肿瘤代谢体积(whole-body metabolic tumor volume,WBMTV)和全身总糖酵解率(whole-body total lesion glycolysis,WBTLG)在初诊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K/T-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L)中的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常规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ENKTL患者。以41%SUVmax为阈值勾画出所有病灶的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记录每个VOI的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和总糖酵解率(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手动计算各个VOI的MTV、TLG的总和分别为WBMTV、WBTLG。使用X-tile软件寻找PET代谢参数预测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临界值并将其分为高、低两组。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进行比较。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确定与O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关的因素。结果:所纳入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截止至分析,13例患者死亡,13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X-tile软件提示SUVmax、WBMTV、WBTLG的临界值分别为14.34、11.28 cm3、303.79。高、低两组SUVmax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高、低两组WBTLG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25.0%、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单因素分析的阳性预测因子有:SUVmax(HR:4.9,95%CI:1.3~17.9,P=0.016)、WBTLG(HR:4.2,95%CI:1.4~12.7,P=0.012)。多因素分析显示,WBTLG是OS的独立预后因子(HR:0.308,95%CI:0.100~0.952,P=0.041)。结论:治疗前高SUVmax、高WBTLG是NK/T细胞淋巴瘤OS的预后不良因素,WBTLG是OS最佳的独立预后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预后评估 18F-FDG PET/CT 全身肿瘤代谢体积 全身总糖酵解率
下载PDF
川崎病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的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俊林 李亚蕊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5期8-9,5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中HMGB1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川崎病(K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川崎病的住院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外周血中HMGB1含量变化,探讨其在川崎病(KD)中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山西省儿童医院心内科确诊为川崎病的住院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HMGB1含量;2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血浆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三组HMGB1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KD急性期HMGB1高于恢复期及对照组,KD急性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D恢复期CAL组HMGB1含量与NCAL组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KD组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与冠脉扩张呈正相关(r=0.828,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HMGB1含量高于恢复期与对照组。血浆HMGB1含量变化与KD的病变及冠状动脉损伤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高迁移率族蛋白 免疫系统高度活化 全身血管炎性变 冠状动脉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