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volution algorithm for water storage forecasting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with little data sets:the Wolonghu Wetland,China
1
作者 尼庆伟 叶人珍 +1 位作者 杨凤林 雷坤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ew Series)》 EI CAS 2011年第2期127-133,共7页
An attempt of applying a novel genetic programming(GP) technique,a new member of evolution algorithms,has been made to predict the water storage of Wolonghu wetland response to the climate change in northeastern part ... An attempt of applying a novel genetic programming(GP) technique,a new member of evolution algorithms,has been made to predict the water storage of Wolonghu wetland response to the climate change in northeastern part of China with little data set.Fourteen years(1993-2006) of annual water storage and climatic data set of the wetland were taken for model training and testing.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s and predictions illustrated a good fit between calculated water storage and observed values(MAPE=9.47,r=0.99).By comparison,a multilayer perceptron(MLP)(a popular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model) method and a grey model(GM) with the same data set were applied for performances estimation.It was found that GP technique had better performances than the other two methods both in the simulation step and predicting phase an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The case study confirmed that GP method is a promising way for wetland managers to make a quick estimation of fluctuations of water storage in some wetlands under condition of little data s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torage little data set evolution algorism wolonghu wetland
下载PDF
皖北卧龙湖煤矿岩-煤蚀变带黄铁矿拉曼光谱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安燕飞 郑刘根 +4 位作者 孙倩文 姜亚琳 汪成结 王蓉蓉 牛坤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86-990,共5页
选取皖北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研究其岩-煤蚀变带内不同形态和期次FeS_2的拉曼光谱特征。结果显示,依据峰型组合(M)、拉曼位移(Δν)和散射强度(I)的不同,各样品数据可以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类。Ⅰ型样品发育5个较强的散射峰,E_g值... 选取皖北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研究其岩-煤蚀变带内不同形态和期次FeS_2的拉曼光谱特征。结果显示,依据峰型组合(M)、拉曼位移(Δν)和散射强度(I)的不同,各样品数据可以划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3类。Ⅰ型样品发育5个较强的散射峰,E_g值(1.16~1.59×10~3)和A_g值(2.33~2.53×10~3)均较高,T_g值(0.20~0.27×10~3)一般较低。与之不同,Ⅱ型样品拉曼谱线上仅可见到前3个散射峰,不发育后2个散射峰;其E_g值、A_g值及T_g值均与Ⅰ型相似。Ⅲ型样品与前两类均不同,仅发育327.6~328.8和389.0~390.1cm^(-1)两个较强的散射峰,样品Eg值(0.94~1.14×10~3)较高,Ag值(0.27~0.33×10~3)较低,Tg值低于检测限。分析表明,Ⅰ型样品的前三个散射峰分别为与黄铁矿的Fe-[S_2]^(2-)变形振动、伸缩振动和S—S伸缩振动相关;后两个散射峰分别与石墨微晶振动和石墨晶面内C—C伸缩振动对应,展现出黄铁矿特征和天然焦的共同特征,推测为遭受天然焦混染的黄铁矿混晶。Ⅱ型样品发育前3个散射峰,指示其为典型的黄铁矿晶体;而Ⅲ型样品的谱峰特征与白铁矿相似,推测其有可能为黄铁矿的低温白铁矿变晶。进一步分析还表明,Ⅰ型和Ⅱ型拉曼散射强度相近,Ⅲ型样品较前二者明显偏低,暗示Ⅰ型和Ⅱ型样品形成压力相近,而Ⅲ型样品形成压力较低;三者Ag峰分别依次较前者向高频偏移4.4~6.7和4.5~8.4cm^(-1),这指示Ⅰ型、Ⅱ型和Ⅲ型样品的形成温度依次显著降低。依据上述光谱证据认为,淮北卧龙湖煤矿内蚀变煤和过渡带内黄铁矿均为中高温产物,应为岩-煤蚀变过程中的产物;而侵入岩内发育黄铁矿的低温白铁矿变体很可能为岩体固结后的次生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湖 拉曼 岩浆 黄铁矿
下载PDF
硬岩巷道掘进爆破参数设计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平琦 刘延俊 +2 位作者 周鲁军 王峰 王之永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9-41,共3页
为解决煤矿硬岩巷道掘进爆破中普遍存在的炮眼利率低和循环进尺少等工效低的问题,采用中深孔不同阶掏槽全断面一次爆破技术,并在卧龙湖煤矿南一底板轨道巷进行了掘进爆破参数优化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爆破参数设计,炮眼... 为解决煤矿硬岩巷道掘进爆破中普遍存在的炮眼利率低和循环进尺少等工效低的问题,采用中深孔不同阶掏槽全断面一次爆破技术,并在卧龙湖煤矿南一底板轨道巷进行了掘进爆破参数优化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爆破参数设计,炮眼利用率超过90%,平均单进提高29%,且炮堆比较集中,巷道成形好,达到良好的爆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湖煤矿 硬岩巷道 快速掘进 掘进爆破 中深孔爆破
下载PDF
淮北卧龙湖煤矿岩-煤蚀变带矿物变化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姜亚琳 郑刘根 +2 位作者 程桦 安燕飞 孙若愚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0-515,共6页
为探讨岩-煤蚀变过程中矿物变化特征,通过工业分析、LTA-XRD等技术手段测试了淮北卧龙湖煤矿8煤层岩浆侵入体、岩-煤蚀变带及蚀变煤中灰分、挥发分、水分、各形态硫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灰分升高,黄铁矿硫增加,有机... 为探讨岩-煤蚀变过程中矿物变化特征,通过工业分析、LTA-XRD等技术手段测试了淮北卧龙湖煤矿8煤层岩浆侵入体、岩-煤蚀变带及蚀变煤中灰分、挥发分、水分、各形态硫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岩浆侵入导致煤中灰分升高,黄铁矿硫增加,有机硫减少;研究区煤中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8.3%)、黄铁矿(0.1%)、伊利石(60.9%)、高岭石(20.2%)、方解石(3.6%)、菱铁矿(0.2%)和铁白云石(6.9%);石英、铁白云石及黄铁矿含量由侵入体→蚀变煤→未蚀变煤逐渐降低;蚀变煤中黄铁矿、石英及碳酸盐矿物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岩浆热液对煤层的蚀变,导致煤质及煤中矿物种类、含量及赋存状态发生了显著变化,部分矿物在热液作用下蚀变形成新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湖煤矿 岩浆侵入 矿物
下载PDF
安徽省卧龙湖煤矿煤中过渡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松宝 余磊 +1 位作者 车青松 刘茂钱 《中国煤炭地质》 2015年第4期8-10,共3页
为了深入了解煤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煤成烃的影响,对卧龙湖煤矿二叠系10煤层的23个煤样进行了过渡金属元素含量和灰分产率测试。结果表明:煤中主量过渡金属元素Fe和Ti含量明显较上地壳中元素含量低,微量过渡金属元素中只... 为了深入了解煤中过渡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煤成烃的影响,对卧龙湖煤矿二叠系10煤层的23个煤样进行了过渡金属元素含量和灰分产率测试。结果表明:煤中主量过渡金属元素Fe和Ti含量明显较上地壳中元素含量低,微量过渡金属元素中只有Ni和Cu的富集系数大于1,整体上看煤中过渡金属元素含量普遍较低。Co,Ni,Y,Cr,Cu与煤中灰分产率呈正相关,以无机结合状态存在。Cu和Fe的含量与煤层瓦斯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初步认定两者在煤成烃过程中具有催化作用,但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煤层 过渡金属元素 地球化学特征 卧龙湖煤矿
下载PDF
卧龙湖自然保护区水鸟迁徙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鑫 吴建平 +2 位作者 朱成伟 赵杨 李彦杰 《野生动物》 2010年第3期135-138,共4页
卧龙湖保护区是辽宁重要的水鸟迁徙停歇地。从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对卧龙湖保护区春秋两季的水鸟迁徙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迁徙时期的主要种类为豆雁、白鹤、红头潜鸭和白骨顶。秋季迁徙期于9月初开始,10月中旬达到高峰,11月... 卧龙湖保护区是辽宁重要的水鸟迁徙停歇地。从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对卧龙湖保护区春秋两季的水鸟迁徙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迁徙时期的主要种类为豆雁、白鹤、红头潜鸭和白骨顶。秋季迁徙期于9月初开始,10月中旬达到高峰,11月中旬结束;春季迁徙于3月末开始,4月下旬达到高峰,5月初结束。通过比较分析,春季水鸟的迁徙数量明显多于秋季迁徙时期,而且每个迁徙期水鸟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同温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迁徙 卧龙湖保护区
下载PDF
卧龙湖矿顶板砂岩水区域性转移规律实测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焦殿志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79,127,共5页
针对皖北卧龙湖煤矿北一采区顶板K3砂岩水漏失引起工作面异常出水问题,通过对实测水量及工作面开采条件的分析,研究了北一采区顶板K3砂岩水随开采区域尺寸扩大而区域性转移的规律。结果表明,北一采区工作面涌水总量随采动区域的扩大呈... 针对皖北卧龙湖煤矿北一采区顶板K3砂岩水漏失引起工作面异常出水问题,通过对实测水量及工作面开采条件的分析,研究了北一采区顶板K3砂岩水随开采区域尺寸扩大而区域性转移的规律。结果表明,北一采区工作面涌水总量随采动区域的扩大呈现下降趋势,新回采工作面涌水量增大的同时,邻近已采工作面涌水量明显减小,且在水流区域转移开始时间与工作面走向开采尺寸增大的时间同步,8102工作面开始涌水位置与工作面宽度增大位置几乎一致,距离切眼约110m。研究认为卧龙湖矿顶板K3砂岩水漏失后以原出水点为源头,随开采区域尺寸增大和顶板裂隙的发育,以采空区为主通道,向位于深部的新开采工作面进行区域性转移,引起工作面的异常出水。研究结果可为采区后续顶板水害防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水量 顶板水害防治 顶板裂隙发育 砂岩水区域转移 卧龙湖煤矿
下载PDF
卧龙湖湿地干涸原因的剖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焕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9年第1期67-68,共2页
卧龙湖对保护辽宁中部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环境生态学角度出发,对卧龙湖湿地干涸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阐明了由此引出的一些认知误区。
关键词 卧龙湖 干涸 湿地 演替
下载PDF
卧龙湖煤矿102工作面顶板采动效应研究
9
作者 汪伟民 冯松宝 +1 位作者 陈凤英 张正培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1期36-39,共4页
基于卧龙湖煤矿的岩石力学测试资料,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10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应力重分布、覆岩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垂直方向应力和位移成增加的趋势,采空区中间部位岩体位移近于垂... 基于卧龙湖煤矿的岩石力学测试资料,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102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应力重分布、覆岩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工作面的向前推进,垂直方向应力和位移成增加的趋势,采空区中间部位岩体位移近于垂直方向。研究结果为工作面布置方法、顶板支护方式的选择和采区设计提供了依据,为顶板事故的预防提供了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 数值模拟 采动效应 卧龙湖煤矿
下载PDF
沈阳卧龙湖湿地的保护措施
10
作者 王会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6年第6期66-68,共3页
卧龙湖是辽宁西北半干旱区向中部平原湿润区过渡的生态敏感带,本文介绍了卧龙湖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微观角度提出了保护卧龙湖湿地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卧龙湖 湿地 保护措施
下载PDF
卧龙湖湿地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11
作者 刘英杰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357-359,共3页
随着人们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加深,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湿地旅游开发也成为热点。通过SWOT分析,剖析了卧龙湖湿地开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提出了卧龙湖湿地开发旅游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卧龙湖湿地 旅游开发 SWOT分析
下载PDF
岩浆侵入煤层中锑的赋存特征——以淮北卧龙湖矿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金萍 郑刘根 +4 位作者 魏祥平 刘思魁 李立园 刘梦 黄晓雨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68,共6页
为探讨岩浆蚀变作用对煤层中锑赋存特征的影响,系统采集安徽淮北煤田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煤层侵入岩和全煤层样品共12个,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样品中Sb含量,并对煤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煤表现为超低挥发... 为探讨岩浆蚀变作用对煤层中锑赋存特征的影响,系统采集安徽淮北煤田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煤层侵入岩和全煤层样品共12个,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测定样品中Sb含量,并对煤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湖煤矿岩浆侵入区煤表现为超低挥发分,中等灰分,特低硫的特点,煤中的硫主要以有机硫和黄铁矿硫存在。受岩浆热液影响,煤中灰分增加,挥发分减少;岩浆蚀变煤层中锑明显富集,算术平均值达到10.48mg/kg,且侵入岩上方煤中Sb的平均含量明显增高,煤岩接触带位置Sb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3.93 mg/kg);岩浆蚀变煤中的锑主要以无机结合态形式存在(相关系数r为0.74),有机硫与煤中Sb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60)。岩浆侵入作用导致卧龙湖煤矿煤的煤质特征及煤层中锑的赋存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特殊地质作用下煤中锑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Sb) 赋存状态 岩浆侵入 淮北卧龙湖煤矿
下载PDF
卧龙湖煤矿煤的红外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牛铸 冯松宝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0-33,共4页
煤的结构与转化特性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利用卧龙湖煤矿的煤,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卧龙湖煤矿中8个煤样进行分析,采用Origin 9.0软件对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曲线进行分峰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富氢结构参数范围为0.02~0.09,平均值... 煤的结构与转化特性密切相关,为了更好地利用卧龙湖煤矿的煤,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卧龙湖煤矿中8个煤样进行分析,采用Origin 9.0软件对样品的傅里叶红外光谱曲线进行分峰拟合。实验结果表明,富氢结构参数范围为0.02~0.09,平均值为0.05;脂肪结构参数范围为0.92~5.55,平均值为1.97;卧龙湖煤矿煤样的脂肪烃含量比任楼煤矿煤样的脂肪烃含量低;卧龙湖煤矿煤样的脂肪链长度和任楼矿煤样脂肪链长度接近。研究认为,岩浆侵入对煤中基团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湖煤矿 岩浆侵入 FTIR 红外光谱 峰拟合
下载PDF
淮北煤田岩浆侵入区煤的热解特征研究——以卧龙湖煤矿为例
14
作者 邵军战 陈善成 《宿州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45-47,69,共4页
淮北煤田燕山期经历过多次岩浆侵入,对煤的性质造成了重要影响。利用热重分析的方法,对受岩浆侵入的卧龙湖煤矿煤样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卧龙湖煤矿煤样热解率均小于20%,热解速率较小(最大值为0.030 4 mg/min),热解的初始温度较高... 淮北煤田燕山期经历过多次岩浆侵入,对煤的性质造成了重要影响。利用热重分析的方法,对受岩浆侵入的卧龙湖煤矿煤样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卧龙湖煤矿煤样热解率均小于20%,热解速率较小(最大值为0.030 4 mg/min),热解的初始温度较高,主要温度阶段为450~800℃,升温速率越大煤的热解率越小。研究认为岩浆侵入增加了煤中含铁矿物是热解率较低和热稳定性较好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岩浆侵入区煤样的气化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侵入区 热解特征 卧龙湖煤矿
下载PDF
卧龙湖煤矿瓦斯赋存规律与危险性预测
15
作者 戴中浩 胡宝林 冯士安 《安徽地质》 2020年第3期218-223,共6页
通过对卧龙湖煤矿6、7、8、10煤层的瓦斯含量分析,探讨了井下实测瓦斯含量和间接法瓦斯含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出四个煤层的瓦斯含量随着埋深增加而增加;认定卧龙湖煤矿的6、7、8、10煤层为瓦斯突出煤层,卧龙湖矿的矿井瓦斯类型为“极复杂”。
关键词 卧龙湖煤矿 瓦斯赋存规律 危险性预测 类型评价
下载PDF
卧龙湖湿地天然恢复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丽霞 吴晓姝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08年第12期53-55,共3页
讨论了卧龙湖近期干涸的原因以及天然恢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气候趋于干旱化,流域连年降水减少,人为截流、分割统一的湿地生态系统是近期卧龙湖干涸的主要原因。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周围气候正朝着干暖方向发展,科尔沁沙地扩张,人类... 讨论了卧龙湖近期干涸的原因以及天然恢复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提出:气候趋于干旱化,流域连年降水减少,人为截流、分割统一的湿地生态系统是近期卧龙湖干涸的主要原因。从长期发展趋势看,周围气候正朝着干暖方向发展,科尔沁沙地扩张,人类干扰逐渐增强,导致卧龙湖湿地难以天然恢复;从短期发展趋势看,气候变化有很大的波动性,从2005年开始,卧龙湖所在地区进入丰水年,同时人类干预也有积极的一面,因此卧龙湖湿地的水量可以短期恢复,整个生态系统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龙湖 湿地恢复 生态系统 生态敏感带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安徽恒源卧龙湖煤矿北一采区充水特征与水害防治
17
作者 童世杰 陈增宝 李俊 《中国煤炭地质》 2018年第9期44-50,共7页
卧龙湖煤矿北一采区8煤开采顶板涌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对煤矿安全生产和开采效率造成严重影响。这种涌水特点在淮北-永夏煤田顶板水害防治历史上极为罕见,使煤系顶板砂岩水以静储量为主的"疏干型"观念受到挑战。通过开采过程... 卧龙湖煤矿北一采区8煤开采顶板涌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对煤矿安全生产和开采效率造成严重影响。这种涌水特点在淮北-永夏煤田顶板水害防治历史上极为罕见,使煤系顶板砂岩水以静储量为主的"疏干型"观念受到挑战。通过开采过程中的水文动态观测、涌水规律和补给水源分析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北一采区顶板砂岩水初始涌水量大,随时间的延长虽有衰减,但不致疏干,涌水量仍保持在100 m3/h以上的高水平上;(2)随着新工作面的开采,已采工作面的涌水量逐渐转嫁到新开工作面,但新老工作面涌水量之和基本保持稳定;(3)水动态观测成果显示,北一采区涌水量与K3砂岩水位变化之间具有相关性。在弄清涌水规律的基础上,采取煤水分流、隐患排查和超前截流的防治水技术措施,效果显著,可供类似条件下的其他煤矿防治顶板水害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板突水 涌水规律 补给水源 水害防治 卧龙湖矿
下载PDF
皖北卧龙湖煤矿多含水层地下水稀土元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松 桂和荣 +1 位作者 孙林华 林曼利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0,共7页
采集了卧龙湖煤矿松散层水、砂岩水和灰岩水样品进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湖矿区三个含水层均呈现偏碱性水质,稀土总量偏低(∑REE=0.046μg/L^0.15μg/L),经后太古代平均页岩标准化后,均表现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所有样... 采集了卧龙湖煤矿松散层水、砂岩水和灰岩水样品进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卧龙湖矿区三个含水层均呈现偏碱性水质,稀土总量偏低(∑REE=0.046μg/L^0.15μg/L),经后太古代平均页岩标准化后,均表现为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所有样品均表现为明显的Eu正异常(δEu=1.12~11.36),多数样品表现为Ce负异常,灰岩水表现明显的Y正异常;这些特征受到多种因素控制,其中Ce负异常主要受到地下水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而Eu异常除受到了测试条件影响外,长石的溶解、氧化还原条件及灰岩水中过高的Sr都有一定的影响,Y异常和灰岩水中较高的Y/Ho值分别受到Sr含量和Ca的影响。这些特征及影响因素均表明利用稀土元素特征进行矿井水源识别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含水层 卧龙湖煤矿 皖北 突水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在皖北卧龙湖矿岩-煤蚀变过程中的迁移机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安燕飞 刘丙祥 +2 位作者 朱启宽 孙苑高 朱晓雨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55,共9页
为深入探讨近地表岩-煤蚀变过程中稀土元素迁移、富集特征,本研究选取淮北卧龙湖煤矿8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ICP-MS测试其总稀土含量、轻重稀土比及铕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总稀土含量自下而上依次降低,岩体上下部蚀变煤轻、重稀土比存在明... 为深入探讨近地表岩-煤蚀变过程中稀土元素迁移、富集特征,本研究选取淮北卧龙湖煤矿8煤层为研究对象,通过ICP-MS测试其总稀土含量、轻重稀土比及铕异常特征。结果显示,总稀土含量自下而上依次降低,岩体上下部蚀变煤轻、重稀土比存在明显不同,岩体与蚀变煤铕异常差异显著。分析表明,蚀变煤总稀土和铕异常主要来自沉积继承,岩体侵入并未改其组成;而上、下蚀变煤轻重稀土分异很可能是岩体上部蚀变煤中磷灰石富集轻稀土的结果。本研究认为,蚀变煤总稀土含量、空间分布及铕异常特征均未明显遭受岩浆侵位活动改造或影响,仅岩体上部局部煤层遭受岩-煤蚀变改造而轻微富集轻稀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变质作用 岩浆 卧龙湖
原文传递
基于突变理论模型的卧龙湖湿地退化判别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尼庆伟 王岩 +2 位作者 郑丙辉 姜霞 孙勇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共6页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临界状态判别是湿地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有效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前提。以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天然内陆湿地——卧龙湖为例,在综合考虑湿地退化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水质、蓄水量、生物多样性和... 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临界状态判别是湿地风险评价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有效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前提。以中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天然内陆湿地——卧龙湖为例,在综合考虑湿地退化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水质、蓄水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脆弱性等典型参数指标建立了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状态判别的尖点突变模型。研究表明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过程与突变理论的基本特征相符,模型拟合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卧龙湖湿地退化状态。通过对卧龙湖湿地1994-2009年的数据模拟,结果表明:1994-2001年间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处于较健康的状态,而2002年的判别结果显示卧龙湖湿地处于退化突变状态,即湿地退化导致了生态系统相当程度的损害。研究还表明,卧龙湖湿地生态水量的减少和水环境质量的降低是导致湿地退化的重要因素。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防止卧龙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发生,应在科学配置区域水资源的同时合理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尖点模型 退化 卧龙湖湿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