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0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引导下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培培 段诗苗 +5 位作者 江浩 吴云来 张雷 徐全敬 申建 赵家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2期1634-1636,1642,共4页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 目的:利用扇形束在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VCT)获取的数据分析食管癌的摆位误差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在临床靶区-计划靶区外放间距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tomotherapy,TOMO)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将治疗前行MVCT扫描获取的图像与模拟CT的图像进行配准,记录X(左右)、Y(头脚)、Z(腹背)和ROLL(沿横截面旋转)四个方向的误差并对其分析。结果:≥70岁病人在X、Z和ROLL三个方位的摆位误差均大于<70岁病人(P<0.01),在Y方向上两年龄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向的摆位误差显示,X轴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主要集中在0~3 mm,Z轴方向的主要集中在3.1~6 mm;横断面旋转误差分布在区间0°~、1.1°~和2.1°~的分别为537(88.2%)、62(10.2%)和10(1.6%)。体膜固定与颈胸膜固定病人的摆位误差在X轴方向和Z轴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Y轴方向和ROLL轴方向上采用体膜固定方式病人的摆位误差大于颈胸膜(P<0.01)。在Y轴方向上女性摆位误差大于男性(P<0.05),X、Z和ROLL方向不同性别间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固定方式治疗食管各有优点与缺点,临床医生在勾画靶区外放距离时应考虑病人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年龄、性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摆位误差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线高能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食管肿瘤
下载PDF
小儿颈部包块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诊断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红丽 廖承德 +2 位作者 张渝华 石浩 张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 目的总结小儿颈部包块的临床及影像诊断经验,分析评价CT在诊断小儿颈部包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本院颈部包块26例的临床、病理诊断资料及CT检测颈部包块起源的位置、密度、边缘情况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CT诊断颈部包块发生于颈前区7例、颈外侧区13例、其他部位及不能明确者6例。低密度者8例,等密度、高密度者各2例,混杂密度14例;炎症性包块13例,先天性包块11例;甲状腺炎性包块1例;口咽部纤维、脂肪组织瘤样增生1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小儿颈部包块的较佳方法,结合病史及体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包块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儿童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应激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7期666-667,671,672,共4页
患者男性,68岁,因间断胸痛12d于2015年10月22日入住本科。患者缘于12d前大怒后出现胸痛,伴后背放射痛、低血压状态、恶心、呕吐,自服“速效救心丸”5粒后症状未能缓解。
关键词 应激性心肌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冠脉微循环
下载PDF
胃肠道外间质瘤的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罗志程 邓新源 梁菊香 《当代医学》 2014年第14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EGIST临床资料和CT、MRI检查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肠系膜3... 目的:探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对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3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9例EGIST临床资料和CT、MRI检查资料。结果9例均为单发病灶,位于肠系膜3例,大网膜2例,腹腔1例,腹膜后1例,盆腔1例,腹壁1例,CT平扫显示软组织肿块影,3例内部密度均匀,6例内部密度不均,可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可见线条状强化的肿瘤血管影,静脉期呈持续性强化,坏死囊变区无明显强化。MRI扫描显示较大的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肿块影,实性部分T1呈稍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2例信号均匀,6例肿块内部信号不均,内部见长T1、长T2信号区,增强扫描6例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坏死区无明显强化,3例肿块呈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可为EGIST的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在EGIST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外间质瘤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核磁共振及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对颅内结核诊断价值的比较
5
作者 赵博 韩悦 +2 位作者 杨连海 张业荣 高海涛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7期1492-1494,共3页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颅内结核诊断的优势与限度。方法36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CT平扫36例,强化扫描33例,MRI平扫26例,强化扫描22例。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颅内结核各种病变的检出效果及各自优势。结果CT及MRI检查对颅内病...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颅内结核诊断的优势与限度。方法36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CT平扫36例,强化扫描33例,MRI平扫26例,强化扫描22例。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颅内结核各种病变的检出效果及各自优势。结果CT及MRI检查对颅内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强化扫描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率均比CT强化扫描高(P<0.05)。而CT则可发现颅内异常钙化。结论MRI可以提高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效果。CT检查则对钙化显示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胸骨的X线计算机检查
6
作者 马荣珍 王竹海 郭哲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0期784-784,共1页
关键词 胸骨 x线计算机检查 CT 摄影体位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PET/CT)在X综合征中的应用
7
作者 马玉龙 李树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63-764,767,768,共4页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5岁,因间断胸闷、胸痛,伴气短1年,加重5d于2015年10月29日入住我科.患者于1年前运动后出现胸闷、胸痛,伴气短、汗出,伴左侧肩背部酸胀感,无恶心、呕吐、发热、咳嗽等,休息3~5 min后症状好转,未予重视,此后症状间断发作.5d前患者于活动后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休息约5 min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运动试验示:阳性,Ⅱ、Ⅲ、AVF、V4~V6导联ST段运动中、后动态改变(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20~0.25 mV,V4~V6导联ST压低0.1~0.2 mV),门诊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入我科.患高血压15年,血压最高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平日口服尼群地平10 mg,2次/d,血压波动在130~140/80~90 mm Hg,否认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5年,有磺胺类药物过敏史,吸烟史20余年,每日30支左右,已戒烟10余年,饮酒史40余年,平均每天10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
下载PDF
X线计算机 数字化X线机的优势与传统X线摄影系统(屏/胶)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邵为景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10期821-822,共2页
现代X线摄影学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摆位操作,而是在显示被检查部位或病变部位的前提下以提高影像质量为中心再创造的一门科学,同时要求影像技术工作者与医生密切联系,并能完整的运用X线计算机(CR)、数字化X线机摄影(DR)、与医学... 现代X线摄影学技术不是一种简单的摆位操作,而是在显示被检查部位或病变部位的前提下以提高影像质量为中心再创造的一门科学,同时要求影像技术工作者与医生密切联系,并能完整的运用X线计算机(CR)、数字化X线机摄影(DR)、与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技术以达到影像检查的最优化选择,促使影像科室数字化建设得以飞速发展。现对CR、DR摄影技术与常规X线摄影技术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摄影系统 数字化x线 x线计算机 医学影像存档与通讯系统 x线摄影技术 DR摄影技术 x线摄影学 数字化建设
下载PDF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鼻咽癌诊疗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智云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27-728,733,共3页
1引言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咽隐窝和顶后壁.其生长部位较隐蔽,常向深部浸润性生长.CT因其分辨率高,对病变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显示具有优势,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指导活组织检查(活检)、判断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范... 1引言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咽隐窝和顶后壁.其生长部位较隐蔽,常向深部浸润性生长.CT因其分辨率高,对病变及周围组织结构的显示具有优势,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指导活组织检查(活检)、判断肿瘤侵犯周围组织的范围和途径以及对肿瘤分期、放射治疗的定位和放射治疗后随访均有重要的意义,而且CT检查方便、快捷,费用相对较低,已成为鼻咽癌诊疗中常规、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影像学检查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 诊断
下载PDF
两种降血糖方法在高血糖患者行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中的效果比较
10
作者 陈瑟燕 陈孟青 +1 位作者 曾淑华 黄朝华 《实用医技杂志》 2020年第8期1113-1114,共2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是PET功能成像和多层螺旋CT解剖成像的有机融合,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分子影像技术之一[1].可对大多数良...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是PET功能成像和多层螺旋CT解剖成像的有机融合,也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和分子影像技术之一[1].可对大多数良、恶性肿瘤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肿瘤分期、鉴别肿瘤复发与转移等也有重要价值[2].而行PET/CT检查前需注射正电子显像剂,目前最常见的显像剂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是葡萄糖类似物,而肿瘤细胞较正常细胞葡萄糖代谢增高,PET/CT检查时患者血糖水平对肿瘤患者图像中对氟去氧葡萄糖的标准摄取值有明显影响,血糖的异常升高可使肿瘤的FDP摄取值降低,容易出现假阴性结果,出现诊断结果的偏差[3].因此,高血糖患者血糖水平能否快速、安全下降,对当日预约好前来检查的患者完成率和图像质量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行PET/CT检查的高血糖患者采用2种用药方式调节血糖,现将2组患者的图像情况、检查完成率和低血糖反应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高血糖患者 假阴性结果 功能成像 低血糖反应 肿瘤分期 标准摄取值 葡萄糖代谢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11
作者 伍日照 《当代医学》 2014年第3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检查时间(单日、双日)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实验组采用P...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对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检查时间(单日、双日)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评估,实验组采用PET/CT显像评估,比较2组患者扫描时间、花费等指标。结果实验组35例病情稳定,且患者对本院满意度为95%,患者1年生存率为45%,15例患者远期生存,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扫描时间为(20±4)min,检查费用为(4500±890)元,病情进展时间为(3.9±1.1)个月,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位生存期为(9.2±0.6)个月,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PET/CT显像技术操作简单,扫描时间较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显像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评估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后
下载PDF
CT技术的发展——螺旋X线计算机扫描装置
13
作者 李扬彬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1996年第1期74-74,共1页
x线计算机扫描装置.简称CT.它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高科技产物.是医学界一个划时代的发明.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医学 CT技术 扫描 螺旋 装置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下载PDF
电子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标志 ;电子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是目前定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影像方法 ,已成为其它无创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方法的参考标准 ,所测定的冠状...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标志 ;电子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是目前定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影像方法 ,已成为其它无创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方法的参考标准 ,所测定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狭窄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临床上应用电子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初步筛选方法。现试就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基础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学 冠状动脉钙化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方法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 电于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黄兵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4年第30期3392-3393,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的诊断价值。方法 63例MCI老年患者均进行颅脑MRI与CT检查,按照老年MCI患者梗死发生时间、部位、大小及是否为血管性痴呆等情况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比较上述... 目的对比分析磁共振成像(MRI)与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CT)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MCI)的诊断价值。方法 63例MCI老年患者均进行颅脑MRI与CT检查,按照老年MCI患者梗死发生时间、部位、大小及是否为血管性痴呆等情况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比较上述情况下颅脑MRI与CT对老年MCI的诊断结果并分析颅脑MRI与CT用于诊断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结果颅脑MRI对发作于24 h内的脑梗死诊断阳性率为93%,明显高于颅脑CT的22%(P<0.05);对于非血管性痴呆脑梗死患者,颅脑MRI对脑梗死的检出率96%,明显高于颅脑CT的83%(P<0.05);颅脑MRI对<2 mm梗死灶、小脑及脑干部位梗死灶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颅脑CT(P<0.05)。结论颅脑MRI对早期、小病灶、后颅凹梗死灶及多发脑梗死痴呆的梗死病灶的检出优于颅脑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成像技术 多发性脑梗死 老年人
下载PDF
X线计算机成像在床旁胸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莉 《云南医药》 CAS 2008年第3期293-294,共2页
床旁胸片拍摄是普通放射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利用屏胶系统拍摄中,由于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术中或术后患者,往往不能配合,加上技术人员曝光不当,暗室操作不当等因素,导致废片率增加,同时也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更多X线辐射。
关键词 床旁胸片 普通放射 x线计算机成像
下载PDF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教学课件的研发
18
作者 朱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第9期179-180,共2页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为建立计算机形态学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可以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通过视觉图像,增加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果,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教学课件正是基于上述特点设计完成的。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教学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脑电图(EEG)和磁共振/X线计算机断层(MRI/CT)在狼疮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冯爱平 谭志健 吴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探讨狼疮性脑病患者脑电图和磁共振/X线计算机断层(MRI/CT)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对24例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活动期监测脑电图变化、MRI/CT颅脑或脑部的异常表现等。结果,脑电图90%呈现异常、MRI/CT图像66.7%异常,脑损害主要表现为脑... 为探讨狼疮性脑病患者脑电图和磁共振/X线计算机断层(MRI/CT)的特征及其诊断价值,对24例狼疮性脑病患者的活动期监测脑电图变化、MRI/CT颅脑或脑部的异常表现等。结果,脑电图90%呈现异常、MRI/CT图像66.7%异常,脑损害主要表现为脑梗塞、钙化及脑萎缩,好发于基底节及额、顶叶等区域。结果示,脑电图等检查对狼疮性脑病的早期结构特征,鉴别诊断、评价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损害 脑电图 磁共振 计算机x线断层照相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