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连锁低磷血症治疗新药Burosum ab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屈扬扬 白秋江 《中国药业》 CAS 2021年第23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寻针对X连锁低磷血症(XLH)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过度表达的靶向药物。方法归纳Burosumab的药理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该药的各期临床试验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Burosumab对XLH的疗效优于... 目的探寻针对X连锁低磷血症(XLH)患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过度表达的靶向药物。方法归纳Burosumab的药理作用机制、用法用量、药物代谢动力学,以及该药的各期临床试验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Burosumab对XLH的疗效优于常规疗法,患儿(≥1岁)及成年患者均适用。该药靶向明确,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耐受性良好,可提高血清磷浓度,增加肾小球对磷的重吸收,改善骨矿化,并减轻佝偻病的严重程度及疼痛。不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且多无需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osumab x连锁低磷血症 成纤维细胞因子23 药理作用机制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一个X连锁低磷血症家系的PHEX基因变异分析及产前诊断
2
作者 曹培暄 朱湘玉 李洁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对1个X连锁低磷血症(X-linked hypophosphatemia,XLH)家系进行致病原因分析,明确其致病变异,为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变异筛查,发现磷酸盐调节基因(phosphate regulating g... 目的对1个X连锁低磷血症(X-linked hypophosphatemia,XLH)家系进行致病原因分析,明确其致病变异,为家系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父母进行变异筛查,发现磷酸盐调节基因(phosphate regulating gene with homologies to endopeptidases on the X chromosome,PHEX)可疑致病位点后,用Sanger测序技术对该家系所有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进行变异验证,并对先证者胎儿抽取绒毛标本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及家系中所有患者均携带PHEX基因c.1256G>A(p.Gly419Glu)变异,而家系中正常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变异。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也携带PHEX基因c.1256G>A(p.Gly419Glu)杂合变异。结论PHEX基因c.1256G>A(p.Gly419Glu)变异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拓宽了PHEX基因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低磷血症 酸盐调节基因 全外显子测序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并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晨曦 夏维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79-485,共7页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患者常并发甲状旁腺素升高,一部分与中性磷治疗相关,一部分未治疗患者即可发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素升高可进一步加重肾脏失磷,甚至引起高血压、心脏钙化等问题,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 X连锁显性低血磷性佝偻病/骨软化症患者常并发甲状旁腺素升高,一部分与中性磷治疗相关,一部分未治疗患者即可发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素升高可进一步加重肾脏失磷,甚至引起高血压、心脏钙化等问题,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进展为三发性甲旁亢时则使治疗变得更为复杂,因此纠正或预防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是X连锁显性遗传低血磷性佝偻病慢性病治疗和管理的重要部分。本文对这一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可能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显性性佝偻病/骨软化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素 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家系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新突变一例报道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媛 马小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3010-3014,共5页
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FHR)是罕见的遗传性佝偻病,由一组以肾脏磷酸盐运输缺陷导致排泄磷酸盐过多和低血磷为特征的疾病组成,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X-连锁显性遗传佝偻病(XLH)。XLH为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PHEX基因)突变引... 家族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FHR)是罕见的遗传性佝偻病,由一组以肾脏磷酸盐运输缺陷导致排泄磷酸盐过多和低血磷为特征的疾病组成,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X-连锁显性遗传佝偻病(XLH)。XLH为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PHEX基因)突变引起,发病率约为1/20 000,临床主要表现为不成比例的身材矮小、佝偻病、下肢畸形、血磷低,而血钙处于参考范围。本文报道了1个FHR家系的先证者及其主要家族成员,并进行基因测序,发现该家系中4例患者均有PHEX基因c.2066C>T(p.Ala689Val)杂合子突变,该突变为错义突变,且ESP6500、db SNP、千人基因组数据库中均未收录该突变,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今后的产前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佝偻病 x连锁显性 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酸调节基因 突变
下载PDF
儿童X连锁显性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临床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魏丽亚 巩纯秀 +7 位作者 曹冰燕 李晓侨 梁学军 李文京 吴迪 刘敏 苏畅 陈佳佳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8-683,共6页
目的了解X连锁显性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XLH)患儿的临床特征、PHEX基因变异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诊治的25例XLH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PHEX基因... 目的了解X连锁显性遗传性低磷血症性佝偻病(XLH)患儿的临床特征、PHEX基因变异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诊治的25例XLH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点、PHEX基因变异特点及临床转归。根据PHEX基因变异位置将患儿分为N端变异组和C端变异组,根据变异是否位于重要的锌离子结合域17或19号外显子分为17或19号外显子变异组和非17或19号外显子变异组,分别分析各组发病年龄、治疗前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膝间距或踝间距、血磷及治疗后的HtSDS、膝间距或踝间距。组间比较使用秩和检验或t检验。结果25例XLH患儿中男8例、女17例,发病年龄为1.2(1.0,1.8)岁,确诊年龄2.5(1.5,4.3)岁。初诊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下肢弯曲[24例(96%)]、步态异常[17例(68%)]。HtSDS为-2.0(-3.2,-0.8),膝间距或踝间距为4.5(3.0,6.0)cm。空腹血磷0.8(0.7,0.9)mmol/L,血钙(2.5±0.1)mmol/L,碱性磷酸酶(721±42)U/L,有3例(12%)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正常值。25例(100%)患儿骨骼X线片均提示有活动性佝偻病改变。2例(9%)双肾髓质内少量钙质沉着。25例患儿检测出24种PHEX基因变异,11例(44%)为未报道过的变异,未发现热点变异。N端变异组21例、C端变异组4例;17或19号外显子组4例、非17或19号外显子变异组21例。N端变异、C端变异组和17或19号外显子变异、非17或19号外显子变异组患儿的发病年龄、HtSDS、膝间距或踝间距、血磷及治疗后的HtSDS、膝间距或踝间距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5例患儿随访2.7(1.6,5.0)年,24例(96%)患儿规律口服磷酸盐制剂及活性维生素D,96%(24/25)症状得到缓解。HtSDS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2,-0.8)比-2.0(-2.8,-1.1),Z=-0.156,P>0.05]。治疗后膝间距或踝间距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3.0,6.0)比1.5(0,3.3)cm,Z=-3.043,P<0.05]。经治疗17例患儿复查骨骼X线片佝偻病改变均有所修复。18例患儿合并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7例出现了肾脏钙质沉着症。结论XLH患儿以步态异常、双下肢弯曲及身材矮小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现PHEX基因未报道的变异高发,未发现热点变异,也未发现基因型与表型的相关性。经规律磷酸盐制剂和活性维生素D治疗后除身高外症状均可明显改善,但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和肾脏钙质沉着症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佝偻病 x连锁显性 PHEx酸调节中性内肽酶 治疗结果 儿童
原文传递
一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诊断和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唐佳 潘敬新 +1 位作者 蒋玮莹 郭奕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5期I0012-I0016,共5页
目的研究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即X连锁低磷酸盐血症(XLH)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揭示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为实施有效的对症治疗和今后的孕早期产前基因诊断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在临床初诊的基础上,采用PCR及扩增产物... 目的研究低血磷抗维生素D佝偻病即X连锁低磷酸盐血症(XLH)患者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揭示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相互关系,为实施有效的对症治疗和今后的孕早期产前基因诊断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在临床初诊的基础上,采用PCR及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对先证者的PHEX基因进行全面的突变检测;在检出PHEX基因c.2197-2198insAACT新突变后,采用PCR-DHPLC筛检法对随机采集的108例正常对照的相应外显子进行快速的突变筛查,以排除多态性变异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突变部位氨基酸的保守性和突变蛋白的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对其致病性进行鉴定。结果 (1)先证者PHEX基因第22外显子区域内存在一个新的杂合插入突变即c.2197-2198insAACT。(2)108例正常对照的DHPLC筛检和序列分析中,均未检测到c.2197-2198insAACT突变。(3)蛋白质二级、三级结构预测结果显示:c.2197-2198insAACT新突变引起密码子发生移位,导致肽链提前在第733位遇上终止密码TAA,致使肽链从正常的749个氨基酸缩短至732个,导致蛋白质二、三级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而正常对照无此变化。结论 PHEX基因c.2197-2198insAACT插入突变不是一般的多态性变异,而可能是一种新的致病性突变,它极可能是引起先证者发病的根本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佝偻病 x连锁显性 突变 毒力 PHEx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