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Pilot Study of Trophic Level and Human Origins at the Xiaoshuangqiao Site, China(ca. 1400 BC) Using 8D Values of Collagen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Ning LI Suting +1 位作者 HU Yaowu SONG Guod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884-1892,共9页
We present here a pilot study to examine trophic level effects and migration patterns at the middle Shang Dynasty site of Xiaoshuangqiao in Henan Province using δD results combined with δ^13C and δ^15N values. A to... We present here a pilot study to examine trophic level effects and migration patterns at the middle Shang Dynasty site of Xiaoshuangqiao in Henan Province using δD results combined with δ^13C and δ^15N values. A total of 33 specimens(17 humans, 7 cattle, 5 pigs, 3 sheep, 1 dog) of bone collagen were isotopically analyzed for δ^13C, δ^15N, and dD value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R^2 = 0.94)between mean δ^15N and δD values of herbivores(cattle and sheep), omnivores(pig), carnivores(dog)and humans was observed. The δD results were found to increase by -10‰ to 20‰ from herbivores to omnivores to carnivorous, evidence that collagen δD results are a useful indicator for the study of trophic levels and dietary patterns at archaeological sites. The δD results were also used to examine the origins of two different groups of individuals buried at Xiaoshuangqiao. Individuals buried in sacrificial pits of district V had mean δD values(-47.0 ± 2.9‰, n = 11) that were significantly(p =0.049) elevated compared to the people buried in the stratigraphy of district IX(-51.3 ± 3.3‰, n = 3),indicating that they were ingesting water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In addition, the D values of the people buried in the stratigraphy were similar to the pigs(-54.5 ± 4.2‰, n = 5) at Xiaoshuangqiao,suggesting that they were most probably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and that the individuals buried in the sacrificial pits were most possibly from the coast and prisoners of the Dongyi(“东夷”)people. Thus,δD resul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examine human origins and migration patterns and should be increasingly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δ^13C and δ^15N values at archaeological 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 stable isotope ratios trophic level MIGRATION COLLAGEN xiaoshuangqiao site
下载PDF
郑州地区商代建筑夯土材料的科技分析与研究——以郑州商城和郑州小双桥遗址为例
2
作者 谷天旸 杨雪钦 +6 位作者 师东辉 杨树刚 马玉鹏 郑晓旭 吴金旭 张玉修 宋国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0,共12页
本研究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不同建筑类型的夯土材料(城墙、高台基址、建筑基础、水井等)为对象,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测定、烧失量测定等科技方法,结合形貌特征比对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初步探析了郑州... 本研究以郑州商城和小双桥遗址发现的不同建筑类型的夯土材料(城墙、高台基址、建筑基础、水井等)为对象,利用显微观察、拉曼光谱分析、粒度分析、磁化率测定、烧失量测定等科技方法,结合形貌特征比对开展综合研究。研究初步探析了郑州地区商代各类型夯土材料的结构、组成和物性特征。通过土壤微形态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了夯土的微观结构、组分和微构造,揭示了先民夯筑行为对原生土壤的改造现象,进而探讨了夯土在建造和使用时期的人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建筑 夯筑技术 郑州商城 郑州小双桥
下载PDF
小双桥遗址出土冶铸遗物的科技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娟 魏国锋 +2 位作者 宋国定 李素婷 王昌燧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2,共6页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荧光等技术,检测分析小双桥遗址出土的炉渣、炉壁和矿石等样品。结果表明,该遗址出土的炉壁残块和炉渣应为熔铜或配制合金的遗存。
关键词 冶金史 小双桥遗址 冶铸遗物 XRD SEM XRF
下载PDF
小双桥遗址的经济功能区与仪式性活动
4
作者 张飞 许宏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7,共9页
小双桥遗址相关考古遗存的空间分析表明,遗址内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分区及等级差异。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人群虽在身份地位上有所区分,但均可基于特定目的参与各类仪式性活动。研究发现以祭祀、占卜、宴享为代表的仪式性活动权利在整个遗... 小双桥遗址相关考古遗存的空间分析表明,遗址内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分区及等级差异。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人群虽在身份地位上有所区分,但均可基于特定目的参与各类仪式性活动。研究发现以祭祀、占卜、宴享为代表的仪式性活动权利在整个遗址人群中具有共享性,贵族精英阶层并未对其垄断,但在活动进行的频率与相关器物使用的规格上仍有差异。这一认识与最近偃师商城、殷墟遗址的研究亦有相似之处,表明这一仪式性活动权利共享的传统在整个商代具有延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经济活动 等级 仪式性活动
原文传递
试论小双桥遗址岳石风格陶器的制作工艺与产地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石玮 李素婷 宋国定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本研究利用了多种科技检测方法,对小双桥出土的29件陶器样品进行了显微结构和化学元素构成分析,并与山东地区岳石文化3个遗址的19件陶器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风格陶器与商文化陶器在制作工艺上均采用了小双桥... 本研究利用了多种科技检测方法,对小双桥出土的29件陶器样品进行了显微结构和化学元素构成分析,并与山东地区岳石文化3个遗址的19件陶器样品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风格陶器与商文化陶器在制作工艺上均采用了小双桥当地的黏土为原料。由此可见,小双桥出土的岳石文化陶器至少有部分并非产自外地。当地存在一批深受岳石文化因素影响的人群,其器用保持了山东地区的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 岳石文化陶器 制作工艺 产地分析
原文传递
小双桥遗址性质研究述评
6
作者 杨童舒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9,共9页
小双桥遗址的性质问题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小双桥遗址性质问题的提出背景和研究阶段,对具有代表性的七种学术观点进行了简要述评,并提出小双桥遗址虽确为隞都,但从使用年代与文化内涵考虑,其性质经历了前后两阶段的变化:在郑... 小双桥遗址的性质问题受到学术界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小双桥遗址性质问题的提出背景和研究阶段,对具有代表性的七种学术观点进行了简要述评,并提出小双桥遗址虽确为隞都,但从使用年代与文化内涵考虑,其性质经历了前后两阶段的变化:在郑州商城为亳都之时,小双桥为主要承担都城祭祀功能的重要附属城;在郑州商城废弃后,小双桥由附属城升为隞都,也使其最终呈现出文化特征单纯而文化内涵丰富的特殊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都邑 祭祀 附属 文化面貌
原文传递
郑州小双桥遗址青铜建筑饰件纹饰新释
7
作者 陈东川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7-103,共7页
据最新考古发现,郑州小双桥遗址原“周勃墓”应是一处商代的夯土台基,在台基顶部发现有大量的商代建筑遗迹,1989年曾在此发现过三件青铜建筑饰件。这些青铜建筑饰件纹饰的表现手法不仅符合商代早、中期器物纹饰的特征;更体现了古人对白... 据最新考古发现,郑州小双桥遗址原“周勃墓”应是一处商代的夯土台基,在台基顶部发现有大量的商代建筑遗迹,1989年曾在此发现过三件青铜建筑饰件。这些青铜建筑饰件纹饰的表现手法不仅符合商代早、中期器物纹饰的特征;更体现了古人对白虎星象中的衡石三星、苍龙星象中的心宿三星等天象的描绘。小双桥商代遗址青铜建筑饰件饰纹的天文学元素,说明此遗址不太可能是商代的一般遗址,很可能是商王的王都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青铜建筑饰件 纹饰 天文观
原文传递
古骨胶原的氧同位素分析及其在先民迁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宁 李素婷 +2 位作者 李宏飞 胡耀武 宋国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38-846,共9页
古骨中的O同位素分析可以揭示先民和动物的饮用水来源,复原其所处的古环境,可为探索先民的来源地和迁徙状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选取中国商代都邑级别的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17例动物和先民骨骼,在C、N稳定同位素分析食物结构的基础上,... 古骨中的O同位素分析可以揭示先民和动物的饮用水来源,复原其所处的古环境,可为探索先民的来源地和迁徙状况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选取中国商代都邑级别的郑州小双桥遗址出土的17例动物和先民骨骼,在C、N稳定同位素分析食物结构的基础上,利用O稳定同位素分析,对动物物种间δ18O值的差异状况与饮用水来源、代谢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关系,以及先民δ18O值的差异原因和身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种属动物骨胶原的δ18O值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这些差异与个体饮食中C3和C4食物比重的关系不大,更多地是受饮用水中δ18O值与新陈代谢方式(反刍和非反刍)的影响,反刍类动物明显高于非反刍类动物.此外,遗址中先民的δ18O值也有较大差别,表明这些先民生前可能至少来自2个区域,Ⅴ区丛葬坑H66中埋葬的先民相比Ⅸ区地层中的部分先民,来自于更接近海洋的地区.结合古文献和考古资料,推测Ⅴ区丛葬坑H66中埋葬的先民极有可能是东夷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骨胶原 O稳定同位素 小双桥遗址 商代 先民迁徙
原文传递
小双桥遗址岳石文化风格陶器成分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宏飞 李素婷 +3 位作者 崔剑锋 王宁 曾晓敏 宋国定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6-121,共6页
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分析结果显示,小双桥遗址所出岳石文化风格陶器与该遗址所出二里冈文化的相关器类在原料选择上呈现出相似的规律性特征,应为熟悉岳石文化制陶技术者在郑州地区制作的陶器。
关键词 能量散射X射线荧光分析 小双桥遗址 岳石文化风格陶器
原文传递
小双桥遗址出土原始瓷器的INAA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剑 宋国定 +4 位作者 樊昌生 孙新民 周广明 李素婷 王昌燧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8-152,共5页
采用INAA(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郑州小双桥和江西吴城遗址出土的34枚原始瓷片的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测定。通过对INAA测定结果进行主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小双桥遗址出土原始瓷的元素组成特征有异于吴城遗址产品,这其中,包括一枚烧胀的原始... 采用INAA(中子活化分析)方法,对郑州小双桥和江西吴城遗址出土的34枚原始瓷片的化学元素组成进行了测定。通过对INAA测定结果进行主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小双桥遗址出土原始瓷的元素组成特征有异于吴城遗址产品,这其中,包括一枚烧胀的原始瓷器物。由此可推测,小双桥遗址出土的原始瓷并非来源于吴城地区,应系本地烧造,我国商代原始瓷的产地应具有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原始瓷 INAA 产地分析
原文传递
郑州小双桥商代都邑布局探索 被引量:9
11
作者 侯卫东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7,共12页
郑州商城在商代白家庄期的某个时间失去都邑地位,其西北方向约12.5公里处的小双桥一带成为新的都邑。小双桥都邑所处台地呈西北东南走向,宫城城墙和大型宫殿宗庙建筑的走向,也大多与地形的走向一致,一改郑州商城北偏东为主的取向,同时... 郑州商城在商代白家庄期的某个时间失去都邑地位,其西北方向约12.5公里处的小双桥一带成为新的都邑。小双桥都邑所处台地呈西北东南走向,宫城城墙和大型宫殿宗庙建筑的走向,也大多与地形的走向一致,一改郑州商城北偏东为主的取向,同时也朝向郑州商城,说明小双桥都邑的营建既结合了地形又朝向先王都邑。小双桥都邑从内到外依次是"宫城"、"城区"和"郭区",宫城由多个功能不同的单元组成,与此前郑州商城三重结构布局类似。小双桥都邑的夯筑技术和建筑布局与郑州商城相似,其营建继承了郑州商城的建筑理念和技术传统。小双桥都邑的青铜冶铸遗存位于宫城内,有相关大型夯土建筑及大规模的牛牲祭祀,更加重视青铜冶铸工业。比起郑州商城,小双桥都邑的祭祀活动更加集中,祭祀类别更加鲜明,祭祀规模更宏大,人牲祭祀更普遍,高台祭坛更巍峨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 商代 都邑 布局
原文传递
试论小双桥遗址非仲丁所迁之隞都 被引量:5
12
作者 方酉生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1-86,共6页
小双桥遗址位于郑州市西北约20公里处的石佛乡小双桥村西南部和岳岗与于庄之间,北依索须河,地处河旁台地之上。遗址1989年发现,1990年和1995年河南省考古工作者作过两次发掘,取得可喜的收获。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仲丁 Ao都
原文传递
关于郑州小双桥遗址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广阔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80,2,共9页
小双桥遗址是近年发掘的商代大型遗址,遗迹有宫城、宫殿建筑、大量祭祀坑,出土遗物有金箔、青铜器、原始瓷器、玉器和表面有朱书文字的陶缸等,这些都说明它不是普通的聚落遗址。小双桥遗址的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的仲丁都隞基本一致,存在... 小双桥遗址是近年发掘的商代大型遗址,遗迹有宫城、宫殿建筑、大量祭祀坑,出土遗物有金箔、青铜器、原始瓷器、玉器和表面有朱书文字的陶缸等,这些都说明它不是普通的聚落遗址。小双桥遗址的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的仲丁都隞基本一致,存在的时间与文献中仲丁自亳迁隞的时间吻合,因此推断该遗址为商代之隞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白家庄期 隞都
原文传递
试论中商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光华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41,47,共8页
目前学者一般将中商文化分为三期,但其中尚有一定的年代缺环。据郑州、河北、安阳三地的中商期典型遗址,我们研究提出了新的四期分法,同时对中商分期与都邑、王年的对应关系开展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中商分期 洹北商城 小双桥
原文传递
试论郑州小双桥商代祭祀遗存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可佳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50,56,共7页
郑州小双桥遗址发现了众多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性质为宗庙祭祀。通过与其他祭祀遗存的比较,并对其祭祀现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目前的考古发现还没有证据表明小双桥祭祀遗存的性质为宗庙祭祀,而更有可能是对自然神或战争进... 郑州小双桥遗址发现了众多与祭祀有关的遗存,多数研究者认为其性质为宗庙祭祀。通过与其他祭祀遗存的比较,并对其祭祀现象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目前的考古发现还没有证据表明小双桥祭祀遗存的性质为宗庙祭祀,而更有可能是对自然神或战争进行祭祀的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文物考古 小双桥遗址 商代 祭祀遗存
原文传递
论“白家庄期”商文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维明 《中原文物》 2001年第1期45-50,共6页
分布和影响地域广袤的“白家庄期”商文化,因时代接近于商代中期而在商文化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有关考古新发现显示,“白家庄期”商文化本身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在其所代表的历史阶段中,郑州商城的衰颓与小双桥商都的兴... 分布和影响地域广袤的“白家庄期”商文化,因时代接近于商代中期而在商文化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有关考古新发现显示,“白家庄期”商文化本身可以区分为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在其所代表的历史阶段中,郑州商城的衰颓与小双桥商都的兴建形成了鲜明对照。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有关文献所记商王朝此时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局面以及仲丁迁■历史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文化 郑州商城 商王朝 仲丁 商代 考古 历史事件 现象 历史阶段 历史背景
原文传递
河南省郑州市小双桥遗址浮选结果及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钟华 李素婷 +1 位作者 李宏飞 赵志军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69,共7页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邙山以南的平原地带。该遗址文化堆积的主体应该是以具有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大批祭祀遗存为主的白家庄期文化遗存,大致相当于商代中期早段。对小双桥遗址2014-2015年植物浮选样品鉴定显示,其中包含了大...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邙山以南的平原地带。该遗址文化堆积的主体应该是以具有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大批祭祀遗存为主的白家庄期文化遗存,大致相当于商代中期早段。对小双桥遗址2014-2015年植物浮选样品鉴定显示,其中包含了大量炭化植物遗存,粟、黍、稻米、小麦、大豆这五种农作物炭化籽粒,共计1699粒。其他可鉴定的植物种子还包括狗尾草、胡枝子、草木樨、糙叶黄芪、藜、马唐、紫苏、水棘针、铁苋菜、菊科等等。结果显示小双桥遗址以旱作农业为主,兼营稻作的农业生产模式。至迟二里头时期已经在中原地区出现的小麦在该遗址中有了较多的发现。稻米与小麦在遗址中似乎有着各自的集中分布区,并且在遗迹单位中也并不共存,应该反映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原因。小双桥遗址出土杂草组合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至二里头时期的基本一致,还是以狗尾草、藜和几种豆科杂草为主,旱地杂草种类居多,同样存在一些喜温、湿环境的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浮选 农作物 空间分布
原文传递
郑州小双桥遗址2014年ⅣA02区发掘报告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素婷 聂凡 +6 位作者 曹凌子 李宏飞 师东辉 王书卫 沈玉霞 张二静 胡平昌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43,F0002,F0003,共30页
201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在小双桥遗址外围进行了考古勘探,并选择Ⅳ A02区进行发掘,发现了比较丰富的商代文化遗存,为了解小双桥遗址中心区域外围的文化堆积形式及特点、厘清小双桥遗址的聚落布局提供了重要资料。
关键词 小双桥遗址 A02区 中心区域外围 考古发掘
原文传递
商代殷都考 被引量:6
19
作者 阎铁成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8-38,共11页
殷地曾是商代的都城,根据文献记载和现代考古发现,它并不是位于安阳的小屯,而是位于郑州的小双桥。
关键词 商代都城 安阳小屯 郑州小双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