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滕超 高建伟 +4 位作者 张晓飞 邵杰 杨欣杰 曹军 李树才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9-271,共13页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319.5±1.2)Ma,相当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具有高Si、富K、贫Mg、贫Ca、低P和Ti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Hf,亏损Sr、Ba、Nb;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I型花岗岩,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表明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期间仍存在洋壳的俯冲作用,暗示古亚洲洋此时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晚石炭世 I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活动陆缘环境 古亚洲洋
下载PDF
锡林浩特地区季节性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2
作者 赵晓英 张利君 +1 位作者 李艳 苏岩 《气象科技进展》 2024年第3期56-61,共6页
为了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冻土的影响,基于锡林浩特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21年的逐日冻土深度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相关性检验、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年代际变... 为了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对冻土的影响,基于锡林浩特国家基准气候站1961-2021年的逐日冻土深度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相关性检验、M-K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最大冻土深度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季节性冻土冻融日期进行分析,研究影响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的气象因子,建立冻土深度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最大冻土深度以-1.75cm/(10a)的速度变浅;年代际变化呈“V”形分布,20世纪70年代平均冻土深度最深,90年代平均冻土深度最浅,总体为深一浅一深的变化规律;1983-1988年冻土深度有强突变发生;最大冻土深度的主周期为28a;冻土冻结日期变化趋势不明显,消融日期有提前的趋势;最大冻土深度与年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40cm地温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气温和40cm地温是影响季节性冻土深度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可以预测锡林浩特地区的冻土深度,为地方修建铁路、埋设取暖管道等与冻土相关的生产生活服务,同时,研究冻土深度的气候变化响应对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业生产,促进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季节性冻土 响应 锡林浩特草原区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晚新生代火山喷发序列研究
3
作者 史志伟 白志达 +3 位作者 赵志丹 董国臣 王建伟 金笃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87-2102,共16页
火山喷发序列是恢复火山活动历史的重要基础。锡林浩特火山群是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火山数量最多、喷发时间最长的火山群。本文从火山地质学入手,查明了火山堆积物之间及与沉积地层(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和黑土)的叠置关系,... 火山喷发序列是恢复火山活动历史的重要基础。锡林浩特火山群是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火山数量最多、喷发时间最长的火山群。本文从火山地质学入手,查明了火山堆积物之间及与沉积地层(离石黄土、马兰黄土和黑土)的叠置关系,并根据火山结构组成、形貌特征、喷发类型、火山岩类型及火山锥体的风化降解程度等,结合光释光(OSL)、^(14)C等定年方法,对火山喷发序列进行综合研究,确定了喷发相对时序和绝对年龄。锡林浩特火山群火山活动具有周期性变化规律,其喷发序列由老到新依次为:上新世,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中、晚和末期,以及全新世,共9个火山喷发旋回。晚更新世是火山喷发的鼎盛时期。首次确定了鸽子山火山的最晚喷发年龄距今约6800年,为广义活火山。不同旋回火山喷发方式及火山风化降解程度差异较大。上新世为裂隙式喷发,早、中更新世主要是裂隙-中心式喷发,晚更新世以来为中心式喷发。中心式喷发火山类型有斯通博利型、夏威夷型、玛珥型和亚布里尼型,其中玛珥型火山在本区属首次发现。中更新世及以前的火山锥基本已剥蚀殆尽,晚更新世以来的火山地貌形态保存尚好。每个喷发旋回几乎都呈现从碱性玄武岩向拉斑玄武岩演化的特征,反映了本区深部岩浆房演化与构造活动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新生代 喷发序列 喷发类型 鸽子山活火山 锡林浩特
下载PDF
锡林浩特杂岩和蓝片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对索仑缝合带演化的意义 被引量:50
4
作者 陈斌 马星华 +1 位作者 刘安坤 木合塔尔·扎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23-3129,共7页
报道了内蒙索仑缝合带附近的锡林浩特杂岩和苏左旗混杂带中蓝片岩块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锡林浩特杂岩中碎屑锆石来源复杂,从晚太古至晚古生代均有。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80~340Ma,与该区最年轻的弧岩浆岩年龄一致,表明该杂... 报道了内蒙索仑缝合带附近的锡林浩特杂岩和苏左旗混杂带中蓝片岩块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锡林浩特杂岩中碎屑锆石来源复杂,从晚太古至晚古生代均有。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80~340Ma,与该区最年轻的弧岩浆岩年龄一致,表明该杂岩的原岩最终形成于晚古生代,而不是前寒武陆块残留。锡林浩特杂岩原岩的沉积源区主要是古生代的弧岩浆岩和部分裸露的前寒武陆壳,可能是弧前沉积建造。蓝片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18±5Ma(范围338~280Ma),这些锆石显示典型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因此该年龄可能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而其变质应该在280Ma之后。所以,锡林浩特杂岩和混杂带中蓝片岩块的变质变形作用可能发生在晚二叠,与索仑缝合带强烈的孤陆碰撞有关,暗示索仑缝合带的碰撞缝合时间在晚二叠,而不是许多人坚持的泥盆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杂岩 蓝片岩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年代学 缝合带 演化 metamorphic complex ages Solonker suture tectonic evolution LATE PALEOZOIC LATE Permian 晚古生代 MAGMATIC origin 原岩 弧岩浆岩 前寒武 混杂带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解体及表壳岩系年代确定 被引量:71
5
作者 葛梦春 周文孝 +3 位作者 于洋 孙俊俊 鲍建泉 王世海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82-195,共14页
近年来,对中亚造山带中是否存在微地块有诸多不同看法,其中对广泛出露的锡林郭勒杂岩的时代和原岩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经大比例尺填图和详细露头解剖发现,它囊括了不同岩类、不同变质程度、不同构造样式和形成时代的地质体。文中建议... 近年来,对中亚造山带中是否存在微地块有诸多不同看法,其中对广泛出露的锡林郭勒杂岩的时代和原岩认识存在较大的分歧。经大比例尺填图和详细露头解剖发现,它囊括了不同岩类、不同变质程度、不同构造样式和形成时代的地质体。文中建议将其解体,对其中被厘定的表壳岩命名为"锡林浩特岩群",这是一套达到角闪岩相变质的夹有火山岩和磁铁石英岩的富铝质的泥质碎屑岩,被SHRIMP U-Pb年龄为739.6Ma的变辉长岩和奥陶纪"S"型片麻状电气石二云母花岗岩所侵位,其中锆石变质核年龄集中在1 005~1 026Ma。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还表明,该岩群分别受到后期一系列热事件的改造。结合区域和研究区地质构造演化年表分析,本文将锡林浩特岩群的形成时代推定为中元古代,它证明了研究区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岩系,同时也佐证了锡林郭勒微地块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锡林郭勒杂岩 锡林浩特岩群 SHRIMP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东乌旗剖面壳幔电性结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新学 李俊健 +4 位作者 刘俊昌 辛建伟 代涛 牛永强 张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01-1309,共9页
为研究二连一东乌旗贺根山一带成矿构造环境,提供矿产资源勘查、预测、评价的地质背景依据,跨贺根山和锡林浩特板块缝合带一线布设了26个超宽频带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点距3~6 km,剖面长度100 km,在对获取的资料采用Robust变换、互参... 为研究二连一东乌旗贺根山一带成矿构造环境,提供矿产资源勘查、预测、评价的地质背景依据,跨贺根山和锡林浩特板块缝合带一线布设了26个超宽频带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点,点距3~6 km,剖面长度100 km,在对获取的资料采用Robust变换、互参考处理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电性主轴,并采用二维共轭梯度反演技术,解剖了沿剖面120 km深度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反演结果表明,沿剖面以贺根山和锡林浩特缝合带为界分为壳幔结构差异较大的四大构造单元:锡林浩特缝合带南壳内高导层埋深约在25km,存在深达90 km的高阻块体;贺根山缝合带北壳内高导层埋深约15 km,莫霍面埋深约在50 km;两缝合带之间没发现壳内高导层,地壳表现为相对完整的高阻体;贺根山缝合带为两条岩石圈断裂控制,宽度约1 5 km,分布有串珠状局部南倾的高导体和上地幔局部隆起,下地壳底界约在25 km,上地幔高导层深度约在55 km,古亚洲洋壳向南俯冲迹象明显;锡林浩特缝合带盖层下宽度约6 km,与壳内高导层连通.缝合带位置均具备壳、幔源物质向上运移的通道,其控制的次级断裂构造系统具备成矿流体聚集、运移、沉淀成矿的有利条件,具备良好的成矿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 锡林浩特东乌旗 缝合带 反演建模 成矿预测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岩群岩相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孙俊俊 葛梦春 +3 位作者 周文孝 于洋 王仕海 鲍建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4-155,共12页
锡林浩特岩群是内蒙古中东部锡林郭勒微地块内原锡林郭勒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套片麻岩夹层状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变粒岩等变质岩组成,形成于中元古代[1]。岩群中片麻岩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La/Yb)N=4.71~7.... 锡林浩特岩群是内蒙古中东部锡林郭勒微地块内原锡林郭勒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套片麻岩夹层状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变粒岩等变质岩组成,形成于中元古代[1]。岩群中片麻岩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La/Yb)N=4.71~7.97),斜长角闪岩具有平坦型((La/Yb)N=0.74~0.95)和轻稀土元素微弱富集型((La/Yb)N=1.06~3.63)两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在微量元素N-MORB标准化图解中,斜长角闪岩显示出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的过渡类型特征。同时结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分析,推断片麻岩原岩为富含泥质的亚杂砂岩,而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一套具有拉斑质到钙碱性过渡型特征的玄武岩;变质沉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二者指示锡林浩特岩群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岩群 锡林郭勒杂岩 片麻岩 斜长角闪岩 地球化学
下载PDF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林西组碎屑锆石LA-ICP-MS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红英 张达 +4 位作者 周志广 柳长峰 李鹏举 陈利贞 谷丛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6-162,共17页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北,属锡林浩特地块南缘。本文对出露于克什克腾旗北东约5km的一套变质粉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测年,其年龄结果主要分为4个区间:258~298Ma(峰值为285Ma)、377~474Mat峰值为430Ma)、1...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北,属锡林浩特地块南缘。本文对出露于克什克腾旗北东约5km的一套变质粉砂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U—Pb测年,其年龄结果主要分为4个区间:258~298Ma(峰值为285Ma)、377~474Mat峰值为430Ma)、1261~1727Ma、1853~2513Ma,此外还含有321Ma和937Ma的锆石各一颗。锆石CL图像显示:258~298Ma的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响应兴蒙造山带的晚古生代岩浆活动;377-474Ma的锆石中既有岩浆锆石又有变质锆石,表明其源区既有奥陶纪泥盆纪岩浆岩,又有古生代的变质岩;1261~1727Ma的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少数为变质锆石,暗示中元古代的岩浆岩和变质岩也为该组提供物源;1853~2513Ma的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反映了华北板块基底的年龄信息。该变质粉砂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谐和年龄是258Ma,限定了其沉积时代的下限为晚二叠世,应属于林西组。年龄峰值既对应华北板块的重要构造热事件,又有与兴蒙造山带地质事件相关的年龄信息,表明林西组具有南北两个物源区,同时也暗示在其形成时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已经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组 碎屑锆石 变质粉砂岩 U—Pb年龄 克什克腾旗 锡林浩特地块
下载PDF
内蒙锡林浩特鸽子山火山地质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若昕 白志达 +2 位作者 谭庆伟 吴之理 王妍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1188,共8页
鸽子山火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东南,处于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是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玄武质火山。火山喷发物的分布面积约55km2,主要为降落火山渣、溅落熔结火山碎屑岩和熔岩流,成分主要... 鸽子山火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东南,处于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是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玄武质火山。火山喷发物的分布面积约55km2,主要为降落火山渣、溅落熔结火山碎屑岩和熔岩流,成分主要为碧玄岩,晚期有少量的橄榄拉斑玄武岩,碧玄岩中含有较多二辉橄榄岩包体和辉石及歪长石巨晶。火山由锥体、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席组成,锥体由早期的降落锥和晚期溅落锥复合而成。火山口经历多次塌陷而成为破火口。锥体西侧及北东侧出露两个仍保留了原始形态的熔岩溢出口,熔岩流类型为结壳熔岩,由多个岩流单元组成,局部地区的熔岩流中发育较多保存完好的喷气锥、喷气碟或喷气塔。火山碎屑席主要分布在锥体的东侧,厚度由锥体向外逐渐减薄。火山活动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为爆破式喷发,形成火山渣锥和碎屑席,属亚布里尼型喷发,晚期主要为溢流式喷发,形成溅落锥和大规模熔岩流,其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末-全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子山火山 碧玄岩 亚布里尼型 全新世 锡林浩特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岩群岩石学特征及变质温压条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于洋 葛梦春 +2 位作者 周文孝 孙俊俊 刘泽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6-143,共8页
锡林浩特岩群出露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南部,指原锡林郭勒杂岩中表壳岩部分,为一套片麻岩夹层状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变粒岩等的变质岩组合。选取岩群中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进行岩石学及岩相学分析,其中斜长角闪岩主要矿物组合为角闪... 锡林浩特岩群出露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南部,指原锡林郭勒杂岩中表壳岩部分,为一套片麻岩夹层状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变粒岩等的变质岩组合。选取岩群中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进行岩石学及岩相学分析,其中斜长角闪岩主要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片麻岩样品中见夕线石+钾长石矿物组合,石榴子石具明显进变质环带,所以在计算其形成条件时选取了生长于峰期变质阶段的特定部位。运用角闪石-斜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矿物温压计分别估算锡林浩特岩群中准同时形成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变质温压区间。综合二者计算结果,得锡林浩特岩群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660~707℃,0.5~0.6GPa。变质达高角闪岩相。其变质年龄为1 000Ma左右,推测锡林浩特岩群角闪岩相变质为中元古代末期锡林浩特微陆块与其他陆块碰撞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郭勒杂岩 锡林浩特岩群 高角闪岩相 石榴子石 浅闪石质角闪石 温压条件
下载PDF
神府煤和锡林浩特煤的非均相光催化氧化 被引量:7
11
作者 解恒参 宗志敏 +4 位作者 刘彤 魏晴 赵建军 赵培芝 魏贤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9-854,共6页
采用悬浮式非均相体系分别对水合神府烟煤(SFC)及锡林浩特褐煤(XL)进行选择性光催化氧化、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检测,获得了反应产物的分子结构信息。同时对不同条件下煤炭降解效果的研究发现:芳香度和芳... 采用悬浮式非均相体系分别对水合神府烟煤(SFC)及锡林浩特褐煤(XL)进行选择性光催化氧化、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S/MS)检测,获得了反应产物的分子结构信息。同时对不同条件下煤炭降解效果的研究发现:芳香度和芳环取代度较高的烟煤组分光氧化性较弱,氧化后的产物中有较多酮类生成,而芳环取代度小、含有较多亚甲基和脂肪族侧链的褐煤光氧化性能较强,生成物中烯烃的含量明显减少;催化剂二氧化钛对光催化反应的影响要大于氧化剂过氧化氢,但在仅有过氧化氢存在情况下,随着其加入量的增大光氧化效果会更显著,煤样的投加量对光催化的影响不占主导地位;光催化氧化中,煤大分子中的烷基侧链易断裂脱除,特别是甲基和亚甲基易发生光催化氧化分解,而且碳氧单键的红外吸收峰强度明显减弱,表明煤大分子的侧链和碳氧单键在紫外光辐射环境下反应活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府烟煤 锡林浩特褐煤 光催化氧化 FTIR分析 GC/MS分析 二氧化钛
下载PDF
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内的玛珥式火山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锡娇 白志达 +2 位作者 谭琳 吴之理 王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0-448,共9页
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处于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火山群内发育300余座不同类型的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其中玛珥式火山属首次发现,以阿巴嘎旗东南部的浩特乌拉、西北部的车勒乌拉和额斯格乌拉玛... 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处于大兴安岭-大同新生代火山喷发带中段。火山群内发育300余座不同类型的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其中玛珥式火山属首次发现,以阿巴嘎旗东南部的浩特乌拉、西北部的车勒乌拉和额斯格乌拉玛珥式火山最具代表性,其火山规模较大,锥体直径一般为3~4km,大者约6.5km。火山结构较完整,具有相似的双轮山地貌景观和明显的阶段性喷发过程,喷发阶段早期为强烈的射汽-岩浆爆发,晚期均转变为弱岩浆爆发,最后为玄武质熔岩流的溢出。这种喷发序列反映了岩浆与水相互作用以及岩浆上升速度和溢出率变化的过程。火山喷发形成的基浪堆积物覆盖在中更新统河谷砂砾石之上,其中近火口溅落堆积物中上新世砂泥岩"包体"的热释光年龄为(0.112±0.0096)Ma,表明玛珥式火山喷发时代属晚更新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汽-岩浆爆发 基浪堆积 玛珥式火山 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
下载PDF
论兴蒙造山带叠生成矿作用--以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聂凤军 曹毅 +1 位作者 丁成武 刘翼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63-2080,共18页
兴蒙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间地块分布广泛,其中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以出露范围广泛、岩性组合复杂、后期改造明显和找矿潜力巨大而为人们所关注。找矿勘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及邻区铜、铁、铅-锌和银矿床(点)星罗棋布... 兴蒙造山带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间地块分布广泛,其中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以出露范围广泛、岩性组合复杂、后期改造明显和找矿潜力巨大而为人们所关注。找矿勘查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和额尔古纳地块及邻区铜、铁、铅-锌和银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以含有大量锡、钨和钼为特征。这些矿床独特的成矿元素组合(如铜-锡、铁-锡、铜-锡-铅-锌-银、铜-银-锡和铁-钨-钼)及其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花岗岩密切时空分布关系均表明,它们很可能是深源岩浆再造和古陆块体活化相互联动(叠生)作用的产物。所谓的叠生作用主要指地壳浅部构造形迹活化和地壳深部物质再造,前者为成岩(矿)物质的就位提供了空间条件,后者为岩(矿)体的形成的奠定了物质基础。钕和铪同位素数据表明,前寒武纪变质岩块体和显生宙含锡、钨和钼花岗岩分别具有完全不同的εNd(t)值和εHf(t)值,成岩(矿)物质分别属于壳源和幔源,其中后者对前者的叠加改造是导致铜-锡、铁-锡和铜-银-锡等多元素矿床形成的关键因素。叠生成矿作用概念的提出不仅很好地解释了兴蒙造山带含锡、钨和钼多金属矿床的成因,而且为寻找隐伏金属矿床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钨和钼多金属矿床 再造 活化 叠生成矿作用 中生代花岗岩 锡林浩特地块 额尔古纳地块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滕超 张晓飞 +2 位作者 周毅 冯俊岭 李树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3-1014,共12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1.29±0.63)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1.29±0.63)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镁、贫钙、低磷和低钛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而亏损Nb、Sr、Ba;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A型花岗岩,是陆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岩体具有典型的后造山A2型花岗岩特征,说明早白垩世期间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已经处于后造山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早白垩世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伸展构造环境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海梅 贾成朕 +2 位作者 李慧融 金林雪 侯琼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7-242,共6页
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6—2017年的群体光合作用及同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水分胁迫状态下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光合作用的受限程度。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初期及末期,群体光合速率处于较低水平,水分胁迫未对群体光合作用产生... 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6—2017年的群体光合作用及同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水分胁迫状态下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光合作用的受限程度。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初期及末期,群体光合速率处于较低水平,水分胁迫未对群体光合作用产生明显影响,7月牧草进入旺盛生长期,群体光合速率显著升高,并在8月上旬达到最高值(≥10.89μmol·m^-2·s^-1),水分限制对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显著;在牧草生长的初期和中期,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最显著,表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在该层分布最为集中;0~30 cm各土层平均土壤水分含量与群体光合速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方程拟合效果为极显著,表明30 cm以上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MK突变检验分析表明,当典型草原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6.82%,相对含水量为27.60%)、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9.57%,相对含水量为39.24%),群体光合速率会受到非常明显的抑制。综合分析,在典型草原干旱预报预警中,可将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视为典型草原发生中度干旱时对应的土壤水分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植物群落 水分胁迫 光合作用 土壤水分 锡林浩特
下载PDF
近57年锡林浩特市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小波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春风 李春兰 包玉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2,共6页
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对1953~2009年锡林浩特市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气温所反映的冷暖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57a尺度上,平均气温主要存在50a、35a、20a和15a左右的震荡周期,在30a尺度上,... 使用Morlet小波分析法,对1953~2009年锡林浩特市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间尺度平均气温所反映的冷暖结果存在一定差异,在57a尺度上,平均气温主要存在50a、35a、20a和15a左右的震荡周期,在30a尺度上,平均气温主要存在23a、13a和10a左右的震荡周期;不同时间尺度平均降水量所反映的降水多少存在一定差异,在57年尺度上,平均降水量主要存在50a、40a、30a和15a左右的震荡周期,在30a尺度上,平均降水量主要存在20a和5a左右的震荡周期;水热组合表现出湿热-干热-湿热-干热-湿热-干热交替出现的规律,植被的分布情况为多-少-多-少-多-少,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升高,平均降水量在波动中减少,在21世纪初期表现最明显;干燥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波动减小趋势,大致出现了2种变化形式,多以中等干旱为主,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21世纪初期表现得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市 气温 降水量 小波分析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白音锡勒牧场地区含天河石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龙 薛怀宇 +2 位作者 郭娜 董树义 李志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04期195-196,共2页
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上,构造上处于兴蒙造山带内,是显生宙大陆地壳增生十分主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该地花岗岩对于认识海西——印支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该区大地构造情况有两种不同观... 锡林浩特市白音锡勒牧场地区处于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之上,构造上处于兴蒙造山带内,是显生宙大陆地壳增生十分主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该地花岗岩对于认识海西——印支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该区大地构造情况有两种不同观点。其一认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拼合于晚泥盆世,认为其是造山后演化阶段,如施光海等(2004)在锡林浩特市南发现的A型花岗岩,侵位年龄为276 Ma,是造山后伸展事件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锡林浩特 造山带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侏罗纪红旗组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兵 张雄华 +1 位作者 葛梦春 潘文静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3-147,共5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矿侏罗纪红旗组下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孢粉化石26属39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与华北区、东北区及西北区... 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矿侏罗纪红旗组下部首次发现了大量孢粉化石,经鉴定计有孢粉化石26属39种。根据孢粉化石组合特征及地层分布将其命名为Dictyophyllidites-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时代属早侏罗世晚期,与华北区、东北区及西北区同时期地层中的孢粉组合能很好地对应。此外,通过孢粉化石组分研究,确定该区早侏罗世古植物主要为掌鳞杉科、松柏类、苏铁科、桫椤科、双扇蕨科等,古植被类主要为针、阔混交林,进而推断该期为亚热带半干旱—半湿润、偏湿润的古气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早侏罗世 古气候 古植被 锡林浩特
下载PDF
锡林浩特杂岩中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善辉 陈岳龙 李大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19-1027,共9页
锡林浩特杂岩是一套经历强变形变质作用的变质岩,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及变粒岩夹透镜状或脉状斜长角闪岩组成。查明其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对深入认识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锡... 锡林浩特杂岩是一套经历强变形变质作用的变质岩,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及变粒岩夹透镜状或脉状斜长角闪岩组成。查明其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对深入认识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锡林浩特杂岩中斜长角闪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和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组成分析,给出了锆石SHRIMP U-Pb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16±4)Ma,该年龄代表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形成年龄,表明锡林浩特杂岩不是前寒武纪地质体。通过锆石Hf同位素分析,εHf(t)值主要为正值(+4.1~+17.0),揭示其物源可能来自亏损地幔或壳幔混合。根据亏损地幔和古老地壳的锆石Hf同位素进行两端元的混合计算,得到斜长角闪岩原岩岩浆的源区以幔源增生组分为主体(经过计算壳幔混合比例大约1∶2)。部分锆石的模式年龄在1.8~2.5 Ga之间,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在形成过程中有古元古代地壳物质的加入,通过兴蒙造山带和锡林浩特杂岩中斜长角闪岩的Hf模式年龄对比可知,物源可能来自兴蒙造山带内部。基于Hf同位素的两端元混合计算表明该区在晚古生代存在地壳增生。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石特征分析,该套杂岩可能是一套经历强变形与变质作用的晚古生代火山-沉积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杂岩 SHRIMP U-PB定年 HF同位素 兴蒙造山带
下载PDF
近57年锡林浩特市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春兰 包玉海 +3 位作者 包刚 阿拉腾图雅 胡日查 银山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7-260,265,共5页
该文运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Yamamoto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53—2009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是3.47℃/10a,6.26℃/10a,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 该文运用滑动平均法、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和Yamamoto方法,分析了锡林浩特市1953—2009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线性倾向率分别是3.47℃/10a,6.26℃/10a,存在明显的非对称变化;年较差呈弱减小趋势,其中平均最低气温的贡献最大;90年代变暖程度明显;在57a尺度上,平均最高气温主要存在50a和30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低气温主要存在50a,30a和18a左右的震荡周期;平均最高气温的阶段性和突变性均不明显,平均最低气温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变化阶段,且1987年出现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分析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锡林浩特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