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血栓通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1
作者 汪建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后其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52例2020年1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和试验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注射用血栓通治疗后其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152例2020年1月—2022年8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和试验组(7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进行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的疗效,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临床相关评分、脑血流动力学、炎症指标、神经细胞因子及治疗期间的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较高[93.42%(71/76)vs 81.58%(62/76),P<0.05)]。治疗2周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improv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动态阻力(dynamic resistance,DR)、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Rv)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Vm)、平均血流量(mean blood flow,Qm)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NT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8%(5/76),与对照组(9.21%,7/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血栓通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指标及神经细胞因子,减轻机体炎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神经功能,并可平衡脑血流动力学,进而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注射用血栓 依达拉奉注射液 脑血流动力学 炎症 神经细胞因子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疗效
2
作者 曾莉梅 杨盛贤 +3 位作者 崔伟 班毓徽 高策 蒙喜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2018年3月—2021年5月期间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2018年3月—2021年5月期间9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两组用药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与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血液流变学、血清生化指标(TNF-α、IL-1β)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TNF-α、IL-1β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注射液 阿替普酶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朱莹 何银辉 许永红 《中国中医急症》 2006年第10期1063-1064,共2页
目的观察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将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血栓通,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以入院前后CT扫描梗死灶体积,治疗后第1、7、14日... 目的观察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sICAM-1)的影响。方法将患者1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血栓通,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以入院前后CT扫描梗死灶体积,治疗后第1、7、14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停药后2周末进行临床疗效评定,Barthel指数评分及sICAM-1水平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sICAM-1水平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梗死灶体积缩小幅度治疗组大于对照组。结论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明显疗效,并能降低患者sI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血栓冻干粉针
下载PDF
营养不良及血栓通注射液诱发鼻中隔穿孔3例
4
作者 肖全成 张根养 张雄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4年第7期382-382,共1页
鼻中隔穿孔是鼻中隔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在2013年3~9月间,遇到3例经鼻内镜行鼻中隔成形术后相继发生迟发性鼻中隔穿孔的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术后营养不良及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现报道... 鼻中隔穿孔是鼻中隔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我们在2013年3~9月间,遇到3例经鼻内镜行鼻中隔成形术后相继发生迟发性鼻中隔穿孔的患者,其原因可能与术后营养不良及应用血栓通注射液(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有关,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52岁。以反复鼻塞、流黏脓涕3年为主诉入院。既往饮食习惯:不吃各种肉类,可食少量鸡蛋。入院检查:鼻腔黏膜慢性充血,双侧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呈"S"形偏曲,右侧中鼻道有黏脓性分泌物,左侧各鼻道不能窥及;鼻部CT:双侧上颌窦慢性炎症,双侧下鼻甲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Malnutrition) 药物毒性(Drug Toxicity) 鼻中隔穿孔(perforation of nasal septum) 血栓注射液(xueshuantong injection)
下载PDF
ICP-MS法测定血栓通注射剂中1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永利 苏建 +2 位作者 范圣浩 鹿颐 冯丽 《中医药导报》 2016年第14期51-53,共3页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栓通注射剂中1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用ICP-MS进行测定,以绿茶为质控标准物质,内标法定量。结果:14种元素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0.00094~0...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栓通注射剂中1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用ICP-MS进行测定,以绿茶为质控标准物质,内标法定量。结果:14种元素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8,方法检出限0.00094~0.037μg/L,加样回收率在94.1%~105.7%之间,RSD%均小于7%。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快速灵敏,可为中药注射剂中重金属元素的检测与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微波消解 血栓注射剂 重金属
下载PDF
血栓通联合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霍琰梅 高会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穴位注射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 目的探讨血栓通穴位注射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3月在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108例,根据患者病历号末尾奇偶数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血栓通穴位注射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分析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NIHSS)评分、SF-36量表评分、10 m最快步行速度(10 m MWS)、跨步长以及肌肉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BS评分和MBI评分分别为(28.77±4.18)分、(35.53±5.04)分和(77.82±6.8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NIHSS评分为(10.50±3.7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股直肌、腘绳肌、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内侧头RMS分别为(71.04±8.61)μV、(54.42±5.69)μV、(53.30±2.88)μV和(52.05±4.72)μ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评分分别为(82.11±8.60)分、(79.06±9.14)分、(81.05±8.22)分、(79.40±9.20)分和(74.20±8.1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10 m MWS和跨步长分别为(42.89±3.66)m/min和(88.82±7.90)c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穴位注射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穴位注射 经颅直流电刺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偏瘫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汉成 吴青业 +2 位作者 傅钧庭 罗佳波 谭晓梅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本文以血栓通注射液为例,筛选其内在致敏原,并试图探寻一种系统、可靠的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方法,为其它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利用P815细胞体外脱颗粒模型对血栓通注射液分离成分进行过敏筛查;通过小鼠... 目的:本文以血栓通注射液为例,筛选其内在致敏原,并试图探寻一种系统、可靠的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方法,为其它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利用P815细胞体外脱颗粒模型对血栓通注射液分离成分进行过敏筛查;通过小鼠直接腘窝淋巴结实验模型对血栓通注射液分离成分进行过敏筛查验证;分析并结合此两种筛查方法试验结果,综合评判血栓通注射液内在成分的致敏潜能。结果:P815细胞脱颗粒模型:血栓通注射液、三七总皂苷、人参皂苷Rb1组胺释放量、β-氨基己糖酶释放率和细胞脱颗粒率三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人参皂苷Rg1组胺释放量、脱颗粒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腘窝淋巴结实验模型:三七总皂苷组、单体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均WI>2,CI>5。结论:人参皂苷Rb1和Rg1可能是导致血栓通注射液临床过敏的内在因素。建议:结合体内外两种过敏筛查模型,综合评判中药注射液致敏潜能,探寻一种由体外细胞实验初步筛选到体内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的更加可靠、有效的中药注射剂致敏成分筛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注射液 过敏反应 P815细胞 腘窝淋巴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