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emission of methane from the Yakela condensed oil/gas field in Talimu Basin, Xinjiang,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Tang Junhong Bao Zhengyu +1 位作者 Xiang Wu Gou Qingh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55-1062,共8页
A static flux chamber method was applied to study natural emissions of methane into the atmosphere in the Yakela condensed oil/gas field in Talimu Basin, Xinjiang, China. Using an online method, which couples a gas ch... A static flux chamber method was applied to study natural emissions of methane into the atmosphere in the Yakela condensed oil/gas field in Talimu Basin, Xinjiang, China. Using an online method, which couples a gas chromatography/high-temperature conversion/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GC/C/MS) together, the 13C/12C ratios of methane in the flux chambers were measur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methane gases were liable to migrate from deep oil/gas reservoir to the surface through microseepage and pervasion, and that a part of the migrated methane that remained unoxidized could emit into the atmosphere. Methane emission rates varied less in the oil/gas field because the whole region was homogeneous in geology and geography,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less than 0.02 mg/(m2·h). These were the differences in methane emission flux in the day and at night in the oil/gas field. The maximum methane emission flux reached 0.15 mg/(m2·h) at 5:00-6:00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then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minimum was shown 0.10 mg/(m2·h) at 17:00-18:00 in the afternoon, and then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daily methane released flux of the study area was 2.89 mg/(m2·d),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0.43 mg/(m2·d), using the average methane flux of every hour in a day for all chambers. δ13C of methan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methane concentration in the flux chambers, further indicating that the pyrogenetic origin of methane was come from deep oil/gas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yakela condensed oil/gas field methane emission stable carbon isotopes flux chamber
下载PDF
雅克拉区块潜山储集体类型动态量化表征及自动识别
2
作者 任宏 李伟奇 +3 位作者 虢中春 杨小腾 徐健 王婋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6期789-800,共12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原油储量丰富,受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不同类型储集体具有各自的开发特征,准确识别储集体类型是后续生产措施制定和油藏有效开发的基本前提。针对塔河油田雅克拉区块潜山碳酸盐岩...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原油储量丰富,受构造及岩溶作用控制,储集体类型多样,非均质性强,不同类型储集体具有各自的开发特征,准确识别储集体类型是后续生产措施制定和油藏有效开发的基本前提。针对塔河油田雅克拉区块潜山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体类型判别的实际需求提出一套储集体类型动态识别方法,基于塔河油田生产井动态数据分析,在单井开发阶段划分的基础上,提取与储集体类型相关性强的弹性驱初期产油量、弹性驱时间、弹性驱累计产油量、弹性驱产量月递减率4项动态参数作为判别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形成动态参数量化标准,最终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实现基于动态资料的储集体类型自动批量识别,获得的储集体识别结果与钻录井和地球物理资料确定的储集体类型吻合度达80%以上。该自动识别方法具有参数明确、识别结果准确性高、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可辅助地质资料对储集体进行更准确的判定,更可应用于地质资料较少地区的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研究,为油藏有效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雅克拉潜山 储集体类型动态识别 生产阶段划分 神经网络 缝洞型储集体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中生界底界不整合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19
3
作者 罗小龙 汤良杰 +4 位作者 谢大庆 罗双涵 蒋华山 杨勇 陈绪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6,共7页
雅克拉断凸中生界底界是一个长期发育的重要不整合面,其上、下地层差异变形很大。通过解释雅克拉断凸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钻井、区域地质资料以及该地区地层展布特征,依据不整合的成因机制及其形态的主控因素,将与该反射界面有关的不整... 雅克拉断凸中生界底界是一个长期发育的重要不整合面,其上、下地层差异变形很大。通过解释雅克拉断凸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钻井、区域地质资料以及该地区地层展布特征,依据不整合的成因机制及其形态的主控因素,将与该反射界面有关的不整合类型划分为非整合、削截、超覆和岩溶不整合。非整合主要分布在东、西部,其所在地区中生界下伏地层被全部剥蚀,分布最广;削截不整合的单斜区、皱褶区和断皱区从西至东依次分布于中、西部区域;超覆不整合沿雅克拉断凸南翼分布;岩溶不整合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被全部剥蚀而出露碳酸盐岩的中、西部区域。不整合对油气成藏有重要意义,既可作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也可改善储集层条件,还可形成大量圈闭。综合分析各类不整合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发现其因该地区"东强西弱"构造变形强度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界底面 不整合 圈闭 雅克拉断凸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三道桥地区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韩强 李宗杰 +3 位作者 杨子川 闫亮 石媛媛 苏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明确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雅克拉断凸西段三道桥地区的油气成藏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新获油气井的原油物性、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原油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道桥地区为南、北2个油气生烃... 为明确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北部雅克拉断凸西段三道桥地区的油气成藏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新获油气井的原油物性、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原油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道桥地区为南、北2个油气生烃灶的有利运移指向区,其海、陆相原油的主成藏期均为喜马拉雅期。海、陆相油气在平面上的分布差异受控于研究区前中生界的地质结构,以前中生界断凸屋脊核部为界;断凸脊部以南桥古1井和桥古102井的原油具有相对低蜡、高硫特征,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C19—C21三环萜烷丰度相对较高,以C23三环萜烷为主峰,富含硫芴,形成于还原环境,为海相原油特征;断凸脊部及其以北的桥古3井和沙53井原油则相反,表现为陆相原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流体包裹体 三道桥地区 雅克拉断凸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构造样式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5
5
作者 罗小龙 汤良杰 +5 位作者 谢大庆 邱海峻 蒋华山 杨勇 陈绪云 张宇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41,52,共5页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经历了多期变形、改造与叠加,形成了多种构造样式,油气资源丰富。通过解释雅克拉断凸的新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区主要发育挤压、伸展、走滑、...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经历了多期变形、改造与叠加,形成了多种构造样式,油气资源丰富。通过解释雅克拉断凸的新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综合分析了研究区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区主要发育挤压、伸展、走滑、反转和潜山等构造样式。挤压构造样式可进一步分为背冲和褶皱一冲断构造,主要发育于前中生界,全区均有分布;伸展构造样式以正断层为主,发育于中、新生界,全区均有分布;走滑构造样式在剖面上表现为花状构造,平面上呈雁列式排列,发育于中、新生界,分布于亚南断裂中段;反转构造样式以上正下逆的负反转构造为主,仅东部地区可见;潜山构造样式可分为单斜、断块和基岩潜山,全区均有发育。雅克拉断凸不同类型的构造样式形成了背斜、断块、断层遮挡、潜山和潜山内幕背斜等多种类型圈闭,不整合面、输导层及断裂充当了油气运移通道,为油气远距离侧向和垂向运移提供了条件,由此研究区形成了背斜、断背斜、断层遮挡、潜山和潜山内幕等油气藏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样式 圈闭 油气成藏 油气运聚 雅克拉断凸
下载PDF
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英民 王改云 +2 位作者 张雷 陆金波 廖飞燕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3-296,共4页
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钻井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地区目的层段为水进背景下的水下冲积扇和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水下冲积扇... 根据岩心观察,并结合测井、钻井及粒度分析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北部雅克拉地区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沉积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地区目的层段为水进背景下的水下冲积扇和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水下冲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端3个亚相,退积型辫状河三角洲包括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多种微相。沉积特征主要受古地貌、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等因素影响。古地貌对沉积相的发育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裂活动东强西弱是沉积相分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的物源区母岩性质控制着沉积相的物质组成,并最终影响其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退积型三角洲 控制因素 亚格列木组 雅克拉地区
下载PDF
雅克拉凝析气田地面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 被引量:19
7
作者 付秀勇 胡志兵 王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雅克拉凝析气田于2005年正式投入开发,建成处理量为260×104m3/d的集气处理站。该站系统压力高、工艺简单可靠、压力等级确定合理、轻烃回收率高、适应性强、能耗低,自2005年11月一次投产成功后长期平稳运行,C3回收率已达95%,创造... 雅克拉凝析气田于2005年正式投入开发,建成处理量为260×104m3/d的集气处理站。该站系统压力高、工艺简单可靠、压力等级确定合理、轻烃回收率高、适应性强、能耗低,自2005年11月一次投产成功后长期平稳运行,C3回收率已达95%,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介绍了有关凝析气集输与处理工艺,其中处理装置应用的高压分子筛脱水工艺、直接换热工艺回收轻烃、多级闪蒸+精馏凝析油稳定工艺、凝析液烃梯级回收等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具有参考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拉凝析气田 地面工程 工艺 技术 分子筛脱水 轻烃回收
下载PDF
雅克拉凝析气田高压脱水工艺的成功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付秀勇 许莉娜 +2 位作者 叶帆 郭江 徐久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8-130,共3页
雅克拉凝析气田位于新疆阿克苏境内,2005年11月29日建成投运的260×104m3/d雅克拉集气处理站是目前中石化最大的高压凝析气处理装置。该站的高压分子筛脱水工艺为两塔流程,采用差压再生(吸附压力5.9MPa、再生压力2.8MPa)、再生气自... 雅克拉凝析气田位于新疆阿克苏境内,2005年11月29日建成投运的260×104m3/d雅克拉集气处理站是目前中石化最大的高压凝析气处理装置。该站的高压分子筛脱水工艺为两塔流程,采用差压再生(吸附压力5.9MPa、再生压力2.8MPa)、再生气自动回收工艺技术,并采用时序控制程序自动切换,具有工艺简单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热能利用率高、脱水露点深度高、操作维护简单、投资较少、运行成本低等优点,自建成投产以来运行稳定,效果十分显著。该工艺装置的成功应用,对类似脱水装置设计、操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拉气田 高压 凝析气 集气站 分子筛脱水 轻烃回收装置 工艺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前中生界白云岩储层成因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10
9
作者 费剑炜 杨红彩 +2 位作者 周芳芳 李晔 谷茸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6-292,共7页
钻井岩心、薄片观察和物性资料分析表明,塔北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前中生界白云岩至少发育3种类型的白云岩储层:风化壳岩溶型、暴露浅滩型和埋藏岩溶型。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主要受控于古潜山形态,是本区勘探最主要的储层类型;暴露浅滩型... 钻井岩心、薄片观察和物性资料分析表明,塔北雅克拉断凸及周缘地区前中生界白云岩至少发育3种类型的白云岩储层:风化壳岩溶型、暴露浅滩型和埋藏岩溶型。风化壳岩溶型储层主要受控于古潜山形态,是本区勘探最主要的储层类型;暴露浅滩型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台内滩环境、早期大气淡水淋滤及埋藏成岩环境有机酸的溶蚀是这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埋藏岩溶型储层主要受埋藏期流体和成岩环境控制。本区白云岩储层形成具有多期次、多类型地质作用的特征,有利的古构造位置和原始沉积相带、建设性成岩作用(白云化作用、溶蚀作用)和断裂及裂缝的发育是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关键要素,上覆盖层特别是舒善河组的发育程度是本区白云岩储层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白云岩 前中生界 雅克拉断凸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走滑作用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8
10
作者 罗小龙 汤良杰 +5 位作者 谢大庆 邱海峻 蒋华山 杨勇 陈绪云 张宇航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7-263,共7页
雅克拉断凸是塔里木盆地含油气丰富且发现油气较早的地区之一。通过解释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发现有多种证据表明该地区发生过走滑作用。平面上,研究区主干断裂附近区域发育众多小级别的断层,主要包括同向剪切断层和张性断层... 雅克拉断凸是塔里木盆地含油气丰富且发现油气较早的地区之一。通过解释三维地震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发现有多种证据表明该地区发生过走滑作用。平面上,研究区主干断裂附近区域发育众多小级别的断层,主要包括同向剪切断层和张性断层,它们表现为与主位移带呈一定角度的、延伸不长的雁列式断层系,断层系沿亚南断裂呈左阶式雁列排列,沿轮台断裂呈右阶式雁列排列;剖面上发现负花状构造样式,同时海豚效应与丝带效应明显。雅克拉断凸走滑作用始于燕山晚期运动,主要作用时期为喜马拉雅早期运动,止于喜马拉雅晚期运动。燕山中-晚期至喜马拉雅早期,因左旋扭应力与引张力合成的左旋张扭应力导致雅克拉断凸发生走滑作用并形成与之相关的伸展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作用 左旋张扭应力 雁列式正断层 雅克拉断凸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大气甲烷碳同位素测试方法及其在雅克拉凝析气田上方大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唐俊红 鲍征宇 +2 位作者 向武 乔胜英 李兵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研制了一套与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联机在线分析大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制样技术,该方法具有精度较高(±0.4×100)、用样量少(200mL)、耗时短(45min)和操作相对较为简便的优点.利用该系统对新疆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凝析气田... 研制了一套与气体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联机在线分析大气甲烷碳同位素的制样技术,该方法具有精度较高(±0.4×100)、用样量少(200mL)、耗时短(45min)和操作相对较为简便的优点.利用该系统对新疆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凝析气田上方大气甲烷的碳同位索组成做了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其大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平均值为-45.0×10^-3,相对全球大气甲烷碳同位素平均值明显偏重1.2×10^-3~2.0×10^-3显示了其甲烷主要来源为深部凝析气藏中的甲烷等气体的渗漏和扩散.并且由于白天日照强,温度高,气田渗漏和扩散到地表的甲烷部分被氧化。因此白天大气甲烷的浓度略低于夜晚,且^13CCH4较夜晚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甲烷 稳定碳同位素在线分析 雅克拉凝析气田 源示踪
下载PDF
3种不同铬含量管线钢的CO_2腐蚀行为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明 胡志兵 +1 位作者 杨刚 吴成均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86-589,共4页
采用失重、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等方法研究了316L,13Cr以及3Cr3三种不同铬含量管线钢材质在模拟集输系统CO2腐蚀环境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气、液相腐蚀环境中,316L发生轻度腐蚀,13Cr发生中度腐蚀,3Cr发生极严重腐蚀,13C... 采用失重、扫描电镜(SEM)、电子能谱(EDS)等方法研究了316L,13Cr以及3Cr3三种不同铬含量管线钢材质在模拟集输系统CO2腐蚀环境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模拟气、液相腐蚀环境中,316L发生轻度腐蚀,13Cr发生中度腐蚀,3Cr发生极严重腐蚀,13Cr发生了Cl-点蚀。3种材料耐蚀性依次为316L>13Cr>3Cr。推荐选用316L内衬复合管作为雅克拉气田集输管线抗腐蚀综合治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克拉 含Cr管线钢 CO2腐蚀 腐蚀行为 点蚀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潜山构造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5
13
作者 代寒松 赵锡奎 +4 位作者 刘树根 孙玮 李坤 于腾飞 刘庆松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潜山的发育主要受到轮台、亚南断裂的控制。潜山形成于加里东运动的中、晚期,在海西-印支运动期持续凸起,直至燕山运动期下白垩统泥岩沉积期,才全面形成潜山披覆构造。由于多起构造运动的影响,潜山储集层类型多样,其... 雅克拉断凸前中生界潜山的发育主要受到轮台、亚南断裂的控制。潜山形成于加里东运动的中、晚期,在海西-印支运动期持续凸起,直至燕山运动期下白垩统泥岩沉积期,才全面形成潜山披覆构造。由于多起构造运动的影响,潜山储集层类型多样,其中震旦-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受到风化侵蚀和大气淋滤,岩溶作用广泛发育,储集条件最好。研究区处于库车坳陷与满加尔坳陷之间,长期为油气的指向区。不整合面及裂缝系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有利的输导体系。但断裂的强烈发育以及潜山顶部存在大规模的"天窗",使得油气不能大规模聚集。雅克拉构造带(Sc2井)北部碳酸盐岩潜山具有一定的再勘探价值,同时断凸西段(永丰庄地区)的碳酸盐岩潜山可作为勘探的后备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雅克拉 潜山 碳酸盐岩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金祥 王萍 +2 位作者 纪金海 李春雷 张艳红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51-356,共6页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成藏规律不明显,针对该区侏罗系砂岩储层的展布及物性开展地震综合预测研究。通过叠后纯波地震资料,开展拟声波反演、频谱成像技术刻画砂砾岩体的纵横向分布。在此基础上开展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包...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但成藏规律不明显,针对该区侏罗系砂岩储层的展布及物性开展地震综合预测研究。通过叠后纯波地震资料,开展拟声波反演、频谱成像技术刻画砂砾岩体的纵横向分布。在此基础上开展叠前弹性波阻抗反演,包括目标储层段的纵横波阻抗,拉梅系数等分布特征及高频吸收衰减流体检测技术,分析不同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的地震响应特征。综合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侏罗系下统砂砾岩体有效储层的分布,寻找油气勘探有利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拟声波 反演 泊松比 有效储层 雅克拉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轮地区断层封堵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斌 袁月琴 +1 位作者 周江羽 揭异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4-439,共6页
塔里木盆地雅—轮地区大部分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与断裂作用密切相关,对断层封堵性的综合研究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应用地质定性分析、Allen剖面分析及断层涂抹量计算等方法,通过对研究区4个典型断层封堵油气藏的系统解剖研... 塔里木盆地雅—轮地区大部分圈闭及油气藏的形成与断裂作用密切相关,对断层封堵性的综合研究已成为该地区油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应用地质定性分析、Allen剖面分析及断层涂抹量计算等方法,通过对研究区4个典型断层封堵油气藏的系统解剖研究,建立雅—轮地区断裂封堵性评价标准,对雅—轮地区断层的封堵性进行综合评价。雅—轮地区断层整体封堵效果良好,断层在圈闭形成和油气聚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形成一系列沿断层带状分布的油气藏。亚南断裂的封堵效果东部要优于西部,下部要优于上部。轮台断裂在不同部位、不同深度均存在着不同的封堵性能,封堵非均质性明显,总体显示断裂东部地区(也根附近)的封堵性要好于西部雅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堵性 雅克拉-轮台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北隆起雅克拉凝析油气田油气充注途径示踪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洪波 王铁冠 李美俊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4,共6页
依据原油的三萜烷Ts/(Ts+Tm)、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总量、1,8-/2,4-DMC与4-/1-MDBT等分子参数,示踪塔北隆起雅克拉凝析油气田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油气充注途径。研究表明,雅克拉凝析油气田原油运移分馏效应显著,原油运移具有主、次两条油气... 依据原油的三萜烷Ts/(Ts+Tm)、咔唑类含氮化合物总量、1,8-/2,4-DMC与4-/1-MDBT等分子参数,示踪塔北隆起雅克拉凝析油气田下白垩统亚格列木组油气充注途径。研究表明,雅克拉凝析油气田原油运移分馏效应显著,原油运移具有主、次两条油气运移与充注成藏的途径;主要充注途径以油气田东端S7-YK13井区为充注点,油气平行轮台断裂,顺沿背斜长轴,从NEE向SWW方向充注成藏;次要充注途径则从油气田SE翼沿NW方向,往构造轴部充注。上述油气运移充注途径受到雅克拉凝析油气田南侧轮台断裂的制约,后者堪称塔北隆起一条重要的油源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雅克拉凝析油气田 轮台断裂 油气充注途径 含氮化合物 二苯并噻吩
下载PDF
新型油溶暂堵型无固相修井液的研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凤英 鄢捷年 +2 位作者 杨光 王欣 米庆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79,共3页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经过多年的开采,其储层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原修井液体系固相含量较高,致使气井相继出现污染,储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针对该气田储层特点,从增黏剂、降滤失剂、抑制剂和对储层孔... 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的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经过多年的开采,其储层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原修井液体系固相含量较高,致使气井相继出现污染,储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针对该气田储层特点,从增黏剂、降滤失剂、抑制剂和对储层孔喉具有暂堵作用的特殊粒子等入手,以生物聚合物、羟乙基聚合物纤维素类为主处理剂,并辅以降滤失剂、油溶性暂堵剂等开展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研制出保护储层的新型油溶暂堵型无固相修井液体系。现场试验表明,新型修井液体系性能优良,流变性易于调整和控制,抗高温能力强,API滤失量小于等于8mL且HTHP滤失量很低,岩心渗透率恢复值超过80%,具有明显的储层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油气层 堵漏剂 渗透性损害 无固相修井液 雅克拉-大涝坝凝析气田
下载PDF
塔北隆起雅克拉油气田原油成因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洪波 王铁冠 +1 位作者 李美俊 陈金燕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65-1171,共7页
针对雅克拉油气田多个含油气层位的原油,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对雅克拉油气田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特征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油气田深浅不同层位原油轻烃组成与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类异戊二烯烷烃组成以及... 针对雅克拉油气田多个含油气层位的原油,进行了一系列的地球化学测试分析,对雅克拉油气田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特征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雅克拉油气田深浅不同层位原油轻烃组成与轻烃单体烃碳同位素、类异戊二烯烷烃组成以及原油与馏分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海相原油特征;深浅层原油三环萜烷、C28甾烷、三芳甾烷和甲基三芳甾烷以及原油与馏分碳同位素组成皆具有典型上奥陶统来源油的特征,与寒武—下奥陶统来源油特征差异明显,暗示雅克拉油气田原油来源于上奥陶统烃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北隆起 雅克拉油气田 原油 地球化学 成因特征
下载PDF
轻烃装置冷箱的汞腐蚀机理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付秀勇 吐依洪江 吴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78-482,共5页
天然气中微量的汞对轻烃装置的铝合金板翅式换热器(简称:冷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若未及时脱除,在一定工况和时间内,将造成冷箱腐蚀穿孔,引发气体泄漏,装置停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危害极大。而冷箱的汞腐蚀与防护问题也是... 天然气中微量的汞对轻烃装置的铝合金板翅式换热器(简称:冷箱)具有极强的腐蚀性。若未及时脱除,在一定工况和时间内,将造成冷箱腐蚀穿孔,引发气体泄漏,装置停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危害极大。而冷箱的汞腐蚀与防护问题也是气田开发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薄弱环节。文章结合冷箱汞腐蚀案例和轻烃装置运行工况实际,对轻烃装置冷箱汞腐蚀的机理和影响因素做了一定的研究和分析,对人们提高冷箱汞腐蚀的认识,有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装置 冷箱 腐蚀 机理 影响因素 天然气 雅克拉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雅克拉断凸断裂差异变形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勇 汤良杰 +1 位作者 刁新东 谢大庆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7,共9页
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研究了雅克拉断凸断裂差异活动特征,探讨其控制因素。受控于白垩系厚层泥岩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雅克拉断裂构造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层性:下构造层发育大型的基底卷入型逆冲断裂,中构造层发育呈雁列式密... 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研究了雅克拉断凸断裂差异活动特征,探讨其控制因素。受控于白垩系厚层泥岩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雅克拉断裂构造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层性:下构造层发育大型的基底卷入型逆冲断裂,中构造层发育呈雁列式密集分布的张扭性断层,上构造层发育盖层滑脱型逆冲断层。自下而上断裂构造变形强度逐渐减弱。雅克拉断凸断裂构造的演化经历了晚古生代逆冲断裂发育阶段、中生代逆冲断裂复活调整阶段、新近纪早期张扭性断裂发育阶段、新近纪晚期滑脱型逆冲断裂发育阶段等4个关键阶段。晚古生代的断裂活动与北昆仑洋和南天山洋闭合引起的周缘地体与塔里木地块的碰撞拼合相关,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断裂活动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远程效应在塔里木盆地内的构造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构造变形 断裂构造 雅克拉断凸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