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tinobacteria from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North China
1
作者 Jicheng Yu Liu Zhang +3 位作者 Qiu Liu Xiaohui Qi Ying Ji Beom Seok Kim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7期547-552,共6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various types of samples from the different marine environments as sources of actinomycetes from the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North China, and to screen their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Further... Objective: To evaluate various types of samples from the different marine environments as sources of actinomycetes from the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North China, and to screen their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Further, the identified actinomycetes were characterized based on morph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Methods: Eight different production media were used to isolate actinomycets from different stations of marine soil sediments in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and the genotypic positions were established by 16 S r DNA.Results: A total of 172 actinomycetal isolates were obtained from 13 samples using five media. The most effective culture media in the isolation of actinobacteria were Gause's Synthetic agar and Starch-casein agar. Among 172 isolates, 46 isolates(26.74%) show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70.93% belonged to the genus Streptomyces, others were Micromonospora spp. and Rhodococcus spp. Out of the 46 isolates, two cultures were further supported by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analysis.Conclusions: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about actinomycetes isolated from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and it seems that the promising isolates from the unusual/unexplored wetland may prove to be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bial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NOMYCETES ANTIMICROBIAL activity 16S r RNA yalujiang coastal WETLAND
下载PDF
Carbon isotope geochemistry in the Yalujiang estuary
2
作者 吴莹 张经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1年第S1期173-177,共5页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is similar between the dry season and the flood season in the Yalujiang Estuary, North China. However, the valu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 The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 along the lower reaches is similar between the dry season and the flood season in the Yalujiang Estuary, North China. However, the valu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of the upperstream in the dry season are one magnitude lower than the concentrations in the flood season. Stable carbon isotope ratio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sources of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in the Yalujiang Estuary.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POC shows a range from -23.1‰ to -29.4‰ with a little seasonal variation. The isotopic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POC in the Yalujiang Estuary is predominantly of terrestrial origin rather than a result of in situ plankton. The study of the ratio of POC: Chla shows that the turbidity maximu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OC cycle in the Yalujiang Estuary. Organic detritus and soil erosion are the main contributions to POC in the turbidity maximum, especially in the flood seas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BON stable ISOTOPE 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ESTUARY yalujiang.
原文传递
基于RS和GIS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分类及变化 被引量:22
3
作者 徐映雪 邵景力 +3 位作者 杨文丰 王卫东 崔亚莉 宋庆春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00-504,共5页
遥感技术是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G IS技术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查明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分析其1989—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虾田、居民地、滩涂面积增加;芦苇沼... 遥感技术是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以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G IS技术对鸭绿江口滨海湿地进行定量化研究,查明湿地的类型分布、面积,分析其1989—2000年期间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虾田、居民地、滩涂面积增加;芦苇沼泽、水田、浅海水域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主要是由城市扩张和经济增长所致。天然湿地的减少,使依赖于湿地生存的动、植物种类大大减少。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应严禁毁苇开荒,逐步退耕还苇,加强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使本区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 变化 滨海湿地 鸭绿江
下载PDF
鸭绿江口潮滩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 被引量:31
4
作者 叶曦雯 刘素美 张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2-96,共5页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 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 ,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 - .结果表明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 3含量平均值为 3 0 μmol/L ,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PO3- 4和SiO2 - 3的含量... 通过对鸭绿江口潮滩区 2个采样点采集的柱状样分析、培养实验 ,测定了沉积物间隙水中的营养盐和沉积物中的S2 - .结果表明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NO- 3含量平均值为 3 0 μmol/L ,垂直分布变化不大 .PO3- 4和SiO2 - 3的含量范围分别为 0 8~ 70 4μmol/L ,1 1 1 6~ 1 0 5 4 3 μmol/L ,且两者垂直变化类似 ,随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 .沉积物中硫化物的分布是随深度增加 ,含量升高 .鸭绿江口潮滩区沉积物Eh、pH的测定结果显示 ,在 1 3cm以下 ,Eh降为负值 ,沉积物还原性逐渐增强 .而 pH自上而下变化不大 .由分子扩散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潮滩区 沉积物 间隙水
下载PDF
鸭绿江口溶解态P、Si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熊辉 于志刚 +1 位作者 陈洪涛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初步讨论了鸭绿江口溶解态 P、 Si 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我国其他主要河流相比,鸭绿江口中的 Si O2 -3含量较北方河流高,接近于南方河流水平,为952 μmol/ L,这主要由上游流域盆地的气候及自然条件所决定。而 P ... 初步讨论了鸭绿江口溶解态 P、 Si 的地球化学行为。与我国其他主要河流相比,鸭绿江口中的 Si O2 -3含量较北方河流高,接近于南方河流水平,为952 μmol/ L,这主要由上游流域盆地的气候及自然条件所决定。而 P O3 -4 由于上游水库中浮游生物的消耗含量偏低,仅为020 μmol/ L。鸭绿江口 Si O2 -3 的行为是保守的,主要受物理过程的影响; P O3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态 地球化学 河口 海洋环境
下载PDF
大别-苏鲁造山带的东延及板块缝合线:郯庐-鸭绿江-延吉断裂的厘定 被引量:17
6
作者 周建波 刘建辉 +2 位作者 郑常青 刘鹏举 孙加鹏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根据大别-苏鲁造山带北缘和吉林—黑龙江东部的三叠纪浅变质加积杂岩特征标志,认为大别地区的板块缝合线为信阳-舒城断裂,苏鲁地区的为郯庐-鸭绿江断裂,且苏鲁造山带向北延入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而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构造缝合... 根据大别-苏鲁造山带北缘和吉林—黑龙江东部的三叠纪浅变质加积杂岩特征标志,认为大别地区的板块缝合线为信阳-舒城断裂,苏鲁地区的为郯庐-鸭绿江断裂,且苏鲁造山带向北延入东北的吉林—黑龙江东部地区,而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构造缝合线的东延部分则为郯庐-鸭绿江-图们江-延吉断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亚洲东部三叠纪以来连续的俯冲-加积模型:(1)三叠纪扬子板块在华北板块向南突出部位(大别—苏鲁一带)发生点碰撞形成超高压变质岩,之后扬子板块由点碰撞逐渐向两侧旋转拼贴形成加积杂岩;(2 )侏罗纪—新生代在三叠纪碰撞基础上,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连续俯冲和加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苏鲁造山带 东部延伸 板块缝合带 郯庐-鸭绿江-延吉断裂 亚洲东部动力学
下载PDF
鸭绿江口再悬浮沉积物中汞的释放 被引量:6
7
作者 陈静生 唐飞 +6 位作者 贾振邦 陶澍 邓宝山 王飞越 刘玉机 刘琦 孙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85-390,共6页
报道了鸭绿江河口区悬浮物中汞含量随潮态的变化,并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了鸭绿江下游污染沉积物中汞在海水作用下的释放机理.结果表明,在河口区,高潮时悬浮物中汞含量低于低潮时的含量.其原因除了海水中氯离子对悬浮物中汞的络合作用以及... 报道了鸭绿江河口区悬浮物中汞含量随潮态的变化,并通过实验模拟研究了鸭绿江下游污染沉积物中汞在海水作用下的释放机理.结果表明,在河口区,高潮时悬浮物中汞含量低于低潮时的含量.其原因除了海水中氯离子对悬浮物中汞的络合作用以及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的交换作用外,还由于悬浮沉积物中汞主要以有机物、腐殖酸结合态存在,碱性海水能溶解腐殖酸,从而导致与腐殖酸结合态汞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 河口 鸭绿江 悬浮沉积物
下载PDF
鸭绿江口的溶解无机氮 被引量:7
8
作者 熊辉 于志刚 +2 位作者 李斌 刘敏光 张经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5-39,共5页
本文讨论了1996年5月鸭绿江溶解无机氮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特征,并同其他一些河口作了比较。鸭绿江口NO3-N、NO2-N、NH4-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3、0.45和3.05μmol/L;而丹东上游鸭绿江支流瑗河下游的溶解无机氮浓度很高,达203.4μmo... 本文讨论了1996年5月鸭绿江溶解无机氮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特征,并同其他一些河口作了比较。鸭绿江口NO3-N、NO2-N、NH4-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3、0.45和3.05μmol/L;而丹东上游鸭绿江支流瑗河下游的溶解无机氮浓度很高,达203.4μmol/L,主要由农业施用氮肥大量从耕用地中流失所致。鸭绿江口NO3-N的行为是保守的,其分布主要受物理过程的影响。NO2-N、NH4-N在盐度≤5时,浓度随着盐度的增大而增大,表现出明显的再活化;而在盐度>5时,其分布及趋于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河口 溶解 无机氮 河口 水质监测
下载PDF
基于本底格局的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索安宁 赵冬至 高树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在3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本底格局,并以本底格局为参照,分别对1989年和2005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本底格局可作为强度开发环境下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评价的参照依据。与本底... 在3S技术支持下构建了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本底格局,并以本底格局为参照,分别对1989年和2005年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湿地本底格局可作为强度开发环境下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评价的参照依据。与本底格局相比,鸭绿江口湿地景观格局呈持续破碎化趋势,1989年和2005年湿地景观整体自然度分别为89.373%和86.691%。在不同自然湿地景观类型中,芦苇沼泽、滩涂和潮沟面积萎缩幅度较大,2005年其自然度分别为69.94%、71.49%和78.42%;各湿地类型的斑块密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大,其中芦苇沼泽和滩涂增大最明显,2005年斑块相对密度分别达18.507和6.879;滩涂斑块形状趋于复杂,2005年斑块相对形状指数为1.085,其他湿地类型斑块形状则持续简化;各时期不同自然湿地类型斑块聚集度指数均较高,反映出鸭绿江口各湿地类型多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湿地 本底格局 破碎化 景观 鸭绿江口
下载PDF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桐 谢健 +1 位作者 徐映雪 王卫东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1989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得到鸭绿江口湿地类型的转化数据,运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定量分析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989-2000年研究区内湿地中的芦苇和水田分别...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1989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得到鸭绿江口湿地类型的转化数据,运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定量分析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989-2000年研究区内湿地中的芦苇和水田分别减少2 241.54 hm2和1 136.07 hm2,而水库坑塘和虾田分别增加225.99 hm2和1 425.15 hm2。此外,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了2 806.38 hm2。受城市扩张影响和经济利益驱动,芦苇和水田被大量开发成了建设用地和虾田。预测结果显示,湿地类型中的浅海、河流、芦苇、水田面积逐年减少,而滩涂、虾田、水库坑塘面积逐年增加;非湿地中除了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外,其它类型的面积都在逐年减少。到2050年浅海将达到2.49%,滩涂15.06%,河流1.39%,芦苇1.21%,水库坑塘1.15%,虾田11.68%,水田36.44%,林地2.57%,建设用地15.59%,其它非湿地12.42%。这预示着人为干扰是鸭绿江口湿地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景观格局 马尔科夫模型 驱动因素 鸭绿江口
下载PDF
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行为 被引量:3
11
作者 任景玲 吴莹 +1 位作者 王江涛 张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67-172,共6页
讨论1996 年5 月枯水期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介于0.81 ~3 .56μmol/L之间;在河海混合初期铝快速清除,其后则表现为与低浓度海水的简单混合。并认为河口中悬浮颗... 讨论1996 年5 月枯水期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鸭绿江口溶解态铝的含量介于0.81 ~3 .56μmol/L之间;在河海混合初期铝快速清除,其后则表现为与低浓度海水的简单混合。并认为河口中悬浮颗粒物的吸附解吸作用与胶态和有机结合态铝的絮凝是造成鸭绿江口水体中铝清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溶解态铝 清除型分布
下载PDF
近40年来鸭绿江口地区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闻雅 姜琦刚 +1 位作者 李远华 孟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5期6262-6268,共7页
为了研究鸭绿江口地区近40年来河岸、岛屿的变迁,冲刷和淤积情况。以1968年的侦察卫星遥感影像,2000年左右的ETM要遥感影像,2008年的ALO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河岸岛屿等专题信息的提取,并对提取结果进行GIS空间分析来研究河岸、岛... 为了研究鸭绿江口地区近40年来河岸、岛屿的变迁,冲刷和淤积情况。以1968年的侦察卫星遥感影像,2000年左右的ETM要遥感影像,2008年的ALOS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河岸岛屿等专题信息的提取,并对提取结果进行GIS空间分析来研究河岸、岛屿的时空动态变化。研究表明:40年来,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朝方和中方的面积都有所增加,但是朝方面积的增长率近我国增长率的80倍。增长速率近我国增长速率的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遥感 GIS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环境保护及其资源持续利用对策 被引量:7
13
作者 曲向荣 李培军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03年第1期42-43,49,共3页
阐述了鸭绿江滨海湿地生态环境主要类型及其动植物资源现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滨海湿地 资源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 利用对策 资源类型
下载PDF
鸭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晓举 温若冰 于海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23,共5页
于2009年3月对鸭绿江河口进行了10个站的浮游植物生态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以及水平分布等特征参数。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8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达41种,甲藻其次,为6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可划... 于2009年3月对鸭绿江河口进行了10个站的浮游植物生态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以及水平分布等特征参数。本次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8种,其中硅藻种类最多,达41种,甲藻其次,为6种,金藻1种。浮游植物可划分为广温类群、暖水类群和暖温类群3个生态类群,以广温类群为主。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4.67×108个/m3,细胞数量自河口向外海逐渐降低。其中,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占据绝对优势。浮游植物群落优势种单一且优势度较大,群落结构相对简单。相关性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的主要限制性因子。浮游植物数量受鸭绿江径流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浮游植物 种类多样性 温度 盐度
下载PDF
鸭绿江洪季的河口最大混浊带 被引量:18
15
作者 金惜三 李炎 《东海海洋》 2001年第1期1-10,共10页
对 1 994年 8月在鸭绿江河口的水文和悬浮泥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洪季鸭绿江河口的最大混浊带 ,出现在第一个河口锋面内侧。它的核心处盐度小于 1 ,从上游带入河口的细颗粒泥沙多数被河口第一锋面截留 ,还有一部分上游来... 对 1 994年 8月在鸭绿江河口的水文和悬浮泥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洪季鸭绿江河口的最大混浊带 ,出现在第一个河口锋面内侧。它的核心处盐度小于 1 ,从上游带入河口的细颗粒泥沙多数被河口第一锋面截留 ,还有一部分上游来沙穿过该锋面 ,聚集在河口第一和第二锋面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河口 最大混浊带 水文 悬浮泥沙 垂向密度环流作用 盐度 絮凝作用
下载PDF
洪水入海对养殖环境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存智 窦振兴 董娅婕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25,共5页
基于三维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原始方程 ,采用σ坐标变换技术 ,建立了三维斜压场数值模型。模型采用ADI格式求解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 ,采用FS法和TVD格式求解各标量方程 ,从而使模型的精度提高到二阶 ,并且节省运算时间。利用建立的三维斜... 基于三维流体动力学和热力学原始方程 ,采用σ坐标变换技术 ,建立了三维斜压场数值模型。模型采用ADI格式求解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 ,采用FS法和TVD格式求解各标量方程 ,从而使模型的精度提高到二阶 ,并且节省运算时间。利用建立的三维斜压场数值模型 ,对鸭绿江洪水期形成的低盐水体的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 ,进而分析了鸭绿江洪水入海对黄海北部海域的海水养殖业的可能影响。鸭绿江特大泄洪形成的超低盐混浊水体入侵 ,是筏养扇贝致死的主要原因。及时预报大洪水影响下的低盐水体分布 ,可有效地防止洪水污损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斜压场 模型 盐度场预测 鸭绿江河口 洪水污损灾害
下载PDF
鸭绿江断裂带的主要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被引量:28
17
作者 张国仁 江淑娥 +4 位作者 韩晓平 黄振福 曲洪祥 郭伟静 王福君 《地质与资源》 CAS 2006年第1期11-19,共9页
鸭绿江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东侧的一个次级断裂,也是辽宁东部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特点,先后经历了晚印支—早燕山期(T3—J1)左行平移韧性剪切活动、中燕山期(J2-3)早期低角度伸展滑脱和晚期挤压逆冲活动、晚燕山期(K1)至末燕山... 鸭绿江断裂带是郯庐断裂带东侧的一个次级断裂,也是辽宁东部规模较大的断裂带,具有多期活动特点,先后经历了晚印支—早燕山期(T3—J1)左行平移韧性剪切活动、中燕山期(J2-3)早期低角度伸展滑脱和晚期挤压逆冲活动、晚燕山期(K1)至末燕山期(K2)左行正走滑活动、末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N)右行走滑活动等4个阶段.它控制着侏罗纪、白垩纪岩浆岩、沉积盆地和矿产的分布,也控制着白垩纪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喷发.该断裂带为切割地壳硅镁层的深断裂.最大左行平移20km,最大垂直断距4km.该断裂带两侧地质构造特征可以对比,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断裂带 伸展滑脱 挤压逆冲 左行正-走滑 4期活动 断陷盆地 深断裂
下载PDF
鸭绿江口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 被引量:1
18
作者 姜珊 陈燕珍 +2 位作者 曹戈然 陈宦卿 刘希刚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7-622,共6页
研究了2011—2015年鸭绿江口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并分析了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5年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53属136种,其中硅藻门40属107种,甲藻门11属27种,金藻门2属2种。各季节优势种多为赤潮藻,如尖刺伪菱形藻、... 研究了2011—2015年鸭绿江口辽宁东港赤潮监控区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并分析了其与各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5年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53属136种,其中硅藻门40属107种,甲藻门11属27种,金藻门2属2种。各季节优势种多为赤潮藻,如尖刺伪菱形藻、柔弱角毛藻、中肋骨条藻和丹麦细柱藻等。浮游植物数量通常在春季和秋季出现高峰,在夏季与水温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96(P<0.01)。与夏季和秋季相比,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稳定性较差,易出现细胞数量和优势度均较高的单一优势种,可见春季—初夏是该海域赤潮易发季节。近年来偶见种和暖水种成为优势种的现象指示了外来物种入侵或调查海域环境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绿江口 赤潮监控区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东北历史与文化考察纪行──1996年度鸭绿江右岸考察记录(上)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禹浪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30-36,共7页
1 996年 9月 11日——— 19日 ,我与日本著名清史学家、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细谷良夫博士 ,日本大学文学部教授加藤直人先生一行 3人 ,从沈阳市出发 ,经海城、岫岩直达鸭绿江入海口的东港市码头 ,由此溯鸭绿江右岸上行 ,途经辽... 1 996年 9月 11日——— 19日 ,我与日本著名清史学家、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文学部教授细谷良夫博士 ,日本大学文学部教授加藤直人先生一行 3人 ,从沈阳市出发 ,经海城、岫岩直达鸭绿江入海口的东港市码头 ,由此溯鸭绿江右岸上行 ,途经辽宁省的丹东、凤城、宽甸、桓仁 ,吉林省的集安、临江、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翻越海拔 2 2 0 0米的长白山西侧主峰———天鹅峰 ,沿长白山西北坡经抚松、靖宇、辉南、磐石、伊通、长春 ,最后到达终点站哈尔滨市 ,全程达 3 0 0 0公里 ,顺利完成了鸭绿江右岸及穿越长白山的大考察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史 鸭绿江 辽宁 天鹅峰 长白山 考察记录
下载PDF
鸭绿江(丹东市区段)环境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
20
作者 叶红 潘蔚 程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探讨研究基于GIS与RS的鸭绿江(丹东市区段)环境管理系统开发的基础、系统开发的构想与目标、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的实现、系统功能等,认为该系统的建立为提高鸭绿江环境管理效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鸭绿江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