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以《解放日报》建党纪念日社论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郭国昌 《兰州学刊》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以《解放日报》为载体,通过建党纪念日社论的特殊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追求不仅完成了从理论探索到具体实践的转换,而且也呈现出以“抗战”与“民生”为中心的历史性内涵。中...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发展的最重要阶段,以《解放日报》为载体,通过建党纪念日社论的特殊方式,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追求不仅完成了从理论探索到具体实践的转换,而且也呈现出以“抗战”与“民生”为中心的历史性内涵。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使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新政策的实施让边区人民的“民生幸福”得到了初步实现,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彻底解放中华民族”的对日作战中完成着“中华民族之复兴”的“最主要任务”,而中国共产党也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争得了自己的“政治领导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解放日报》 建党纪念日 社论 初心和使命
下载PDF
百年回眸: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语文运动
2
作者 孟万春 《长春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两场影响深远的语文运动。一是新文字运动,一是语言大众化运动,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延安时期的新文字运动,为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字改革做出了宝贵的探索。语言大众化运动以人民大众喜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了两场影响深远的语文运动。一是新文字运动,一是语言大众化运动,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延安时期的新文字运动,为更科学合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文字改革做出了宝贵的探索。语言大众化运动以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鲜活泼语言作为民族语言资源来建立起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语言风格,最终确立了大众语与现代汉语的话语范式,对整个20世纪的现代汉语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文字 语言大众化 意义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经验
3
作者 徐海祥 江天琪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的教育工作,关怀青年成长、寄予青年厚望,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把青年视为抗敌御侮、夺取胜利的生力军,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定向领航;...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的教育工作,关怀青年成长、寄予青年厚望,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把青年视为抗敌御侮、夺取胜利的生力军,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定向领航;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培根铸魂;突出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教育,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正本清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树标引领;注重体验式践履,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强基蓄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基本经验
下载PDF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消减农民贫困的政策路线探析
4
作者 徐薇 高布权 《陇东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17,共5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恶劣自然条件、封建势力残酷剥削、愚昧落后思想、严重社会问题及战争等综合因素作用下,陕甘宁地区农民愈发贫困,由此造成了农民生存危机、增加了政府治理难度、影响了抗战。为了改善民众生活,最大程度减少农民贫困...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恶劣自然条件、封建势力残酷剥削、愚昧落后思想、严重社会问题及战争等综合因素作用下,陕甘宁地区农民愈发贫困,由此造成了农民生存危机、增加了政府治理难度、影响了抗战。为了改善民众生活,最大程度减少农民贫困,党中央及边区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支撑性的农业政策和建立兜底性的社会救济政策,从而提高了陕甘宁边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延安时期独具特色的贫困治理政策路线,对当前防止返贫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 消减贫困 政策路线
下载PDF
他者的叙事:斯特拉纳汉对延安时期党的妇女政策及其成效的研究
5
作者 李志松 郭子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延安时期党的妇女政策对鼓励妇女参加革命、投身生产、支持建设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更为新中国的妇女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美国学者帕特里夏·斯特拉纳汉在《延安女劳动英雄》《延安妇女和中国共产党》等文本中相... 延安时期党的妇女政策对鼓励妇女参加革命、投身生产、支持建设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更为新中国的妇女解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美国学者帕特里夏·斯特拉纳汉在《延安女劳动英雄》《延安妇女和中国共产党》等文本中相关内容的整理分析,重点审视了她所阐释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政策的理论来源、时期划分及《解放日报》对中国共产党妇女政策的宣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她的研究成果及文本叙事对于我们深化延安时期党的妇女政策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意识形态、方法论等不同,作者的一些观点有其自身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特拉纳汉 延安时期 妇女运动 《解放日报》
下载PDF
理想与困境:延安时期新女性的婚恋与生育
6
作者 鲁凡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延安时期,大批青年奔赴陕北,其中女青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她们反叛旧家庭,渴望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为了心中的理想来到延安,成为走出家庭的“娜拉”。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落差,在接受了革命、抗日和妇女解放的使命之后,她... 延安时期,大批青年奔赴陕北,其中女青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她们反叛旧家庭,渴望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为了心中的理想来到延安,成为走出家庭的“娜拉”。但是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落差,在接受了革命、抗日和妇女解放的使命之后,她们遭遇到革命工作和革命母亲的两难选择。这些新女性有的回归家庭,承担起养育儿女的工作;有的将孩子送给老乡或者由政府代为抚养;有的一边抚养子女一边坚持工作,付出了更多的辛劳。在革命道路上,这些女性承受着比男性更大的痛苦与压力,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女性 自由恋爱 婚姻 生育
下载PDF
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轨迹及时代贡献
7
作者 曲洪波 胡旭 王世亮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共5页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政治的逻辑密码。毛泽东是我国人民民主的理论开创者、制度设计者、终生践行者,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也在该时期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民主政治的逻辑密码。毛泽东是我国人民民主的理论开创者、制度设计者、终生践行者,延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了成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也在该时期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发展吸收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及毛泽东早期思想中关于人民民主的理论精华,并在实践中不断为毛泽东人民民主思想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为我国不同阶段民主政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延安时期 人民民主 理论渊源 时代贡献
下载PDF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法治建设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8
作者 秦文 《榆林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1-49,共9页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深度提炼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法治基因并加以传承弘扬,是构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边区老一辈法学家探索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法治文明,在...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深度提炼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色法治基因并加以传承弘扬,是构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延安时期,党的领导人、边区老一辈法学家探索建立一种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法治文明,在批判地继承工农民主政权时期法治经验的基础上,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将巩固革命政权与根据地治理统一纳入法治的轨道,构建了以宪法性法律文件为核心的法律法令制度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中探索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民主法治政府,创新实践非诉纠纷解决方式,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司法资源,由此开创了陕甘宁边区安定团结、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系统总结梳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法治建设的经验,对于当下中国式法治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参考和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 法治建设 法治现代化
下载PDF
延安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依据、制度保障、时代答案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炜达 赵凯凯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61,共12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锻造党的优良作风,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以大无畏气概在全党进行自我革命,通过党内法规建设,为延安时期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坚实...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保持和增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锻造党的优良作风,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以大无畏气概在全党进行自我革命,通过党内法规建设,为延安时期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书写了时代答案。新征程上,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路线,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以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自我革命 实践依据 制度保障 时代答案
下载PDF
延安时期的文学批评转型与文艺制度建构
10
作者 郭国昌 谢腾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2-190,共9页
文学批评是延安文艺制度建构的基本路径之一。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延安时期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从前期的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文本解读,到后期的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准的政策阐释。正是在延安文学批评话... 文学批评是延安文艺制度建构的基本路径之一。以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为分界线,延安时期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从前期的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文本解读,到后期的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标准的政策阐释。正是在延安文学批评话语的体制性转型过程中,文学批评才得以成为延安文艺制度的建构力量。延安时期文学批评的转型过程,其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文艺实践中探寻人民性的必然结果。延安时期的文学批评与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之间,构成了一种意识形态传导机制。人民性也正是作为一种美学意识形态在这种机制中被建构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学批评 人民性 意识形态 文艺制度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腐败的历史经验与现代启示
11
作者 周悦丽 郭丹尼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21-32,共12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的自警和自觉反对腐败,建成了廉洁政治新局面,开启了党对腐败治理理论的初步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党严惩自身腐败为先导、清廉政府建设为基础、反腐败法规制度为依据、思想教育和严厉惩治干部腐败为手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以自我革命的自警和自觉反对腐败,建成了廉洁政治新局面,开启了党对腐败治理理论的初步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党严惩自身腐败为先导、清廉政府建设为基础、反腐败法规制度为依据、思想教育和严厉惩治干部腐败为手段、民主监督为保障的整体化推进状态。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应当充分重视这些历史经验,始终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政治自觉;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提升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强化政治监督,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督体制机制;坚持惩罚和教育相结合,抓好“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反腐败 廉洁政治 自我革命 制度规范
下载PDF
论延安时期话剧的民族化大众化实践
12
作者 王俊虎 崔园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69-75,共7页
作为“舶来品”的话剧要在中国文艺土壤上扎根并生存发展,“民族化”和“大众化”是它的必经之路。话剧经历了“五四”时期和1930年代的发展,到了延安时期,戏剧工作者们在延安及其他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话剧编演实践。与国统区的... 作为“舶来品”的话剧要在中国文艺土壤上扎根并生存发展,“民族化”和“大众化”是它的必经之路。话剧经历了“五四”时期和1930年代的发展,到了延安时期,戏剧工作者们在延安及其他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的话剧编演实践。与国统区的话剧相比,延安时期解放区话剧的内容和形式更加适应广大底层人民群众的审美趣味。在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和文艺理论指引下,延安时期话剧开创了文艺服务人民群众、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方向,延安时期的话剧编演实践为现代话剧的大众化、民族化发展进行了重要而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话剧 大众化 民族化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形成和发展
13
作者 强乃社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5-66,共12页
延安时期边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进行了丰富的法律实践,其中饱含深刻的法哲学思想。一定意义上,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形成和发展起来了。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形成和发展主... 延安时期边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进行了丰富的法律实践,其中饱含深刻的法哲学思想。一定意义上,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形成和发展起来了。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思想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对延安道路的法哲学表达和建构。其主要成就有:肃清贪污腐化、坚持官民平等的廉政思想和制度建设,强化党员和公职人员管理和处罚的监察思想和制度建设;以为人民服务、加强权力适当制约、以民主超越传统政权更替周期为主的新民主主义民主思想;依宪执政、人民司法为主的新民主主义法治思想。这些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建构提供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 马克思 法哲学
下载PDF
论张闻天的史学思想——以《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为例
14
作者 康华 严伟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2-27,共6页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 延安时期张闻天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中国现代革命史,其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分析法和历史比较法来阐述革命运动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书充分发挥了史学的致用功能,参与建构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的学术体系,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史学 张闻天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下载PDF
海外学者对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评析
15
作者 高小升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5-34,共10页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具有重大的奠基意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关于党的建设的做法和举措,不仅强化了党的自身建设,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时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丰富... 延安时期党的建设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具有重大的奠基意义。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关于党的建设的做法和举措,不仅强化了党的自身建设,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新时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和参考,也引起了海外学者的持续关注和研究兴趣。海外学者对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研究先后经历了早期的初步探索、改革开放后的研究反思及新世纪以来的新发展等三个阶段。总体来看,海外学者对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研究呈现四大特点,即美国学者是核心研究力量、英国的《中国季刊》和美国的《近代中国》是最主要的研究交流平台、研究具有比较强的功利性,海外学者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海外学者获取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相关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海外学者所在的国家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关系状态、中国对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解读和对外传播方式,以及意识形态因素等共同塑造着海外学者对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研究和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者 延安时期 党的建设 海外中共学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共的礼仪建设及其成效
16
作者 李俊领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67-80,共14页
礼仪建设是延安时期中共革命文化与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确立建设革命礼仪的指导思想。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中共着力推进祭礼、婚礼、丧礼与军礼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融入民主观... 礼仪建设是延安时期中共革命文化与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确立建设革命礼仪的指导思想。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中共着力推进祭礼、婚礼、丧礼与军礼等方面的文化建设,融入民主观念与科学精神,贯彻“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与国民政府的制礼活动形成文化竞争的态势。通过礼仪建设,中共不仅显著改变根据地的社会风貌,而且进一步赢得民众拥护与国际友人的赞赏,推动革命向纵深发展。整体而言,延安时期的礼仪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既丰富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容,又增强了局部执政的正当性,并为新中国礼乐文明建设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礼仪 中国共产党 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延安时期鲁艺音乐作品对陕北方言的运用
17
作者 孟万春 乔玉欣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1-64,75,共5页
延安时期鲁艺音乐作品取得了诸多成就,成为宣传各项政策方针的重要途径。这些音乐作品中,陕北方言扮演了重要角色,创作者们开始有意识地在音乐作品中使用陕北方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推动、鲁艺教育方针的转变、党的文艺... 延安时期鲁艺音乐作品取得了诸多成就,成为宣传各项政策方针的重要途径。这些音乐作品中,陕北方言扮演了重要角色,创作者们开始有意识地在音乐作品中使用陕北方言。《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推动、鲁艺教育方针的转变、党的文艺政策的调整改变了文艺工作者对陕北方言的认识,也因此提升了音乐传播的速度,加快了政策的宣传;消除了文化等级观念,推动了语言的大众化和通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音乐 陕北方言
下载PDF
陕甘宁边区对巫神的改造
18
作者 韩伟 颜甜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33-39,共7页
延安时期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盛行、医疗条件落后,巫神在陕甘宁边区大量存在,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还造成边区社会秩序的紊乱。为了破除人们的迷信思想,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党的领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与巫神展开斗争,如普及医疗服务,... 延安时期由于封建迷信思想盛行、医疗条件落后,巫神在陕甘宁边区大量存在,不仅损害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还造成边区社会秩序的紊乱。为了破除人们的迷信思想,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党的领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与巫神展开斗争,如普及医疗服务,推动科学教育,组织巫神参加生产劳动,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通过对巫神群体的改造,增加了劳动力和农业产出,提高了人们对医疗科学的认识,提升了城乡社会的文明程度。边区在改造巫神的过程中,注重党政引领、群众动员、思想转变,其中形成的克服强迫命令与“尾巴主义”等经验,为当下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启示,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神 社会治理 陕甘宁边区 延安时期
下载PDF
仇恨叙事与丁玲话剧作品中的情感政治
19
作者 马海娟 朱玮璐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72-76,共5页
《重逢》《河内一郎》和《窑工》是丁玲在延安时期创作的话剧作品。这三部作品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连接,通过仇恨情感构建“敌—友”二元关系,确立理想中的革命共同体。仇恨这一激烈情感的产生、积累、转化与消解,构成了三部话剧共同... 《重逢》《河内一郎》和《窑工》是丁玲在延安时期创作的话剧作品。这三部作品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连接,通过仇恨情感构建“敌—友”二元关系,确立理想中的革命共同体。仇恨这一激烈情感的产生、积累、转化与消解,构成了三部话剧共同的内在逻辑。作为一种情感动员的手段,仇恨叙事既有着深刻的在地性,又承载了话剧的政治功能。以“情感”为视角切入丁玲的戏剧创作,不仅有利于推进丁玲戏剧作品研究,还可窥见左翼文学传统与延安文艺融合创化的复杂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延安时期 话剧 仇恨叙事 情感政治
下载PDF
延安时期的文学翻译及其历史意义
20
作者 田玲 《现代语文》 2023年第4期4-10,共7页
延安时期主要是处于战争的历史背景之下,文学翻译在抗战大潮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此期的翻译活动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意识形态、诗学观念、赞助人制度等要素都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翻译活动。在此影响之下,翻译动机与目的、... 延安时期主要是处于战争的历史背景之下,文学翻译在抗战大潮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此期的翻译活动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意识形态、诗学观念、赞助人制度等要素都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文学翻译活动。在此影响之下,翻译动机与目的、译作类型与主题、译者身份、目标读者与翻译策略等,都带有政治因素的烙印。延安时期的文学翻译活动鼓舞了广大军民的士气,激励工农兵群众积极抗日,充当了战时良好的思想武器,为取得抗战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对当代的国际交流与文化传播产生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学翻译 政治 思想启蒙 历史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