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于睿治疗失眠用药规律
1
作者 段盈竹 张欢 +3 位作者 张颖 郭鹤 郑一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7-20,I0001,共5页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辽宁省名中医于睿教授门诊失眠病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中医辨治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 目的 通过收集、整理辽宁省名中医于睿教授门诊失眠病例,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于睿教授治疗失眠的中医辨治思路及用药规律。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9月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睿教授门诊的失眠病例,以拍照、抄写等形式记录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案信息,建立方剂数据库,分别进行用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等。结果 对于睿教授门诊治疗失眠所收集整理的100例病例进行统计,其中男29例,女71例;年龄大于40岁的占比大于50%;症状多表现入睡困难,口干,口苦,夜间易醒等;证候多以肝火扰心证、心脾两虚证为主。100例病例处方共包含168味中药,累计用药次数达1655次,其中用药频率≥25次的有23味中药;药物四气多以寒温药、五味以甘苦药、归经以肝脾心经为主;用药模式规则分析共7条,得到新方组合12个。结论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于睿教授辨证治疗失眠的规律,客观反映其学术观点,失眠多以肝脾心经有关,治疗多采用疏肝、健脾、养心、解郁、安神为主要治则,基础方以温胆汤、小柴胡汤、越鞠丸、栀子豉汤等,期望为临床治疗和后期药物研发提供参考,并为失眠的治疗提供新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睿 失眠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于睿妙用越鞠丸之“异病同治”浅析
2
作者 段盈竹 于睿 +4 位作者 于游 张欢 张颖 郑一 郭鹤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46-48,共3页
中医学治疗疾病重视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异病同治是中医重要治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独具中医临床特色,古今医家临证极为重视,并且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诊治。作者通过整理于睿教授门诊治疗瘿病、心悸、月经病、痤疮四则不同的医案... 中医学治疗疾病重视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异病同治是中医重要治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独具中医临床特色,古今医家临证极为重视,并且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的诊治。作者通过整理于睿教授门诊治疗瘿病、心悸、月经病、痤疮四则不同的医案,同用越鞠丸,秉承着守法而不守方,在临床中灵活的辨证结合运用,效果显著。通过分析异病同治临床运用思路,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中具有非常高的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期冀对当今临证选方有所裨益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睿教授 越鞠丸 异病同治
原文传递
阴翊王度:“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传说新考 被引量:1
3
作者 白艳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5,共10页
明初皇室的“异人”慕求对“张三丰”神仙信仰的成立与传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洪武后期“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一事最为重要,但学界对其内涵意义并没有认识清楚。新见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蜀献王朱椿《献园睿制集》所收《与全弌老仙书... 明初皇室的“异人”慕求对“张三丰”神仙信仰的成立与传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其中洪武后期“张三丰入蜀见蜀王”一事最为重要,但学界对其内涵意义并没有认识清楚。新见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蜀献王朱椿《献园睿制集》所收《与全弌老仙书》五篇、《张丰仙像赞》、《怀仙赋》,可以清楚地证明“张三丰入蜀见蜀王”实属朱椿的建构。朱椿此举是以太祖与周颠仙故事为样板,利用道教异人张三丰塑造自身贤王形象,化解岳父蓝玉谋反引发的政治危机,避免重蹈兄长潭王朱梓身死国除之覆辙。朱椿借此不仅保全了自身,而且成就了“宗室最贤”之名,“后入蜀,见蜀王”情节亦得以成功跻身张三丰传说系统,成为“三丰复生”神话的官方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献王 朱椿 《献园睿制集》 张三丰 蓝玉案
下载PDF
电子理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武会 任凤章 +3 位作者 马战红 贾淑果 田保红 郑茂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94-504,共11页
介绍密度泛函理论(DFT)、余氏理论(EET)和程氏理论(TFDC),综述DFT在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表面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EET在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TFDC在晶体中位错稳定性、簿膜内应力、纳米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3种... 介绍密度泛函理论(DFT)、余氏理论(EET)和程氏理论(TFDC),综述DFT在功能材料、结构材料和表面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EET在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以及TFDC在晶体中位错稳定性、簿膜内应力、纳米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阐述了3种电子理论的相互关系和应用特点,展望3种电子理论的应用前景,指出三者的有机结合是电子理论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理论 密度泛函理论 余氏理论 程氏理论 材料科学
下载PDF
余氏理论在液态合金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培杰 刘树勋 +3 位作者 曾大本 陈岗 张瑞林 吉林大学 《铸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5-328,共4页
本文介绍了余氏理论的基本思想及其在固态和液态合金研究中的应用 ,运用余氏理论这一新的理论工具 ,可以使对合金熔体的研究深入到电子结构层次。
关键词 余氏理论 经验电子理论 金属 合金 固态 液态 价电子结构 熔体结构 遗传因子
下载PDF
于睿常用对药及角药经验集萃 被引量:4
6
作者 郭鹤 郑一 +3 位作者 张欢 倪菲 于游 于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16-18,共3页
于睿教授临证二十余载,学验俱丰,通过临床实践和精心研究,对药组的应用累积了丰富经验。在临床上,妙用对药及角药,灵活配伍,疗效显著。如运用桑白皮和川贝母治疗肺气宣降失调而导致的咳嗽、气喘等症;运用葛根和姜黄治疗经络不通,气血瘀... 于睿教授临证二十余载,学验俱丰,通过临床实践和精心研究,对药组的应用累积了丰富经验。在临床上,妙用对药及角药,灵活配伍,疗效显著。如运用桑白皮和川贝母治疗肺气宣降失调而导致的咳嗽、气喘等症;运用葛根和姜黄治疗经络不通,气血瘀滞所致的颈部胀痛、痉挛、头晕等症;运用牡蛎、鳖甲和炮穿山甲治疗子宫腺肌症、卵巢肌瘤、肝癌、胃癌等隶属癥瘕积聚等范畴的疾病;运用鸡血藤、海风藤和钩藤治疗经络瘀滞不畅导致的中风后遗症、痿证等疾病。该文总结了于睿教授巧用对药及角药的学术思想,传承其学术经验,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睿 对药 角药 经验
原文传递
基于聚类分析探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用药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郭鹤 郑一 +4 位作者 张欢 倪菲 张颖 张哲 于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患者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胸痹患者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睿教授治疗177例胸痹患者病历录入电子病历中,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建立用药频率表,采用频数分析... 目的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于睿教授治疗胸痹患者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胸痹患者提供一种参考。方法将2017年9月-2019年3月于睿教授治疗177例胸痹患者病历录入电子病历中,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有中药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建立用药频率表,采用频数分析法统计处方中单味中药、药物性、味、归经及药物功效使用频次,并筛选出32味主要药味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177例病历中共用中药149种,其中法半夏、桂枝、陈皮、茯苓用药频次相对较高,并且通过聚类分析,把常用药物分为5类。于睿教授治疗胸痹从肝论治,以疏肝健脾,化痰祛瘀为主要诊治思路,针对不同的兼证斟酌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睿 胸痹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于睿教授从五脏论治失眠经验撷菁 被引量:4
8
作者 郭鹤 于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208-210,共3页
该文总结于睿教授治疗失眠多年的临床经验。具体从五脏辨证,辨心、肝、脾、肺、肾五脏功能失调导致失眠发生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分别予之经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失眠 于睿教授 五脏论治
原文传递
周文王受命称王考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6-33,共8页
史称周文王平虞芮之讼而受命称王 ,后儒曾以正统观念加以怀疑是不对的。文王受命并称王在西周古文献及古文字资料中是有充分证据的 ,也是完全可信的。周文王受命称王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 10 5 8年。
关键词 周文王 文王受命称王 平虞芮 文王称王时间
下载PDF
于睿教授治疗心悸临床经验集萃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鹤 于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12-214,共3页
全文总结于睿教授治疗心悸多年的临床经验并辅以相关的经方、经典。具体从五脏辨证,辨心之气血阴阳亏虚和肝、脾、肺、肾四脏功能失调导致心悸发生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分别予之经方加减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心悸 于睿教授 从五脏论治
原文传递
自拟养阴化燥固冲汤治疗围绝经期崩漏2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浩 于增瑞 《中医药导报》 2013年第8期18-20,共3页
于增瑞(1940-),男,主任医师,北京市第4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有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于增瑞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于教... 于增瑞(1940-),男,主任医师,北京市第4批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现有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于增瑞基层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余载,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左右,现将于教授以自拟养阴化燥固冲汤辨证治疗崩漏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漏 养阴化燥固冲汤 于增瑞 名医经验
下载PDF
于睿从脾胃论治冠心病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宏月 于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5期5-6,共2页
于睿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应依整体观念,见心之病不独治心,辨证施治,方可收效。脾胃与心经脉相互络属,五行母子相系,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失调,经过一系列病理改变所致"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 于睿教授认为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脾胃关系密切,应依整体观念,见心之病不独治心,辨证施治,方可收效。脾胃与心经脉相互络属,五行母子相系,功能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失调,经过一系列病理改变所致"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是冠心病基本病机,提出脾病则五脏不安,胃病则脏腑失充;总结出益气健脾、疏肝理脾、补益心脾、温中散寒及化湿和胃等方法,从调理脾胃入手论治冠心病,并遣方用药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胸痹心痛 于睿 老中医经验 益气健脾 疏肝理脾 补益心脾 温中散寒 化湿和胃 中医药治疗
原文传递
余氏理论的内涵及发展展望
13
作者 李飞 林成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3109-13113,13130,共6页
自从1978年吉林大学的余瑞璜院士建立“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简称余氏理论)以来,余氏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研究中。余氏理论作为目前唯一由我国学者建立的比较完善的电子理论,它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提升我国材料电子理论在国际... 自从1978年吉林大学的余瑞璜院士建立“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简称余氏理论)以来,余氏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研究中。余氏理论作为目前唯一由我国学者建立的比较完善的电子理论,它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提升我国材料电子理论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余氏理论的基本思想来源于量子力学、能带理论、电子浓度理论及价键理论。该理论建立了固体与分子中原子状态的描述方法,给出了固体与分子中原子状态的表征方法,建立了多粒子体系的原子间相互作用方程与求解方法。然而,余氏理论的一些“经验因素”制约着其发展与进步。经过40余年的发展,这些“经验因素”已经越来越少,但研究者们还未关注到余氏理论的持续研究进展。目前,余氏理论已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其中自洽键距差法和界面电子结构的计算极大地丰富了余氏理论的内涵。余氏理论的研究范围也比较广泛,几乎包含了所有合金体系。基于余氏理论的合金成分设计方法研究,使余氏理论的研究更具有实用性。迄今为止,余氏理论的发展正经历三个阶段,即理论初始的建立期、20世纪90年代的理论广泛应用期以及当今的理论发展缓慢期。为了进一步推动余氏理论的发展与进步,本文从余氏理论的理论基础出发,详细地论述了余氏理论的主要内容与思想精髓,深入分析了余氏理论的不足与解决思路,归纳总结了余氏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展望了余氏理论的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报道不仅为余氏理论的研究者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也有利于余氏理论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氏理论 电子结构 杂化 键距差
下载PDF
麋芳、士仁如何被“阴诱”——兼与方诗铭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启祥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9期28-31,共4页
在关羽与曹操决战荆襄的关键时刻,孙权的部属虞翻"阴诱"了芳、仁,说辞是"为陈成败",示其大势已去。潘濬刚直耿介,在荆州失守、关羽殒命后,无可奈何之际才归服孙权。
关键词 荆襄大战 关羽 麋芳 士仁 潘濬 虞翻
下载PDF
复杂多样的代际差异——以美国新生代华文作家郁秀和王蕤的小说为例
15
作者 池雷鸣 陈涵平 《华文文学》 CSSCI 2014年第5期108-113,共6页
文章以北美新移民文学为背景,在比较中展现出华文新生代作家郁秀和王蕤在各自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某种新变,以彰显复杂多样的代际差异,即年轻一代移民们独特的异域体验、平和的物质心态、平等的差异认知以及超越"中西"视界的追... 文章以北美新移民文学为背景,在比较中展现出华文新生代作家郁秀和王蕤在各自小说中体现出来的某种新变,以彰显复杂多样的代际差异,即年轻一代移民们独特的异域体验、平和的物质心态、平等的差异认知以及超越"中西"视界的追寻与自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秀 王蕤 北美新移民文学 代际差异
下载PDF
《枣窗闲笔》涉《红楼梦》外证资料考实
16
作者 张昊苏 《文学与文化》 2022年第3期24-35,共12页
作为红学重要文献,《枣窗闲笔》的真伪、笔迹、递藏等文物问题已有比较充分的争论,但其文献价值还未经过很好的梳理。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史料的证据效力,应该加强相应的文本研读、文献考据。通过对《枣窗闲笔》涉《红楼梦》外证相关条... 作为红学重要文献,《枣窗闲笔》的真伪、笔迹、递藏等文物问题已有比较充分的争论,但其文献价值还未经过很好的梳理。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一史料的证据效力,应该加强相应的文本研读、文献考据。通过对《枣窗闲笔》涉《红楼梦》外证相关条目的分类、枚举、考证、统计,可以发现《枣窗闲笔》涉《红楼梦》史料正、讹混杂,且正确率不高。鉴于《枣窗闲笔》大量曲解了所目验之材料,故裕瑞虽目验脂批,言或有征,但其引用、转述却不可径作依据。《枣窗闲笔》的不同叙述态度,与叙述内容的可信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应该结合裕瑞本人的学养及小说批评观念,对《枣窗闲笔》的文献价值加以更细致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瑞 《枣窗闲笔》 《红楼梦》 脂砚斋
下载PDF
千山龙泉寺法水常流摩崖作者及书丹时间考
17
作者 梁骥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千山龙泉寺"法水常流"摩崖石刻作者款识向有思元思九说,今对照古今书家元、九两字的书写异同,并对照思元(裕瑞)书法风格,最后释定为思元。在当代千山研究著述中,亦有思元即清末龙泉寺僧思源说。经过钩沉检索史料,最终确定龙泉... 千山龙泉寺"法水常流"摩崖石刻作者款识向有思元思九说,今对照古今书家元、九两字的书写异同,并对照思元(裕瑞)书法风格,最后释定为思元。在当代千山研究著述中,亦有思元即清末龙泉寺僧思源说。经过钩沉检索史料,最终确定龙泉寺"法水常流"摩崖书丹者非龙泉寺僧思源,而是清代宗室裕瑞。关于"法水常流"书写时间,文章结合裕瑞被圈禁沈阳的时间及期间行状,厘定出裕瑞可能书写"法水常流"的两个时间段。同时结合裕瑞在道光二年(1882)为中会寺书写匾额的行为,提出"法水常流"的书写时间可能在清道光二年(1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山 摩崖 法水常流 裕瑞 思元
下载PDF
于睿教授从肝论治眩晕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钟黎黎 于睿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149-150,共2页
于睿主任医师提出中医辨治眩晕,强调肝,但不独责肝、又必及肝的独特见解,形成了以和调治五因,必兼治肝两种思路为导向,泻肝、平肝、疏肝、养肝四种治法为主线的特色辨治经验。
关键词 于睿 眩晕 从肝论治 治疗经验
原文传递
(enH_2)_4Na_4H_3[(VO)_(12)O_6B_(18)O_(42)]·8H_2O的水热合成和晶体结构 被引量:11
19
作者 林志华 杨齐愉 +3 位作者 张汉辉 黄长沧 孙瑞卿 吴小园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0-595,共6页
在水热的条件下合成了多钒硼酸盐(enH2)4Na4H3[(VO)12O6B18O42]8H2O, 化学式为C8H59B18N8Na4O68V12 (Mr=2253.45), 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的结构,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 = 13.8989(4), b = 16.1954(5), c =... 在水热的条件下合成了多钒硼酸盐(enH2)4Na4H3[(VO)12O6B18O42]8H2O, 化学式为C8H59B18N8Na4O68V12 (Mr=2253.45), 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它的结构, 该晶体属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a = 13.8989(4), b = 16.1954(5), c = 14.4520(4) ?β = 94.7490(5), V= 3241.95(16) ?, Z = 2, Dc = 2.308 g/cm3, ?= 1.819mm-1, F(000) = 2234, 4798个可观察衍射点(I > 2s(I)), 最终结构精修到偏离因子R = 0.0449, wR = 0.1163, S = 0.996。在该化合物的结构中, V12B18簇是由环状的B18O42通过18个B(μ3-O)V键被2个V6O18环夹在中间组成的, V12B18簇通过4个Na+与相邻的簇相连, 形成二维网状结构, 孔道尺寸为6.109×10.562 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2)4Na4H3[(VO)12O6B18O42]·8H2O 水热合成技术 晶体结构 多钒硼酸盐 簇合物
下载PDF
于睿教授从肝论治失眠 被引量:5
20
作者 谭忠福 于睿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5期21-22,共2页
于睿教授认为,睡眠调控作用非常重要,神志之病与肝密切相关。肝失疏泄之机、条达之性,则气血失和,影响心神,导致神不安宁而病不寐,故治疗多从肝论治。据此将不寐分型辨治,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郁瘀阻-血府逐瘀汤加减,肝阳上亢-天... 于睿教授认为,睡眠调控作用非常重要,神志之病与肝密切相关。肝失疏泄之机、条达之性,则气血失和,影响心神,导致神不安宁而病不寐,故治疗多从肝论治。据此将不寐分型辨治,肝气郁结-柴胡疏肝散加减,肝郁瘀阻-血府逐瘀汤加减,肝阳上亢-天麻钩藤饮加减,肝郁化火-龙胆泻肝汤加减,肝胃不和-暖肝煎合吴茱萸汤加减,肝肾阴虚-一贯煎合杞菊地黄丸加减。并强调择时服药、顺乎阴阳,有别于普通内服汤药早晚分服的服法,分别于午后和睡前服用。并主张身心并治,整体调理,药物治疗同时重视精神调摄、心理疏导和讲究睡眠卫生,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度参加锻炼,拓展兴趣范围,以丰富精神生活,从而促进失眠症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从肝论治 择时服药 顺乎阴阳 中医药治疗 于睿 老中医经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