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ZnO)/m(B_(2)O_(3))质量比对低熔点封接玻璃Bi_(2)O_(3)-B_(2)O_(3)-ZnO结构、性能与润湿性的影响
1
作者 康涛 熊春荣 +4 位作者 符有杰 蔡邦辉 魏曙光 李军葛 姜宏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1-1349,共9页
针对真空玻璃封接的性能要求,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种针对真空玻璃封接的铋系非晶无铅玻璃粉,通过高温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热膨胀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了m(ZnO)/m(B_(2)O_(3))... 针对真空玻璃封接的性能要求,本文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一种针对真空玻璃封接的铋系非晶无铅玻璃粉,通过高温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热膨胀测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了m(ZnO)/m(B_(2)O_(3))质量比对Bi_(2)O_(3)-B_(2)O_(3)-ZnO玻璃的网络结构、特征温度、热膨胀系数和封接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m(ZnO)/m(B_(2)O_(3))质量比可促进锌氧多面体由[ZnO_(4)]向[ZnO_(6)]转变,导致热膨胀系数降低,特征温度升高。当m(Bi_(2)O_(3))∶m(B_(2)O_(3))∶m(ZnO)质量比为80∶7∶13,玻璃具有较低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371℃)和膨胀软化温度T_(f)(401℃),热膨胀系数为9.3×10^(-6)℃^(-1),封接温度为450℃,可满足真空玻璃封接对低熔点封接玻璃粉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zno)/m(B_(2)O_(3))质量比 特征温度 Bi_(2)O_(3)-B_(2)O_(3)-zno玻璃 真空玻璃 封接温度 封接玻璃粉
下载PDF
MoS_(2)/ZnO异质结纳米材料降解亚甲基蓝的光催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进美 蒋守杰 +2 位作者 王春霞 王丽丽 高大伟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了提高ZnO的光转换效率,选用带隙较低的MoS_(2)形成异质结提高ZnO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并进一步制备MoS_(2)/ZnO异质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仪(UV-V... 为了提高ZnO的光转换效率,选用带隙较低的MoS_(2)形成异质结提高ZnO的光催化性能。通过水热法制备ZnO纳米棒,并进一步制备MoS_(2)/ZnO异质结构的纳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测试仪(UV-Vis)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45)等分析方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及光学性能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oS_(2)/ZnO异质结复合材料呈棒状结构,并由于内建电场存在可有效增强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进而提高了可见光区的吸收,提高了光催化性能。在模拟太阳光(包含紫外波段)下,60 min时MoS_(2)-15/ZnO纳米复合材料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9%,比纯ZnO的降解率提高了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_(2)/zno 光催化 异质结 亚甲基蓝 纳米复合材料
下载PDF
ZnO/TiO_(2)核-壳纳米结构的低温制备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丽华 王贺 +1 位作者 王航 黄金亮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7-1222,共6页
ZnO因其自身的高电荷复合、化学性质活泼,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表面修饰进行复合可实现电子-空穴的分离并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以二水合醋酸锌、六水合硝酸锌、六氟钛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水热和液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在低温条... ZnO因其自身的高电荷复合、化学性质活泼,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通过表面修饰进行复合可实现电子-空穴的分离并提高其化学稳定性。以二水合醋酸锌、六水合硝酸锌、六氟钛酸铵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水热和液相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在低温条件下制备出ZnO/TiO_(2)单异质结。采用XRD、SEM、EDS、TEM、PL等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沉积时间为20 min时,ZnO/TiO_(2)核-壳结构形貌最规整,其中ZnO直径约115 nm,TiO_(2)薄膜厚度约7.6 nm;TiO_(2)的负载,降低了电极中光生电荷的复合,提高了ZnO对光子的收集能力,光电流密度提升大约10倍,达到0.21μA/cm^(2),表现出优异的光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TiO_(2) 核-壳结构 异质结 光电极材料 液相沉积
下载PDF
ZnO/ZnSe复合材料的制备、 表征及催化特性
4
作者 张晓凯 蒋瑞枫 +1 位作者 付晓雪 刘忠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5-1010,共6页
对传统的两步水合热法进行改进,采用更加经济、安全、简便的方法在室温下合成ZnO/ZnSe核壳结构。调节原料比例,实验温度,优化了制备ZnO/ZnSe核壳结构的最佳生长与修饰条件,使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时间稳定性,良好的发光特性。研究采用醋... 对传统的两步水合热法进行改进,采用更加经济、安全、简便的方法在室温下合成ZnO/ZnSe核壳结构。调节原料比例,实验温度,优化了制备ZnO/ZnSe核壳结构的最佳生长与修饰条件,使其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时间稳定性,良好的发光特性。研究采用醋酸锌作为锌源,硒粉作为硒源,通过调整原料比例以及实验温度制备出球形核壳结构的ZnO/ZnSe复合材料,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光致发光光谱(PL),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实验条件,原料比例为Zn∶Se=1.6∶1,温度为80℃时生成的ZnO/ZnSe核壳结构对甲基橙溶液有较好的吸光效果。ZnSe过厚的壳层生长会阻碍复合材料对甲基橙的降解效率。实验数据结合理论分析得到了实验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ZnSe核壳结构 光催化 透射电镜 X射线光电子能谱
下载PDF
Au负载的Co掺杂ZnO分级微球制备及其丙酮气敏性能研究
5
作者 王超 胡娜娜 付秋明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357-361,共5页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Au负载的Co掺杂ZnO分级微球,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Au负载和Co掺杂对ZnO分级微球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00×10^(-6)丙酮,Au负载的Co掺杂ZnO分级微球比单纯的ZnO分级微球具有更低的最佳... 采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Au负载的Co掺杂ZnO分级微球,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了Au负载和Co掺杂对ZnO分级微球气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100×10^(-6)丙酮,Au负载的Co掺杂ZnO分级微球比单纯的ZnO分级微球具有更低的最佳工作温度(160℃)和更高的响应度(232),且具有较快的响应恢复速度以及较好的气体选择性。进一步对Au负载和Co掺杂的气敏增强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分级微球 丙酮 气敏性能
下载PDF
基于共溅射ZnO/SnO_(2)异质结薄膜的气体传感器研究
6
作者 孙士斌 张叶裕 +1 位作者 高晨阳 常雪婷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在叉指电极上制备了ZnO/SnO_(2)n-n异质结复合薄膜,系统测试了其气敏特性,并分析了其气敏机理。结果表明,与ZnO薄膜和SnO_(2)薄膜气体传感器相比,ZnO/SnO_(2)异质结薄膜气体传感器具有更低的工作温度、更高的灵敏... 采用射频磁控共溅射法在叉指电极上制备了ZnO/SnO_(2)n-n异质结复合薄膜,系统测试了其气敏特性,并分析了其气敏机理。结果表明,与ZnO薄膜和SnO_(2)薄膜气体传感器相比,ZnO/SnO_(2)异质结薄膜气体传感器具有更低的工作温度、更高的灵敏度以及更快的响应和恢复速度。ZnO/SnO_(2)异质结薄膜气体传感器对乙醇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最低检测体积分数为1×10^(-6),最佳工作温度为250℃;对1×10^(-4)乙醇气体的灵敏度可达18.4,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0 s和19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共溅射 zno/SnO_(2)异质结 复合薄膜 气体传感器
下载PDF
Ag增强ZnO微米棒偏振发光
7
作者 余超 楚学影 《凝聚态物理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提高各向异性形貌的ZnO微米棒的偏振发光,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ZnO微米棒,再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出了ZnO/Ag微米棒。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微米棒呈哑铃型,横纵比约为6,ZnO微米棒中不含其它杂质。光致发光图表明,ZnO微米棒紫外发... 为了提高各向异性形貌的ZnO微米棒的偏振发光,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了ZnO微米棒,再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出了ZnO/Ag微米棒。实验结果表明,制备出的微米棒呈哑铃型,横纵比约为6,ZnO微米棒中不含其它杂质。光致发光图表明,ZnO微米棒紫外发光峰峰形呈高斯对称,发光在380 nm左右,而在可见光区,在540 nm左右观测到一个较弱的宽发光峰。在与Ag复合后,ZnO微米棒的光致发光以及光吸收都获得提高。在325 nm He-Cd激光器激发下,通过计算ZnO微米棒的偏振度为0.31,ZnO/Ag微米棒的偏振度为0.44,表明与Ag复合后,ZnO微米棒的偏振获得提高,这使得其在紫外偏振探测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微米棒 zno/Ag复合材料 偏振发光
下载PDF
Surface engineering of ZnO electrocatalyst by N doping towards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
8
作者 Rohini Subhash Kanase Getasew Mulualem Zewdie +7 位作者 Maheswari Arunachalam Jyoti Badiger Suzan Abdelfattah Sayed Kwang-Soon Ahn Jun-Seok Ha Uk Sim Hyeyoung Shin Soon Hyung K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71-81,I0002,共12页
The discovery of efficient,selective,and stable electrocatalysts can be a key point to produce the largescale chemical fuels via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ECR).In this study,an earth-abundant and nontoxic ZnO-b... The discovery of efficient,selective,and stable electrocatalysts can be a key point to produce the largescale chemical fuels via electrochemical CO_(2) reduction(ECR).In this study,an earth-abundant and nontoxic ZnO-based electrocatalyst was developed for use in gas-diffusion electrodes(GDE),and the effect of nitrogen(N)doping on the ECR activity of ZnO electrocatalysts was investigated.Initially,a ZnO nanosheet was prepared via the hydrothermal method,and nitridation was performed at different times to control the N-doping content.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doping content,th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sheet changed significantly,namely,the 2D nanosheets transformed into irregularly shaped nanoparticles.Furthermore,the ECR performance of Zn O electro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N-doping content was assessed in 1.0 M KHCO_(3) electrolyte using a gas-diffusion electrode-based ECR cell.While the ECR activity increased after a small amount of N doping,it decreased for higher N doping content.Among them,the N:ZnO-1 h electrocatalysts showed the best CO selectivity,with a faradaic efficiency(FE_(CO))of 92.7%at-0.73 V vs.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RHE),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an undoped Zn O electrocatalyst(FE_(CO)of 63.4%at-0.78 V_(RHE)).Also,the N:ZnO-1 h electrocatalyst exhibited outstanding durability for 16 h,with a partial current density of-92.1 mA cm^(-2).This improvement of N:ZnO-1 h electrocatalyst can be explain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demonstrating that this improvement of N:ZnO-1 h electrocatalyst comes from(ⅰ)the optimized active sites lowering the free energy barrier for the rate-determining step(RDS),and(ⅱ)the modification of electronic structure enhancing the electron transfer rate by N dop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N-doped zno Gas-diffusion electrode CO Selectivity Electrochemical CO_(2)reduction
下载PDF
Design,preparation,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ZnO/CuO/Al energetic diode with dual functionality:Logic and destruction
9
作者 Jialu Yang Jiaheng Hu +3 位作者 Yinghua Ye Jianbing Xu Yan Hu Ruiqi S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57-68,共12页
Self-destructing chip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for securing data.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cept of energetic diodes for the first time,which can be used for self-destructive chips.A simple two-step electrochemi... Self-destructing chips have promising applications for securing data.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cept of energetic diodes for the first time,which can be used for self-destructive chips.A simple two-step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method is used to prepare ZnO/CuO/Al energetic diode,in which N-type ZnO and P-type CuO are constricted to a PN junction.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the material properties,morphology,semiconductor characteristics,and exploding performances of the energetic diode.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ergetic diode has typical rectification with a turn-on voltage of about 1.78 V and a reverse leakage current of about 3×10^(-4)A.When a constant voltage of 70 V loads to the energetic diode in the forward direction for about 0.14 s or 55 V loads in the reverse direction for about 0.17 s,the loaded power can excite the energetic diode exploding and the current rises to about100 A.Due to the unique performance of the energetic diode,it has a double function of rectification and explosion.The energetic diode can be used as a logic element in the normal chip to complete the regular operation,and it can release energy to destroy the chip accu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ergetic diode zno—CuO—Al thermite zno/CuO PN junction Electrical explosion performance Self-destructing chips
下载PDF
磁性载体MBBR系统对纳米ZnO颗粒的胁迫响应
10
作者 高静湉 王树超 +3 位作者 敬双怡 吴兆盛 杨文焕 李卫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93-2102,共10页
为探究磁性载体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系统对不同浓度纳米ZnO胁迫的响应,构建2组MBBR开展纳米ZnO胁迫实验,通过对比普通与磁性载体MBBR中COD、NH_(4)^(+)-N去除性能、生物膜形貌、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基因,分析磁性载体对纳米ZnO胁迫下M... 为探究磁性载体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系统对不同浓度纳米ZnO胁迫的响应,构建2组MBBR开展纳米ZnO胁迫实验,通过对比普通与磁性载体MBBR中COD、NH_(4)^(+)-N去除性能、生物膜形貌、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基因,分析磁性载体对纳米ZnO胁迫下MBBR中污染物去除性能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5,10mg/L)纳米ZnO对COD、NH_(4)^(+)-N去除无显著影响;高浓度(30,50mg/L)纳米ZnO胁迫后,磁性载体MBBR的NH_(4)^(+)-N去除率分别降低10.57%和12.91%,低于普通载体的14.48%和16.94%.相比于NH_(4)^(+)-N,纳米ZnO胁迫对COD去除影响较小.此外,高浓度(30,50mg/L)纳米ZnO胁迫导致更多纳米ZnO颗粒团聚并吸附于磁性载体生物膜表面,继而改变了生物膜群落结构.在10mg/L的纳米ZnO胁迫下,磁性与普通载体生物膜中微单胞菌属(Micropruina)的相对丰度均有所提高,对该菌属生长起到促进作用.50mg/L纳米ZnO对Micropruina的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普通及磁性载体生物膜中其相对丰度分别降至0.20%和1.28%.KEGG代谢通路预测表明,高浓度的纳米ZnO改善了细胞膜转运蛋白和细胞活性等功能,降低了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异种生物降解与代谢的功能.在纳米ZnO胁迫下,磁性载体较普通载体表现出更好的污染物去除性能,削弱了纳米ZnO对微生物的胁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MBBR 磁性载体 群落结构 代谢通路
下载PDF
ZnO压敏电阻微观结构参数与宏观电气性能的关联机制
11
作者 孟鹏飞 郭敬科 +5 位作者 张恒志 秦锋 谢施君 雷潇 吴红梅 胡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4-1463,共10页
ZnO压敏电阻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核心部件,在抑制电力系统过电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对ZnO压敏电阻的残压、通流容量等电气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从材料计算的角度出发,以基于Voronoi模型的ZnO压敏... ZnO压敏电阻是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核心部件,在抑制电力系统过电压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对ZnO压敏电阻的残压、通流容量等电气特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文从材料计算的角度出发,以基于Voronoi模型的ZnO压敏电阻优化计算模型为基础,计算研究了晶粒尺寸、尺寸不均匀度、晶粒电阻率等微观结构参数与多种宏观电气性能之间的关联机制,将多变量、多目标的最优化问题,极大地简化为仅包含三类优化变量、两类优化目标的最优化问题,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和步骤,为ZnO压敏电阻性能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对高性能避雷器的设计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压敏电阻 材料计算 微观结构 电气性能 关联机制
下载PDF
不同种类微塑料与纳米ZnO对锦鲫复合生物效应
12
作者 杨珺亦 杨程夫 +2 位作者 王静 王晓琳 尹颖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326,共7页
为探究微塑料(MPs)种类对其与颗粒态污染物复合效应影响,选取1 mg/L相同粒径(500 nm)球状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Ps和纳米ZnO为目标污染物,以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进行材料表征、水合粒径... 为探究微塑料(MPs)种类对其与颗粒态污染物复合效应影响,选取1 mg/L相同粒径(500 nm)球状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MPs和纳米ZnO为目标污染物,以锦鲫(Carassius auratus)为受试生物,进行材料表征、水合粒径、Zeta电位、Zn^(2+)释放、Zn在锦鲫体内累积分布及锦鲫肝脏氧化损伤测定,探究MPs与纳米ZnO复合前后赋存状态及生物效应。结果表明:MPs表面元素含量和比例不同,主要为C和O。PMMA MPs单一与复合溶液体系不稳定,颗粒水合粒径最大。纳米ZnO溶液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颗粒物更易团聚,与MPs复合后Zeta电位绝对值显著增大,溶液稳定性增强。MPs复合促进纳米ZnO释放Zn^(2+),PS MPs复合体系中Zn^(2+)含量最高,锦鲫的眼部、鳃部、鱼肉中Zn富集相应增加。复合暴露增强对锦鲫氧化损伤。PS MPs分子极性大、表面静电作用强、体系稳定性差,与纳米ZnO复合易促进Zn^(2+)释放、增强复合毒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纳米zno 赋存形态 复合效应
下载PDF
助剂对ZnO/ZrO_(2)物化性质及催化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任启霞 杨坤 +2 位作者 刘飞 姚梦琴 曹建新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4,共11页
CO_(2)加氢制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尽管已报道的ZnO/ZrO_(2)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但其催化性能仍有望进一步提高。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元素掺杂的Ma-ZnO_(x)/ZrO_(2)催化剂,并通过评价发现只有Ga促进了ZnO/Zr... CO_(2)加氢制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尽管已报道的ZnO/ZrO_(2)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稳定性,但其催化性能仍有望进一步提高。采用浸渍法制备得到一系列不同元素掺杂的Ma-ZnO_(x)/ZrO_(2)催化剂,并通过评价发现只有Ga促进了ZnO/ZrO_(2)催化剂催化CO_(2)加氢制甲醇。其中,5%Ga-ZnO_(x)/ZrO_(2)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在反应条件:P=3 MPa、T=320℃、V(H_(2))∶V(CO_(2))=4∶1、气体质量空速(WHSV)=24 000 mL/(g·h)时CO_(2)转化率为7.2%,甲醇选择性为81.0%,甲醇时空产率可达410 mg/(g·h),是ZnO/ZrO_(2)的1.26倍,且在反应100 h内催化性能无明显衰减。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表征发现,适量Ga助剂的掺入可以促进催化剂中氧空位的形成。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CO_(2)/H_(2)程序升温脱附(CO_(2)/H_(2)-TPD)结果表明,Ga助剂的掺入增强了ZnO/ZrO_(2)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活性,Ga-ZnO_(x)/ZrO_(2)催化剂表现出更强的CO_(2)和H_(2)吸附活化能力。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in situ DRIFTS)结果表明,各催化剂合成甲醇均遵循甲酸盐-甲氧基路径,Ga助剂的掺入促进了甲醇中间体的形成,并且更有利于HCOO*物种向CH3O*物种的转化,从而提高甲醇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加氢 甲醇 zno/ZrO_(2) Ga助剂 氧空位
下载PDF
ZnO:Na纳米晶室温表面光电压气敏机理的研究
14
作者 隆小芹 哈万•阿仁 +6 位作者 王展 梁玉卿 平特伍沙 王子强 孙翼飞 余飞 袁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采用简单溶胶凝胶法在溅射有Au/Ti叉指电极的PET柔性基底上制备出不同Na掺杂浓度的ZnO纳米晶。通过对样品的微结构和光学性质表征,探究光辅助室温NO_(2)气敏机理与表面光电压之间的联系。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为六方纤锌矿... 采用简单溶胶凝胶法在溅射有Au/Ti叉指电极的PET柔性基底上制备出不同Na掺杂浓度的ZnO纳米晶。通过对样品的微结构和光学性质表征,探究光辅助室温NO_(2)气敏机理与表面光电压之间的联系。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Na的掺杂并没有出现Na及其氧化物的衍射峰。室温气敏测试结果显示Na掺杂ZnO纳米晶具有优良的室温气敏性能,能够检测到0.94 mg/m^(3)浓度的NO_(2),相对于纯ZnO纳米晶体气敏响应明显提高。表面光电压谱(SPV)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实验结果表明掺杂ZnO样品的室温气敏性可能与其表面缺陷含量和缺陷能级有关。Na掺杂能够显著增强光生电荷的分离,同时也引入了更多的氧空位(Vo)和活性位点,促进了NO_(2)气体与表面吸附电离氧缺陷的反应。另外光学带隙的蓝移和新产生的缺陷能级也进一步提高了对NO_(2)气体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掺杂 表面光电压谱 气敏 叉指电极
下载PDF
不同类型冲击电流对ZnO压敏电阻老化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赵江泽 赵洪峰 +2 位作者 程宽 王昊 谢清云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2,162,共7页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冲击电流对氧化锌(ZnO)压敏电阻直流老化的影响,将相同类型的ZnO压敏电阻样品分别开展2 ms方波(峰值为2 kA)耐受试验和4/10μs冲击电流(峰值为100 kA)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3轮(3~9次)的冲击耐受下,2 ms方波对ZnO压... 为了比较不同类型冲击电流对氧化锌(ZnO)压敏电阻直流老化的影响,将相同类型的ZnO压敏电阻样品分别开展2 ms方波(峰值为2 kA)耐受试验和4/10μs冲击电流(峰值为100 kA)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1~3轮(3~9次)的冲击耐受下,2 ms方波对ZnO压敏电阻的老化特性能起到一定优化作用,而4/10μs大电流冲击则使得ZnO压敏电阻老化特性持续劣化。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光谱仪、数字源表研究其微观结构以及电气性能参数变化。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原因,4/10μs冲击电流对ZnO压敏电阻的损伤程度大于2 ms方波冲击电流的损伤程度,更容易引起ZnO压敏电阻的老化,在1~3轮(3~9次)2 ms方波耐受下,可以改善压敏电阻老化特性,其原因在于冲击电流产生热效应使构成晶界势垒亚稳定成分填隙锌离子在晶界发生反应而降低其浓度,得到比冲击前更稳定的晶界结,从而提高了其老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压敏电阻 冲击电流 老化特性 热处理 晶界势垒
下载PDF
BiOI/ZnO/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亚麻织物上的应用
16
作者 韩梅 高树珍 +2 位作者 宋丹阳 白欣宇 扈长方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共7页
为了制备多功能亚麻织物,以二水合乙酸锌为锌源,壳聚糖为基底,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氧化锌/壳聚糖(ZnO/CS)复合材料,而后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碘氧化铋/氧化锌/壳聚糖(BiOI/ZnO/CS)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分... 为了制备多功能亚麻织物,以二水合乙酸锌为锌源,壳聚糖为基底,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氧化锌/壳聚糖(ZnO/CS)复合材料,而后通过溶剂热法制备碘氧化铋/氧化锌/壳聚糖(BiOI/ZnO/CS)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BiOI/ZnO/CS复合材料的基团、晶型、光化学性质和形貌进行表征;最后将复合材料负载到亚麻织物上,通过SEM对整理前后亚麻织物表观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了亚麻织物的抑菌和抗紫外线性能。结果表明:20%BiOI/ZnO/CS对紫外光有最强的吸收能力,且成功负载到亚麻织物上,经整理后的亚麻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达到100%,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值)达144.72,具有优异的抗菌和抗紫外线性能,对拓宽亚麻织物的应用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zno BiOI 抗菌 抗紫外线
下载PDF
等离子体增强型ZnO基纳米线异质结阵列光电探测器
17
作者 吴茴 彭嘉隆 +5 位作者 江金豹 李晗升 徐威 郭楚才 张检发 朱志宏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4-192,共9页
低维ZnO基光电探测器具有高响应性和高光子吸收能力。然而,ZnO较窄的吸收范围以及较低的光生载流子寿命限制了低维ZnO材料在光电子学中的潜在应用。该研究展示了一种零维(0D)金属纳米等离子体增强氧化锌纳米线(ZnO)-硒化锌(ZnSe)异质结... 低维ZnO基光电探测器具有高响应性和高光子吸收能力。然而,ZnO较窄的吸收范围以及较低的光生载流子寿命限制了低维ZnO材料在光电子学中的潜在应用。该研究展示了一种零维(0D)金属纳米等离子体增强氧化锌纳米线(ZnO)-硒化锌(ZnSe)异质结阵列的新型光电探测器。与基于单纯ZnO纳米线阵列的探测器件比较表明,该探测器具有优异的光电响应性能。在可见光作用下,该器件的响应度和平均上升(下降)时间分别为1.7 mA/W和1.812 ms(1.803 ms),在10 h连续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为开发高性能光电探测器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可规模化的方法,有望在可穿戴设备、光通信系统、环境传感器等多方面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增强 zno纳米线 纳米线异质结 光电探测器
原文传递
Mn掺杂ZnO材料的制备与热致变色性能研究
18
作者 张波 骆洁 +1 位作者 田媛媛 刘胜利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不同Mn掺杂比的ZnO粉体(Zn_(1-x)Mn_(x)O),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测试仪(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Mn的...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不同Mn掺杂比的ZnO粉体(Zn_(1-x)Mn_(x)O),用X射线衍射仪(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测试仪(UV-Vis)、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样品的成分结构、微观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Mn的摩尔分数<7%时,Mn能完全进入ZnO晶格,不会引起ZnO六方纤锌矿结构的改变;当Mn的摩尔分数≥7%时会形成杂质相,且Mn掺杂比增大,破坏了ZnO晶体结构的完整性。常温下,Mn的摩尔分数为1%的ZnO粉体的颜色为蜜柑色,随掺杂比例增大,颜色逐渐变深。此外,当测试温度从常温升至400℃时,样品颜色由蜜柑色变为灰茶色,当冷却到常温时,样品的颜色又恢复到原色,具有颜色可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Mn掺杂zno 掺杂比例 热致变色
原文传递
Mg掺杂ZnO电子结构与压电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9
作者 张涛 刘仡锟 +2 位作者 顾马龙 杨龙海 席悦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7-201,共5页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掺杂不同Mg(r(Mg),摩尔比)的ZnO材料的电子结构与压电性能。研究发现,随着r(Mg)的增加,ZnO晶格常数c与a的比值(c/a)减小,材料禁带宽度增大。当r(Mg)=0.3时,其带隙达到最大值(为1.493 eV)。态密度与差分电...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掺杂不同Mg(r(Mg),摩尔比)的ZnO材料的电子结构与压电性能。研究发现,随着r(Mg)的增加,ZnO晶格常数c与a的比值(c/a)减小,材料禁带宽度增大。当r(Mg)=0.3时,其带隙达到最大值(为1.493 eV)。态密度与差分电荷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其带隙增大的原因是导带中Zn-3d态向高能端移动。Mg的引入有助于提升ZnO材料的压电性能,其压电系数从本征的1.30272 C/m^(2)提升至1.35588 C/m^(2),压电系数的提高可能来源于四方因子c/a数值减小引起的结构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性原理 Mg掺杂zno 压电系数 电子结构 晶格常数
下载PDF
Ag掺杂ZnO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20
作者 邓田田 田雪 孙元平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2期207-212,共6页
采用微波水热法在80~140℃的生长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银(Ag)掺杂的氧化锌(ZnO)样品,掺杂液中Ag^(+)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5%和1%,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室温荧光(PL)等方法详细研究了Ag的掺杂对ZnO的结构、形貌和光... 采用微波水热法在80~140℃的生长温度下合成了一系列银(Ag)掺杂的氧化锌(ZnO)样品,掺杂液中Ag^(+)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5%和1%,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室温荧光(PL)等方法详细研究了Ag的掺杂对ZnO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XRD结果显示,在低温条件下,高浓度Ag掺杂的ZnO结晶质量最好,而在高温条件下,纯ZnO的结晶质量优于Ag掺杂样品;SEM结果表明,ZnO为空心纳米结构,纯ZnO样品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的形貌由中空的棒状结构逐渐转化为多层的片状结构,而随着Ag掺杂浓度的增加,中空的六方柱状结构逐渐解体,样品颗粒减小,这一现象符合介孔形成的基本理论——柯肯达尔效应;PL光谱表明,随着Ag掺杂浓度的增大,ZnO的可见光发光强度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能带的带隙则逐渐变窄。Ag的掺杂浓度和样品生长温度对于ZnO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起了关键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水热法 zno AG掺杂 柯肯达尔效应 光学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