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PSⅠ和PSⅡ复合物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9
1
作者 汪文俊 王广策 +1 位作者 黄勃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6-452,共7页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叶藻类囊体膜 ,经 1 0 %SDS增溶后 ,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经稳态光谱分析、DCIP光还原活性测定及P680 、P70 0 差示光谱检测结果表明 ,2 0 %蔗糖层的CP3和 40 %蔗糖层 (上 )...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叶藻类囊体膜 ,经 1 0 %SDS增溶后 ,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经稳态光谱分析、DCIP光还原活性测定及P680 、P70 0 差示光谱检测结果表明 ,2 0 %蔗糖层的CP3和 40 %蔗糖层 (上 )的CP4为PSⅡ复合物 ,具有光化学活性 ;40 %蔗糖层 (下 )的CP5为PSⅠ复合物 ,其P70 0 特征吸收峰位于 695nm处。CP3和CP4的DCIP光还原活性 :CP3为 34.2 7微电子当量 /(mgchl·h) ,CP4为 7.2 9微电子当量 /(mgchl·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类囊体膜 光合作用 PSⅠ复合物 PS Ⅱ复合物
下载PDF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n Germination of Eelgrass (Zostera marina L.) Seeds 被引量:7
2
作者 PAN Jinhua JIANG Xin +7 位作者 LI Xiaojie CONG Yizhou ZHANG Zhuangzhi LI Zhiling ZHOU Weili HAN Houwei LUO Shiju YANG Guanp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1年第2期147-152,共6页
Seagrass restoration as part of ocean ecosystem protection has been launched for many years all over the world, but intensiv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in China has just begun in recent years. Seed broadcasting has bee... Seagrass restoration as part of ocean ecosystem protection has been launched for many years all over the world, but intensive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in China has just begun in recent years. Seed broadcasting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s the most potentially useful method for seagrass restoration over large areas.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key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seed germination to help promote eelgrass bed restoration. Under anoxic conditions,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n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eelgrass (Zostera marina L.) seeds was examined at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four temperatures (4, 9, 14, and 24℃) and nine salinities (5 to 45, increment of 5). The effect of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of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n germination rate was observed (ANOVA) (P<0.001). The highest germination rate (83.3 ± 3.5)% was reached in 8 weeks at 14℃ and salinity 5. Higher temperatu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ermination rate at salinity 5 (P<0.001) during the whole observation period except for 24℃, while lower salinity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germination rate at 14℃ (P<0.001). Although significant interaction was found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P<0.001), the influence of salinity wa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emperature for the germination of eelgrass seeds. Thes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propagation of artificial seedlings for seagrass restoration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lGRASS zostera marina l. seed germination TEMPERATURE SAlINITY
下载PDF
Habitat suitability analysis of eelgrass Zostera marina L. in the subtidal zone of Xiaoheishan Island 被引量:3
3
作者 周健 王其翔 +2 位作者 赵文溪 于道德 官曙光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69-78,共10页
We present a GIS-base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 model to identify suitable areas for Zostera marina L. restoration in the subtidal zone of Xiaoheishan Isl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model,in order of imp... We present a GIS-based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 model to identify suitable areas for Zostera marina L. restoration in the subtidal zone of Xiaoheishan Islan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e model,in order of importance,are Secchi depth,sediment composition,water temperature,salinity,current velocity,water depth and nutrient quality. Specific factor piecewise functions have been used to transform parameter values into normalized quality indexes.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 was defined using expert knowledge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 method. All of the data thus obtained were interpolated using the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IDW) interpolation method to create maps for the entire region. In this study,the analysis of habitat suitability in the subtidal zone of Xiaoheishan Island was conducted for four seasons. According to the GIS-based HSI model,the optimal habitat of Z ostera marina L. appears in spring,although habitat remains suitable all year round. On the whole,the optimum site for eelgrass restoration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region,followed by the west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We believe that the GIS-based HSI model could be a promising tool to select sites for Z ostera marina L. restoration and could also be applicable in other types of habitat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stera marina l. 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 model RESTORATION subtidal zone
原文传递
Artificial seed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production of Zostera marina L.by salinity manipulation
4
作者 LIU Yunlong ZHANG Xuelei +1 位作者 SONG Wei WANG Zongli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99-105,共7页
Vast declines in Zostera marina seagrass beds dem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rehabilitation.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practical method by reducing salinity to induce seed germination followed with recovering salinit... Vast declines in Zostera marina seagrass beds dem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rehabilitation.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practical method by reducing salinity to induce seed germination followed with recovering salinity to facilitate seedling production of Z. mar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 marina seeds collected from natural seawater(salinity 30) were induced to germinate at reduced salinities. Percent germination(GR) was higher and mean-time-to-germinate(MTG) was shorter at lower salinities. The highest GR and shortest MTG occurred at salinity 0(deionized freshwater). After germination in freshwater, seeds could develop into seedlings at salinities5–30 and continue the growth. Viability or development of germinated seed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ring the 40 d of post-germination incubation at salinities 5–15 after 1–20 d of germination in freshwater. However,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germinated seeds from salinity 0 and 5 to salinity 30, reducing the gradients of post-germination acclimation facilitated more seeds forming seedlings in less time. On average, after 60 d of static incubation, including 20 d in freshwater for germination followed with immediate shift to salinity 5 and increasing to salinity 30 at increment of 5 every two days until cultivation at constant salinity 30, 33% of Z. marina seeds produced healthy seedling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alinity-manipulation based method of artificial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production i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in supporting rehabilitation of Z. marina b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ostera marina l. rehabilitation seed germination seedling salinity
下载PDF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胚的结构和种子萌发过程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田萍萍 刘延岭 +5 位作者 崔翠菊 梁广津 李霞 赛珊 钱冠兰 王宏梅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2-407,共6页
以采自山东荣成褚岛桑沟湾南岸成熟的大叶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胚乳成分及胚的解剖结构,并初步了解了大叶藻种子的萌发过程。结果表明,大叶藻种子是单子叶有胚乳的种子,呈暗褐色,椭圆形或长圆形,种皮革质且有17~20... 以采自山东荣成褚岛桑沟湾南岸成熟的大叶藻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胚乳成分及胚的解剖结构,并初步了解了大叶藻种子的萌发过程。结果表明,大叶藻种子是单子叶有胚乳的种子,呈暗褐色,椭圆形或长圆形,种皮革质且有17~20条纵肋,胚乳丰厚坚硬,胚乳细胞被淀粉粒充满;胚弯曲,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子叶U形棒状,其弯曲部有一裂缝,胚芽位于裂缝处,胚轴较短,其下是两个对生的胚根,有中央维管束贯穿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在子叶出土萌发的植物类型中,大叶藻种子萌发过程是罕见的。萌发初期,子叶优先生长突破种皮而长出地面,此后胚根才开始生长并产生不定根。对大叶藻种子结构和萌发过程的研究,为探讨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幼苗更新的限制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发过程 海洋高等植物 种子结构 大叶藻
下载PDF
大叶藻(Zostera marina)的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贵福 邢坤 +3 位作者 李耕 刘海映 潘玉洲 张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2-220,共9页
选取辽宁獐子岛近岸海域大叶藻样品,对其须根、根状茎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叶片长度随着生长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灰分含量随着叶片生长逐渐升高,且极显... 选取辽宁獐子岛近岸海域大叶藻样品,对其须根、根状茎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灰分含量、热值和元素含量(碳、氮、磷)及其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长阶段,叶片长度随着生长顺序先增大后减小;灰分含量随着叶片生长逐渐升高,且极显著小于根状茎和须根(P<0.01);不同部位干质量热值差异极显著(P<0.01),以初生叶最高,为(14.89±0.040)k J/g,后逐渐减小,在须根中最小,为(8.15±0.079)k J/g;不同生长阶段叶片的去灰分热值差异不大,但极显著大于须根和根状茎(P<0.01);碳、氮、磷含量均呈同一趋势:初生叶>幼叶>成熟叶1>成熟叶2>衰老叶>根状茎>须根;N/P比值为27.08,说明大叶藻存在P限制;N/P比值在根状茎中最大,须根中最小,这说明大叶藻存在能量的转移和存贮;大叶藻不同部位灰分含量与干质量热值、去灰分热值、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干质量热值与碳含量、氮含量、磷含量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大叶藻不同部位的热值与碳、氮、磷元素含量之间均呈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不同生长阶段叶片 灰分含量 热值 元素含量 相关性
下载PDF
荣成天鹅湖大叶藻(Zostera marina)间2 种小型腹足类的分类学研究
7
作者 刘静 管洪在 +3 位作者 张素萍 郭小芳 杨学伶 王海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26-234,共9页
小型腹足类生物在我国种类繁多,但其相关研究在国内基本属于空白。本文对荣成天鹅湖大叶藻间的2种小型腹足类生物进行了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16S和28SrRNA基因片段)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所鉴定的短剑螺属未定种Machae roplax sp.,... 小型腹足类生物在我国种类繁多,但其相关研究在国内基本属于空白。本文对荣成天鹅湖大叶藻间的2种小型腹足类生物进行了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16S和28SrRNA基因片段)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形态学所鉴定的短剑螺属未定种Machae roplax sp.,应为畦螺属未定种Lirularia sp.;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支持形态学对刺绣翼螺Alabapicta的鉴定。同时,与A.picta有一定形态学差异的其它4种相近形态的小型腹足类,在基因序列及遗传距离上与刺绣翼螺非常接近,亦应为刺绣翼螺Alaba pic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鹅湖 大叶藻 刺绣翼螺Alabapicta 畦螺属未定种lirularia SP 16S RRNA 28S RRNA
下载PDF
大叶藻海草床的生态恢复:根茎棉线绑石移植法及其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刘鹏 周毅 +3 位作者 刘炳舰 刘旭佳 张晓梅 杨红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共8页
于2009年和2010年在青岛汇泉湾用根茎棉线绑石法进行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移植,并于2012年4月20日至11月19日对移植大叶藻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形态学变化、密度、茎枝高度、地上生物量、底质粒径几个方面)。观察期间水温... 于2009年和2010年在青岛汇泉湾用根茎棉线绑石法进行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移植,并于2012年4月20日至11月19日对移植大叶藻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形态学变化、密度、茎枝高度、地上生物量、底质粒径几个方面)。观察期间水温为7.8-26.1℃。结果显示,移植底质可定性为粉砂质;移植大叶藻的有性繁殖期为2012年4-8月;无性繁殖在秋季达到高峰;密度在6月和9月分别高达411茎枝/m2和481茎枝/m2;高度与地上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7月份。与2009年青岛湾天然大叶藻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移植大叶藻的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与天然大叶藻基本保持一致,说明移植大叶藻的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说明根茎棉线绑石法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 ) 移植 棉线绑石法 形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桑沟湾楮岛近岸海域大叶藻生态学特征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炳舰 周毅 +2 位作者 刘旭佳 刘鹏 张晓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对桑沟湾楮岛沿海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进行了一周年调查。结果显示,大叶藻周年平均株高变化范围为(16.97±5.99)^(87.60±20.68)cm,大叶藻平均密度为(613±201)株/m2,单株生物量为0.97~5....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对桑沟湾楮岛沿海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进行了一周年调查。结果显示,大叶藻周年平均株高变化范围为(16.97±5.99)^(87.60±20.68)cm,大叶藻平均密度为(613±201)株/m2,单株生物量为0.97~5.31g/株,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为594.61~3255.03 g/m2,大叶藻高度和湿重的周年生长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于一致,呈正相关性;大叶藻生长环境水温为5.3~25.6℃,平均温度16.3℃;盐度为28.9~31.3,平均盐度30.6;底质类型为砾砂。大叶藻根茎、叶鞘和叶中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68%±1.27%、33.78%±3.06%、37.01%±1.86%,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2%±0.63%、2.79%±0.81%、3.10%±0.81%,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28%±0.04%、0.51%±0.10%、0.48%±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 ) 海草 生物量 栖息环境 生态学特征
下载PDF
桑沟湾大叶藻附着生物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亚平 方建光 +3 位作者 张继红 李峰 毛玉泽 杜美荣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4,共6页
2008年9月~2009年8月,对桑沟湾楮岛海域大叶藻叶片上的附着生物进行了周年调查,以期为我国浅海生态系中大叶藻等海草生态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共记录大叶藻附着生物29种。附着的主要种类有盾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及其小... 2008年9月~2009年8月,对桑沟湾楮岛海域大叶藻叶片上的附着生物进行了周年调查,以期为我国浅海生态系中大叶藻等海草生态功能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调查共记录大叶藻附着生物29种。附着的主要种类有盾卵形藻Cocconeis scutellum及其小型变种C.scutel lumvar.pava,褐毛藻Halothrixlumbricalis、点叶藻Punctaria latifolia、锈凹螺Chlorostoma rustica、Australaba sp.、脆螺Stenotis sp.。在春季,大叶藻上的附着硅藻类有9种,大型海藻类7种,动物类8种。其中,褐藻类为主要附着生物,附着高峰出现在4月份。夏季,附着的大型海藻种类明显减少,仅出现4种,而动物类有6种,硅藻类8种。其中,腹足类为夏季附着优势种。硅藻附着高峰出现在秋季,此时的附着动物类减少至4种,大型藻类种数与夏季持平,但附着的生物量较小。冬季未发现附着的大型海藻及动物,仅有微藻类的硅藻附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海草 附着生物 季节变化 桑沟湾
下载PDF
大叶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于函 马有会 +1 位作者 张岩 原永党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2期112-120,共9页
大叶藻是近海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初级生产者。本文从5个方面论述了大叶藻的生态学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1)大叶藻对海洋沉水生活的适应;2)大叶藻在资源分配上的繁殖策略;3)大叶藻的营养盐代谢;4)大叶藻对近海生态的贡献;5)大叶藻衰退的原因。
关键词 大叶藻 沉水生活 繁殖策略 营养盐代谢 生态贡献 衰退
下载PDF
荣成俚岛近岸海域大叶藻的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栋 张沛东 +2 位作者 张秀梅 李文涛 张新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1-55,共5页
2008年6月,对山东荣成俚岛南起马他角,北至俚岛湾东端“外遮岛”之间2m以浅近岸海域大叶藻的分布、生物量、形态特征、花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叶藻呈片状分布,每片面积在1.5~2.0m^2之间,平均分布密度1650株... 2008年6月,对山东荣成俚岛南起马他角,北至俚岛湾东端“外遮岛”之间2m以浅近岸海域大叶藻的分布、生物量、形态特征、花及栖息环境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叶藻呈片状分布,每片面积在1.5~2.0m^2之间,平均分布密度1650株/m^2;大叶藻平均生物量为3.754g/株;平均根质量0.4324g/株,根长范围2~14cm,平均根长4.8295cm,根的平均直径为0.1mm;平均茎质量0.4609g/株,平均茎长4.407cm/株,茎的平均直径为2.159mm;平均节数为9.27节/株,平均节长5.144mm;平均叶质量2.294g/株,叶长范围17-70cm,平均叶宽5.28mm,平均叶长45.23cm,平均叶鞘长6.824cm;单性花,雌雄同株,2个雌花之间有2个雄花,每个花序轴上有雄花13-19个,雌花7~11个;底质环境为砾砂。调查结果丰富了大叶藻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也为大叶藻受损生物群落的生态修复技术奠定了先期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分布 生物量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下载PDF
固氮微生物对鳗草植株生长及其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雪梅 张秀梅 +2 位作者 张沛东 王琦 李文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32,共11页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的方法,初步探究了Bacilus firmus 3A,Thalassospirasp.4G,Bacillus hemicentroti S3-2Y和Bacillus jeotgali S3-4R4种固氮菌单株及其组合(按照1∶1∶1∶1比例混合,简写为Mix)共5个接菌处理组对鳗草植株的存活、生长、... 采用室外盆栽实验的方法,初步探究了Bacilus firmus 3A,Thalassospirasp.4G,Bacillus hemicentroti S3-2Y和Bacillus jeotgali S3-4R4种固氮菌单株及其组合(按照1∶1∶1∶1比例混合,简写为Mix)共5个接菌处理组对鳗草植株的存活、生长、生理及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显示:5个接菌处理组鳗草植株的存活、生长、生理及根际土壤酶活力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改善,其中菌株4G(Thalassospirasp.)对鳗草生长指标的影响最显著,植株存活率、单株新叶面积和新茎节长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7.50%、66.56%和66.95%;菌株3A(B.firmus)处理组鳗草叶片中总叶绿素、类胡萝卜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分别为67.94μg·cm^(-2)、9.90μg·cm^(-2)和103.72μg·g^(-1),分别是对照组的1.58、1.85和1.92倍;各处理组根际土壤中脱氢酶和脲酶含量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碱性磷酸酶对固氮微生物的响应不显著。总体促生效果表现为4G>3A>Mix>S3-2Y>S3-4R,其中菌株3A、4G在海草床生态系统恢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备进一步研制固氮微生物肥料的潜力。研究结果为深入探究高效固氮菌株功能与代谢调控及其在鳗草植株人工促繁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鳗草 固氮菌 促生效果 土壤酶活力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
下载PDF
大叶藻碎屑作为刺参食物来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旭佳 周毅 +1 位作者 杨红生 汝少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38,共7页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与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碎屑之间的营养关系,将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按照一定的配比作为饵料投喂刺参,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排粪率。按照添加大叶藻碎屑...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与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碎屑之间的营养关系,将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按照一定的配比作为饵料投喂刺参,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排粪率。按照添加大叶藻碎屑比例的不同,实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ES0、ES10、ES20、ES40和ES100,大叶藻碎屑含量分别为0%,10%,20%,40%和100%。结果表明,饵料组成显著影响刺参的生长,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混合物中的有机质含量为17%-20%,水温为13-17℃,刺参的生长效果较好,最大特定生长率为1.54%/d,最大排粪率为1.31g/(个?d)。海草床为刺参提供栖息地的同时,大叶藻脱落腐败后的有机碎屑可以为刺参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这对于刺参的资源恢复和营养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 )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食物来源 生长 排粪
下载PDF
高等植物大叶藻研究进展及其对海洋沉水生活的适应 被引量:36
15
作者 叶春江 赵可夫 《植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综述和讨论了目前对海洋沉水植物大叶藻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 :(1 )形态解剖结构特点 ,(2 )基本生理研究 ,(3 )耐盐机理 ,(4)生存限制因子 ,(5 )问题与展望。其中着重讨论了大叶藻与海洋沉水生活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特别是其对海水盐度... 综述和讨论了目前对海洋沉水植物大叶藻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 :(1 )形态解剖结构特点 ,(2 )基本生理研究 ,(3 )耐盐机理 ,(4)生存限制因子 ,(5 )问题与展望。其中着重讨论了大叶藻与海洋沉水生活相适应的一些特点 ,特别是其对海水盐度的适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大叶藻 研究进展 海洋沉水生活 适应 海草 耐盐性 H^%PlUS%-ATPASE
下载PDF
刺参围堰养殖中大叶藻的生态功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亚平 蒋增杰 +5 位作者 房景辉 杜美荣 刘毅 姜娓娓 邹健 方建光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25-932,共8页
为阐明围堰池塘内海草——大叶藻的生态功能并为将其引入刺参池塘养殖提供理论基础,对大叶藻区和裸露砂质底质区的温度、溶氧进行了比较测定,对刺参及其食物组成的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自然海域草场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春夏季... 为阐明围堰池塘内海草——大叶藻的生态功能并为将其引入刺参池塘养殖提供理论基础,对大叶藻区和裸露砂质底质区的温度、溶氧进行了比较测定,对刺参及其食物组成的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自然海域草场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春夏季大叶藻区底部温度比裸露砂质底质区温度低约0~0.33°C;0~25%的低大叶藻盖度下,海草区和裸露底质区溶氧差异不显著,50%~100%的中高盖度下,海草区表层溶氧显著高于裸露底质区,高约0.12~0.62 mg/L,底层溶氧低于裸露底质区,约0~0.38 mg/L;春季末,该海草环境下的刺参δ13C和δ15N比值分别为–15.27‰和8.11‰,具有与相邻自然草场系统中刺参明显不同的同位素特征值(–20.12‰和10.95‰)。混合模型的分析表明,其食物组成中来自大叶藻的贡献约为13%~52%,高于底栖硅藻(4%~49%)、悬浮颗粒有机物POM(23%~39%)以及附着生物(0~22%)。而邻近的自然草场中,来自POM和褐藻海蒿子的食物贡献最大,0.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CI)分别为24%~54%和1%~53%,而海草丛生大叶藻的贡献为0~27%。本研究表明,大叶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夏季池塘底部水温,增加水体溶氧,同时为刺参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这在池塘组成相对简单的环境下是尤为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 大叶藻 围堰池塘 溶氧 温度 同位素 食物来源
下载PDF
大叶藻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凤英 韩晓弟 +2 位作者 张伟 金艳梅 赵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9-46,共8页
对威海双岛湾大叶藻的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精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大叶藻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营养枝具4-8片叶,互生,具管状叶鞘,叶片线型;根状茎匍匐于底泥;每节生两簇不定根;雌雄同株异花,佛焰苞花序,两... 对威海双岛湾大叶藻的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精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大叶藻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营养枝具4-8片叶,互生,具管状叶鞘,叶片线型;根状茎匍匐于底泥;每节生两簇不定根;雌雄同株异花,佛焰苞花序,两雄一雌单性无花被花交互排列于花序轴两侧,花粉胶质丝状;瘦果。其主要生长发育特征表现为:叶和节间的基部具有分生组织,叶和节间生长主要体现为基部的生长;腋芽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窗口期;先出叶先于侧枝萌发;实生苗或克隆分株的端枝经过近一年的生长分化为成生殖枝,开化结果后即死亡;同一花序内的雌花先于雄花开放,水中受精,果实败育率较高。大叶藻营养、生殖器官形态结构的特化和它们生长发育的时序优化充分体现了该种对海洋水生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 ) 形态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大叶藻总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工艺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京沙 张朝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5-10,共6页
为纯化大叶藻中提取的总黄酮,选择5种大孔吸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选定两种最优树脂D101-1和AB-8;再将两种树脂进行混合实验,选出混合吸附树脂最优混合比例,最后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D101-1和AB-8吸附树脂按2∶3比例混合、上... 为纯化大叶藻中提取的总黄酮,选择5种大孔吸附树脂,通过静态吸附和解吸实验,选定两种最优树脂D101-1和AB-8;再将两种树脂进行混合实验,选出混合吸附树脂最优混合比例,最后确定最佳纯化工艺条件:D101-1和AB-8吸附树脂按2∶3比例混合、上样液pH 3、样液质量浓度1.25 mg/mL、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70%,上样量和上样流速分别为6 BV和3 BV/h,洗脱体积和洗脱流速分别为5 BV和3 BV/h条件下进行纯化实验,样液中的总黄酮含量由原来(12.66±0.42)%上升至(51.25±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总黄酮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下载PDF
盐度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云龙 张学雷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大叶藻海草场是重要生境但在我国严重退化,亟需研究有效的修复方法。本文以桑沟湾的大叶藻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度急变(0~30)对种子萌发、萌发后继续发育和存活及幼苗幼叶的光合与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以种子繁殖修复大叶藻海草场提... 大叶藻海草场是重要生境但在我国严重退化,亟需研究有效的修复方法。本文以桑沟湾的大叶藻种子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盐度急变(0~30)对种子萌发、萌发后继续发育和存活及幼苗幼叶的光合与呼吸速率的影响,为以种子繁殖修复大叶藻海草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盐度降低促进种子萌发,盐度15及以下效果显著,盐度0时萌发率最高;盐度0~15中萌发的种子均可发育成幼苗,发育和衰亡的比例和速率受萌发盐度背景和萌发后培养盐度的双重影响——较高萌发盐度有利于种子萌发后的发育和存活,种子萌发后于盐度5~30中均可建成幼苗并存活、但在盐度0或1中发育至不同程度后全部死亡。盐度5~30范围内,幼苗幼叶均有净产氧,光合和呼吸作用及净产氧率具随盐度升高而增强趋势。于盐度0或5中萌发、盐度5~30中进一步培育的变盐育苗策略,最高实现了24%或12%的种子于2个月内建成幼苗并继续发育,可作为种子繁殖法修复大叶藻海草场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海草 种子 萌发 幼苗 盐度
下载PDF
大叶藻生殖枝的室内离体培养及种子早期发育研究
20
作者 刘坤 孙修涛 +4 位作者 刘福利 王飞久 汪文俊 梁洲瑞 马兴宇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对大叶藻不同生长状态的生殖枝进行离体培养,探究室内暂养大叶藻离体生殖枝获取成熟种子的可行性,观察并描述了大叶藻离体生殖枝的开花、传粉、种子成熟、种子萌发、幼苗发育的动态过程以及大叶藻生殖枝、成熟种子、胚的解剖结构。实验... 对大叶藻不同生长状态的生殖枝进行离体培养,探究室内暂养大叶藻离体生殖枝获取成熟种子的可行性,观察并描述了大叶藻离体生殖枝的开花、传粉、种子成熟、种子萌发、幼苗发育的动态过程以及大叶藻生殖枝、成熟种子、胚的解剖结构。实验结果表明,大叶藻生殖枝的结构对海水环境是高度适应的;花柱的形态变化是大叶藻开花过程的显著特点;大叶藻种子胚的结构较特殊,"U"型子叶包裹胚根、胚芽、胚轴,这导致了其特有的萌发过程;为了不错失种子收集良机,在不了解某地区大叶藻物候特性时,提前采收生殖枝并进行室内培养,是一种获取大叶藻种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藻 生殖枝 种子 幼苗 离体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