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2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s in Research of Identification of Cnidii Fructus and Its Adulterants
1
作者 Weiwei HE Yanxiu GUO 《Medicinal Plant》 CAS 2023年第5期115-117,共3页
In this paper,the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moder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nidii Fructus and its adulterant were reviewed,and their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and practicability were summarized,to provide a r... In this paper,the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modern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of Cnidii Fructus and its adulterant were reviewed,and their advantages,disadvantages and practicability were summarized,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and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Cnidii Fruc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idii Fructus ADULTERANT Traditional identification Modern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
下载PDF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Its Adulterants Using ITS2 and <i>psbA-trnH</i>Barcodes: A Case Study on Rhizoma Menispermi 被引量:6
2
作者 Pei Yang Xiwen Li +5 位作者 Hong Zhou Hao Hu Hui Zhang Wei Sun Yitao Wang Hui Yao 《Chinese Medicine》 2014年第4期190-198,共9页
Rhizoma Menispermi, derived from the rhizoma of Menispermum dauricum DC.,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hinese medicines. However Rhizoma Menispermi is often illegally mixed with other species in the herbal market, incl... Rhizoma Menispermi, derived from the rhizoma of Menispermum dauricum DC.,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Chinese medicines. However Rhizoma Menispermi is often illegally mixed with other species in the herbal market, including Aristolochia mollissimae Hance, which is toxic to the kidneys and potentially carcinogenic. The use of DNA barcoding to authenticate herbs has improved the management and safety of traditional medicines. In this paper, 49 samples belonging to five species, including 34 samples of M. dauricum, from different locations and herb markets in China were collected and identified using DNA barcoding. The sequences of all 34 samples of Rhizoma Menispermi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only one site variation in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 (ITS2) of nuclear ribosomal DNA and no variations in the psbA-trnH region. The intra-specific genetic distance is much smaller than inter-specific one. Phylogenetic analysis shows that both sequences allow the successful identification of all species. Nearest distance and BLAST1 methods for the ITS2 and psbA-trnH regions indicate 100% identification efficiency. Our research shows that DNA barcoding can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Rhizoma Menispermi from its adulterants from both commercial and original samples, which provides a new and reliable way to monitor commercial herbs and to manage the modern medicine mark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zoma Menispermi Menispermum dauricum DC. ITS2 PSBA-TRNH Identification adulterants
下载PDF
A Pharmacognostical Study on Ardisia gigantifolia and Its Adulterants
3
作者 Weibo DAI Pengpeng DONG +1 位作者 Suying TIAN Quanxi MEI 《Medicinal Plant》 CAS 2018年第4期35-40,共6页
[Objectives]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disia gigantifolia and its adulterants Embelia scandens and Mappianthus iodoides fo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hrough the trait identification method,p... [Objectives]The research aim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disia gigantifolia and its adulterants Embelia scandens and Mappianthus iodoides for identification. [Methods] Through the trait identification method,powder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method,TLC,inclusions detection and content determination,A. gigantifolia and its adulterants were contrasted. [Results]The morphological and hist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 gigantifolia,E. scandens and M. iodoides we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Containing water,total ash,acid insoluble ash and other inclusions also had difference; the total triterpenoid saponins were respectively 122. 90 mg/g of A. gigantifolia,147. 052 mg/g of E. scandens,and 63. 06 mg/g of M. iodoides. [Conclusions] These methods are accurate and reliable,which could be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gigantifolia and its adulter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disia gigantifolia stapf. Embelia scandens(Lour.) Mez 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 ADULTERANT IDENTIFICATION
下载PDF
肉制品中马源性成分重组酶介导链置换等温扩增实时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4
作者 范维 孔维恒 +3 位作者 高晓月 董雨馨 李贺楠 郭文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10,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肉及肉制品中马源性成分的重组酶介导链置换等温扩增实时检测方法。方法:以马源性ATpase 6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多组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通过引物筛选及反应参数优化,建立一种采用重组酶介导链置换等温扩增技术检测...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定肉及肉制品中马源性成分的重组酶介导链置换等温扩增实时检测方法。方法:以马源性ATpase 6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多组特异性引物和Exo探针,通过引物筛选及反应参数优化,建立一种采用重组酶介导链置换等温扩增技术检测马源性成分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验证,同时通过对不同掺入比例混合样品、不同加工工艺模拟样品和市售样品进行检测,分析方法的检出限、适用性和准确性。结果:该方法反应迅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在39℃恒温条件下16min内完成反应;对23种非目标源性具有良好特异性;目标DN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8copies/μL水平;对生肉的检出限为0.01%(质量分数,下同),对熟肉制品的检出限为0.1%;对90份市售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标准方法一致。结论:建立的重组酶介导链置换等温扩增方法可用于肉及肉制品中马源性成分的掺假鉴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酶介导链置换等温扩增 掺假鉴别 马源性成分 肉及肉制品
下载PDF
基于特级初榨橄榄油两种不同特性的DSC掺假分析方法研究
5
作者 魏燕 宋志强 武卫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8,共6页
该文基于油脂物理特性与氧化稳定性2种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市面上常见的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中大豆油掺假问题进行研究。在物理特性方面,采用DSC冷却曲线来分析E... 该文基于油脂物理特性与氧化稳定性2种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市面上常见的特级初榨橄榄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EVOO)中大豆油掺假问题进行研究。在物理特性方面,采用DSC冷却曲线来分析EVOO掺假。随着大豆油掺假比例升高,油样在-40~-60℃结晶焓值ΔH由EVOO的29.78 J/g减小为40%掺假混合油的6.133 J/g,对EVOO质量比构建的一元回归方程Y=57.556X-28.44(R2=0.997)。在氧化稳定性方面,氧化温度160℃下,不同油样诱导氧化时间随大豆油掺假比例上升逐渐变短,由EVOO的25.8 min逐渐减小为40%掺假混合油的17.8 min,Y=-19.4X+25.64(R^(2)=0.996),掺假模型相关性较好。这2种DSC检验掺假分析方法都能有效鉴别EVOO中大豆油的掺假且各有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方法更好处理EVOO掺假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级初榨橄榄油 大豆油 物理特性 氧化稳定性 差示扫描量热法 掺假鉴定
下载PDF
Mo掺杂二维VS_(2)吸附有毒气体的理论研究
6
作者 王雪冰 唐春梅 +3 位作者 谢梓涵 俞瑞 严杰 蒋承乐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NO_(2)、NH_(3)、芥子气和沙林是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毒剂,它们扩散快毒性强,因此实现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它们的快速检测极为重要.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发现过渡金属Mo原子可以稳定掺杂在二维VS_(2)结构中的S空位上,且掺杂结构与NO_(2)、... NO_(2)、NH_(3)、芥子气和沙林是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毒剂,它们扩散快毒性强,因此实现学术界和工业界对它们的快速检测极为重要.本文使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发现过渡金属Mo原子可以稳定掺杂在二维VS_(2)结构中的S空位上,且掺杂结构与NO_(2)、NH_(3)、沙林和芥子气之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VS_(2)对NO_(2)、NH_(3)、沙林和芥子气的气敏性.本文通过吸附能、吸附距离、Mulliken电荷,差分电荷密度,能带图与态密度分析等进一步揭示了影响机理,并依据电导率、能带等计算结果对4种气体进行区分.因此Mo原子掺杂的VS_(2)结构可以有效吸附有毒气体,该研究可以为实验研究者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_(2) 密度泛函 掺杂 气敏机理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优化的JADE-SVM中红外食品掺伪判别模型
7
作者 张孟莎 田璐 +1 位作者 李艳坤 沈晓芳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5,共7页
开展了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联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对食品掺伪的判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食用植物油(正品油、掺伪油和炸货油)以及奶粉(纯奶粉和掺三聚氰胺奶粉)的... 开展了独立成分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联合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模型对食品掺伪的判别.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得食用植物油(正品油、掺伪油和炸货油)以及奶粉(纯奶粉和掺三聚氰胺奶粉)的中红外光谱,首先,探究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所建立模型的影响,经考察选取归一化结合移动平滑对光谱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特征矩阵联合近似对角化(joint approximate diagonalization of eigenmatrices, JADE)方法提取光谱特征信息,其结果优于主成分分析对特征信息的提取效果;通过Kennard-Stone算法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 BO)对SVM模型参数进行优化.经考察,所构建的JADE-BO-SVM模型对掺伪食品的识别准确度达到100%,该法可为食品掺伪的高效、准确鉴别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中红外光谱 模式识别 参数优化 掺伪判别
下载PDF
实时荧光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蜂蜜掺伪大米糖浆
8
作者 杨浩 徐慧 +3 位作者 李欣妍 卢鑫 杨倩 张伟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251,共10页
将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技术(SRCA)与荧光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实时荧光SRCA技术检测蜂蜜掺伪大米糖浆的方法。对DNA提取方案进行评估,以大米的特异性基因(PDL、SPS、rbcL、GOS9)为靶序列设计引物,筛选适宜的引物,优化扩增反应条件结合荧... 将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技术(SRCA)与荧光技术相结合,建立一种实时荧光SRCA技术检测蜂蜜掺伪大米糖浆的方法。对DNA提取方案进行评估,以大米的特异性基因(PDL、SPS、rbcL、GOS9)为靶序列设计引物,筛选适宜的引物,优化扩增反应条件结合荧光技术建立检测蜂蜜掺伪大米糖浆的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SRCA方法检测大米DNA的灵敏度为8.45×10~1fg/μL,经特异性评价证实其特异性良好,在人工模拟掺伪检测中建立掺伪比例的对数与Ct值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6.618x+7.651(R~2=0.993),可准确检出蜂蜜中低至1%的大米糖浆成分。该方法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能够快速、准确检测蜂蜜掺伪大米糖浆,为蜂蜜掺伪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掺伪 深加工食品 跨越式滚环等温扩增(SRCA)
下载PDF
Quantification of the adulteration concentration of palm kernel oil in virgin coconut oil using near-infrared hyperspectral imaging
9
作者 Phiraiwan Jermwongruttanachai Siwalak Pathaveerat Sirinad Noypitak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SCD 2024年第1期298-309,共12页
The adulteration concentration of palm kernel oil(PKO)in virgin coconut oil(VCO)was quantified using near-infrared(NIR)hyperspectral imaging.Nowadays,some VCO is adulterated with lower-priced PKO to reduce production ... The adulteration concentration of palm kernel oil(PKO)in virgin coconut oil(VCO)was quantified using near-infrared(NIR)hyperspectral imaging.Nowadays,some VCO is adulterated with lower-priced PKO to reduce production costs,which diminishes the quality of the VCO.This study used NIR hyperspectral imaging in the wavelength region 900-1,650 nm to create a quantitative model for the detection of PKO contaminants(0-100%)in VCO and to develop predictive mapping.The prediction equation for the adulteration of VCO with PKO was constructed using the 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method.The best predictive model was pre-processed using the standard normal variate method,and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of prediction was 0.991,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 was 2.93%,and the residual prediction deviation was 10.37.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odel could be applied for quantifying the adulteration concentration of PKO in VCO.The prediction adulteration concentration mapping of VCO with PKO was created from a calibration model that showed the color level according to the adulteration concentration in the range of 0-100%.NIR hyperspectral imaging could be clearly used to quantify the adulteration of VCO with a color level map that provides a quick,accurate,and non-destructive detection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gin coconut oil ADULTERATION CONTAMINATION palm kernel oil hyperspectral imaging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法快速检测橄榄油中掺假廉价油
10
作者 吴梅凤 李杨 +2 位作者 李敏敏 王凤忠 李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89-297,共9页
目的 建立三维荧光光谱法结合机器学习快速检测橄榄油中掺假廉价油的方法。方法 采集橄榄油及掺入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3种不同浓度梯度橄榄油的荧光光谱,采用标准差标准化(Standardscaler)、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 目的 建立三维荧光光谱法结合机器学习快速检测橄榄油中掺假廉价油的方法。方法 采集橄榄油及掺入大豆油、玉米油、棕榈油3种不同浓度梯度橄榄油的荧光光谱,采用标准差标准化(Standardscaler)、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归一化(Normalize) 3种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基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 KNN)、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PLS)和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构建5种橄榄油定量掺假模型。结果 在定性模型中,基于PLS算法构建的模型效果最好,对3种掺假橄榄油的判别准确率为0.86~1.00。在定量模型中, Standardscaler预处理结合RF算法构建的模型表现最优,校正集相关系数、预测集相关系数、校正集均方根误差、预测集均方根误差最高,分别为1.00、0.99、0.01、0.02。结论 该方法快速、实时、低成本,适用于橄榄油的定量掺假检测,为橄榄油质量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掺假 三维荧光光谱 机器学习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酸枣仁中掺理枣仁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方法研究
11
作者 张艳慧 付萍萍 +3 位作者 汪安 张明童 王楠 李家港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82-485,共4页
目的 建立测定酸枣仁和理枣仁中6’’’-芥子酰斯皮诺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鉴别酸枣仁中掺伪理枣仁。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采用HPLC法,选用Agela Venusil ASB C18柱(4.6 mm×200 mm,5μm);以乙腈-0.2%冰醋酸水... 目的 建立测定酸枣仁和理枣仁中6’’’-芥子酰斯皮诺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鉴别酸枣仁中掺伪理枣仁。方法 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采用HPLC法,选用Agela Venusil ASB C18柱(4.6 mm×200 mm,5μm);以乙腈-0.2%冰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对酸枣仁及理枣仁中6’’’-芥子酰斯皮诺素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检测波长:335 nm;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6’’’-芥子酰斯皮诺素在2.32~138.96μg/L(r=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理枣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酸枣仁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RSD为1.7%。6’’’-芥子酰斯皮诺素在酸枣仁中含量范围为0.003 3%~0.005 1%,在理枣仁中含量范围为0.050 6%~0.066 0%。结论 建立的6’’’-芥子酰斯皮诺素HPLC含量测定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酸枣仁中掺伪理枣仁的鉴别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仁 药物污染 理枣仁 6’’’-芥子酰斯皮诺素 掺伪 鉴别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全蛋粉掺假
12
作者 杨凯 何昱廷 +2 位作者 李沃霖 祝志慧 王巧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272,共9页
为提高全蛋粉掺假检测的准确度和检测效果,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全蛋粉掺假进行定性判别并对掺假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分别采用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卷积平滑、归一化、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等6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 为提高全蛋粉掺假检测的准确度和检测效果,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全蛋粉掺假进行定性判别并对掺假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分别采用标准正态变换、多元散射校正、卷积平滑、归一化、一阶导数、二阶导数等6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及CARS-SPA结合算法对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波长筛选,建立集成学习(ensemble learning,EL)模型对掺假蛋粉进行定性判别,建立偏最小二乘模型(PLSR)对掺假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对掺假蛋粉进行定性判别方面,一阶导数为最佳预处理方法,CARS算法特征筛选效果最佳,EL模型对掺假蛋粉样本总体判别准确率达到98.18%,对各类掺假蛋粉样品的判别准确率在97.78%以上。在对蛋粉掺假含量进行定量分析方面,多元散射校正为最佳预处理方法,CARS算法特征筛选效果更佳,对一组分掺假、二组分掺假、三组分掺假和所有掺假样本的PLSR浓度预测模型的预测集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958 5、0.931 2、0.945 6和0.955 8,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4.689 1、5.813 4、4.604 1和3.802 9。研究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可用于蛋粉掺假检测,为监管机构检测蛋粉掺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蛋粉 近红外光谱 掺假检测 集成学习 精准检测
下载PDF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定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
13
作者 娜仁图雅 刘杰 +3 位作者 籍学伟 徐继民 郑健 韩塔娜 《中国药事》 CAS 2024年第4期416-422,共7页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别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条形码序列ITS2、psb A-trn H、mat K和rbc L,对刺柏叶及其混淆品圆柏叶共计11份样品进行DNA提取、扩增,采用CodonCode Aligner进行序列拼接,并用MEGA软件对拼... 目的:基于DNA条形码技术鉴别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条形码序列ITS2、psb A-trn H、mat K和rbc L,对刺柏叶及其混淆品圆柏叶共计11份样品进行DNA提取、扩增,采用CodonCode Aligner进行序列拼接,并用MEGA软件对拼接序列进行变异位点分析、邻接(NJ)聚类分析,并计算其平均种内、种间遗传距离。结果:4对引物的PCR扩增产物测序成功率分别为ITS2 100%、psb A-trn H 100%、rbc L 100%、mat K 0%;ITS2序列和psb A-trn H序列均可通过变异位点比较区分刺柏叶及其混淆品;NJ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psb A-trn H序列的NJ聚类树中刺柏叶与圆柏叶均能分别聚为一支,且psb A-trn H序列的平均种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平均种内遗传距离。结论:psb A-trn H序列能有效区分圆柏叶与刺柏叶,可作为鉴别刺柏叶及其混淆品圆柏叶的条形码序列,为蒙药材刺柏叶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药材 刺柏叶 圆柏叶 混淆品 DNA条形码 鉴别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14
作者 史艳丽 郭涛 +3 位作者 代露茗 王力 李飞 刘保仓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749,共11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快速、便捷、无损、绿色等优点,成为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中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本文简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饲料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饲料的掺假鉴别及定量分析、饲料在瘤胃的降解情况、饲料在动物体内的... 近红外光谱技术以其快速、便捷、无损、绿色等优点,成为动物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研究中最具潜力的方法之一。本文简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于饲料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饲料的掺假鉴别及定量分析、饲料在瘤胃的降解情况、饲料在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情况和反刍动物采食量预测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指出了后续应对已有模型进行不断优化。最终得出结论: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在饲料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掺假鉴别和定量分析方面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较高,而对饲料在瘤胃的降解情况、动物体内消化率和采食量的预测方面,其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营养成分 饲料掺假鉴别 养分消化率 采食量 定量分析 预测模型 模型优化
下载PDF
基于LNA-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药用黄精掺伪研究
15
作者 王多梅 胡冲 +4 位作者 蒲婧哲 陈灵丽 杨建波 张亚中 张文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3期457-462,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有效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用于检测湖北黄精掺伪药用黄精。方法:基于锁核酸(LNA)-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不同基原药用黄精样品的叶绿体DNA中trnC-petN基因序列差异,根据常见...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有效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用于检测湖北黄精掺伪药用黄精。方法:基于锁核酸(LNA)-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利用不同基原药用黄精样品的叶绿体DNA中trnC-petN基因序列差异,根据常见混伪品湖北黄精特异性差异位点设计筛选探针引物,并对引物及LNA-TaqMan探针的特异性进行验证。根据扩增曲线临界循环数(Ct)值的差值计算湖北黄精掺伪比例。结果:基于LNA-TaqMan探针能够特异性地检测出湖北黄精并确定掺伪比例,在湖北黄精掺伪1%时,仍可稳定检出。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稳定可靠,可以用于药用黄精掺伪湖北黄精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黄精 锁核酸-TaqMan探针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掺伪 鉴定
下载PDF
基于Real-time PCR法检测乳粉中牛源性成分定量研究
16
作者 陈晨 史国华 +5 位作者 陈勃旭 张瑞 王玉欣 贾文珅 陈佳 周巍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基于Real-timePCR建立了乳粉中牛源性成分相对定量检测方法,并对牛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测试。通过模拟不同浓度牛乳粉与马乳粉混合样本,根据其△Ct值的函数关系进行线性拟合进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乳粉中牛... 基于Real-timePCR建立了乳粉中牛源性成分相对定量检测方法,并对牛的特异性引物与探针进行了特异性、灵敏度和稳定性测试。通过模拟不同浓度牛乳粉与马乳粉混合样本,根据其△Ct值的函数关系进行线性拟合进而绘制标准曲线,建立乳粉中牛源性成分的相对定量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0.00001 mg/mL,回收率为91.11%~119.2%,组间变异系数≤0.58%、组内变异系数≤1.44%。说明该方法在特异性与稳定性上适用于乳粉中牛源性成分及含量的掺假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粉 马乳粉 Real-time PCR 掺假检测
下载PDF
乙醇C、O、H稳定同位素在白酒掺伪鉴别中的潜在差异分析
17
作者 杨华瑞 严虞虞 +5 位作者 彭祖茂 李意 陈伟杰 李明新 何诗慧 张协光 《酿酒科技》 2024年第3期118-122,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GC-IRMS)建立了白酒、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中乙醇C、H、O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方法,并优化了稀释倍数、进样体积和分流比等前处理。通过检测分析28种白酒、7种工业酒精和5种食用酒精的乙醇δ13C、δ18O和... 采用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GC-IRMS)建立了白酒、食用酒精和工业酒精中乙醇C、H、O稳定同位素比值的测定方法,并优化了稀释倍数、进样体积和分流比等前处理。通过检测分析28种白酒、7种工业酒精和5种食用酒精的乙醇δ13C、δ18O和δ2H值发现:工业酒精与白酒之间乙醇δ13C和δ18O值差异较大,食用酒精与白酒之间乙醇δ13C值差异较小但乙醇δ18O值差异较大,三者的乙醇δ2H值差异较小;在鉴别白酒是否掺假工业酒精或食用酒精时,鉴别能力:氧稳定同位素>碳稳定同位素>氢稳定同位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质谱 稳定同位素比 白酒 掺伪 乙醇
下载PDF
民族药灯盏花药材及其混淆品的指纹图谱研究
18
作者 晏润文 蒲芬 +3 位作者 余涛 黄艳敏 徐士奎 罗艳秋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39-43,共5页
通过UPLC指纹图谱,比较灯盏花及其混淆品不同药用部位的差异,结合相似度分析,为灯盏花药材鉴别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ius C_(18)(?2.1 mm×100 mm, 1.8μm)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和乙腈(含0.1%甲酸)为流... 通过UPLC指纹图谱,比较灯盏花及其混淆品不同药用部位的差异,结合相似度分析,为灯盏花药材鉴别和利用提供依据。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ius C_(18)(?2.1 mm×100 mm, 1.8μm)色谱柱,以水(含0.1%甲酸)和乙腈(含0.1%甲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L/min,检测波长为300 nm。结果表明,建立的灯盏花指纹图谱共标定了19个共有峰;灯盏花茎、叶部与全草对照图谱无明显差异,但与花部对照图谱存在一定差异。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可对灯盏花及其混淆品加以鉴别,展苞飞蓬、多舌飞蓬与灯盏花的相似度较高,且多舌飞蓬、展苞飞蓬、狭苞紫菀、一年蓬和灯盏花花部的相似度较高。该研究有助于灯盏花药材的鉴别和利用,可为灯盏花药材的质量控制和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 UPLC 指纹图谱 不同药用部位 混淆品 鉴别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国公酒中7种掺伪香精成分
19
作者 郑利军 邓晓庆 +4 位作者 陈雄 方宣启 唐万里 唐文杰 陈同强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57,共5页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国公酒中7种掺伪香精成分的分析方法,对提取溶剂、提取溶剂体积、氯化钠固体加入量以及色谱柱等参数进行考察,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最优测定条件为采用10 mL乙酸乙酯作... 为了建立气相色谱法(GC)测定国公酒中7种掺伪香精成分的分析方法,对提取溶剂、提取溶剂体积、氯化钠固体加入量以及色谱柱等参数进行考察,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最优测定条件为采用10 mL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氯化钠添加量为3 g,InertCap 624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分流比5∶1,在此条件下7种香精成分能实现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在1.0~10 mg/L范围内,7种香精成分的加标回收率为82.0%~98.1%,精密度实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10%,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满足国公酒中7种香精成分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国公酒 掺伪 香精 测定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信号处理的牛肉中掺假猪肉判别模型
20
作者 刘淑梅 金晓君 +2 位作者 李梦平 张晓瑞 韩方凯 《现代食品》 2024年第1期208-212,共5页
由于牛肉经济价值较高,一些商贩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对其进行掺假,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牛肉掺假的常规检测技术具有耗时、费力的特点,而电子鼻因其快速无损的优势在牛肉掺假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研究对纯牛肉、猪肉及牛肉中掺假猪... 由于牛肉经济价值较高,一些商贩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对其进行掺假,危害了消费者的健康。牛肉掺假的常规检测技术具有耗时、费力的特点,而电子鼻因其快速无损的优势在牛肉掺假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研究对纯牛肉、猪肉及牛肉中掺假猪肉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MOS)型电子鼻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采用主成分分析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去相关和降维,以累计贡献率大于90%的少数前几个主成分得分作为输入,对比采用Fisher判别分析(Fisher Linear Discriminate Analysis,Fisher LDA)和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构建牛肉中掺假猪肉的判别模型。结果显示,ELM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9.64%和94.29%,均高于训练集和测试集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6.43%和75.71%)的Fisher LDA模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ELM模型能够用于基于MOS型电子鼻的牛肉中掺假猪肉的快速鉴别,可望为保障肉制品质量安全贡献积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掺假 电子鼻 模式识别 极限学习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