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脓杆菌感染眼内炎治疗后恢复视力1例
1
作者 王权婷 刘夏男 +2 位作者 罗蕾 邹平 谢碧华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4年第1期59-60,共2页
回顾性分析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绿脓杆菌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恢复了一定视力的临床资料,以期为日后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感染的患者提供治疗经验参考。
关键词 眼内炎 绿脓杆菌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
下载PDF
润房镜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的效果
2
作者 卢盛达 陈招秀 卢超信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润房镜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的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2022年9月63例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润房镜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的效果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白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2022年9月63例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1)。对照组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组给予润房镜+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泪膜功能、炎症相关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评分(OSDI)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泪液分泌试验(SIT)长度、泪膜破裂时间(BUT)均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P-2,IL-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房镜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中重度干眼症患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泪膜功能,减轻眼部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房镜 白内障术后 干眼症 泪膜功能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离子导入术前干预对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作用
3
作者 褚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10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离子导入术前干预对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眼科收治的111例白内障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并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按证型再分为肝肾不足组和肝热上扰组。治...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联合离子导入术前干预对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作用。方法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眼科收治的111例白内障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并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按证型再分为肝肾不足组和肝热上扰组。治疗组术前3 d予以中药外治,对照组术前不进行眼表的治疗。观察各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干眼症状积分、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的情况。结果白内障患者术后1个月干眼发病率显著升高。治疗组比对照组术后各时段干眼发病率降低(P<0.05),且肝热上扰组低于肝肾不足组(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会增加干眼的发生率,中医外治术前干预对白内障术后1个月干眼的发生率改善显著,且对肝热上扰证效果优于肝肾不足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涩 白内障术后干眼 中医外治法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下载PDF
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的Meta分析
4
作者 甄思圆 亢泽峰 +4 位作者 童元元 李彦文 刘扬 高曼 李海燕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3年第3期294-30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随机对照试验... 目的系统评价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5月12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运用RevMan 5.3软件对所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1,363例患者。与单纯西药组比较,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在提高总有效率[OR=4.56,95%CI(2.85,7.28),Z=6.340,P=0.000]、增加泪液分泌量[MD=1.63,95%CI(0.78,2.49),Z=3.740,P=0.000]、延长泪膜破裂时间[MD=2.36,95%CI(1.59,3.13),Z=6.040,P=0.000]、提高主观症状评分[MD=-1.20,95%CI(-1.70,-0.70),Z=4.680,P=0.000]、减少角膜破损面积[MD=-1.19,95%CI(-1.70,-0.68),Z=4.550,P=0.000]方面更有优势。结论基于现有数据可证明,杞菊地黄制剂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用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干眼 杞菊地黄制剂 白内障术后干眼
下载PDF
CICARE沟通护理对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杨睿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3年第3期610-613,共4页
目的:了解对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患者应用CICARE沟通护理的价值,评价对机体术后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目的:了解对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患者应用CICARE沟通护理的价值,评价对机体术后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医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护理方案为CICARE沟通护理措施,分析组间护理效果、睡眠质量、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并发症情况。结果:1)观察组护理效果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CICARE沟通护理应用在白内障青光眼术后患者中具有显著价值,可显著减轻机体心理负担,可促进患者睡眠质量度改善,同时还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CARE沟通护理 白内障 青光眼 术后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利湿颗粒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白内障手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6
作者 董玮 陈志敏 +2 位作者 许衍辉 刘彩娟 杨国兴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5-228,I0027,共5页
目的观察利湿颗粒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注射液治疗白内障手术后黄斑囊样水肿(pseu⁃dophakic cystoid macular edema,PC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1月到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眼科就诊的60例PCME患者... 目的观察利湿颗粒联合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注射液治疗白内障手术后黄斑囊样水肿(pseu⁃dophakic cystoid macular edema,PC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1月到河北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眼科就诊的60例PCME患者,按照单纯随机抽样分组原则分为利湿颗粒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TA注射液治疗;利湿颗粒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医院自拟制剂利湿颗粒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央厚度、眼内压变化,以及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等情况,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3%(22/30),利湿颗粒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利湿颗粒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经治疗4、8周后,利湿颗粒组患者的BCVA相较于对照组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利湿颗粒组患者的BCVA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4、8周后,利湿颗粒组患者的IOP相较于对照组有上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利湿颗粒组患者的IOP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利湿颗粒组患者的CMT相较于对照组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12周后,利湿颗粒组患者的CMT相较于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期间患者主要有血压升高、肥胖、浮肿等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患者均可耐受。其中对照组分别有2例血压升高、1例肥胖、1例浮肿者,利湿颗粒组分别有3例血压升高、2例肥胖以及1例浮肿者,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湿颗粒联合TA腔内注射治疗PCME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可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提高视力,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湿颗粒 白内障术后 黄斑囊样水肿 临床疗效 TA
原文传递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治疗效果
7
作者 石彩凤 陈黎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9期69-72,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观察组... 目的:观察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观察组,各52例。常规组接受睑板腺按摩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睑板腺按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睑板腺完整度评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下降,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泪膜破裂时间均延长,观察组泪膜破裂时间较常规组长(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睑板腺完整度评分更低(P<0.05)。与常规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程度及总有效率更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保护睑板腺完整度,且安全可靠,值得在同类患者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 泪膜破裂时间 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
下载PDF
藏医药对白内障术后诊疗方法及临床现状
8
作者 扎西次措 向巴桑邓 +2 位作者 才绒草 仁青吉 晋美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7期74-77,共4页
通过文献研究及藏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搜集整理藏医药文献古籍中对白内障的分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并结合西医治疗方法,总结藏医药对白内障术后的诊疗方法。白内障为藏医学的“法置”疾病;“法置”按不同体质分为“隆置”“赤置... 通过文献研究及藏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搜集整理藏医药文献古籍中对白内障的分类、病因病机、诊断、治疗等并结合西医治疗方法,总结藏医药对白内障术后的诊疗方法。白内障为藏医学的“法置”疾病;“法置”按不同体质分为“隆置”“赤置”“培置”“合并置”四类;藏医学认为白内障的病因主要是饮食起居紊乱、营养不良等引起,譬如食入腐烂的肉类及发酸的酒类、过度食用辛辣及荨麻菜等变质且不易消化的食物、长期在紫外线及光照过强的环境下劳作等。术后诊疗方法主要按患者的不同体质调节饮食起居,药物主要以消炎、促使伤口愈合、止血为主,外治以放血、霍尔麦、久巴等治疗;通过挖掘藏医学对白内障术后的诊疗方法,为藏医药对白内障术后康复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 白内障术后 诊疗方法 临床现状
原文传递
普拉洛芬联合海露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
9
作者 陈婷 崔宇辉 黄晖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1期51-53,共3页
目的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通过应用海露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98例(海露玻璃酸钠)、实验组98例(常... 目的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通过应用海露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收治的196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以随机数表法分成常规组98例(海露玻璃酸钠)、实验组98例(常规组药物+普拉洛芬滴眼液),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以及两组患者的荧光素染色评分、临床疗效与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升高(P<0.05);实验组泪膜破裂时间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荧光素染色评分降低,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荧光素染色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应用海露玻璃酸钠、普拉洛芬进行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快速康复,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拉洛芬滴眼液 海露玻璃酸钠滴眼液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下载PDF
姜黄素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胡艳红 祁明信 +3 位作者 黄秀榕 严京 吴正正 马兰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与时效关系。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增殖...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的牛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量效与时效关系。方法MTT测定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细胞增殖的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Cur作用于牛LEC不同时间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状况。结果(1)MTT法结果表明,高、中、低不同浓度的Cur作用24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6.65%、22.43%、8.72%,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20mg/L的Cur作用6、12、24、48、72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9.97%、19.81%、22.43%、41.67%、81.59%,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2)FCM检测表明,Cur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也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和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ur能有效抑制EGF诱导的LEC增殖,可望成为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理想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晶状体上皮细胞 抗增殖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Nd:YAG激光切除儿童后发性白内障50例 被引量:18
11
作者 宋艳萍 丁琴 +1 位作者 刘琼 赵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564-565,共2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注射液iv麻醉配合Nd:YAG激光切除儿童后发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75眼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施行异丙酚注射液iv麻醉后,应用Nd:YAG激光机将瞄准光聚焦于瞳孔区后囊膜表面根据其性质,厚薄及致密程度,采用单脉冲,将膜性物击... 目的:探讨异丙酚注射液iv麻醉配合Nd:YAG激光切除儿童后发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75眼儿童后发性白内障施行异丙酚注射液iv麻醉后,应用Nd:YAG激光机将瞄准光聚焦于瞳孔区后囊膜表面根据其性质,厚薄及致密程度,采用单脉冲,将膜性物击穿或击碎。结果:治疗后视力提高70眼占93%,其中视力0.2~0.4者25眼,0.5~0.9者39眼,视力≥1.0者9眼,治疗前后视力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异丙酚注射液麻醉配合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障安全有效,早期治疗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手术切除 儿童 后发性白内障 视力
下载PDF
ND:YAG激光不同方式后囊膜切开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杨影 樊映川 +2 位作者 程依琏 杨绍伟 代艳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124-2125,共2页
目的:研究两种方式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分析。方法:40例(40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十字切开法组,网球拍组,术后两组从视力,激光能量,角膜内皮计数,人工晶状体情况上进行比较。结果:网球拍组术后视力... 目的:研究两种方式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分析。方法:40例(40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十字切开法组,网球拍组,术后两组从视力,激光能量,角膜内皮计数,人工晶状体情况上进行比较。结果:网球拍组术后视力提高优于十字法组;网球拍组所用能量明显小于十字法组(P<0.01);网球拍组角膜内皮损伤明显小于十字法组(P<0.05);十字法组人工晶状体受损率7/16,网球拍组人工晶状体受损率4/24。结论:ND:YAG激光网球拍后囊膜切开法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效果明显优于十字切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十字切开法
下载PDF
肝素壳多糖缓释剂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炎云 蒋珍新 +2 位作者 戴莉 邹尉玉 赵长松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406,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肝素壳多糖缓释剂置入兔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ECCE)后的后囊膜的病理变化 ,探讨其对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 青紫蓝兔 2 4只共 48眼随机分 4组 ,建立白内障动物模型 ,在ECCE中分别应用缓冲液 (PBS)、2 0 0U/m... 目的 通过观察肝素壳多糖缓释剂置入兔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ECCE)后的后囊膜的病理变化 ,探讨其对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 青紫蓝兔 2 4只共 48眼随机分 4组 ,建立白内障动物模型 ,在ECCE中分别应用缓冲液 (PBS)、2 0 0U/ml肝素、2 %壳多糖、2 0 0U/ml肝素壳多糖缓释剂 0 1ml注入囊袋内 ,术后不同时间应用裂隙灯显微镜、光镜观察角膜、前房及晶状体后囊膜等眼部组织的变化。结果 肝素壳多糖组后囊膜偶见细胞生长 ,后囊膜光滑。肝素壳多糖组与其他 3组的后囊膜混浊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素壳多糖缓释剂能有效地预防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肝素 壳多糖 缓释剂 后发性白内障 白内障摘除术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榄香烯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秀榕 祁明信 +3 位作者 胡艳红 严京 吴正正 马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1048-1051,共4页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探寻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不同浓度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诱导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探寻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不同浓度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活性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浓度的Ele对增殖状态的牛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同时观察时间-效应关系。结果: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 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增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 h后,其增殖抑制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高,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Ele对LEC内PCNA蛋白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低、中、高不同浓度的Ele作用24 h后,其PCNA表达率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中浓度的Ele作用6、12、24、48、72 h后,其PCNA表达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呈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结论:Ele能有效抑制rhEGF诱导的LEC增殖,对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 晶状体上皮细胞 增殖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三种抗炎药物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律鹏 张文芳 +1 位作者 鲁建华 陈盛举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2-935,共4页
背景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重要手段,通常术后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以减轻患者术眼的前房炎症反应,但这存在升高眼压的潜在风险。目的比较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氟米龙滴眼液... 背景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重要手段,通常术后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点眼以减轻患者术眼的前房炎症反应,但这存在升高眼压的潜在风险。目的比较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氟米龙滴眼液在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局部应用的抗炎效果及对眼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接受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的127例患者171眼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个组:氯替泼诺组35例47眼,采用氯替泼诺混悬滴眼液点眼;氟米龙组30例40眼,使用氟米龙滴眼液点眼;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29例38眼,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聚乙二醇组33例46眼,使用聚乙二醇滴眼液点眼。4个组均于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开始点眼,每日6次,连续使用5d。分别于术前1h及术后1h、1d、3d、1周使用Glo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按照Peizeng的标准对术眼的前房炎症反应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氯替泼诺组术眼术前1h,术后1h、1d、3d及1周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8.2±4.7)、(20.1±5.7)、(18.7±5.5)、(19.0±4.1)和(19.5±3.5)mmHg;氟米龙组分别为(18.7±5.3)、(20.9±5.7)、(21.3±4.5)、(21.0±4.9)、(22.5±6.5)mmHg;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分别为(17.9±6.3)、(20.3±6.1)、(23.0±3.7)、(24.7±4.9)、(24.5±6.5)mmHg;聚乙二醇组分别为(18.4±6.3)、(20.7±3.7)、(22.7±6.5)、(19.6±4.8)、(18.5±3.5)mmHg,4个组术眼眼压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别3.876,P:0.023);随着时间的延长,氯替泼诺组和聚乙二醇组眼压逐渐下降,而氟米龙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眼压均高于术前,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3.801,P=0.031)。各组均未见其他明显眼部和全身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氯替泼诺组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用药后房水细胞分级为1级和2级的百分比明显低于氟米龙组和聚乙二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276,P=0.012);氯替泼诺组术眼I级房水闪辉的百分比为8%,氟米龙组为22%,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组为18%,聚乙二醇组为30%,各组房水闪辉严重程度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305,P=0.000)。结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有效减轻患者术眼的前房炎症反应,其中氯替泼诺滴眼液抗炎疗效更好,对眼压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的常规局部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后发性白内障 后囊膜切开术 氯替泼诺 糖皮质激素 眼压
下载PDF
白内障撕囊直径不同对后发性白内障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姣 许维强 +2 位作者 吴林彬 刘勇慧 林倚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517-518,共2页
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PCO)的情况.方法:随访近5a来施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联合人工晶... 目的:观察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与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PCO)的情况.方法:随访近5a来施行超声乳化吸出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64例196眼,术后观察视力、撕囊口与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的关系及PCO等情况,随访12~26(平均16.3)mo.根据Sellman等的PCO分级标准进行分级:I级为没有PCO或极轻微PCO不减少红光反射,也没有珍珠样小体或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Ⅱ级为轻度PCO减少了红光反射,IOL边缘也没有发现珍珠样小体;Ⅲ级为在IOL区域内发现中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但视轴(中心3mm)是透明的;Ⅳ级为重度纤维化或珍珠样小体并扩展到视轴区,并且严重减少红光反射.术后后囊膜出现Ⅱ,Ⅲ及Ⅳ级统计为临床出现后发性白内障的并发症病例.结果:后发性白内障是现代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120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2眼(35.0%).连续环形撕囊口完全不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组76眼中,发生后发性白内障41眼(53.9%).两组病例术后在临床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上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连续环形撕囊口大小与术后后囊膜的混浊有关.撕囊口完全覆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能减少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状体囊 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下载PDF
应用肝素灌注预防后囊混浊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翔 李家臣 +3 位作者 马凤莲 余晓临 李润婷 杨国华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5期341-342,共2页
目的 研究肝素对兔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ECCE)后后囊混浊的作用 ,以及肝素对角膜内皮、前房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白内障动物模型 ,在ECCE中应用不同浓度的肝素灌注液 ,术后应用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角膜、前房及后... 目的 研究肝素对兔眼白内障囊外摘出术 (ECCE)后后囊混浊的作用 ,以及肝素对角膜内皮、前房反应的影响。方法 建立白内障动物模型 ,在ECCE中应用不同浓度的肝素灌注液 ,术后应用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及组织学方法观察角膜、前房及后囊膜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与 5 0U/ml和 10 0U/ml肝素组角膜内皮水肿眼数及内皮细胞损失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前房反应眼数及后囊混浊眼数对照组与两个肝素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两组肝素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肝素可抑制后发障的形成 ,减少早期前房反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素 后发性 白内障 后囊混浊 预防
下载PDF
去整合素抑制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姬翔 梁皓 +4 位作者 李霞 陈金卯 黄敏丽 何剑峰 谭少健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Kistrin)对兔眼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B、C、D组,每组各9只兔9眼(右眼)。4组均行透明晶状... 目的探讨去整合素(Kistrin)对兔眼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实验组:B、C、D组,每组各9只兔9眼(右眼)。4组均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毕A组兔眼前房注入林格液0.2mL,B、C、D组分别注入40μg.L-1、80μg.L-1和160μg.L-1Kistrin溶液0.2mL。术后第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4组兔后发性白内障发生过程中LEC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计算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值,PI=PCNA阳性细胞数/50×100%;通过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角膜改变情况。结果(1)术后第14天PI值A组:0.320±0.020、B组:0.175±0.030、C组:0.065±0.020、D组:0.190±0.050,B、C、D组较A组PI值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C组较B、D组PI值均明显降低(均为P〈0.01),B组与D组PI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4天赤道部PI值A组:0.390±0.060、B组:0.230±0.040、C组:0.110±0.030、D组:0.240±0.080;中央部PI值A组:0.250±0.050、B组:0.120±0.030、C组:0.060±0.020、D组:0.140±0.040,4组赤道部较中央部PCNA阳性表达均明显升高(均为P〈0.01)。(3)实验组C组与A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40~160μg.L-1的Kistrin灌注液可有效地抑制兔眼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赤道部LEC增殖能力强于中央部;80μg.L-1可作为进一步研究Kistrin抑制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较适宜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整合素 后发性白内障 增殖细胞核抗原 晶状体上皮细胞
下载PDF
Nd:YAG激光后囊切开与人工晶状体损伤 被引量:14
19
作者 邹吉新 郑蕾 +2 位作者 徐少凯 张立军 张繁友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 探讨Nd :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后发障时避免或降低人工晶状体损伤的方法。方法 对 46例 ( 4 9眼 )人工晶状体术后的后发障应用激光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 18%的病例出现轻度人工晶状体损伤 ,其治疗能量... 目的 探讨Nd :YAG激光后囊切开术治疗人工晶状体后发障时避免或降低人工晶状体损伤的方法。方法 对 46例 ( 4 9眼 )人工晶状体术后的后发障应用激光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术后 18%的病例出现轻度人工晶状体损伤 ,其治疗能量均在 2~ 4mJ。结论 对于人工晶状体后发障病人早期行激光后囊切开 ,低能量即可完成且无损伤。对于囊较厚需要提高能量时应避开视轴中心 ,能量控制在 4mJ以内可以避免人工晶状体中、重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后发障 白内障 安全性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莉 刘路宏 +1 位作者 杨珂 李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1-532,共2页
目的探讨Nd:YAG激光以不同术前处理方式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用Nd:YAG激光对58例(58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分2组进行治疗,A组为散瞳后在接触镜下行激光治疗,B组为不散瞳直接行激光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58例58眼患... 目的探讨Nd:YAG激光以不同术前处理方式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用Nd:YAG激光对58例(58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分2组进行治疗,A组为散瞳后在接触镜下行激光治疗,B组为不散瞳直接行激光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58例58眼患者Nd:YAG激光治疗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增视率100%,A组、B组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B组激光治疗时间(3.5741±0.9168)min较A组(7.4815±1.7180)min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人工晶状体出现激光损伤斑4眼,玻璃体前界膜破裂14眼,均不影响视力。结论采用不散瞳直接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后发性白内障,操作简易且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ND:YAG激光 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