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容传感器的液体管内含气率测量系统的研究
1
作者 柯伊宇 许沧粟 +3 位作者 李孝禄 杨孟洋 李运堂 陈源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5,共4页
电容传感器具有非侵入式、低成本、结构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液体管内含气率的测量。基于电容传感器,设计了含气率测量系统,对外径25mm、内径21mm液体管内含气率进行测量。为了验证含气率测量系统的准确性,搭建了可视化验证平台。对... 电容传感器具有非侵入式、低成本、结构简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液体管内含气率的测量。基于电容传感器,设计了含气率测量系统,对外径25mm、内径21mm液体管内含气率进行测量。为了验证含气率测量系统的准确性,搭建了可视化验证平台。对管内气液两相进行图像采集,对管道截面处的含气率进行计算;分析了视窗左右截面的含气率偏差,研究了采集位置偏差对验证方法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传感器系统测量的含气率与图像处理得到的含气率吻合;视窗左右截面的平均含气率的偏差不超过3.097%。本研究设计的含气率测量系统的准确性较好,所提出的可视化验证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含气率测量系统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含气率 电容传感器 可视化
下载PDF
来流含气下喷水推进器瞬态流动特性分析
2
作者 潘中永 张哲轩 刘月伟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0,共7页
为了探究喷水推进器在来流含气条件下的内部瞬态流动特性,以某一喷水推进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瞬态数值计算,研究不同气相参数与叶轮进、出口面上压力脉动及叶轮径向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进口含气量升高,进口面各监测点时域曲... 为了探究喷水推进器在来流含气条件下的内部瞬态流动特性,以某一喷水推进器为研究对象,通过瞬态数值计算,研究不同气相参数与叶轮进、出口面上压力脉动及叶轮径向力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随着进口含气量升高,进口面各监测点时域曲线振荡频率加快,轮毂监测点振荡幅度减小,主频振幅先增大后减小;中间监测点振荡幅度和主频振幅先增大后减小,轮缘处监测点振幅和主频振幅均减小。出口面各监测点时域曲线波动规律性减弱,主频振幅均减小;随着气泡直径增大,进口面各监测点时域曲线振荡频率未发生明显改变,但振荡振幅明显增大,进口面轮毂与中间位置处监测点主频振幅先增大后减小,轮缘处监测点主频振幅变化规律相反;出口面各监测点时域曲线变化规律与进口面一致,但主频振幅变化规律各不相同;相同航速下两相流叶轮径向力较纯水时增加,同时随着航速升高、进口含气量及气泡直径增大,径向力增大,径向力脉动曲线振荡频率加快,振荡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器 气液两相流 内部流场 数值模拟 压力脉动
下载PDF
柱锥式气液旋流器的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
3
作者 杨蕊 肖迎松 +3 位作者 张磊 朱宝锦 吕超 赵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3-59,共7页
为了研究柱锥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的适用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高速摄像试验方法探究柱锥式气液旋流器的流场特性,分析了影响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入口速度的升高,轴向位置上的压力差在30%含气率时提升700 Pa,对... 为了研究柱锥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的适用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和高速摄像试验方法探究柱锥式气液旋流器的流场特性,分析了影响气液旋流分离器分离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随着入口速度的升高,轴向位置上的压力差在30%含气率时提升700 Pa,对溢流管及附近位置气相体积分数和气泡粒径尺寸影响较小,入口速度的升高减弱了GCU现象。含气率升高减弱LCO现象但GCU现象更加明显,使气核的粒径大小降低,气核的聚集性变差,并显著增加了底锥附近的气泡粒径。在入口速度不变的条件下适当减小含气率可以减弱GCU现象,提高柱锥式旋流分离器的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气泡 分离效率 旋流场 气核
下载PDF
压力管道中有压气囊运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莉 栗金晶 +2 位作者 杨玉思 王彤 韩文生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2,37,共6页
为探讨压力管道中滞留气囊运动引起压力振荡的影响因素,更全面地表征气囊运动的瞬态效应,区别于以往简单管道系统末端的无压气囊运动试验,以较为复杂的试验管道系统的有压气囊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流量和不同气囊体积条件下气囊运动引... 为探讨压力管道中滞留气囊运动引起压力振荡的影响因素,更全面地表征气囊运动的瞬态效应,区别于以往简单管道系统末端的无压气囊运动试验,以较为复杂的试验管道系统的有压气囊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流量和不同气囊体积条件下气囊运动引起的升压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管道系统流量及气囊体积这两个单因素与气囊通过末端阀门产生的最大升压均不成线性关系,而是成上凸形抛物线关系;末端阀门的开度、气体排出引起的水体流速梯度变化、剩余气囊的缓冲作用三者共同决定最大升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管道 瞬变流 滞留气囊 压力振荡机理 气液两相流 水锤试验
下载PDF
微圆柱阵微通道内沸腾换热及气泡运动特性研究
5
作者 左玉清 杨艳霞 赵贯甲 《上海电力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54-60,90,共8页
基于流体体积(VOF)模型对恒定热流密度下的微圆柱阵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展开数值研究,并利用几何重构法捕捉气液两相界面迁移变化,研究了流道内流速的分布和微圆柱高度对气泡分布、沸腾换热性能及沸腾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 基于流体体积(VOF)模型对恒定热流密度下的微圆柱阵通道内的流动沸腾换热特性展开数值研究,并利用几何重构法捕捉气液两相界面迁移变化,研究了流道内流速的分布和微圆柱高度对气泡分布、沸腾换热性能及沸腾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圆柱的存在增加了气泡核化点密度;气泡运动增加了工质与加热壁面接触的可能性;微圆柱高度较低时,易发生气塞现象,加热面散热不均导致局部异常过热,换热性能下降;微圆柱阵通过阻碍气泡反向流动来降低沸腾不稳定性,但微圆柱高度过高会造成换热系统振荡,影响传热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圆柱阵 微通道 沸腾换热 气液两相流 气泡
下载PDF
跌流竖井结构优化及其气压特性数值模拟
6
作者 芦三强 乔时雨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29,43,共7页
针对入流水舌引起的跌流竖井内负压过大问题,对前人研究中的原始竖井模型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采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以及VOF两相流模型研究了不同入流量下原始竖井模型和优化竖井模型中的流态分布规律及气压分布情况,建立了可用于... 针对入流水舌引起的跌流竖井内负压过大问题,对前人研究中的原始竖井模型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采用可实现的k-ε湍流模型以及VOF两相流模型研究了不同入流量下原始竖井模型和优化竖井模型中的流态分布规律及气压分布情况,建立了可用于确定优化竖井模型中通气管道底部安装高程的水舌撞击模型,探讨了通气管道相对进水管的位置对优化模型中气压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管附近的跌落水舌束窄了井内气体的正常流通通道,水舌上方形成了大面积气体回流区,水舌下方补气不足,进水管附近负压突增现象明显;建立的水舌撞击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出水舌末端的撞击点位置,最大误差不超过10%;得到的通气管道底部安装高程为2.31 m,顶部高程略高于进水管上壁面;相比原始竖井模型,优化竖井模型能够使负压突增区的压差降低70%以上,并且当通气管道与进水管水平中心延长线之间的夹角为30°时,优化竖井模型所发挥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流竖井 水舌 水气两相流 结构优化 气压分布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长输水管道充水的气液两相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7
作者 郭永鑫 杨开林 +2 位作者 郭新蕾 付辉 王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1-64,69,共5页
基于缓慢充水过程中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态及其特性,在一系列合理假定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描述充水过程的气液两相流控制方程,给出模型的求解方法和计算流程。采用南水北调工程北京西四环暗涵充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 基于缓慢充水过程中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流态及其特性,在一系列合理假定的基础上,推导建立了描述充水过程的气液两相流控制方程,给出模型的求解方法和计算流程。采用南水北调工程北京西四环暗涵充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可用于模拟"V"形复杂管道系统缓慢充水过程中管内水流和通气孔气流的两相变化过程。研究成果对长距离输水工程中通气孔、排气阀等调压设施的设计、选型,及后期管道的安全运行、维护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管道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型 充水
下载PDF
平板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流动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董文才 郭日修 +3 位作者 朱凤荣 李长龄 陈炜然 吴梵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34-37,共4页
在低湍流度水槽里 ,利用片光源显示了平板气液两相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流场结构 ,研究了平板安装位置、来流速度、喷气方式等参数对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影响 .利用激光测速技术测量了平板水平放置时气泡流最外缘处的水平速度及厚度 .... 在低湍流度水槽里 ,利用片光源显示了平板气液两相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流场结构 ,研究了平板安装位置、来流速度、喷气方式等参数对湍流边界层内气泡流的影响 .利用激光测速技术测量了平板水平放置时气泡流最外缘处的水平速度及厚度 .结果表明 :平板喷气减阻的原因在于喷气改变了平板湍流边界层的流动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湍流边界层 流动显示 激光测速技术 气泡 平板喷气减阻
下载PDF
双螺带螺杆桨气液混合性能数值模拟及其工业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敏革 张吕鸿 +2 位作者 姜斌 葛春 李鑫钢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6-551,共6页
针对聚合物溶液为高黏非牛顿流体并且水解过程产生气泡的特殊物系,开发了双螺带螺杆搅拌桨.采用双欧拉模型和滑移网格法对双螺带螺杆搅拌桨在高黏气液两相流中的流体力学行为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双螺带螺杆桨的特殊结构... 针对聚合物溶液为高黏非牛顿流体并且水解过程产生气泡的特殊物系,开发了双螺带螺杆搅拌桨.采用双欧拉模型和滑移网格法对双螺带螺杆搅拌桨在高黏气液两相流中的流体力学行为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双螺带螺杆桨的特殊结构使得全槽流场呈现轴线大循环特征,全槽溶液表观黏度分布比较均匀,并且有利于溶液中气泡的聚集和浮升,适用于聚合物溶液的水解混合过程.该装置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某油田聚合物溶液的配置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牛顿流体 气泡 气液两相流 双螺带螺杆桨
下载PDF
管道充水过程气液两相流动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永鑫 吴昊潼 +2 位作者 杨开林 郭新蕾 王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5-69,共5页
管道充水过程涉及复杂的气液两相瞬变过程,合理分析、评价其两相动力学特性对工程的优化设计、安全运行,以及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建立了充水过程的气相模型相似律,认为通气孔排气过程的动力相似律可近似... 管道充水过程涉及复杂的气液两相瞬变过程,合理分析、评价其两相动力学特性对工程的优化设计、安全运行,以及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量纲分析和相似理论,建立了充水过程的气相模型相似律,认为通气孔排气过程的动力相似律可近似套用重力相似律,据此推导出了管内滞留气囊原、模型的几何比尺关系。将建立的气相模型相似律应用于南水北调北京段西四环暗涵通气孔水工模型试验,分析了充水全过程中两相流各动力学测量参数,得出暗涵合理的充水流量。最后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管道中滞留气囊对输水能力的影响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充水 通气孔 气液两相流 相似律 动力学参数
下载PDF
气泡泵起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一川 肖泽强 《东北工学院学报》 CSCD 198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对不同上升管直径和不同浸没比的气泡泵进行了实验研究。根据气液两相流理论提出了气泡泵性能的计算公式,该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计算结果还表明,适当选择较小的上升管直径和较大的浸没比对提高气泡泵的效率是有益的。
关键词 气泡泵 浸没比 气液两相流 气体
下载PDF
有压管道充水过程水力特性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2
作者 严继松 廖国玲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0-114,共5页
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某调水工程中的一段有压管道充水过程的水力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采用PISO算法分析了管道充水过程中气体压力、水力要素及两相流流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充水流量的大小会导致管内气体压力的强烈变化... 运用Fluent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某调水工程中的一段有压管道充水过程的水力特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采用PISO算法分析了管道充水过程中气体压力、水力要素及两相流流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充水流量的大小会导致管内气体压力的强烈变化;气体压力变化又会影响进口流速。在水体流到管道后部管壁之前,流线均匀,流态较好;之后气液两相彼此相间,流线错综复杂,流态紊乱,湍流能量较强。建议以"小流量充水原则"对类似输水管道进行试充水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有压管道 闸门开度 水力特性
下载PDF
自吸泵自吸过程瞬态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13
作者 李红 徐德怀 +2 位作者 李磊 涂琴 邹晨海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65-569,共5页
为研究自吸泵的瞬态气液两相流动过程,应用VOF多相流模型并结合滑移网格技术,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以泵的进口速度实测值为边界条件,对型号为65ZB-40C的外混式自吸泵自吸瞬态过程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叶轮分为8个区域,将蜗壳划分... 为研究自吸泵的瞬态气液两相流动过程,应用VOF多相流模型并结合滑移网格技术,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以泵的进口速度实测值为边界条件,对型号为65ZB-40C的外混式自吸泵自吸瞬态过程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将叶轮分为8个区域,将蜗壳划分为10个断面并设定监测点,分析自吸过程中自吸泵叶轮各区域、蜗壳各断面监测点及其他关键监测面的压力、体积含气率及速度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自吸初期和末期,泵内部多数区域压力和体积含气率存在着一个迅速变化过程,叶轮进口、蜗壳各断面、回流孔及气液分离室进口处的速度在自吸初期存在振荡,表现出明显的瞬态效应.所采用的模拟方法能够对自吸泵自吸过程各参数进行初步预测,研究结果对于自吸泵的自吸过程内部流动特性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吸泵 自吸过程 气液两相流 含气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液包气”雾化的脱硫喷嘴特性实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刘定平 余海龙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693-697,732,共6页
在一种内置拉法尔气体喷管两相流"液包气"喷嘴的设计基础上,搭建了多相雾化实验台,进行了喷嘴雾化性能实验,研究了气液质量比(w)对喷嘴雾化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性、索特尔平均雾化直径、雾化角等性能指标的影响,推导出"液包... 在一种内置拉法尔气体喷管两相流"液包气"喷嘴的设计基础上,搭建了多相雾化实验台,进行了喷嘴雾化性能实验,研究了气液质量比(w)对喷嘴雾化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性、索特尔平均雾化直径、雾化角等性能指标的影响,推导出"液包气"喷嘴液气压力比和气液质量比的经验公式及适用范围,得到了内置拉法尔喷管两相流"液包气"喷嘴气液质量比的临界点为0.057.结果表明:液气压力比随着w的增大而减小;当w=0.057时,液气压力比为0.92;气体流量系数与气液质量比呈反比关系;"液包气"喷嘴单相雾化效果远差于两相时的雾化效果,且随着喷嘴液相压力的提高,雾化效果变好,但压力对雾化效果的影响越来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喷嘴 两相流 雾化 气液质量比
下载PDF
叶片式混输泵气液两相非定常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33
15
作者 余志毅 刘影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69,95,共5页
基于细泡状流动假设,采用双流体模型对一叶片式混输泵叶轮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中,进口含气率为15%,湍流模型采用基于k-ω模型的SST模型,相间作用力考虑了阻力和附加质量力。通过分析流域的含气率及两相速度... 基于细泡状流动假设,采用双流体模型对一叶片式混输泵叶轮内的气液两相流动进行定常和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中,进口含气率为15%,湍流模型采用基于k-ω模型的SST模型,相间作用力考虑了阻力和附加质量力。通过分析流域的含气率及两相速度矢量分布,探讨了混输泵内气液两相非定常流动特性。结果显示,混输泵叶轮内的两相输运过程出现'不连续气团运动'现象。该现象的形成与气泡尺寸及气体所受的相间作用力有关,并且只有在非定常计算中才能得到清晰展现。计算还发现,气相轴面涡的位置与高含气率区几乎完全对应,说明气相旋涡是造成气体局部聚集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比外特性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用数值模型和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式混输泵 非定常流动 气液两相流 不连续气团 相间作用力
下载PDF
顺风条件下木材表面火蔓延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喜世 廖光煊 范维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通过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顺风条件下木材表面的火蔓延特性;连续观察和记录了木材表面的火蔓延行为,并利用温度示踪技术连续考察和分析了木材表面的火蔓延过程;分析讨论了木材在顺流条件下的火蔓延机理.同时,测量获取了不同木材表面... 通过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顺风条件下木材表面的火蔓延特性;连续观察和记录了木材表面的火蔓延行为,并利用温度示踪技术连续考察和分析了木材表面的火蔓延过程;分析讨论了木材在顺流条件下的火蔓延机理.同时,测量获取了不同木材表面在不同来流条件下的温度和火蔓延速率,为建立相应模型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结构 火蔓延速率 木材 燃烧 顺风 火灾
下载PDF
倒伞形表面曝气搅拌槽内气液两相流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文礼 娄威立 +1 位作者 李盼盼 刘玉玲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6-701,共6页
运用CFD方法、RNG k-ε湍流模型以及多参考系法,在搅拌器内对单个表面曝气装置加以5.23rad/s的角速度旋转的气液两相混合液的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模拟的曝气装置是由八个叶片单元组成的倒伞形转轮装置,旨在分析和研究该表面曝气... 运用CFD方法、RNG k-ε湍流模型以及多参考系法,在搅拌器内对单个表面曝气装置加以5.23rad/s的角速度旋转的气液两相混合液的水力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模拟的曝气装置是由八个叶片单元组成的倒伞形转轮装置,旨在分析和研究该表面曝气搅拌槽内的总体和局部含气率的分布特征以及流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搅拌器内的流场呈对称分布,不同位置处的含气率在轴向上的变化规律几乎完全一致,在径向上的变化规律也保持很好的一致性、只有转轮所在区域处含气率沿径向的变化有细微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曝气 气-液两相流 含气率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气液两相流的数值仿真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振 张涛 孙立军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03-1308,共6页
以Fluent软件为工具,采用双流体模型,对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体积含气率低于10%的气液两相泡状流进行了数值仿真.提出了以仪表系数迁移量为评价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气液两相流性能的方法.通过对传感器内部流场的分析可知:随着入口体积含气... 以Fluent软件为工具,采用双流体模型,对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体积含气率低于10%的气液两相泡状流进行了数值仿真.提出了以仪表系数迁移量为评价涡轮流量传感器测量气液两相流性能的方法.通过对传感器内部流场的分析可知:随着入口体积含气率的增加,叶片吸力面侧、叶片尾缘附近的气相体积分数明显增加,导致传感器仪表系数迁移量明显增大.以现有传感器与改进传感器的仪表系数迁移量仿真值的对比为判定依据,对现有传感器进行了改进设计.在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气液两相流装置上进行了实验,验证了该改进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流量传感器 数值仿真 气液两相流 气相体积分数 仪表系数迁移量
下载PDF
曝气速度对曝气池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文礼 魏伟乐 +2 位作者 陈晓朋 白朝伟 刘玉玲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2-387,共6页
采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辅以RNG k-ε湍流模型对一简化的推流式曝气池进行了数值模拟,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并采用PISO(Pressure-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算法求解。通过模拟得到了不同曝气速度下曝气池特征断... 采用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辅以RNG k-ε湍流模型对一简化的推流式曝气池进行了数值模拟,控制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并采用PISO(Pressure-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ors)算法求解。通过模拟得到了不同曝气速度下曝气池特征断面的气相体积分数、气液两相速度的分布规律以及湍动能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比较确定了最佳的曝气速度范围:当曝气速度范围为6.25m/s~7.813m/s时,简化的推流式曝气池内的气体分布均匀,池内的气体和液体混合充分,可为曝气池的合理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池 数值模拟 气-液两相流 气相体积分数 湍动能
原文传递
基于ECT对油气润滑中油膜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启国 王莹 +2 位作者 王跃飞 周正辉 汪雄师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4年第3期9-11,25,共4页
油膜厚度是评价油气两相环状流的重要指标。论文利用ECT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在油气润滑实验台上,研究了不同单次供油量下水平输油管内的油气两相流油膜厚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供油量的逐渐增大,油膜厚度经历了从极薄且不稳定,... 油膜厚度是评价油气两相环状流的重要指标。论文利用ECT电容层析成像传感器,在油气润滑实验台上,研究了不同单次供油量下水平输油管内的油气两相流油膜厚度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供油量的逐渐增大,油膜厚度经历了从极薄且不稳定,到油膜较厚相对稳定,到油量沉积、流型变化的过程;在供油量较小的时候,油膜在弯曲管路容易断裂,当供油量较大时,油膜容易在弯曲管路发生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润滑 气液两相流 ECT 最佳供油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