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岷江源区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土壤无机磷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1
作者
石钰琛
宋怡珂
+5 位作者
周俊
盖艾鸿
石凝
孙建
王金牛
吴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5,共13页
土壤无机磷是高寒生态系统有效磷的重要来源,研究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无机磷组分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刻理解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Tiessen修订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分析了岷江源区卡卡山...
土壤无机磷是高寒生态系统有效磷的重要来源,研究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无机磷组分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刻理解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Tiessen修订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分析了岷江源区卡卡山和斗鸡台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不同深度土壤(0-15和15-30 cm)无机磷组分的季节动态(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末期)和空间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形态土壤无机磷的含量受到生长期、植被类型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斗鸡台土壤活性无机磷(NaHCO_(3)-Pi)含量在生长季初期最低;卡卡山草甸(56.0 mg·kg^(-1))、树种线(68.4 mg·kg^(-1))和密闭森林(65.7 mg·kg^(-1))土壤活性无机磷含量在生长季末期最高(P<0.05);两处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中等活性无机磷(NaOH-Pi)含量在生长季末期均达到最高值(P<0.05)。2)密闭森林样带的土壤无机磷主要形态是活性无机磷,HCl-Pi是树种线样带土壤无机磷的主要形态,中等活性无机磷和残留无机磷(Residual-P)是草甸区土壤无机磷的主要形态。3)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水量、酸碱度以及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与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与无机磷组分的变化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磷的有效性
树线交错带
生长时期
植被带类型
土壤理化性质
生态化学计量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高山树线交错带海拔梯度上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小沁
陈玉雯
+2 位作者
孙辉
李菊
刘杨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6,共8页
高山树线交错带是高海拔地带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在生态系统变化中具有显著指示作用。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进行连续分级分离,研究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在海拔环境梯度下分布特征...
高山树线交错带是高海拔地带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在生态系统变化中具有显著指示作用。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进行连续分级分离,研究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在海拔环境梯度下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物理分级组分(≥0.02 mm),且粒径越大有机碳含量越高,即主要以颗粒态有机碳形式存在,占比均高于98%;在<0.02 mm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碳采用化学分级分离,这部分有机碳占比低于土壤总有机碳2%,且主要以腐殖质(胡敏素)形式存在(占土壤总有机碳0.6%~0.8%),腐殖质占有机碳比例远低于一般土壤;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总量上升,颗粒态有机碳(物理分级组分)比例升高,胡敏素类腐殖质比例下降。因此,川西高海拔树线交错带的高寒土壤有机碳,主要以不稳定有机碳(POC)形式存在,随着温度上升(海拔降低)将导致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加剧,有机碳总量下降,土壤不稳定性组分(物理分级组分)降低,土壤稳定性(腐殖化比例)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树线交错带
土壤有机碳
土壤粒级
土壤腐殖质
有机碳稳定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川西高山树线交错带海拔梯度上土壤不同组分氮特征
3
作者
杨济源
秦纪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503,共8页
【目的】以川西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海拔环境梯度下土壤不同组分氮素分布特征及稳定性。【方法】在川西高原高山树线交错带海拔高度3900、4080、4200 m处进行土壤采样,采用物理-化学分级法分析了不同氮组分特征。【结果...
【目的】以川西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海拔环境梯度下土壤不同组分氮素分布特征及稳定性。【方法】在川西高原高山树线交错带海拔高度3900、4080、4200 m处进行土壤采样,采用物理-化学分级法分析了不同氮组分特征。【结果】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有机氮主要集中在粗粒级组分中(≥0.02 mm),同一海拔下粒径越大有机氮含量越高,相同粒径下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主要以活性高的颗粒态有机氮形式存在,占比均高于94.08%;土壤矿物结合态氮占比低于土壤总有机氮1.47%,腐殖质(胡敏素)氮含量为主要组分,其次是土壤弱固持有机氮、阳离子固持有机氮和强连接有机氮,稳定性矿物结合态有机氮占总有机氮比例远低于一般土壤。颗粒态有机氮比例随海拔变化显著,矿物结合态氮比例变化不显著。【结论】川西高海拔树线交错带的高寒土壤氮素主要以不稳定颗粒态有机氮形式存在,腐殖化并非主要氮过程。海拔主要通过影响粒级>0.02 mm的土壤有机氮来改变土壤氮库储量及稳定性。矿物结合态有机氮含量极低且各化学分级组分对海拔梯度无显著响应,对氮库稳定性作用微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树线交错带
土壤有机氮
土壤粒级
化学分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岷江源区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土壤无机磷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1
作者
石钰琛
宋怡珂
周俊
盖艾鸿
石凝
孙建
王金牛
吴彦
机构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站网芒康生态站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3-61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971436、41661144045)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院冰冻圈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SKLSOP-2018-07)
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Sino BON)。
文摘
土壤无机磷是高寒生态系统有效磷的重要来源,研究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无机磷组分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深刻理解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本研究采用Tiessen修订的Hedley磷素分级法,分析了岷江源区卡卡山和斗鸡台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不同深度土壤(0-15和15-30 cm)无机磷组分的季节动态(生长初期、生长盛期、生长末期)和空间赋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不同形态土壤无机磷的含量受到生长期、植被类型及其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5);斗鸡台土壤活性无机磷(NaHCO_(3)-Pi)含量在生长季初期最低;卡卡山草甸(56.0 mg·kg^(-1))、树种线(68.4 mg·kg^(-1))和密闭森林(65.7 mg·kg^(-1))土壤活性无机磷含量在生长季末期最高(P<0.05);两处生态系统界面的土壤中等活性无机磷(NaOH-Pi)含量在生长季末期均达到最高值(P<0.05)。2)密闭森林样带的土壤无机磷主要形态是活性无机磷,HCl-Pi是树种线样带土壤无机磷的主要形态,中等活性无机磷和残留无机磷(Residual-P)是草甸区土壤无机磷的主要形态。3)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含水量、酸碱度以及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比与土壤无机磷组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植被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与无机磷组分的变化显著相关。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磷的有效性
树线交错带
生长时期
植被带类型
土壤理化性质
生态化学计量比
Keywords
Tibetan Pl
ate
au
phosphorus availability
alpine
tree
-
line
ecotone
growth period
vegetation belt typ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toichiometry
分类号
S812.2 [农业科学—草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高山树线交错带海拔梯度上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小沁
陈玉雯
孙辉
李菊
刘杨
机构
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四川大学四川省土壤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
出处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3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094
40871124)
文摘
高山树线交错带是高海拔地带对环境变化最为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稳定性在生态系统变化中具有显著指示作用。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土壤不同活性有机碳进行连续分级分离,研究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在海拔环境梯度下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有机碳主要集中在物理分级组分(≥0.02 mm),且粒径越大有机碳含量越高,即主要以颗粒态有机碳形式存在,占比均高于98%;在<0.02 mm有机-无机复合体中有机碳采用化学分级分离,这部分有机碳占比低于土壤总有机碳2%,且主要以腐殖质(胡敏素)形式存在(占土壤总有机碳0.6%~0.8%),腐殖质占有机碳比例远低于一般土壤;随着海拔升高,土壤有机碳总量上升,颗粒态有机碳(物理分级组分)比例升高,胡敏素类腐殖质比例下降。因此,川西高海拔树线交错带的高寒土壤有机碳,主要以不稳定有机碳(POC)形式存在,随着温度上升(海拔降低)将导致土壤矿质化和腐殖化加剧,有机碳总量下降,土壤不稳定性组分(物理分级组分)降低,土壤稳定性(腐殖化比例)上升。
关键词
高山树线交错带
土壤有机碳
土壤粒级
土壤腐殖质
有机碳稳定性
Keywords
alpine
tree
line
ecotone
(
ate
)
soil organic carbon(SOC)
soil particle size
soil humus
SOC stabilization
分类号
S718.516 [农业科学—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西高山树线交错带海拔梯度上土壤不同组分氮特征
3
作者
杨济源
秦纪洪
机构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50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094)。
文摘
【目的】以川西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海拔环境梯度下土壤不同组分氮素分布特征及稳定性。【方法】在川西高原高山树线交错带海拔高度3900、4080、4200 m处进行土壤采样,采用物理-化学分级法分析了不同氮组分特征。【结果】高山树线交错带土壤有机氮主要集中在粗粒级组分中(≥0.02 mm),同一海拔下粒径越大有机氮含量越高,相同粒径下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主要以活性高的颗粒态有机氮形式存在,占比均高于94.08%;土壤矿物结合态氮占比低于土壤总有机氮1.47%,腐殖质(胡敏素)氮含量为主要组分,其次是土壤弱固持有机氮、阳离子固持有机氮和强连接有机氮,稳定性矿物结合态有机氮占总有机氮比例远低于一般土壤。颗粒态有机氮比例随海拔变化显著,矿物结合态氮比例变化不显著。【结论】川西高海拔树线交错带的高寒土壤氮素主要以不稳定颗粒态有机氮形式存在,腐殖化并非主要氮过程。海拔主要通过影响粒级>0.02 mm的土壤有机氮来改变土壤氮库储量及稳定性。矿物结合态有机氮含量极低且各化学分级组分对海拔梯度无显著响应,对氮库稳定性作用微弱。
关键词
高山树线交错带
土壤有机氮
土壤粒级
化学分级
Keywords
alpine
tree
line
ecotone
soil organic nitrogen
soil particle size
chemical fractionation
分类号
S153.6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岷江源区亚高山森林-高山草地生态系统界面土壤无机磷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石钰琛
宋怡珂
周俊
盖艾鸿
石凝
孙建
王金牛
吴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川西高山树线交错带海拔梯度上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特征
王小沁
陈玉雯
孙辉
李菊
刘杨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川西高山树线交错带海拔梯度上土壤不同组分氮特征
杨济源
秦纪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