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藜麦CqAN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张豪杰 陈紫岩 +2 位作者 尹航 魏杰 吴传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7-14,共8页
【目的】通过藜麦AN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蛋白相关特性,为进一步阐明藜麦CqANS基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PCR反应克隆藜麦ANS基因(CqANS)的cDNA全长序列,进而对CqANS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及特征进行预测分析,同时... 【目的】通过藜麦AN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其蛋白相关特性,为进一步阐明藜麦CqANS基因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方法】通过PCR反应克隆藜麦ANS基因(CqANS)的cDNA全长序列,进而对CqANS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及特征进行预测分析,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对该基因在不同胁迫处理下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藜麦ANS基因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其编码的蛋白质编码359个氨基酸残基;藜麦CqANS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不存在信号肽,蛋白质定位于细胞质;其属于PLN03178超家族,具有典型的Fe2+-依赖的双加氧酶家族(2OG-FeII_Oxy)的保守结构域。启动子分析显示在CqANS上游启动子区域存在多种响应非生物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低温胁迫诱导CqANS的表达,而外源ABA处理及干旱处理则抑制CqANS的表达。CqANS与包括AUR62014624-RA在内的多个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结论】藜麦ANS基因(CqANS)具有ANS基因家族特征,可能与其他植物的ANS基因存在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anS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定位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比利时杜鹃花花青素合成酶基因(RhANS)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2
作者 蒋宝鑫 杨国霞 +3 位作者 吕思佳 贾永红 谢晓鸿 吴月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9-460,共12页
花青素合成酶(ANS)是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探究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ANS基因的功能及表达特性,本研究以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时期花瓣及盛花期的根、茎、叶为试验材料,利用反转录(RT-PCR)和RACE技术克... 花青素合成酶(ANS)是植物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探究比利时杜鹃花(Rhododendron hybridum Hort.)ANS基因的功能及表达特性,本研究以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时期花瓣及盛花期的根、茎、叶为试验材料,利用反转录(RT-PCR)和RACE技术克隆RhANS基因cDNA序列;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Waters UPLC-Qtof)技术分析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阶段花瓣中花青素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比利时杜鹃花不同发育阶段花瓣和不同器官中ANS基因相对表达量;将RhANS基因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表达纯化出目的蛋白,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目的蛋白RhANS的酶活性。结果表明,从比利时杜鹃花克隆得到RhANS基因cDNA全长序列1350 bp,开放阅读框(ORF)序列1074 bp,编码357个氨基酸,含有2-酮戊二酸双加氧酶家族基因结构域2OG-FeⅡ-Oxy;比利时杜鹃花花青素含量随着花的开放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RhANS基因表达量在比利时杜鹃花4个花期的花瓣和不同器官(根、茎和叶)中均表达。不同花发育时期RhANS表达量与花青素含量呈上升趋势;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诱导表达出大小约为40 kDa的蛋白,与理论值相近。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表明,目的蛋白具有ANS酶活性。本研究为杜鹃花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利时杜鹃花 花青素合成酶(anS)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Waters UPLC-Qtof) 表达分析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滇牡丹PdANS的克隆、表达及与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
3
作者 平怀磊 郭雪 +4 位作者 余潇 宋静 杜春 王娟 张怀璧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6-217,共12页
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明滇牡丹的花色调控机理,为提高观赏价值奠定理论基础。以花瓣为材料,克隆获得PdANS,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特征,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HPLC等技术探究不同组织... 花色是观赏植物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明滇牡丹的花色调控机理,为提高观赏价值奠定理论基础。以花瓣为材料,克隆获得PdANS,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特征,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HPLC等技术探究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中PdANS的表达情况与各组织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dANS全长1 121 bp,包含一个1 064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5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40.41 kD,理论等电点(pI)5.48,分子式为C_(1819)H_(2876)N_(474)O_(540)S_(12),脂肪指数为88.64,不稳定指数(Ⅱ)为55.32,亲水平均数为-0.435,推测为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且无信号肽序列及跨膜螺旋区,是没有分泌功能的非跨膜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滇牡丹PdANS与牡丹、芍药等植物的ANS蛋白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显示,PdANS在花瓣、花药、萼片、苞片和花梗中均有表达,以花瓣中的表达量最高。HPLC结果表明,在不同组织提取液中,分别检测出Cy3G5G、Pn3G5G、Cy3G和Pn3G四种花青素,且花青素含量花瓣>花药>萼片>花梗>苞片。相关性分析表明,花青素含量与PdANS表达量呈极显著相关性。推测PdANS在滇牡丹花色的形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参与花青素物质的生物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牡丹 anS基因 花青素 生物信息学分析 HPLC
下载PDF
三华李ANS基因克隆及其在果实采后转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许薇 陈振林 +2 位作者 刘英健 劳琪珍 宋慕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6,共7页
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参与植物组织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果肉富含花青素是三华李果实的显著特色。本研究首次克隆得到三华李ANS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PsANS,并对其在不同组织和果实成熟转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 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参与植物组织花青素合成的关键酶。果肉富含花青素是三华李果实的显著特色。本研究首次克隆得到三华李ANS全长cDNA,将其命名为PsANS,并对其在不同组织和果实成熟转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sANS编码区长度为1074 bp,包含一个长度为217 bp的内含子,可编码一个包含35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40401.37的蛋白质;该蛋白二级结构以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为主,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蛋白互作预测发现,含有ANS结构域的蛋白主要与TT4、DFR、UF3GT、F3H、TT8等存在互作关系。不同植物的ANS蛋白同源性较高,均包含相似的蛋白催化位点;PsANS与同属蔷薇科的欧洲李ANS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PsANS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较大,果肉中表达量最高。三华李后熟转色过程中PsANS表达呈上升趋势,乙烯处理进一步上调了PsANS的表达,表明PsANS对三华李果实发育和后熟过程中花青素的合成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华李 花青素合成酶(anS) 基因克隆 乙烯 采后转色过程 表达分析
下载PDF
不同花色油菜AN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5
作者 柳寒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9期99-101,共3页
在克隆5种不同花色油菜材料中ANS基因的基础上,对克隆的ANS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对ANS基因不同拷贝cD-NA全长做了半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ANS基因的BnaA01g12530D和BnaC01g14310D拷贝在不同花色油菜中的序列和参考序列完全一致,并且在... 在克隆5种不同花色油菜材料中ANS基因的基础上,对克隆的ANS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对ANS基因不同拷贝cD-NA全长做了半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ANS基因的BnaA01g12530D和BnaC01g14310D拷贝在不同花色油菜中的序列和参考序列完全一致,并且在不同花色油菜花瓣中的表达也未见明显差异,而BnaA03g45610D和BnaC07g37670D拷贝在不同花色油菜中则呈现出序列多样性,并且其在红色和橙色油菜材料花瓣中的表达量与其他花色油菜相比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油菜 anS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Epidural anesthesia improves pancreatic perfusion and decreases the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 被引量:21
6
作者 Samira M Sadowski Axel Andres +5 位作者 Philippe Morel Eduardo Schiffer Jean-Louis Frossard Alexandra Platon Pierre-Alexandre Poletti Leo Bühler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43期12448-12456,共9页
AIM: To study the safety of epidural anesthesia(EA),its effect on pancreatic perfusion and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AP).METHODS: From 2005 to August 2010,patients with predicted severe AP [Ranso... AIM: To study the safety of epidural anesthesia(EA),its effect on pancreatic perfusion and the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pancreatitis(AP).METHODS: From 2005 to August 2010,patients with predicted severe AP [Ranson score ≥ 2,C-reactive protein > 100 or necrosis on computed tomography(CT)] were prospectively randomized to either a group receiving EA or a control group treated by 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ain management was evaluated in the two groups every eight hours using the visual analog pain scale(VAS). Parameters for clinical severity such as length of hospital stay,use of antibiotics,admission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radiological/clinical complications and the need for surgical necrosectomy including biochemical data were recorded. A CT scan using a perfusion protocol was performed on admission and at 72 h to evaluate pancreatic blood flow.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blood flow was defined as a 20% difference in pancreatic perfusion between admission and 72 h and was measured in the head,body and tail of the pancreas.RESULTS: We enrolled 35 patients. Thirteen were randomized to the EA group and 22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Balthazar radiological severity score on admission was higher in the EA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mean score 4.15 ± 2.54 vs 3.38 ± 1.75,respectively,P = 0.347) and the median Ranson scores were 3.4 and 2.7 respectively(P = NS). The median duration of EA was 5.7 d,and no complications of the epidural procedure were reported. An improvement in perfusion of the pancreas was observed in 13/30(43%) of measurements in the EA group vs 2/27(7%)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0025). Necrosectomy was performed in 1/13 patients in the EA group vs 4/22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P = 0.63). The VAS improved during the first ten days in the EA group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0.2 vs 2.33,P = 0.034 at 10 d). Length of stay and mortality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2 groups(26 d vs 30 d,P = 0.65,and 0% for both respectively).CONCLUSION: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EA increases arterial perfusion of the pancreas and improves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EPIDURAL anes thesia Pan
下载PDF
毒素清对肺炎痰热证大鼠肺组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梅雪 李建生 张艳霞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2,共3页
目的 观察肺炎痰热证大鼠肺组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转导通路,探讨毒素清治疗肺炎痰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肺炎组、肺炎痰热证组、阳性对照组、毒素清组,每组12只.制备细... 目的 观察肺炎痰热证大鼠肺组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转导通路,探讨毒素清治疗肺炎痰热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肺炎组、肺炎痰热证组、阳性对照组、毒素清组,每组12只.制备细菌性肺炎痰热证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p-JAK2、p-STAT1、p-STAT3、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肺组织SOCS3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肺炎组、肺炎痰热证组肺组织p-JAK2、p-STAT1、p-STAT3、SOCS3蛋白及SOCS3 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1),且肺炎痰热证组较肺炎组升高明显(均P【0.05).与肺炎痰热证组相比,毒素清组、阳性对照组肺组织p-JAK2、p-STAT1、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减弱(均P【0.01),SOCS3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增强(均P【0.01),其中,毒素清组肺组织p-JAK2、p-STAT1、p-STAT3蛋白表达较阳性对照组减弱尤为明显(均P【0.05).结论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肺炎痰热证肺组织的病理损伤过程;毒素清治疗肺炎痰热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SOCS3,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继而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素清 细菌性肺炎 痰热证 Wistar大鼠 肺组织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通路 转录激活因子 JAK/STAT信号通路 Influenc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SOCS3 P-STAT3 mRNA表达 对照组 作用机制 蛋白表达 阳性 细胞信号转导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疏水性蛋白荧光探针Bis-ANS的合成
8
作者 孙海峰 余佳 +3 位作者 段艳冰 窦仁波 吴晓晴 吉民 《化工时刊》 CAS 2007年第11期12-14,共3页
疏水蛋白荧光探针8,8’-二苯胺基-5,5’-二磺酸联萘(bis-ANS)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及观察其行为的重要工具。以8-苯胺基-1-萘磺酸铵(ANS)为原料:氧化偶联合成了bis-ANS,通过摸索寻找到一种优良的分离方法,并研究了溶剂、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疏水蛋白荧光探针8,8’-二苯胺基-5,5’-二磺酸联萘(bis-ANS)是研究蛋白质结构及观察其行为的重要工具。以8-苯胺基-1-萘磺酸铵(ANS)为原料:氧化偶联合成了bis-ANS,通过摸索寻找到一种优良的分离方法,并研究了溶剂、温度对收率的影响,目标产物结构经过核磁共振(1H NMR)1、3CNMR和质谱(MS)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anS BIS-anS 氧化偶联
下载PDF
不同植物LDOX/ANS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董娇 周军 +4 位作者 辛培尧 许玉兰 刘岩 韦援教 付海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15-822,共8页
花青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已在GenBank上登录的拟南芥、西洋梨、苹果、桃、葡萄、芥菜、菊花新品种和水稻等植物的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花青素合成酶(LDOX/ANS)基因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 花青素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本文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已在GenBank上登录的拟南芥、西洋梨、苹果、桃、葡萄、芥菜、菊花新品种和水稻等植物的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花青素合成酶(LDOX/ANS)基因的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组成成分、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功能域等进行预测和推断。结果表明,ORF除了桃和菊花新品种为500bp左右之外,其它几种植物都在1070bp左右,分子量均为4kD左右,理论等电点均低于7,说明LDOX/ANS呈酸性。Glu、Leu和Val是这些植物共有的主要氨基酸。核苷酸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拟南芥LDOX/ANS与其它植物LDOX/ANS的同源性较高;8个物种的LDOX/ANS基因被分为两个大类,单子叶植物水稻LDOX/ANS基因被单独分为一类,其它的均聚成一大类。研究还发现这些植物的LDOX/ANSN端不存在导肽和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域,肽链表现为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元件是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包含一个20G-FeⅡOxy功能结构域。通过此次研究,希望为今后深入研究该类酶的功能和结构特征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色花青素双加氧酶/花青素合成酶(LDOX/anS) 核苷酸序列 序列分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芒果ANS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志常 陈业渊 +4 位作者 高爱平 黄建峰 党志国 罗睿雄 张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6-9,共4页
为了研究芒果果实中ANS基因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芒果果实中克隆得到了一个ANS基因,该基因的c DNA长度为1 252 bp,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 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荔枝、葡萄、可可豆、桑... 为了研究芒果果实中ANS基因的功能。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芒果果实中克隆得到了一个ANS基因,该基因的c DNA长度为1 252 bp,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 056 bp,编码351个氨基酸。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荔枝、葡萄、可可豆、桑树等聚在一类。通过序列对比分析表明,已经成功得到芒果ANS基因,并对其生物信息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芒果ANS基因的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 anS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荔枝ANS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赵志常 胡福初 +3 位作者 黄建峰 胡桂兵 杨转英 肖靖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118-121,共4页
以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其ANS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花色素苷生化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荔枝果皮中克隆得到了1个ANS基... 以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糯米糍’荔枝果皮和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其ANS基因进行了克隆及分析。结果表明:花青素合成酶(Anthocyanidin synthase,ANS)是花色素苷生化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利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荔枝果皮中克隆得到了1个ANS基因,该基因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 074bp,编码357个氨基酸。以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了1 279bp的核苷酸序列与cDNA序列比对发现,基因组序列中还有1个内含子,位置在504~708bp之间。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葡萄、可可豆、柑橘等聚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anS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龙眼花芽ANS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游向荣 许鸿川 +3 位作者 梁文裕 陈清西 郑少泉 陈伟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8-292,共5页
运用蛋白质组学比较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正常成花和成花逆转花芽的蛋白质组变化,结果表明,ANS蛋白(anthocyanidin synthase)在龙眼成花逆转花芽中下调表达。应用RACE方法克隆ANS蛋白的全长cDNA,长度为1477 bp,包括1个1071 bp... 运用蛋白质组学比较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正常成花和成花逆转花芽的蛋白质组变化,结果表明,ANS蛋白(anthocyanidin synthase)在龙眼成花逆转花芽中下调表达。应用RACE方法克隆ANS蛋白的全长cDNA,长度为1477 bp,包括1个107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7 bp的氨基酸序列,GenBank的登录号为FJ479616(GI:218202927)。将ANS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1个约46 kD的外源蛋白。这说明ANS蛋白在龙眼成花逆转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成花逆转 差异蛋白 anS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不同肉质颜色萝卜ANS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红芳 陈发波 +1 位作者 李文博 方平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8-102,共5页
为了解不同肉质颜色萝卜ANS基因的表达量与萝卜色素含量的关系,以16份不同肉质颜色萝卜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NA样本中的ANS基因表达量,同时测定萝卜肉质根的色素含量,分析萝卜色素含量与ANS基因表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 为了解不同肉质颜色萝卜ANS基因的表达量与萝卜色素含量的关系,以16份不同肉质颜色萝卜为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DNA样本中的ANS基因表达量,同时测定萝卜肉质根的色素含量,分析萝卜色素含量与ANS基因表达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6份不同肉质颜色萝卜间色素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F=114.2940,P=0.0001)。其中,红皮红心萝卜肉质根色素含量(23.80‰)显著高于白皮白心萝卜色素含量(0.10‰);16份不同肉质颜色萝卜ANS基因表达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F=95.9840,P=0.0001),其中,红皮红心萝卜ANS基因表达量最高(6.4390),白皮白心萝卜ANS基因表达量最低(0.1268)。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萝卜ANS基因表达量与萝卜色素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83,且达到极显著水平。ANS基因可能是萝卜色素合成的关键结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 色素含量 anS基因 相关性
下载PDF
胰蛋白酶与ANS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梁言 阮康成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5期567-572,共6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pH、压力及不同浓度的脲作用时荧光探针1,8-ANS(1-anilionnaphthalene-8-sulfonicacid)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发现在低pH时ANS可以结合到胰蛋白酶上,...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不同pH、压力及不同浓度的脲作用时荧光探针1,8-ANS(1-anilionnaphthalene-8-sulfonicacid)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发现在低pH时ANS可以结合到胰蛋白酶上,其中以pH2.0、3.0时结合最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脲变性对胰蛋白酶结合ANS的能力有很大的影响:1.5mol/L的脲即可使得胰蛋白酶结合ANS的能力大大降低,但有趣的是即使高达4mol/L的脲对胰蛋白酶色氨酸残基荧光也无明显影响.另外,在pH猝变、脲变性、及逐渐改变压力时,胰蛋白酶色氨酸残基荧光和结合到胰蛋白酶分子上的ANS的荧光的变化大不相同.上述结果暗示胰蛋白酶的色氨酸残基所在的区域和其结合ANS的区域是两个不相同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 anS 荧光光谱
下载PDF
黑芥ANS基因的克隆和在芸薹属B基因组的PCR鉴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明理 刘丽莉 +3 位作者 向建华 丁素萍 舒佳宾 孙婵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4-490,共7页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黑芥ANS基因,获得2个ANS基因拷贝BnANS1和BnANS2,长度分别为1 366bp和1 367bp。这2个基因都有1个76bp的内含子。比较BnANS1和BnANS2基因序列,发现在编码区、5’与3’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区域都有多态性,5’非编码区有... 利用同源克隆方法克隆黑芥ANS基因,获得2个ANS基因拷贝BnANS1和BnANS2,长度分别为1 366bp和1 367bp。这2个基因都有1个76bp的内含子。比较BnANS1和BnANS2基因序列,发现在编码区、5’与3’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区域都有多态性,5’非编码区有3个碱基的多态性和4个碱基的缺失,编码区有26个碱基的多态性;内含子有2个碱基的多态性;3’非编码区有18个碱基的多态性和3个碱基的插入。这2个ANS拷贝都编码356个氨基酸的蛋白,具有其他物种同样的ANS蛋白保守结构域,属于2OG-Fe(II)加氧酶超家族。BnANS1编码的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40 448.58Da,等电点为5.05;BnANS2编码的蛋白质理论分子量为40 468.52Da,等电点为5.04。比较这2个ANS基因拷贝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发现有9个多态性位点。这2个ANS拷贝在黑芥的种皮和胚中均检测到表达。获得了1对ANS引物,能从白菜、黑芥、甘蓝、芥菜型油菜、甘蓝型油菜和埃塞俄比亚芥中,用等位特异PCR方法特异识别来自芸薹属B基因组的ANS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芥 anS 克隆 B基因组 PCR鉴别
下载PDF
洋葱ANS基因启动子的克隆与瞬时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畅 缪军 +6 位作者 霍雨猛 杨妍妍 刘冰江 王志峰 刘波 王富 吴雄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5期13-17,共5页
通过PCR方法对洋葱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cANS)上游启动子序列进行扩增,获得长度为1.8 kb和2.2 kb的两种片段,命名为ANSPM1和ANSPM2。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到的两个启动子除含有多个TATA-box、CAAT-box等基本启动子元件,还含有与MYB转录因子... 通过PCR方法对洋葱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cANS)上游启动子序列进行扩增,获得长度为1.8 kb和2.2 kb的两种片段,命名为ANSPM1和ANSPM2。序列分析表明,克隆到的两个启动子除含有多个TATA-box、CAAT-box等基本启动子元件,还含有与MYB转录因子结合的元件,以及参与光响应、逆境、激素应答的顺式作用元件。同时构建ANSPM1和ANSPM2驱动GUS报告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分析,表明两个启动子均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葱 花青素合成酶基因(anS) 启动子 克隆 瞬时表达
下载PDF
ANS-OB钢包底吹排渣能力水力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平 谢计卫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13,共6页
ANS-OB是一种新的钢水炉外处理技术.在该工艺中,下罩前底吹排渣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钢液处理的可靠性.本文采用水模的方法对110tANS—OB银包底吹Ar排渣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透气砖因底吹产生不同气液两相流结构,从而使... ANS-OB是一种新的钢水炉外处理技术.在该工艺中,下罩前底吹排渣面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钢液处理的可靠性.本文采用水模的方法对110tANS—OB银包底吹Ar排渣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透气砖因底吹产生不同气液两相流结构,从而使其排渣能力有所不同.排渣效果受底吹流量和渣层厚度影响很大.对于110t钢包应将熔渣厚度控制在50mm以内,底吹流量上限为35Nm3/h即可满足ANS-OB对排渣效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OB工艺 底吹排渣 水力模型 炉外精炼 钢包
下载PDF
ANS活性在乳鼠心房肌细胞KAch通道表达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银 杨龙 +1 位作者 夏桂玲 邓娜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19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讨ANS活性在乳鼠心房肌细胞KAch通道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选60只实验用大鼠,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利用去肾上腺素干预,对照组仅应用生理盐水;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二组大鼠乳鼠... 目的探讨ANS活性在乳鼠心房肌细胞KAch通道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在2015年9月~2016年9月,选60只实验用大鼠,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和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组利用去肾上腺素干预,对照组仅应用生理盐水;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二组大鼠乳鼠心房肌细胞的Kir 3.1、Kir 3.4 m 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ANS活性和乳鼠心房肌细胞KAch通道上Kir 3.1、Kir 3.4 m RNA表达水平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结论 ANS活性影响乳鼠心房肌细胞KAch通道上很多因子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活性 乳鼠心房肌细胞 KAch通道 表达
下载PDF
ANS-OB钢包浸罩内底吹排渣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平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10,共5页
通过ANS—OB钢包冷态实验研究,开发出在浅浸罩内底吹排渣、将浸罩内残留熔渣排除掉的新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浸罩深度越浅,底吹气体流量越大,浸罩内残渣排除速度越快。当模拟浸罩深度为20mm,底吹气体流量大于0.27m3... 通过ANS—OB钢包冷态实验研究,开发出在浅浸罩内底吹排渣、将浸罩内残留熔渣排除掉的新技术。实验结果表明,浸罩深度越浅,底吹气体流量越大,浸罩内残渣排除速度越快。当模拟浸罩深度为20mm,底吹气体流量大于0.27m3/h时,可在2min内将浸罩内熔渣排除干净。对于110tANS—OB钢包,浸罩深度应小于100mm(最好为50mm左右),底吹气体流量大于21m3/h时,可在5min内将浸罩内残留熔渣排除干净。另外,狭缝型透气砖的排渣能力大于直通多孔型透气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OB钢包 浸罩内排渣 水力学模型 钢包精炼
下载PDF
丹玄口康对ANE诱导的OSF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谭劲 吴丹 +3 位作者 罗玉姣 岳金宝 刘寻 李志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分析丹玄口康(DXKK)对ANE诱导的OSF大鼠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药物治疗组32只和实验对照组32只,药物治疗组和实验对照组再分1、2、4、8周4个时间点组,每组8只;正常组不作任何干预,1周后取材,其余组大鼠乙... 目的:分析丹玄口康(DXKK)对ANE诱导的OSF大鼠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药物治疗组32只和实验对照组32只,药物治疗组和实验对照组再分1、2、4、8周4个时间点组,每组8只;正常组不作任何干预,1周后取材,其余组大鼠乙醚麻醉后,用蘸有ANE的小刷子获取颊黏膜组织样本;药物治疗组中以DXKK 8g/kg给药,实验对照组以等量的蒸馏水灌胃,每天1次至时间点;检测不同组大鼠开口度,进行颊黏膜检测评分、处理颊黏膜组织后,经Masson三色法检测胶原蛋白、ELISA法检测羟脯氨酸,详细观察并记录检验结果。结果:(1)两组大鼠开口度逐渐缩减,其中实验对照组于第4周开始开口度小于正常组(P<0.05);随着ANE刺激时间的延长,开口度呈递减状,至第8周约16.3mm,开口度明显小于正常组(P<0.05);第3周起,实验对照组大鼠颊黏膜评分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检测Masson染色蓝色区域相对面积逐渐上升;从第2周开始实验对照组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增大,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NE刺激是大鼠形成OSF的重要原因之一;DXKK可通过抑制胶原的合成降低OSF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玄口康 anE 诱导 口腔黏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