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Fertility of Buried Ancient Paddy at Chuodun Site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LU Jia HU Zheng-yi +5 位作者 CAO Zhi-hong YANG Lin-zhang LIN Xian-gui DONG Yuan-hua DING Jin-long ZHENG Yun-f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1-450,共10页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of 22 ancient paddy soils excavated at Chuodun site,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ere carried out in 2003 to (1)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 of 22 ancient paddy soils excavated at Chuodun site, Kunsh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were carried out in 2003 to (1) underst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 paddy soils, (2) compare the difference of soil fertility between ancient paddy soils and recent paddy soils, and (3) inquire into mechanisms of the sustainability of paddy soil. The oldest paddy soils at Chuodun site can be dated back to Neolithic age, around 6000 aBP. These ancient fields were buried in about 1-m deep from the soil surface and their areas ranged from 0.32 to 12.9 m^2 with an average of 5.2 m^2. The paddy soils with 〉 5 000 pellets phytolith g^-1 soil were termed intensively cultivated paddy soils (ICPS) and those with 〈5000 pellets phytolith g^-1 soil were called weakly cultivated soils (WCPS). The contents of organic carbon (OC), and total N in the former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latter. Ancient paddy soils had higher soil pH and C/N, total and available P, and lower contents of OC, DOC, total N, S, Cu, Fe, and available K, S, Fe, Mn, and Cu compared with recent paddy soils, which were attributed to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and manure fertilizers, pollution and acidification in recent paddy soils.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s of OC and other nutrients in ancient paddy soils with higher PI were greater than that in ancient paddy soils with low PI, which indicated that human activitie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nutrients. The contents of OC, total N, P and S in ancient paddy soils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ancient moss of the same age, which indicated that planting rice during Majiabang culture period was beneficial to the accumulation of those life e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uodun site ancient paddy soils ancient rice fields soil fertility NUTRIENTS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北翼第一硬土层理化特征及其地质成因
2
作者 朱锦旗 龚绪龙 +4 位作者 苟富刚 张平 张岩 杨磊 刘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 在长江河口两翼广泛分布第一硬土层(FHSL),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根据调查资料(钻孔935个,累计进尺42128 m)和试验资料,首次精确确认了长江河口北翼第一硬土层分布界线,研究了第一硬土层的形成年代、粒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工程地质特性等。研究表明:第一硬土层形成年龄为20~11 ka B.P.(多个光释光和14C测年资料);硬土层含水率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表明气候自下向上逐渐变凉和变干;第一硬土层的颗粒级配、粒度分布频率曲线、C-M沉积图等特征显示,第一硬土层主要由粉砂、极细砂和粘土粒级组成,样品的粒度频率曲线主要呈单峰分布,反映出物质沉积前所受搬运营力性质单一,土体颗粒沉积以均匀悬浮占绝对优势,沉积环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低能环境。第一硬土层的发育受气候控制,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20~15 ka B.P.)为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且以沉积作用为主,硬土层剖面厚度主要受该阶段控制,至末次盛冰期结束;第2阶段(15~11 ka B.P.)为暴露成土期,这时洪水不能形成越岸沉积,加积作用基本停止,硬土层厚度不再明显增加,已形成的第一硬土区域受到频繁变迁的分合河网的侵蚀切割,形成多条不规则古河道和台地,硬土层逐渐脱水成陆,经历了风化成壤的过程;第3阶段(11 ka B.P.至今)为淹埋期,随着全新世的到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硬土层被其上覆的海相沉积层掩埋,成岩作用开始直到现今。土体易溶盐含量较高,为典型氯盐渍土类型,自下而上具有从低变高的趋势,为海相层覆盖硬土层以后成岩过程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土壤 硬土层 硬质粘土层 粒度 沉积环境 成因机制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Abnormal Granularity Layers of Soil Profile and the Response of Relative Factors in Loess Plateau
3
作者 吕海波 梁宗锁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11期1671-1673,1690,共4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analyz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SOC), granularity, total nitrogen content (TN), carbon-nitrogen ratio (C/N), calcium carbonate content (CaCO3) of 1cm soil profiles in returning for...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analyz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SOC), granularity, total nitrogen content (TN), carbon-nitrogen ratio (C/N), calcium carbonate content (CaCO3) of 1cm soil profiles in returning forest in Zhifanggou watershed of Ansai County in Loess Plateau, so as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n abnormal layer of soil reflected with granularity, as well as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responses of soil. [Method] Three quadrats with the size of 10 m×10 m were randomly selected in three sampling plots in Loess Plateau, three profiles in upper, middle and lower slope were excavated, and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with interval of 10 cm; the surface layer with the depth of 0-10 cm was divided into two layers of 0-5 and 5-10 cm for sampling, respectively. Eleven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each profile with a total of 99 samples. Its organic carbon content, granularity, total nitrogen content, carbon-nitrogen ratio and CaCO3 content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soil profiles in three sampling sites contained five characteristic layers, including a1, b1, b2, c1 and c2, the content of soil granule with particle size less than 0.02 mm decreased, and those with particle size 0.02 mm increased,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C/N value (a1, b1, b2, c2) increased, but the increase trend of CaCO3 content was not obvious.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soil layer is commonly existed in loess region, especially the eroded loess region,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in the research fields of modern soil science and ec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 C/N ancient soil layer
下载PDF
不同管理方式对古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杨薇 周晓 蓝增全 《茶叶通讯》 2024年第2期181-189,共9页
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管理方式(大量疏枝、免耕,少量疏枝、浅耕,不疏枝、浅耕,不疏枝、免耕),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分别测定p 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有... 以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惠民乡景迈山大平掌古茶园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管理方式(大量疏枝、免耕,少量疏枝、浅耕,不疏枝、浅耕,不疏枝、免耕),分别采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分别测定p 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有效磷、氨态氮、硝态氮含量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少量疏枝、免耕管理方式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效磷(13.55 mg/kg)、速效钾(171.44 mg/kg)、全钾(13.27g/kg)等养分的含量,更有利于古茶树的生长和发育;不疏枝、浅耕管理方式对提高古茶园土壤脲酶与蛋白酶的活性效果最佳,更利于提高古茶园的土壤肥力。古茶园的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的酶活性变化直接相关,其中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蛋白酶更适宜评价古茶园多数土壤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园 栽培管理方式 土壤 理化性质 酶活性
下载PDF
云南古茶园茶树土壤菌群对营养元素的循环响应
5
作者 龙坤 常河 +2 位作者 潘萍 谢萌丽 张玮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4期170-172,共3页
为研究茶叶生长的土壤表层不同深度的营养元素循环与土壤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市大寨古茶园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岩石、土壤和茶叶样品。土壤细菌群落及营养元素含量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ICP-AES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测... 为研究茶叶生长的土壤表层不同深度的营养元素循环与土壤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本文以云南省临沧市大寨古茶园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岩石、土壤和茶叶样品。土壤细菌群落及营养元素含量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ICP-AES地球化学分析方法测量。结果表明,(1)云南古茶园表层土壤中,P、K、Ca、Mg、Na相对于背景值较为匮乏。土壤营养元素的迁移富集能力排序为K>Fe>Mn>Mg>P>Ca>S>Cu>Na,其中K、Fe的迁移富集系数大于1;茶叶生物富集系数的排序为Ca>P>Mn>K>Na>Cu>Mg>S>Al>Fe,其中Ca、P、Mn、K的系数大于1,表明其会在茶叶中积累,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递增;(2)D1~D6深度土壤中均以酸杆菌门、变形菌门及绿弯菌门为主要优势类群。蛋白菌、浮霉菌门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会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硝化螺旋菌门则会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加;(3)K、Fe、Cu、Na、P、Mn、S在风化成土阶段与土壤菌群之间的正反馈作用可以促进茶叶生长,而在茶叶生长阶段表现出的负相关关系则与茶树生长的新陈代谢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土壤细菌 古茶园 循环响应
下载PDF
万年县古稻原产区细菌多样性分析及功能预测
6
作者 刘亚军 汪成钵 +5 位作者 章涛 叶翠 储小东 廖文成 李荣富 吴永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80-390,共11页
为探讨我国古稻原产区独特的土壤微生态环境,本研究以江西省万年县古稻原产区及邻近区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FAPROTAX功能预测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并探究影响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 为探讨我国古稻原产区独特的土壤微生态环境,本研究以江西省万年县古稻原产区及邻近区域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FAPROTAX功能预测分析了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并探究影响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特性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结果显示,古稻原产区土壤除了包含更高含量的有效氮和Cu,其他理化因子与邻近区域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古稻原产区的细菌群落特征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种群组成上,而不是细菌丰度(基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和Alpha多样性。与邻近区域相比,古稻原产区土壤中包含更高相对丰度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及更低相对丰度的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ota)。此外,古稻原产区细菌类群表现出更强的碳代谢(包括甲醇氧化、发酵、纤维素分解和碳氢化合物降解等)能力和更弱的氮(包括硝化作用和N2O反硝化等)、硫代谢潜力。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细菌的群落和功能潜力特征除了受土壤营养元素的影响,还受pH和多种重金属元素(如Cd、Cu、Hg、Ni)的影响。本研究解析了古稻原产区微生态环境的特异性,明确了其稻田土壤拥有更高的碳周转和氮储能力,为未来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和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稻 稻田土壤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功能预测
下载PDF
云南勐库古茶园重金属分布与微生物生态特征
7
作者 杨伟康 潘萍 +3 位作者 常河 龙坤 谢萌丽 张炜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文章通过ICP-AES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测序技术探讨了云南勐库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其对微生物生态的作用,并揭示了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Cr、Cu、Sn、Hg等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 文章通过ICP-AES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测序技术探讨了云南勐库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其对微生物生态的作用,并揭示了古茶园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情况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显著影响。研究表明,Cr、Cu、Sn、Hg等重金属元素在茶园土壤中富集,而Mo、Pb等重金属元素亏损。重金属元素的富集不仅降低了微生物的生物量和种群数量,还影响到了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化和多样性。土壤中的优势门类细菌,如酸杆菌门等,与多数重金属元素呈负相关关系,对茶树具有积极的作用,可降解重金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元素 土壤细菌 云南古茶园 冗余分析
下载PDF
软土地区复杂地质环境下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方法研究
8
作者 吴斌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1期1848-1851,1860,共5页
为了降低软土地区基坑降水对复杂地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某邻近地铁隧道且存在古河道的深基坑工程为例,借助Visual Modflow三维渗流数值法,从降水设计、现场实施,到运行和回灌进行全过程分析,提出设置真空疏干深井... 为了降低软土地区基坑降水对复杂地质及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某邻近地铁隧道且存在古河道的深基坑工程为例,借助Visual Modflow三维渗流数值法,从降水设计、现场实施,到运行和回灌进行全过程分析,提出设置真空疏干深井、应急备用井,并通过水位观测井监控水位的方法,有效管理了因降水而引起的地表沉降与周边地铁线路的位移。本工程基坑降水控制方法对软土地区复杂环境下地下水研究具有普适性,可为其他类似深基坑项目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地铁区间隧道 古河道 基坑工程 地下水控制 真空疏干深井
下载PDF
不同年龄级别皂荚树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
9
作者 余鸽 陈思慧 +3 位作者 王周锁 龙凤来 郑健 刘炼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30-38,共9页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级别皂荚树的土壤肥力状况,并对其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适宜的古树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安市鄠邑区不同年龄级别皂荚树树冠范围内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目的】探明不同年龄级别皂荚树的土壤肥力状况,并对其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适宜的古树保护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安市鄠邑区不同年龄级别皂荚树树冠范围内0~4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测定土壤pH、电导率(EC)、容重(BD)、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全钾(TK)、碱解氮(AN)、有效磷(AP)和速效钾(AK)含量,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年龄级别皂荚树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鄠邑区皂荚树土壤pH为8.03~8.88,属碱性土壤;不同年龄级别皂荚树土壤的TK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土壤BD依次为二级古树>一级古树>非古树>三级古树;不同年龄级别皂荚树土壤的EC值、OM、TN、TP、AN、AP和AK含量表现出不同程度差异,其中,非古树土壤各肥力指标含量均最低,随着树龄增加,三级古树各指标含量增加至最大,除TP和AP外,其余指标含量均显著高于一级古树。以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标准为依据,皂荚树土壤TK含量均为三级标准,属中上水平;AN含量均为四级及以下标准,属中低水平;古皂荚树土壤TP、AP、AK、OM和TN整体含量较高,均为三级及以上标准,属中高水平;非古皂荚树土壤各指标含量较低,均为四级及以下标准,属中低水平。皂荚树土壤综合肥力依次为三级古树(0.771)>二级古树(0.591)>一级古树(0.584)>非古树(0.281)。【结论】鄠邑区不同年龄古皂荚树的土壤肥力呈较大差异,其中,三级古皂荚树土壤肥力优于二级和一级,古皂荚树土壤肥力优于非古皂荚树,可实行分级养护,并通过增施有机质改良土壤,提高碱解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树 古树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隶属度函数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叶片及土壤分析的古树精准复壮研究——以粤北地区典型衰弱古树为例
10
作者 魏丹 张耕 +1 位作者 杨佐兵 黄华毅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4期87-93,共7页
为了解古树的衰弱成因,制定科学的复壮措施,测定和分析衰弱古树绿叶和凋落叶的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是有效途径。通过对粤北地区的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榕Ficus microcarp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樟C... 为了解古树的衰弱成因,制定科学的复壮措施,测定和分析衰弱古树绿叶和凋落叶的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是有效途径。通过对粤北地区的苦槠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榕Ficus microcarp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樟Cinnamomum camphora和雅榕Ficus concinna等5株典型高龄古树衰弱株的抽样调查得知:1)5株衰弱古树的绿叶与凋落叶养分含量(N、P、K、Ca、Mg、S)与健康株相比,养分含量较低且各具差异性;2)除樟树外其余4株古树土壤养分含量(全N、全P、全K、碱解N、有效P、有效K)均处于缺乏水平。3)抽样调查证实了土壤重金属超标,可能会加剧一些古树的衰老。古树的精准复壮方案应按照不同衰弱树种营养元素含量水平制定,采取相应措施,如给古树补充相应的营养液、施加有机肥、更换肥土等,同时防控土壤重金属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古树 叶片养分 土壤养分 土壤重金属
下载PDF
从宏观到微观:土壤及沉积物的考古学研究进展
11
作者 温睿 祁学楷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6-942,共17页
土壤或各类沉积物是考古发掘中最常见的物质,是各类考古遗存的载体,同时也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蕴含着丰富的考古学信息。随着考古学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的快速发展,考古学研究对象由宏观层面拓展至分子级别的微观层面。以土壤或沉积物为... 土壤或各类沉积物是考古发掘中最常见的物质,是各类考古遗存的载体,同时也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蕴含着丰富的考古学信息。随着考古学研究方法和检测手段的快速发展,考古学研究对象由宏观层面拓展至分子级别的微观层面。以土壤或沉积物为对象的考古学研究也不断深化,呈现出精细化的趋势。目前考古土壤研究仍停留在宏观层面,微观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为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跨越,该文系统梳理了考古土壤微观研究的4个方面——土壤地球化学研究、土壤微形态分析、沉积物古DNA研究和有机残留物分析。研究表明:①土壤地球化学利用元素异常分布推测人类活动,已应用于遗址勘探、功能区划分等;②土壤微形态揭示了自然与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可用于环境考古研究;③沉积物古DNA实现对古代生物种属的识别,在古环境研究中应用广泛;④有机残留物分析可检测古代饮食、祭祀等活动的残留,为重建古代生产生活提供依据。该文认为上述4方面在考古土壤微观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尚未形成有机整体。因此,考古土壤微观研究应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并探索统一的土壤保存方法,从而推动考古土壤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以发掘更丰富的考古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土壤 地球化学分析 土壤微形态 沉积物古DNA 有机残留物分析
下载PDF
贵州亮岩镇古茶树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高超 仇杰 +1 位作者 查仁明 罗洪发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9,共10页
通过对亮岩镇古茶树集中分布区的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31个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养分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亮岩古茶树林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7,51.61%的土... 通过对亮岩镇古茶树集中分布区的土壤进行了调查,分析了31个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及养分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亮岩古茶树林地土壤pH值平均为5.37,51.61%的土壤pH为4.5~5.5,总体处于适宜状态;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较为丰富;但土壤速效磷含量均未达到高产优质茶园肥力指标,处于磷素缺乏的状态;大部分土壤的交换性铝、交换性钙和有效铜含量处于茶树生长适宜范围;古茶树林地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较低,仅有48.38%的土壤有效锌处于适宜范围。主成分分析表明,三里田村古茶树林地土壤肥力最好,其次是关沟村,飞轮村、太极村和亮岩村古茶树土壤立地条件较差,针对肥力较差区域应该重点增施磷肥和适量增加铁、锌等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树 土壤化学性质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双江县冰岛五寨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亚文 黄燕兰 +5 位作者 刘娜 韩利艳 赵平 王雪蕾 黄中泷 李家华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1,共11页
研究双江县冰岛五寨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水平,为该地古茶园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冰岛五寨古茶园105个土壤样本的pH、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全氮(TN)、全磷(TP)以及全钾(TK)8项土壤养... 研究双江县冰岛五寨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质量水平,为该地古茶园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冰岛五寨古茶园105个土壤样本的pH、有机质(OM)、碱解氮(AN)、有效磷(AP)、速效钾(AK)、全氮(TN)、全磷(TP)以及全钾(TK)8项土壤养分指标,以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利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结合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对冰岛五寨古茶园的土壤养分及肥力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冰岛五寨古茶园土壤pH值在4.70~6.16之间,均值为5.45;OM含量在14.97~123.24 g/kg之间,OM含量丰富;AN含量为78.17~327.37 mg/kg,其中冰岛老寨和糯伍两地均有4.76%的土壤处于Ⅲ级标准,存在供氮不足;AP含量储备充足,含量在10.35~474.54 mg/kg之间,冰岛老寨处于高位水平;AK含量在56.67~590.00 mg/kg之间,坝歪含量总体偏低,部分土壤缺乏钾素;TN、TP、TK的含量范围分别0.33~5.34、4.68~22.38、14.94~45.41 g/kg,TP、TK含量远高于优质茶园标准;相关性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pH与其余7个养分间均存在相关性,土壤全量与速效氮素、磷素、钾素间均呈极显著相关;TP、AP、TN、AN、OM的含量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较大。冰岛五寨古茶园土壤养分含量充足、肥力质量水平高,其中冰岛老寨的土壤肥力质量水平最优、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江县 冰岛五寨 古茶园 土壤 养分状况 肥力质量
下载PDF
大冶古铜矿遗址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望兆博 任大军 +4 位作者 肖宇伦 冷琪 张晓晴 张淑琴 陈旺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0-298,共9页
为清楚认识大冶市古铜矿遗址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并为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该地区农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 为清楚认识大冶市古铜矿遗址周边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并为农田土壤重金属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该地区农田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并通过Arc GIS绘制出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大冶市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超标问题显著。60个样品中,Cu和Cd分别高达35%和32%的重度污染率,特别是由Cd元素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十分严重,35%以上的样品土壤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及以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38%的样品土壤处于重度污染,23%的样品土壤处于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及以上。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含量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矿区中心地区高,向外辐射区域逐渐降低,说明矿业活动中采矿粉尘、采矿废水、矿石运输是造成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原因。另外,村民从矿山取回土壤作为农田土壤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核心矿区土壤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铜矿遗址 农田土壤 重金属 污染调查 评价
下载PDF
三星堆古象牙埋藏层土质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建国 朱雯莉 +1 位作者 龚敏 许雨欣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0-27,共8页
三星堆古象牙等大量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古蜀国文明及华夏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三星堆出土古象牙大都已糟朽(粉化),因此对三星堆古象牙埋藏土壤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 三星堆古象牙等大量文物的出土,为研究古蜀国文明及华夏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而三星堆出土古象牙大都已糟朽(粉化),因此对三星堆古象牙埋藏土壤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扫描电镜以及热重等研究了三星堆古象牙埋藏层土壤的元素组成、矿物结构及基团特征。结果表明:三星堆古象牙埋藏土呈弱酸性,含水率在14%~42%之间;代表性象牙埋藏坑土样本K3-135中的主要元素为硅、铝、铁,共占86.475%,K8-177中主要元素为硅、铝、铁、钙,总含量为85.351%;其中K8-177土样中的钙含量是K3-135土样的2.4倍,磷含量为8.5倍,铜的含量为4.2倍,铜含量偏高可能是因为K8-177土样为青铜器接触样。K3-135和K8-177样本的主要矿物均为石英(α-SiO_(2)),存在少量含氧有机物及吸附水,未见碳酸盐矿物等受热分解物质;两样本成分与三星堆城墙土比较可初步推测古蜀国先民在祭祀坑中埋藏古象牙等相关文物时以砂质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 古象牙埋藏土 光谱分析
下载PDF
复壮技术实施对古树根境土壤和新梢生长的影响——以平湖市古银杏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飞广 江彦苹 +3 位作者 程铭川 沈国杰 程池群 朱锋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1期17-23,共7页
通过实施砌筑排水透气暗沟、土壤开挖和根系处理、回填土配置及更换土壤、整枝修剪、树体清腐、树体填补、加箍固定、支撑保护等复壮技术对平湖市的1株古银杏进行复壮保护,监测和分析了复壮技术实施前后土壤质量变化和新梢生长情况。结... 通过实施砌筑排水透气暗沟、土壤开挖和根系处理、回填土配置及更换土壤、整枝修剪、树体清腐、树体填补、加箍固定、支撑保护等复壮技术对平湖市的1株古银杏进行复壮保护,监测和分析了复壮技术实施前后土壤质量变化和新梢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古银杏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增加了50.9%和60.1%(P<0.05),土壤C∶P、C∶K、N∶P、N∶K也显著提高(P<0.05),土壤容重下降了31.3%(P<0.05),而总孔隙度则增加了65.1%(P<0.05),土壤指标间具有显著性相关的数量由8对降低到4对。古银杏新梢生长量显著增加了28.9%~34.7%(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银杏 复壮 土壤 新梢生长
下载PDF
露天矿冰碛土堆积体巨型古滑坡稳定性分析
17
作者 吕淑宁 张默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12期108-111,共4页
针对某露天矿采场揭露的冰碛土堆积体古滑坡的稳定性问题,详细分析了冰碛土古滑坡的工程特征、地质特征、变形特征和滑坡成因机制;计算了古滑坡的稳定性,根据稳定状态和剩余下滑力,对比分析了削坡减载和抗滑桩加固2种治理方案。判定古... 针对某露天矿采场揭露的冰碛土堆积体古滑坡的稳定性问题,详细分析了冰碛土古滑坡的工程特征、地质特征、变形特征和滑坡成因机制;计算了古滑坡的稳定性,根据稳定状态和剩余下滑力,对比分析了削坡减载和抗滑桩加固2种治理方案。判定古滑坡处于蠕动-滑移变形阶段,因滑坡剩余下滑力很大,通过削坡减载的治理方案更为恰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土 古滑坡 边坡稳定性 剩余下滑力 削坡减载
下载PDF
饱和软土区紧邻古建筑异形深基坑安全控制研究
18
作者 张永荣 《福建建设科技》 2023年第6期41-45,共5页
本文结合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紧邻古建筑的深基坑工程实例,探讨饱和软土区异形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控制。针对工程所处饱和软土并紧邻古建筑且凸形阳角处变形大的特点,采用“SMW工法桩+砼内支撑”的综合支护方案,重点解决工期内对周边建... 本文结合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区紧邻古建筑的深基坑工程实例,探讨饱和软土区异形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控制。针对工程所处饱和软土并紧邻古建筑且凸形阳角处变形大的特点,采用“SMW工法桩+砼内支撑”的综合支护方案,重点解决工期内对周边建(构)筑物安全的影响,从“设计-施工-监测”全过程控制变形尤其是凸形阳角处重点部位的变形协调。现场动态监测成果表明,该设计方案合理、施工措施得当,工程施工期间有效控制了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变形,支护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土 古建筑 异形深基坑 安全控制
下载PDF
北京市典型古树群落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文军 张新宇 +5 位作者 李莹 许鹏飞 马嫒馨 田艳春 盖艺方 穆子慧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1期58-66,共9页
古树群落是北京市古树的主体,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古树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典型的古侧柏群落为研究对象,对1088株古树的生长指标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不同坡位和坡向古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 古树群落是北京市古树的主体,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可以为古树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典型的古侧柏群落为研究对象,对1088株古树的生长指标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不同坡位和坡向古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叶绿素b/a)和树冠投影范围内土壤的理化性质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叶绿素含量、土壤理化性质与古树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下坡古树的树高、胸径和冠幅均显著高于中、上坡,增幅都超过了5%;阴坡的树高和胸径比阳坡的显著增加了8%以上。(2)古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在下坡比中、上坡显著降低了15%~43%,阳坡比阴坡显著增加7%以上。(3)从下坡到上坡,土壤容重由1.30 g·cm^(-3)降低到1.12 g·cm^(-3),而含水率由18.00%增加到32.68%,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都是中坡最高,碱解氮、速效钾、含盐量和含水量都是上坡最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盐量、含水量都是阳坡大于阴坡,而有效磷、速效钾和容重都是阴坡高于阳坡。(4)古树树高与叶绿素含量、土壤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显著负相关。本研究表明,古树的生长、叶片光合特性、土壤理化性质随坡位、坡向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且不同坡位和坡向的土壤容重、含水量、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对古树的生长产生了影响。今后应加强对古树群落土壤情况的连续监测,以制定更加科学的古树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树群落 侧柏 叶绿素含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 北京市
下载PDF
甘肃河西地区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研究
20
作者 胡晓 《流行色》 2023年第3期15-17,共3页
甘肃河西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地形呈一块狭长平地故以河西走廊得名,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土民居建筑[1],其建筑遵从了传统民居以院落组织... 甘肃河西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地形呈一块狭长平地故以河西走廊得名,也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要道。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土民居建筑[1],其建筑遵从了传统民居以院落组织空间的传统形式,并结合当地的特征在传统院落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特色。建筑技术和材料的选择因地制宜,建筑装饰风格朴素大方,整个建筑与周围黄土地的背景和谐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体现了生态建筑的可出续发展观[2]。本文研究当地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特征,为今后该地区民居改造提供艺术借鉴,挖掘河西走廊地区地域元素,打开本地民居建筑艺术装饰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地区古民居 生土装饰 建筑外形装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