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侧方入路手术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朱峰 邬一军 +5 位作者 沈亦斌 周雪羽 潘俊 陈凌慧 朱丽娴 何琦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探讨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手术(SMIA)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甲状旁腺手术的6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 目的探讨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手术(SMIA)在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可行性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单侧甲状旁腺手术的64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切口及入路分为颈侧方切口SMIA组及正中切口颈白线入路组(LACA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手术相关结果及术后颈前区功能的差异。采用EQ-5D-5L量表评估术后颈部不适主观感受,Hollander伤口评估量表评定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中出血、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水平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SMIA组平均手术时间[(39.77±5.69)min]明显少于LACA组[(54.41±4.66)min]。术后1月及12月,两组在颈前区功能保护方面有统计学差异(1月:84.67±3.74 vs.79.47±5.38,P<0.001;12月:93.80±2.52 vs.89.94±2.39,P<0.001),且SMIA组均优于LACA组;SMIA组术后6月及12月的Hollander切口评估量表得分优于LA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月:1.93±0.58 vs.2.41±0.66,P=0.003;12月:1.03±0.67 vs.1.74±0.62,P<0.001)。结论颈侧方切口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行甲状旁腺切除是简便、安全及有效的手术方式,较于传统切口更易寻找甲状旁腺病变,缩短手术时间,且对颈前区功能保护的作用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方切口 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甲状旁腺手术 颈前区功能保护
下载PDF
无充气腋窝入路和颈前开放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水平的影响
2
作者 刘雨亭 刘敏敏 +2 位作者 厉芝 任毅 韩学东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和颈前开放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颈前开放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开放组)... 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和颈前开放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旁腺功能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颈前开放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开放组),40例行无充气腋窝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腋窝组),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siPTH)水平、血清钙水平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结果:两组术前siPTH和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iPTH水平虽有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术后血清钙均值也在正常范围,两组术后siPTH及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腋窝组(P<0.05)。结论:两种入路甲状腺癌根治术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传统颈前开放入路术式较无充气腋窝入路术式对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充气腋窝入路 颈前开放入路 甲状旁腺功能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癌根治术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3
作者 孙鸣晓 王金财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 目的探究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在颈椎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业达医院2019年2月~2020年6月收治的78例颈椎病患者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A、B组。A组38例实施标准开放ACDF治疗,B组40例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参数,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分别对两组术前、术后1年的疼痛度、颈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测量颈椎Cobb角,并计算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B组手术用时、术中失血量均较A组少(P<0.05),术后住院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发生2例脑脊液漏,B组无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同组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年NRS、JOA评分、颈椎Cobb角均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颈椎神经功能改善率89.47%与B组的92.50%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显微镜辅助ACDF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失血量少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手术 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 颈椎病 并发症 疼痛度 颈椎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赵东升 张伟超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3期80-82,86,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研究组给予ACD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F治疗CSM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VAS评分,提高腰椎功能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和椎间高度,其效果优于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 疼痛程度 腰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5
作者 高亚军 宋倩 +2 位作者 刘春霞 吴瑞 郭改艳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4期3513-3517,共5页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支架取栓+中间导管抽吸术)开通良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开通良好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血管介入术后(支架取栓+中间导管抽吸术)开通良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抗凝、抗感染及神经营养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簇(ROS)]、炎性因子指标[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五聚素3(PTX3)]、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MR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DA、SOD、ROS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A、SOD、ROS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9.81±3.26)μmol/L、(122.67±9.35)U/mL、(453.98±10.86)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87±5.31)μmol/L、(142.96±12.37)U/mL、(506.72±12.67)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s-CRP、LP-PLA2、PTX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LP-PLA2、PTX3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9.58±1.23)mg/L、(7.30±2.16)μg/L、(2.85±0.91)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7±2.39)mg/L、(9.86±2.85)μg/L、(5.37±1.06)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MR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分别为(3.21±0.36)分、(1.96±0.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68±1.87)分、(2.37±0.8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16%,略低于对照组的14.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血管介入术后的脑神经,减少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少,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 脑梗死 依达拉奉右莰醇 脑保护 血管介入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无充气经腋腔镜甲状腺手术对颈前区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任重道远 潘晓伟 陈伟达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801-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无充气经腋腔镜甲状腺手术对颈前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开放组(n=40)行常规甲状腺开放手术,经腋窝组(n=40)取腋窝前皱襞切口,建立隧道,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统计分析两... 目的:探讨无充气经腋腔镜甲状腺手术对颈前区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开放组(n=40)行常规甲状腺开放手术,经腋窝组(n=40)取腋窝前皱襞切口,建立隧道,行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统计分析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颈前区功能、切口愈合效果、颈部功能、嗓音、切口美容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结果:经腋窝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P<0.05),取标本时间长于开放组(P<0.05),术后引流量多于开放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6个月,经腋窝组欧洲五维健康量表评分、Hollander伤口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开放组(P<0.05),颈部损伤、颈部疼痛、吞咽障碍评分、嗓音障碍指数评分均低于开放组(P<0.05)。经腋窝组切口美容满意度高于开放组(P<0.05)。结论:无充气经腋腔镜甲状腺手术对颈前区功能保护的临床效果较常规开放手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颈前区功能、切口愈合效果、颈部功能、嗓音、切口美容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无充气 经腋途径 颈前区功能保护
下载PDF
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程卫 戚新春 +2 位作者 李阳 宋卫琪 梁秦龙 《癌症进展》 2023年第4期388-390,409,共4页
目的探讨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48例DTC患者分为对照组(n=73,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和观察组(n=75,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凝血... 目的探讨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48例DTC患者分为对照组(n=73,传统甲状腺切除术)和观察组(n=75,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PT)]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为90.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APTT、PT均短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PT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相比,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对DTC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凝血功能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张泉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3期22-25,共4页
目的探究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与微切口组,每组37例。传统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目的探究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与微切口组,每组37例。传统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微切口组行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疾病控制率、甲状腺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微切口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微切口组的疾病控制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微切口组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传统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切口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70%,低于传统组的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4,P<0.05)。结论颈前微切口腔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确切,手术相关指标较为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前微切口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康健 陈文明 尚静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第7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9月行颈前手术治疗的6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30例(行常规颈前路开放手术)及显微组30例(行显微...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9月行颈前手术治疗的6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30例(行常规颈前路开放手术)及显微组30例(行显微镜辅助下精细化减压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放组住院时间长于显微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大于显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开放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NDI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显微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高于显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显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M患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减轻患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化减压术 常规开放前路减压术 颈椎功能 疼痛评分
下载PDF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影响
10
作者 曾佳学 柯添耀 何秋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9期20-23,共4页
目的:研究对比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将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行后路椎管扩大成... 目的:研究对比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术后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1月—2020年5月,将六盘水市人民医院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分别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于手术后6个月评估两组总有效率,于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颈椎前屈活动度、脊髓功能评分、颈椎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颈椎前屈活动度、脊髓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颈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中,相比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手术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和脊髓功能,减轻颈椎疼痛感,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功能
下载PDF
ACCF与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生物力学特征、功能状态的影响
11
作者 田夏威 吴卓 +3 位作者 王自立 贺西京 吴猛猛 许正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5期23-26,共4页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生物力学特征、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对颈椎生物力学特征、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ACCF,观察组行ACDF。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颈椎曲度、T_(1)倾斜角、颈椎总活动度、融合节段Cobb角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内,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ACCF、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长期疗效相近,均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物力学特征及功能状态,但短期内ACDF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 颈椎生物力学特征 颈椎功能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12
作者 曾红生 金健 +1 位作者 陈子华 陈鑫营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534-538,共5页
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到我院及南方医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其进行选取(30例),均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分... 目的:分析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收集到我院及南方医院接受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19年8月—2020年8月)对其进行选取(30例),均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对30例患者开展为期15~25个月的随访,平均手术治疗时间(3.63±0.58)小时,平均术中出血量(2010.49±345.02)mL,α角约0°~1.3°,术后脊柱融合、植骨融合良好,无内固定失败出现;26例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至少改善1级,4例无明显变化;术后2、4、8、16个月,30例患者疼痛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骨科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6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经对症干预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减轻疼痛,促进脊柱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术后虽具有部分患者出现并发症,但经对症干预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颈椎骨折 前后路联合手术 脊椎神经功能 疼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对比
13
作者 韩建华 郑丰裕 +2 位作者 郑圣安 齐永建 郭永生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4期17-21,共5页
目的对比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后... 目的对比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北京市昌平区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术,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VAS评分为(3.11±0.35)分低于对照组,JOA评分为(14.52±1.63)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06、10.440,P<0.05)。术前,两组C2-7角、C2-7矢状面垂直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2-7角、C2-7矢状面垂直距离均有显著改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与后路减压融合术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相比,前者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疼痛较轻,但两者的安全性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减压融合术 后路减压融合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临床效果 颈椎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Zero-P椎间融合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张彪 《科技与健康》 2023年第22期15-18,共4页
分析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随机将2022年2月—2022年12月期间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采取颈前路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10)采取Zer... 分析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术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随机将2022年2月—2022年12月期间贵州省德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例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10)采取颈前路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n=10)采取Zero-P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术前及术后两组患者JOA评分、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Cobb角和椎前软组织厚度比较,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比对照组更优(P<0.05);术后,观察组吞咽困难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发现,颈椎间盘突出患者采取Zero-P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椎曲度、椎体间高度及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疼痛,且可以避免患者术后吞咽困难。Zero-P椎间融合术可以作为颈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ro-P椎间融合术 颈前路钛板融合器内固定 颈椎间盘突出 神经功能 吞咽困难
下载PDF
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的步骤及要点 被引量:5
15
作者 邬一军 朱峰 +6 位作者 沈亦斌 方云 朱丽娴 何琦文 潘俊 陈凌慧 田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1-706,共6页
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采用颈侧方切口,利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肌间的天然解剖间隙作为入路,从带状肌与颈动脉鞘之间进入甲状腺术区,首先辨识喉返神经及上下位甲状旁腺,离断上极血管,再分离Berry韧带,离断峡部,最后切除甲状腺。该... 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采用颈侧方切口,利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头肌间的天然解剖间隙作为入路,从带状肌与颈动脉鞘之间进入甲状腺术区,首先辨识喉返神经及上下位甲状旁腺,离断上极血管,再分离Berry韧带,离断峡部,最后切除甲状腺。该手术可以避免传统手术对颈前区皮肤肌肉组织的创伤,患者术后颈部压迫感和吞咽牵拉感明显缓解。颈侧方切口甲状腺手术操作快捷,临床效果良好。本文介绍如何规范化地操作及手术注意事项等,以期更好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侧方切口 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 甲状腺手术 颈前区功能保护 手术要点
下载PDF
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前、后入路选择及手术效果比较 被引量:8
16
作者 赵兵 崔易坤 +2 位作者 尹振宇 宋晋刚 羊刚毅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05-610,共6页
目的比较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前、后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经前后路联... 目的比较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前、后入路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行经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实施经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和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OA),采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197.2±25.3)min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359.20±45.68)mL高于对照组;试验组住院时间(7.76±1.33)d、植骨融合时间(11.23±0.45)周,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Cobb角(6.42±1.03)°、椎体间滑移距离(2.56±0.17)mm明显小于对照组,而JOA评分(15.28±1.26)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9.726,P<0.05);两组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1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合并颈髓损伤采用前后路联合方式进行手术稳定性更强,术后近期颈椎解剖结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不会增加并发症,但手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出血量,应在严格把握适应症情况下合理选择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骨折 颈髓损伤 前路 后路 神经功能
下载PDF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曾岩 党耕町 马庆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神经功能和颈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09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进行平均11.1年的随访,常规拍摄颈椎屈伸侧位X线片,判断是否有假关节出现。采用JOA17分法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观...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对神经功能和颈部症状的影响。方法:对109例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后患者进行平均11.1年的随访,常规拍摄颈椎屈伸侧位X线片,判断是否有假关节出现。采用JOA17分法对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定,观察术后患者的颈部症状并进行分级。对部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9例患者的假关节发生率为26.61%(29/109),单节段融合无假关节发生,而4节段融合的假关节发生率为36.36%。术后平均神经功能改善率为68.49%,颈部症状的发生率为35.78%。有假关节者与无假关节者比较,其神经功能改善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颈部症状发生率相近。结论:假关节形成是颈椎前路手术后的常见远期并发症,其发生率与融合节段的多少有关。假关节形成可对术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造成影响,但与患者术后颈部症状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融合术 假关节 颈部症状 神经功能
原文传递
盐酸氨溴索对颈椎前路手术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付春江 毕郑钢 +1 位作者 曹杨 杨成林 《中国药师》 CAS 2008年第8期970-971,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颈椎前路手术呼吸功能早期影响。方法:颈前路病人术后常规应用抗炎脱水治疗。试验组应用盐酸氨溴索60 mg,iv,tid,术后当日开始应用,连续6 d。对于肺部合并原发损伤的患者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仅应用常规...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对颈椎前路手术呼吸功能早期影响。方法:颈前路病人术后常规应用抗炎脱水治疗。试验组应用盐酸氨溴索60 mg,iv,tid,术后当日开始应用,连续6 d。对于肺部合并原发损伤的患者行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仅应用常规脱水抗炎药物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早期3 d内试验组优秀率为93%,对照组为7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 d后试验组优秀率为97%,对照组为94%。结论:预防性应用盐酸氨溴索药物,可以预防颈前路手术呼吸功能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 呼吸功能 颈椎前路
原文传递
MRI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对颈型颈椎病针刺后镇痛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巍 李健强 +4 位作者 王乙翔 邹蓓蕾 李丹丹 王小龙 孙曌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第8期10-15,共6页
目的:利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针刺后镇痛效应的脑功能连接改变。方法:1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手法捻针针刺治疗,比较颈疼患者与正常人对照者及针刺前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观察针刺后效应对疼痛相关矩阵中前扣带... 目的:利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针刺后镇痛效应的脑功能连接改变。方法:1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手法捻针针刺治疗,比较颈疼患者与正常人对照者及针刺前后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点。观察针刺后效应对疼痛相关矩阵中前扣带回(ACC)的功能连接的调节作用。结果:对比颈疼患者与正常人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功能连接改变发现l-ACC功能连接增高的区域有背外侧前额叶、脑岛和丘脑,功能连接下降的区域有颞中回;与r-ACC功能连接升高的区域有PAG、颞中回。双侧ACC种子点均无显著脑功能连接下降的区域。颈痛患者疼痛的程度与l_ACC-dlpfc脑功能连接改变相关(r=0.508,P<0.001)。针刺后,患者l_ACC功能连接升高的区域有左侧腹侧前额叶、右侧颞中回,功能连接降低的区域有左侧丘脑;与r_ACC功能连接升高的区域有左侧颞中回、右侧枕下回,降低的脑区有右侧丘脑。治疗前后疼痛的降低程度与l_ACC-vmpfc脑功能连接相关(r=0.619,P<0.001)。结论:颈疼患者的功能连接疼痛上行传导通路中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丘脑、脑岛、背外侧前额叶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活动增强,背外侧前额叶与前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反映了疼痛的严重程度。而针刺不仅有即时效果还有后效应,后效应能维持降低丘脑到前扣带回信号输入,并且增强腹内侧前额叶和扣带回的功能连接产生镇痛作用。负责疼痛信号编码ACC是针刺干预的重要节点,针刺镇痛的主要机制可能为通过腹内侧前额叶下行抑制疼痛的传导,从ACC下调其与丘脑疼痛信号的兴奋性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后效应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颈型颈椎病 脑功能连接 前扣带回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椎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文明 麦伟 +1 位作者 曹智全 方文焕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椎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外一科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86例CSM患者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及前后路联合组,每组62例。前路组行颈椎前...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椎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骨外一科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86例CSM患者分为前路组、后路组及前后路联合组,每组62例。前路组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前后路联合组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的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颈椎功能评分、颈椎生理弧度、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后路联合组脊髓功能优良率为90.32%,明显高于前路组的74.19%和后路组的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JOA评分、颈椎D值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且与前路组和后路组比较,前后路联合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JOA评分、颈椎D值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后路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略低于前路组的6.45%和后路组的4.8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CSM可显著促进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改善颈椎功能,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型颈椎病 前后路联合手术 神经功能 脊髓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