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Overview of 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 Therapy for Disc Displacement-relate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被引量:5
1
作者 Yan-ning GUO Sheng-jie CUI +1 位作者 Yan-heng ZHOU Xue-dong WANG 《Current Medical Science》 SCIE CAS 2021年第3期626-634,共9页
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therapy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treating disc displacement-relate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which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MD cases.Ow... 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therapy is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treating disc displacement-related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s),which account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TMD cases.Owing to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rapy,the exact mechanism of remission has increasingly drawn attention.Given that practitioners have different views on ARS therapy,its indications are broadened,and operating methods diverged.This review attempt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ARS therapy and helps practitioners establish indications and suitable operating methods.Representative views in the past 10 years were summarised,and conclusions were drawn as follows:The mechanism of ARS therapy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internal derangement correction,improvement of stress distribution and recently reported joint remodeling.It has an evident effect in the short term,and the most prevalent operating methods are protruding the mandible to the edge-to-edge position and wearing the ARS for 24 hours daily for 3-6 months.However,long-term stability is not optimal,and thus indications should be selected carefully.Notably,most of the clinical studies in this field are case analyses with low-quality evidence.Well-designed RCTs are required to further validate relevant the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 disc displacement occlusal splint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disorders THERAPEUTICS
下载PDF
Effect of Articular Cavity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Bite Splint Treatment on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
2
作者 Mengran Zhu Linghong Xu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4年第1期133-139,共7页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icular cavity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bite splin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Methods:The research subjects for this...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rticular cavity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bite splin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Methods:The research subjects for this study were 30 patients with ADDWoR treated in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specialist outpatient clinic from November 2018 to November 2019,with a disease duration of 1 to 6 months.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n articular cavity injection of sodium hyaluronate+bite splint.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 simple articular cavity injection of sodium hyaluronate.The two groups were followed up once every 2 weeks to evaluat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using SPSS 24.0.t-test and general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 to compare the data of both groups,andχ^(2)-test and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performed for pain index comparison.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the efficacy of the treatment received by both groups.The mouth opening and joint pain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reatment(P<0.001).Conclusion:Articular cavity injection of sodium hyaluronate and occlusal splint therapy are both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s for treating ADDW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 Sodium hyaluronate splint
下载PDF
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行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效果及长期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王海燕 张文柏 +1 位作者 赖道锋 王雅雯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究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8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收治的80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行牙周夹板治疗,研究组行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附着丧失(AL)、牙周探诊深度(PD)、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SBI)、改良菌斑指数(mPLI)以及松动度]、咀嚼功能和美观度。根据治疗12个月后的疗效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58)和预后不良组(n=22),对长期疗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研究组的GI、AL、PD、mSBI、mPLI以及松动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研究组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前牙覆盖度和牙槽骨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牙周炎病程、牙周炎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口腔卫生习惯和吸烟史为影响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行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长期疗效的主要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周炎病程、牙周炎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吸烟史均为影响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行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长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牙周指数、咀嚼功能和美观度,值得临床推广;其长期疗效受牙周炎病程、牙周炎严重程度、合并糖尿病、口腔卫生习惯以及吸烟史等因素的影响,提示医患在临床诊疗中要针对性地干预和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正畸 牙周夹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形态学评价
4
作者 张锦 袁建桥 +4 位作者 崔梦琦 赵芳源 吴刚 王星星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 目的:观察再定位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选取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共36侧关节盘发生移位,戴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1.4)个月,评价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拍摄MRI,治疗前、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拍摄CBCT,用于评估颞下颌关节盘形态、位置和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弹响(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0.48%)和疼痛(有效率均为88.89%)均改善。治疗后部分关节盘恢复正常形态(双凹型占66.67%),部分(72.22%)关节盘完全复位;盘-髁距离减小(1.87±2.05)mm、盘-髁角度减小(17.75±11.57)°(P<0.05)。治疗1周和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前均减小,上、后间隙均增大(P<0.05);治疗结束时关节前间隙较治疗1周增大,后间隙减小(P<0.05),关节上间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关节盘形态和位置,进而协调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再定位咬合板 形态学评价
下载PDF
安氏Ⅱ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经RW-splint治疗前后二腹肌前腹肌电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肖珲 刘从华 刘俊峰 《口腔疾病防治》 2016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在经RWsplint治疗1周和2个月后二腹肌前腹肌电活动的改变,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RW-splint戴入成功后,采用Bio PAK系统的EMGⅡ型表面肌电...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在经RWsplint治疗1周和2个月后二腹肌前腹肌电活动的改变,为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 RW-splint戴入成功后,采用Bio PAK系统的EMG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及RW-splint治疗后1周、2个月的二腹肌前腹肌电活动进行检测。结果 RW-splint治疗1周后患者的二腹肌前腹在吞咽位时肌电幅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患者吞咽位时二腹肌前腹的肌电幅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下颌姿势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W-splint必须加长戴用时间才能改变二腹肌前腹的肌电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二腹肌前腹 肌电图 吞咽位 RW-splint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疼痛与最大张口度的Meta分析
6
作者 郝紫微 张洁 +2 位作者 蒋昕钰 李莎 吴毅英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疼痛与最大张口度疗效是否优于仅进行手法或仅进行咬合板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疼痛与最大张口度疗效是否优于仅进行手法或仅进行咬合板治疗。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献,并参考Cochrane手册评估文献质量,运用RevMan5.4软件分析结局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6个RCTs,患者共计3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观察组进行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在降低疼痛评分[SMD=-0.34,95%CI(-0.54,-0.13),P=0.001]与改善最大张口度[SMD=0.51,95%CI(0.31,0.71),P<0.00001]方面疗效均比对照组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咬合板治疗改善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患者疼痛和最大张口度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手法复位或单独佩戴咬合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手法复位 咬合板 疼痛 最大张口度 META分析
下载PDF
2种方法治疗急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冰洁 王琛 +4 位作者 张静露 周薇娜 周燕丽 陈一楠 赵晶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34-337,364,共5页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与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这2种方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ADDWOR患者,分为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和手法复位联合... 目的 比较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与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这2种方法治疗急性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8例急性ADDWOR患者,分为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和手法复位联合再定位牙合垫组,各54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即刻、1周后、1个月后、 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指数评估(VAS)、下颌运动范围(包括最大主动张口度、最大前伸及侧方运动范围)进行评估,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即刻、1周后、1个月后、3个月后VAS评分及下颌运动范围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注射联合牙合垫组最大主动开口度、最大前伸及侧方运动范围大于手法联合牙合垫组(P<0.05)。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法都可以改善急性ADDWOR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关节腔注射联合再定位牙合垫在改善下颌运动度方面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关节腔注射 手法复位 牙合垫
下载PDF
下颌前伸再定位治疗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汪存艺 胡济安 施洁珺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920-924,共5页
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下颌前伸再定位治疗是将下颌引导至治疗性前伸位来重建生理性的关节盘-髁突-关节窝关系。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是最常用的矫治器,可促进症状缓解和发挥颞下颌关节结构重塑作用。最近,各类活动或固定功能矫治器也逐渐... 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下颌前伸再定位治疗是将下颌引导至治疗性前伸位来重建生理性的关节盘-髁突-关节窝关系。前伸再定位咬合板是最常用的矫治器,可促进症状缓解和发挥颞下颌关节结构重塑作用。最近,各类活动或固定功能矫治器也逐渐应用于颞下颌关节病的下颌前伸再定位治疗,但其效果仍存在争议。本文将对不同矫治器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总结,并且分析其中盘突关系恢复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前伸再定位咬合板 功能矫治器 关节盘移位
下载PDF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
9
作者 崔梦琦 张宜爽 +3 位作者 袁建桥 张锦 赵芳源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究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方法:纳入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颅颌面锥形束CT,应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评价... 目的:探究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方法:纳入21例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6~8个月。治疗前后均拍摄颅颌面锥形束CT,应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评价治疗后患者关节间隙、髁突位置及上气道变化。结果: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关节前间隙减少,上间隙、后间隙增大(P<0.05);治疗前双侧髁突有85.7%居于后位、14.3%居于中位,治疗后双侧髁突78.6%居于前位、21.4%居于中位。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后,上气道总体积、腭咽体积、腭咽最小截面积、腭咽高度、舌咽高度、腭咽矢径、舌咽矢径、腭咽冠径增大,腭咽及舌咽截面矢冠比增大(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可调整患者髁突位置,缓解颞下颌关节相关症状,同时改善上气道结构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咬合板 下颌后退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上气道 锥形束CT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牙颌软硬组织的变化
10
作者 赵芳源 袁建桥 +2 位作者 崔梦琦 张锦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与牙颌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下颌后退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22例,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拍摄CBCT、头颅侧位片,分别进行上气道、牙颌软硬组织相关指标的测量,...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与牙颌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下颌后退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22例,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拍摄CBCT、头颅侧位片,分别进行上气道、牙颌软硬组织相关指标的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中有94.7%的患者弹响症状减轻或消失,84.6%的患者疼痛缓解或消除,85.7%的患者张口受限好转或正常,可复侧、不可复侧盘-髁关系完全复位率分别为76.7%和8.3%。治疗后患者牙颌软硬组织指标中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SN-MP)、前鼻棘点-颏下点距离(ANS-Me)、蝶鞍点-下颌角点距离(S-GO)、面突角、颏唇角、鼻下点与软组织颏下点的距离(Sn-Mes)增大(P<0.05),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上、下齿槽座点在功能性牙合平面上垂足点间的距离(Wits)、髁突后切点和蝶鞍点在眶耳平面上垂足点间的距离(S-CO),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U1-L1),上、下切牙切缘的垂直距离(OB)和水平距离(OJ)及上唇突度减小(P<0.05)。治疗后患者鼾声评分降低,上气道测量指标中的腭咽容积、舌咽容积和腭咽最小横截面积均增加(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下颌后退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疗效较好。通过引导下颌骨前下移位,可改善下颌后退的骨性特征及面型,改善腭咽段的狭窄,使上气道容积增大,缓解打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咬合板 颞下颌关节 下颌后退 上气道 牙颌软硬组织
下载PDF
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的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莹 于向华 +1 位作者 杨丽娜 陈骊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3期502-508,共7页
目的探讨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市闵行区牙病防治所采用前导式双垫完成Ⅰ期矫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3例。在Ⅰ期矫治前后拍摄X... 目的探讨前导式双垫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7月在上海市闵行区牙病防治所采用前导式双垫完成Ⅰ期矫治的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23例。在Ⅰ期矫治前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测量治疗前后颌面部软、硬组织及上气道指标。结果Ⅰ期治疗后,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下颌平面角(MP-FH)、Y轴角(SGn-FH)、面角(NP-FH)、SNB、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下面高(ANS-Me)增大(P<0.05),ANB、上下中切牙角(U1-L1)、S-Co减小(P<0.01);软组织测量指标中下唇突度(LLP)、下唇长(LLL)、颏部长度(LL-Pos)增大(P<0.01),面型角(FCA)、上唇突度(ULP)、颏唇沟深度(Si-LLPos)减小(P<0.05);上气道测量指标中SPP-SPPW、U-MPW、TB-TPPW增大(P<0.01)。结论对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前导式双垫可通过前导下颌骨协调上下颌骨矢状向和垂直向关系,并有效扩张腭咽与舌咽矢状向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导式双垫 下颌后缩 生长发育高峰期后 上气道
下载PDF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牙周指标和骨钙素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栗璞 邹雅琴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1期51-54,66,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牙周指标和骨钙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牙周治疗基础上予牙周夹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牙周治疗基础... 目的探讨牙周-正畸联合治疗对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牙周指标和骨钙素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在常规牙周治疗基础上予牙周夹板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牙周治疗基础上予正畸治疗,2组在夹板固定牙颌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牙周指标、炎性因子,治疗前及治疗1、7 d时的龈沟液骨钙素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2组牙周袋深度、SBI评分、PLI评分及血清MCP-1、TNF-α、IL-4、IL-6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7 d时,2组龈沟液骨钙素水平低于治疗1 d时,治疗1 d时高于治疗前,且治疗1、7 d时观察组龈沟液骨钙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牙周炎致前牙移位患者牙周袋深度,改善牙周疾病症状,进而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控制骨钙素异常升高,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前牙移位 牙周夹板治疗 正畸治疗 牙周指标 骨钙素
下载PDF
比较Super Bond黏结夹板与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在松动下前牙中的固定效果
13
作者 刘新媚 陈家欢 陈金萍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4期130-133,共4页
目的比较Super Bond黏结夹板与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在松动下前牙中的固定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疗的106例下前牙松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使用石英纤维夹板固定,观察组使用Super Bond黏结夹板固定,对比两组... 目的比较Super Bond黏结夹板与石英纤维夹板固定在松动下前牙中的固定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在本院口腔科治疗的106例下前牙松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使用石英纤维夹板固定,观察组使用Super Bond黏结夹板固定,对比两组的牙周夹板松动率、牙周指标、牙石指数、主观感受。结果两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牙周夹板松动率相当(P>0.05);治疗后3个月PD、AL、SBI、PLI相比,两组均相当(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的牙石指数+、++、+++相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的美观度、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切割功能评分相当(P>0.05)。结论Super Bond黏结夹板与石英纤维夹板固定下前牙的效果相当,但Super Bond黏结夹板的牙石发生率低,美观度及舒适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下前牙 Super Bond黏结夹板 石英纤维夹板 固定效果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
14
作者 司子杰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2期81-85,共5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临夏州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及对骨折修复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甘肃临夏州中医医院收治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腕关节解剖学指标、骨折修复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消肿时间、止痛时间、瘀斑消失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掌倾角及尺偏角均增加,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桡骨短缩值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成蛋白-2(B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指标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及骨钙素(BG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25-(OH)D、tP1NP及BGP水平均升高,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β-Crossl、TRACP-5b水平均降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可缩短桡骨远端骨折的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功能、促进骨折修复、纠正骨代谢异常,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术 桃红四物汤 腕关节 骨折修复因子 骨代谢
下载PDF
正畸与牙周夹板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15
作者 裴壮敏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8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在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中对患者采取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黑白球方式)分为对照组(牙周夹板+基... 目的分析在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治疗中对患者采取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广饶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黑白球方式)分为对照组(牙周夹板+基础牙周治疗,39例)与观察组(牙周夹板+基础牙周治疗+正畸,39例),两组均治疗12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龈沟液炎症因子[前列腺素E2(PGE2)、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蛋白激活激酶5(PAK5)]水平、牙周治疗效果(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水平)、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94.9%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3,P<0.05)。观察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治疗效果(菌斑指数、探诊深度、牙龈指数、附着丧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疾病治疗过程中,用正畸与牙周夹板联合治疗的治疗效果较好,联合治疗下牙周夹板能够帮助改善牙周状态,并维持牙周组织正常生理功能,而正畸治疗则能纠正由于牙周疾病引起的移位情况,因此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炎症水平,较常规治疗措施更能改善覆盖高度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牙周夹板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炎症
下载PDF
正畸与牙周夹板联合治疗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疗效观察
16
作者 俞翔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3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究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应用正畸与牙周夹板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高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究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应用正畸与牙周夹板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3月高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正畸与牙周夹板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美观度指标、牙周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牙周袋深度、前牙覆盖度、牙槽骨高度、松动度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菌斑指数、附着丧失、龈沟出血指数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牙周炎所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通过正畸与牙周夹板联合治疗,能够提高美观度,改善牙周功能,继而控制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牙周夹板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下载PDF
再定位垫戴入前后颞下颌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慧敏 傅开元 +1 位作者 李优伟 张震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测量再定位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AR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2例单侧或双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31侧,设为前移位组;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13侧,设为正常组。分别在... 目的测量再定位垫(ARS)戴入前后关节盘和髁突的位置改变,探讨ARS的治疗机制。方法选择22例单侧或双侧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进行研究,其中关节盘前移位的关节31侧,设为前移位组;关节盘位置正常的关节13侧,设为正常组。分别在闭口位(ARS戴入前)、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ARS戴入后)行磁共振成像扫描,测量不同下颌位置时的2组关节的盘突角度、关节盘和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1)盘突角度:闭口位时前移位组为54.23°,正常组为9.80°;对刃位和下颌最少前伸位时,前移位组的盘突角度多可回复至正常范围。2)关节盘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正常组关节盘位置无明显改变,前移位组关节盘明显向后移动。3)髁突位置:从闭口位至对刃位或下颌最少前伸位,髁突在关节窝中向前下方移动,正常组与前移位组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S使髁突向前下方移动,关节盘向后回复。ARS的作用可能是阻止已经向后上方移动而复位的关节盘在闭口过程中再次发生前移位,起到固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牙合]垫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髁突
下载PDF
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18
作者 吉利 龙星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对临床使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病例进行疗效评价,比较稳定性咬合板和再定位咬合板疗效。方法:使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的病例66人(男19人,女47人),再定位咬合板29人(男9人,女20人)。以上病例均是通过临床检查、颞下颌关节许... 目的:对临床使用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盘移位病例进行疗效评价,比较稳定性咬合板和再定位咬合板疗效。方法:使用稳定性咬合板治疗的病例66人(男19人,女47人),再定位咬合板29人(男9人,女20人)。以上病例均是通过临床检查、颞下颌关节许勒位片和关节上腔造影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研究设计与统计:分别对两组用咬合板治疗前后的关节弹响,疼痛指数,压痛的程度,以及病人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对部分人治疗后的关节造影及许勒位进行评价,用SPSS建立数据库,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95例患者中,经过咬合板治后,关节弹响的消失的有69例,消失为72.63%。关节弹响减轻有17例,治疗弹响的有总的效率为90.5%。两种咬合板的分组对照,在两组在弹响治疗效果上没有差异(χ2值为0.138,P=0.719)。在治疗前有疼痛的患者41名中,经过咬合板治疗后有34名患者疼痛消失,其比率为82.96%,其它7名患者均表示疼痛较治疗前有改善,在两种咬合板治疗的分组统讲计中,疼痛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χ2值为0.005,P=0.967)。结论:两种咬合板治疗关节盘前移位均有疗效,当稳定性咬合板无法消除的弹响用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也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移位 咬合治疗 再定位咬合板 稳定咬合板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维嘉 麦敏军 +1 位作者 刘永坤 高根平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比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4项临床结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优劣,为胫骨骨折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198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应用骨牵引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A组)108例,男76例,女32例;年龄29~66岁,平均(40.3&... 目的:通过对比带锁髓内钉内固定与骨牵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4项临床结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优劣,为胫骨骨折治疗提供选择依据。方法:1989年11月至2000年12月应用骨牵引方法治疗胫腓骨骨折(A组)108例,男76例,女32例;年龄29~66岁,平均(40.3±9.6)岁。按AO标准分型:A型48例,B型46例,C型14例;其中Gustio标准分型,Ⅰ型15例,Ⅱ型13例,ⅢA型2例。2001年1月至2007年7月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B组)57例,男40例,女17例;年龄21~69岁,平均(38.1±8.9)岁。按AO标准分型:A型27例,B型22例,C型8例;其中Gustio标准分型,Ⅰ型7例,Ⅱ型6例,ⅢA型1例。对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屈膝活动度达到90°的时间、下床负重时间、并发症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19.0±0.6)周,B组平均(14.0±0.5)周;关节活动度达到90°的时间A组平均(92.0±8.2)d,B组平均(39.0±6.1)d;下床负重时间A组平均(96.0±6.3)d,B组平均(38.0±6.5)d;并发症A组42例,B组6例,两组4项临床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优于骨牵引方法治疗。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并发症少,并有利于骨折早期愈合和负重锻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腓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骨牵引复位法 小夹板固定
下载PDF
稳定性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东来 黄翠 +3 位作者 龙星 程勇 张智星 郑铁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 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 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2),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 (CMI)从治疗前的0.21±0.04下降到治疗后的0.09±0.03。但造影显示并非所有弹响消失患者的盘-突关系均 恢复正常。结论: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消除弹响,缓解疼 痛,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he)垫 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