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3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Cure Rate of Invisible Headgear Orthodontic Opening Deep Occlusion of Anterior Teeth
1
作者 Longfeng Wang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Nursing Research》 2021年第3期1-4,共4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e rate of bracketless invisible headgear orthodontic for opening deep occlusion of anterior teeth.Methods:10 cases with deep occlusion of anterior teeth were selected.All of the patients we...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ure rate of bracketless invisible headgear orthodontic for opening deep occlusion of anterior teeth.Methods:10 cases with deep occlusion of anterior teeth were selected.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20.All selected patients received bracketless invisible headgear orthodontic treatment.We took CBCT(cone beam CT)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s lateral cranial radiographs and curved tomographic radiograph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10 patients.Results:The changes of 10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Ul-SN,U6-SN,MP-FH(P>0.05);the Ul-PP of the patients all decreased by 3〜5mm.Compared with the effect before orthodontic treatment,the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ce(P<0.05);The tooth loosening didn't occur obviously in 10 patients.And 2 patients(20.00%)had mild root resorption in the anterior teeth.Conclusion:The effect of invisible headgear orthodontic treatment without brackets is significant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deep occlusion of anterior teeth.The pressure of the upper anterior teeth can reach as low as 3~5mm.The cure rate of deep occlusion of open anterior teeth is high.The orthodontic method is comfortable,with beautiful appearance,which is easier to be accepted by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occlusion of anterior teeth Depressed anterior teeth Bracketless invisible orthodontic
下载PDF
Measurement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Gingival Biotype in Anterior Teeth
2
作者 Lan L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双语)》 2020年第1期12-16,共5页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dontal tissue and tooth tissue in gingival biotype are one of the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periodontal tissue in patients.Gingival biotypes of anter...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dontal tissue and tooth tissue in gingival biotype are one of the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of periodontal tissue in patients.Gingival biotypes of anterior teeth are often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of smile aesthetic treatment,which is one of the reference indexes for predicting the success rate of aesthetic treatment such as restoration,implant,periodontal,orthodontic and so on.Gingival biotypes have individual differences,so different gingival biotypes hav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different external stimuli.In the current clinical work,the correct evaluation of gingival biotype,especially th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gingival thickness,is the basis of reasonable choice of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eval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erior teeth Gingival biotype Gingival thickness
下载PDF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效果及对局部炎症状态的影响
3
作者 蒋俊豪 张侬 +1 位作者 杨雅 李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
目的:探究及观察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效果及对局部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的100例需进行前牙冠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镍铬合金烤瓷冠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及观察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效果及对局部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的100例需进行前牙冠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镍铬合金烤瓷冠组)和观察组(二氧化锆全瓷冠组),每组50例。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颜色匹配度、完整度及边缘密合度)、不良情况发生率、局部炎症状态指标[龈沟液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及白介素-6(IL-6)、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PGE2)]、炎症趋化因子[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颜色匹配度、完整度及边缘密合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局部炎症状态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的局部炎症状态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的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控制患者的局部炎症状态,更受患者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锆全瓷冠 前牙 局部炎症状态
下载PDF
不同熔附金属对前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修复疗效
4
作者 杨凤莲 李玉顺 《新疆医学》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镍铬合金与金沉积对前牙烤瓷熔附金属(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全冠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本院接受前牙PFM全冠修复... 目的对比研究镍铬合金与金沉积对前牙烤瓷熔附金属(porcelain-fused-to-metal crown,PFM)全冠修复患者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入2020年9月-2022年2月在本院接受前牙PFM全冠修复的患者86例(86颗牙),根据修复材料不同分为镍铬合金组和金沉积组,每组43例(43颗牙)。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GCF炎症因子水平等指标。结果金沉积组修复体颜色、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及继发龋均显著优于镍铬合金组(P<0.05),在修复体折裂瓷崩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修复6个月后,金沉积组GI、PD、GCF和GCF中TNF-α、IL-6、IL-1β和MMP-2水平水平均显著低于镍铬合金组(P<0.05);金沉积组满意度显著高于镍铬合金组(93.02%vs.74.42%,P<0.05)。结论镍铬合金与金沉积均是前牙PFM全冠修复的常用材料,而后者对患者局部牙周组织影响较小,在减轻GCF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修复美观度及患者满意度方面优于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镍铬合金 金沉积 龈沟液炎症因子 疗效观察
下载PDF
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数字化导板的应用效果分析
5
作者 王璐 赵岚 马果静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 研究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运用数字化导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种植枚数32,对照组种植枚数30,分析治疗效果。结... 目的 研究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运用数字化导板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5月在本院接受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研究组种植枚数32,对照组种植枚数30,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植入位置偏差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后牙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学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数字化导板运用在上颌前牙美学区种植中,可降低植入位置偏差,改善牙菌斑指数、美学效果以及牙齿评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前牙 美学区种植 数字化导板 满意度 植入位置偏差
下载PDF
骨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治疗后牙槽骨结构改建的锥形束CT测量
6
作者 赵启航 芦昕 +6 位作者 童磊 商永慧 李帅 刘文 周建华 袁荣涛 郭庆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729-3735,共7页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 背景: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颌的大多数研究主要关注患者侧貌的改善和后期的恢复情况,而观察患者下前牙牙槽骨改建这一类微观的研究较少。目的:应用口腔X射线侧位片和口腔锥形束CT评价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的下前牙去代偿疗效及牙槽骨结构改建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15例,治疗前后拍摄头颅X射线侧位片测量下前牙在牙槽骨中的角度及线距等指标,锥形束CT测量和分析下前牙唇/舌侧骨开裂长度(d-La/d-Li)以及骨开裂/骨开窗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从X射线侧位片来看,与治疗前相比,下前牙去代偿后相应牙槽骨改建量变化明显,牙根明显向牙槽骨中心移动,但较正常个体仍有部分差距;②锥形束CT测量发现几乎所有牙齿治疗后牙槽骨骨开裂/骨开窗的长度和宽度都得到很大的改善,有的牙槽骨改建甚至已经达到了健康人水平;③治疗前大部分患者往往因为牙齿代偿生长而造成下切牙唇/舌侧的骨开窗/骨开裂,而在术前正畸阶段通过去代偿使牙槽骨改建,牙齿角度发生明显变化,术前正畸使上前牙内收,下前牙唇倾控根,但是术前去代偿量往往不足;在正颌手术阶段,颌骨位置通过定位导板切除,上颌骨前移,下颌骨后退;术后正畸过程中精调效果更好,虽然牙齿与颌骨位置均有一定程度的复发趋势,但术后正畸更接近正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颌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下前牙去代偿 骨开裂 骨开窗
下载PDF
上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数字化设计正确度
7
作者 李穗 马雯洁 +3 位作者 王时敏 丁茜 孙瑶 张磊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87,共7页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 目的:通过虚拟数字模型实验比较动态咬合记录法(patient-specific motion,PSM)和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的正确度。方法:招募12名牙列完整、有稳定切导的健康受试者,口内扫描获得受试者牙列模型,并采集两种动态咬合记录:(1)仅包括前伸运动;(2)包括前伸运动及侧前伸运动。加高原始模型上中切牙参与前伸引导的部分舌面作为参考模型;虚拟拔除单个上中切牙,虚拟种植获得上颌工作模型。在修复体设计软件中使用复制功能进行种植单冠形态设计,使用不同数字化方法设计切导:对照组为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试验组为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1)和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PSM2)。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分析比较修复体切导形态与原始切导形态的三维偏差,评价指标包括代表高牙合程度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最大值,代表低牙合程度的负值平均值、负面积比、最小值,以及代表整体偏差程度的均方根。结果:数据采用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PSM2组的正值平均值、正面积比、负值平均值小于对照组[8.0(18.8)μm vs.37.5(47.5)μm;0 vs.7.2%(38.1%);-109.0(63.8)μm vs.-66.5(64.5)μm],负面积比大于对照组[52.9%(47.8%)vs.17.3%(4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面积比[0.1%(7.0%)]和负值平均值[-97.0(61.5)μm]均小于对照组,负面积比[40.7%(39.2%)]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M1组的正值平均值[20.0(42.0)μm]和正面积比均大于PSM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计前牙种植单冠修复体切导时,相较于平均值数字牙合架法和仅包括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包括前伸运动和侧前伸运动的动态咬合记录法更有利于减少修复体的咬合干扰,提高咬合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牙修复体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上颌前牙 切导
下载PDF
正畸联合瓷贴面修复前牙宽间隙的临床效果分析
8
作者 葛树鹏 娜孜娜·马达力 +1 位作者 徐隽 姬晓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贴面修复在上前牙宽大间隙病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口腔科2018年1月-2022年1月行修复上前牙宽大间隙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修复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贴面修复,观... 目的:探讨正畸联合贴面修复在上前牙宽大间隙病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笔者医院口腔科2018年1月-2022年1月行修复上前牙宽大间隙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接受的治疗修复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贴面修复,观察组采用正畸联合贴面修复,比较评估两组在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12个月的临床效果。结果:修复后即刻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牙冠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12个月临床效果对比,观察组牙龈质地、红白美学指数评分、牙冠形态及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修复后即刻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牙龈质地修复后12个月评分高于修复后即刻,修复后12个月两组修复体颜色评分均高于术后即刻(均P<0.05)。结论:对于上前牙宽大间隙病例的临床修复,正畸联合贴面修复临床效果好,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贴面修复 数字化设计 前牙间隙 前牙美学修复 过小牙
下载PDF
前牙美学修复尺在口腔修复教学中的初步应用
9
作者 胡孟龙 王思仪 +3 位作者 吴丽琨 魏尔凡 叶红强 刘云松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口腔美学修复越来越受到口腔修复医生和患者的重视,也是口腔修复专业研究生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总结了前牙美学修复的几个重要参数,并介绍了基于这些参数开发的前牙美学修复尺,及其在口腔修复教学中初步应用的效果。前牙美学修复尺不... 口腔美学修复越来越受到口腔修复医生和患者的重视,也是口腔修复专业研究生教学的一个重点。本文总结了前牙美学修复的几个重要参数,并介绍了基于这些参数开发的前牙美学修复尺,及其在口腔修复教学中初步应用的效果。前牙美学修复尺不仅可以帮助口腔医生高效地分析前牙美学参数,也可以辅助前牙美学修复的教学工作。此外,本项研发、转化工作也可以为广大口腔医疗工作者的临床和教学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修复 前牙美学参数 美学分析 口腔修复教学
下载PDF
即刻种植联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固定种植体在前牙缺失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龈沟液骨桥蛋白的影响
10
作者 付钰 束明阳 杨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探究即刻种植联合使用患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固定种植体在前牙缺失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龈沟液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缺失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即刻种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 目的:探究即刻种植联合使用患者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固定种植体在前牙缺失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龈沟液骨桥蛋白(O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前牙缺失患者8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即刻种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RF。对比两组总有效、OPN、碱性磷酸酶(ALP)、骨保护素(OPG)、软垢指数、龈沟出血指数、菌斑指数、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唇腭向骨厚度、唇腭向骨高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OPN、ALP、OP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30d,观察组OPN、ALP水平及软垢、龈沟出血、菌斑指数较对照组降低,而OPG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术后6、12周,观察组种植体周围骨密度、唇腭向骨厚度、唇腭向骨高度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即刻种植联合使用PRF在前牙缺失即刻种植中具有较为理想疗效,有利于改善骨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前牙缺失 骨桥蛋白 龈沟液 疗效
下载PDF
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在活髓前牙美容修复中的疗效对比
11
作者 万志刚 代汪 毛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在活髓前牙美容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6-2021年6月就诊于笔者医院拟实施活髓前牙美容的患者100例(240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目的:探讨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在活髓前牙美容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6-2021年6月就诊于笔者医院拟实施活髓前牙美容的患者100例(240颗患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修复,对照组采用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对比两组修复后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修复体美学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复查,研究组的PI、GI、PD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龈沟液中IL-1β、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的龈沟液中IL-1β、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研究组的修复体边缘染色、修复体与邻牙颜色匹配度、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达到A级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修复体完整度、基牙敏感程度及牙髓状态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接法Geramage聚合瓷贴面修复体在活髓前牙美容中的效果优于直接法光固化树脂贴面修复,且对牙周组织的健康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ramage聚合瓷 光固化树脂 修复 贴面 活髓前牙 美学效果
下载PDF
矢状向过矫治对无托槽隐形矫治下前牙压低位移与应力的影响
12
作者 黄钖钖 王诗语 +3 位作者 刘浩 杨丽 王鹏来 袁长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下前牙区骨壁较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存在唇侧骨板吸收风险。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唇舌向控制产生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特别是对牙颈部和根部位移和所受应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1例男... 背景:下前牙区骨壁较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存在唇侧骨板吸收风险。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唇舌向控制产生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目的:探究矢状向过矫治对下前牙特别是对牙颈部和根部位移和所受应力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1例男性志愿者锥形束CT,在MIMICS和GEOMAGICS软件中三维重建下颌骨与下牙列,并且在SOLIDWORKS软件中构建牙周膜、附件和矫治器模型。实验首先分为双侧下尖牙压低组和下切牙压低组,接着在双侧下中切牙和侧切牙上依次添加0°,1°,2°过矫治,共计6组模型。模型装配完成后,在ANSYS软件中分析计算位移量和应力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压低尖牙时,尖牙舌倾压低,切牙舌倾伸长;压低切牙时,切牙舌倾压低,尖牙舌倾伸长;②无过矫治时,切牙颈部舌向移动,根部唇向移动;加入过矫治后,切牙位移逐渐直立,继而唇倾,并且1°过矫治下牙颈部和根部唇舌向位移量最少;③加入过矫治后,尖牙压低组中切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集中区由唇侧转为舌侧,切牙压低组切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集中区由舌侧转为唇侧;④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下前牙时,切牙易伴发舌向倾斜移动;矢状向过矫治设计有利于维持切牙唇舌向位置的稳定,但过矫治应适量,过量的过矫治会加重下切牙的唇倾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下前牙压低 过矫治 生物力学性能 有限元
下载PDF
高角Ⅱ类开[牙合]患者上下颌前牙根长及中切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研究
13
作者 任庆源 包丽娜 +1 位作者 周梦娇 伍春兰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3期196-201,共6页
目的探讨高角Ⅱ类前牙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及中切牙冠根形态,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81例高角Ⅱ类患者(前牙开[牙合]40例、正常覆[牙合]41例)正畸治疗前... 目的探讨高角Ⅱ类前牙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前牙牙根长度及中切牙冠根形态,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已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对81例高角Ⅱ类患者(前牙开[牙合]40例、正常覆[牙合]41例)正畸治疗前的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图像进行分析,运用Dolphin软件对上下颌前牙的牙根长度以及中切牙冠根形态进行研究,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Ⅱ类开患者(开[牙合]组)与高角Ⅱ类正常覆患者(正常覆[牙合]组)的上颌尖牙和侧切牙牙根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开[牙合]组上颌中切牙(11.12±1.37)mm、下颌中切牙(10.15±1.09)mm、下颌侧切牙(11.27±1.15)mm和下颌尖牙(12.81±1.48)mm的牙根长度均较正常覆[牙合]组短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开[牙合]组的上颌中切牙冠根成角(1.10°±3.62°)显著小于正常覆[牙合]组(4.53°±2.30°)(P<0.01),而开[牙合]组的下颌中切牙冠根成角与正常覆[牙合]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角Ⅱ类开[牙合]患者的上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和下颌尖牙牙根均较高角Ⅱ类正常覆[牙合]患者短,高角Ⅱ类开[牙合]患者上颌中切牙牙冠长轴相对于牙根长轴偏唇侧,冠根成角较小,利于开[牙合]患者的前牙转矩控制或内收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角 Ⅱ类错[牙合] 正畸 前牙开[牙合] 前牙 牙根长度 冠根形态 锥形束CT
下载PDF
透明冠修复儿童上颌乳前牙龋损的效果评价
14
作者 姬京艳 郝鹏翔 +2 位作者 曹艳 贾洁 燕美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透明冠修复儿童上颌乳前牙龋损的效果及对继发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8例上颌乳前牙龋损患儿,按照修复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108颗患牙)和研究组(44例,112颗患牙)。对照组行传... 目的:探讨透明冠修复儿童上颌乳前牙龋损的效果及对继发龋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8例上颌乳前牙龋损患儿,按照修复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108颗患牙)和研究组(44例,112颗患牙)。对照组行传统前牙复合树脂直接充填修复治疗,研究组行透明冠联合复合树脂修复治疗。比较两组修复前及修复1年后牙周指标、修复效果、不良事件及患儿的家属满意度。结果:修复后1年,两组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及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8(Interleukin 8,IL-8)水平均低于修复前,且研究组PLI、BI及龈沟液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继发龋发生率、边缘染色发生率及充填体脱落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明冠修复可有效改善上颌乳前牙龋损患儿牙周状况,修复效果良好,可降低继发龋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儿家属更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乳前牙 龋损 透明冠 修复 继发龋
下载PDF
CAD/CAM树脂暂时冠在乳前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5
作者 刘东亚 于雪菲 田慧萍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157-159,178,共4页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乳前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6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乳前牙大面积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 目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乳前牙大面积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3年6月于笔者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乳前牙大面积缺损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n=54),观察组给予CAD/CAM树脂暂时冠修复(n=54),观察两组患儿的修复效果。结果:修复后3个月,两组缺损乳前牙修复体表面情况、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观察组缺损乳前牙修复体表面、色泽协调性、边缘密合度、继发龋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修复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缺损乳前牙牙龈炎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树脂暂时冠在乳前牙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较好,较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更能够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前牙 大面积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树脂暂时冠 光固化复合树脂 修复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16
作者 彭治凯 李森森 朱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33-135,194,共4页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根据矫正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53例)和B组(... 目的: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的美学效果以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8例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患者,根据矫正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自锁托槽矫治器治疗,53例)和B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65例)。比较两组牙周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美学效果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附着丧失(Attachmentloss,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bleedingindex,SBI)、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牙龈指数(Gingivalindex,GI)及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水平均降低,且B组PLI、GI、SBI、PD、AL以及IL-4、IL-6、TNF-α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美观度、便捷性、语言功能、咀嚼功能评分均高于A组(P<0.05);B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P<0.05)。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致前牙扇形移位美学效果理想,可改善口腔微环境,减少炎症反应,临床有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自锁托槽矫治器 牙周炎 前牙扇形移位 美学效果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微创全瓷贴面配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美学效果观察
17
作者 范天慧 郭占胜 +4 位作者 曾长余 叶玉卿 朱俐俐 黄海花 黄道庆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 目的:探讨微创全瓷贴面配合数字化微笑设计(Digital smile design,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接诊的78例前牙切缘切角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116颗患牙)和对照组(120颗患牙),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微创全瓷贴面修复,观察组给予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进行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满意度、美学效果[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估标准(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红色美学指数、牙周健康指数[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美学效果各维度评级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满意率、红色美学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GI、PLI、SBI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全瓷贴面联合DSD技术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可有效改善牙齿美学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全瓷贴面 DSD技术 治疗满意度 美学效果 牙周健康 前牙切缘切角 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微型支抗种植体压低上前牙改善龈笑的临床研究
18
作者 方华娟 邓红 杨晓媛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微型支抗种植体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广东祈福医院收治的70例凸面畸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多用途弓压低上前牙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型支抗种植体压低上前... 目的:探讨微型支抗种植体压低上前牙改善露龈笑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21年5月—2023年5月广东祈福医院收治的70例凸面畸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多用途弓压低上前牙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型支抗种植体压低上前牙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垂直露龈量、Overbite、UL-UI变化,以及上前牙压低长度、牙冠长度与矫正前变化差值等。结果:观察组的矫治有效率为94.29%,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垂直露龈量、Overbite及UL-UI值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前牙压低长度,中切牙、侧切牙、牙尖与矫正前变化差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多用途弓压低上前牙治疗,采用微型支抗种植体压低上前牙治疗可以更好改善露龈笑,提高矫治有效率,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支抗种植体 压低上前牙 龈笑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数字化实时评估系统在前牙牙体预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齐晓宇 汪大鹏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1期118-121,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数字化实时评估系统与传统教学在前牙牙体预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月沈阳医学院40名2018级的五年制临床口腔本科大四下学期在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 目的 对比分析数字化实时评估系统与传统教学在前牙牙体预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9月—2021年1月沈阳医学院40名2018级的五年制临床口腔本科大四下学期在读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对照组学生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学生采用迪凯尔数字化实时评估系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两组的牙体预备质量等级评分以及提问次数。结果 观察组切端预备量、唇面预备量、舌面预备量、轴面光滑度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前牙牙体预备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实时评估系统可以明显提高临床前学生牙体预备的教学效果,加快学生对牙体预备的掌握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实时评估系统 传统教学 前牙 牙体预备 临床口腔 教学效果
下载PDF
锥形束CT三维重建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高红侠 徐蓬 +1 位作者 许荣宸 王立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口腔科接收的80例上颌前部埋伏牙患者共88颗上颌埋伏前牙,所有患者均因牙列不齐、缺失等情况就诊...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与牙槽骨九分区法对上颌前部埋伏牙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口腔科接收的80例上颌前部埋伏牙患者共88颗上颌埋伏前牙,所有患者均因牙列不齐、缺失等情况就诊,牙槽骨九分区法后加颞颌骨CBCT片发现埋伏牙。统计牙冠牙根的外上、外中、外下、中上、中中、中下、内上、内中、内下上颌前部埋伏牙的颗数以及埋伏牙位置、牙冠定位及牙根弯曲情况等。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埋伏牙位置、牙冠定位及牙根弯曲情况等方面的诊断准确性,牙槽骨九分区法分类及CBCT的研究结果两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进行分析。结果:88颗埋伏牙中,50颗牙冠、根在邻牙同侧,5颗牙冠、牙根在邻牙间,33颗牙冠、牙根在邻牙不同侧。埋伏牙牙冠、牙根以位于上颌骨内中和外上2个区间最多(占23.86%和19.32%)。88颗埋伏牙的诊断与术中所见一致,诊断准确率为100%;两种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20、1.340、4.460、4.570、0.900、0.930、0.030、0.040、0.200,P<0.05)。结论:CBCT在上颌前部埋伏牙定位中具有清晰直观、准确便捷的优点,牙槽骨九分区法对治疗复杂上颌前部埋伏牙具有精确定位的意义,也具有一定的诊治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CBCT) 三维重建 牙槽骨九分区法 上颌前部埋伏牙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