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血清抗肝特异性抗体测定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明才 陈琼 +3 位作者 罗光成 王梓 王强 陈悦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n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ntitis C virus,HCV)感染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抗体水平,探讨其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HBV和HCV感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epan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ntitis C virus,HCV)感染患者血清中肝特异性抗体水平,探讨其与肝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HBV和HCV感染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检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总胆红素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liver specific lipoprotein,LSP)和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ialoglycoprotin receptor,ASGPR)的血清水平;以ALT>40分为肝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BV(H)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nti-LSP、anti-ASGPR具有统计学差异,HBV组患者anti-ASGPR水平与ALT具有相关性。HCV(H)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nti-LSP具有统计学差异,HCV组患者anti-LSP与anti-ASGPR具有相关性。HBV患者anti-LSP、anti-ASGPR表达水平较HCV患者高。结论:HBV、HCV感染后,anti-LSP和anti-ASGPR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ALT水平升高时抗肝特异性抗体表达明显增高,表明其可能作为监测肝细胞损伤的特异性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 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下载PDF
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在慢性肝炎的分布差别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景博琼 薛冰 徐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6期2268-2269,2272,共3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nti-ASGPR)水平,观察anti-ASGPR与肝炎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乙肝患者30例,慢性乙肝后肝...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性丙肝)患者和健康人群血清中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anti-ASGPR)水平,观察anti-ASGPR与肝炎患者疾病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HB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乙肝患者30例,慢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HCV感染患者60例(慢性丙肝患者30例,慢性丙肝后肝硬化患者30例),6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anti-ASGPR、ALT的水平。结果 (1)HBV、HCV感染组血清anti-ASGPR水平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丙肝后肝硬化组血清anti-ASGPR水平明显比慢性丙肝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ASGPR与ALT值无相关性。(2)丙肝组anti-ASGPR血清学水平明显高于乙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anti-ASGPR有助于临床的鉴别诊断,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