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罕见抗-Di^(b)致严重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与相关研究
1
作者 廖志坚 贾双双 +5 位作者 温机智 莫春妍 邵媛 张润青 罗广平 姬艳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8-164,共7页
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 目的对1例高频抗体导致的胎儿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HDFN)进行检测、鉴定及配血。方法对患儿进行新生儿溶血试验,对母亲进行血清学意外抗体鉴定,并对母亲红细胞进行常见高频抗原鉴定;对检出抗体进行IgG分型检测,并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单核细胞体外吞噬致敏红细胞试验,以检测抗体相关的吞噬率;对患儿母亲、父亲及舅舅进行相关红细胞血型基因测序;利用稀释的母亲血浆和抗人球卡法,在献血者中进行大规模相合血液的筛选。结果产妇鉴定为Di(b-)稀有血型,产生了抗-Di b(效价512)并导致了严重的HDFN;抗-Di b亚型分型为IgG1和IgG2型,单核细胞体外吞噬效率为88.83%(74.7/84.09);产妇亲属中没有相合献血者,后续从5520名献血者中筛选到2例Di(b-)相合血液,患儿接收输血治疗后康复出院。后续在51334名献血者中筛查到17名Di(b-)献血者,该数据表明Di(b-)在广州地区献血者中的分布频率约为三千分之一(0.033%,17/51334)。结论综合利用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了抗-Di b所致的严重HDFN,建立了1种有效大规模筛查Di(b-)稀有血型的方法并找到相合血液,为建立Di(b-)稀有血型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Di b Di(b-)稀有血型 胎儿新生儿溶血病
原文传递
罕见抗-Di^b的鉴定及其临床输血策略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褚晓月 左琴琴 +5 位作者 毛娟 吴大洲 姜侠 王红 张薇薇 徐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33-835,共3页
目的对送检的2例疑难抗体筛查阳性血样进行抗体鉴定,依据检测结果提供相应的输血策略。方法使用血清学试验进行血型鉴定、抗体鉴定,使用基因检测方法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两位患者血清中均存在抗-Dib同时合并... 目的对送检的2例疑难抗体筛查阳性血样进行抗体鉴定,依据检测结果提供相应的输血策略。方法使用血清学试验进行血型鉴定、抗体鉴定,使用基因检测方法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结果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两位患者血清中均存在抗-Dib同时合并其他抗体;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两位患者Diego基因型均为Di(a+b-);结合上述两种方法,鉴定出两位患者血清中均存在抗-Dib。结论将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进行合理有效的组合,可以提高血型参比实验室和临床输血科室解决输血疑难问题的能力,对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解决存在抗高频抗原抗体的患者的输血难题,应寻求多种方式的输血保障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Di^b 抗体鉴定 基因分型 输血策略
原文传递
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产生抗-Dib抗体的Di(a+b-)血型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于莉 高向阳 +1 位作者 刘丽 冯智慧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9年第4期438-441,共4页
目的通过血清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1例产生抗-Dib抗体的Di(a+b-)稀有血型.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直抗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试验,采用DNA测序方法鉴定患者的Diego血型基因.结果患者体内存在抗高频抗原抗... 目的通过血清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1例产生抗-Dib抗体的Di(a+b-)稀有血型.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直抗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试验,采用DNA测序方法鉴定患者的Diego血型基因.结果患者体内存在抗高频抗原抗体,分子水平确定其为Di(a+b-)稀有血型,因此其抗体为抗-Dib抗体.结论分子生物学鉴定血型基因有助于抗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稀有血型抗-Dib抗体基因分型
下载PDF
输血患者Diego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许亚莉 张瑞宁 +3 位作者 王娜 徐华 左琴琴 王宝燕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患者中Diego血型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阳性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柱凝集法对本省68 918例临床申请输血的患者筛查不规则抗体;对409例初筛阳性患者采用试管低离子盐溶液-抗球蛋白试验(LISS-IAT)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种类及特异...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患者中Diego血型不规则抗体产生的阳性率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柱凝集法对本省68 918例临床申请输血的患者筛查不规则抗体;对409例初筛阳性患者采用试管低离子盐溶液-抗球蛋白试验(LISS-IAT)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种类及特异性的鉴定;对19例Diego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的患者采用试管法进行ABO、Rh以及Diego血型鉴定。结果 19例Diego血型不规则抗体中,女性患者13例(68.42%),男性患者6例(31.58%);所检出的抗体均为IgG-Di^a抗体,占所有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的4.65%,阳性率为0.03%。疾病分类:肝胆系统疾病6例(31.58%),妇产科疾病6例(31.58%),血液系统疾病5例(26.32%),肾脏系统疾病1例(5.26%),心血管系统疾病1例(5.26%);ABO血型中,A型8例(42.11%)、B型5例(26.32%)、O型4例(21.05%)、AB型2例(10.52%);Rh血型系统中,DCCee 7例(36.84%)、DCcEe 5例(26.32%)、DCcee 4例(21.05%)、DccEE 3例(15.79%)。结论对临床申请输血的患者(尤其是妇产科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以及抗体特异性的鉴定,可有效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以及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Diego血型 抗-DI^A 抗-Di^b
原文传递
罕见抗-Di;联合多种抗体的鉴定与临床输血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褚晓月 毛娟 +6 位作者 王宝燕 左琴琴 吴大洲 张薇薇 张良子 王红 徐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对送检的1例抗体筛查阳性血样进行抗体鉴定,探讨复合抗体的鉴定思路并提供输血方案。方法采用血清学试验方法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使用基因检测方法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设计吸收放散试验进行复合抗体的鉴定。结果血清学试验... 目的对送检的1例抗体筛查阳性血样进行抗体鉴定,探讨复合抗体的鉴定思路并提供输血方案。方法采用血清学试验方法进行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使用基因检测方法进行Diego血型基因分型;设计吸收放散试验进行复合抗体的鉴定。结果血清学试验结果显示患者血型结果为B,ccDEE,Jk(a-b+),Le(a-b+),Fy(a+b-),Di(a+b-);基因分型结果显示患者Diego基因型为Di(a+b-);结合上述结果设计吸收放散试验,检出患者血清中存在IgG抗-Di^(b)、IgG抗-Ce、IgG抗-Jk^(a);通过配合使用免疫球蛋白,并采取针对性的输血措施,为患者的成功救治提供了血液保障。结论对于抗高频抗原抗体联合多种抗体的鉴定,应将多种试验技术和方法组合应用,灵活设计试验方案。保障输血安全的措施不应仅局限于提供相合性的血液,更需联合多种措施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go血型 抗-Di^(b) 复合抗体 吸收放散试验 免疫控制
原文传递
抗-Di^(b)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一例 被引量:4
6
作者 吴丽娜 解金辉 +3 位作者 李双玉 安仕萍 黄娴 李彤彤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分析1例怀疑由抗-Di^(b)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FN)。患儿出生两天,诊断为贫血,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父母均为O型,RhD阳性,排除ABO、RhD溶血。患儿母亲抗体鉴定实验结果怀疑为抗-Di^(b)抗体引起的HDFN,由于市面上缺乏检测Dib抗原的试剂... 分析1例怀疑由抗-Di^(b)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FN)。患儿出生两天,诊断为贫血,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父母均为O型,RhD阳性,排除ABO、RhD溶血。患儿母亲抗体鉴定实验结果怀疑为抗-Di^(b)抗体引起的HDFN,由于市面上缺乏检测Dib抗原的试剂,导致抗-Di^(b)抗体引起的HDFN不易被发现,使用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PCR反应及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患儿及父母Di^(a)、Di^(b)抗原。结果显示该患儿血型为Di(a+b+),患儿母亲血型为Di(a+b-),患儿父亲血型为Di(a-b+),该患儿所患HDFN为罕见抗体抗-Di^(b)抗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go血型 抗-Di^(b) 新生儿溶血病 基因型
原文传递
枸骨茎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毛晨梅 李杉杉 +1 位作者 许琼明 杨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91-896,共6页
目的对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考察分得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利用硅胶、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枸骨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 目的对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考察分得化合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方法利用硅胶、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枸骨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谱等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利用DPPH清除自由基实验测定化合物1~9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枸骨茎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3,4-二咖啡酰奎宁酸(1)、3,4,5-三咖啡酰奎宁酸(2)、4,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3)、3,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4)、3,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3,4,5-三咖啡酰奎宁酸甲酯(6)、丁香醛(7)、没食子酸乙酯(8)、二氢芥子醇(9)、2,6-二甲氧基-1,4-苯醌(10)、牛蒡苷元(11)、1-O-香草酸-6-(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苷(12)、木质素苷(13)、(+)-(7S,8S)-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8-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夏佛托苷(15)。结论化合物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1、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显著的清除自由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骨 抗氧化活性 3 4-二咖啡酰奎宁酸 3 4 5-三咖啡酰奎宁酸 4 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 3 4-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甲酯 3 4 5-三咖啡酰奎宁酸甲酯 丁香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