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苁蓉总苷对HepG2肝癌荷瘤小鼠的影响
1
作者 冯朵 王靖 +4 位作者 蒋勇军 周士琦 段昊 李静圆 闫文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29,共10页
为研究肉苁蓉在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的效应,采用HepG2肝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灌胃不同剂量肉苁蓉总苷(total glycosides,TG)分析其抗肿瘤作用,检测小鼠肝脏和肿瘤病理结构变化、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肝脏抗氧化指标,并采用代谢... 为研究肉苁蓉在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的效应,采用HepG2肝癌细胞建立裸鼠皮下成瘤模型,灌胃不同剂量肉苁蓉总苷(total glycosides,TG)分析其抗肿瘤作用,检测小鼠肝脏和肿瘤病理结构变化、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肝脏抗氧化指标,并采用代谢组学和16S rDNA测序法分析小鼠肠道内容物代谢物和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发现,TG可以抑制裸鼠体内肿瘤的生长,不影响小鼠的正常生长发育,无任何毒副作用;随着TG剂量的增加,肝脏组织肝细胞结构完整,病理变化程度逐渐减轻,并且肿瘤组织肿瘤细胞分布变得越来越稀疏,空泡变样程度增加,出现坏死状,表明TG在保护肝的同时,还可抑制肿瘤生长;对肝脏组织进行抗氧化指标检测,发现过氧化氢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下降,表明TG可以减轻小鼠肝脏病变程度;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TG剂量呈正相关,表明TG可提高小鼠的免疫能来起到抗肝癌的作用;TG还可通过调节代谢物水平、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抑制肝癌发展。综上,肉苁蓉TG通过提高机体氧化应激水平、调节免疫能力、改善机体代谢方式和调理肠道微生物平衡以发挥抗肝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总苷 抗肝癌 代谢组学 16S rDNA测序
下载PDF
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李茂蓉 张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79-85,共7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①21只雄性裸鼠,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Huh7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溶剂)、5 mg/kg重楼皂苷Ⅵ组、10 mg/kg重楼皂苷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Ⅵ通过调控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①21只雄性裸鼠,采用皮下注射人肝癌Huh7细胞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溶剂)、5 mg/kg重楼皂苷Ⅵ组、10 mg/kg重楼皂苷Ⅵ组,每组7只。连续腹腔注射给予相应干预10 d,观察各组裸鼠瘤体体积变化。②将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重楼皂苷Ⅵ组,采用重楼皂苷Ⅵ(0~15μmol/L)给予相应干预后,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法检测SNRPD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重楼皂苷Ⅵ和SNRPD1蛋白的潜在靶向结合情况。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10 mg/kg重楼皂苷Ⅵ能抑制Huh7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抑制人肝癌Huh7和JHH7细胞的增殖(P<0.05)、细胞克隆形成(P<0.05)及诱导细胞周期的阻滞(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重楼皂苷Ⅵ潜在靶向SNRPD1蛋白;Western blot和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可以下调SNRPD1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但不能下调SNRPD1 mRNA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重楼皂苷Ⅵ能下调SNRPD1的下游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重楼皂苷Ⅵ可能通过调控SNRPD1发挥抗肝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重楼皂苷Ⅵ 抗肿瘤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中药研究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肝脏CYP450表达与肝细胞癌发生和抗肝癌药物疗效关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江华 李玲 +3 位作者 罗密 郑丽云 罗慧敏 汤卓红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原发性肝癌新诊断病例数在全球癌症中排名第6位,其中,75%~85%病例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是一个庞大的主要在肝脏表达的负责大多数内、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蛋白家族。近年来,肝... 原发性肝癌新诊断病例数在全球癌症中排名第6位,其中,75%~85%病例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是一个庞大的主要在肝脏表达的负责大多数内、外源性化合物代谢的蛋白家族。近年来,肝脏CYP450表达差异与HCC发生之间的关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肝脏CYP450表达与HCC发生以及抗肝癌药物疗效关联的研究进展,为寻找HCC防治潜在靶点、提高抗肝癌药物临床疗效和促进个体化精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细胞色素P450 抗肝癌药物
下载PDF
规范抗乙肝病毒治疗与肝癌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宋晓静 郑燕 +4 位作者 陶娟 丁方回 杨凯利 骆伟 李汛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通过肝癌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下实施规范抗乙肝病毒方案在肝癌病人中的应用,探讨抗乙肝治疗与肝癌术后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我院肝癌MDT讨论后实施规范抗乙... 目的通过肝癌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模式下实施规范抗乙肝病毒方案在肝癌病人中的应用,探讨抗乙肝治疗与肝癌术后生存率及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我院肝癌MDT讨论后实施规范抗乙肝治疗病人(治疗组,36例)和未进行规范抗乙肝治疗病人(对照组,34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肝癌术后肿瘤复发情况及1、3、5年内生存率。结果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肿瘤大小及术前HB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为期5年的随访中治疗组病人1、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8.3%、33.3%、41.6%;对照组1、3、5年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1.7%、41.1%、6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66.7%、58.3%;对照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58.8%、29.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相关性肝癌病人在经过肝癌MDT制定方案,术前和术后实施规范抗乙肝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肝癌复发,提高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抗乙肝病毒 肝癌 生存率 肿瘤复发
下载PDF
The 150 most important questions in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series:questions 76-85 被引量:3
5
作者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1期527-532,共6页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17,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questions in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to promote cancer research and accelerate collaborations. In this article, ... Since the beginning of 2017,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has published a series of important questions in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to promote cancer research and accelerate collaborations. In this article, 10 question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ed. Question 76. How to develop effective therapeutics for cancer cachexia? Question 77.How can we develop preclinical animal models to recapitulate clinical situations of cancer patients for more effective anti-cancer drug development? Question 78. How can we develop novel effective therapeutics for pancreatic cancer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Question 79. What are the true beneficial mechanisms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in cancer patients? Question 80. How to approach the complex mechanisms of interplay among various cellular and molecular component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Question 81. Can tissue oxygenation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on cancer? Question 82. Can tissue oxygenation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radiotherapy on digestive system tumors including liver cancer? Question 83. Can we integrate metabolic priming into multimodal management of liver cancer? Question 84. Has the limit of anti-androgen strategy in prostate cancer treatment been reached by the new generation of anti-androgen drugs? Question 85. Can we identify individuals with early-stage cancers via analyzing their clinical and non-clinical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social media, shopping history, and clinical, pathological, and molecular tr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cer CACHEXIA Animal models Pancreatic cancer Liver cancer ANTIANGIOGENIC therapy Tumor microenvironment Tissue OXYGENATION ANTI-ANDROGEN drugs Non-clinical information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芪术抗癌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分子机制
6
作者 马梦情 孙嘉玲 +7 位作者 胡锐 冯文杏 韩志毅 孙新锋 马文峰 张卫 陈剑平 周小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369-2377,共9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芪术抗癌方(Qizhu anti-cancer prescription,QZAC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TCMSP数据库及GeneCard等疾病数据库寻找药物及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芪术抗癌方(Qizhu anti-cancer prescription,QZACP)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根据TCMSP数据库及GeneCard等疾病数据库寻找药物及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相关靶点,应用Cytoscape 3.9.1和String平台分别进行关键化合物和靶点的筛选,并构建中药-关键成分-靶点网络关系图;并通过DAVID平台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依托于R 4.1.1软件进行可视化,最后通过CytoNCA插件对核心聚类蛋白进行分析得到核心作用靶点,使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匹配程度以及动物实验进一步探索QZACP的药效机制。结果QZACP治疗PLC的活性成分有可能是槲皮素、甘草酸苷、白玉兰素B等;潜在靶标为STAT3、EGFR、AKT1等;相关的通路主要有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化学成分与核心靶点都具有良好的结合构象,另外,通过体内实验验证了QZACP能够抑制裸鼠肿瘤的生长,并降低STAT3、EGFR、AKT1等蛋白表达量。结论QZACP可能对PLC治疗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抗癌方 原发性肝癌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信号通路 机制
下载PDF
叶酸修饰蟾毒灵阳离子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7
作者 骆慧婷 欧阳威 +5 位作者 王旭易 颜红 陈姿延 吴慧 李涛 肖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822-829,共8页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蟾毒灵阳离子脂质体(FA-BF-CL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抗肝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FA-BF-CLs,以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等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透射电镜观... 目的制备叶酸修饰蟾毒灵阳离子脂质体(FA-BF-CL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及抗肝癌研究。方法采用薄膜-超声分散法制备FA-BF-CLs,以粒径、Zeta电位及包封率等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处方及工艺进行优化。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显微形态,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过程、溶血性及空白阳离子脂质体体外细胞安全性。采用CCK-8法比较FA-BF-CLs、BF-CLs(未加叶酸修饰的蟾毒灵阳离子脂质体)及BF-solution(蟾毒灵溶液)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最佳条件为磷脂与药物质量比14.17∶1、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3.8∶1、超声时间13 min,制备得到脂质体粒径(135.5±1.40)nm,多分散系数0.192±0.025,Zeta电位(16.23±0.46)mV,包封率69.42%±2.18%。体外释放研究表明,FA-BF-CLs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溶血试验结果显示该载体材料无溶血现象。体外细胞安全性结果显示阳离子脂质体浓度在0~20μmol/L范围内安全无毒。体外细胞毒性表明FA-BF-CLs对HepG2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大于BF-CLs和BF-solution(P<0.0.1)。结论制备得到的FA-BF-CLs外观均一稳定、具有缓释性能,空白阳离子脂质体安全无毒,FA-BF-CLs具有更强的体外抗肝癌研究,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毒灵 阳离子脂质体 叶酸 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 肝癌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肝转移中的应用现状
8
作者 郝建斌 杨静 +2 位作者 张立宽 王山 郝延璋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4期56-59,97,共5页
肝脏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肝转移是困扰NSCLC治疗和预后的关键问题,因此须为肝转移人群寻求治疗策略。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中已实现重大突破,然而有文献表明肝转移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较差,这... 肝脏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肝转移是困扰NSCLC治疗和预后的关键问题,因此须为肝转移人群寻求治疗策略。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NSCLC中已实现重大突破,然而有文献表明肝转移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反应较差,这可能与肝脏独特的微环境有关。鉴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均靶向肿瘤微环境,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ICI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可以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然而,这种联合疗法对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尚不清楚。本文探讨了肝脏独特的微环境及联合疗法潜在协同抗肿瘤机制和在肝转移人群中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肝转移患者治疗策略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药物 肝转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肝爽颗粒治疗肝癌的作用机制
9
作者 孙鹏 王汉 +4 位作者 张炜崧 桑子淇 刘玉茹 叶桐 刘铁军 《特产研究》 2023年第4期47-56,68,共11页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肝爽颗粒对治疗肝癌(Liver cancer)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利用TCMSP、Pubchem、SEA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肝爽颗粒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 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肝爽颗粒对治疗肝癌(Liver cancer)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及分子机制。利用TCMSP、Pubchem、SEA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肝爽颗粒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筛选liver cancer疾病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终筛选出肝爽颗粒的活性成分20个,靶点832个;肝癌相关的疾病靶点594个,与肝爽颗粒的交集靶点共有93个;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和PPI网络的拓扑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AKT1、PTGS2、TNF、STAT3、VEGFA和JUN等18个关键靶点,GO富集条目391个,主要涉及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肝细胞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受体复合物和炎症反应等。KEGG通路显著富集157条,其中与肝癌肝脏相关通路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等;与炎症与免疫相关的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等;与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的VEGF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和细胞凋亡等;以及与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相关的MAPK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和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肝爽颗粒可能通过肝脏相关、炎症与免疫、细胞增殖与凋亡以及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起到对肝癌的综合治疗效果。本研究初步探讨了肝爽颗粒抗肝癌的潜在有效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为肝爽颗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爽颗粒 网络药理学 慢性乙型肝炎 抗纤维化
下载PDF
血清HBsAg和HBeAg定量检测评估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心怡 张国梁 张广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41-2247,共7页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水平评估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中度肝硬化合并原发性...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水平评估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病毒应答(HBV-DN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中度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Ⅱa期患者,根据治疗的第8周时是否发生病毒学应答分为应答组47例和未应答组33例。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血清HBsAg、HBeAg水平对病毒应答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1年生存率。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清HBsAg、HBeAg水平与HBV-DNA水平呈正相关,患者治疗第8、12、24、36、48周时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48周时,血清HBsAg水平预测病毒应答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18(95%CI:0.709~0.965),最佳截点为(40.63±10.28)ng/mL,灵敏度为91.34%,特异度为71.93%;治疗第8周时,血清HBeAg水平预测病毒应答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01(95%CI:0.673~0.979),最佳截点为(53.38±9.86)NCU/mL,灵敏度为88.52%,特异度为83.42%。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应答组1年生存率为87.31%高于未应答组6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与病毒应答存在相关性,定量检测血清HBsAg和HBeAg水平评估患者病毒应答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乙肝病毒E抗原 病毒应答
下载PDF
含2-苯基噻唑骨架化合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评价
11
作者 李前 钱晶晶 +3 位作者 马燕燕 孙慧敏 曹阳 司鑫鑫 《合成化学》 CAS 2023年第4期316-320,共5页
以4-氯硫代苯甲酰胺、3-溴丙酮酸乙酯和4-三氟甲基硫代苯甲酰胺为原料,合成了10个2-苯基-1,3-噻唑骨架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利用CCK-8法初步考察了这些化合物对人胰腺癌细胞(CFPAC-1)、人乳腺癌细胞(MDA-M... 以4-氯硫代苯甲酰胺、3-溴丙酮酸乙酯和4-三氟甲基硫代苯甲酰胺为原料,合成了10个2-苯基-1,3-噻唑骨架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确证。利用CCK-8法初步考察了这些化合物对人胰腺癌细胞(CFPAC-1)、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肝癌细胞(BEL-740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10种化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1 3-噻唑 抗肿瘤活性 有机合成 胰腺癌 乳腺癌 肝癌
下载PDF
12-钨硼酸5-氟尿嘧啶盐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李娟 李静 +5 位作者 齐燕飞 王宏芳 王恩波 胡长文 许林 吴新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10-1012,共3页
5-Fluorouracil salt(WBF) of 12-tungstoboric acid with Keggin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183 W NMR and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MT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BF h... 5-Fluorouracil salt(WBF) of 12-tungstoboric acid with Keggin structure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183 W NMR and elementary analysis. The MTT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BF has a stronger killing ability for liver cancer cells in vitro. The acute toxicity of WBF was carried out. The half toxicity dose LD_ 50 of WBF orally administrated to mice is 1 117.4 mg/kg.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硼酸 5-氟尿嘧啶 合成 抗癌活性
下载PDF
拳卷地钱不同提取部位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比较和部分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曹慧 肖建波 +1 位作者 周春山 张懿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基于拳卷地钱不同部位生物活性的不同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技术分析拳卷地钱不同提取部位的方法。拳卷地钱乙醇粗提物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 ,以 GC/ MS确定两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并进行体外抗肝癌细胞试验。从... 基于拳卷地钱不同部位生物活性的不同 ,建立了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 (GC/ MS)技术分析拳卷地钱不同提取部位的方法。拳卷地钱乙醇粗提物依次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 ,以 GC/ MS确定两部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并进行体外抗肝癌细胞试验。从石油醚部位共分离出 5 4个峰 ,鉴定了其中 2 5种物质 ,占总出峰面积的65 .0 %以上 ,在所分离的化合物中 ,以有机酸和酯类化合物为主 ;从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 2 3个峰 ,鉴定了其中 1 9种物质 ,占总出峰面积的 89.0 %以上 ,在所分离的化合物中 ,以苯并噻唑 (1 4.97% )和雪松醇 (2 0 .69% )为主。体外抗肝癌细胞试验 ,发现乙酸乙酯部位有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作用 ,并有剂量依赖关系 ;当质量浓度达 40 mg/ L时 ,对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石油醚部位对肝癌细胞抑制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地钱 活性研究 分析比较 提取 肝癌细胞 乙酸乙酯 抑制作用 挥发性成分 GC/MS 酯类化合物 石油醚 生物活性 不同部位 技术分析 依赖关系 质量浓度 粗提物 共分离 有机酸 试验 体外 物质 鉴定
下载PDF
复方壁虎藤梨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虹 向俊锋 +4 位作者 戴玮 金雪 刘岩 管烨 唐亚林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壁虎藤梨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肿瘤药物筛选的SRB法,考察壁虎粉、藤梨根及其复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试验中,壁虎粉、藤梨根及复方壁虎藤梨根均对肝癌细胞表现出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在... 目的:观察复方壁虎藤梨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体外抗肿瘤药物筛选的SRB法,考察壁虎粉、藤梨根及其复方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在体外试验中,壁虎粉、藤梨根及复方壁虎藤梨根均对肝癌细胞表现出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在相同的条件下,复方壁虎藤梨根的抑制效果均要优于单独的壁虎粉和藤梨根。在体内的抗肿瘤药效评价中,复方壁虎藤梨根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瘤重与肿瘤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肿瘤抑制率可达37.9%,且对荷瘤小鼠体重无任何影响。结论:复方壁虎藤梨根在体外及体内的抗肝癌实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抑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壁虎藤梨根 抑瘤作用 肝癌 小鼠
下载PDF
基于相关性分析的中药路路通抗肝肿瘤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欣欣 张云坤 +3 位作者 王帅 李天娇 包永睿 孟宪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159-163,共5页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法及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中药路路通不同极性部位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影响的谱效关系,揭示中药路路通抗肝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路路通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作为体外模型进行...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法及偏最小二乘法探讨中药路路通不同极性部位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影响的谱效关系,揭示中药路路通抗肝肿瘤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路路通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以人肝癌SMMC-7721细胞作为体外模型进行抗肝肿瘤药效学评价;运用灰色关联度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法,将指纹图谱共有峰相对峰面积与不同浓度体外药效抑制率进行关联,建立不同极性部位与体外抗肿瘤的谱效关系模型。结果6个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中共标识20个指纹峰,其中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路路通药材与抗肝肿瘤相关系数大于0.8的色谱峰共15个,0.5 mg/mL与1 mg/mL给药浓度时筛选相似性100%;其中采用偏最小二乘分析法,路路通药材对抗肝肿瘤药效贡献较大色谱峰共13个,0.5 mg/mL与1 mg/mL给药浓度时筛选相似性100%。结论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法筛选结果进行比对发现,二者共有11个色谱峰相同,相似性为84%;将不同数学方法引入中药活性部位谱效关系相关性评价中,能更加真实、客观地得到中药发挥药效的药效物质单体,该研究为开展基于谱效关系的中药药效物质筛选及预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路路通 抗肝肿瘤 谱效关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磊 侍作亮 卞建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1期1536-1537,1541,共3页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抗病... 目的:研究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抗病毒治疗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资料,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入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基础治疗,对照两组患者治疗4、12、24及48周的肝功能、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24、48周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48周时肝功能指标均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8周时HBV DNA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8周时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GIQLI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4、12、24及48周GIQLI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改善乙肝相关性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癌 抗病毒 肝功能 生活质量 预后
下载PDF
玛咖生物碱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和H22荷瘤小鼠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爱华 刘英梅 +1 位作者 王丽丽 安然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56,共5页
探究玛咖生物碱对Bel-7402细胞体外抗肝癌活性及体内抗H22肝癌活性的影响。通过0.5%的盐酸95%乙醇溶液提取获得玛咖生物碱粗提物,并通过进一步的酸溶碱沉方法纯化获得玛咖生物碱,通过MTT法测定不同剂量玛咖生物碱对Bel-7402细胞抑制率... 探究玛咖生物碱对Bel-7402细胞体外抗肝癌活性及体内抗H22肝癌活性的影响。通过0.5%的盐酸95%乙醇溶液提取获得玛咖生物碱粗提物,并通过进一步的酸溶碱沉方法纯化获得玛咖生物碱,通过MTT法测定不同剂量玛咖生物碱对Bel-7402细胞抑制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体内抗肝癌H22荷瘤小鼠试验,考察不同剂量玛咖生物碱体内抗肝癌活性影响。细胞实验表明,不同剂量组玛咖生物碱对Bel-7402细胞有一定的抗肝癌活性,其抗癌活性高低顺序为:玛咖生物碱高剂量组>玛咖生物碱中剂量组>玛咖生物碱低剂量组。体内抗肝癌试验表明,玛咖生物碱高、中剂量组具有显著的抗肝癌活性。可见,玛咖生物碱具有一定的抗肝癌活性,这为玛咖生物碱活性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 生物碱 抗肝癌
下载PDF
复方斑蝥胶囊体内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夏恪迪 张赢予 +1 位作者 张馨木 顾国贞 《中国药业》 CAS 2007年第15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复方斑蝥胶囊对小鼠肝癌H22模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荷瘤动物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药物,观察复方斑蝥胶囊抑瘤率及对肝癌H22细胞株接种于BALB/C小鼠造成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检测小鼠治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 目的观察复方斑蝥胶囊对小鼠肝癌H22模型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小鼠肝癌H22荷瘤动物模型,灌胃给予不同剂量药物,观察复方斑蝥胶囊抑瘤率及对肝癌H22细胞株接种于BALB/C小鼠造成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检测小鼠治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结果复方斑蝥胶囊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可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抑制肿瘤的转移,增强小鼠免疫功能。结论复方斑蝥胶囊具有显著的抑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为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斑蝥胶囊 H22肝癌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抗肝癌药盐酸诺拉曲噻的合成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学清 庄伟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72-775,共4页
目的:改进盐酸诺拉曲噻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溴-4-硝基甲苯为原料经Sandmeyer法合成靛红、氧化开环、环合成喹唑啉酮和Ullmann反应合成了盐酸诺拉曲噻。结果:有关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必要的图谱确证,或经含量分析;总收率为28.... 目的:改进盐酸诺拉曲噻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溴-4-硝基甲苯为原料经Sandmeyer法合成靛红、氧化开环、环合成喹唑啉酮和Ullmann反应合成了盐酸诺拉曲噻。结果:有关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必要的图谱确证,或经含量分析;总收率为28.8%。结论:本合成路线简洁,工业成本低,所得产品纯度高,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肝癌药 诺拉曲噻 化学合成
下载PDF
白头翁皂苷D抗肝癌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坤 舒展 +3 位作者 王永林 许琼明 杨世林 刘艳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0-244,共5页
目的研究白头翁皂苷D(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体内抗小鼠H22肝癌细和体外的抗人肝癌SMMC-7721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采用小... 目的研究白头翁皂苷D(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体内抗小鼠H22肝癌细和体外的抗人肝癌SMMC-7721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采用MTT法考察白头翁皂苷D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采用小鼠H22实体瘤进行体内抑瘤实验,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利用光镜(HE染色)、电镜等方法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白头翁皂苷D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24、48、72h后,给药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细胞增殖抑制。白头翁皂苷D(4.5、6.0 mg/kg)对小鼠H22肝癌细胞实体瘤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8.67%和41.59%(P<0.01,与模型组比较)。组织学观察显示,肿瘤细胞大量变性坏死,电镜下可见凋亡细胞和凋亡小体。结论白头翁皂苷D具有一定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皂苷D 肝癌 抗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