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clear atypia grading in breast cancer histopathological images based on CNN feature extraction and LSTM classification 被引量:3
1
作者 Sanaz Karimi Jafarbigloo Habibollah Danyali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EI 2021年第4期426-439,共14页
Early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the most common disease among women around the world,increases the chance of treatment and is highly important.Nuclear atypia grading in histopathological imag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 Early diagnosis of breast cancer,the most common disease among women around the world,increases the chance of treatment and is highly important.Nuclear atypia grading in histopathological imag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inal diagnosis and grading ofbreast cancer.Grading images by pathologists is a time consuming and subjective task.Therefore,the existence of a computer-aided system for nuclear atypia grading is very useful and necessary;In this stud%two automatic systems for grading nuclear atypia in breast cancer histopathological image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methods are proposed.A patch-based approach is introduced due to the large size of the histopathological images and restriction of the training data.In the proposed system I,the most important patches in the image are detected first and then a three-hidden-layer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is designed and trained for feature extraction and to classify the patches individually.The proposed system II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 CNN for feature extraction and a two-layer Long short-term memoty(LSTM)network for classification.The LSTM network is utilised to consider all patches of an image simultaneously for image grading.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systems for automatic nuclear atypia grading and outperform the current related studies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east cancer CNN histopathological image LSTM networks nuclear atypia
下载PDF
亮丙瑞林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患者的效果
2
作者 康黎芳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74-76,共3页
目的:观察亮丙瑞林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E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研究组在... 目的:观察亮丙瑞林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EH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性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月经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H、FSH、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小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小于对照组,两组月经期均短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69.7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亮丙瑞林联合孕激素治疗EH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小子宫内膜厚度,缩短月经期,降低性激素水平,其效果优于单纯孕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丙瑞林 孕激素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 性激素 子宫内膜 月经期
下载PDF
汽车座椅侧护板注塑模具创新设计
3
作者 赵利平 张维合 彭新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9-143,共5页
采用定模内和动模内镶件互换结构设计,实现了同一套模具可生产某汽车座椅侧护板(有按钮孔和无按钮孔)2种不同结构的塑件,提升了模具的使用价值,降低了产品研发的成本,并通过设计便捷式模内镶件互换结构,极大地减少了拆模、装模的时间和... 采用定模内和动模内镶件互换结构设计,实现了同一套模具可生产某汽车座椅侧护板(有按钮孔和无按钮孔)2种不同结构的塑件,提升了模具的使用价值,降低了产品研发的成本,并通过设计便捷式模内镶件互换结构,极大地减少了拆模、装模的时间和人工成本。异型的斜顶抽芯机构与直顶顶出机构相配合,解决了常规斜顶抽芯机构在设计位置不足的情况下完成塑件倒扣的正常脱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镶件互换结构 异型 斜顶抽芯机构 直顶顶出机构
下载PDF
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3
4
作者 宋艺君 刘晓婷 +8 位作者 冯丽莉 王湘 白荟芳 田民强 张微 祖承哲 赵欣 蔡大勇 王玥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7期2562-2575,共14页
目的:研究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时效关系与量效关系.方法:Wistar♂大鼠100只,体质量均衡随机分5组;每84h1次分别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0、25、50、75、100mg/kg造模.每组体质量排序分10小组,年龄配对;造模时程最短0d,间隔14... 目的:研究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时效关系与量效关系.方法:Wistar♂大鼠100只,体质量均衡随机分5组;每84h1次分别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0、25、50、75、100mg/kg造模.每组体质量排序分10小组,年龄配对;造模时程最短0d,间隔14d延长,最长126d,灌注固定肝脏.常规石蜡包埋,6μm切片,HE染色,观察病变性质后显微照相;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分别形态计量10、20、40倍物镜下汇管区(R1)、肝索(R2)、肝细胞核(R3)的体积构成比,观察每10个高倍镜视野下的核分裂像;计算各动物异型性指数[Ei=(1-R1)-1·(R3)·(R2)-1].Prism 4软件回归"二乙基亚硝胺导致异型性指数"的时效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进而导致曲线下面积的量效关系.结果:以异型性指数(肝细胞核/浆体积比校正值),回归0、25、50、75、100mg/kg二乙基亚硝胺造模的半效时程(95%CI)分别为70347(0-)、1734(937-3211)、1536(948-2490)、1530(890-2632)、1183(955-1466)h,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064、0.0084、0.0123、0.0165、0.0167[异型性指数·log(h)].以曲线下面积,回归二乙基亚硝胺诱发肝细胞癌前病变的半效剂量为48.255mg/kg.50.000mg/kg造模各时程的异型性指数与核分裂像总数之间呈直线正相关(y=0.0023x-0.0056,r=0.9217,n=10,P<0.01).结论:以异型性指数为指标,每84h腹腔注射1次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细胞癌前病变的最佳造模剂量为48.255mg/kg(约50.000mg/kg),最佳造模累积连续时程为64d.核分裂像计数验证了异型性指数的临床预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基亚硝胺 肝癌前病变 异型性指数 核分裂像 形态计量
下载PDF
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病变的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龚西騟 孟刚 +1 位作者 杨枫 闻祥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7-272,共6页
目的 探讨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观察 4 9例乳腺癌和 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病变的HE形态 ,对其中 2 5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选用的一抗有CK8、EMAS 10 0蛋白、SMA、c erbB 2、E cad、P... 目的 探讨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病变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观察 4 9例乳腺癌和 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病变的HE形态 ,对其中 2 5例进行免疫组化检测 ,选用的一抗有CK8、EMAS 10 0蛋白、SMA、c erbB 2、E cad、PCNA及p5 3,少数病例加做CK(34βE12 )标记 ,1例贴壁性癌加做CK5、bcl 2及GCDFP 15标记。 结果 平坦型上皮不典型病变有以下特征 :①TDLU轮廓保存 ,导 /小管扩张 ,内衬单层或多层有轻重不等不典型性的柱状 /立方上皮 ,常有胞质顶突 ,细胞排列成平坦层状 ,少有向腔内突起 ,腔内可有蓝色絮状物或微小钙化 ,重度病变可有局部的沙丘斑块状突起及少量微乳头。②免疫表型 :柱状细胞表达CK8、EMA ;中 /重度病变表达c erbB 2、E cad ;不表达CK(34βE12 )及CK5 ;PCNA表达率因病变程度而异 ;1例贴壁性癌表达p5 3,部分细胞顶突GCDFP 15阳性 ,bcl 2阴性。③按平坦型不典型病变与癌的关系分为 3组 :Ⅰ组 4 0例 ,两者形态上仅为伴随关系 ;Ⅱ组 5例 ,形态学显示两者间有移行或细胞特征相同 ,提示两者间有内在联系 ;Ⅲ组 4例 ,贴壁性导管原位癌 ,伴小叶内或小叶外微量浸润。结论 平坦型上皮不典型病变中少部分 (本文的Ⅱ、Ⅲ组 )应视为原位癌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病变 形态学 免疫表型 乳腺癌 组织学特征
下载PDF
非典型性老年人肺结核X线、CT诊断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龙春 代晓峰 +3 位作者 张洲 宋峰 李平 王彦军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0年第11期91-92,共2页
目的:提高对非典型性老年人肺结核X线、CT诊断的再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16例非典型性老年人肺结核病例资料较完整地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结果:肺不张17例,X线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肺体积缩小,误诊为肺癌9例;CT表现呈三角形或&quo... 目的:提高对非典型性老年人肺结核X线、CT诊断的再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16例非典型性老年人肺结核病例资料较完整地进行综合分析并总结。结果:肺不张17例,X线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实变、肺体积缩小,误诊为肺癌9例;CT表现呈三角形或"V"形,尖端指向肺门的软组织阴影,误诊为肺癌6例。肿块型12例,X线表现肿块有分叶,周边见少许斑点状钙化,8例伴肺门增大者误诊为肺癌;CT表现为肿块边缘光滑,有分叶及短毛刺,肿块中心呈斑片状钙化,误诊为肺癌。干酪性肺炎52例,X线、CT表现为肺叶或肺段大片实变,其内密度不均。混合型35例,X线、CT表现为渗出、增殖、纤维条索状,结核瘤呈多形性,肺叶内1~2 mm粟粒性结节。结论:综合分析X线、CT及支气管镜检病理表现对于减少误诊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肺结核 非典型性 数字X线摄影 CT 支气管镜检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环)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晓燕 冷金花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336-340,共5页
目的观察性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曼月乐)在子宫内膜增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使用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共42例,进行临床资料研究并进行随访。观察主要指标是上环后临床症状(... 目的观察性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曼月乐)在子宫内膜增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使用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共42例,进行临床资料研究并进行随访。观察主要指标是上环后临床症状(阴道出血量)改善程度,以及带环3个月、6个月以及16个月子宫内膜病理逆转情况。结果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病例共42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性(EH)患者27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EIN)患者15例。EH患者治疗前均有阴道出血多于月经1倍以上的症状,治疗后症状改善率为81.4%;而AEH/EIN患者治疗前有2例是因不育行诊刮时发现内膜病变,并无阴道出血增多症状,另13例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4.6%,与EH患者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中、重度AEH/EIN患者阴道出血多的症状全部得到改善。轻、中、重度AEH/EIN患者在随访3个月时病理逆转比例为50%、33.3%及67%;随访6个月时为75%、100%及67%;随访至16个月时,中、重度AEH/EIN全部病理逆转,而有一例轻度AEH/EIN患者病变持续,无一例病情进展患者。结论曼月乐环能改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阴道出血多的症状,使AEH/EIN患者内膜得到逆转,是除手术及口服药物以外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另一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增生 不典型增生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器
下载PDF
综合医院精神科联络会诊124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春凤 高静芳 张吉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病人的原因、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所有会诊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会诊-联络人次逐年增加;患者年龄60岁以上为主;病种构成中以神经症,心境障碍和认知障碍列前3位;科室分...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心理科联络会诊病人的原因、科室分布、病种构成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所有会诊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精神科会诊-联络人次逐年增加;患者年龄60岁以上为主;病种构成中以神经症,心境障碍和认知障碍列前3位;科室分布以神经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和心血管内科为主;精神科用药情况来看,SSRIs类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及苯二氮卓类应用较多。[结论]综合医院精神科会诊联络非常重要,有利于治疗患者躯体疾病,同时治疗其身心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症 心境障碍 认知障碍 综合医院 联络会诊 SSRIs类药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苯二氮卓类
下载PDF
无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淑珍 刘文婷 +3 位作者 黄文阳 张阳 郑婧 蒋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63-867,共5页
目的探讨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机及预后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行诊断... 目的探讨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endometrial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EH)患者临床特征、不同治疗方法选择时机及预后分析。方法分析2011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因异常子宫出血行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3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不同治疗选择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94例纳入患者依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子宫内膜增生的分类,子宫内膜单纯增生组258例和子宫内膜复杂增生组136例。两组无妊娠史分别是10.85%(28/258)和19.12%(2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始治疗方式选择口服孕激素药物治疗分别占73.25%(189/258)和57.35%(78/136),子宫切除术占12.1%(31/258)和25%(35/136),两组治疗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孕激素口服治疗3~6个月后子宫内膜随诊显示对孕激素反应良好者两组分别为85.7%(162/189),59.0%(46/78),内膜单纯增生组明显优于复杂增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激素治疗方案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性增生组以孕激素周期性应用为主。单纯增生组3种孕激素治疗方案对孕激素的反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1,P=0.161),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连续应用孕激素的反应率明显高于天然黄体酮连续应用者(χ^2=6.390,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分组是子宫内膜对孕激素反应性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OR=0.233)。初始治疗为子宫切除术者子宫内膜标本组织学诊断分布显著不同,复杂增生组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增生组(χ^2=35.620,P<0.001)。单纯增生组2例诊断升级,1例复杂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复杂增生组2例子宫内膜癌(5.71%),8例不典型增生(22.8%)。两组病理升级发生率分别6.45%(2/31)和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对孕激素的反应性总体良好,单纯增生患者对孕激素后半期周期序贯疗法反应良好,可作为临床初始治疗的首选。复杂增生组高效孕激素反应性良好。复杂增生子宫内膜对孕激素的反应程度明显低于单纯性增生。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复杂增生患者约30%并存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刮宫病理存在明显的过低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单纯增生 子宫内膜复杂增生 诊断性刮宫
下载PDF
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助孕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鹿群 田莉 +1 位作者 沈浣 陈曦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助孕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经孕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缓解后,采用助孕治疗,观察助... 目的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助孕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经孕激素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缓解后,采用助孕治疗,观察助孕治疗的疗效及其对子宫内膜的影响。结果经孕激素或GnRHa治疗后,8例患者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全部缓解。共进行单纯促排卵治疗7个周期,促排卵联合人工授精2个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7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2个周期。单纯促排卵周期均未妊娠,人工授精1个周期双胎妊娠;7个IVF-ET周期中,胚胎移植6个周期,3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冻融胚胎移植1个周期获得临床妊娠。现足月分娩6活婴。1例未妊娠患者在促排卵后4个月发现子宫内膜癌变。结论不孕症合并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患者经孕激素或GnRHa治疗缓解后,及时助孕治疗能提高妊娠率,但需严密观察,注意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助孕治疗 妊娠
下载PDF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和结合策略的乳腺组织病理图像细胞核异型性自动评分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超 徐军 罗波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83,共8页
细胞核异型性是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细胞核的形状、大小变化、纹理和质密度不均化。提出基于深度学习和结合策略模型的乳腺组织细胞核异型性自动评分模型。该模型使用3个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处理每个病例的3种不... 细胞核异型性是评估乳腺癌恶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细胞核的形状、大小变化、纹理和质密度不均化。提出基于深度学习和结合策略模型的乳腺组织细胞核异型性自动评分模型。该模型使用3个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处理每个病例的3种不同分辨率下的组织病理图像,每个网络结合滑动窗口和绝对多数投票法,评估每个病例同一种分辨率下的图像的分值,得到3种分辨率下的评分结果。使用相对多数投票法,综合评估每个病例的最终细胞核异型性评分结果。为评估模型对细胞核异型性评分的有效性,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124个病例的测试图像进行自动评分,并把其评分结果与病理医生的评分结果作比较,进行性能评估。该模型的评分正确率得分为67分,其结果在现有的细胞核异型性评分模型中准确率排名第二。此外,该模型的计算效率也很高,平均在每张×10、×20、×40分辨率下图像的计算时间分别约为1.2、5.5、30 s。研究表明,该细胞核异型性评分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而且计算效率高,因此具备潜在的临床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核异型性 深度卷积网络 绝对多数投票法 相对多数投票法
下载PDF
强激光质子束透视成像应用于肿瘤细胞异型性分析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光昶 张建炜 郑志坚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777-1780,共4页
目的:为了探索强激光质子束透视成像在肿瘤细胞异型性分析的应用研究,在皮秒超强脉冲激光装置上,进行皮秒激光-固体靶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高能质子束透视生物样品成像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是在俄罗斯的皮秒超强激光装置上进行的,实验中以... 目的:为了探索强激光质子束透视成像在肿瘤细胞异型性分析的应用研究,在皮秒超强脉冲激光装置上,进行皮秒激光-固体靶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高能质子束透视生物样品成像的实验研究。方法:实验是在俄罗斯的皮秒超强激光装置上进行的,实验中以小生物蚂蚁作为样品,用皮秒激光脉冲辐照固体靶,在靶背表面产生高能质子束透视生物样品成像。实验所用激光能量为12J、脉宽为1.5ps、焦斑直径(FWHM)为15μm、离轴抛物面透镜的光学f数为1.5。产生质子束的靶为15μm的铜膜后衬1μm的CH膜,质子源(激光光斑)距蚂蚁样品为7mm(又称物距),蚂蚁距辐射变色膜为63mm(又称像距),文中所示记录底片(探测器)是辐射变色膜(RCF)或核固体径迹探测器(CR-39)堆叠。结果:获得了高对比度、空间分辨率为微米量级、视场适中、具有密度分辨能力的二维直观蚂蚁透视图像。结论:蚂蚁透视图像为探索强激光质子束透视成像在肿瘤细胞异型性分析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质子束 透视成像 肿瘤细胞 异型性分析
下载PDF
胆囊切除后胆汁反流对胃窦黏膜上皮细胞病理学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黎永军 胡咏泉 +3 位作者 陈卫刚 李睿 陈云昭 田德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2702-2707,共6页
目的:提高对胆囊切除后引起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细胞影响因素的认识.方法:对40例经B超、CT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的患者,应用胃镜对每一例患者胆囊切除前及切除后3 mo进行检查,观察幽门口胆汁反流程度及十二指肠球部胆汁存留程度,... 目的:提高对胆囊切除后引起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细胞影响因素的认识.方法:对40例经B超、CT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的患者,应用胃镜对每一例患者胆囊切除前及切除后3 mo进行检查,观察幽门口胆汁反流程度及十二指肠球部胆汁存留程度,同时使用活检钳在胃窦部钳取胃黏膜做细胞组织学检查;此后,每年进行1次复查,连续3年,观察胆汁反流程度及胃黏膜细胞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胆囊切除前、后胃幽门口无胆汁反流患者的比例由65%降低至7.5%,减少57.5%;有少量反流的患者由术前的27.5%降低至15%,减少12.5%;有中量反流的患者由术前的7.5%增加至55%,增加47.5%;在术前无大量胆汁反流现象的患者,术后出现了占比例22.5%的大量胆汁反流现象的患者,增加率为100%;(2)十二指肠球部胆汁存留程度在胆囊切除前后比例发生显著变化:有少量胆汁存留的患者由术前的80%降低至10%,减少70%;有中量存留的患者由术前的20%增加至67.5%,增加57.5%;术前无胆汁大量存留的患者,出现了22.5%比例的胆汁存留现象的患者,增加率为100%;(3)胃窦黏膜细胞在胆囊切除前、后组织病理学发生明显变化:胃窦黏膜细胞发生肠化生的患者由胆囊切除前的7.5%增加至胆囊切除后的62.5%,增加率45%;不典型增生由胆囊切除前的5%增加至45%,增加率40%.结论:胆囊切除后,胆汁反流明显增加,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逐渐导致胃黏膜细胞发生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改变等胃黏膜多阶段病变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 胆汁反流胃炎 肠化生 不典型 增生
下载PDF
乳腺病变中异型大汗腺化生的形态学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艳春 祝明洁 +2 位作者 管雯斌 许恪淳 姚晓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56-1359,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中异型大汗腺化生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19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48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各种大汗腺化生的形态学特征,并进行巨囊病液化蛋白(GCDFP-15)和雄激... 目的探讨乳腺病变中异型大汗腺化生的形态学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2011年1月—2012年9月间190例浸润性乳腺癌和48例乳腺良性病变的病理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各种大汗腺化生的形态学特征,并进行巨囊病液化蛋白(GCDFP-15)和雄激素受体(A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可将大汗腺化生分为囊型、乳头型和异型三种形态。在浸润性乳腺癌中发现大汗腺化生40例,囊型、乳头型和异型的大汗腺化生分别为28例、4例和8例;乳腺良性病变中大汗腺化生13例,囊型、乳头型和异型的大汗腺化生分别为9例、2例和2例,两组病例大汗腺化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型大汗腺化生在浸润性乳腺癌组和乳腺良性病变组中均占4.2%(8/190,2/48),在伴有大汗腺化生的浸润性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分别占20.0%(8/40)和15.4%(2/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汗腺化生GCDFP-15和AR均呈阳性表达。结论大汗腺化生广泛存在于乳腺的良恶性病变中,通过GCDFP-15和AR表达可以证明大汗腺化生。虽然未发现其在浸润性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变间的差异,但异型大汗腺化生可能具有发展为乳腺癌的危险性,应该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癌 大汗腺化生 异型大汗腺化生 巨囊病液化蛋白 雄激素受体
下载PDF
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钱晓莉 司芩 +4 位作者 仝威 黄声稀 吕效平 黄艳丽 段玉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6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1.8%(56/61)。超声造影检查后4例病灶仍未作出诊断,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非典型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不能确诊的61例肝脏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1.8%(56/61)。超声造影检查后4例病灶仍未作出诊断,1例误诊。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超声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局灶性病变 非典型性 超声检查 造影剂
下载PDF
Endocytoscopic visualization of squamous cell islands within Barrett's epithelium 被引量:2
16
作者 Nicholas Eleftheriadis Haruhiro Inoue +5 位作者 Haruo Ikeda Manabu Onimaru Akira Yoshida Toshihisa Hosoya Roberta Maselli Shin-ei Kud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CAS 2013年第4期174-179,共6页
AIM: To study the endocytoscopic visualization of squamous cell islands within Barrett's epithelium. METHODS: Endocytoscopy (ECS)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surveillance of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controversial... AIM: To study the endocytoscopic visualization of squamous cell islands within Barrett's epithelium. METHODS: Endocytoscopy (ECS) has been studied in the surveillance of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controversial results. In initial studies, however, a soft catheter type endocytoscope was used, while only methylene blue dye was used for the staining of Barrett's mucosa. Integrated type endocytoscopes (GIF-Q260 EC, Olympus Corp, Tokyo, Japan) have been recently developed, with the incorporation of a high-power magnifying endocytoscope into a standard endoscope together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NBI). Moreover, double staining with a mixture of 0.05% crystal violet and 0.1% of methylene blue (CM) during ECS enables higher quality images comparable to conventional hematoxylin eosin histopathological images.RESULTS: In vivo endocytoscopic visualization of papillary squamous cell islands within glandular Barrett's epithelium in a patient with long-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 is reported. Conventional white light endoscopy showed typical long-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 with small squamous cell islands within normal Barrett's mucosa, which were better visualized by NBI endoscopy. ECS after double CM staining showed regular Barrett's esophagus, while higher magnification (×480) revealed the orifices of glandular structures better. Furthermore, typical squamous cell papillary protrusion, classified as endocytoscopic atypia classification (ECA) 2 according to ECA, was identified within regular glandular Barrett's mucosa.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biopsies taken from the same area showed squamous epithelium within glandular Barrett's mucosa, corresponding well to endocytoscopic findings. CONCLUSION: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in vivo visualization of esophageal papillary squamous cell islands surrounded by glandular Barrett's epithel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DOCYTOSCOPY Barrett’s esophagus Surveillance Endocytoscopic atypia classification Crystal VIOLET Methylene blue HEMATOXYLIN EOSIN stain
下载PDF
Mammary-type myofibroblastoma with infarction and atypical mitosis-a potential diagnostic pitfall:A case report 被引量:1
17
作者 Yuan-Feng Zeng Yan-Zhi Dai Min C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6期5343-5351,共9页
BACKGROUND Mammary-type myofibroblastoma(MTMF)is a rare benign extramammary soft tissue tumor with myofib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Although 160 cases of MTMF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since 2001,no cases of... BACKGROUND Mammary-type myofibroblastoma(MTMF)is a rare benign extramammary soft tissue tumor with myofib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Although 160 cases of MTMF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since 2001,no cases of infarction or atypical mitosis have been reported so far.Herein,we report an unusual case of MTMF in the pelvic cavity,which mimicked some malignant features,including infarction,atypical mitosis,infiltrative growth,and prominent cytologic atypia,making it difficult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 tumor was benign.CASE SUMMARY A 49-year-old man complained of pain and discomfort in the right buttock for more than 4 mo and did not receive any treatment.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howed a 13-cm-sized mass in his right pelvic cavity.Histolog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atypical mitosis figures and multiple necrotic foci in the tumor.In addition,smooth muscle and skeletal muscle were invaded within and at the edge of the tumor.These morphologic features are often reminiscent of malignant tumors and therefore pose a diagnostic challenge to pathologists.The tumor cells were strongly positive for both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4 and desmin,and the loss of retinoblastoma 1 shown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MTMF.Currently,the patient is alive and in good condition without tumor recurrence or metastasis after 2.5 years of follow-up by telephone and MRI.CONCLUSION The two pseudo-malignant characteristics of infarction and atypical mitosis broaden the morphological lineage of MTMF,a rare mesenchymal tum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mmary-type myofibroblastoma INFARCTION Atypical mitosis Infiltrative growth Cytologic atypia Case report
下载PDF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唐翠兰 何进球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漏诊原因,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2010-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出现产前漏诊将其划分为漏诊组(n=48)和确诊组(n=132)。对比两组发病诱因、临床症... 目的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漏诊原因,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以2010-01~2014-01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出现产前漏诊将其划分为漏诊组(n=48)和确诊组(n=132)。对比两组发病诱因、临床症状与体征、胎盘早剥面积、总出血量、胎盘附着位置,分析产前漏诊的原因。结果漏诊组存在明确诱因者较确诊组明显更少(P〈0.05),且漏诊组诱因以引产及催产为主;漏诊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为腹痛及阴道出血者占比明显低于确诊组(P〈0.05),且漏诊组多表现为胎心监护异常;漏诊组胎盘早剥面积、总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确诊组(P〈0.05);漏诊组胎盘附着于子宫后壁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确诊组(P〈0.05)。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多因引产及催产导致,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不明显,临床确诊需采取多种检测方案、结合病史,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 胎盘早剥 漏诊 产前检查
下载PDF
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19
作者 姜黄 杨广英 +3 位作者 王玉香 杨金花 袁淑慧 郭艳萍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489-491,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EA)的诊断及其与相似病变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8例乳腺病例,回顾总结乳腺FEA的肉眼形态学、显微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的特点。结果 28例FEA病例肉眼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伴发疾病的大体形态,而无FEA独立... 目的探讨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EA)的诊断及其与相似病变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8例乳腺病例,回顾总结乳腺FEA的肉眼形态学、显微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的特点。结果 28例FEA病例肉眼形态学特征主要表现为其伴发疾病的大体形态,而无FEA独立的大体形态特征。12例为不典型柱状细胞变,16例为不典型柱状细胞增生。26例平滑肌抗体肌上皮细胞(+)、28例细胞角蛋白8(+)、25例雌激素受体(+)、23例孕激素受体(+)、17例C-erbB-2(+)、15例雌激素调节蛋白(+)、16例肿瘤基因53(+)。结论正确把握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为临床提供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 柱状细胞变 乳腺疾病
下载PDF
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的形态特征及与导管原位癌的关系
20
作者 齐立强 郭晓静 +1 位作者 卢晓婷 付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lat epithelial atypia,FEA)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关系。方法从270例DCIS中选出51例含FEA的病例,根据形态学表现将其分为4级,Ⅰ、Ⅱ级为低分级... 目的探讨乳腺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flat epithelial atypia,FEA)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关系。方法从270例DCIS中选出51例含FEA的病例,根据形态学表现将其分为4级,Ⅰ、Ⅱ级为低分级,Ⅲ、Ⅳ级为高分级;根据与DCIS的位置关系将其分为两组,并进行ER,PR,α—SMA,p63,p53,bcl-2,Her-2,cyclinDl,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Ⅰ~Ⅳ级FEA分别为28、8、6和9例;与DCIS位于同一象限的24例,与DCIS位于不同象限的27例,且随着FEA分级从低到高,其与DCIS位于同一象限的比例逐渐增加(Ⅰ、Ⅱ、Ⅲ、Ⅳ级分别为28.6%、37.5%、66.7%、100%)。免疫组化结果:α-SMA和p63染色显示,FEA的肌上皮细胞明显受压变薄。其余各项免疫指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ER(62.8%),PR(54.9%)。p53(21.6%),bcl-2(62.8%),Her-2(15.7%),cyclinD1(62.8%),Ki-67(35.3%)。低分级FEA、高分级FEA和DCIS三者比较,Her-2、cyclinD1和Ki-67的表达存在差异,高分级FEA和DCIS的Her-2、cyclinD1、Ki-67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低分级FEA,但高分级FEA和DCIS间无明显差别;在位置关系上,与DCIS位于同一象限的FEA、与DCIS位于不同象限的FEA和DCIS三者比较,Her-2、cyclinD1和Ki-67的表达也存在差异,且与DCIS位于不同象限FEA的Her-2、cyclinD1、Ki-67阳性率均明显低于DCIS,但与DCIS位于同一象限FEA和DCIS间无明显差别。结论FEA分级越高,与DCIS的位置关系越密切。FEA(特别是高分级的、与DCIS位置关系密切的FEA)作为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交界性病变,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平坦型上皮不典型性 免疫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