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芒长近等基因系的表型及遗传分析
1
作者 陈真真 周国勤 +3 位作者 陈金平 石守设 谢旭东 申冠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5-8,21,共5页
以一对芒长存在差异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近等基因系CSAM1(长芒)和CSAM2(短芒)为研究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光合作用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对芒长性状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SAM1(长芒)与CSAM2(短芒)在株高、株型、穗长、... 以一对芒长存在差异的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近等基因系CSAM1(长芒)和CSAM2(短芒)为研究材料,对其农艺性状、光合作用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对芒长性状进行了初步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CSAM1(长芒)与CSAM2(短芒)在株高、株型、穗长、抽穗期、开花期、小穗数、穗粒数等性状方面均无明显差异,而芒长差异极显著(P<0.01);CSAM1(长芒)穗部的光合能力和千粒重都高于CSAM2(短芒);遗传分析表明芒长性状的遗传由单基因控制,短芒为显性,长芒为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芒长 近等基因系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芒长及其分布特征相关QTL的定位 被引量:6
2
作者 肖珂 巩迎军 +2 位作者 张俊芝 张永娟 董彦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6期606-612,共7页
水稻芒的性状与驯化过程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芒长短和芒的分布等.利用一个无芒品种越光(轮回亲本)和一个有芒品种Kasalath杂交产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上海、海南两地对芒长和芒的分布(芒出现比例)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相关基... 水稻芒的性状与驯化过程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芒长短和芒的分布等.利用一个无芒品种越光(轮回亲本)和一个有芒品种Kasalath杂交产生的回交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上海、海南两地对芒长和芒的分布(芒出现比例)进行了相关分析及其相关基因(QTL)定位,结果发现这两个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共检测到影响这两个性状的12个QTL,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的7个区域,贡献率介于2.90%-53.24%,其正效应大多来自有芒亲本Kasalath,但也有3个QTL正效应来自无芒亲本越光,并对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本研究检测到的QTL及其两侧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水稻驯化的研究和理想型无芒品种分子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驯化 芒长 芒分布特征 数量性状位点(QTL)
下载PDF
有芒小麦芒与穗粒重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宫晶 傅兆麟 +2 位作者 孙丽娜 余薇 何丽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1977-11979,共3页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间芒长与粒重的关系,选取66个小麦品种,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芒长,芒黄速率与穗粒数、穗重以及千粒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穗粒数、穗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芒黄速率与穗粒数呈负...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间芒长与粒重的关系,选取66个小麦品种,对不同基因型小麦芒长,芒黄速率与穗粒数、穗重以及千粒重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穗粒数、穗重呈正相关,与千粒重呈负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芒黄速率与穗粒数呈负相关,与穗重、千粒重呈正相关,线性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芒长 芒黄速率 穗粒数 穗粒重
下载PDF
基于麦穗特征的小麦品种BP分类器设计 被引量:8
4
作者 毕昆 姜盼 +2 位作者 唐崇伟 黄菲菲 王成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64-468,共5页
小麦的穗部形态参数是直接反映小麦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也是育种和考种专家关心的重要参数。但由于小麦的品种繁多,发展新型技术快速识别小麦品种是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有效措施。基于数字图像分析,利用小麦穗部芒个数、芒长、穗长、RG... 小麦的穗部形态参数是直接反映小麦生长状况的重要参数,也是育种和考种专家关心的重要参数。但由于小麦的品种繁多,发展新型技术快速识别小麦品种是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的有效措施。基于数字图像分析,利用小麦穗部芒个数、芒长、穗长、RGB颜色的外部形态特征,对新疆的4个春小麦品种共40个样本进行了分类识别。利用提取的其中8个特征参数,设计了一个3层的BP神经网络分类器,平均准确识别率在85%以上,其中2个小麦品种的准确识别率达到了100%。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提取小麦的芒长、芒个数和穗长并基于这些参数来识别小麦的品种完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识别 BP神经网络 颜色特征 芒个数 穗长
下载PDF
小麦穗内芒长与粒重关系的粒位效应 被引量:4
5
作者 巴青松 傅兆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内芒长与粒重的关系,本试验选取两个小麦品种‘煤生0308’和‘煤生5号’,对其不同粒位的芒长和粒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P=0.0046)和0.267(P=0.0256)。然而,在相同粒位... 为了探索有芒小麦穗内芒长与粒重的关系,本试验选取两个小麦品种‘煤生0308’和‘煤生5号’,对其不同粒位的芒长和粒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芒长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P=0.0046)和0.267(P=0.0256)。然而,在相同粒位不同小穗位,芒长与粒重的相关程度是不同的。在第一粒位,芒长和粒重相关性不显著;在第二粒位,芒长和粒重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14(P=0.0454)和0.4802(P=0.0170);在第三粒位,芒长和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455(P=0.0003)和0.8516(P=0.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芒长 粒重 芒长与粒重关系 粒位效应
下载PDF
The TaTCP4/10-B1 cascade regulates awn elongation in wheat(Triticum aestivum L.) 被引量:1
6
作者 Wensheng Ke Jiewen Xing +18 位作者 Zhaoyan Chen Yidi Zhao Weiya Xu Lulu Tian Jinquan Guo Xiaoming Xie Dejie Du Zihao Wang Yufeng Li Jin Xu Mingming Xin Weilong Guo Zhaorong Hu Zhenqi Su Jie Liu Huiru Peng Yingyin Yao Qixin Sun Zhongfu Ni 《Plant Communications》 SCIE CSCD 2023年第4期255-270,共16页
Awns are important morphological markers for wheat and exert a strong physiological effect on wheat yield.The awn elongation suppressor B1 has recently been cloned through association and linkage analysis in wheat.How... Awns are important morphological markers for wheat and exert a strong physiological effect on wheat yield.The awn elongation suppressor B1 has recently been cloned through association and linkage analysis in wheat.However,the mechanism of awn inhibition centered around B1 remains to be clarified.Here,we identified an allelic variant in the coding region of B1 through analysis of re-sequencing data;this variant causes an amino acid substitution and premature termination,resulting in a long-awn phenotype.Transcriptom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B1 inhibited awn elongation by impeding cytokinin-and auxinpromoted cell division.Moreover,B1 directly repressed the expression of TaRAE2 and TaLks2,whose orthologs have been reported to promote awn development in rice or barley.More importantly,we found that TaTCP4 and TaTCP10 synergistically inhibited the expression of B1,and a G-to-A mutation in the B1 promoter attenuated its inhibition by TaTCP4/10.Taken together,our results reveal novel mechanisms of awn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genetic resources for trait improvement in whe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TCP4/10 B1 awn length HAPLOTYPE WHEAT
原文传递
利用普通六倍体小麦和西藏半野生小麦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定位小麦芒长QTL 被引量:7
7
作者 宫希 蒋云峰 +7 位作者 徐彬杰 乔媛媛 华诗雨 吴旺 马建 周小鸿 祁鹏飞 兰秀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6-500,共5页
芒长是普通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本研究利用长芒的普通小麦郑麦9023与无芒的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构建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186个株系);采用SSR和DAr T分子标记,构建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遗传图谱(2597 cM)。基于重组自交系... 芒长是普通小麦的重要农艺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本研究利用长芒的普通小麦郑麦9023与无芒的西藏半野生小麦Q1028构建一个重组自交系群体(186个株系);采用SSR和DAr T分子标记,构建覆盖小麦全基因组的遗传图谱(2597 cM)。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两年芒长表型数据,采用ICIM作图法对小麦芒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2个与芒长相关的QTL,即Qwa.sau-4AS和Qwa.sau-5AL。它们分别位于4AS和5AL染色体上,可分别解释7.4%和27.3%的表型变异。这2个QTL效应可能分别来源于钩芒基因Hd与抑芒基因B1。利用连锁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表明Qwa.sau-4AS与Qwa.sau-5AL对芒长的抑制效果具有累加效应,且Qwa.sau-5AL效应强于Qwa.sau-4AS。本研究将为精细定位及克隆这2个QTL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芒长 QTL SSR标记 DArT标记
下载PDF
基于90K芯片标记的小麦芒长QTL定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传量 简俊涛 +3 位作者 冯洁 崔紫霞 许小宛 孙道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5,共9页
【目的】麦芒对小麦的抗逆性以及穗部光合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旨在挖掘控制芒长的主效QTL及与其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为全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基因克隆提供依据。【方法】以... 【目的】麦芒对小麦的抗逆性以及穗部光合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研究旨在挖掘控制芒长的主效QTL及与其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分子标记,为全基因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近等基因系的构建、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基因克隆提供依据。【方法】以小偃81/周8425B、小偃81/西农1376这2个组合的F9代RIL群体(分别含有102个和120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组的90K标记构建2个遗传连锁图谱,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将这2个F_9群体衍生的F_(9﹕10)群体分别种植在陕西杨凌、河南南阳和河南驻马店,小麦蜡熟期对芒长进行表型鉴定,用完备区间模型和多环境的联合分析对此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构建了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的2张遗传图谱,图谱长度分别为4 412.14和4 281.67 cM,平均遗传距离为分别为2.65和2.31 cM。2个连锁图谱的连锁标记数表明,90K标记在小麦基因组A、B和D间分布不均衡,但均表现为B基因组的标记数>A基因组的标记数>D基因组的标记数。对于2个连锁图谱的公共标记而言D基因组公共标记最少,从侧面反映出D基因组具有较高的保守性。2个RIL群体在陕西杨凌、河南南阳和河南驻马店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6个控制芒长的QTL。其中主效位点Qal5A-1在2个群体3种环境下都能被检测到,属于环境钝感QTL,表型变异贡献率变幅为46.01%—79.82%,对芒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加性效应来自短芒亲本小偃81,该主效QTL位点被定位在5A染色体末端,与分子标记RAC875_c8121_1147紧密连锁。另外Qal6B-1、Qal1B-1、Qal3B-1、Qal2D-1和Qal2D-2这5个QTL,分别被定位在6B、1B、3B、和2D染色体上,其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39%、3.66%、3.93%、5.53%和3.51%,为微效QTL。小偃81/周8425B组合的RIL群体共检测的2个QTL,其中1个主效位点Qal5A-1和1个微效QTL位点Qal6B-1,2个QTL表型变异的贡献率总和为79.91%。小偃81/西农1376组合的RIL群体检测出5个QTL,1个主效位点Qal5A-1和4个微效位点Qal1B-1、Qal3B-1、Qal2D-1和Qal2D-2,5个QTL表型变异的贡献率总和为63.96%。多环境的联合分析得到了6个QTL,其互作效应的表型变异贡献率都远低于加性效应的表型变异贡献率,说明QTL与环境间的互作不是影响芒长的主要因素;加性效应值在不同的环境下近似相等,进一步表明这6个QTL在3个环境间有着稳定的遗传效应。【结论】2个群体检测到1个主效位点Qal5A-1,此位点能够稳定表达且与分子标记RAC875_c8121_1147紧密连锁,表型变异贡献率46.01%—79.82%,对芒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芒长 90K芯片 QTL 连锁图谱
下载PDF
公路隧道光伏薄膜遮阳棚的透光率选型及光伏效益估算 被引量:5
9
作者 夏鹏曦 段儒禹 +1 位作者 汪主洪 于丽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1-716,共6页
在隧道洞口设置遮阳棚可以有效减弱车辆进出隧道时出现的"黑洞""白洞"效应,并且节约电能。光伏薄膜材料具有光伏发电的功能,并具备一定的透光率,可以很好地结合遮阳棚达到洞口减光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效果。针对光伏... 在隧道洞口设置遮阳棚可以有效减弱车辆进出隧道时出现的"黑洞""白洞"效应,并且节约电能。光伏薄膜材料具有光伏发电的功能,并具备一定的透光率,可以很好地结合遮阳棚达到洞口减光和光伏发电的双重效果。针对光伏薄膜遮阳棚的设计,根据光伏薄膜材料透光率的特点以及光伏发电规模的需求,通过DIALUX数值模拟对视觉照度适应曲线进行对比,探讨在不同季节、不同行车速度下光伏薄膜遮阳棚透光率的不同组合形式及遮阳棚长度。研究发现:1)行车速度为120、80、40 km/h时遮阳棚最佳透光率组合分别为初始段透光率0.3+末尾段透光率0.15、初始段透光率0.2+末尾段透光率0.1、初始段透光率0.15+末尾段透光率0.05,对应的最佳长度分别为100、80、60 m。2)光伏薄膜遮阳棚对隧道洞口的减光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光伏薄膜 遮阳棚 辐射量 透光率 行车速度 遮阳棚长度
下载PDF
东乡野生稻芒长的QTL定位
10
作者 郑剑 周军杰 +6 位作者 李兴星 苏华英 南文斌 秦小健 杨永清 张汉马 梁永书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678-2686,共9页
为了揭示东乡野生稻芒长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93-11"F_1、F_2和F_(2:3)群体为遗传材料,构建了1张含163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考查2群体各株系芒长性状值,利用SPSS 19.0、Mapmaker/Exp 3.0和WinQTLCart 2.50... 为了揭示东乡野生稻芒长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东乡野生稻/93-11"F_1、F_2和F_(2:3)群体为遗传材料,构建了1张含163个SSR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考查2群体各株系芒长性状值,利用SPSS 19.0、Mapmaker/Exp 3.0和WinQTLCart 2.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遗传图谱绘制和QTL定位。结果表明,有芒对无芒在F_1植株呈显性遗传,稻芒的长短在F_2和F_(2:3)群体中呈连续正态分布,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在F_2和F_(2:3)群体中共检测到7个芒长QTLs,分布在第3、第4、第5、第8、第10和第11号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1.93%~56.68%。其中,第4号染色体RM5687标记附近两群体均检测到1个芒长QTL(qAL4a和qAL4b)。在F_2和F_(2:3)群体中共检测到3对芒长上位性QTLs。芒长以加/显/上位性效应遗传模式共同作用,遗传基础较复杂。本研究所检测到的QTL为揭示东乡野生稻芒长进化的遗传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乡野生稻 芒长 分子标记 遗传分析 QTL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