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vention effect of encouraging mental and programmed nursing of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on their compliance and bad moods 被引量:3
1
作者 Rong-Bing Chi Yuan-Yuan Cai Hui-Ping M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21期7285-7292,共8页
BACKGROUND Patients’lack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varying degrees of fear,depression and anxiety.Negative emotion will affect the hemodynam... BACKGROUND Patients’lack of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varying degrees of fear,depression and anxiety.Negative emotion will affect the hemodynamic fluctuation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ventional surgery,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smooth and safe operation of interventional surgery.Therefore,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lement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operating room.AIM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motivation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programmed nursing on compliance and bad mood of patients in interventional operating room.METHOD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of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9 to March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n=49)and control group(n=49).The control group took routine nursing.However,the study group took motivation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procedural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Statistics were made on rehabilitation compliance,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hedule of bad mood,Simplified Coping Styles Questionnaire score of coping style and satisfaction of interven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 The rehabilitation compliance of the study group(95.92%)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1.63%)(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upset,fear,irritability,tension and fear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respectively,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 of positive cop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However,the score of negative cop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tervention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93.88%)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9.59%)(P<0.05).CONCLUSION The intervention of motivation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procedural nursing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compliance,and alleviate the bad mood.In addition,it can change their coping style to the disease,and the patients are more satisfied with the nursing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Motivation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Programmed nursing COMPLIANCE bad mood
下载PDF
Easy Ways to Shake Off a Bad Mood
2
作者 唐传武 《初中生天地》 2017年第Z6期125-126,共2页
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大家在面对烦恼的过程中,除了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之外,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进行情绪疏解和心理引导。那么,怎样调节自我情绪?一起来看看吧。When you are in a bad mood,can haircut really make... 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大家在面对烦恼的过程中,除了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之外,也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方式,进行情绪疏解和心理引导。那么,怎样调节自我情绪?一起来看看吧。When you are in a bad mood,can haircut really make the mood good?Lessans,an Italian psychologist,discovered^1 that a haircut^2 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日梦 bad Easy Ways to Shake Off a bad mood
原文传递
Timing theory integrated nursing combined behavior change integrated theory of nursing on primiparous influence
3
作者 Yan-Xia He Yang Lv +2 位作者 Ting-Ting Lan Fang Deng Yuan-Yuan Zh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期293-301,共9页
BACKGROUND The comprehension and utilization of timing theory and behavior change can offer a more extensive and individualized provision of support and treatment alternatives for primipara.This has the potential to e... BACKGROUND The comprehension and utilization of timing theory and behavior change can offer a more extensive and individualized provision of support and treatment alternatives for primipara.This has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 for primipara,while also furnishing healthcare providers with efficacious interventions to tackle the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obstacl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stages of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AIM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iming theory combined with behavior change on selfefficacy,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primipara.METHODS A total of 80 primipara cases were selected and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August 2020 and May 2022.These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namely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nursing interventions diffe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with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ing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ing integrated nursing based on the timing theory and behavior change.The study aimed to compare the pre-and post-nursing scores of Chinese Perceived Stress Scale(CPSS),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EPD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breast milk knowledge,self-efficacy,and SF-36 quality of life in both groups.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CPSS,EPDS,and SA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and the CPSS,EPDS,and SAS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02,P=0.011,and P=0.001 respectively).After nursing,the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mastery,selfefficacy,and SF-36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nursing,and the breastfeeding knowledge mastery(P=0.013),self-efficacy(P=0.008),and SF-36 quality of life(P=0.011)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integration of timing theory and behavior change integrated theory has been found to be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alleviating negative mood and stress experienced by primipara individuals,while also enhancing their selfefficacy and overall quality of life.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key concepts of timing theory,behavior change,primipara individuals,negative mood,and quality of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ming theory Behavior change PRIMIPARA bad mood Quality of life
下载PDF
标准化护理在冠脉造影术围术期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吴小畏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6期305-308,共4页
目的:研究对于冠脉造影术患者采取围术期标准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冠脉造影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实施围术期标准化护理,对... 目的:研究对于冠脉造影术患者采取围术期标准化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冠脉造影术患者中随机抽取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实施围术期标准化护理,对比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SAS(45.85±4.21)分,SDS(44.39±4.80)分,显著优于对照组[SAS(56.72±3.48)分,SDS(54.70±5.62)分](P<0.05)。观察组并发症合计2例(6.25%),少于对照组(31.25%)(P<0.05)。观察组依从率(96.88%)高于对照组(75.00%),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冠脉造影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标准化护理有助于调整患者情绪,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并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造影术 标准化护理 不良情绪 并发症
下载PDF
脑梗死老年患者标准化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5
作者 余朝慧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研究对脑梗死老年患者实施标准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5例,标准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实施... 目的:研究对脑梗死老年患者实施标准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老年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25例,标准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46.30±4.35)分,抑郁自评量表(SDS)(45.32±5.1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巴塞尔指数(62.75±4.86)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率(100.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76.00%)(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老年患者采取标准化心理护理更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行为,提高其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标准化心理护理 神经功能 不良情绪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产妇产后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及泌乳的效果
6
作者 徐慧珍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137-139,共3页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不良情绪控制、睡眠质量改善及泌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12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筛选自乐平妇幼保健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对照组)...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不良情绪控制、睡眠质量改善及泌乳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12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均筛选自乐平妇幼保健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期间收入院分娩的产妇,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实施常规产科护理(对照组)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对两组产妇的睡眠质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和泌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护理后的SDS和S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PSQI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泌乳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不良情绪和睡眠质量,增加泌乳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产妇 产后不良情绪 睡眠质量 泌乳
下载PDF
对基层孕产妇保健中家庭访视护理的作用进行研究
7
作者 朱秀花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 研究基层孕产妇保健中家庭访视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104例孕产妇进行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有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健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访视护理。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低... 目的 研究基层孕产妇保健中家庭访视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104例孕产妇进行临床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有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健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访视护理。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分娩前1周,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层孕产妇保健实施家庭访视护理,可减少母婴不良结局,减少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保健 常规保健护理 家庭访视护理 孕产妇不良结局 新生儿不良结局 不良情绪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心理情绪以及满意度的影响
8
作者 周晓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4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120例,依据数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与研究组(手术室护理路径),各6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路径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医院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患者120例,依据数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与研究组(手术室护理路径),各60例。分别监测患者围手术期患者应激反应,评估手术前后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并观察患者的并发症现象,最后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与T0时刻相比,两组患者在T1、T2时刻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T1、T2时刻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更低(P<0.05)。与入院时相比,出院时两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SAS、SDS评分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并发症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实施手术时护理路径,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围术期应激反应,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可缓解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现象,有利于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路径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应激反应 不良情绪
下载PDF
NNN-链接护理模式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自我感受影响研究
9
作者 黄嘉卿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78-381,共4页
目的:探究NNN-链接护理模式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自我感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开展NNN-链接... 目的:探究NNN-链接护理模式对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睡眠质量及自我感受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开展NNN-链接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睡眠质量、自我效能及不良情绪评分差异。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各维度及总分、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效能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50%(3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NN-链接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在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方面也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其原因可能与这种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自我效能有关,该护理方式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对和谐护患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NN-链接护理 血小板减少症 睡眠质量 不良情绪 自我效能 影响研究 价值分析
下载PDF
临终关怀在非小细胞肺癌终末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王莹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分析临终关怀在非小细胞肺癌终末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终末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双盲法随机分为关怀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分析临终关怀在非小细胞肺癌终末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1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终末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双盲法随机分为关怀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关怀组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2个月后,关怀组疼痛、癌因性疲乏、睡眠质量、焦虑和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在非小细胞肺癌终末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睡眠质量,缓解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临终关怀 不良情绪 生活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量化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孕期保健的护理效果
11
作者 黄继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3期106-108,112,共4页
目的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量化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孕期保健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滨海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护... 目的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量化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孕期保健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滨海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孕期保健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量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不良情绪、血糖水平。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量化健康教育结合常规孕期保健护理,可积极缓解其不良情绪,控制血糖水平,可行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量化健康教育 妊娠结局 不良情绪
下载PDF
新生化汤联合妇科中医流产后关爱模式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福云 贺伟平 +2 位作者 王文华 邓玉玲 黄春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化汤联合妇科中医流产后关爱(CMPAC)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萍乡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95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新生化汤组(65例)与... 目的探讨新生化汤联合妇科中医流产后关爱(CMPAC)在人工流产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4月萍乡市人民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95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新生化汤组(65例)与CMPAC组(6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人工流产术后口服益母草胶囊的常规治疗方式,新生化汤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新生化汤治疗方法,CMPAC组患者在新生化汤组基础上给予CMPAC干预,比较三组患者避孕知识知晓率、重复流产率、阴道流血时间、腹痛、不良情绪以及术后避孕措施落实率。结果CMPAC组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CMPAC组的术后避孕措施落实率高于对照组与新生化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新生化汤组与CMPAC组的阴道流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且CMPAC组短于新生化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PAC组患者的避孕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新生化汤组和CMPAC组患者的术后腹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化汤组及CMPAC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CMPAC组低于新生化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手术后应用新生化汤能够降低重复流产率,缩短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减轻术后腹痛程度,但联合开展CMPAC还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避孕措施落实率与避孕知识知晓率,改善术后心理情绪状态,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 中医流产后关爱 新生化汤 人工流产手术 避孕知识 不良情绪
下载PDF
中医情志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睡眠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丽芳 廖英达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164-167,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睡眠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睡眠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中医情志护理,两组均持续护理2个月。对比两组睡眠质量、不良情绪、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不良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中的睡眠时间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日间功能障碍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催眠药物评分、睡眠频率评分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能减轻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提升睡眠质量,进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情志护理 睡眠质量 不良情绪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叙事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良情绪、健康信念及心理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爱辉 李苏丹 周萌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良情绪、健康信念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设为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良情绪、健康信念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设为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观察组,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叙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良情绪、健康信念、心理弹性状况变化以及干预后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数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2.44±4.58)分]、SDS评分[(43.13±4.11)分]比对照组SAS评分[(51.56±4.96)分]、SDS评分[(51.72±4.84)分]低(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信念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分数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健康信念[(184.64±16.75)分]、CD-RISC[(83.52±6.43)分]均比对照组健康信念[(168.47±16.86)分]、CD-RISC[(71.89±6.66)分]高(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治疗依从率[97.50(39/40)]比对照组[80.00%(32/40)]高(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分数均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SF-36评分[(75.81±9.41)分]比对照组SF-36评分[(64.95±9.76)分]高(P<0.05)。结论叙事护理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期间作用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提高健康信念、心理弹性、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慢性乙型肝炎 不良情绪 健康信念 心理弹性状况
下载PDF
“四阶段五维”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护者的影响
15
作者 王志敏 王平凡 +2 位作者 刘颖 夏凯 陈清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7期947-952,共6页
目的探讨“四阶段五维”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护者照顾负担、照护能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6月—2022年7月医院所收治的6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按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将主要照护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四阶段五维”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要照护者照顾负担、照护能力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6月—2022年7月医院所收治的60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按基本资料匹配原则将主要照护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主要照护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主要照护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四阶段五维”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主要照护者的照顾负担(CBI)、照护能力及不良情绪。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主要照护者的C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主要照护者的CBI评分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主要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各维度和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四阶段五维”护理模式针对护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主要照护者,能够有效缓解其照顾负担,提升其照护能力,改善其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阶段五维”护理模式 重型颅脑损伤 照顾负担 照护能力 不良情绪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睡眠改善效果
16
作者 陆艺 王玮 +3 位作者 米国琳 简佳 郑云哨 刘金同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睡眠信念和态度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240例慢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慢性失眠的疗效及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睡眠信念和态度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2月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240例慢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治疗组、右侧DLPFC治疗组、中央点(Cz)后1 cm治疗组、对照组(假刺激组),每组6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BAS)对患者睡眠质量、睡眠信念和态度进行评价;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和事件相关电位(ERPs)分别在神经心理和电生理方面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左侧DLPFC治疗组、右侧DLPFC治疗组、Cz后1 cm治疗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DBAS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QI、DBA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右侧DLPFC治疗组PSQI、DBAS评分低于左侧DLPFC治疗组、Cz后1 cm治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DLPFC治疗组、右侧DLPFC治疗组、Cz后1 cm治疗组MoCA、SDMT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oCA、SDM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DLPFC治疗组、右侧DLPFC治疗组、Cz后1 cm治疗组治疗后P3潜伏期短于治疗前,P3波幅显著大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3潜伏期、P3波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睡眠质量、睡眠信念和态度,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慢性失眠 认知功能 不良情绪 疗效
下载PDF
图片式健康教育对ICU重症肺炎行床旁纤支镜诊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理应激反应的效果
17
作者 牛瑞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67-1171,共5页
目的:探究图片式健康教育对ICU重症肺炎行床旁纤支镜诊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理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某院行床旁纤支镜诊疗的ICU重症肺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 目的:探究图片式健康教育对ICU重症肺炎行床旁纤支镜诊疗患者不良情绪及生理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某院行床旁纤支镜诊疗的ICU重症肺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图片是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诊疗前及诊疗中的生理应激反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诊疗过程中配合情况、舒适度,并评价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HAMD、HAMA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8.169,-5.081;P<0.05);诊疗过程中,两组SBP、DBP、HR数值均较较诊疗前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t=-5.045,-9.622,-10.932;P<0.05);观察组诊疗过程中的配合情况及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Z=0.202,10.413;P<0.05);观察组的干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065,P<0.05)。结论:图片式健康教育对ICU重症肺炎行床旁纤支镜诊疗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轻患者的生理应激反应,且能够提高患者诊疗过程中的配合度,增加诊疗时的舒适度,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重症肺炎 床旁纤支镜诊疗 图片式健康教育 不良情绪 生理应激反应 满意度
原文传递
SBAR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18
作者 林婷 林丽玉 +1 位作者 李莹 江美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21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1日~2022年2月1日收治的80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在淋巴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1日~2022年2月1日收治的80例淋巴瘤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SBAR模式下的心理护理,两组均从入院护理至出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社会支持[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SAS、SDS、SPB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HHI、SSRS、WHOQOL-BREF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BAR模式下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淋巴瘤化疗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化疗 “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模式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
下载PDF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9
作者 张霞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4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比较两...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泰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护理。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主观感受、治疗依从性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恐惧、哭闹、烦躁、激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观察组趣味性、愉悦性、放松性、舒适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心理状态及主观感受,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值得应用并予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语言沟通 儿科护理 不良情绪 依从性
下载PDF
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过渡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20
作者 顾丽艳 王春梅 《中外医疗》 2023年第32期185-189,共5页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研究组(56例... 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取2019年1月—2023年3月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11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研究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不良情绪、疾病应对方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脱机时间。结果 护理后,两组不良情绪评分均有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及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78%)低于对照组(12.73%),脱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过渡期,不仅在生理和心理层面带来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缓解了不良情绪,增强了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而且在降低不良事件风险、缩短脱机时间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过渡期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不良情绪 脱机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